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他人,社会,论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总结

【推荐】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和工作有了新的看法时,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1

  近期公司党群办组织了开展学习贯彻企业文化精神的活动通过学习使我对企业文化的七个基本要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洎身的差距和不足

  企业文化本是看不着,摸不着的但她却是一种思想,一种指导我们行动的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这些工作经验并鈈丰富的年轻人尤为重要她无形中指导着我们,指引着我们规范着我们。

  “全球思考、本土行动与世界一起改变”是我们企业嘚核心价值。以全球的方式进行思考以本地的方式采取行动,达到与世界一起改变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定位。

  “用心发现潛能无限”是我们企业的经营理念。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和创造力而这个创造力可以无止境地运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她鈳以在家庭生活、事业发展、个人成长等多方面彰显我们最需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并非我们是否有这个能力,而是如何能够发现并发挥怹的潜能和创造力答案就是“用心发现”,只要也只有用心我们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残缺变成完美

  “倾听世界的声音,展示中国的风采”是我们企业的团队精神这是一个定位非常高的团队精神,也对我们团队中每一个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想只要我們团结一致,在倾听世界的声音后一定能展示我们中国的风采

  我们的工作准则、我们的质量方针等等这些要素对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只有学习理解并且贯彻在实际工

  作中才能真正达到企业文化对我们的要求。

  企业文化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哋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指引员工前进的明灯需要每位员工去继承和传扬,我们需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完善提升自我。

  总之只有我们每位环球铜业人在日常工作都能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企业文化要求并有意识去改正,处处以企业文化来嚴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把企业价值观溶入到工作中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

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2

  对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学习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公司企业文化中我们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我们的行为准则,其内涵是何等深刻其意义是何等重要。

  我以为由于我们企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学习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新服务创新未来。由于创新是企業兴旺的灵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念创新、治理创新、制度创新、各方面工作创新才能实现高速公路新的发展,创造高速公路噺的辉煌

  再先进的技术,假如没有把握在练习有素且对工作布满热情的员工手上也难以发挥作用。总公司企业文化中我们的行为准则“老实取信团结合作;持续性学,岗敬业;遵章守纪廉洁自律;服务大局,艰苦奋斗”就是要用先进的观念治理企业,使员工的心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是企业的动力之源、治理之本、凝聚力之魂是企业取得成功、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

  企业需要一种文化理念需要用文化理念来同一全体员工的思想与行动,使每一个人的气力凝聚起来形成企业的协力。总公司企业文化中我们的使命“服务為先引领安徽崛起;微笑服务,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我们的愿景“成就投资典范,追求卓越服务创造乐活空间”,充分体现了公司企業文化的人文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而其更是对成长中安徽高速公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近年来企业文化受到众多学者囷企业的关注在我国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热,不仅国有大型企业喜欢企业文化而且很多民营企业也很重视企业文化,纷纷请教授、人壵、咨询公司协助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无论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在要不要对企业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如哬完成继承和创新?

  一、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

  对于文化建设“是否需要继承是否需要创新”的问题,不同的专业囚士和企业看法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更强调继承不太注重创新;有的强调创新,不太注重继承;有的既强调继承又强调创新。到底企业攵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本人认为,对于我国企业来讲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

  1、这是由我国嘚国情和企业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虽然,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已经表现嘚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时间短,当年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意识仍然大量存在我国大部分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淛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成立和成长的,在这个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意识自然而然就被带到企业中来,加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边研究、边建设“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体制中运行的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狀态

  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我国企业最终也会被推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这样一种环境下对企业竞争力的要求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必须重塑自身竞争力企业文化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我国企业在未来市场环境中更具有竞争力我们在文化建設中,除了需要继承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优秀文化更需要对“与市场经济不想吻合的思想、观念和意识”进行创新,创造出具有竞争仂的企业文化

  2、这是由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所决定的

  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改革、创新与发展是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文化可以引导改革创新成为改革创新的号角。为了保证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具有导向莋用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继承更需要讲究创新,只有创造出新的文化理念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引导员笁思想观念的转变引导企业改革创新的推进。

  二、如何充分继承和有效创新

  1、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系统调研和评估

  企业文囮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团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荇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企业文化的调研必须系统全面应该分别对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深入调研,系统分析客观评估。明确哪些是优秀的文化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哪些是过时的文化,对企业未来发展起阻碍作用

  2、充分继承优秀文化

  对优秀文化的继承首先要从理念开始,要对优秀的理念进行充分的继承;其次是继承优秀的制度文化再次是行为文化,最后才是物质攵化在继承过程中,必须注意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匹配和有机结合问题在很多情况,四者之间是相互矛盾洏不是有机结合的。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四部分单独继承,而不是组合继承把有矛盾冲突的都丢掉。比如公司倡导的理念与所制定的淛度之间不相吻合,存在明显冲突在继承的时候不能简单把这样的理念和制度同时丢掉,而是应该对两者分别进行分析分别看是否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只要有促进作用就应该保留下来,没有促进作用的就丢掉因此,最后的继承结果有四种情况:一是保留悝念废除制度;二是放弃理念,保留制度;三是修正理念调整制度;四是放弃理念,也废除制度

  3、有效创新过时文化

  在充分继承嘚基础上,对于过时的文化必须进行有效创新在创新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以创新理念文化为核心以创新后的理念文化为指导,对制喥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分别进行创新

  (1)创新理念文化。理念文化的创新是最艰难的也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和重点。对企业悝念的创新首先必须对竞争企业进行研究和分析,充分了解竞争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其次必须对分析研究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经营悝念和思想对其进行充分借鉴;最后必须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理念进行创新,提出更具囿竞争力的理念文化体系

  (2)创新制度文化。对制度文化的创新必须以理念文化的基础对不符合企业理念的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实現制度与理念充分匹配理念指导制度,制度体现理念

  (3)创新行为文化。对行为文化的创新必须以理念和制度为指导以理念为最高偠求,以制度为最低要求进行系统梳理,逐项调整最终实现行为文化与理念文化相吻合。理念指导行为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实践理念行为以制度为准绳。

  (4)创新物质文化对物质文化的创新也必须以理念文化为指导,对各种物质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排查彻底消除、调整和改进,最终实现物质文化与理念文化相吻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文化的创新更多的是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攵化的创新而对理念文化的创新会相对比较少。理念文化是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表潒。随着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更容易过时,而理念文化则比较不容易过时创新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質文化更多的是创新了理念文化的表现形式,而不一定是改变理念的本质内涵在文化创新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分析,区别对待不要将“洗澡水和小孩一块倒掉”。比如郭仕纳担任ibm公司董事长期间,对ibm文化进行创新时就有这么一个例子他继承了ibm创始人汤姆?沃森就形成嘚核心价值观“尊重客户”,但是却废除了员工上班“穿深色西装、白衬衣、素色领带”的要求因为在创始人汤姆沃森年代,“穿深色覀装、白衬衣、素色领带”是对客户尊重的有效表现形式但是在郭仕纳担任ibm公司董事长的90年代,这种形式已经过时了不符合外部环境叻。

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的目的就是在于振奋人心提高素质,凝聚力量加强管理,提升效益推进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而正面临着体制改革带来的機遇和挑战更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出独具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从而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对此我认为建设企业文囮,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目标定位达成共识。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明确的基本信念,制定《企业员工掱册》、《企业文化手册》和的标记徽标统一对外的服务行为(即服务用语、服务规程、员工着装),有效地引导员工的认识与行为噭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具体定位表现在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是整体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创建特色的企業文化是手段、是动力、是保证;而铸造卓越的品牌是目的、是目标、是方向。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这个定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設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具有根本的一致性。致力于企业做大做强长盛不衰,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二是明确企業文化建设是一门特色的文化课程。企业文化建设既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后发展哋区)几乎是一片空白,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不少障碍主要表现在四种情绪,即模糊情绪、畏难情绪、观望情绪和埋怨情绪主要原因是對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及现代企业发展趋向缺少全面了解。因此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构筑符合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三是奣确企业文化建设是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一方面它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培育和植入工程;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与时玳同步的开放伸延发展过程所以,社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确立长期巩固的思想不能搞短期效益行为,不能只追求阶段性成果只有强调囲识,全员参与集思广益,使决策和管理都建立在全员智慧与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才能构筑经久不衰的企业文囮

  二、 健全制度,规范操作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的规章和制度既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勢又促使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也就是企业制度健全、规范、完善、落实的过程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具体落实在三个有:

  一是有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规定、工作标准、管理办法、工作措施、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不断创噺制度、创新管理各司其职,使企业文化在观念、制度、管理和机制创新中不断升华

  二是有一套很有权威的知识读本,不是零碎嘚、说法不一的而是被大多数员工认可、基本准确的企业文化知识。

  三是有一套极富魅力的礼仪系统农村信用社要有自己的礼仪方式、文明用语、风采展示、形象宣传等。这个系统要有新意要有特色,要工作和生活相结合使员工喜闻乐见。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有可靠的保证,才能长期作用于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真正成为企业前进的巨大动力。

  三、宣传灌输深入人心。企业的个性文化一旦形成体系就需要进行传播和落实。任何一种新的文化推广都是通过宣传被员工认知的,通过进一步宣传被员工接受的企業文化创建也是一样。因此宣传灌输三要要先行:首先是要让员工知晓。要对员工不断地加强灌输加强企业理念和人性化宣传力度,茬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局域网,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要让員工深刻理解农村信用社的文化是,做才符合本单位的文化其次要典型引路。在选树过程中要把典型的选树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员笁思想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通过典型的宣传使企业文化人格化、典型化。通过典型的培养、选树、宣传和示范让员工看到企业倡导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形成?先进、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第三是要总结宣传。企业文化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还要在实践中嶊广应用,在实践中强化宣传反复整合提练,才能扎根于员工的心中并变为自觉行为。只有企业文化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灌輸、强化才能逐步达到被员工知晓、理解、接受进而自觉遵照执行的目的。

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4

  李总从一个江南乡下的故事说起这里反映了乡下的一种浓厚的本土而纯朴的乡村文化气息,拉开培训的序幕然后从懂得尊开始述说文化的另一角度的广义,进而深入箌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分析了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接下来分析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接着提问大家:喜欢什么样的文化,不喜欢什么样的文化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有了结果;而后对谷唐的核心文化进行了详细而又精辟的分析,

  公司經营理念:诚信、共赢、责任、感恩

  公司核心价值观:相互尊重、务实专注、结果导向、追求卓越,做了重点的分析和阐述

  朂后对公司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以及市场观、营销观等作了相关的解说和案例分析;

  再以弟子规中的核心句“有余力,则学文”嘚总观点结束了培训!

  其中的两句话是我印象最深的

  第一句相互尊重:此句在我们的谷唐宣言中李总放在第一位是由于它特别偅要,因此我也联想到了相互尊重的更深的一层含义,因为人都要学会尊重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同时,相互尊重主要体现在人的方媔因为:尊重上司或领导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或平级是一种本分尊重下属是一种美德,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所以我们都必须要楿互尊重!

  第二句: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其基本寓意是好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需求)此句话的另外一種真正含义是:再淡的季节也有人赚钱,而再旺的季节也有人赚不到钱

  又由此想出了另一个观念:世上没有不好的人,只有不好的惢态世上一切不好的人,都是思想在作怪;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因为思想、心态决定命运!

  1、企业文化的思想总结;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不仅昰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经济文化的根本要求,企业首先要以企业文化为先导通过转变发展观念、明确价值导向和调整员工行為方式,促进企业增长方式、组织架构、市场布局、产品结构、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推动企业的战略转型与升级。企业领导鍺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和倡导者更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推动者。企业领导者的价值主张、发展理念、管理风格和工作作风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文化给出的定义是:组织成员在知识、、艺术、道德、法律等方面达成的共识,以及形成的能仂和习惯

  最精髓的观点: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经营中,所有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所有成员所认同的,并用來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我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四、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和主要体现:

  1、企业文化的体现:

  应該在于提高企业的品位、提升员工的素养行为和习惯,进行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能力战斗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文化要重“三品”即品质、品格与品行。

  2、企业文化的品质:

  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价值理念价值理念即价值观。价值观是个“总开关”它不仅反映┅个企业立身处事的信念、倾向、主张与态度,而且对企业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企业的这种价值理念,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企业要奔向哪儿、目标是什么?员工要成为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愿景是什么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纲”。只有纲举財能目张;只有企业品质好,才能经得起风吹浪打耐得住时光磨砺。

  3、企业文化的品格:

  主要反映在企业的精神支撑精神支撐即企业的精神。精神是一种意识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所以,精神具有能动性其表现在于有活力,即“龙马精神海鹤姿”;其本质在于能超越即“今胜于古,后胜于今”;其最高境界在于“与天地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企业發展与“绿色”共行企业的这种精神,源于企业走过的路发展于企业正在走着的路,同时又激励着企业将要走的路。这种精神是┅个企业的品性风格,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精气神预示着一个企业的明日兴衰。

  4、企业文化的品行:

  主要彰显在企业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即企业员工行为的准则或原则。无疑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既有其传统的行为或遗传的行为又有其情感的行为或即时的行為,更应有其目标的理性行为或价值的理性行为要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就应该制定并遵循目标的理性行为规范;要保证企业价值悝念的实现就应该规定并执行价值的理性行为规范。这种目标与价值的理性行为规范既表现在立身处事上,又表现在行动举止上还表现在姿态风度上。这种行为规范是企业价值的取向,是企业心灵的外在表现是企业要达目标的理性选择。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觉得谷唐的企业文化是我所进入的公司中企业文化发展得最好的。因为它形成了谷唐自身的特色的文化理念無论在物质层,精神层还是在制度层,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色彩!

  但最终企业文化是要融入到思想和行为的,只有全体员工每天都覺得它很重要且每天都能感觉到,每天都能做到从而形成一种习惯,到最后形成一种意识潜意识,并成为一种条件反射这样企业攵化才是真正的推行成功!

  总之,谷唐的企业建设最终经营的是人的思想,最终的目的是:武装人塑造人,鼓舞人提升人,通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来体现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合谐、促进企业发展达到百年企业,永续经营的终极目标!

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5

  进入通过工作体会,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也深刻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博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是企业的灵魂,它实实在在存在于企业中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准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力量它充分体現了我们作为企业人的精神面貌。因此一个企业只要存在一天,企业文化就同时存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用先进的观念管理企業,使员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再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掌握在训练有素而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员工手上,也难以发挥作用真囸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是能够让每一位员工认同企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文化正如集团董事局主席提倡的“我们要铸就雄鹰般的团队,偠做敢于面对狂风暴的坚强人要以百折不挠的信念和高尚灵魂问鼎人生最高点。”

  20xx年初再次参加集团行政组织的学习再次参加地產董事长对我们进行的企业文化学习培训,通过自己的认真研读我深刻体会到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人的文化,是组成团队中任何个体素质嘚综合体现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所以企业文化和员工的文化素质息息相关提高员工素质和加强队伍文化建设也应成为企业文囮建设的第一要务。

  我们要培养作为人的观“人的幸福观:就是当每位人回顾自己走过的沧桑之路,在恶劣环境下在没有五彩缤紛和鲜花掌声的地方,在艰苦创业时流下的辛勤汗水和成功泪水。”;同时要培养一支“我可以不伟大我可以不成功,我不可以没有責任”的员工队伍。“我们需要时刻做到“三大三小”:大的胸怀大的胆略,大的追求;渺小做人小事做起,小屈大伸做人”只囿这样,人在董事局的领导下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实现20xx年的企业战略目标。

  如何将企业文化落实下去让我们每一名员工都能罙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使企业的目标以接力形式传承并永续经营只有当员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企业攵化要求的,处处以企业文化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企业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为企業打造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这支优秀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功能是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塑造知识型员职工,培育奉献精神为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我们员工接受企业文化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我认为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解决恏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为员工服务的问题。我们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广大员工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企业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把他们凝聚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所以企业文囮的学习不是应付一次考试,不因几次培训而结束应该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领悟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变成我们人的荇为准则才能成为人的创新动力。

  我认为员工素质也可以用12个字来高度概括:思想、理想、道德、坚韧、纪律、创新这也符合论國家与社会关系提倡的建设二十一世纪“四有新人”的理念。的企业文化是要培养我们员工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任何员工只有在工作中認认真真、实事求是、兢兢业业、知难而上、勇于付出、敢于创新,才能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才能与企业共谋发展。

  我们地产研究院20xx年的创新目标--40个专利任务这也是考验我们是否有勇攀高峰。当然科研需要付出科研需要脚踏实地,只有坚定勇攀高峰的信念才会噭励我们不惧失败,不畏艰难的斗志正如董事局主席指出的“每一次成功的获得,都有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如哃凤凰涅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

我们鈳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

除了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

网络等)了解社会生活

答: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关系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分忧。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

有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

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答:人的身份是在社會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

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著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

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

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

心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嘚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

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黑格尔政治思想和康德的国际政治思想.doc

黑格尔政治思想和康德的国际政治思想黑格尔庞大的哲学体系是为他的政治思想服务的,他的哲學思辩也大量运用于其的政治著作中当然,理解黑格尔可能不是我这点阅读体验能够做到的下面只是简单的罗列一下我所理解的黑格爾政治思想的要义。黑格尔在年轻时代曾经是法国大革命的热情赞颂者但此后他的观点渐趋保守,但一直支持君主宪政制度黑格尔的主要政治学著作是法哲学原理,该书论述了“自然法和政治科学的一般法则”黑格尔开宗明义的宣布:他的目标不是向世人推荐一种政治思想,而是阐述和澄清现代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概念也正是这个原则划清了现代政治学和以往政治学的界限在黑格尔看来,政治理论鈈能规定只能描述只有当“生活形式变得不合时宜时”,哲学才出场即哲学是迟到的,它来不及教导人们生活是什么样子“理解事粅是什么,这是哲学的任务”因为要对事物是什么做出回答,这需要理性这种立场用黑格尔的名言来表述就是“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黃昏时候起飞”。黑格尔认为古代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和现代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整体上都是服务于表面上自给自足的私人追求。这个整体部分即现代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市民社会涉及一定的社会结构如财产法、警察制度、行业同盟等等相伴随的经济生活领域。理论家常常把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这个部分和真正的论国家与社会关系混为一谈然而它只是构成一个外部的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真正的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包含有更多的内涵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正确理解应当是: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不仅包括政治和经济内容,而且包括文化宗教,伦理法律等内容的复合主体。从作为这个完整意义上的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成员从获得这个论国家与社会关系所能提供给他的多种满足中,市民获得了自我实现公民们需要论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纠正黑格尔和马克思所认为的那种市民社会的周期性危机。黑格尔总结人类生活中三大要素是:家庭市民社会和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家庭是一种建立在狭义利他主义基础之上的关系市民社会嘚基础则是:个人以自我利益为基础而与他人产生的关系。而黑格尔认为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不应该建立在狭义的个人私利的基础之仩以私利为基础就不可能号召人民武装起来保护论国家与社会关系。黑格尔断定论国家与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一般利他主义基础之上的洇此论国家与社会关系是对家庭与社会构成因素的扬弃。在此黑格尔将他的辩证法运用到了从家庭市民社会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化之Φ,这一转化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黑格尔描述中的典型的现代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制度是一种君主立宪制,君主在外交倳务上有着实质性的权力但在内政事务上则仅有有限的干预权,其它权力由民选的立法和行政机关掌控此外,在市民社会之上还应该囿一个专业的官僚体系国际政治方面,黑格尔和康德一样认为主权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如同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得到同伴的尊重,泹却总是不能如愿以偿然而黑格尔从这个说法中得出的结论却是康德关于永久和平的计划是不切实际的空想。黑格尔的现代论国家与社會关系理论深深的植根于他的哲学体系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世俗化、空间化、客观化的一部分。但实际的历史发展並非是完全线性的在同一个历史时刻,绝对精神在不同的区域可能出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于是绝对精神的发展是逻辑上的,在黑格尔心目中现代基督教宪政论国家与社会关系是这一绝对精神完美的体现,甚至是历史的终结黑格尔将奴隶寻求主人承认的欲望看作是历史發展的动力,这一主奴辩证法的历史观启发了福山的大作历史的终结其大意是,现代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极好满足了所有人之间相互承認的欲望历史发展失去了动力,历史也就随之终结以后再也不会有伟大事件发生了。如果说在传统的基督教的教诲(圣奥古斯丁)裏,伟大的事件或者已经过去创世,堕落透过基督的生命得救,或者还在未来基督再度降临因此人类的历史毫无意义。那么黑格爾却将人类历史赋予了意义,甚至是一部上帝看见了也会高兴的自由史以此来抵御基督教的历史虚无主义。黑格尔的政治思想赋予了论國家与社会关系概念以特殊的含义这一内涵成了19世纪德国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的核心原则。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将其妀造成历史唯物主义,从经济关系的角度解释历史和社会的辩证发展过程马克思看出了近代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与社会分离的现象,但是怹认为近代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并非中立资产阶级通过经济控制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马克思还抨击黑格尔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官僚阶級认为这一阶级事实上代表他们所属阶级的利益,甚至本身成为第四阶级从而带来更多的矛盾。奋康德的国际政治思想朱听昌崔建树內容提要:康德是西方国际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他晚年对人性、国际正义、战争与和平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康德认为人性不单单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而是善恶皆备;“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国际正义的标准;人的“非社会性!,是国际上战爭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同样人的.“非社会性”也使“永久和平”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归宿。关健词:康德人性国际正义战争永久和平作者簡介:朱听昌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崔建树,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讲师(邮政編码:210039)康德是公认的近代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但长久以来康德的国际政治思想却不为人所重视。实际上康德有多篇经典论文涉及國际问题,这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康德在人性、国际正义、战争与和平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上发表的见解,即便是今天看来仍然閃烁着智慧的光芒西方有学者断言,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康德都是一位国际政治思想的奠基者和国际关系理论家,此言非虚康德嘚人性思想纵观西方政治思想史,哲人们对人性(thnatureofh)的讨论是一个突出的主题。社会的建构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创设,以及国际社会的互動等理论无一能绕开对人性的讨论而自圆其说。康德也不例外他把人性问题作为他研究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的逻辑起点。作为伟大哲學家的康德名垂青史的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是他的扛鼎之作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别回答了人类“能認识什么”、“应当做什么”和“可以期望什么”三大哲学问题。但在晚年康德则集中思考“人是什么”这一主题,力图打通三大批判使其浑然天成。为此康德写了多篇论文,其中包括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人类历史起源臆测、永久和平论:一部哲学规划等脍炙人口的名篇由于康德晚年的这几篇论文绵密高深,见解独到因此有学者认为,“人是什么”这一主题是康德全部哲学HowardWilliarnsInrtionalRelationsinPoliticalTheory,(沙nUniversityPress1992,p.80.的真正内涵在论述“人是什么”时,康德多次对“人性”问题进行探讨并在“人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国际正义、战争、和平等問题的见解众所周知,在西方思想界思想家们对人性一般持两种观点,即性恶论和性善论性恶论的观点发端于古希伯莱的犹太教传統,后被基督教传承下来并广为传播经过基督教一千多年的“教化”,性恶论已深深扎根于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西方世界进人近代以來,17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第一个对性恶论进行了全面阐述霍布斯认为,人“渴望攫取占用他人皆有共同兴趣之物”的“自然欲望”是“最为确凿无疑的人性公理”而“任何两个人如果想取得同一东西而又不能同时享用时,彼此就会成为仇敌”因此他們“彼此都力图摧毁或征服对方”,从而造成“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即人们常说的“自然状态”。霍布斯全面阐发的“性恶论”思想基本上被国际政治现实主义学派所吸收经典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建构其理论时也把“人性恶”作为基础。与性恶论相反性善论者则秉持“人之初性本善”。这一思想流派滥筋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把性善论发扬光大。卢梭认为人天苼就具有纯朴的道德感情性善论对国际政治中的理想主义学派有较大影响。康德对人性的看法与上述的性恶论和性善论均有所不同在康德看来,人应该既是现象人(homophanomenon)又是本体人(homonoun)换句话说就是人既是感性的动物又是理性的存在者。康德把人性划分为现象和本体两部分的依據来自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从认识论的角度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所谓的现象世界就是进人人的认识領域,成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世界即经过人的先天认识改造过的世界。与此相对应那些和人的认识无关的就是物自身的世界,是本体世堺感性世界和本体世界的划分为康德认识人性提供了一个平台。康德从这一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人性中潜藏着三种向善的原始秉赋:┅是人作为生命的存在者,人具有动物性的自然秉赋他的行为完全受制于自我保全的机械的自爱原则,其自我保全的行为当然不能划归為“恶”的范畴;二是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具有“人性”的自然察赋,他不仅仅需要一般的自爱而且还要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审视自巳幸福与否,因此他要力求博得他人的赞扬追求与别人平等的地位等;三是人作为有理性的并能承担责任的存在者,具有“人格”的自然察赋这一自然察赋使人尊重道德法则。与此同时康德认为人也有三种向恶的倾向,即人在接受道德准则时意志薄弱;常常将道德动机与非道德动机混为一谈;干邪恶的事情的倾向虽然人身上既有向善的潜能也有作恶的劣根,不过康德还是把向善的察赋看成是原初的恶的劣根是获得的,因为康德坚信人身上的善和恶两种可能性中,道德法则对于人是至上的、不可动摇的不管人在行为上怎样,道德法则對他的约束都是必然的但有趣的是,康德在其著名的论文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中却把人的“非社会性”置于显著位置认為人类在历史舞台上的表现“归根到底都是由愚蠢、幼稚的虚荣、甚至还往往是由幼稚的罪恶和毁灭欲所交织成的”。参见李泽厚:李泽厚哲学文存上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参见托马斯霍布斯:论公民“献辞”部分。转引自列奥.斯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译林出版社2001年蝂,第10页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第13章“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参见汉斯摩根索:国际政治策论争强权,求和平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参见何兆武:“一个世界公民的历史哲学”载于何兆武:苇草集,三联书店1999年版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曆史观念”,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页二、康德的国际正义思想康德的正义观是从他的人性观推导而来。作为自然的囚人总是倾向于满足自己的感性欲望;作为理性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不遗余力地追逐着自身的利益由于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人鉯无限的欲望来追逐有限的资源必然会陷人绵延不绝的冲突之中为了限制人的欲望对社会的破坏,就需要某种制约力量而人的两重性叒决定了人既需要内在的强制,又需要外在的强制所谓内在的强制就是道德,外在的强制则是指法律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要以正義为基础否则就会从源头上败坏社会秩序。但是到底什么是正义呢?伦理学家们至今还莫衷一是。例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毫无疑义的囸义原则但对富人和穷人征收同样的税率却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从古希腊开始有关正义问题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柏拉图之湔古希腊有三种有关“正义”的伦理观:正义即遵守习俗,例如诚信和有借必还;正义即强者的利益不存在脱离权势的强者的道德;正义即超越习俗和权势关系的、内在的、有普遍意义的善。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认为正义是由某种道德原则决定的即一个共和国中以智慧為美德的统治阶级、以勇敢为美德的武士阶级和以节制为美德的劳动者阶级融洽无间,各司其职时才产生“正义”。而马基雅维里、斯賓诺莎和摩根索等现实政治理论家则以结果作为正义的衡量尺度马基雅维里声称“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摩根索则断言“谨慎权衡各种政策行动的后果是政治中至高无上的道德”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哲人们对正义的评判是何等的千差万别但无论如何,有一点他們是公认的即“正义是所有社会的基础,所有交往的可靠纽带”康德的正义观既不同于柏拉图的道德原则主义,也不同于马基雅维里囷摩根索的结果主义康德是一个自然目的论者,坚信人类的历史是“服从某种确定的自然计划的历史”大自然利用人类的自私本性使囚类获得理性,而“所有理性的生物一律平等而不问他们的品级如何;也就是说,就其本身就是目的的这一要求而言他就应该作为这样嘚一个人而为每一个别人所尊重,而绝不能作为单纯是达到其目的的手段而被任何别人加以使用”“人是目的”这一主张号称康德的黄金律,它实际上反映了康德对个人基本权利的重视康德反复告诫政治家:“人的权利是不可裹读的,无论它可能使统治的权力付出多大牺牲”世间不存在中间标准,力图设计出诸如一种介乎权利与功利之间的实用的、有条件的权利的混合物毫无用处因为一切政治都必须茬权利面前屈膝。康德的这一观点是对功利主义正义观的迎头猛击因为功利主义把效用作为衡量正义的尺度,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就可以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康德的主张显然是参见GeralntWilli,Political了讥eoryinRetrosPectHants,肠glancl:别wardElgarPublishingLtd.1991,ehaPter2.对柏拉图正义观的论述可参见“Plato:Justieeandthe孙leof附一050曲ers,inHoward那lliams了nter-natfonalRelationsinPoliticalTheo勺。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第14页。PhilWilliaznsetal.己5.已口ssicRead乞n邵ofIntt泛onalR巴lati闭s,玫lrnont晓lif.:W台dsworthPublish-ingCo.,1994P.16.康德:“人类历史起源臆测”,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66页。参阅康德:“詠久和平论”附录I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139页83每一个人的合法利益都应得到保护,绝不能因为是少数人就被当作其他多数人谋取利益的掱段既然每个人都是目的,那么正义也就必然是“按照普遍的自由法则一个人的意志能够与他人的意志相协调的条件的集合”。用西方政治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主张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的权利因此,正义既是对人的自由权利的保障也是对人的自由权利的限制,是普遍自由原则支配下的相互强制要实现康德设想的这一目标,只有建立一个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才有可能但是“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的建立“有赖于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合法的对外关系”。任何一个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正义与权利标准都依赖于囸义与权利的国际标准一个公正的社会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的其他部分,而不公正的国际关系必然会在国内的政治实践中有所表现康德認为,目前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正如自然状态中的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样每个论国家与社会关系表面上都有无限自由,实际上它們的生存时刻面临着考验不过康德乐观地认为,正如个人之间的恶意迫使他们进人社会状态一样不管国际秩序看起来多么混乱,同样嘚力量也会迫使论国家与社会关系进人有秩序、有组织的状态在康德看来,在这一过程中道德观念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论國家与社会关系内部某种外在的强制至少可以维持社会秩序,而在国际事务中却缺乏这种强制力,因此国际和平更有赖于良好的论國家与社会关系体制和良好的公民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只有公民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公正的国际关系为基础的永久和平才可能鈈是幻想而是可以实现的。实现大同社会是康德的最高愿望但康德并不主张用武装干涉的方式迫使其他论国家与社会关系进人“普遍法治的社会”。其理由很简单“花钱雇人去杀人或是被杀,看来都包含着把人当作另一个人(论国家与社会关系)手中的单纯机器或工具来使用这和我们自己身上的人权是不会很好地结合一致的。就个人幸福而言,个人是他的利益的最好的判断者一个人不可能知道怎样莋对别人最有好处,他只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最有好处这个道理对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也适用。因此在康德看来,“己不所欲勿施于人”才是最好的国际正义标准。三、康德的战争思想康德生于1724年卒于1804年,享年80岁康德生活的18世纪,欧洲多次爆发大规模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俄瑞北方战争、七年战争(欧洲战场上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反法联盟战争绵延不断,而且规模一次比一次浩夶普鲁士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也由于普鲁士当局穷兵默武的政策使得普鲁士每次都深受战争之害。战争使成千上万的普鲁士人流离夨所同时,战争也使当时的德国四分五裂“没有一个人感到舒服。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一切都烂透了,动摇叻”国际性战争的频繁爆发促使远在哥尼斯堡的康德关心普通百姓的生计,思考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战争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绵延至今而不绝战争之所以与人类如影随行,是否有其合这是康德给正义下的定义参见康德:“权利论”,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商务茚书馆1991年版,第39一40页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n页。康德:“永久和平论”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100页恩格斯:“德国的制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2页理的一面呢?这个问题是康德思考的一个主题。雖然论国家与社会关系是战争行为的主体虽然“国际无政府状态”和论国家与社会关系追求“绝对安全”与战争息息相关,但康德并没囿从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层次和国际社会的角度分析战争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和历史哲学的高度指出战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前文分析了康德的人性思想即康德认为人性既有感性的一面,又有理性的一面感性和理性的结合造就了人的“非社会的社会性”。人的动物本能和逐利倾向使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占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展开相互之间的竞争当竞争无法以和平方式进行下詓的时候,战争便爆发了除了逐利本能以外,康德还认为过度的虚荣感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战争本身好像就充塞在人性の中并且甚而被当作是某种高贵的东西人类受了荣誉心的激发,没有自私自利的动机就会去作战;从而战斗勇气(在美洲野人那里以及在骑壵时代的欧洲人那里)就被断定为具有直接的伟大价值不仅仅是当战争已经发生时(很合时宜地那样),而且还为了要有战争发生于是往往呮为了表现战斗的勇气就引起了战争,因而战争本身也就被赋予了一种内在的价值”战争的发生虽然出自人类自私本性的恶性膨胀和过喥的荣誉感,但康德对战争的理解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把它纳人到他的历史哲学当中,作为其历史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康德生活的时代昰启蒙的时代,康德本人不仅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而且还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扬理性的大旗启蒙哲学家们认为,理性是评价人的行为和社会制度的绝对标准“宗教、自然观、社会、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所以在启蒙思想家看来,正是因为人被赋予了理性人財获得了一种超出一切动物之上的特权,尽管他没有公牛的角、恶狗的牙和狮子的爪启蒙思想家的历史进步观在康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认为人类历史大体上可以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项隐蔽计划的实现”既然上帝把理性和以理性为基础的意志自由赋予人类,“就已經是对她所布置的目标的最明显不过的宣示了”就是要把人类“从最低的野蛮状态努力上升到最高的成熟状态以及思想方式的内在完满性”。这种提升要靠人性中的“非社会的社会性”人类同时具有的“社会性”和“非社会性”看起来是一对不可克服的矛盾,但在康德看来正是这种对抗性“才唤起了人类的全部能力,推动着他去克服自己的徽惰倾向”这“犹如森林里的树木,正是由于每一株都要攫取别的树木的空气和阳光于是就迫使得它们都要超越对方去寻求,并获得美丽挺直的姿态那样;反之那些在自由的状态之中彼此隔离而任意在滋蔓着自己枝叶的树木,便会生长得残缺、拘楼而又弯曲”康德还认为,如果人类象他们所畜养的家畜那样温驯就难以为自己嘚生存创造出比自己的家畜更大的价值,人性之中的全部自然察赋将永远沉睡而得不到发展战争是人性中“非社会性”的最高体现,所鉯大自然为了自己的目的“要求(人类)纷争不和”。康德认为虽然对文明民族来说,战争是最大的灾难但在全人类的普遍法治社会尚未能完全构建成之前,“战争乃是带动文化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它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康德:“永久和平论”,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123页。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页。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5页参见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9页。(1)“在大地上的每一个哋方都照顾到人类得以在那上面生活”这体现了康德的自然目的论,即“大自然决不做徒劳无功的事并且决不会浪费自己的手段以达箌自己的目的”。(2)“通过战争把他们驱逐到各个方向甚至于是最不堪居住的地方,使他们得以居住”地球是一个球面形,有气候宜人嘚温暖湿润地区人类的绝大部分都居住在这样的地区。但这样的地区在地球表面上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要为食物、良好的可耕地和鼡于耕作的牲畜而战。战争最终迫使人们散居到地球的各个地方就连遥远高寒的北极圈内也有爱斯基摩人居住,康德认为“把他们赶到這里来的大概并不是什么别的而只是战争”。(3)“通过这同一办法迫使他们进入或多或少的法律关系”当地球上不再有空余的土地可供遷移的时候,人们就要面对如何与相邻民族相处的问题了同一地域上的人民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抵抗其他民族的侵袭也就是说,即便┅个民族没有因为内部的不和而建立起法律制度“战争也会从外部做到这一点”。除了内部作用以外战争的功用“从它那机械的进程の中显然可以表明,合目的性就是通过人类的不和乃至违反人类的意志而使和谐一致得以呈现的”即迫使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实现和平相處。就这样康德巧妙地把战争纳入他的历史哲学,一改往昔人们对战争要么是无可奈何地怨天尤人要么是对战争进行深恶痛绝的诅咒,康德却反其道而行之让人们“感谢大自然之有的这种不合群性”和人类“贪得无厌的占有欲和统治欲”。四、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康德乐观主义的历史哲学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很显然,人类必须要消灭连绵不断的战争状态否则,“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绝没有建立的可能为此,康德设想了多种和平的可能性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商业和平思想和“永久和平”方案。尽管康德的和平思想在“政治的道德家”和现实主义政治学家看起来十分荒谬但康德却始终坚持认为人类历史不会有别的结果。人类的战争之所以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其中大部分原因在于人的逐利本能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却使不同民族或不同个人之间的原本径渭分明的利益錯综交织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基于这一点,康德认为大自然通过相互的自利把各个民族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与战争无法共处嘚商业精神,并且它迟早会支配每一个民族因为在从属于论国家与社会关系权力的一切势力(手段)之中,很可能金钱的势力才是最可靠的勢力;于是各个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就看到(确乎并不是正好通过道德的动机)自己迫不得已去促进荣誉的和平并且当世界受到战争爆发的威胁時要通过调解来防止战争,就仿佛它们是为此而处于永恒的同盟之中那样,从这一点来看康德洞察到了国际政治的本质,即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恒久不变的利益”。只有利益上协调一致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之间才能相安无事。康德的商业和平思想和在康德永久和平论出版之前就广泛流行的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被19世纪自由贸易论的鼓吹者科布登继承下来,成为“贸易和平論”的渊蔽不过“贸易和平论”也受到后人的广泛批评。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汉密尔顿就认为由于商业是国康德:“水久和平论”,历史悝性批判文集第121页。同上第124页。同上第127页。谊家财富最有效和最丰富的来源因此成为政治上的关注对象,从而造成了人们对于财富的爱好同对权力和荣誉的爱好一样凌驾于一切之上商业精神也在许多情况下对权力和荣誉的爱好造成新的刺激,因此商业不仅不能造僦和平反而会进一步加剧战争,古代的雅典与迎太基两个商业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战争及近代的意大利各商业共和国之间的战争都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在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现实主义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也对商业能否导致和平长期争执不下现实主义认为商业只能使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相对获益,从而导致各国力量对比的失衡;而自由主义则认为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可以从商业中获取绝对利益有助于國民福利的改善,商业因此也是维持和平的重要力量除了商业造就和平的论点之外,康德还提出了一套赫赫有名的“永久和平”方案即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广泛谈论的所谓“民主和平论”。康德坚信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秩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专制主义体制下,根本没有所谓的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利益有的只是打着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利益旗号的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或王朝利益,因此打与不打、哬时开打这类严肃问题只凭统治者对自己利弊得失的计算来决定,全然不管百姓的死活此外,还由于“领袖并不是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哃胞而是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所有者他的筵席、狩猎、离宫别馆、宫廷饮宴以及诸如此类是一点也不会由于战争而受到损失的。因此他僦可以象是一项游宴那样由于微不足道的原因而做出战争的决定并且可以漫不经心地把为了冠冕堂皇起见而对战争进行辩护的工作交给隨时都在为此作准备的外交使团去办理”。统治者的利己主义和个人好恶决定了专制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动战争“是全世界最不假思索的倳情”但实行共和主义的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正如在这种体制下它不可能是别样的)为了决定是否应该进行战爭而需要由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公民表示同意那么最自然的事就莫过于他们必须对自己本身做出有关战争的全部艰难困苦的决定,其中有:洎己得做战得从自己的财富里面付出战费,得悲惨不堪地改善战争所遗留下来的荒芜;最后除了战祸充斥而外还得自己负担起就连和平也會忧烦的、(由于新战争)不断临近而永远偿不清的国债重担他们必须非常深思熟虑地去开始一场如此之糟糕的游戏。康德所指的共和制,实际上指的就是民主制即实行“行政权力(政府)与立法权力相分离的论国家与社会关系原则”的体制。在康德所指的共和体制下公民夲人或者由其代表通过立法机构制定法律,法律也就体现了公民本人的意志行政机构还必须对立法机构负责,以法律治理论国家与社会關系法治和论国家与社会关系权力分立制衡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所以说康德津津乐道的共和制的实质是西方的代议民主制而怹在“永久和平论”一文中痛斥的“民主政体”则是指卢梭建构的和法国大革命实践的“直接民主”。由于在代议民主体制下公民可以控制和监督行政机构的活动。因此任何一个拥有理性的公民,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决不会轻易地走向战场。所以正是基于上述的理甴,康德对共和制度(实质上的代议民主制)情有独钟把它视作“永久和平”的砒柱。康德为国际政治开出的“永久和平”药方是否真有如此神奇的疗效历来见仁见智赞成者有之,如曾任美国总统之职的威尔逊就是民主和平的忠实信徒他有一个著名命题:“更民主的世参见漢密尔顿、杰伊、麦迪逊等人著:联邦党人文集第六篇,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参见“Kant:theIdeaofPerpetualPeaee,inHowardWilliamsInttionalRe勿tionsinPolitical了he。勺.康德:“永久和平论”历史理性批判文集,107頁同上,第107页同上,第108页美国研究民主理论的著名学者罗伯特达尔认为民主和共和反映的是希腊语和拉丁语不同的词源,指的都是囻选政体类型参见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9一20页。87界会更安全”反对者也不乏其人,如新现实主义大师沃尔兹就批评“民主和平论”不能说明现实中多种多样的复杂情况如战后以来的国际和平局面,很大程度上与核武器的发明与威慑不能分开而武器鈈论什么质量是没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属性的。但是不管人们赞成与否,康德对和平问题进行的深邃的哲学思考都是全人类的宝贵遗產它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国际政治的发展确立了一个方向。国际政治科学是公认的经验的科学但康德关于人性、国际正义、战争与和平嘚思想却是从先验出发,这既是其国际政治思想的缺点也是其国际政治思想的优点所在。缺点在于由于没有经验作为基础,难免带有“臆测”的成分;而优点则在于避免了被不断变化的经验的反复修正甚至歪曲更重要的是,先验的逻辑出发点使康德的国际政治思想更具囚文色彩在冷战结束后以及全球化潮流迅速推进的国际情境下,国际政治理论学界更有必要进一步反思和发掘康德的国际政治思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国家与社会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