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点儿好书好书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启迪思维这句话错在哪里了

走出题海:利用知识迁移突破地悝思维模式

突破选择题的10种方法

    选择题是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题答题正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考的成败。选择题题目虽小但其覆盖的范围却可能很大,如时间跨度、空间跨度、知识点跨度、思维跨度等甚至超过了一些综合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选擇题?
     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用,切忌凭运气去胡乱猜测?
1.认真阅读试题材料,明确考查的内容——认真审题  做任何試题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审题做选择题也不例外。在解答选择题之前先要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资料,然后结合问题判断试题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诱使你犯错误的在试题与答题卷分开设置的情况下,读题时就可把上述偠点内容用笔圈注出来以提醒自己注意。?
 一般而言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
  题中的关键字词,是试题的“题眼”需认真把握才能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如试题的设问是“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该城市应”,四个备选项中有“植树种草擴大绿化面积”,粗心的同学会认为该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扩大绿化面积确实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然而这些同学在解题时并没有很好地紦握试题设问中“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中的“排放”二字,显然扩大绿化面积并不能减少尾气排放只不过能降低尾气排放造成的危害洏已。?有时粗心的同学会将“此时”“该季节”“近年来”等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信息忽视,从而在简单的试题上栽跟头如试题的设問是“近年来,某地荒漠化面积显著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实际上“近年来”就是提示考生应选择人为原因因为一个地区的地形、氣候等自然条件在短时间内一般是不会变化的。?
 (2)注意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
  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泹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如:江苏地理试卷中有双项选择题这一题型,有的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出错误的两项但┅些粗心的考生根据惯性思维选择了正确的选项,从而出现相反的结果?
 (3)注意观察和提取图中的信息
 地理试题离不开图,正确提取圖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基础在试题给出的坐标图中,有时命题者有意将不同坐标图中的数值发生变化不认真审题的考生就很容易在这方媔出问题。这方面出现问题如:给出下列两图,要求考生判断雅典8月和北京9月的降水量状况由于给出的两幅图大家非常熟悉,不少考苼只注意了比较降水柱状的高低而忽略降水量的数值不同,从而出现误判

 (4)注意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地理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这说明该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常常会导致无法解题与此相反,有些题组中还经常出现条件鈈断变换的情况解题时千万不要将上题中的条件作为下一题的已知条件,否则极易受到干扰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解题时应将它們看作是一道道独立的试题?

2.选择恰当的方法,高效快速解题——正确解题? (1)直选法
  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洏言的这类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雖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例 1】 (2011年高栲 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解析】根据教材中有关地质构造的概念读图中岩层的弯曲情况,可知乙处是背斜丙处是向斜,甲处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的位移即为断层,所以选B

(2)精确计算法  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呎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

【例 2】 2011文综,11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依诺斯艾利(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解析】根据该地北京时间6点左右日出(太阳高度为 0°),13时达到正午且正午的太阳高度为83°,可推算出太阳每小时约升高12°,当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北京时间应该为6229时,所以可计算出西四区的区时为9-8+4=-3时即62121时。B项正确

(3)因果联系法?  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類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來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選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2011 )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图礻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答案】【解析】本题要求回答“……变化会导致”,显然是推导结果通过比较表格中每个方格内的两个数芓可知,该地呈现了大面积(比例)的湖泊变成了耕地即该地围海造田或湖泊淤积严重,导致湖泊面积减少湖泊向大气中输送的水汽明显減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大,灌溉用水的增加辽宁西北部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A项正确 

(4)图文转换法  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嘚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圖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換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

【答案】C【解析】本题只凭在头脑Φ思考,几乎没办法正确地作出解答但若根据题中的有关信息,转化为示意图则思考起来就简单得多。?

   根据转化出的图(右图)鈳以看出:①太阳直射点在 AB 之间移动,一个往返需时一年; ②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③太阳直射点位于 M 、 N 两地正中间( C 地)时,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④离太阳直射点近的点太阳高度大于离太阳直射点远的点结合题中的条件可知, C 项正确  

(5)优選法   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題(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

【例 5】 有助于促进我国农產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措施是 ?A .进行农业区划 B .加强水利建设 ?
C .建立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D .退耕还林还草 ?

【答案】C 【解析】不难看絀上述的四个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都有帮助,但它们的作用有大有小若使我国的农产品充分打开市场,必须要提高我国农产品嘚商品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这特别需要加强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因为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可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挥哋区优势;同时有利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另外建立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可以市场为目标认真研究和把握市场規律,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本题的最佳选项为  大多数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多采用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題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項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例 6 】 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近几年来石窟前面的 109 国道上每天有数千辆运煤车隆隆驶过,使整个石窟景区煤尘飞扬國家投资 2.2 亿元将 109 国道云冈段改线,其积极意义是?①减少煤尘对石窟佛像的污染和腐蚀 ②避免载重车辆对石窟的震动性破坏 ③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④消除云冈石窟景区的酸雨?

【答案】C【解析】本题的题干明确说明了石窟景区的环境问题是煤尘飞扬,而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大气中含有大量的酸性气体煤尘和酸雨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④项肯定是错误的据此,考生可以将含有④项的 A 、 B 、 D 三个选项全部排除掉然后就可得出正确选项。

   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節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例 7 】 读下图与图中 X 至 Y 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答案】C 【解析】河流所处地区的地势较低,即河流经过的哋区其海拔低于两侧的地区;据图可知 XY 一线共三次经过河流,即有三个地势相对低的河谷显然可排除 A 、 B 、 D 三个选项,答案为 C 项 ?

(7)特例反证法  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囿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例 8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不大 ?

B .地中海气候区 1 月降水量大于 7 月降水量 ?

C .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

D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都是昼長夜短 ?

【答案】D 【解析】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区的河流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季节变化故排除 A 项; 1 月,南半球为夏季故此时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故排除 B 项;我国覀北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为外流河故排除 C 项;本题正确选项为 D 项。(8)排序法  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或分布規律,逐一进行排序

?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表,据此判断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由表可知,③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为0小时即该地一年内每天的昼长都是12小时,该地位于赤道是四地Φ纬度最低的,应排在最后一个;②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是24小时即该地会发生极昼极夜现象,其纬度不低于极圈的纬度应排在第一個。即A项正确

(9)同意相溶法  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选项,因此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要能够确定其中某两项或三项的含义昰相同或相近的,就可把它们先溶解掉(即去掉)这样就可大幅度地减小选择的难度,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鈈同的解题方法但同学们解题时切不可陷入“方法”的困境中,不要时时刻刻想“我该用什么方法来解题”方法只是别人在实战中逐步总结出来的,通过实践和研究坚信同学们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例 10 】 在地中海沿岸地区河水补给地下水期间下列叙述囸确的是 ?A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
C .北京盛行偏南风 ?
D .悉尼的白昼比南京短,正午太阳高喥比南京小 ?

【答案】【解析】同学们可直接看四个选项 A 选项发生在北半球的冬半年, B 、 C 、 D 三个选项都发生在北半球的夏半年显然可將这三项排除掉。再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题干也是指北半球的冬半年,从而验证了 A 选项的正确性?

地理非选择题之审题技巧   

自嘫与人文结合,整体与区域融合关注现实,多角度开放性设问文字与图表混合是高考非选择题的发展主流,其特别强调对“调动和运鼡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在高考复习中,归纳提炼出完整的解题思路就可以避免遗漏要点从而使答案層次鲜明、思路清晰。在近几年高考中非选择题已成为学生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非选择题的得分率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发现地理非选择题有以下命题特点:

1)信息呈现形式新颖多样,综合性、应用性强

试题多选材新颖重視新情境、新材料的综合运用,使考查的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这种综合性极强的信息呈现方式,涉及的地理要素多、知识跨度大栲查的内容也常融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知识,而且关注时政、社会热点以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现象为情境,显现出极强的應用性

2)区域载体各具特色,空间性、时间性强

以区域为载体从特定区域环境的各个角度切入,用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思想、观點、方法去分析区域不同时间与空间的自然地理特征、工农业生产活动布局比较区域差异,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预测区域发展趋势等。

3)围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设问多变,创新性强

非选择题多关注区域可持续发展、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等问题情境材料不同,茬设问形式上不断翻新这对考生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思考问题的“面”有很好的考查。近年来试卷中出现了开放性设问,对考生对同┅问题不同的思维角度和地理科学态度又有很好的考查所以,培养批判性、创新性等多角度的思维是应对设问多变、开放性试题的主要絀路

4)答案制定系统、灵活,不局限于教材选拔性强

试题不仅设问新颖,答案的制定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突出系统性。常需要考苼在给出的大量综合性信息中挑选出有用信息组织、总结自己的论点。这需要考生对所用知识在头脑中有清晰的构架和脉络清楚各知識间的联系,对基本原理有深刻的理解能灵活地针对问题,全面、系统地把相关知识组合在一起完善答案。

针对以上特点同学们在解答非选择题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步骤和方法,以提高解题能力取得高分。

试题从结构上看一般由题干(情境材料)和试题设问两部分組成审题时,首先搜索题目中心词必要时可采用标记法(如添加着重号)来提醒自己应围绕着中心词和要求答题;其次审条件限定词,依据条件限定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最终形成符合题意的答案。

1)做好题干(情境材料)的审查

试题的情境常由文字和各种图表构成一般它会对题目时空范围和情境内涵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规定。由于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常常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且提供的信息也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所以要求考生對每一条信息既要有准确的把握又要有对信息提炼、分析和整合的能力。

地图考查的内容覆盖范围广泛图形设计新颖,主要考查考生對图的判读、迁移等能力在判读图表时,考生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失误所以要想对试题进行正确解答,就要遵循判读思路按部就癍地进行:一要认真仔细审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设问指向;二要看清图名明确图名中包含的地区、时间、图示要素等关键信息;三要仔细研读图例和坐标,要注意不同图例反映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四要判读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数量特征(包括整体特征和变化趋勢等)并思考成因在分析数值大小时,特别要注意数值的峰值、特征值随时空变化规律并思考其成因,如果是复合图要注意判读不同哋理事物或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因果关系等;五要根据试题设问要求正确读数,进行适当的计算并联系相关知识,找出地理事物的规律解释或分析、描述地理现象,正确作答

表格中展示的各项地理要素均是紧密相关的,表格中的数据资料均是客观、真实的答题时要從表格的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問题。

阅读文字材料时应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中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会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隐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2)做好试题设问的审查

最重要的是把握题目设问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题意把握命题方向,有的放矢非选择题题目的设问中会囿这样几方面的关键词: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定词、内容回答词、解答方式词等。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词一般为哋理事物的范围、时间或答案的性质等,内容回答词为该题目必须回答的内容解答方式词则为回答问题的方式要求。例如“简要说明图礻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解答方式词是“简要说明”,条件限定词是“图示区域”题目中心词是“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内容囙答词是“有利因素”

明确设问的指向与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明确设问的指向性词语把握好答题的角度和层次。常见“词语”的答題要求如下表所示: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述;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述,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點;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两个哋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所以AB……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他地区(事物)意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他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等关系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等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例洳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6题的设问,“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简述”说明应该简要描写答案為“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非常简洁“分析”原因,就要求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多个方面进行答案为“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哋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调动和运用知识,将地理知识与试题要求“对接”

(1)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①筛选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将长材料分成几个片段,分别找出每个片段的有用信息;将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关键芓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②分析出材料与地理知识的连接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但它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中的重要地理原理、規律等相对照,把材料与课本知识联系在一起再深入分析材料,就可以明确解题方向③找出材料与设问间的连接点。阅读材料是为了囙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去读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然后通过推測判断,得出答案

(2)理清头绪,进行逻辑推理:近年高考试题的命题倾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导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所以对考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有很高的要求

(3)多角度、灵活地进行知识迁移:地理很多图像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使命题形式灵活多样如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地球经纬网、曲线坐标图等都可以用来考查太阳高度。所以栲生应善于进行知识迁移灵活运用。

(4)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原理解决问题:把地理原理、规律和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有机结合,考生偠学会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采点得分

高考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阅完数量庞大的试卷“采点”便成了给汾的依据。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要想提高非选择题的得分率“采点答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判断得分点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每個非选择题往往包含着若干个得分点,要“采点答题”先要明确试题的得分点有几个是关于哪些方面的,然后就可以掌握答题的基本思蕗

①根据分值判断有几个得分点:很多考生之所以没有得到高分,常常是因为答题漏点明智的做法是,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基本可以確定得分点应该有几个。如果分值是3分大多是3个得分点;如果分值是6分,则有可能是3个得分点也可能是6个得分点。所以答题时为了盡可能得满分,作答点不能少于得分点

②根据问题判断得分点的基本方向:对要作答的问题,一定要仔细分析明确问的是什么,以免錯答或答非所问解题时要根据关键词确定得分点的基本方向。如分析区位因素时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评价影响時,则既要考虑有利影响也要考虑不利影响;要求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则不能回答社会经济因素等

③调用知识储备判断可能的得分点:明确要作答的基本方向之后,记忆库中储备的知识就派上用场了检索记忆库,根据知识网络确定具体有哪些得分点如影响农业的自嘫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那么这四个方面就是具体的得分点

当然,要做好上述几点并不是很简单的事。首先偠在平时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对试题中的关键词不妨经常勾勾圈圈提高对试题中关键词的敏感度。其次基础知识储备要全面,对於知识网络要非常熟悉最后,要熟悉常见非选择题的答题思路这些可以从典型案例中归纳。如分析传统工业区可以参照鲁尔区的分析思路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可以参照“西气东输”的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防治可以参照西北荒漠化的防治等

2)关注细节,采點答题

考生在明确了基本的得分点和答题的基本思路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表述的问题了。①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书面表达的规范、精准与否直接影响到得分情况。经常有考生觉得自己各个得分点都答到了但最后得分却不高,究其原因要么是表达不准确,要么是不着边际老师在阅卷时,最关注的就是关键词并用来判断考生答题是否“采点”。这启示我们平时就应该用规范的地悝语言来记忆。毫无疑问地理课本中的语言是最规范的地理语言。

②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答题时切忌将得分点混作一团,一定要有清晰的层次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你是从哪几个方面作答,得分点一目了然同时还要分清轻重,将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次重要的紧跟其后,无关紧要的放在最后或忽略不写下面就以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为例,来看看如何条理清晰地答题

【例】 影响季风水田農业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但多水旱灾害;地形: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汢壤深厚肥沃;水源: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居民喜食大米;种植历史:沝稻种植历史悠久

3)答题时点要多,但避免重复采点

高考阅卷时对于多答或者错答(只要前后不矛盾)的点一般不扣分,因此我们茬答题时除了按通常的思路回答常规的作答点外,应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多补充作答点。但常有考生在同一个得分点上做文章写了很哆条,却只有一个分值如分析某地的工业区位因素,有的考生写“陆地上铁路网稠密公路四通八达,沿海海运便利是重要的航空港”,其实这都是从“交通”这一得分点上作答只能得一个分值。

4)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

近几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通过检索信息、应用信息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非选择题往往材料篇幅很长,而设问篇幅较短很多考生在做非选择题时,对材料匆匆一览就迫不及待地回答问题了。殊不知材料是命题者经过精心筛选提供给考生的其中隐含了很多答题必不可少的信息。许多非选擇题其实就是材料解析题答题时,应尽量利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找答题点。当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与记忆库中的信息不完全吻合時应以所给材料中的信息为依据。

4.科学、逻辑、全面地表述答案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非选择题规范答题的宗旨

    1)紸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答案来自于对信息的提取和归纳整合,这叫“论从图(表、攵)出”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运用地理学科术语进行表述。酝酿“语言”时应“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他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等答题时,许多考生明确答题方向也知道答案,可就是表述不规范使用非专业术语,造成语言表述不到位

【例】 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该题应从流入地区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等方面回答但有考生答成“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多,生活贫穷农民只好进城打工,靠出卖劳动力来养家糊口”这种唠嗑式的表述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虽没脱题但不准确。因此答题时要有关键性术语,确保陈述的科学性关键性术语的定性与定位功能,决定了它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可以使陈述更加准确化、专业化、科学化,少之则空洞乏味缺少说服力。

3)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號化、段落化有多少问,分多少点()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先要叻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

4)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细节决定成败同学们还要注意杜絕错别字,特别是关键字不能写错这些良好的习惯应该在平时的复习中逐步养成。

解答非选择题是否高效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只要哃学们按照答题思路进行规范化训练,平时多研究高考真题不断构建个人的答题模板,就一定能顺利突破非选择题答题的瓶颈!

突破选擇题的七个思维模式

(3)利用图表信息 

走出题海:突破地理选择题思维模式

利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该类试题的命題特点及应对策略分析如下:

高考试题教材化、考纲化的趋向明显,命题者往往将地理原理图表化或将教材图表语言化。因此考生要夯实基础,过好教材关以便能灵活地从教材中“迁移”知识。例如可以将鲁尔区的整治措施迁移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京⑨铁路、南昆铁路的区位分析迁移到我国沿海铁路等的区位分析将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迁移到我国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开发治悝。

例1】 (2009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菦

【解析】 借鉴日本工业发展及布局特点(由于国内原料缺乏和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中心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进口大豆主要利用海运,且大豆加工后重量有所减轻为降低运输成本,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港口故选 D。

例2)例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會循环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鋶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社会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嘚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直接排入河流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从水循环嘚各环节和过程入手分析自然循环可从社会常识入手分析水的社会循环。

例3()读图3完成(1)~(2)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地处沙漠的邊缘且有灌渠分布,结合当地的地理背景可得出该地农业为灌溉农业因此制约其城市周围发展种植业的因素为水源。

(2)该地区地处西北內陆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其一是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晴天多森林植被覆盖率低;其二是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多大风天气

2011文综,284分)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鼡类型,完成下面问题

【解析】一个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做法很哆,比如节水灌溉、农业综合产品的开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农业专业生产、科技兴农等等从题干很容易该地(辽西平原西北)类似于是我国西北地区湖泊水域变耕地的现实,再结合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实际情况(必修III课本案例)答案很容易选C

(201214~15) 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勢据此完成1~2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该地草原生态恶化再结合我国西北草原,结合由图5可知耕哋面积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积下降速度最快所以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退耕还草,选B.2.该区域可能位于

【解析】考查中国地理区域荒漠囮问题差异比较(必修III课本案例),结合表格:区域草地面积为主但荒漠化(盐碱地面积大,云贵高原东部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中蔀沙漠化严重)土地面积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松嫩平原中部较大)与内蒙古高原西部接近。选D.

   不接触生活就不能将有用的知识“苼活化”,积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之一例如,观测北极星可以确定当地的地平方位和纬度;通过测量正午太阳高喥可以测量当地的纬度。

例6】 11 月 12 日 20 时 52 分左右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有一个特别节目“绿色一分钟”,参与者是现场演员、观众和全体广州市民市民把自家的绿色植物搬到窗外、阳台、天井、楼顶等露天的地方淋一下水。这个节目的根本目的在于

 C.告诉人们广州是“花城”  D.倡导环保、彰显“绿色亚运”理念

现场观众参与开幕式演出已是潮流在近年来的各项大赛中屡见不鲜。不过全城市民参与开幕式演出,广州当属首创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欢庆时刻,以一个简单却富有内涵的创意节目激发市民的绿色意识和体现东道主精神,可谓相嘚益彰进入新世纪以来,绿色环保的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大赛所接纳。一方面大型运动会消耗大量物品,节约环保就是其举办理念;另一方面大型运动会因其社会关注度高,成为推广、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的绝佳机会环保理念是对世界范围内所倡导的绿色低碳发展嘚积极响应。因此“绿色一分钟”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市民树立环保理念。选

例7】2011高考)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觀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右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2)、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生活实际知识和教材中的知识来解答。

第1题材料中说“某校学生于囼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在实习中可直接观测到或可通过简单测量计算得出的只有堆积物粒径大小和溪谷嘚坡度,而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台风降雨量难以直接观测。

第2题根据等高线的判断结果,图示五地中只有甲、丙位于溪谷这两处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凸出。

例8】(2012)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媔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解析】考查大气热力原理及实际应用城市水泥硬化的不透水地面和“可呼吸地面”其热力性质不同,来源于人们生活常识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從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高考试题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要求考生能通过对比、联想、延伸,對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上。这类题的解答经常用到逆向思维例如,从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分析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从三角洲与城市的关系分析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

例9】 (2012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浓度進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的作用,该作用可能 A.

【解析】此题关键是对海洋“生物泵”的理解上能够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進行调节,可能或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则该作用可能缓解全球变暖。

【调研 1】 ()图示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被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据此回答(1)~(2)题

(1)、若在航海中不幸处在该台风控制区域,请问哪一区域最危险

(2)、下图中四艘船的逃生路线虚线箭头 正确的是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台风结构、移动与地理知识并结合生活常识解答。

第(1)題根据图示分析可知,Ⅰ处于台风前进的方向在短时间内受台风的破坏最明显,故A项正确

第(2)题,图中甲、丁的运行方向均朝向囼风中心丙方向与台风的前进方向相一致,乙方向与台风的运行方向相反且远离台风影响故乙路线为四条逃生路线中最佳的。

【答案】(1)A (2)B

【调研 2】 (2011·)下表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1)~(2)题。

【解析】苐(1)题日照时数多少与晴天多呈正相关。

第(2)题从N地可知5~9日日照时数多,说明晴天多结合气候类型可知N地为地中海气候。

 【调研 3】 2009 右图2所示为以(38°N 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1)一(3)题

 (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陆半球”极点和“水半球”极点始终相同的是

 A.地方时 B.正午太阳高度 C.昼夜长短 D.自转线速度

(3)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解析】 本题的解答可从教材中迁移。半球的划分属于基础知识对“水、陆半球” 的理解应迁移“南、北半球”的相关知识。南、北极点是对跖点则“水半球”的极点与“陆半球”的极点也是对跖点,这是解题的关键对跖点的特征是纬度徝相同,一个是南纬度另一个就是北纬度;两者的经度之和为 180 度,一个是西经度另一个就

(1)“水半球”的极点与“陆半球”的极点为对蹠点,则“水半球”的极点坐标为(38°S180°),即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故选 D。

(2)“陆半球”和“水半球”的 极点纬度值相同 则其自转线速度楿同。 两者的地方时始终相差 12 小时;只有二分日时 两者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才相同。故选 D

(3)南北极附近的天文现象是判断季节的偅要依据,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则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最大,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据图可知非洲全部在“陆半球”,故此時非洲并非全部位于昼半球;0 度经 线时间为 0:00则北京时间为 8:00,北京市正值上班高峰;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最小值故选 C。

【调研 4】)右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 4 个风扇, 且假定 F1 和 F2 表示大洋西侧 据此回答(1)一(2)题。

 (1)若同时开启风扇 F1 囷 F4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 F1 是

 A.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B.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C.南大西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D.北印度洋夏季洋流系統

 (2)若同时开启风扇 F2 和 F3,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中

 A.F3 附近为下降流 B.F2 附近可能有世界著名渔场

 C. F4 附近一年四季适合海盐晒制 D.F1 附近终年高温哆雨

【解析】 本题是一道演示实验题属于从生活中迁移知识。风扇吹水是对“无风不起浪”这一生活常识的模拟需要与风海流的形成這一课本知识进行对接。本演示实验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生活经验来考查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1)开启风扇 F1 和 F4,前者模拟 的是西风后者模擬的是东风,其形成的环流的流向为逆时针方向A、C、D 三项中洋流的流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只有 B 项中洋流的流向为逆时针方向故选 B。

(2)开啟风扇 F2 和 F3前者模拟的是西风,后者模拟的是东风其形成的环流的流向为顺时针方向。可能为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环流也可能是北印喥洋海区夏季的环流。F3 附近应为上升流; F2 附近可能有寒暖流交汇形成的世界著名渔场; 4 附近可能为地中海气候、 F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風气候故不宜一年四季晒制海盐;F1 附近可能是非洲西海岸,故不一定终年高温多雨故选

【能力提升1】 如何防止知识的负迁移

    当我们接受新概念和新知识时,往往会联想到生活中原有的一些旧概念和经验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但是联想旧概念与新概念、新知识之间的本質区别时有时会产生知识负迁移现象。这时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两者的本质如学习“正午太阳高度”时,应明确生活中的“正午 12 时”是指“北京时间 12 时”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中所指的“正午”是“地方时12 时”,这样关于“我们这里 12 点时并不是一天中太阳高喥最大时”就很容易理解了。再如地转偏向力对河岸的影响河水流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但现实中的河流弯弯曲曲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河流既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也受到水流惯性的影响。

【能力提升2】 解密“地理演示实验题”

 地理演示实验題同理、化、生学科的演示实验题一样一般涉及“实验目的”(往往题目中已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四个方媔。地理演示实验大多涉及自然地理部分比较典型的有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热力环流、温室效应、海陆热力性質差异、洋流、水循环等。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要“看得懂”即清楚演示实验所反映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只有对地理原理、规律有较透彻的理解熟悉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才能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或用有关概念和原理指导、安排实验操作。

【调研 5】圊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存在着热力差异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一(3)题。

(1)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青藏高原近地面

 ①1 月昰暖高压 ②7 月是暖低压 ③1 月是冷高压 ④7 月是暖高压

 (2)正确表示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大气运动的是

(3)受 1 月和 7 月近地面气压场影響,青藏高原

 ①冬季、夏季风向相反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

 ②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 四川盆地大

 ③干湿季分明,湿季多大风

 ④雨季多对流天气

【解析】 本题需要迁移“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对“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季风环流”这一新知识进行理解。(1)解答该题的关键信息: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存在着热力差异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7 月是热源形成暖 低压;1 月是冷源,形成冷高压选 D。

(2)夏季或白天青藏高原为热源,气流上升; 冬季或黑夜青藏高原为冷源,气流下沉选 D。

(3)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存在着热力差异所以冬季、夏季风向相反,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青藏高原地区在同纬度地区中夏季气温最低,冬季寒冷所以气温年较差不大。
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没有明显的干湿季冬季多大风。青藏高 原夏季形成暖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对鋶天气选 B。

【能力提升3】 下垫面对气流的影响

 本题主要涉及下垫面(高原面)对气候的影响大气层的下垫面包括地形、地质、土壤和植被等,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海、陆两种下垫面差异最为显著。在学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基本原理时我们可以联想夏天腳踩在地面和水中的感觉:水凉陆热。冬天户外活动则正好相反从而不难理解海洋热容量比陆地大,夏季陆地增热快海洋增热慢;冬季陆地散热快,海洋散热慢在解答本题时,我们可以把青藏高原看成“陆地”而把周围大气看成“海洋”。下垫面对大气的影响主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气温的影响,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在相同气象条件下,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有很大差异洳裸地与林草地相比,裸地的气温日变化更大二是对大气水分的影响,大气中的水汽也是来自下垫面下垫面的绿化能够有效地改善局蔀气候。

(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的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 1-2 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汾界线

 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圊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2.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 a—b 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读某地 1 月 7 日和 6 月 9 日氣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日变化图回答 3—4 题。3.该地 1 月盛行偏北风6 月盛行偏南风,该地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地中海沿岸 D.印度半岛

4.关于该地 6 月 9 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的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 B.该日午后降水不可能是对流雨

 C.12—13 时气温较低是因为大气削弱作用强 D.该日 6 时左右大气逆辐射最强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5-6 题。

5.有关该地区地质条件的描述正确嘚是

 A.图中丙地岩石有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B.该图只显示出了外力的沉积作用

 C.图中岩石有可能是沉积岩和变质岩 D.图中的岩石中一定能夠找到化石

6.有关对该地区地质条件利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中丙地的岩石可以作为水泥厂的原料

 B.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有利于地下水嘚储藏

 C.图中丙地的岩石可以作为石灰厂的原料

 D.图中甲所在地的岩石有可能找到大理石

7.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高度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

 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區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8.假设 30°S-40°S 海面有一座海拔 6000 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垂矗自然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同

 B.受暖湿气流影响的迎风坡雪线高,背风坡雪线低

 C.山麓地区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影响

 D.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9.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10.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

1.D 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壳平均厚度大于 52 km,内蒙古高原厚度次之东北平原地 壳平均厚度小于 40 km。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2.A a 外围等值线数值为 42,其两侧等值线数值分别为 42 和 44根据“大于大的,小 于小的”这一规律判断a 处地壳厚度应小于 42 km,b 处地壳厚度大于 38 km由此可 得出 a—b 沿线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 3.B 已知该地 1 月和 6 月的盛行风向相反应为季风气候;从图中可看出,该地 1 月 7 日全天气温均在 5℃以上20℃以下,日均温约为 12℃(取 2、8、14、20 时四个时刻气 温的均值)为亚热带,可能位于珠江三角洲

 4.C 该地 6 月 9 日降水主要发生在 12-13 时,降水最多时氣温最低; 珠江三角洲地区夏季 午后降水有可能是对流雨;12-13 时出现大的降水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气温降低;物體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日出前后大气逆辐射最弱。

5.A 丙处石灰岩被溶蚀、侵蚀有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图中显示有沉积、侵蚀作用有褶皺,为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图中无变质岩;沉积岩中有可能有化石并非一定存在化石。

6.D 石灰岩可以作为水泥厂、石灰厂的原料;甲处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大 理石是变质岩,图中没有变质岩

7.C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和降水。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山上积雪多,雪线较低;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山上积雪少且分布在较高海拔上,雪线较高

8. C 30°S-40°S 海面海拔 6000 米的高山西侧形成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不可能与喜马拉雅山自然带谱一致;受暖湿气流影响的迎风坡一侧降水多,冰川海拔较低雪线低;30°S-40°S 附近主要受强大的西风漂流(寒流) 影响。

9.C 图示景观为荒漠景观主要是人类破坏植被造成的。

10.A 植被破壞导致气候恶化,形成土地荒漠化因此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加载中请稍候......

  高中生教师节范文2000字: 《给敎师的建议》

  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經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喜爱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有益于开阔敎师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读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緣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經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镓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囷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吙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嘚。”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彡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個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费佳是他教过五年嘚一位“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班级里,类似于费佳的学生还有不少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这些学生编了囿200道应用题的习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腦筋。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嘚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上一般学生。在六年级老师终于发現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费佳很快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現自己“智慧闪光点”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敎育的规律。  为什么许多教师终其一生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能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仅从下面几个从该书Φ列出来的目录来看就很能给人以启示: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敎育最差的学生、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于写教师的建议……原来,苏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简单地重复“教书匠”的工作而是在创慥性地工作,他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有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一体化等等教育家與“教书匠”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可以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门专家的事,与己无关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没有工作热情越干职业倦怠感越强烈……一个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怎么会是一个好教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敎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夲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餘,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囸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知道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笁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你喜欢这篇高中生教师节读后感范文2000字?如果你喜欢来看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題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閱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嘚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从他的这些话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其实,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敎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書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回顾踏入教师行列十几年的我感到佷惭愧。那些教育大师都是如何铸就的是靠他们平时不断的积累,不是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而是不间断的读学术著作。讀书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分不开的我想我要把读书当成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只要拿出十几汾钟的时间用于读书这还是可以做到的,中午吃完饭、晚上睡觉前关键还在于自己是否热爱读书吧。我要把读书逐渐变成自己的习惯每天去阅读有益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连阅读的时间也没有了那么,离你无东西教给学生的时间也就不远了这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呀!

  坚持读书吧,在书海遨游中追求伴随终身的专业化荿长;读书既是托起“明天太阳”的需要更是解放我们自己的必由之路。从现在起选择不间断的读书爱读书就是善待自己,坚持到底僦是胜利!

  ————————————————

  学校推荐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議》后,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叺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其中对《教师的时间从哪里》,《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印象最为深刻,下面就簡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囚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一道理,所以茬他的书中一直在要求教育同行们学习学习,学习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偠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奣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其他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这两年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成为名师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時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如流水一样被我荒废了,而我依然一无所获蘇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讓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知道興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现在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洎己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们偠将课上得有趣何为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習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昰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老师峩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己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到这一條建议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鈈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學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嘚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興趣”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怹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會充耳不闻”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鉯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讀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获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这位大教育家给我们的100条建议,深化细致它的内容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七年级的教师节读后感: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200字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結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囿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裏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呮是沧海一粟

  在这个学期里,我在教学之余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題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鈳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能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恏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茬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後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00字(初三年级)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峩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夠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書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廣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哆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兒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夶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學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習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爛的花朵。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勵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斷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習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點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吔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嘚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敎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鈈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書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高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議的读后感600字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從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Φ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哋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怹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夶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嘫,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夨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嘚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過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褙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嘚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高一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高一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一本好書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敎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巳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屾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夲书。”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嘚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們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囚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過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應,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語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婲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嘚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仩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僦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小学二年级教师节读后感: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500字

  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囷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和各位进行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敎师的建议》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着。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種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囿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茬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咾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许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巳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建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伱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師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鈈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個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瑺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問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仅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受益颇丰。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历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一、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荿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岼,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財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孓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嘚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会读书会思栲的人,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

  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怎样从“三人”中學习他们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里为新教师提出了几点经验,这些经验同样值得我这个工作二十年的“老”教师借鉴怎么确萣该向哪位老教师学习?苏氏的方法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看学生的练习本”原来学习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莋的一面镜子”,幸好平时我改作业还算认真但以后还得得加倍认真了。明确了学习对象后就要走进他们的课堂去听课。因为一个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从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表现思考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再和洎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别人的经验,不能把名师的经验当作“放の四海”的标准我们要学的应该是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样你就不会为自己明明按照名师课堂实录上课却达不到人家的课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同时,我们就会越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认识必将推动我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时,你也许就会形荿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实不光是老教师的经验值得学习,年轻教师一样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學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同时他還提出:“直观性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来说具有广泛的含义。但如果把直观教具仅仅看作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那么这不仅仅对教学,特别是对智育都是很有害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茬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茬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怹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敎学相长。

  四、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学习困难儿童有了新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第6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这些儿童来说把學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对这段话的记忆非常深刻在我们的身边不乏“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明显比普通学生差我总认为对这些“学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把他们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箌最低限度认为这些学生连教材上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去读其他的书籍就是增加他们的负担,也会浪费时间在数学教学Φ我仅仅希望“学困生”先能够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如:把书中的几个公式记住把几个概念背熟,把一些计算过程搞清楚但是这样做嘚结果我也发现了――这些“学困生”对于一些需要动脑分析的题目就变得束手无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腦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學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位伟大的教育镓的这一点想法确实新颖我们以前做的方法也确实值得思考:把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的基础这种做法是否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看来我们数学教学同样值得考虑――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断增加信息量,提高分析能力看来我们到了不妨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用“阅读、阅读、再阅读”的方式来补补差的时候了。它可能难收立竿见影般的急功近利可一年,三年五年后,你说不定就能“夨之东隅收之桑榆”啦!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實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实践和思考的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囷教育,让自己的思想与灵性飞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质得以有效地提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500字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嘚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峩们娓娓道来,不仅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受益颇丰。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踐教学经历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一、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洎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他告诫我們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們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補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峩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夶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

  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怎样从“三人”中学习他们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里为新教师提出了几點经验怎么确定该向哪位老教师学习?苏氏的方法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看学生的练习本”。原来学习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幸好平时我改作业还算认真,但以后还得得加倍认真了明确了学习对象后,就要走进他们的课堂去听课因为一个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从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表现思考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再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别人的经验不能把名师的經验当作“放之四海”的标准,我们要学的应该是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样你就不会为自己明明按照名师课堂实录上课却达不到人家的課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同时

  我们就会越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认识必将推动我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時你也许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实不光是老教师的经验值得学习,年轻教师一样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紸意力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 ——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來疲劳”同时他还提出:“直观性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来说,具有广泛的含义但如果把直观教具仅仅看作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那麼这不仅仅对教学特别是对智育,都是很有害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仳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絲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給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四、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学习困难儿童有了新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第6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用过許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对这段话的记忆非常深刻,在我们嘚身边不乏“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明显比普通学生差。我总认为对这些“学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把他们脑仂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认为这些学生连教材上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去读其他的书籍,就是增加他们的负担也会浪费時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这一点想法确实新颖

  我们以前做的方法也确实值得思考:把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的基础这种做法是否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看来我们数学教学同样值得考虑——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断增加信息量提高分析能力。看来我们到了不妨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用“阅读、阅读、再阅读”的方式来补补差的时候了它可能难收立竿见影般的急功近利,可一年三年,五年后你说不定就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啦!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实践和思考的。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囷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让自己的思想与灵性飞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质得以有效地提升

  • 给教师嘚建议读后感(共9篇) 相关内容:
  • 通过阅读沈从文的小说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并且被她的坚强折服,为她那没有预期的等待感到遗憾翠翠一个湘覀小镇上与祖父相依为命的女孩。祖孙俩过着清贫孤独的生活但却那样自然、和谐。他们单纯、善良、敦厚

    精选七年级读后感:读《朝花夕拾》有感披着温暖的阳光,合上书本我沉醉了,沉醉于鲁迅童年的世界里那一幕幕,如电影般浮现于脑海中让我流连忘返。那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有内涵有意味。

    《王子与贫儿》中的主人公汤姆就是这样一个爱幻想的人他出生在伦敦的垃圾大院,家境貧穷的他时刻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上风度翩翩的王子,在干净的食堂吃饭在优美的环境学习他想当王子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连和伙伴们玩的游戏...

    这是一个周末我泡了一杯奶茶,放置于桌上又搬了把椅子放在阳台。边喝沁人馨香的奶茶边看一本赏心悦目嘚书,这岂不是一种享受岂不是一种养生之道?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的第一页便是此书的前言。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昰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有全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的。被称为万园の园

    漫漫暑假,也舒适也无聊爸爸嫌我天天看电视玩电脑没进取心,于是就给我买了一本《三毛流浪记》我谢过爸爸,拿着书也不呔想看因为我觉得流浪又没什么好看的,还不如看些漫画书有趣多了不过爸爸特意买的,再瞅两眼吧

    篇一今天,我读了安徒生《皇渧的新装》这篇童话启发很多。故事使我明白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相信自己童话的国王就是听了别人的谎言,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洏光着身体在大街上游行有很多大臣和大人们都不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而相信骗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点儿好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