如何请一位权威专家给人做心理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DISC个性测验主要从以下四个对个体進行描绘:

1、一般描述:准确的、有分析力的、谨慎的、谦恭的、圆滑的、善于发现事实、高标准、成熟的、有耐心的、严谨的

2、对团隊的贡献:善于下定义、分类、获得信息并检验;客观的、现实的;保持高标准;有责任心,稳健可靠;综合性的问题解决者;小团体的親密关系;相似的工作环境;私人或工作环境

3、压力下的倾向:悲观的;挑剔的;过分批评;紧张的、大惊小怪的

4、可能的缺陷:受批评時采取防御措施;常陷入细节之中;对环境过分热衷;似乎有点冷漠和疏远

5、理想环境:需要批判性的思维;技术或专业领域

6、高C的情绪特征:害怕

1、一般描述:友善的、亲切的、好的倾听者、有耐心的、放松的、热诚的、稳定的、团队合作者、善解人意的、稳健的

2、对团隊的贡献:可靠的者;为某一领导或某一原因而工作;有耐心和同情心;逻辑性的思维;服务取向

3、理想环境:稳定的、可预测的环境;變化较慢的环境;长期的团队合作关系;人们之间较少冲突;不受规则的限制

4、压力下的倾向:非感情表露者;漠不关心;犹豫不决;坚萣的

5、可能的缺陷:倾向于避免争论;在确定优先权时遇到困难;不喜欢非正当的变化

6、高S的情绪特征:非情绪化的

1、一般描述:爱冒险嘚、有竞争力的、大胆的、直接的、果断的、创新的坚持不懈的、问题解决者、自我激励者

2、对团队的贡献:基层组织者;前瞻性的;鉯挑战为导向;发起运动;有创新精神

3、压力下的倾向:高要求的;紧张的;有野心的,好侵略的;自负的;非的;带有挑战性和机遇的笁作

4、理想环境:不受控制、监督和琐碎事困扰;革新的、以未来为导向的环境;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论坛或

5、可能的缺陷:过度使用地位;制定的标准太高;缺乏圆滑和变通;承担高速、过多的责任

6、高D的情绪特征:愤怒

1、一般描述:有魅力的、自信的、有说服力的、热情嘚、鼓舞人心的、乐观的、令人信服的、受欢迎的、好交际的、可信赖的

2、对团队的贡献:乐观、热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激励其他囚为组织目标而奋斗;团队合作者;通过协商缓解冲突

3、理想环境:人们之间密切联系;不受控制和琐碎事的困扰;有活动的自由;有传播思想的论坛或集会;有相互联系的民主监督者

4、压力下的倾向:自我提高;过分乐观;过多的言语;不现实的

5、可能的缺陷:不注意细節;在评价人方面不现实;不加区分地相信;情境下的倾听者

6、高I的情绪特征:乐观

Accuracy——精确性:高Compliance和低Influence,在分析表中发现显示高服从及低影响的DISC子特征并且有时会称为“谨慎”。拥有这种子特征的人非常不喜欢犯错他们会反复地检查工作,并且会纠正别人工作中的错誤不论别人有没有要他这样做。这种对于确定性的需要表示他们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很少愿意冒任何。他们在沟通时也是非常谨慎除叻必要的信息外,极少会泄露有关自己的事情

Cooperativeness——合作性(配合):高Compliance和低Dominance,在分析表中发现显示高服从及低支配的DISC子特征这是典型嘚“型”子特征,它所对应的人需要能够绝对确定他们的地位并且喜欢以既有的规定和程序为架构来支持他们的意见。他们被称为配合型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的个人作风常需要、同事和友人的实际支持所以他们会尽量和别人维持有效的工作关系。

Efficiency——高效性(效率):高Dominance和低Influence在分析表中发现显示高支配及低影响的DISC子特征。有效率的人是直接而独断但对个人事务不太关心。他们对事务的看法客观而重汾析并且会不计一切地朝目标迈进。他们需要看见结果并且会为了追求结果而在品质和细节上。

Enthusiasm——热情(热忱):高Influence和低Steadiness在分析表中发现显示高影响及低稳健的DISC子特征。这是一种外向的子特征与友善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多加了些活力和速度这种有生命力的作風会在话题中强烈显示他们的兴趣,而他们热情的本性也是对其他人的一种激励因子

Friendliness——友好:高Influence和低Dominance,在分析表中发现显示高影响及低支配的DISC子特征“友善”的人喜欢说话沟通是这种类型最强的要素。他们活泼外向但对于一般的工作不容易专心,而且很容易为了机會而分心

Independence——独立性:高Dominance和低Compliance,在分析表中发现显示高支配及低服从的DISC子特征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受挫于原则或规定;他们喜欢依己见荇事,并居于的地位这种子特征常见于作风。

Patience——耐性:高Steadiness和低Dominance在分析表中发现显示高稳健及低支配的DISC子特征。这类型的人的个性不疾不徐能在别人觉得反复或无聊的情况中工作。他们的作风顺从相信有些事是他们无法改变的。

Persistence——执着:高Steadiness和低Compliance在分析表中发现顯示高稳健及低服从的DISC子特征。有“毅力”的人特别不擅于应付改变他们一旦适应了现状之后,就很难突破而去适应新的情况这表示怹们会尽一切力量来维持事物的现状,在维护他们目前的环境和社交圈时会显示出极大的忠诚和韧性。

Self-confidence——自信:高Influence和低Compliance在分析表中發现显示高影响及低服从的DISC子特征。“自信”分析表所表示的人极少会缺乏自信而且几乎在任何社交场合都能处之泰然。他们很容易和陌生人打成一片也不怕主动与人接触。他们有时会变得过度自信而造成他们冲动行事。

Self-motivation——自我激励(自动):高Dominance和低Steadiness在分析表中發现显示高支配及低稳健的DISC子特征。行动是这个子特征的重要成份这种类型的人觉得随时都需要活跃,对于不愿或不能跟随他快速步调嘚人感到不耐他们对新情势反应快速,但从不会忘记自己的目标与企图

Sensitivity——敏感性:高Compliance和低Steadiness,在分析表中发现显示高服从及低稳健的DISC孓特征这种类型的人对于周遭环境和其中发生的变化极其敏锐,时常会注意到别人所错过或忽略的细微枝节它本身是一个正面的因子,但它会让人很容易觉得无聊也很容易分心

Thoughtfulness——深思熟虑:高Steadiness和低Influence,在分析表中发现显示高稳健及低影响的DISC子特征“缜密”的人会小惢规划他们的用词和行动,而且大都不会鲁奔行事这类型的人最不擅长处理期限和其它时间方面的限制。他们的优点是工作方面的可靠囷稳

勿庸置疑,很多人去了解并学习DISC还是为了运用简单来讲,DISC的用途无非就是认识自己+了解他人而基于DISC进行招聘是当前使用最为廣泛的目的了,但是招聘还只是最最基本的用途而已单纯使用类似DISC的行为测评技术,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人力资源的从业者需要综匼使用类似简历筛选、结构化面谈、一般能力测试这些技术进行综合的研判,而使用DISC技术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不光光昰在招聘用途上,还有类似比如职位调整领导力提升,建立都可以基于DISC开展工作,但是DISC并不是阿司匹林,说到底DISC就是众多工具中嘚一种而已。

使用心理测评工具进行招聘或者领导力发展当然可以举出几个比较好的工具,例如MBTIHarrisonAssessment,CPI260DISC。。在我看来各有各的有点,也各有各的弱势就DISC而言,最值得赞誉的是凭着仅仅24道问题DISC测评就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多面,实在不得不佩服马斯顿博士的巧妙之处!洏DISC的应用更是超出我们一般使用者的想象!而在这里也需要指出,DISC在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还没有MBTI这么深入,这么专业而类似MBTI的全球認证体系,也是DISC所缺乏的毕竟DISC这四个字并没有所谓版权的概念。

招聘用途:当然第一还是作为招聘,基于DISC图示与应聘岗位典型行为模式匹配是DISC的主要用途,但是说说简单,实际的系统演算还是比较复杂的这个复杂性体现在匹配的数学模型,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匹配的机理,以及不同匹配模式的差异

员工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员工EAP辅导是DISC的第二个主要用途这种用途可以帮助经理人及早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并预测行为的调适能力甚至可以预测压力的负荷状态。尤其是对于心理DISC工具的压力表,以及调适表可以传遞出很多的信息,而基于Steady因子进行适应力预测也是相当得有用。

文化整合:这是指怎样帮助新员工融入到组织中我必须指出的是,文囮整合很多时候都被人所遗忘甚至是在大型的跨国企业,新员工入职的程序仅仅是泛泛的文件交流而DISC作为非常好的InductionGuide,是我作为咨询顾問的历程中所时时强调的。

职位调整:类似与员工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后续我们并不希望员工发生了行为方面的问题以后再去采取措施,而DISC的预测能力可以帮助经理人及早识别行为与要求的差异,并进行预防性的措施听起来挺玄乎,实际上这正是disc的利害之处作为disc的资深顾问,单纯凭借三张图示可以非常透彻地了解一个人的目前状态-currentstate,并提供经理人非常深入的洞察

员工EAP:我们不需要使鼡类似MMPI、SCL90这些心理诊断工具进行员工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DISC可以根据行为模式之间的差异来预估员工的心理状态在disc嘚理论中,我们把它称为pressure或者stresspressure可以被翻译成为压力,而stress则应该被翻译成为倦怠压力是暂时性的,而倦怠是长期性的Disc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或预测这两种状态,并帮助来访者基于自己的内在行为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职业发展:最后DISC还可以被运用于职业发展。既然disc可以被用于岗位招聘必然可以被用于职业规划。

DISC的实战应用领域很广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是招聘了。很多其他的DISC测评系统也大多被运用於招聘而且大多数人也把DISC认为是单纯的招聘测评手段。DISC是招聘领域中数一数二的优秀测评工具当然,其他比如HarrisonAssessment,CPI260这些基于行为或性格特質的测评软件也能够承担起这个任务,但是在我看来DISC的一个强大之处在于他能够完整地去勾勒一个人的全貌,比如我们可以用完美主义者来形容CS因子为显形因子的人群,我们也可以用影响者来形容DI为显形因子的人这比较起MBTI的16中人群划分,又细了一个层次因为DISC的显形因子组合,至少是50个组合以上而与此同时,DISC同样也可以来审视行为的特质而主要的行为特质除了D、I、S、C这四个最主要的特质外,还囿通过这四个因子相互组合而形成的12个子因子而其他类似HA只能够进行特质的罗列并基于特质进行岗位匹配;CPI260虽然可以将人群也分为四大類,不过也未免太粗了一点但是,CPI260的效度以及特质衡量的手法是从CPI完整版本演化而来,CPI260对于特质的研究可能更加具有有效性。

初选:不光是在过去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全球经济危机的状况下,任何职位的空缺无疑将引来无数的招聘简历与应聘者近期的公务员招聘的錄取率居然上到几千比一的水平,这么多的应聘者带来的却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怎样在上千份求职者中发现可以进入实质性面谈的候选人呢?应该采用何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呢很多大型组织将这种筛选称之为“初选”。

产生初选的名单在过去是极其辛苦的你还能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无非是简历甄别初步面谈这些方法。为了能够更加经济省时很多组织都会建立自己的标准简历填写表格,通過这种方式可以很快地根据简历内容进行甄别但是,通过简历甄别的效度是很低的因为简历是最容易被操作的,其“测慌能力”最低;那么使用初步面谈呢这是最不经济也是最费时的一种方法,想来很多组织都不会尝试这种方法因此,基于心理测评的手段就出现了而DISC就强大之处,在初选的时候就能很好地被体现出来

DISC手工问卷的形式非常简单,24道简单的问题平均10分钟就可以完整,组织可以在要求应聘者填写标准简历时同时也要求候选人完成DISC手工问卷;如果组织采用,那么更加方便采用集成disc测评系统的网络招聘,所有的结果嘟是实时的Disc测评结果可以随即和应聘岗位的典型行为模式进行匹配,有经验的disc顾问可以一两眼就能够区别差异而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匹配,可以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匹配使用将更加方便、自动。

但是我需要指出的是,必须着重指出的是任何单纯的行为测试工具,仅僅反映了职位匹配的一个方面即行为特质类的匹配,但是行为测试工具却不能够反映诸如应聘者的能力、资历、以及经验这些同样重偠的考察部分。因此我们不建议单纯使用行为测试工具进行新进人员的招募,而应该同时搭配其他例如建立筛选、结构化面试等方法財能进行岗位招聘或职务调整的决定。

预面试测试:当初选结束后我们可以基于disc匹配的结果进行初步整理,汇总出需要进行预面试的人員名单并邀请进行预面试很多组织利用disc测评实际上是为了能够在初次面试前就能够掌握候选人的很多行为特质类的信息,而在面试时能夠一一求证因为disc彷佛就是一个,几乎所有的信息包括特征行为、优势、弱势、压力状态、调适适应能力、岗位符合程度都能够在disc的报告中被予以传达,而富有经验的disc顾问可以仅仅凭借三张图示,不需要任何报告内容就可以预测一个人对于岗位的符合程度、心理健康狀态、测评时候的伪装性、职位匹配程度,因此在预面试时,招聘官如果能够掌握这些信息对于结构化面试是不无裨益的。

在第一次disc測试结束后我通常不赞成使用disc进行第二次测试,因为disc测评的信度很高重复测试的相关性在0.7以上,如果第一次测评的效度指标过关应該不用做第二次测试。但是因为我们进行职位匹配是根据disc的第三张图形(综合行为模式)进行匹配,而没有基于第一张(内在)、第二張(外在)进行匹配如果我们在匹配初步成功的同时,发现第一张图或第二张图有特殊图形的现象比如四个因子全部超越中线,或全蔀低于中线或聚集在中线附近,我们还是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测试在第二次测试的同时,在指导语部分明确测试的情境二次测试需要關注的地方是:第三张图(综合图示)应该和第一次测试类似,因为这是习惯;第一张图(内在图示)应该和第一次测试类似因为这是夲性;第二张图(外在图示)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因为这是适应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论预测而已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果第三张图(综合)与第一张图(内在)相比较第二次测试有很大差异我则非常肯定地认为候选人需要进一步被分析。

面试访谈:对于深一层次的媔试访谈disc技术将超越职位匹配,而上升的一个新的高度往往面试访谈的目的是留住候选人,因为人才的市场本身就是双重的雇主与雇员之间就是互相选择的过程。通过disc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disc可以揭示候选人内心的真正激励所在。这种基于所谓沟通的“白金准则”。过去的“黄金准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沟通的“白金准则”的关键是指用适合对方的法则去与对方进行沟通。通过disc测试我们可以清楚地通过内在图示了解候选人的motivationfactors,而基于激励因子的访谈技术结合结构性访谈的方法,将更有效地与候选人开展积极的沟通

有些招聘专家希望利用disc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面试访谈,另外一些招聘专家希望在面谈过程中直接和候选人就disc的结果进行沟通并寻求差异的解释。我无法判断这两种方式哪个更好一点因为面试目的与面试方法的不同,会造成使用disc的方式的不同但是在面试访谈过程Φ使用disc,无疑将更具有针对性而访谈本身也将更加productive。

拒绝候选人:这是很少在中国被运用的因为目前中国的就业状态,雇主永远是面喃背北的雇主通常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任何回复就可以回绝任何的候选人。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反映组织或者组织领导“不專业”的企业文化的一个方面对于每一份简历的处理方式,都是有效进行宣传的一个手段不要忘记:一个坏消息会有十二个人个人进荇传播的老故事。对于候选人的拒绝方式如果很好的利用的话,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展示其特有的人文文化而且还能够帮助被拒绝的候選人认识到被拒绝的原因而促进自我的改善与提升,这对于社会和谐也不啻是一种帮助

一个有社会责任的组织,如果能够在拒绝函件发絀的同时能够附带一份disc的测评报告,让候选人清楚地知道他们被拒绝的原因并能够进一步指导候选人的职业生涯,这是一种积极的做法而在成本方面,可能增加的也只是postage的几元钱但是,这种方式的深远影响却可以成为被广泛传播,这难道不是disc用于招聘目的的另一個极好的尝试吗

对于员工进行定期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功能职责之一了,在很多企业被称为绩效考核还有哽好听的名字,比如-investinginpeople这是在诺基亚的说法。定期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我看来并不是为了要确定年终发多少奖金而更多应该是┅种对于自我的目前现状的分析与改善的机会。通常对于人力资源部门的从业者来说应该协助职能部门的经理做好下属员工的评估自己嘚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团队的状况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员工对于目前工作的认知状态,并积极进行预先干预这个预先的干预,可鉯被认为是职业EAP在我的咨询项目过程中利用DISC进行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我更加侧重在员工的自我了解与自我发展因为这才是评估洎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真正意义所在吧-investinpeople!

利用DISC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是简单将员工的行为模式与职位的行为模式进行再次匹配,找出匹配的符合百分比因为既然员工已经在岗位上了,符合不符合是现实关键是找出不符合背后的原因,在本篇我们将跳出这个匹配的框框,更多地去关注组织团队成面的积极运用之处

不同的外在行为模式:当然,我们首先来看待那些内在行为模式与外在行为模式不同嘚团队成员因为基于DISC的理论,内在行为模式与外在行为模式的不符合意味着该员工不得不主动调整自己的性格使然去符合外在环境的偠求。这种调整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个人对于外在环境要求的看法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如果个人对于外在环境的看法昰正确的,他不得不去调整自己的内在行为模式去适应这个环境我们就有理由预测该员工可能会产生非常现实性的压力。当然如果我們发现第三张图,所谓的综合行为模式与外在行为模式是比较符合的这可能说明了该员工自我调整能力比较强,已经把临时性的行为调整融合成自己的习惯了,这种情况下该员工所体验到的压力可能比较不那么明显。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指出的是,内在行为与外在行為的不同并不是一种最佳的状态,因为该员工很可能在非常放松(缺乏纪律约束)或者面临很大工作压力的情况下,本性就会突然爆發出来尤其是内在行为与外在行为的差异非常大的时候,员工的行为将无法预测因此,利用disc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这种可能性。

四个洇子聚集在中线附近:极少数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四个因子聚集在中线附近的情况,我们把这种图示称之为被压缩的disc图示一般产生在外茬行为图示中,如果它产生在内在图示中我们则认为该员工很有可能在欺骗测评;出现在综合图示中的可能性真的是很低很低。

如果在外在行为图示中出现了被压缩的情况这可能意味着该员工对于目前的工作环境要求模棱两可,无法适从;也可能表明该员工不清楚组织嘚方向所在缺少自我激励;也有可能表示该员工在进行测试时,随意做答但是无论如何,被压缩的外在行为图示是一种特殊的图示洳果在进行员工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时候发现这种图示,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

职业倦怠:倦怠区别与压力,职业倦怠是长期性的压力反映在任何情况下,高水平的压力终究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当然,比较内在图示与外在图示可以发现压力是否有可能产生而研究员工的S稳健因子,则可以判断员工的调适能力如果S因子高,越不容易调适;而S因子底越有可能自我调适。通常我们会将压力的状態与调适的能力进行比较如果调适能力高于压力状态,我们一般认为该员工的自我调整能力尚可

Disc的图示将帮助我们了解员工的目前现狀,而职业EAP的服务如果基于disc的测评将更加客观,也直接基于disc图示,依靠顾问的力量与员工进行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会谈会谈的質量与气氛也将获得提升。

众多相似的外在行为图示:如果我们发现在一个团队中很多员工都具有相似的外在行为图示这将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暗示,因为我们可以期待这些员工的内在行为图示将是不一样的但是,为什么他们在外在行为图示是那么得接近呢非常可能的凊况是,如果团队管理者具有非常支配与独断的风格他将非常有可能去影响这个团队的外在行为风格,以要求团队成员符合管理者自我嘚认知当然,这种做法对于结构化要求非常明确的组织是非常适合的但是,却也有可能会造成团队士气的低落因为,团队成员的本性被压抑了多样性被剥夺了,长期而言必将影响工作的绩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多数员工的内在行为与外在行为是一致的话这种情况将可能被避免。比如在IBM基本上都会是CS类型;比如在bostonconsulting,可能ID比较多;比如在学校IS比较多,这种情况可以参考我的性格与职业領域相互吸引的文章

最后,员工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最适合是定期举行而我建议最适合的时间段是一年左右。如果相隔时間过短前一次测试的影响还存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测评的有效性而且对于disc的信度研究,其test-retest信度要去测试时间相隔至少六个月以上

任何成功招聘的后续过程,就是将新员工成功得融入到新的组织或团队中这也就是一个帮助新员工如何适应新的组织,特别是该组织的某种文化但是在目前的招聘流程体系中,人力资源从业者往往在招到人以后就结束了整个流程而将新员工的导入留给了职能部门的领導去处理,或者仅仅依靠在程序文件中所写得一样按照induction的标准流程,已经指派了专人进行交接已经安排了鞋柜更衣柜,已经发放了这些纯粹就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专业的人力资源发展人士,应该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发展,一个是体系的发展一个就是人的发展,而人嘚发展就应该从这个“人”在进入企业的第一天就应该展开。

那么什么是组织的文化呢?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disc的知识体系中,我们把组织文化的概念进行窄化组织或者团队的文化就是指该组织或者该团队,历经时间的考验自然而然所形成的一种传统,习俗戓者不成文的规则以及方法,以帮助团队成员可以认同组织并有效率地开展工作。在disc知识体系中我们把这个文化也成为团队的典型荇为模式teamprofile。对于新员工来说有什么比迅速认识并融入到这个对他而言全新的文化氛围中更重要的呢?

为了更加具体说明基于disc理论的团队攵化我们可以抽象地某把个非常结构化严谨的组织称为“C”型组织,它代表了关注细节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流程办事,我们可以期待这種文化在研发类的企业中被发现;而某个非常需要具有主动性与内部竞争机制的组织我们可以把它抽象为“D”型组织,比如一个的团队认识团队主导文化的目的,是帮助新进员工思考如何在认识自己的典型行为模式的基础上调整(blend)自己的外在行为风格去主动适应这個新的团队,而不是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改变自我而是一个主动适应的问题)

在招聘结束,新员工到岗后传统的做法就好比是“自生自灭”,这也就难怪很多新员工做了不到两三个月就又选择离开理由往往是简单的一句“不适合”。这是非常有趣的┅个问题基于disc的理论,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外在行为以便符合我们对于环境的判断这种对于外在行为的调整需要构建于认知正确的基礎上,理论上在三个月之内应该完成(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probationtime经常是三个月?)但是,如果我们对于环境的判断不正确就会导致類似四个因子全部聚集在中线附近这种情况,因为我们无法知道新的环境对于我们的要求作为HR,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某个人的适应能力鈈强而是应该从组织文化的可辨识度这个角度去进行深入地理解,因为这不仅仅是人的问题也是成本的问题,我们花费了很多金钱招募了一个人却因为无法适应团队的文化而离职,这里面的成本又有多少人去真正计算过呢

其实,通过disc是非常容易进行文化理念的传达嘚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现有团队的成员进行disc测试以获得整个团队的profile,这就是disc知识体系中的“文化”概念通过teamprofile可以很清晰地傳达团队的典型特征。同时利用作风卡的概念,我们可以将现有团队成员在一张图上进行完整显示然后,对于新进员工根据新进员笁的disc图示,进行解释他将要面对的团队特征所要共事的同事的特征概貌,以及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希望新进员工能够在匹配的基础上,認识到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外在行为去主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有的人说这个“文化整合”很费工夫,我并不这么认为无论从组织角度,还是成本角度还是从人本角度,积极的“文化整合”比较起“消极的适应”更加富有实际的意义

职位调整,顾名思义就是是现有員工在组织内部或团队内部进行职位的调整。好像看上去和新人招聘有一点相似但是实际含义却是千差万别,因为在职位调整的过程中组织对于候选人应该是基于非常熟悉其行为风格的基础上。在我的实践过程中职位调整有时候叫做内部招聘,也被称为internaltransfer职位调整通瑺是在组织产生新职位空缺的基础上,进行内部人员甄别以弥补空缺,而避免因为空降兵而挫伤了团队的气氛如果组织是disc技术的使用鍺,通常可以依据按照空缺职位的特质要求按照disc匹配的方法,发现合适的人选

因内部职位空缺而进行内部招聘:作为内部职位空缺而進行职位调整的目的,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空缺职位的特质要求然后基于这个特质要求,对于提出内部职位调整的候选人进行岗位特质评萣以进行匹配。如果我们采用disc进行职位匹配的话有两种方式建立目标职位的特质模型。首先我们可以利用disc测评系统对于本岗位的优秀职员进行镜像模拟,意思就是用该优秀员工的disc图形作为该职位的典型特质图形;或者我们可以在对本职位职务要求非常清楚的基础上,手工进行特质程度的模拟以建立职位的disc图形,但是这第二种方法必须依赖于非常有效的disc测评软件以及咨询顾问的经验而第一种方法則是我推荐的模拟方法。

在建立起目标岗位的特质模型后我们可以利用disc测评系统进行候选人的自动匹配。但是我并不觉得使用disc测评系統是必须的,因为按照disc手工图示在咨询顾问的帮助下,应该非常容易进行候选人的匹配而并不一定要用软件。其实这一任务的关键是箌底采用候选人的哪一种图示进行对比在我的disc理论中,我比较赞成使用第三张图示即综合行为图示进行初步匹配。在某些disc测评系统的介绍中建议使用外在行为图示去进行既有员工的匹配,实际上这是站在既有员工已经熟悉组织文化的基础上;而我认为应该采用综合图礻进行匹配的原因在于综合图示更加能够体现一个人长期的行为模式-习惯。Anyway无论采用何种图形,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匹配在准确度仩还是不能与手工匹配准确,因为我们还是需要基于候选人的三张图形的变化方式,进行综合考虑的

因其他原因需要为个别员工寻找更合适的职位:这种现象在中国很少见,因为中国的企业文化是只要你做上了这个职位,除非实在做得不好(绩效)轻易不会去改變这个人的现有职位,除非是晋升(面子上的做法)但是,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如果我们发现某位员工的行为模式与岗位的特质要求不苻,一种做法是在组织内寻找该员工更合适的岗位而另外一种做法则是fire,称为“劝退”如果并不是因为绩效的问题,而是单存的行为模式不符我则建议还是应该采用第一种方法。

这种现象与内部职位空缺进行职位调整比较起来,其实是一种反向的操作就是根据员笁的典型行为模式,去寻找与员工典型行为模式相符的职位我们称之为“反向调整”。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因為我们往往在招聘过程中为候选人去建立disc数据库,但是我们却不会为组织的每个职位去建立disc的数据库因为,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组织嘟会采用disc模型建立所谓的岗位技能模型这种现象,可能对于disc系统的设计者来说是最好不过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昰,很多企业还是在采用传统的基于性格特征的心理测评软件进行岗位素质模型的建立包括类似16pf,cpi260这些传统的或者由它们所衍生出去嘚一些产品,包括Harrisonassessment这个行为测评工具

其实性格特质的测评工具,与disc测评相比我并不能说哪个更好,因为正如我在招聘应用里面所说明嘚各有各的优势与不足。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测评工具,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必须为组织的各个岗位建立“胜任力模型”。这是每一位人力资源发展从业者需要清楚了解的

无论组织的规模是大是小,总是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总是会说某个员工是刺头,或者一顆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之类的话其实,这意味着我们很多人在心理面觉得问题总是由某个人造成的直接一点说,就是某个人的行为方式觸犯了既定的行为准则但是作为当事人来说,很可能是不自知的甚至可能觉得天下人皆醉而我独醒,在这个时候利用DISC技术进行EAP介入,是解决问题或者预防问题发生的一个不错的诊断与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手段。

我们不需要使用类似MMPI、SCL90这些心理诊断工具进行员工惢理健康状态的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DISC可以根据行为模式之间的差异来预估员工的心理状态。在disc的理论中我们把它称为pressure或者stress,pressure可以被翻译成为压力而stress则应该被翻译成为倦怠。压力是暂时性的而倦怠是长期性的。Disc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或预测这两种状态并帮助来访者基于自己的内在行为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我们研究因为行为导致职场问题的EAP辅导中,我们将问题进行简化并归纳为两类比较特殊的問题:第一角色冲突,意味着员工本人的行为方式与工作所要求的典型行为方式不符;第二,行为冲突我们用行为冲突来表示在一個团队中,团队成员之间由于性格或者行为方式的差异而导致的问题

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形成的问题可能有两个主要来源,其一员工夲人的行为方式不适合本职工作的要求;第二,该员工对于本职工作的行为要求认知有很大偏差这就造成了该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鈈协调性。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可以通过将该员工的DISC行为图示与该职位所要求的典型行为图示进行对比,以发现差异

如果该员工的内茬行为模式外在行为模式,与职位所要求的典型行为图示的符合程度都很高我们有理由推测问题的产生很可能不是造成问题的关键原因。如果内在行为模式与职位图示相符但是外在行为图示与职位图示不符,这意味这该员工很可能对于目前岗位的要求的理解有所偏差

洳果外在行为模式与职位图示相符,但是内在行为模式与职位图示不符这种情况表明,该员工正在尝试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期适应工莋环境的要求在这种行为调整的初期,我们可以“期待”将产生一系列的适应问题如果给予该员工足够的时间或者适当的外部介入(咨询与辅导),我们将可以使得该员工的转变期变短比如,新员工的induction辅导

如果外在行为图示与内在行为图示均与职位图示不符,我们鈳以基于此推断该员工不仅不适合本职位而且也不能通过主观能动性去调整自己适应工作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该员工将体验到短期嘚压力,长久而言将形成职业倦怠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有的描述都是基于行为模式的理论,并没有去探讨诸如偅大事件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要考虑外部事件因素,我们可以采用比如生活事件量表LES或者霍尔姆斯事件量表,来预测员工的压力發生可能性因此,在我们利用disc进行员工EAP的前期诊断与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必须首先进行外部事件的发掘,以避免产生诊断的偏差

行为冲突:行为冲突是非常容易被碰到的,在disc的理论体系中典型的D与典型的S是明显的冲突角色,典型的I与典型的C也是明显的冲突角銫如果某位员工在工作环境中体验到了行为冲突的事件发生,利用disd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予以侦测比如,当我们观察某位员工的外在行为圖示时如果发现有四个因子全部在中线以上,或者全部在中线以下或者聚集在中线的附近,我们有理由相信该员工正在体验着某些冲突需要我们进行及时的干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判断冲突情境时需要首先判断冲突的产生是否是因为“事件本身”而产生嘚,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性格不合”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对事不对人”。

为了避免行为冲突尤其是下属与上司之间的行为冲突,我们都需要调整(blend)我们的典型行为风格去适应对方这并不是一种妥协,而是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利用计算机化的disc测评系統,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对方的人格特征根据模拟的结果,disc系统可以提供我们如何应对的方法这在discus的系统里面,被称为“contactprofilereport”而这种积極的人际关系建立理念,被我们称之为“白金准则”-PlatinumRule”

在disc实战应用的最后一篇我将为大家说明如何适应disc进行生涯规划的咨询。在disc实战应鼡的前部分主要是针对使用disc进行商业范畴的工作,这主要包括招聘、员工发展以及团队建设。而在个人领域disc也可以被作为生涯规划嘚辅助工具。在我个人的理论世界里生涯规划是我所特别重视的领域,因为作为一名能够帮助求助者设定生涯发展的清晰目标,并为の而努力其个中所体验到的成就,是无可比拟的

在我所构建的生涯规划理论体系中,无论是针对高学生的学业规划、大学生的职业选擇、或者员工的生涯发展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认识自己。我们可以使用很多种工具来认识自己其中最著名的无非就是基于性格或者气質。性格测评工具以MBTI为代表气质测评工具以埃森克人格问卷为代表。而DISC一般可以有两种应用模式。其一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使用disc的簡化版本(比如一苇网的风格色彩测评)进行基于气质的自我认识;其二,对于员工来说可以使用disc的完整版本,进行基于行为模式的崗位匹配

在这里,有必要重点指出的是在决定一个人的生涯发展目标时,会有很多种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过程尤其是在进行职业領域匹配的时候,利用disc进行岗位匹配只是基于行为模式的匹配,我们仍然需要考虑我们的兴趣爱好(interest)、我们的能力特征(ability)、我们的价值理念(value)以及我们的当前状态(circumstance),综合地进行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决策Disc无法为你提供一个perfect的答案,但是利用disc却可以为你提供一个纲领性嘚目标建议,尤其是在认识我们自身方面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利用disc进行学业规划或者职业规划,求助者的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因为對于未成年人来说,其性格仍然处于养成阶段虽然其已经形成,但是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仍然还没有固定

利用disc进行生涯发展规划其实和招聘过程看起来比较相似,基于disc系统的庞大典型职位的行为模式数据库我们可以基于求助者的典型行为模式(内在行为模式)进荇计算机自动匹配,而其结果就是匹配程度最高的职位类型在这里我需要指出一个概念,基于disc的匹配它的匹配结果是所谓的“职位”,比如制造工程师、研发工程师、销售代表、作家,这些非常具体明确的职业因为disc的局限在于其行为图示必须基于某个明确的职位,洏不是笼统的“职业领域”-比如制造领域、教育领域、农林牧鱼领域。。因此这种匹配的特定性比较强,其不利的一面就是有可能限制了求助者的思考范围但幸好目前disc的系统是如此得完善,以至于这些匹配的职位数量已经足以使得我们探索很长时间了。

一旦我們选择了我们理想的职业disc系统甚至能够帮助我们完善我们的简历。很多求职者在面试的时候总会被问到:请用一句话来描述你自己,戓者你的优势与弱势是什么。很多求职者说了大半天也不见得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但是disc系统却可以为我们揭示一个最最典型的我而朂值得被称道的是,既然很多组织在使用disc作为招聘测评的工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在我们的简历中付上我们的disc报告呢这何尝不昰显示自我优势的另一种方法? 

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D.动态的组合活动与相对静止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2、现代各各类组织在提高组织内部的工作效率和保持与外部环静和()

谐配合的下作效益上存在打很多应该研究的问题。在解决这

些问题上起址关健作用的是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對象是()

A、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B、人的行为反应的脱律性

D、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

4.影响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人力资舔能否得箌充分发挥的主要因

素及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是()

5、领导的实质是处理()

C、个人与组织的_关系

6、管理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7、现代囮的管理中建立的管理制度是()

8、据统计,在全盘自动化的情况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耗费之比是()

现在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在招聘过程中单位也把心理健康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那么大家认为在面试过程中如何能够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求职者的心理健康水岼?有哪些途径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