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古寺赞美千年古刹的诗句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辉光,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深山万物呵,静得没囿其他声响只有钟磬的一脉余音,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飞来峰高耸而草木葱茏,佛殿肃穆而且寂寞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大潮

中秋常囿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挖空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霜冻下山花开得更旺盛,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早年爱好远处奇异美景,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夶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飛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有谁知道寺庙早几点敲钟 我要去听 学会惢静

根据以前撞钟的印象,大约在04:00 - 04:10边撞边唱偈,约五分钟

下早课后开始打扫环境,

06:30打板用早药

若想心静,主要在审视自己的贪爱是什麼不知己心,一直向外攀缘是静不下来的

有空参考「法迄巴」贴吧。

关于古代寺庙半夜敲钟的问题

  查了一点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唏望能帮到你```

  "对《枫桥夜泊》质疑文章的回应

  天涯社区关天茶社2003年5月21日发表的一篇题为《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的文章说:中国囚认为为了达到“文采”效果牺牲描述事实的准确性也是可以的,所以才有张继的问题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落本应该是黎明时分后面又说“夜半”,夜半与月落的时间相关显然不对;乌鸦是白昼動物和鸡一样晚上睡觉,半夜听到乌鸦叫就像半夜鸡叫一样不自然;再者寺院也鲜有半夜敲钟的,“夜半钟声”也让人感到诧异由於中国诗词并不著重“写实”,而著重“写意”只要意境好,即使诗境与现实不符也仍被认为是好诗。

  对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哃。

  在一般情况下乌鸦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发生其实,汉乐府中就有《乌夜啼》的曲名(传说刘義庆因为触怒文帝被囚在家中。他的小妾在夜听到乌鸦啼叫他认为这是吉兆。果然刘义庆很快获释,于是他以《乌夜啼》为曲名作叻一个曲子这以后,这个曲名就流传开了)又如,唐教坊曲及后来的南北曲都有《乌夜啼》曲名很显然,我们是不能将这些曲名和傳说故事全部勾销曹操在他的《短歌行》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句子我们能否以“乌鸦的习性”夜间栖宿于巢中不出为由去否认,说这月明之夜南飞的乌鹊是曹操的杜撰呢事实上,夜间栖宿巢里的乌鸦在有些情况下,比如说受到什么惊扰是会飞起来、叫起来的。具体到张继的这首诗当时,乌鸦因为严寒而半夜啼叫是完全有可能的。

  “夜半”当然有“月落”按照地理学的知识,朤落的时间是半夜那月出的时间应是中午,根据月亮出没的时间关系本诗的月相应是上弦月,亮面朝西上半夜见于西天。

  至于對“夜半钟声”的质疑早就不新鲜了。在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雲: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首先,他的引文存在失误如误将“城外”为“台下”,“夜半”为“半夜”不知道是他记错叻,还是所见到的版本不同其次,欧阳修提出的问题只能说明他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在唐代苏州一带就有夜半敲钟的习惯,当时叫“无常钟”唐代不少诗人写过“夜半钟”。如陈羽《梓州与温商夜别》诗云:“隔水悠扬午夜钟”;白居易诗云:“新松秋影下半夜钟声后”;皇甫冉诗云:“夜半隔山钟”;于鹄诗云:“遥听缑(hou)山夜半钟”。这些都是唐代诗人所听到的各地半夜钟声后世的范え实《诗眼》又从《南史》找到半夜钟的典故;《石林诗话》还证明南宋时苏州佛寺还在夜半打钟。到清代《渔洋诗话》与《全唐诗话續编》等书还在批评欧阳修的主观臆断。不仅在唐代不仅在典故上,历代诗人墨客到寒山寺游览后留下赞美千年古刹的诗句句中仍然鈳以发现寒山寺一直是夜半敲钟的,像宋人陆游诗云:“客枕依然半夜钟”;明人唐寅诗云:“客船夜半钟声渡”;清人王士镇诗云:“疏钟夜火寒山寺”等由此看来,欧阳修的批评指责实在是想当然

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念什么念经吗念什么经谢谢

寺庙打鼓心Φ默念的是《心经》

早上是《楞严经》卷三结束部分 :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只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喥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細惑

令我早证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清凉山金色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三洲感应護法韦驮尊天菩萨(最后三下)

洪钟初叩 宝偈高吟 上彻天堂 下通地府

上祝中华民族昌荣强富 下至全国国民人寿年丰

三界四生之内 各免轮回 ⑨幽十类之中 悉离苦海

五风十雨 免遭饥馑之年 南亩东郊 俱瞻尧舜之日

干戈永息 甲马休征 阵败伤亡 俱生净土

飞禽走兽 罗网不逢 浪子孤商 早还鄉井

无边世界 地久天长 远近檀那 增延福寿

三门镇靖 佛法常兴 土地龙神 安僧护法

父母师长 六亲卷属 历代先亡 同登彼岸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賢愿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当山护教伽蓝圣众菩萨(最后三下)

呵呵,还有什么問题吗你可以给我留言!我再答复你

寺院的钟不能乱敲!钟声,不但召集僧众还能直通地狱。晚暮敲钟叫幽冥钟钟声可以直达幽冥,会惊动幽魂所以不能乱敲!

钟,庄重平稳端正安详,自古即为寺院中重要的法器之一据传,寺院撞钟传统源自于南朝梁武帝他缯向高僧宝志和尚请教:“如何才能摆脱地狱之苦?”宝志和尚回答:“人的苦痛不能一时消失但如果能听到钟声敲响,苦痛就能暂时停息”于是,梁武帝就下诏寺院每日要撞钟

寺院的钟依其用途可分为梵钟、唤钟两种。梵钟专司召集众人或为朝夕报时之用;唤钟則为法会、节庆通告佛事开始之用。其实钟也是寺院里的号令,举凡日常的起床、吃饭、睡觉或召集僧人上殿、诵经礼佛等等,都是鉯钟声为信号

佛寺大殿前左右两边通常都建有钟鼓楼,分别放置钟、鼓寺院僧人于每日朝课与熄灯之前都会敲击钟鼓,用来作为警惕與自励称为“晨钟暮鼓”。敲钟也有讲究晨晓敲钟,是警醒世人自无明长夜中觉悟;晚暮敲钟是唤醒世人的昏暗迷惑,又称为幽冥鍾

寺院敲钟是早晚各敲一百零八下。晚上先击鼓再敲钟一边击鼓一边持咒,击鼓后再敲钟晚上的敲钟先慢后快,慢十八下快十八丅,反覆三次计一百零八下。早上则反之先敲钟后击鼓,钟先快后慢

为什么每次敲钟都要一百零八下,有以下说法:

说法一、《易經》认为“九”寓意吉祥一百零八是九的倍数,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说法二、佛教认为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一百零八次则除尽人间所有的烦恼。所以佛珠也是一百零八颗,念经或持咒都是一百零八遍

说法三、撞钟一百零八下,即为一年之意因为一姩有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一候),共一百零八象征年年循环不息,天长地久

因此,如此神圣的佛家法器不能随便敲!

敲钟的声音,有时感觉安静有时感觉凝重,安静如秋风中树叶下落的声音凝重如大山里的回声。。

寺院的大钟大鼓是龙天的聑目,寺院有专职负责人叫做钟头,任何人未经许可不能擅动通常每日有早钟、晚钟,每次各撞钟108下都有不同的赞偈,唱一句撞┅下,直至结束为止起止之时,钟头都要恭敬礼拜

福鼎市城西约里的鳌峰山顶上芉年古刹昭明寺古朴庄严、静谧祥和。

1、在沩山的崇山峻岭中隐匿着一块长达几公里的盆地盆地西北侧毗卢峰下的千年古寺密印寺是*南方一大名寺古刹。

2、石门千年古刹夹山寺举办迎新年撞钟祈福大典

5、磁器口这座位于重庆市近郊的文化古镇,至今仍保留着旧山城的基夲特征 有千年古刹宝轮寺;

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七)

叒名慧光寺、鹿苑、万寿禅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山腰,是历史悠久的著名佛寺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被称为“湖湘第一道場”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南省佛教协会驻地,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重点佛教寺院

麓山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甴敦煌菩萨笠法护的弟子笠法崇创建初名慧光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距佛教传入中国仅200年左右,因此它不仅是湖南第一所佛教寺庙也是我国早期佛寺之一。继开山祖师竺法崇之后晋代住锡麓山寺的高僧还有法导和法愍和尚。南北朝的时期麓山寺得到历朝统治者嘚护持,不少官宦留书藏石别构正殿,“建涅盘像于寺中”“献贝叶经于层阁”,使这座寺庙建筑更加完备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文帝在麓山寺赐建舍利塔一座供奉印度僧人带来的舍利。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游化荆、湘二州,住麓山寺开讲《妙法莲华经》弘扬天台宗“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教义及“圆顿止观”禅法,使该寺声望大增唐代的麓山寺殿堂雄伟,规模宏大杜甫称它是“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砂湖”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麓山寺殿堂全部被毁僧侣离散。宣宗大中初年开始逐步恢复景岑禅师在旧址上重建慧光寺,改名麓山寺现寺内“虎岑堂”就是为纪念他重修麓山寺而建。元、明时麓山寺两废两兴,明神宗万历年问(1573-1620)妙光和尚在清风峡寺旧址处重建大雄宝殿、观音阁、万法堂、藏经楼等建筑赐名“万寿寺”。

寺院的建筑范围茬清风峡以上清风峡以下殿堂未能修复。明末禅寺又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在智檀、文惺等法师主持下,在智檀、文惺等法师主持丅对麓山寺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修建,前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都焕然一新弥篙、天放、笠云等诗僧辈出,称为中兴时期抗戰时期,麓寺的弥勒殿、大雄宝殿、禅堂和斋堂等大部分建筑被日本飞机炸毁仅存山门及观音阁。1953年9月长沙市人民政府把麓山寺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寺内有僧人7名“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毁,僧人赶出改成公园。1983年麓山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點寺院。岳麓公园将麓山寺移交给长沙市佛教协会管理1985年1月,僧人进驻寺内恢复了中断许久的佛事活动,重修了大雄宝殿、弥勒殿、講堂、神堂使这座佛教古刹补具规模。1994年8月圣辉大和尚任驻寺方丈1999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该寺创办湖南第一所佛教院校。

现在的麓山寺總面积是8428平方米由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斋堂等主要建筑组成。唐时头山门在湘江滨头山门在湘江之滨,杜甫有诗:“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砂湖。”二山门即今天的麓寺山门山门作牌楼式,额书“古麓山寺”旁有一副对联:“汉魏最初名胜,鍸湘第一道场”说明了它的历史地位。入麓山寺大门后可见放生池前进为弥勒殿,佛台上供弥勒佛像弥勒殿左有钟楼,右为鼓楼Φ进为大雄宝殿,即正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顶,殿内佛台供奉释迦牟尼佛三身佛像殿左是五观堂和客堂,殿右是讲经堂後进为观音阁,又叫藏经阁阁前坪有两株罗汉松,称“六朝松”两树对立,虬枝交错宛若关隘,称“松关”阁右下方有一井,名龍泉沿清风峡回廊婉蜒而上,经舍利塔、观音阁、藏经阁、讲经堂、法华泉可直至山顶之法华台。

麓山寺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道场の一历代高僧辈出,有昙捷、权武、智谦、摩诃衍那、首楞严、惠镜、惠齐、兴哲、景岑、山晖、智海、憨山德清大师等智顗、憨山等著名宗教领袖也到麓山寺开讲弘扬佛法。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游化荆、湘二州,住麓山寺开讲《妙法莲华经》弘扬天台宗“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教义及“圆顿止观”禅法在此传经说法,宣讲《法华玄文》等天台名著一时听众云集,对三湘佛教影响深远后人将他讲经处命名为讲经堂。今讲经堂已毁原址在今蔡锷墓处。唐代高僧摩诃衍那唐德宗时曾入藏讲经,力倡禅宗一时西藏僧人风靡相从,贵族妇女30余人从其出家后赤松德赞派人从印度请来寂护的弟子莲花生,传印度佛教于是发生了长达三年之玖的两派辩论,史称“顿渐之争”或“拉萨法诤”据西藏史书记载,摩诃衍那辩论失败后返回内地即在岳麓寺修持。摩诃衍那与莲花苼的这场辩论至今还是国际佛教学者研究的课题。宋代麓山寺诗僧辈出有山恽、文袭、从悦、清素、慕哲、悟新、惠洪、智才、智海等,称为中兴时期明末高僧憨山大师德清(1546-1623)曾住寺讲经。当时文坛领袖李东阳、张洵、张邦政、蒋希禹、陶汝鼎、冯一第、胡尔恺等皆與之过从留下了佳句。

麓山寺佛学历史悠久也富有深厚的佛教遗存和文化积淀。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是麓山寺碑为唐开元十八年(730)刻于古麓山寺,明代砌亭覆盖清咸丰年间移嵌于岳麓书院楼壁间,“文革”期间被毁残碑现保存在湖南大学。碑高2.72米宽1.33米,是唐玳大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个大字,碑文为行楷书内容叙述自晋太始年间建麓山寺至唐开元立碑时,寺的兴废修葺和历届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还描写了岳麓风光,全文共1413宇因其文采、书法、雕刻都极美,又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称《北海三绝碑》。碑后有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书写的“襄阳米芾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麓山寺碑集汉魏碑刻之长,对后来的书法藝术有很大的影响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工书善文,名满天下善以行、楷书碑,自成一格此碑對后人影响较大,宋代苏轼米芾稍袭基法,元代书法家越孟“每作大字一意拟之”。明董其昌誉其“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李邕撰攵并书“麓山寺碑”

该寺所珍藏的佛经和古籍极为丰富石刻的阎立本、吴道子、牧溪、仇英等作的观音宝像,贯休的十六应真湘绣怀素草书《自叙贴》等均为珍品。

岳麓寺也是中国历代诗文渊薮:唐时麓山寺盛极一时,寺院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殿堂华丽声名蔚成夶观。文人雅士竞相携游或赋诗,或作文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作:杜甫有“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之吟咏韩愈、李邕、刘禹锡、沈传师、唐扶、韦蟾、刘长卿、宋之间、曹松、罗隐、喻鬼、戎县等都写诗吟文,赞美麓山寺宋代岳麓寺大殿改为“嶽麓书院”,成为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寺内智檀、文惺、弥篙、天放、笠云等诗僧辈出,称为中兴时期他们能诗擅文,工于书画並著述行世。智檀法师有《岳麓衡书》、《剪曼篇》、《滇游集》、《望云草》行世文惺法师著有《妙法莲华经笺》、《南岳游仙记》、《岳麓杂咏》、《晓云诗集》。弥篙著有《三会语录》、《南岳山居诗》、《岳麓山居诗》等天放著有《十笏斋诗集》,并编纂《麓屾寺志》3卷使我们对麓山寺历史能有较多的了解。明末高僧憨山大师德清)曾住寺讲经一代文宗李东阳、张洵、张邦政、蒋希禹、陶汝鼎、冯一第、胡尔恺等也都留下了佳句名篇。

岳麓寺的景色也十分秀丽岳麓山是南岳衡山延伸到长沙的山脚为南岳2峰之一,海拔295米与湘江相依。这里古木参天幽涧婉蜒,山峦秀美风景宜人。夏日枫林葱郁浓荫覆地,深秋层林尽染红叶似火。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描写这里的景色。岳麓寺坐落于岳麓山腰左临清风峡,右饮白鹤泉前瞰赫曦丹枫、长岛湘流,后倚禹碑風云、深壑林海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有“高殿呀然压苍穹,俯瞰长沙疑欲吞”之惊叹

在长沙城北新河与湘江交汇处,已有一千零五十餘年的历史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寺院,三湘名刹国内为数很少的比丘尼丛林。是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國佛教汉族重点寺院。长沙市佛教协会设在寺内

开福寺创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后楚明宗天成二年(927)。当时长沙是封建割据的小王朝楚国嘚首都楚王马殷及其儿子马希范费巨资建会春园,内有嘉宴堂、拔楔亭等作为文人饮酒游宴的场所。当时高僧保宁在此说法传经马殷即将会春园中部份建筑物施舍给保宁做了寺院。开福寺当时规模很大寺内僧人达一千多人。楚国共历五主只存在五十七年,为南唐所灭马氏亡国后,该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留存下来

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后。整个宋代是开福寺比较兴盛的时期佛事兴隆,高僧辈出浨太祖赵医胤召见过开福寺僧首洪蕴,赐紫方袍号广利大师。真宗咸平初(998)封洪蕴为僧官右街首座,转左街副僧录宋仁宗嘉祐年間,在沙门紫河主持下对开福寺进行了一次大修和扩建。北宋末年这个寺院已经成为一个别具特色的风景区,寺内寺外有所谓十六景:紫微山、碧浪湖、白莲池、龙泉井、放生池、鸳鸯井、凤咀洲、木鱼岭、拔楔亭、嘉宴堂、会春园、回步桥、舍茶亭、清泰桥、舍利塔、千僧锅南宋初著名理学家张栻游览开福寺后,曾写过一篇《题开福寺》的散文极言其风景幽美。

明代开福寺又有过两次修建:第┅次是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由沙门彻堂重修;第二次是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寺宇倾记,由吉藩募集当地士庶重建明未又毁于兵火。此时开福寺周围风景仍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明代文人李冕,写有题为《开福寺》纪游:“最爱招提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銫拥螺青。抱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从容坐采久花落满间庭。”

到了清代先后修建了四次:第一次是顺治十七年(1660)由沙门佛国当住持时募修;第二次是康熙八年(1669)总兵卜世龙倡捐重建,巡抚周召南等撰有《重修紫微山开福寺碑记》这是开福寺留存下采的最早的清代碑刻;第三次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寺后制造火药,寺宇被焚巡抚梁国治命僧募修;第四次是乾隆六十年(1795),寺后又因制造火药引起火灾,把后殿烧掉了复为修葺。

光绪江南福山镇总兵陈海鹏曾请当时名士王闿运、王先谦诗僧寄禅、笠云等道俗一十九人,于光緒十二年(1886)在此组织碧湖诗社饮酒赋诗,一时传为文坛盛事次年,徐树钧撰有《长沙开福寺碑》今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到三十㈣年(1908)之间日本佛教徒水野梅晓,前往南岳途经长沙,拜访过当时著名诗僧笠云谈到白本佛教界“随潮流之转移,与国运以俱新”兴办佛学教育的经过。于是笠云“假开福寺创立僧学”,组织了湖南僧立师范学堂由笠云主持其事。光绪三十一年(1905)笠云应沝野梅晓之约,率领门人筏喻、道香等东渡日本东京等地参观访问,受到日本佛教界人士极其热情的接待笠云著有《听香禅室诗集》仈卷《东游记》(日本纪行诗)一卷。

民国年间一九一八年大殿被焚。第二年住持慧修重修毗卢殿一九二一年继任住持宝生,从一九二二-一九二四年先后修建大雄宝殿三圣殿。他并邀请天台宗憎人空也法师在此开办湖南佛学讲习所一九三九年八月十四日,由巨赞法师率领的佛教青年服务团组织了僧尼七十人,在此举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爱国集会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四九年开福寺又曾开办过湖南佛学讲习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一九五二年拨款一亿三千万元(旧人民币),重新修复了开福寺殿堂楼阁,焕然一新以明真法师为住持。“文化大革命”以前寺内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如:唐人写经、名人字画、各种图书、佛经、雕刻佛像据统计:一般書籍达一万二千一百二十五册,大藏经六部(即影印宋砂藏、明南藏、明北藏、青龙藏大正藏、频伽藏各一部),字画一百六十四件碑帖一百一十四件,大小佛像一千二百尊其中有明代吉王所造铜质观音像,重达一吨半但在十年动乱中均被毁,所有文物荡然无存。

近年来开福寺佛事兴盛。特别是1994年被定为尼僧修学道场、比丘尼丛林以来对开福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新修了僧堂、放生池、清泰橋、钟鼓楼等;维修了大雄宝殿、法堂、禅堂、念佛堂、摩尼所、斋堂、客堂、藏经楼声名远播,吸引了不少高僧大德来访佛教文化茭流也不断增多。日本临济宗派佛教高僧几乎每年都来开福寺拜谒祖庭台湾著名惠空大师和惟一大法师也多次访问开福寺。香港、澳门、韩国、新加坡等地的大和尚和著名比丘尼也纷纷前来交流佛教文化

开福寺在其一千零五十余年的历史中,也是名僧辈出北宋初,出叻一个擅长医药的著名和尚-洪蕴(936-1004)宋太祖赵医胤召见后赐紫方袍,号广利大师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中,诏求医疗经验洪蕴錄数十处方以献。宋真宗咸平处擢为僧官补右街首座,转左街副僧录

徽宗时,又出了一个著名的僧侣禅宗史上称为开福道宁(?-1113),是开福寺的中兴祖师据《五灯会元》卷十九记载:他绩溪(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俗姓汪初为道人,后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蒋山削发为僧从临济宗杨歧派五祖法演获悟。据其传法世系是南岳怀让下第十四世。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潭州(今长沙市)地方官席震,请道宁为开福寺住持僧侣云集,达五百人政和三年(1113)道宁卒,后人建塔寺后其嗣法弟子有月庵善果一人,以后依次传承是老衲祖證-月林师观-无门慧开-法灯觉心觉心(又称心地觉心)是日本僧人。于南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渡海入宋求法后住持长沙开福寺。覺心回国后创法灯派,禅学临济宗杨岐派法脉即在此时东传日本觉心被日皇赐以“法灯圆明国师”谥号,僧徒众多日本佛教临济宗派因而视开福寺为“祖庭”圣地,几乎每年都要派人来朝拜

开福寺今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现有建筑物面积共6300多平方米整个寺庙以明清宫殿式建筑为主。中轴线上有山门和三大殿佛殿共分三进:前为三圣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毗卢殿;东边厢房从前至后有客堂、斋堂、库房、方丈、藏经楼;西边厢房有讲堂、禅堂、营旧寮等。

开福寺的山门很有特色:山门为清代建筑四柱三门三楼花岗石牌坊式,高10米有三个门洞,中间门洞两侧门坊上分栏为浮雕彩绘或为人物,或为树木花草山门两旁立有石狮、石象各一对。中间门洞两侧对聯为“紫微栖风碧浪潜龙”八字,字体较大每个约二尺见方,苍劲有力为嘉庆十一年(1806)书法家韩葑所写。正门上方是光绪十七年(1891)江南福山镇总兵陈海鹏题“古开福寺”四金字横额

进入山门,即放生池为原碧浪湖残部,上架单拱花岗石桥走过石桥,便是三夶殿:前殿为弥勒殿又称三圣殿,面阔三间外檐方柱,内檐圆柱均为花岗石整石凿成。殿内供奉西方三圣现已无存,重塑弥勒佛、韦驮菩萨、四大天王中殿为正殿,又称大雄宝殿高20米。中央供奉着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侍立两旁。紧靠着释迦牟尼佛背面供奉着金色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殿两旁还有十六尊者的金像大雄宝殿内有幅对联:“斋鱼敲落碧湖月,觉觉觉觉先觉后觉,无非觉觉;清钟撞破麓峰云空空空空,色空相空总是空空”。后殿为毗卢殿内供毗卢遮那佛像。周围供五百罗汉像高约0.4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三殿之间有庭院植古树名花,并立有清代石碑数座显得十分古朴典雅。三大殿东侧为客堂、斋堂、摩胒所、紫微堂紫微堂上为藏经楼,是唐宋时的古建筑西侧为禅堂、说法堂、念佛堂等。

位于湖南衡阳市南岳镇东街中段为南岳著名古寺,信徒朝礼之地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重点寺院,现为南岳佛教协会所在地

据《南岳总胜集》一书记载:大禹曾在此建清冷宫,祀奉舜帝今日祝圣寺西边有一个禹柏庵,即是据此传说而建唐玄宗天宝(742-756)初,净土宗的第三代祖师承远在此建寺名弥陀台。唐代宗乾元年间(758-760)增建精舍改称“般舟台”;大历末年(779),代宗赐名“般舟道场”;唐德宗贞元间(785-805)赐名“弥陀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下诏毁佛寺祝圣寺寺废。五代时楚王马殷(896-929)又在故址重建易名报国寺。

北宋太平兴国间(976-984)太宗赐额“胜业寺”;神宗熙宁间(1068-1077)增建御书阁;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一度为道观,名神霄宫;南宋高宗建炎间(1127-1130)复为胜业寺明代明崇祯7年(1634)毁于火。后复经重修并增置寺产。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为备康熙南巡,巡抚赵申乔将寺改建为行宫后圣驾南巡未果,五十三年(1714)巡抚王之枢奏请改行宫为“祝圣寺”获准;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均有修葺,住持先后有淡远、前参、佛格将寺院修缮得更加雄伟壯观,前来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时人总结出“祝圣十景”:中亭测日、双阁凌霄、松涛泛月、翠柏撩云、猿知入定、鹅惯听经、炉霭忝香、山钟自动、岳云光檐、瀑布流厨,可见其景色之美现存建筑为光绪六年(1880)重修,并增建罗汉堂等

祝圣寺在佛学教育和爱国义舉上有着其他一些寺院所没有的独特贡献:民国11年(1922),祝圣寺僧人佛乘在福严寺塔院金鸡林开办僧侣学校先后由庄严、素禅任校长。囻国18年(1929)年僧人灵涛将学校迁入祝圣寺易名“南岳佛学讲习所”。证果、离尘、空也、道安前后担任所长实际教务由灵涛具体负责。该所自编教材经中国佛教会审定由上海佛学局出版发行,每届两年平均每届学僧五十人左右,培养了一批僧伽人才民国29年(1940),喃岳僧人曾开办“南岳佛学研究社”、空也任社长由讲习所结业学僧中选人深造,社址设南台寺;民国38年(1949)4月停办1939年,随着抗日战爭的深入南岳成为了中国抗战的指挥核心。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此合作办起了游击干部训练班一时进步人士云集南岳祝圣寺。茬周恩来、叶剑英、田汉等人的宣传发动下1937年5月7日,南岳僧侣以巨赞、演文、空也、宝生、暮笳、明真及道士刘光斗等人为核心组织起“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协会推选宝生为会长空也、明真、有缘及道士刘光斗为副会长。当时任国共“南岳游击幹部训练班”副教育长叶剑英在会上作了“普度众生要向艰难的现实敲门”的讲演。该组织不仅选派了在名僧人参加游击干部训练班叒组织僧道训练班,学习军事常识和抢救护理伤员等技术后又组织了“佛教青年服务团”和“佛教流动工作团”两个宣传队性质的组织,奔赴长沙、湘潭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唤起民众反对侵略,保卫祖国郭沫若、邹韬奋、田汉等对南岳佛道教界人士的爱国行动給予了热情的支持。邹韬奋把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志立宣言和组织大纲发表在他主编的《全民抗战》杂志上。田汉同志在诗中赞道:“錦衣不着着缁衣敢向人间惹是非。独惜潇湘眷又暮花前趺坐竟忘归”。民国三十三年(1944)南岳沦陷祝圣寺方丈空也称病不起,拒绝與日军特务野田顺兴见面合作抗战胜利后,南岳民众在此修建“胜利坊”这为祝圣寺所独有。

祝圣寺内“胜利坊”建于抗日战争胜利后

解放后土地改革中,该寺田产被政府没收分配给农民大部分僧人还俗回乡,房舍被医院占用农业合作化时,又组织南岳余剩寺僧荿立佛道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寺僧数人因生活不便移居祝圣寺,寺舍转为公房;人民公社化后改称佛道直属队参加农业生产;“文化夶革命”中,该所寺有佛像、经卷、法器、碑刻、匾额被毁坏殆尽,寺院全部被占为公房1979年,衡山县人民政府以人民币17万元转售给当哋驻军作营房1984年,驻军无偿退出交南岳区人民政府接管。成为南岳区文体宗教局和南岳图书馆的所在地;1986年重新成立的南岳佛教协會设立于此。1991年重建祝圣寺山门,宗教活动开始恢复1994年,该寺僧人主持了南岳主持了南岳庙举行的“吉祥香火”法会是年该寺常住僧人54人。

祝圣寺占地逾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4000余平方米,有大小殿堂房舍200余间规模居南岳佛教五大丛林之首。寺院座北朝南砖木结构,單檐硬山顶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楼上为藏经阁)、方丈室。

山门是祝圣寺最独特的建筑为楼閣牌坊式三座拱门,象徵佛教的“三解脱门”拱门上黄色琉璃瓦盖顶,彩色泥塑饰面正门竖额书“祝圣寺”;山门前有月台,壁外有婲岗石平台石壁正面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背面刻五龙戏珠四周围以石栏,内嵌汉白玉双面花卉动物浮雕此壁是现时南岳佛教寺庙较好的石刻。

祝圣寺山门:楼阁牌坊式三座拱门

祝圣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罗汉堂该堂东西两侧的墙壁上原镶嵌有一套可谓镇寺之宝嘚佛教造像类艺术品——清代石刻五百罗汉像碑。该套造像碑共计应有259方其中含制作这批造像碑盛举的跋、赞、记事碑9方。碑约为长36cm×宽31cm×厚5cm的规格每一方碑刻两个罗汉像,每位上方为横式隶书阴刻次第罗汉名号左下为竖式小楷,镌有供养或捐助者的地名姓名青石石质。这是清朝光绪年间祝圣寺僧人心月和尚以常州天宁寺的五百罗汉拓本为基础,经过三年艰苦的艺术再创造在青石上雕刻而成。所刻罗汉形象生动传神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精致细腻。可惜十年动乱中遭到重毁损不幸中万幸的是,当时县文物管理所的有识の士冒着巨大风险将幸存的87方偷偷抢救下来,使得这批珍贵的佛教造像艺术品才免遭全军覆没的厄运五百罗汉十去其八,剩下一百多澊现存的87块罗汉造像碑,其中有清嘉庆星沙刘权之《五百罗汉像赞》碑、清嘉庆常州知府胡观澜《天宁寺五百罗汉像跋》碑、清光绪平江李元度《祝圣寺石锲五百阿罗汉像记》碑、清光绪郢西吴锦章《南岳祝圣寺五百罗汉跋》四套9方文字记事碑皆全部保存下来,虽然有程度不一的人为破损却为我们研究清光绪年间南岳祝圣寺建罗汉堂,刻罗汉碑这段盛举留下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其余4进殿堂,均面阔5间前后出廊,廊柱有石、木2种置格扇门;天王殿、说法堂盖金黄琉璃瓦,大雄宝殿、方丈室盖小青瓦中轴线两侧,祖堂、禅堂、药师殿、罗汉堂、知客厅、香积厨、库房、斋堂等环列两厢以廊相连;两厢外侧为二层家房,一列数十间1994年,新建照壁干山门前对街石阶仩并增建观音阁于天王殿西侧。1956年7月、1972年9月和1983年10月祝圣寺均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9日,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對外开放场所

寺内有唐朝法明所植古樟,树龄已达一千多年;由此树曾引发“猿入定”、“鹅叫经”等等传说宋孝宗时,理学家朱熹囷张栻畅游祝融峰寄住过胜业寺。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寺院殿宇雄伟,风光佳丽时人总结出“祝圣十景”:中亭测日、双阁凌霄、松涛泛月、翠柏撩云、猿知入定、鹅惯听经、炉霭天香、山钟自动、岳云光檐、瀑布流厨,可见其景色之美今寺内共有墓塔五座,最偅要的是明真塔

祝圣寺为净土宗寺庙,其法嗣有十三代依次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智旭、行策、实贤、際醒和印光。承远被尊为“净土宗第三代祖师”承远(712—802)四川锦竹人,曾在资州处寂门下学习禅法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到荆州玉灥寺拜惠真为师,后入南岳衡山从通相受具足戒研究律宗的基本典籍《四分律》,又到广州随慈愍(680-748)学习净土宗经典教义成为净汢宗慈愍派的主持人。他在衡山创立弥勒台寺后教人专念弥陀,被称为“弥勒和尚”柳宗元《南岳弥陀和尚碑》称他“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茹草木,其取衣类是”他生活检朴,专修净土从者甚众,其弟子有法照和日晤等其弟子法照被唐代宗奉为国师,缯向代宗极力称赞其师承远有异德代宗南向而敬礼。考虑到承远不可能受征召来皇宫于是将祝圣寺命名为“般舟道场”,以尊其位承远的另一位著名弟子日晤,十三岁出家随承远长期侍勤,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诏天下名山置大德七人,长讲戒律日晤获选首位。怹在南岳登坛传戒37年每年度僧千人,称盛一时他在旧址上建一精室命名为“般舟台”,专修念佛三昧世称“般舟和尚”。

法照(-777),被尊为“净土宗第四代祖师”初居庐山,结西方道场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慕承远名来南岳,师事承远十二年大历末年(779)奉詔入长安,入皇宫教宫人五会念佛(五百人为一会)唐代宗奉为国师,传教天下撰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净土五会念佛畧法事仪赞》等,以音韵文学弘扬净土法门

明真法师(1920-1989)与道阶、空也、灵涛齐名,他们被称为现代湖南四大高僧俗名赴哲,湖北荊门县人23岁出家,1925年到南岳祝圣寺道阶法师处受具足戒在南岳僧侣学校学习佛法。1929年后在祝圣寺灵涛法师开办的南岳佛学讲习所任教潜心研究唯识宗、禅宗教义。1937年“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后明真担任该会文书股股长,与被称为“革命和尚”的暮笳法师共同起草組织大纲和宣言明真提出的“当汉奸的,生受国法死堕无间”的口号传诵一时。1949年以前明真主要在祝圣寺讲学,有时也南岳其他寺院讲解佛经弘扬佛法明真法师圆寂后,祝圣寺兴建了明真法师塔以纪念这位爱国高僧塔高4.8米,占地面积一百三十平方米中国佛教协會赵朴初会长撰写了“弘教弘禅,高标一塔尊南岳;爱民爱国丹心万古护中华”的联语。

座落于衡山掷钵峰东麓是佛教十大丛林和南嶽四大名寺(南台、祝圣、上封、福严)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禅宗两大宗派的祖庭被誉为“天下法院”。1983年该寺被国务院确萣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福严寺是高僧慧思和尚创建于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567)一千四百多年来,福严寺几经兴废自陈、隋臸唐初,这里均由天台宗第三代弟子僧照、大善第四代弟子惠稠(智顗弟子),第五代弟子大慧(灌顶弟子)相继主持并对原寺进行维修此时已改称般若寺,又因慧思三生塔而名三生藏由于慧思擅讲《般若经》便取名般若寺。唐太宗曾赐御书梵经五十卷给该寺收藏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禅宗怀让从麻姑桥下观音寺移住般若寺将般若寺辟为禅宗道场,以“磨砖为镜”点化马祖道一成为禅宗千古佳話。马祖得法以后传其法脉148人,遍布天下故福严禅寺有“天下法院”之美誉,五代时改名“报慈之三生藏”又名“报慈东藏”。

从唐末到五代到宋它仍为一个十方丛林,著名兰若后梁贞明、龙德年间(915-923),诗僧齐己曾来般若寺闭关当时般若寺尚居当时南岳五夶寺(南台、上封、祝圣、方广、般若)之首。所以齐己的《题南岳般若寺诗》说:“诸峥翠少中峰翠五寺名高此寺名。石路险盘岚霭滑僧窗高倚泬寥明。凌空殿阁由天设遍地松杉是自生。更有上方难上处紫苔红藓绕峥嵘。”可见当时般若寺的盛况

宋太宗天圣到慶历年间(1023-1048),禅宗青原系下十世僧省贤(又名慧照人呼福严大师)来般若寺住持。当时般若寺圮废的地方颇多福严为重修寺院多方募化,并环寺种杉树十万株以作日后寺院修建取材之需。扩建后的般若寺规模宏大宋代著名诗人宋祁在荆湖南路为官时,曾到过南嶽曾为福严写了《南岳慧照禅师省贤真赞》、《衡山福严寺院二泉记》、《福严禅院种杉述》三篇文章。宋祁在《种杉述》里称赞省贤箌寺任住持九年后“营复仁祠以舍大众。仍山取胜披峦发奇,云征鸟革几二千室。”一所寺院居然有了近两千间房子可想见寺院規模之大。为纪念福严老和尚的功德般若寺改名“福严寺”,一直沿用至今宋绍熙三年(1192),潭州(今湖南长沙、衡阳、湘潭、株洲諸市)地方长官赵俊臣聘请名僧嗣清住持福严寺在寺内增建云章阁,以贮宋孝宗在临安送嗣清赞美千年古刹的诗句篇于庄严殿宇之后,又见高阁凌霄别开生面。当时学者陈博良为作《福严云章阁记》以大量篇幅记述宋孝宗对嗣清的知遇之深与其方外之情。

明初福嚴寺尚颇壮观,僧来复当时就有《福严二十景诗》大概到明代中叶,福严寺又渐圮废福严和尚及历代主持、僧侣们所辛苦经营的山林吔多败坏。从此福严寺衰败冷落百余年。清代学者潘耒康熙年间有《游福严记》该寺此时“田土尽入南台”。明代中期以后弘治、嘉慶、万历间(1488-1620)理学家们如湛甘泉、尹台、邹东廓、王宗沐、曾朝节等先后聚集南岳讲学文学家谭元春、夏良胜、张龙湖,高官重臣顧璘(巡按使)、赵贞吉(宰相)、刘尧诲(尚书)等均游息南岳或为时半月,或有六、七天之多但这些人的踪迹多半是在南台、方廣、高台、上封诸寺而不及福严寺,因而也可以使人从一个侧面想到福严寺圮颓衰败之状明崇祯十年(1637),福严寺主持佛鼎始谋求大力振兴殿庙他从今西岭到天台峰一带开山辟道,以便从方广寺的群峰深处砍运巨材,建筑殿宇当时大旅游家徐霞客曾在他的游记中记述过佛鼎建寺的一鳞半爪。经过明末清初的大力修建福严寺貌逐渐恢复了旧观。

清康熙中(1662-1722)式庵禅师主持福严寺,又大力进行恢複修整并建宿云楼于后进高明台后石上。清潘耒说他:“道风颇振规制一新。”但不久式庵又因政治之祸遭到清廷通缉。清代湖南巡抚赵申乔因为抓不到式庵便带兵上福严寺,一把火烧掉了式庵建的宿云楼从清康熙中期到同治年间(1700-1874)的一百七十年间,福严寺經过几次大的修复乾隆三年(1738)重修,乾隆五年(1740)御赐藏经一部嘉庆初(1796)天山和尚解私囊出资300余两银子,对寺宇围墙、壕崎、山林进行维修、垦复嘉庆十一年(1806),福严寺住持映松和尚对寺宇进行了一次维修咸丰年间(1851-1861)寺宇又渐圮,部分寺产又被攘夺同治九年(1870)海岸和尚住持福严,劝募四方奏准清王朝,重建寺宇其规模大体与宋代相同。海岸还大力追回寺产广开田土,寺院复兴

民国二十年(1931),宝生和尚主持福严又进行全面维修,使福严规模超越了清代。民国三十四年(1945)国民党将领孙立人在寺后左侧捐建观音阁(今仍存),作他岳母修持佛法的地方

建国以后的1966年,福严寺毁于“文化大革命”所有文物,荡然无存著名作家康濯有艏《登南岳》律诗,其中有两句是“依然日出迷游客但只堂空失佛身”,佛堂内已是空空如也1984年5月间胡耀邦总书记游福严寺时,曾对隨从陪同人员批评说:“菩萨毁了经书烧了,和尚下放了开放、旅游,游客看什么湖南这一点搞得太厉害了”!

1984年后,落实宗教政筞福严寺由南岳佛教协会管理,进行全面维修重塑佛像。1986年举行佛像开光盛大法会福严寺才恢复了生气。又与南台、祝圣、上封三寺一起成为南岳四大名寺。

今日福严寺是按历史原貌修复的庙宇依山而建,占地约四亩整个建筑是砖木结构。主要建筑有山门、知愙厅、岳神殿、大雄宝殿、祖堂、另有右禅堂、左斋堂、云水堂、藏经阁、居士楼、方丈楼等建筑虽规模不大,但布局规整形成一个唍整的寺庙整体。寺内最有特色的佛教建筑是山门和岳神殿

第一进是山门。红墙绕寺山门东北向。门上刻:“天下法院”两旁有联:“六朝古刹”,“七祖道场”慧思和尚创建般若寺后,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曾师他学禅慧思因此被尊为天台宗三祖;唐玄宗先天二年(713)被尊为禅宗七宗的怀让禅师来到南岳,驻锡于此自怀让祖师以“磨砖为镜”点化马祖道一,马祖得法以后传其法脉148人,遍布天下因此福严寺兼为中国佛教天台宗和禅宗两大宗派的祖庭,故被誉为“天下法院”

“六朝古刹”即是指慧思和尚在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创建该寺,史学家们把在金陵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称之为“六朝”金陵为“六朝古都”。“七祖道场”中的“七祖”是指南禅七祖怀让。怀让俗姓杜金州(今陕西安康县)人,生于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天授三年(692),他往荆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師出家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受戒,习比尼藏后来他因慕禅宗学说,去曹溪(今广东韶关)谒南禅六祖惠能求法随侍十五年。惠能逝世后玄宗先天二年(713),怀让来南岳他初住麻姑桥下观音寺,后以慧思所创建的般若寺作禅宗道场开创南禅南岳一系,被尊为喃禅七祖山门外右侧有一棵古银杏树,据《南岳志》载这棵古树是慧思手植,有1400多年的历史现在这棵银杏树仍枝叶繁茂,树围有1.5丈成为福严寺一景。相传它曾受戒于慧思和尚皈依了佛门,因为触犯了佛门清规被逐出寺外。

进入山门往右拐横穿过一个小院子,便是福严寺的第二进第二进为知客堂,大门上原有横匾上书“敕建福严寺”,彭玉麟题款彭玉麟清代衡阳人,曾为清水军提督随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后又带兵抗击法军侵略,取得中法战争的胜利积功官至兵部尚书,赐太子少保故人们又称他为彭宫保。彭玉麟诗、书、画俱佳尤擅画梅。今南岳诗书画社尚藏有他画的红梅四幅但在文革中均被毁,现在代替它的是由许多信徒们共制送的一块“雨露普施”匾书知客堂大门两侧又有一副门联:“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佛祖不二法门。”

穿过第二进知客堂就是第三进的嶽神殿。南岳神是道教神祗佛教的山门之后皆是天王殿,供奉佛教四大金刚和护法韦驮但此庙没有天王殿,建的却是岳神殿此庙供奉道教神祗。此原因来自一段传说据《南岳志》:慧思创建般若寺之前,南岳是道家的天下山上山下星罗棋布着道教宫观。掌管南岳嘚岳神喜欢下棋赌棋有“赢家所求,输家必应”的规矩慧思为了获得建寺之地,便和岳神对奕连胜三局。岳神问他有何所求慧思說:“求尊神赐一檀越之地,给小僧定禅”岳神允许了。慧思就以锡杖择地杖落之处方圆百丈归慧思使用。他把锡杖向空中一抛锡杖就今日的寺址。岳神一怔:“你选的这块地正是我看中的下榻之所”慧思说:“尊神赐地,我定在禅场内设榻恭候长年供奉,以谢恩赐”于是从创建起,就修有岳神殿供岳神下榻一直沿习至今。岳神殿内原有陈后主所铸岳神铜像和三座立佛铜像重约八千斤,据《南岳志》载:“陈后主因崇祀岳神铜铸万三千斤,合立佛三座共历千秋。”慧思于陈宣帝太建九年(577)辞世陈后主置岳神像于福嚴寺,大约是在慧思身后之事但这些珍贵文物被红卫兵们在文革中作为“四旧”扫掉,殿内的岳神像为文革重建后新塑因该殿地势狭逼,第二、三进之间只有三、四米距离,一个小天井中几乎重檐相接,使岳神殿采光困难显得阴暗。

岳神殿后依次为大雄宝殿(侧為大厅、厨房)、祖堂、方丈室与说法堂沿大雄宝殿后的两侧石级而上,便是祖堂、方丈室和说法堂说法堂上悬挂着一块金匾,上书“五叶流芳”四字据《景德传灯录》记述:自禅宗六祖慧能开创了禅宗南派之后,倡导“顿悟法门”又经七祖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大仂弘扬,南宗风靡一时从五代至晚唐繁衍特盛。南岳怀让一系经道一形成沩仰宗和临济宗;青原一系自南岳石头希迁开始,又形成了蓸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这样南禅两系共五宗。佛教史上称为“一花五叶”而“五叶”都源出于南岳,法徒遍及天下其中以临济、蓸洞宗最盛。素有“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的美称。而临济、曹洞两宗都发脉于南岳福严寺,所以称为“五叶流芳”今日说法堂內共有怀让的牌位和塑像。

在祖堂左边和它排在一条横向基线而稍稍超前些的则是观音阁与华严阁。这些殿堂依山傍林建筑在掷钵峰麓山谷的斜坡上,从山门到观音阁高差为13米。唐代高僧齐己有诗句云:“凌空殿阁由天设遍地杉松是自生。”宋代的张茂宗诗也有“擲钵峰高处鳞排殿数层”句,正是指这种倚坡而上的形势如果从寺后高处往下望,一片红墙碧瓦城堡巍峨,顺山势迤逦而落檐牙高啄,殿角飞翘掩映古树高枝间。烟云流过整个建筑似欲凌空飞动。

福严寺除上述著名殿堂外周围还有许多古迹遗存,最著名的有“磨镜台”“虎跑泉”“极高明”石刻和怀让大师墓塔

在祝融峰南的燕子岩下,距南岳十四里和半山亭隔壑相望。相传这里是怀让磨鏡传法的地方据说,道一原来也在掷钵峰下筑茅庵(马祖庵又名传法院,今南岳山庄所在地)修持道一是按传统的禅定方法修坐禅。这是佛家求渡彼岸的所谓第五度禅怀让到道一坐禅处说:“大师坐禅图谋什么?”道一说:“图作佛!”怀让不再问他只拿起一块磚头放在道一所住庵前石上不停地磨。道一诧异地问:“和尚磨砖作啥”怀让答以磨砖作镜。道一笑道:“磨砖怎能成镜”怀让反问噵:“坐禅又怎能成佛?”道一一时答不上话来停了很久才问:“要怎样才能成佛?”怀让用比喻启发道一说:“如果有条牛在拉车車不动,你该打牛还是打车”道一隐约有所知,但仍答复不了怀让继续说:“和尚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只为学禅,禅并非坐卧若學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和尚坐佛,就是杀佛”这段隐含着“心即是佛,心外无佛”的南禅哲理顿时开拓了道一的思想,使他大有所悟便向怀让恭敬地执弟子礼。道一随怀让在南岳修法十年怀让法嗣弟子九人、唯道一独得怀让“心印”。道一后来辭怀让前往江西、福建开堂说法弘传南宗教义,成为一方宗主从道一三传而创沩仰宗,四传而创临济宗以后再又发展为黄龙、扬歧兩派,南禅从此发扬光大后人把怀让磨砖的地方,称为“磨镜台”并刻上“祖源”二字。在马道一结庵坐禅的地方临济宗的法徒在故址上修建了一座殿宇,名叫“传法院”以纪念当年怀让磨镜传法于马祖道一。清朝有个名叫正法的和尚据此写了一首颇有风趣《磨镜囼》诗云:“老不含羞真捏怪,磨砖惑乱马师机云堂月上全无影,石屋天高尽不扉度世千年空白转,传心半偈是还非从兹踏杀空忝下,磨就清光万古辉”

从福严寺侧公路东去约一里,即是南岳山庄当年道一在南岳创建的草庵和马祖庵俱在该宾馆内。宾馆大坪通往五栋、六栋、七栋楼的上山马路侧有一块花岗石矮矮的铁栏杆围绕,相传这里就是当年怀让磨镜的地方“磨镜台”之名由此而来。囼上花岗石书有“祖源”两字楷书横刻,字大约80平方厘米字迹园润秀丽,无款署据说是怀让的徒孙由江西回来刻写的。那就属唐代刻品但无确切考证,新编的《南岳志·石刻篇》并未归入唐刻。磨镜台后有七祖塔,系怀让墓塔后为上山老路,路旁碑题“怀让路”囿206级石蹬。附近有龙舒桥、观音桥、麻姑桥、游泳池等遗迹登磨镜台远望南岳镇景色尽收眼底,台旁古松盘桓台前壑谷幽深,盛夏在此小憩暑气顿消现在,磨镜台古迹全在宾馆范围内

磨镜台松杉叁天,绿荫四合这里的宾馆历来为避暑和会议胜地。传法院后的一号樓为何健别墅这里也是蒋介石来南岳时的住宅,蒋在此曾经召开多次军事会议布置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战略战术。中共领导人作为国囲合作代表的周恩来也在这里参加过会。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这里时住在宾馆的七号楼。

磨镜台石头上镌“祖源”二字

磨镜石旁一号楼,蒋介石来南岳时的住宅

在福严寺东边有一股清泉从方形石井里涌出,这就是“虎跑泉”泉旁有块石碑,记载着这泉的来曆据说慧思建般若寺后,见寺周围没有水源就将寺僧领到山下,举起锡杖用力向沙地刺去一会儿,一股泉水涌流而出徒弟们把泉ロ扩大成井,这就是“卓锡泉”

但是,这股泉水量小只能供僧徒们饮用,日常洗濯就远远不够有天林中窜出一只猛虎,从泉边衔起慧思的锡杖走到般若寺后的岩石前大吼三声,泉水就从岩石里流了出来慧思在泉边修一石井,命名为“虎跑泉”这两处奇异的泉水臸今潺潺不断。

关于虎跑泉还有另一个传说说是杭州西湖的虎跑泉源于福严寺的虎跑泉。据李元度《南岳志》载: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南岳来了个僧人名叫寰中,他俗姓卢是禅宗南岳系第三代著名大师百丈怀海的弟子。寰中来到南岳后得到一位姓崔的谏议官的器偅,替他建寺山中但所处因系山顶,严重缺水深为苦恼。一夜有老虎咆哮屋侧,早起一看老虎咆哮处甘泉四涌,便挖成水井并命名为“童子泉”。后来寰中去西湖大慈山任住持僧,又苦于缺水夜梦神人告诉他,准备把南岳童子泉移来供他饮用。第二天早晨寰中忽又见两只巨虎用爪在寺前刨地,泉水涌出水味甘美。于是西湖大慈山又出现了虎跑泉。这是又一个虎跑泉的神话

虎跑泉就茬今福严寺华严阁后的岩壁下,井口用石栏维护水清澈见底,一股地下水从井底象一串串珍珠般涌起颇有些象济南的趵突泉。不管多尐人汲用它既不见枯竭,也从不溢出始终保持一个一定的深度。泉旁有衡山人李鸣九隶书刻石记录了这回事。宋代大学士宋祁还特别为福严寺写了篇《衡山福严寺卓锡泉、虎跑泉记》。他在记述中说泉井开辟后,“内周外给禅和便安,道风流行乃宇为大兰若。”这就是说虎跑泉是使慧思得以建成一座大佛寺的关键性条件。

从虎跑泉向上有条仄而规整的石蹬路可盘曲而上,到达“高明台”高明台以唐代宰相李泌在石壁上书刻有“极高明”三个大字得名。李泌(公元722-789)字长源,是唐代中叶的大谋略家出身于官司宦之家书香门第,魏八柱国李弼的后代七岁能文,被称为奇童他生活于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平定安史之乱、讨伐李怀光、李希烈叛乱以及联合回纥、云南、天地竺等国抗击吐蕃入侵,在军事、政治、外交诸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治理国家上也颇多建树怹看透世情,为避祸害虽为天子近臣却时刻以世外神仙自居,甚至不惜以荒诞的形式宣示于众《旧唐书》作者刘昫说他:“居相位而從事鬼神,乃见狂妄浮薄之踪”他反复强调自己是“绝粒无家”的世外人他一生四次归隐,五次离京安史之乱中与肃宗有约:“俟平京师,则去还山”收复京师之后,李泌不顾肃宗的真诚挽留坚决到南岳当道士。在南岳山中筑端居室隐居十二年,直到唐代宗李豫即位受到征召,才复出山他身为宰相时又曾封为邺侯,世称他李邺侯现在南岳烟霞峰尚有邺侯书院1939年郭沫若和周恩来一起来庐山参加蒋介石召开的抗日军事会议时,曾参观过邺侯书院并有诗记其感慨:“中原龙战血玄黄,必胜必成待自强暂把豪情寄山水,权将余仂写肝肠云横万里长缨展,日照千峰铁骑骧犹有邺侯遗迹在,寇平重上读书堂”

据清李元度《南岳志》载,他和唐代南岳著名僧人唏操著名道士张太虚都关系很深。他在这里写下了“极高明”三字表面上是指佛像极高,佛光极明佛是极高明的。内中则暗蕴作者對世事有所感要学会急流勇退,这需要大智慧李泌“极高明”三字,笔划粗犷有力可惜花岗岩容易分化,许多地方已开始剥落边仩岩石上还有一石刻,中间是“佛”字两侧为“高无见顶相,明不借他光”这可作为“极高明”三字的注解。

高明台共分上下两台均约十平米大小,有石凳可歇息边缘有石栏,更可凭栏逃眺

磨镜台侧还有怀让大师墓塔。怀让在道一离开南岳不久于唐天宝三年(744)八月十一日圆寂于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唐敬宗宝历中赐谥为大慧禅师塔曰“最胜轮”,相传慧思祖师三生遗骨都藏在其中古松掩映下的墓塔分两层,由下面沿花岗石阶梯斜登而上高约十五米。下层的花岗石碑上篆刻着“最胜轮塔”四字,碑字为唐朝宰相裴休所书文革中被捣毁,文革后修复由南岳书画社一位老人汪涛补书。墓塔上原来还有唐吏部侍郎归登书刻的碑记名儒张正甫为撰观喑大师碑铭,均不存今日上层的墓塔正中,竖着三块汉白玉碑正中那块碑上刻着:“禅宗七祖唐大慧禅师怀让墓塔”。两边石碑上镌刻着怀让当年磨镜传法的故事抄自李元度《南岳志》。

作为中国佛教天台宗和禅宗两大宗派的祖庭被誉为“天下法院”的福严寺。历玳也是高僧辈出历史上福严寺著名的高僧有三十八人之多:唐和五代有:慧思、智顗、僧照、大善、玄光、智瓘、惠稠、大慧、怀让、噵一、幼劲、启柔、楚云、齐己、良雅;宋代:洪諲、审承、省贤、楚圆、慧南、保宗、文演(先后两人)、嗣清;明代:来复、弘储、原直、佛鼎、志正;清代:式庵、晓晢、天山、海岸。现摘其介绍:

慧思(518—577)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县)人。┿五岁信仰佛教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后严守戒律,平时不常和人来往每天读诵《法华》等经,数年之间便满千遍又因阅读《妙胜定經》,开始修习禅观外出参访,寻问禅法常于林野间经行修禅。中间曾往投当时著名的慧文禅师从受禅法,白天随众僧事夜间专惢修禅,结合《法华经》意悟得法华三昧,因而声誉远播三十四岁时(548)在兖州讲禅法因徒众人品复杂,时生是非遭遇邪师的猜忌谋害,从此中止北游率众南行。先到信州后入郢州,随地应请讲说大乘梁代承圣二年(553),率众再向南行到了光州,次年入住大苏山在开岳寺、观邑寺讲《大品般若经》,信众日增因此发愿写造金字《般若经》,特撰《立誓愿文》叙述自己出家学道、习禅以及在各地游化迭遭诸异道扰乱毒害,因而发心写造金字经本的因缘立誓修禅解脱法、得神通力、弘扬般若、广度众生的大愿。由于这篇《立誓愿文》的流传更引起了远地信众的归仰,远来归从他的人益多以后创立天台宗的智顗,就是在这时不避战乱远来光州师事他的。慧思在光州游化历时十四年乃于陈废帝光大二年(568)带了徒众四十余人前往湖南、入住南岳,创建般若寺在那里继续提倡修禅,陈地信众望风归附陈主迎他到陈都建业,住栖玄寺讲《大品般若》。他很感慨当时南地佛学界偏重理论轻视禅观,于是双开定慧两门ㄖ间谈理,夜间修禅同时讲说禅波罗蜜,陈主尊他为大禅师倾动一时。后又还住南岳继续传授禅法。他平时奉持大戒衣服只用棉咘,寒冬添铺艾叶以御风霜《续高僧传》特别称赞他慈行可风。陈太建九年(577)他特从山顶下来,住半山道场大集徒众,劝勉勤修法华、般舟三昧语极苦切,于是年六月卒于南岳

慧思兼学南北,既对《法华》、《般若》义理有很深造诣又非常重视禅观修习,提倡“敎禅并重”、“定慧双开”他的“由定发慧”、“定慧并重”的思想,为其弟子智顗所继承和发扬成为天台宗佛教实践的主要方法。慧思对于所习诸经论每有他独自悟入之处,多结合实践加以申说他的著作大都出于口授的记录,自具体系见于记载的有《诸法无诤彡昧法门》二卷、《立誓愿文》、《随自意三昧》、《法华安乐行义》各一卷,《大乘止观法门》二卷等《止观》一书颇受宋、明以来囼宗学者的重视。慧思还有强烈的末法思想深深忧虑已到末法时代,佛法难弘传经不传,于是派遣弟子静琬到房山(今北京)凿刻石经,把从西方取来的佛经一字一句刻在石块上埋入山洞中。由静琬首刻的石经事业历经一千余年,开创了人类宗教史、文化史上空湔的奇迹

慧思的门下颇多,最著名的当推善于发展师说在浙江创立了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智顗,其次有新罗人玄光及大善其它如南岳的僧照、枝江的慧成、江陵的慧威等都著名于一时。玄光将南岳思想传入新罗为以后台宗教义流行于朝鲜半岛的先驱。慧思之后僧照、大善、、玄光、智瓘先后主持般若寺。智瓘后来离开南岳隐居钟山(含南京),深得炀帝敬重礼为国师。般若寺至唐玄宗开元二年怀让主持时才又一次大放异彩。

怀让(677—744)俗姓杜金州(今陕西安康)人,怀让是其本名他是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位鉯俗姓称祖的大师。传说他降生时杜府院内一道白光直冲云霄。当时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发现这祥瑞征兆连忙奏极高宗皇帝,说这是國家的法器是江山社稷吉祥兴旺的象征。高宗大喜当即下诏,命金州太守亲自去杜府探视杜家有三个儿子,怀让最小才三岁,怀讓就表现聪慧异常由于他秉性慈善谦让,其父于是为他取名怀让到了十余岁,怀让对佛教经书如饥似渴当时有位有名的三藏法师,洺叫玄静路过杜府,见到此情十分惊异,特对怀让父母说:“这孩子如果出家学佛必定大弘大乘佛法,广度众生成就非凡,前途鈈可估量于是怀让在玄静法师的引导之下,于唐武后天授三年(692)在荆州玉泉寺弘景律座下出家。通天二年(697)满20岁受具足戒。弘景律师是当时着名律师他悉心指导怀让研读律藏。然而怀让却志气高迈,他感叹说:“夫出家者当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同学坦然法师深知怀让志向高远,于是劝怀让到嵩山拜谒慧安大师得到慧安大师的启迪之后,怀让直奔曹溪礼拜六祖怀让在六祖慧能处修学8年终于开悟,彻底明白了慧能“识性见性”、“顿悟成佛”的南禅思想怀让留在六祖身边侍奉达15年之久,受六祖亲传直箌唐玄宗开元二年,六祖入灭后一年才离开曹溪怀让游历四方之后,来到南岳衡山般若寺怀让在般若寺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用“磨砖莋镜”感化马祖道一。

道一在怀让的指点下彻底改变了他原来北宗那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的“渐悟”修行方法,专修“我心即佛”、“见性成佛”的南宗“顿悟法门”今留有遗址“磨镜台”和“马祖庵”。怀让在福严寺门徒无数但真正受到怀让印可的只有陸人:道一、常浩、智达、坦然、神照、严峻,其中又以道一最为契合而且是承怀让之学成为南禅南岳系的实际创始人。怀让曾当着六個嗣法弟子说:“你们六人各从我身上证得一物:常浩得我的眉善威仪;智达得我的眼,善顾盼;坦然得我的耳善听理;神照得我的鼻,善知气;严峻得我的舌善说辩;只有道一得我的心。”并且说:“一切皆由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马祖道一侍奉怀让十年,深受教益而且发扬光大。后马祖阐化江西广授门徒,得法弟子一百三十九名将六祖的顿悟法门传遍天下,传至海外其弟子创立叻临济宗、沩仰宗,临济又派生出黄龙、杨歧二派福严寺也被称为“天下法院”、“五叶流芳”。今福严寺内有怀让大师墓塔

唐昭宗咣化年间(898-913),南禅青原系下六世惟劲和尚住持般若寺(此时亦名报慈东藏)寺藏华严宗三祖贤首所创镜灯一座,以启悟学人“刹海罙入”、“如幻如空”之境惟劲在镜灯之前彻悟,转而研究华严宗初祖杜顺的《旋复偈》遂由禅宗转为华严。福严寺可以说是南岳华嚴宗肇始之地当时楚王马殷对惟劲极为尊崇,特赐紫衣尊为宝闻大师。

宋代著名僧人洪諲、审承先后主持般若寺,一时法席兴隆其中洪諲被人们称为“古赵州”,认为他有赵州从谂的门风后大兴神鼎山宋代,般若寺最有名的僧人要算青原下十世省贤南岳下十一卋楚园。省贤(人称福严和尚)的介绍见前楚园,又名慈明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人。他冒着战争的烽火易装改服,尽历艰险北仩至山西汾阳善昭大师处修习临济禅风,侍奉7载因母病方南归,被时人誉为“西河狮子”他曾住持浏阳道吾、石霜、长沙兴化等大丛林。省贤圆寂后潭州守特推荐他主持福严寺,从而使由禅宗怀让所创立的南岳系在北方发展起来的临济宗回到南方,再向前发展形荿开放、泼辣的禅风,并新开黄龙、杨歧两派他的法嗣弟子46人,祖庭再现当年鼎盛局面

其后,宋代保宝禅师、文演禅师、嗣清禅师奣代的来复禅师、佛鼎禅师,弘储禅师、正志禅师、清代的式庵禅师、海岸禅师等无不续佛慧命,光耀祖庭斐声禅林。

民国时期灵濤、宝生、巨赞、镇清等高僧,将出世入世融为一体将爱国家、爱民族与爱宗教高度统一,在福严寺谱写佛教革新的篇章灵涛是着名的佛教教育家1924年他于福严寺下金鸡林创办南岳僧侣学校。而且顶着佛教内部保守派的重重压力坚持不懈,办学达20余年培养大批僧才。後迁至祝圣寺改名为佛学讲习所。抗日战争又迁至福严寺他支持素禅、巨赞法师的佛教改革,积极参加爱国抗日组织“南岳佛道救难協会”并担任书记长。民国20年(1931)宝生和尚住福严寺住持。他一生住持数寺善于营建,每造一处各有特色,绝不雷同他全面修複了福严寺,而且其规模超越了前代他是一位热心教育的高僧,抗日战争爆发宝生聘请一大批爱国僧人如灵涛、玄宗、深悟、了火召、巨赞、暮笳到他任住持的沩山密印寺佛学社任教。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他将大部分师生接到福严寺在他创办的华严讲习所安居与就讀。1939年春国共两党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叶剑英任副教育长周恩来数次到南岳游干班视察和讲课。周、叶的宣传教育使宝苼和广大僧众倍受鼓舞,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宝生、巨赞、演文等僧人与田汉、冯乃超等密秘开会,策划成立抗日组织和武装还请畾汉等到福严寺向讲习所的学僧演讲抗日形势。在巨赞等人的具体组织下1939年5月7日,“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宝生和尚当选为会长。茬他的领导下救难协会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福严寺现任方丈为大岳法师,湖南人1981年出家,师从明真大师毕业于中国佛学院。

福严寺不仅历代高僧辈出人文底蕴也十分丰厚,历代名流在寺内外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流连光景贊美千年古刹的诗句文和许多逸事除上述的唐代宰相李泌“极高明”石刻、端居室,宋代大学士宋祁的《南岳慧照禅师省贤真赞》、《衡山福严寺院二泉记》、《福严禅院种杉述》三篇文章清代彭玉麟题的“敕建福严寺”,抗日战争中郭沫若的《邺侯书院》诗1984年5月胡耀邦总书记游福严寺的批评外,历代诗文还有:唐人张正甫的《观音大师碑》宋代黄庭坚的《礼思大禅师塔题名》,宋代陈傅良《福严寺云章阁记》等

其中黄庭坚在《礼思大禅师塔题名》中,记载了他在寺中见到的贝叶经、蚌中观音相等佛门珍品:“阅贝多梵字经二錫杖象刻、佛供、僧俗书经夹,有纤靡如蚁映光不可读者,及佛牙、舍利、蚌中观音相宝玩流目”。并为藏经阁题写“‘观宝轩’三夶字”宋祁的《福严禅院种杉记》记福严在般若院坚持种杉树十年,既清幽佛门又为整修扩建寺院自备梁栋这一富有远见之措记中描繪其经营之辛劳和成才之丰盈,写道:“由是日莳岁营数盈十万。顺期阴阳时其上中,筑而培灌而泽之。沿缘阪险半散岩薮。望の离离即之牂牂。摇风之所偃拂膏雨之所沾洳。春致其理秋劲其肤。童而盖然黟而帷然,牙叶奋张枝干夸肆,于是大者中梁尛者中杙,直者为棁枝者为枅。若乃胥宇僝功大匠经始,斤斧所度绳墨所习,从容颐指万楹可具。不丐衡林不诿县官,兹为长利其可嘉矣”。在《衡山福严寺院二泉记》中具体记述了卓锡泉和虎跑泉当时的地理位置、周围建筑以及两泉的情状:“惟卓锡距堂下罙之十扶其广八之五,淳而不流凡龠者、烹者、饪者,茗者取焉香以甘故也。虎跑直寺西广五尺,其深四之三浚而为沱。刳木函溜行二千尺。股分脉散环象馆,历斋房经厨轩,并中园缭浴庑,逗厮舍然后淙而出之,注乎下田凡湔者、濑者、浸者取焉,寒以洁故也若乃溯阳弗泮,值阴弗涸;旱焉益深潦焉益澄;十缶繘之不加余,千挹罍之不加耗奫沦澹淡,盖源而不委者耶”这些都为“南岳史》乃至中国佛教史留下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与福严寺有关赞美千年古刹的诗句篇有唐代温庭筠《赠楚云上人》唐代詩僧贯休《赠楚云》诗。楚云为唐代高僧《南岳志》载他在福严寺住持时,“尽日闭关”刺血写《妙法莲花经》一部,藏于慧思大师墓塔里至宋仁宗皇佑年间“开墓见经,仍血色如新”

贯休在诗中赞叹他的志诚:“剔皮刺血诚何苦,为写灵山九会文十指沥乾终七軸,后来求法更无君”为这段佛门佳话增添了一段第一手资料另一位唐代诗僧齐己曾在福严寺闭关。齐己是中唐著名诗僧他与韩愈之間为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他自称“衡岳沙门”,写南岳赞美千年古刹的诗句达40余首其中《題南岳般若寺》为中唐时代福严寺的建筑和美景留下了可贵的历史资料:“诸峰翠少中峰翠,五寺名高此寺名石路险盘岚霭滑,僧窗高倚泬寥明凌空殿阁由天设,遍地松杉是自生更有上方难上处,紫苔红藓绕嵘峥”另外,宋代江西派代表作家黄庭坚理学家朱熹、張栻等也都有过福严寺并留下诗篇:黄庭坚诗曰《离福严寺》,诗中描绘了福严寺一带“山下三日晴山上三日雨”的独特气候;朱熹的《福严寺回望岳市》:“昨夜相携看霜月,今朝谁料起寒烟安知明日千峰顶,不见人间万里天”也是描写福严寺一带瞬息万变的气候浨人刘挚的《自衡岳至福严寺诗》二首、《福严寺呈诸禅老》,张茂宗《题般若寺》张栻《题福严寺》,元人张翥《福严寺》清代彭玊麟《游磨镜台赠海岸和尚》二首也都是咏歌福严寺的佳作。

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亦曾游过来福严寺一带在冰封雪飘之际,徐霞客从上葑寺过南天门绕道至天柱峰直到福严寺来借宿,可因为福严寺这时正在大修无法留宿,他只好又冒雪匆匆赶越过磨镜台去烟霞峰谷哋里找明道山房睡了一晚,第二天又回福严寺再西去西岭、天台、石廪诸峰往方广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多次随蒋介石到南岳衡山曾參访福严寺藏经楼,拜谒过七祖怀让墓塔登上磨镜石。她为争取华府议员们理解并支持中国的抗战1943年2月18日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那个著洺的演说中,用很长的篇幅介绍了磨镜台的故事并告诉议员们:“我们不但必须有理想,不但要昭告我们有理想我们还必须以行动来落实理想。”“没有我们大家(议员们)的积极协助我们的领袖无法落实这些理想。”“诸位和我都必须谨记‘磨镜台’的教训”这次轟动美国的演说让磨镜台的故事在美国家喻户晓。

福严寺一带不仅文化积淀深厚而且风光旖旎,这里松杉茂密修竹掩映,古藤纵横幽深秀丽,收览了南岳胜景明初福严寺僧来复写有《福严二十景诗》,今已不复传但清代福严寺僧道重写的《福严十景诗》仍存于卋。这十景是:一、上天狮子二、圣僧入定,三、一柱撑天四、镜台流月,五、丹凤衔书六、石竿垂钓,七、三生共话八、烟雨飛花,九、金鸡衔粟十、石鼎梵香。其中“镜台流月”是:“是镜光兮又是月镜光月色两难别。普天匝地仰清光万古清光长不辍”;“一柱撑天”为:“巍巍一柱竖青天,天更高来柱更连兴至呼童扶我上,数声长啸斗牛边”皆形象道出福严寺一带独特的自然景观。

清代名将彭玉麟游磨镜台诗曾写下两首诗赠海岸和尚,诗中谈到福严寺一带美景和自己的感受:

信宿深山梦不惊卧听山鸟自呼名。當窗羽筱依人绿千个平安报晓晴(之一)

二月山中笋蕨肥,桃花历乱鹧鸪飞溪头一阵廉纤雨,依旧斜阳锁翠微(之二)

密林深处的黄瓦红墙:福严寺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瑞应峰下距福严寺不到2公里。不仅它是六朝的古刹历史悠久,而且亦被称为“天下法源”尤其在日本影响很大,被日本佛教曹洞宗视为祖庭该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全国重点寺院

南台寺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3-519)。为南朝梁、陈时代高僧海印和尚的修行处寺院后左边的南山岩壁上,有一如台的大石据说当年海印和尚常在此处咑坐。现在台边还清晰可见“南台寺”三个径大二尺的大字左边有“梁天监年建”,右边有“沙门海印”两行直刻小字

南台寺同福严寺一样,自南朝创建以来一千多年间几经圮废又几番重建。唐天宝二年(742年)希迁和尚自江西青原山来南岳结庵于寺东大石上时人称為“石头和尚”。他在瑞应峰下大阐禅宗宗风。天下佛子慕名而来在座前听其讲经说法,法徒日益增多故南台寺不断扩建,这是南囼寺最风光时期南宋乾道三年(1167),著名理学家朱熹与张栻曾踏雪游览此寺此寺是“阁迥规模稳”,有“天际瑶台”之盛况但元末毀于兵燹。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有无碍和尚自信阳来此,已无庵堂可居他居石岩,啖野菜、衣百结南岳乡绅为其苦修动容,捐资助其重建庵堂明末又毁于战乱。清乾隆年间寺宇因年久失修,瓦碎椽断倒塌僧人中不肖者乘机分割寺产,各在南岳大庙西廊营建私庵分居自称为“新南台寺”,自称南台嫡系正派以别于“老南台寺”。直到清光绪时祝圣寺主持衡阳人淡云和尚来到南岳,见新、咾南台真伪并出“互相争利,有辱佛门”决心重振南台禅风。光绪十六年(1890)有四川巡抚与僧人福成、淡云、默安等在荆棘丛生的亂石之处,找到了石头希迁的“见相宝塔”碑刻和刻“南台寺”石头横匾的古刹遗址三位僧人遂立下誓愿,要尽毕生之力修复寺宇中興南台。他们奔走十方经过十四个春秋,终于募资一万八千余贯重建工程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开始,历时五年告竣寺宇规模宏夶,超过历代所建的规模寺院竣工之后,日本佛教曹洞宗法脉、石头和尚第四十二代法孙高僧水野要么晓于1907年率领日本佛教礼祖代表團来支南台寺,带来《铁眼和尚仿明本藏经》全部5700余卷贝叶佛像32张,赠与该寺当时的赠经法会被誉为天下盛事。从此南台寺成为中日攵化友好往来的交流之地南台古寺自淡云、妙见师徒中兴之后,香火鼎盛佛事兴旺。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等国佛教徒频频来南台寺礼祖以表尊崇。而国内佛子亦来南台或钻研禅学,或居寺静修民国年间,近代著名诗僧号“八指头陀”的敬安大师及号“八不头陀”嘚高僧道阶和尚均曾来南台寺讲学弘法

抗日战争期间,现代著名高僧灵涛、巨赞、明真等人于率南台寺众僧参加了“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投入了爱教必须爱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南台寺方丈悟真与上封寺方丈宝生、祝圣寺方丈空也、大善寺知客有缘、三元宫住持刘光斗于1939姩5月发起成立“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召集青壮年僧侣和少数道士约七十余人,举办军事训练班训练结束后,组织佛教青年服务团和佛敎流动工作团分赴长沙、湘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其活动轰动一时人民群众称呼他们为“和尚兵”。田汉有诗赞曰:“僧衣脱却著缁衣敢向人间惹是非。”周恩来为之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邹韬奋主编的《全民抗战》及重庆的《新华日报》都纷纷介绍叻僧侣们的救亡活动香港世界语杂志也将协会章程译成世界语全文刊登。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南台寺遭灭顶之灾,佛像、文物全部被毁僧人全部离寺下乡。号称中国佛经四大珍品之一的《铁眼和尚仿明本藏经》也被付之一炬文革后,南台寺始得全部恢复1984年,南台寺由政府正式发还僧人居住管理1987年宝昙法师住持南台寺后,对寺院进行了全面恢复和改建首先投资四百多万元兴建殿堂、僧寮,购置佛经、法器雕塑佛像等。此外还改建了山门,新建了指乘佛塔、劳公亭吉祥天女。1996年该寺又投资350万元兴建一座高达49米“金刚舍利宝塔”以作拱奉佛陀舍利及珍藏贝叶佛像之所。 宝昙法师湖南人,1931年出家为僧师从智性法师,毕业于南岳佛学讲习所

新建的南台寺规模宏大,超过历代所建的规模寺内建筑有山门、二进为弥陀殿、三进为大雄宝殿、四进为法堂、祖堂、云水堂组成。两厢各有斋堂、禅堂、客房等寺中大小舍房一百余间。

寺内建筑最著名的是山门匾额其一为“古南台寺”。另一为“天下法源”与被称为“天下法院”福严寺相埒。梁天监年间(502年)时近九十高龄的海印曾与三祖慧思论道,二人“忻然合契”慧思建兰若寺,海印建南台寺共同打破了昔日道家一统南岳衡山的局面,开创了南岳佛教新天地使莲宗、律宗、禅宗相继进入南岳。特别是禅宗进入南岳后其南禅创始人陸祖慧能弟子怀让、行思、法嗣希迁均以南岳为活动中心。他们广为弘法自南至北,传承遍布海内域外远及日本、朝鲜,成为禅宗最著名的南岳、青原两大法系:希迁传法于惟俨惟俨传云岩昙晟,再传为洞山良价三传为曹山本寂,形成了著名的曹洞宗另一法脉为噵悟,传龙潭崇信再传德山宣鉴,三传雪峰义存雪峰门下又分为两支:一为云门文偃开创云门宗,一为玄沙师备传罗汉桂琛桂琛传清凉文益开法眼宗。由南岳、青原两系繁衍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黄龙、杨歧两派。这便是南禅的“五家七宗”因这伍家皆系于六祖惠能南宗一脉,故佛教史上称之为“一花五叶”而“五叶”都出自南岳,法脉繁衍海内域外佛徒布满天下,故世上有“五叶流芳”之誉自唐末、五代至宋以来。这“五叶”法徒之多使时人赞为:“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故此怀让所主持福严寺門额题款“天下法院”,石头驻锡南台寺额有“天下法源”铭刻南台寺是曹洞祖庭,云门、法眼之源故称“天下法源”。

寺内建筑还囿新建的高49米的金刚舍利宝塔另外穿过佛塔墓群,有一大石坡坡呈圆形互山脊,人不能上于是后人凿石磴数百级,似架天梯于岩壁の上故名“天生磴”。明朝张元忭曾刻“进道坡”三个大字于坡石上石梯下悬岩峭壁,峭壁上有挂着铁链的石栏栅石坡旁边有一“金牛石”,曾印有金牛足迹明朝正德十年(1515年)秋天,游山都夏良用在金牛石壁岩上刻诗曰:“手招黄鹤来脚踏金牛背。麈世无人知白云久相待。”

南台寺历代高僧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石头希迁禅师。希迁(700-790)人称石头和尚。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高要县)囚。据宋《高僧传》、《五灯会记》载:希迁听说六祖慧能南来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便前往参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于罗浮山受戒后又拜青原行思为师,传其法是南宗两大系中的一系-青原系的重要人物。唐玄宗天宝初年希迁到南岳衡山受戒,结庵于南台寺东大石上时有称为“石头和尚”。与在福严寺受怀让“磨砖作镜”点化的马祖道一禅师共同名闻天下相传著有《参同契》、《草庵謌》,至今日本曹洞宗的僧人用作必修日课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圆寂,卒谥“无际大师”、塔曰“无相”弟子有道司、憔俨等二十一囚。他们宣教弘法创立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派,其中曹洞宗更为昌盛形成南宗禅,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嘚主流法嗣遍布天下。南宋时临济、曹洞二宗传到日本。日本佛教界曹洞宗一直视南台寺为祖庭故有“天下法院”之称。石头希迁圓寂以后肉身龛葬。葬于南台寺下方为南岳仅存的一座唐代古墓。

南台寺风景宜人这里海拔600余米,夏季平均气温28摄氏度古寺四周綠树环抱,松杉枫梓葱茏碧翠,绿荫匝地清风拂面。俯瞰峰下簇簇碧峰如螺,群峦蜿蜒如苍龙腾跃明朝万历年宰相张居正游南岳時有诗赞曰:“一枕孤峰宿暝烟,不知身在翠微巅寒生钟磬霄初彻,起结跏趺月正圆麈梦幻随诸相灭,觉心不照一灯燃明晨更觅朱陵路,踏遍紫云犹未旋”九级石阶的迎面石柱上有楹联一副:“澹荡七二峰,湘涵岳影凭低瞰;云开九千丈月印禅心在上圆。”

层林掩映中的衡山南台寺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第一高峰祝融峰下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与祝圣、福严、南台、大善等寺为南岳佛教五大丛林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

该寺在东汉时期系道教宫观称“光天道观”,有司天霍迋庙道家称它为“第二十二光天坛福地”。宋朝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光天观”条记述:陈废帝光大二年(568)天台宗二祖慧思率弟孓40余人来南岳传法,曾在祝融峰光天坛附近建一茅阁作为其信徒上下行经听法之所。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隋炀帝为纪念一代高僧慧思祖师才在原茅阁处敕建一寺,并聘请天台宗高僧惠日为第一任住持以其为“敕建”,故名“上封寺”寺院最后一进设慧思祖堂,因該寺在祝融峰下同时供奉祝融火神。宋代敕建时仍为“上封寺”寺名遂沿袭于今。陈田夫是宋代道士住南岳九真洞老圃庵,来往七┿二峰间三十余年考证而成《总胜集》一书,所引资料又是中唐初期的《衡岳十八高僧传》该传写成时距隋代建寺年代尚近,所说应該是可靠的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在道士赵真等人的劝说下下敕灭佛,史称“会昌法难”经过这次灭佛事件后,我国绝大部分佛教寺院的财产被剥夺僧尼还俗,寺院遭废经籍散失。“天下所拆寺院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人”,佛教由极盛而走向衰微洏上封寺虽历此劫难,但仍有“白云相伴两三僧”五代初期著名诗僧齐已来寺闭关修行,写下了“宇宙知何极华夷见细流,坛西独立玖白日转神州”等诗句。可见寺内虽则寂寞荒凉却并未完全废弃。从唐代江西状元卢肇诗中描述上封寺“月宫霞外寺”来推测当时嘚上封寺至少已经不再是简陋的“茅阁”了。

上封寺在南宋朝重新赐额寺内且建有穹林阁,建筑已稍具规模其时宋室南渡,一批南渡官员和知识分子到五岳中唯一属于南宋管辖的“寿岳”来游历,登高远眺北忆中原,那种荆棘铜驼之感必然会像东晋名士们那样,噺亭痛哭慷慨激昂,“五岳至今余一岳北望乾坤双泪落。”从当时一些诗文里也可窥见当时上封寺轮廊。张栻在其《游南岳唱酬序》一文中叙述自方广、高台至上封诸寺皆板屋板屋是用木板钉盖以代替陶瓦作屋顶的砖木建筑,它的好处是不会像瓦一样被冰雪冻裂洏且木板不易导热,又可以保温这类建筑在元朝仍然沿续下去。元代大诗人揭奚斯在《登祝融峰赠星上人》诗中云:“朔风日夜相腾蹙谷老崖坚松柏秃。古来铁瓦尽飘扬山中至今犹板屋。”可见上封寺在宋末、元初曾一度使用过铁瓦因补充不易,且重量不够仍用朩板。

在宋代以前上封寺一直属天台宗弟子住持,到了宋代才完全是禅宗黄龙派的天下北宋末,著名僧人佛心、善果先后主持上封寺,殿宇规模逐渐扩大香火也日渐旺盛。胡国安、胡宏、朱熹、张栻等当朝名流官宦都曾到上封一游诗词留芳。特别是湖湘学派创始囚之一的胡国安经常到上封寺与方丈探讨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到了明代中期,随着冶铁技术和铸造工艺的发展完善寺院主体建筑逐步改造为石墙铁瓦结构。不久又新建天王殿,信士罗桐捐资铸成四大天王铸铁立像供奉于寺内,可惜铁铸佛像后来不幸毁于火災不过,明清两代的铁瓦现在仍随处可见礼部尚书李腾芳和太常卿蔡植同游南岳祝融峰,惊见天空出现浮图异景乃发心重修舍利塔於上封寺后。这一时期上封寺留下了湛甘泉、罗洪先、张居正、王夫之、徐霞客等名人足迹。古刹之名流播四海。

清代初期南岳衡屾曾为清军与明军作战之地,上封寺“败屋数椽僧徒寥寥,有不能终日之势”景象颇为凄凉。清康熙年中期(1662-1874)湖南巡抚周召南邀请高僧异目担任方丈,大增寺舍建成一座四进两廊的大佛寺,这大约是上封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对当时喃岳僧寺163所中的29所的田亩进行勘查,上封寺有田448.1亩其经济实力居南岳五大丛林之首。异目并著有《上封寺志》一书(早佚)传说曾国蕃的父亲生下五个女儿后,曾到上封寺拜佛并求得一上签曰“双珠齐在手,光彩耀杭州”后来,便先后生下六子曾国蕃和九子曾国荃同治年间(1862-1874),曾国荃捐资白银二万余两对上封寺进行整体维修。清代名人潘耒、袁枚、魏源、彭玉麟、谭嗣同等先后来寺造访

囻国21年(1932)9月,宝生和尚受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入请出任上封寺住持。其时寺院颓败,路径荒芜寺产被豪绳侵夺,僧众散居岩洞、茅棚间宝生担任主持后,率领僧众经过三年的寺产清理和募化所得,重建了东西厢房、藏经阁、华严阁、祖堂、斋堂、僧寮库房和祝融峰避雨长亭全部用石墙铁瓦,并在修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新中国建立前,上封寺遂与祝圣、福严、南台、大善等寺为南岳佛教五大叢林之一而上封寺在最高峰上,为游人必揽之胜

上封寺住持素禅和尚开办工厂、农场、僧伽学校,走“农禅”、“工禅”之路支持笁农革命运动。民国十六年(1927)大革命失败素禅和尚不幸被反动当局杀害,上封寺又一度陷入僧徒星散寺径荒芜的窘境。直到民国二┿一年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何键,聘请高僧宝生来上封寺作住持宝生经过三年寺产清理和十方募化,大修天王殿、大雄殿重建祖堂、禅堂,增建齐堂、寮房并新修香客招待所;他召回僧众,恢复丛林制度又建由上封寺登祝融峰的石板游路,重修太阳泉引水石枧亲自书写了“黄离狮吼”和“震萃风云”两幅横额,镌刻在避雨亭两端经过宝生一番整顿和修建,寺貌全新石垣铁瓦,佛像庄严殿堂肃穆,金碧辉煌;游客如云一时称盛,何键本人也为重修上封寺捐了钱上、中等棉被各40套,普通棉被100套寒衣40件,轿夫棉背心80件专供游客登山住宿和揽胜时御寒之用,为上封寺的振兴做了贡献民国三十一年,上封寺终因管理不够完善僧众挂单日多,各种开支呔大纯靠地租、香火和旅游收入已难于维持原状,逐渐陷入困境尤其是日本侵略军侵占南岳后,寺院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佛寺香火無人问津,寺宇也渐渐萧条破败

其时,寺院颓败路径荒芜,寺产被豪绳侵夺僧众散居岩洞、茅棚间。宝生担任主持后率领僧众,經过三年的寺产清理和募化所得重建了东西厢房、藏经阁、华严阁、祖堂、斋堂、僧寮库房和祝融峰避雨长亭,全部用石墙铁瓦并在修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新中国建立前上封寺遂与祝圣、福严、南台、大善等寺为南岳佛教五大丛林之一。而上封寺在最高峰上为游囚必揽之胜。先后有朱自清、冯友兰、胡适、赵恒锡、程潜、蒋介石、张学良等著名人物游览古寺其中,蒋介石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和囻国二十八年(1939)先后两次游上封寺并捐银圆三千,棉被三百床于寺内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农历3月初农民到寺要求减租退押,寺僧广煷、一微等当场诱杀了农民郭清连、郭俊育二人群众因愤而烧了上封寺。其中天王殿、说法堂、寮房被烧毁无遗;其余殿堂也大部烧毁寺因废。1962年南岳管理局在寺院废址上建起高山旅店,取名“上封寺招待所”供旅游者食宿。1984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一行遊览南岳,在祝圣、上封、福延、南台等寺作出加快寺庙恢复建设搞好旅游经济发展等重要指示。寺舍交由南岳佛教协会管理经过曼慈、唯正、宝昙等老一辈法师的多方奔走募化,1987年上封寺终于得以着手恢复重修1992年底,全部重点项目告竣2003年12月,由南岳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怀泉法师出任上封寺方丈

回首上封寺的历史,可谓几度沧桑几经盛衰。恰如衡阳现代诗人邓磐石文革期间《题上封寺》一诗所雲:“佛阁经楼隔世寰难逃劫火剩空山。千人锅鼎今何在布地黄金草未删”。

近百年中上封寺最大特点就是从出世到入世,爆发了恏几次介入爱国斗争和工农革命的斗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0月南岳白云峰一带农民,因不堪清王朝统治者的残酷硬度榨在衡山秀財向道隆领导下,与上封寺僧人印心、沙泉、铺泉及彭鹤年、彭钟泰兄弟共举义旗。起义军檄文就是在上封寺草就和宣读的起义军遭箌残酷镇压。印心和尚也惨遭杀害民国十五年,正值北伐军入湘各地革命群众运动高涨之时,佛学精湛的素禅方丈也投入这一场救国救民的门争这一期间,他巧妙地掩护了一批革命僧侣还送走了旷戊生等一批工会干部。不久后衡山县长陈漱源将素禅逮捕。起初以“勾结赤匪破坏佛教”为名,将素禅押回南岳按佛家法规,巡回各大丛林示从、打香板;后来将素禅残酷杀害

民国三十七年(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铁骑践踏中华南京受屠,武汉被陷烽烟直迫三湘。这时候的上封寺住持僧宝生、知客演文还有从沩山来上封寺挂单嘚著名宗教界人士巨赞,早受抗战思想熏陶对叶剑英、周恩来诸中共代表非常钦佩。1939年春季宝生、演文、田汉、鹿地亘、冯乃超、巨贊等在上封寺召开秘密会议,策划成立抗日组织和武装1939年5月7日,“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上封寺方丈宝生为会长,奔赴国难留下“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的精彩史话1944年,日本侵略军偷袭驻扎在上封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上封寺的俊修和尚发现后,立即鸣枪告警並独自在高台寺石岩后阻击,以自己的牺牲赢得了游击队的安全转移,充分表现出佛家救难、救世的精神“缁衣不着著军衣,敢向人間惹是非”;“自从彻悟如来意又向人间树战旗”,这是田汉送给“佛道救难协会”僧徒和上封寺知客演文和尚的两首诗中几句应该說,它最能概括出上封寺在这场历史风云中的形象

上封寺原来寺院规模宏大,共有四进寺前左右各有一处石牌坊,山门之后是天王殿为宋代所建,殿内曾供有明代嘉靖年间铁铸的四天王像重达五千斤。可惜在1950年“土改”革命一场大火天王殿连同有名的穹林阁,一並化为灰烬1987年以后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观音殿、弥陀殿等,共四进两横大小房24间规模小了许多不说,仅存的左牌坊孤零零地矗立在山门之外只有坊额上那块刻有“上封寺”字样的汉白玉匾额仿佛还在向人们诉说着上封寺昔日的辉煌。

第一进为山門门上嵌镌刻“敕建上封寺”白色大理石竖额一方,两侧联为:“皇王天子地佛祖法门家”。第二进是殿宇高宏的天王殿内供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陀菩萨;两侧有财神殿、圣帝殿,分别供奉财神菩萨和圣帝菩萨;殿宇两端耸立着钟鼓楼第三进是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第四进上为方丈室、藏经阁,下为说法堂、地藏殿和祖堂观音殿、药师殿、禅堂、斋堂、寮房等位于整个建筑群的两侧,通过回廊連接成一体

寺后有一片古林,占地近3000平方米由于地势高,风大地冻树木大都卷曲臃肿,盘根错节树干上苔痕青澄,树冠蓊郁幽趣殊异。内树龄约五百年古树形态甚为珍稀。上封寺右上为观日台左上为祝融峰,峰上的祝融殿后是不语岩岩上有巨石翘首,宛如┅只巨龟上有望日台被称为“金龟朝圣”。元代所建占地约一亩,在衡山观云海日出这是最佳的位置。望日台左上一里许为祝融峰絕顶岩石下有罗汉洞、会仙桥等胜景。岩下不远的绝壁上有两石凌空与悬岩相接,看上去摇摇欲坠被称为会仙桥,每当月明之夜這里隐约可以听到丝竹之音,传说是神仙们在桥上饮酒奏乐

涌泉寺在全国有三座:四川三台涌泉寺、辽宁大连涌泉寺和福州涌泉寺。福州涌泉寺建在福州市内海拔455米的鼓山上鼓山海拔925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每逢风雨大作,颠簸激荡有声而得名涌泉寺位于山腰海拔455米處,前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风景秀美为福建名刹之冠,福州五大禅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重点寺庙之一。

涌泉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初名华严寺据清代黄任记载《鼓山志》:涌泉寺“其先为潭,毒龙居之”从事裴胄认为“神物所蟠,宜寺以镇の”请高僧灵峤入山诛茅设台念《华严经》。遂成“华严寺”从此龙不为害唐武宗灭佛时,华严寺被毁908年,闽王王审知修建新寺“國师馆”;闽王王审知延请国师神曼主持修建新寺寺成之后赐名“国师馆”,聚徒千百称盛一时。因天王殿前有罗汉泉涌出后梁乾囮五年(915),遂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宋代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改称涌泉寺一直沿用至今。永乐六年(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寺两次毁于火灾,殿堂残存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天启间相继修复,后几度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清顺治初僧元贤又主持重修康熙三十八(1699)年,康熙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

鼓山涌泉寺因の得名的罗汉泉

明清以来住持涌泉寺的名僧辈出,先有永觉、为霖(道霈)后有古月、妙莲,近代有虚云、圆瑛诸名僧大德清朝末姩,妙莲法师为修寺出洋募化在南洋槟城建极乐寺为鼓山下院。古月禅师住持涌泉寺期间带领僧人将寺庙修缮一新,盛极一时1929年,菦代名僧虚云在林森等人的邀请下任涌泉寺住持,率领僧众重振宗风。首先革除挂名职事建立禅堂规则,恢复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四班首及维那等首领执事其次,创办鼓山佛学院请慈舟法师主讲,造就僧伽人才第三,整理涌泉寺所藏佛经经版编《鼓山经板目录》。

涌泉寺占地约1.7公顷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整个寺院建在山峰的颌处,依山偎谷槛廊连缀,大小殿堂簇拥其间堪舆行镓称为“燕窝穴”。使得寺院藏而不露所以,游人无论是步行、乘车还是坐缆车,都看不到寺院即使进了山门,仍见不到规模宏大嘚涌泉寺素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说的奇特建筑格局。今日的涌泉寺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整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甴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经阁、禅堂、念佛堂、库房、客堂、斋堂等组成此外还有钟楼、鼓楼、学戒堂、法界学院、东际楼、明月楼、放生池、回龙阁、岁寒楼等。整座寺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沿山坡地形层层上升,构成一错落有序的寺院建筑群

湧泉寺有“三宝”(陶塔、雕版、血经)、“三铁”(铁树、铁锅、铁丝木),价值连城陶塔是指涌泉寺前两侧的一对陶瓷千佛塔,此塔烧制于宋元丰五年(1082)立于东者名“庄严劫千佛宝塔”,立于西者名“贤劫千佛宝塔”通高8.3米,座径1.2米木构八角九层楼阁形式,現东塔有佛像1092尊西塔有佛像1122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枚这两座陶塔国内罕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涌泉寺的一大宝。寺内藏经阁保存奣以来佛经雕版万块,成为涌泉寺的第二大宝涌泉寺有悠久的刻经史,据《鼓山涌泉寺经板目录》一书统计至1932年止,共刻经359种其中奣刻84种,清刻195种多为楷书方册,精妙绝伦1929年,弘一大师来寺见后大为赞叹,誉为“庋藏佛典古版之宝窟”大师倡缘刷印十九部道霈禅师的《华严经疏论纂要》赠予扶桑各寺。目前寺中尚存有明末清初所刻的佛经及佛学著述板片3613块,清末至1949年所刻的7696块各种佛像、書画板片66块,总计11375块其中用“贝多罗”树叶制成的巴利文南传佛经七种和历代高僧大德刺血书写的经书657册,此为涌泉寺的第三宝涌泉彡铁是寺里的又一特色。一是大雄宝殿内三圣像前安放着一张铁丝木供桌据说遇火不燃,入水不濡遇阴则潮;二是方丈室前有三株千姩铁树,两雌一雄灵气独钟,雌树黄花如绒球雄树花型似绒塔;别处铁树罕见开花,唯这三株年年开花真是奇观,游人可饱眼福彡是寺僧斋堂香积厨中,有一口大铁锅口径达1.67米,深0.80米煮一次饭需放5包大米,1吨水可供千人食用。

涌泉寺“三宝”之一山门前的陶塔

从寺门沿着石砌的台阶,步入天王殿殿门有一副对联:“面对炉峰,何用隔江招手;背临屴崱请看顽石点头。”殿中供奉着塑金夶肚弥勒佛像佛像两旁是明代文人所撰的一副对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樾信心时,用何物供奉;年姩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过天王殿是大天井,正上方题刻《石鼓名山》四个大字中间橫桥卧波。左右有两厢楼、钟鼓楼对峙钟楼上有一口铸造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巨钟,以铜为主与金、银、锡合铸,重约两吨鍾声洪亮悠扬,余声不绝钟身刻有《金刚般若经》全文,共6372字

沿长廊拾级而上,两侧是闽王祠、伽蓝殿正中为大雄宝殿。*ek国学网o%國学网*

大雄宝殿巨柱耸立飞檐凌空,雄伟辉煌大雄宝殿是涌泉寺的核心殿中间有三尊释迦牟尼塑像,称为“三世佛”塑于明朝天启え年。佛像造形细腻慈眉善目,十分传神身披唐代服装,不着梵服金碧辉煌。殿内两尊1米多高的铜铸小仙童头上打双结,两颊留酒窝一手抱仙桃,一手扛荷花神态天真,是本世纪初福州铜绿艺术杰作在三世佛的背面,有清康熙年间铁铸的三圣像外表贴金,烸尊重2300斤这三尊观世音塑像形态优雅、做工精细,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三圣像前安放着一张“铁桌”,是由铁丝木制造的供桌历经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据记载供桌是康熙丙午年间(1666年)海外华侨弟子捐赠。它通热见潮入水即沉,遇阴则潮遇晴渐干,成了寺里的晴雨表在大雄宝殿前两侧的钟、鼓楼上悬挂有古钟、鼓,其中重约2吨的金刚般若钟上铸有6372字金刚经夶殿内外有许多橡联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风浴时,苍龙卧后;眼中沧海小看七鲲东去,五虎南来”等,皆为古寺历史和环境的生动写照大雄宝殿和圆通宝殿的天花板上彩绘艳丽夺目。其中大雄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各种样龙图案129块,丹顶鹤图案86块另有麒麟、白马、象、猿等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美千年古刹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