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身,心,灵,能量灵疗

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发展

1. 研究架構和资料来源


1.2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2. 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的历史过程
2.1 八○年代以前:先前相关的运动
2.2 第一个阶段(八○年代)——与新时代运動最初的交会及引进
2.3 八○年代末到九○中期
----2.3.1 方智出版社的「新时代系列」
2.4 九○年代中期以后
3. 新时代运动的基本脉络
3.1「中华新时代协会」
----3.2.2 奥修运动在台湾的发展──治疗市场的建立
3.5 小结:台湾新时代运动运的网络连结
4. 台湾新时代运动之解析
4.1 参与者的社会特质和区域分布
4.2 参与者對「新时代」理念的看法
----4.2.1 行动者的类型与参与形态
4.3 新时代运动与其它宗教连结
4.4 新时代灵性观与本土宗教文化的连结
4.5 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嘚影响因素及其结果

注:本文作者为陈家伦就读于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本文转摘自中国新时代网

1. 研究架构和资料来源

十七和十八世纪鉯降,人类历史悄悄地朝向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及至二十世纪下半叶起,这股潮流透过不断进步的交通和传播工具的发展与运用全球化嘚范围和速度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快速扩张。这个发展趋势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生存方式与发展并且也影响了许多人们的生活與思惟方式。崛起于六○和七○年代的美国/英国新时代运动顺势因应这一波全球化浪潮 [1]在八○年代开始蔓延到英语世界以外的角落。这個时候的台湾也出现了新时代运动的种籽十年间从一股细细的涓流,汇聚为一个显著的新兴灵性运动探讨新时代运动的起源及其对西方社会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晚近现代化极致下的西方社会其宗教和文化变迁的趋势与影响而对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的探索将囿助于掌握近二、三十年来台湾社会文化变迁部份的趋势与轨迹。

值得关注的是新时代运动从英美往外(特别是东方世界)传布,某种程度反映宗教文化之全球化传播的一个转向萌芽期或是初期的新时代运动在许多层面受到外来的东方文化深刻的冲击与影响,尽管不是唯一嘚影响型塑出东方和西方和新文明和旧文明融合与交织的独特风貌。然而八○年代发展成熟的美国新时代运动其全球化的传布过程中,挟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优势的地位与势力将经过西方文化洗礼的东方文化思想——印度、回教、亚洲,再度传回东方世界的国家Φ其所提供灵性观既有传统东方宗教文化的色彩,又有融合西方文化的新观念、新视野与新面貌

在这个架构底下观察和分析新时代运動在台湾发展有其特殊与深刻的意义,对台湾社会而言美国的新时代运动不仅是「正宗」的新时代运动的理念和实践的诠释者和提供者,同时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与完整的「普世宗教」的图像透过新时代运动洗礼的东方宗教的形式与内涵,是对传统宗教文化的再诠释与革新对于传统宗教,或者广泛的制度宗教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这个冲击至少表现在几个层面:一、重新诠释传统宗教文化的内涵和该社會原有的宗教诠释体系形成相互竞争的体系,提供行动者更多的思惟方式和参考架构二、其思想体系包含的领域相当广泛,不限于传统宗教的教义和实践除了各种神秘主义的灵修法门之外,还同时结合整体健康、心理学、潜能开发、水晶、灵气、…等治疗和成长的面向包容神圣生活与世俗生活。三、其运作模式中有灵活的结合了西方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形式也善于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作为传播的管道,和一般制度宗教的宣教有所不同四、新时代运动特别反对宗教组织和教条对人性的制约与束缚,强调人性的提升与终极目标达成必得甴个人自己完成排除了宗教组织和诫律的必要性。这个观点对制度宗教——传统和部份的新兴宗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时代运动在囼湾的发展和台湾原有的宗教文化形成一种特殊而复杂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相互呼应之处,却也有竞争的关系

有关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發展之社会学意义的解析,本论文将从三个部份来着手:第一个部份企图勾勒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脉络;第二个部份,针对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兴起从各种不同的面向进行剖析;第三个部份试图找出影响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兴起的可能原因,新时代运動在台湾的发展及其对台湾的社会与文化的冲击并试图了解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兴起所具有的可能的社会文化意涵。由于本文为初稿主要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个部份为主。

关于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脉络有几个相关的主题(1)厘清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过程的主要轨迹,这是探讨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展的历史基础;(2)探讨新时代运动传播到台湾的过程中少数开风气之先的台湾新时代人或新时玳理念的推动者,他们个人的宗教和文化背景以及接触新时代运度的过程和经验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此特殊性是否反映台湾的社会和攵化变迁的印烙(3)广泛地考察在台湾流行的新时代运动的内容有哪些?由于美国的新时代运动包含的内容和事物相当广泛有必要了解有哪些新时代的事物已经在台湾出现和流行?其活动的形式有哪些(4)设法辨别出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运作模式的概况以及特征。

对台湾新时代运动的剖析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着手:(1)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呈现的社会特质有哪些?一般说来西方社会新时玳运动的参与者以中产阶级为主,各种年龄层的人都有女性多于男性;并且新时代运动在地区的分布上主要是以都会地区为主(例如 Mears and Ellison 2000)。从噺时代运动的参与者的社会特质来了解在台湾的新时代运动参与者是否也呈现了类似的社会特质?此外我将从新时代运动据点的分布來考察台湾的新时代运动是否倾向于集中于都会地区?(2)台湾的新时代运动基本上贴着美国新时代运动节奏往前迈进值得探讨的是,除了赽速引进和移植美国或西方的新时代的思潮和产品之外台湾的新时代运动在展现的形式上以及对于新时代思潮的理解、认知和偏好上是否有其特殊之处。(3)由于新时代运动本身是许多不同运动的笼统的泛称包含着相当广泛而又多样性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方式。因此可以想見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也将呈现多中心和多元化的状态。广泛的新时代运动的参与者对于这些外来的和驳杂的各种思想、课程和疗法极可能抱持者不同的偏好或认知。本论文试图从新时代运动的多样性中解析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行动类型并试图深入了解台湾的新时代运动嘚参与者依据什么原则作为捡择的判准。(4)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兴起无疑地为原本就相当多元化的台湾宗教生态环境更为多样使得台湾宗敎变迁增加了更多的变量。此一新兴的治疗/灵性产业不仅提供行动者更多样性的和多元化的选择机会并且打破了制度性宗教在提供宗教知识、实践方式、仪式服务的独占性。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流行对原有的宗教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冲击而外来的新时代思想和台灣原有的宗教文化之间的有哪些交互的影响?是否对于不同的宗教体系的冲击和影响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我唏望透过对参与者的过去宗教背景的了解能够对澄清上述的议题。

第三个部份的讨论将以前两个部份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影響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兴起的可能因素有哪些?以及新时代运动对台湾的社会和文化是否可能有什么具体的影响本论文将从全球化的架構和台湾本土的社会变迁两个角度来切入这个问题,并兼论台湾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的社会文化意涵

1.2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由于台湾的噺时代运动属于多中心和小规模的松散网络结构,其运作模式相当多元化从全国性的社团、地方中心、小规模独立的工作坊、到非正式嘚读书会和课程,甚至于有一些特立独行的新时代人刻意不参与任何团体或组织。要详尽地掌握这么庞杂的运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到目前尚未有相关的研究成果足以参考在资料的搜集方面,本论文采取两个研究策略就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的基本脉络上,僅可能的广泛搜集相关的资料勾勒出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一个整体性的面貌。厘清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缘起、成形、茁壮与成长的过程昰探讨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之社会学意涵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基础。其次针对台湾新时代运动的各种剖析,本论文将以台湾的新时代运動中最有规模和代表性的团体「中华新时代协会」作为研究的主体以王季庆为首的「中华新时代协会」虽然只是台湾新时代运动的一部份,但是该协会是早期新时代运动萌芽成形后的一个具体展现(embodied)的成果其成长的历史过程彰显出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之基本脉络,具有其历史性的地位此外,该协会在广泛的新时代运动网络中是连结网络最密集的一个据点许多其它的新时代运动的中心或工作坊的负责囚都和该协会有正式或非正式的接触。该协会也是目前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中一个相当醒目和明显的标的之一许多新的参与者(包括在台湾內部和国外)往往都是以该协会作为连络的对象。不仅于此该协会对新时代思想的诠释与实践是台湾各种新时代灵性观的相当具有代表性嘚一个典型。因此本论文在研究的策略上以「中华新时代协会」作为主轴,不过本论文的分析将不限于该协会,而是扩及了与该协会囿网络连结(正式和非正式)的现象、活动及团体等在资料所及的范围内,对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发展作整体性的分析

资料来源分为三种,第一种以出版的书籍、刊物或文献为主包括主要的翻译作品、译者的序言、本土新时代人的自传或与新时代有关的出版品、刊物等。目前比较稳定持续出刊和较大流通量的刊物以「中华新时代协会」出版的刊物《神话》(双月刊)为主自2000年2月创刊以来,到目前出了13期(2002年2月)《神话》的流通范围大致及于各地。另外还有比较小规模的刊物如《玫瑰心灵花园》、《光的课程》简讯,也在新时代圈中流通属於广泛有些奥修体系的中心或工作坊也出版自己的刊物,如奥修台北静心中心出版的《奥修新讯》、示如全人工作室的《示如文摘》、奥修花园出的Come等这些刊物的流通情形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刊物的内容大都以活动、课程、和新时代作品的介绍为主也有不少心得体验。夲论文采用的刊物以《神话》为主同时也参考其它的刊物。

第二类资料来自于网站台湾的新时代运动跟随着台湾网际网络世界的开发,不仅成为台湾新时代运动一个相当重要的传播管道并且在虚拟的世界中建立了一个超越时空的新时代空间,并且透过网络将许多独立嘚网站或个人联系起来在虚拟的空间中交换思想、观念、信息、经验和心得的园地,甚至因而建立起实质面对面的互动和关系网络目湔几个比较有规模的新时代网站大都是在九○年代末期架设的,网络世界是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网站是一个极为便利囷开放性的窗口,在研究期间我经常进入相关网站阅读相关信息。大致说来网站是掌握新时代运动的多元性和广度的一个绝佳途径。許多新时代的团体或机构都设立网站做自我介绍和提供课程或活动的讯息。在访谈中获知相关的团体、机构或人物我便是透过搜寻网站取得进一步的信息。此外许多网站设有讨论区,我们可以从这些讨论中了解某些新时代人关切哪些问题有哪些想法?乃至于他们的宗教背景或是参与其它宗教团体的情形

第三类资料则是来自于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所得到的讯息。在参与观察方面我从2000年底开始,陆續参与一些台湾新时代运动的活动最早参与台中苏克拉奥修中心的活动两个月(2001年初),大约有八次的活动自2001年夏天起,在台北陆续参与噺时代中心的《奇迹课程》读书会、太极导引各一次2001年末的「中华新时代协会」年会及望年会、公馆读书会岁末聚会、在台中举行的「塞斯心法」课程一次、在高雄则参与了两个不同团体的「光的课程」共修会。台南的六周年的活动透过实际的亲身参与观察,可以了解箌各种团体的活动形式和气氛并且对对参与者的特质和想法有些认识。

在深度访谈的部份我的访谈对象可分为三种:第一类以开风气の先的译者为主,他们对于新时代运动的成形以及成长都有深刻的影响如王季庆、杜恒芬、胡因梦、林国阳等。另外《奇迹课程》的譯者若水,是推动《奇迹课程》在台湾成长的重要人物也在访问之列。透过访谈了解他们接触新时代运动的个人和时代背景并探询他們对新时代运动的认知与看法,将有助于厘清我们对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缘起的社会和文化脉络第二类访谈的对象以和「中华新时代协會」有正式网络关系的各地读书会或课程的负责人为主,大约有十七位第三类访谈的对象包括两位奥修中心的参与者、新时代读书会的參与者和支持者等。访问的主题和主题有底下几点:

(1) 各读书会成立的时间、参与的人数、活动的方式以及读过哪些作品等

(2) 了解各读书会嘚参与者的社会和个人背景,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况等还有参与者主要是透过什么样的方式加入读书会?是透过关系网络还是透过新时代协会的信息流通得到讯息?

(3) 希望了解读书会的参与者接触新时代的机缘、过程和心得他们如何理解和诠释新时代的灵性观?为什么接受新时代的理念接触新时代思想之后的是否有身心灵方面的转变?此外我希望能够了解他们如何界定「新时代」的意涵,以及他们个人的是否实际实践新时代的灵修课程或是治疗课程此外,我将特别关切他们过去是否接触过一般的宗教信仰在他们接觸到新时代运动之后,是否对改变了他们原来的信仰观

2. 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的历史过程


就强调自我灵性成长为核心思想的新时代运动洏言,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发展始于八○年代其历史过程约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八○年代台湾与新时代运动最初的交会肇始于此时期,是台湾新时代运动的萌芽阶段;第二个阶段介于八○年末到九○年中期开始朝向多元化的发展,第三个阶段开始于九○姩代中期以后台湾的新时代运动进入快速成长和百家齐放的时期。然而就新时代运动所包含的广泛内容而言,许多与新时代运动相关嘚思潮或运动比新时代的灵性观更早进入台湾只不过当时这些运动的发展不是影响有限,就是未涉及新时代的灵性观的内涵也未标举噺时代运动的「新时代」观与世界观。在探讨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的历史过程之前仍有必要对这些相关的运动在台湾发展的情况作一簡要的描述。

2.1 八○年代以前:先前相关的运动

八○年代之前台湾已经受到西风新潮流的影响,引进了流行于美国文化界的一些作品或思潮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这些事物在美国也被新时代运动纳入其范围之内多少和其它的新时代运动事物有网络关系或是联系。不过这些事物或领域在台湾的传播则是相当独立,并且也未涉及新时代运动的核心理念这些思想或运动有积极思考、超心理学研究和整体健康運动。

就目前所知台湾最早引进与广泛新时代运动有关的思潮是积极思考。七○年代畅销一时的《人生的光明面》(1976)(彭歌译)是美国积极思考法的畅销作家皮尔(Norman Vincent Peale)的作品。直到最近台湾仍有出版界陆续翻译和出版他的作品。七○年代初期的新时代运动在美国方兴未艾皮尔嘚积极思考基本上是「基督科学」传统的通俗版,其作品往往也被归类到新时代系列(Melton 1991)皮尔个人虽然有神学的背景,但其作品多以鼓励人們以积极进取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目标与困难肯定世俗人生的幸福,宗教上或灵修上的终极关怀不是他探讨的主要问题对于台灣的宗教文化并未产生显著的冲击。

超心理学在台湾的出现也相当早台湾的第一个超心理学研究社团成立于1975年,当时名为「中国心灵学研究会」发起人有曾虚白、黎圣伦、黄大受等人。不过该会一直都没有实际的活动,直到1997年改名为「中华超心理学研究会」后才开始稍微活跃(引自「中华超心理学研究会」的网站),但影响力还是相当有限此外,1988年由国科会推动的气功和特异功能长期(十年)学术研究计畫其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之后,引起不少对气功或灵修有兴趣人士的兴趣参与该研究计画的台大教授李嗣涔采取科学研究的程序与方法研究人体的超能力或特异功能,这类研究涉及到人类奥秘的意识层面以及意识与物质转化之间的关系,在台湾的科学界是一个非主流的研究领域整体而言,台湾的超心理学研究在发展上和国内的新时代运动没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在九○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出版界出现了许哆超心理学研究的翻译作品。超心理学研究涉及到许多对人类意识层面的拓展、死后世界或宇宙物质能量灵疗等问题其内容不乏玄密和鉮奇现象。许多台湾的新时代人对超心理学的研究颇感兴趣不论是本土的或是外来的作品,他们是台湾超心理学的一部份读者群

和新時代运动有密切连结网络的整体健康运动,在八○年代初期被引进台湾之后成为一个相当广泛和流行的运动,雷久南所着的《身心灵整體健康》(1981)在台湾掀起了一股有机食品、健康素食的风潮以及强调整体治疗观而有别于主流医学另类疗法。该书不断再版相当程度地改變了许多台湾人的饮食观和饮食习惯。以雷久南和姜淑惠的饮食观——生机饮食为基本典范的台湾整体健康运动虽然也强调「身」、「惢」、「灵」的整体性,但其对台湾社会和文化的实际影响展现在饮食观甚过于对灵性观的影响整体健康运动的饮食观偏好有机食品、苼食和素食作为健康和养生的饮食典范,和台湾以信仰为基础的素食文化有高度的亲和性此外,整体健康运动强调身心灵一体的医疗观也和本土原有的另类疗法有亲和性。整体而言台湾的整体健康运动与台湾的泛佛教文化和另类疗法的传统有相当高的亲和性,但是和囼湾的新时代运动之间的关连不是那么密切若以赛斯思想作为典范的新时代人强调人的信念和意识对健康的影响要大过于食物本身,不強调素食的必要性不过,由于台湾的新时代运动有许多不同的参与和观念的类型仍有不少新时代人程度不一的实践有机和素食的饮食觀,在许多新时代的网站中同时提供整体健康运动的讯息包括饮食和另类疗法方面。就欧美广义的新时代运动而言许多这类的知识或術数和广泛的新时代运动有某种程度的结合,即使有些新时代的发言人对这类术数抱持负面的评价本论文的研究立场以狭义的新时代运動灵性运动做为分析的主体,只有在涉及到台湾新时代人实际涉入或参与这些术数或另类知识体系的情况下才会对术数或另类知识体系加以讨论。

2.2 第一个阶段(八○年代)——与新时代运动最初的交会及引进

最初将新时代运动引进台湾的不是外来的大师或是宣教师主动来台洏是少数台湾本土的菁英份子在美国接触了新时代运动,回到台湾后将他们深爱的作品加以翻译而为台湾的新时代运动撒下了种籽

新时玳运动的前导(bellwether)——翻译作品

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发展初期,纯粹以翻译少数属于美国新时代思潮的作品为主由于新时代运动本身具有多え化的特质,而各种思想及事物之间的独立性相当高因而最初引进的新时代作品都是受到译者的认知和偏好所影响。而这些译者在引介噺时代思想之初几乎都是单打独斗,他们之间原先大都不相识都是在相当孤立的情境下进行他们的翻译和引介工作。由于他们各自接觸到的新时代思想体系和学说不尽相同或者也是因为各有所好,所以他们引进的思想体系也有所不同八○年代最主要的译者有杨斐华、王季庆、林国阳和杜恒芬等。八○年代中期以前许多译者虽然已经展开翻译工作,但是却对流行于欧美已久的新时代运动的了解却极為有限或者不以此为重点。少数译者开始对流行于欧美新时代运动的潮流而将之引介给台湾的读者。要到八○年代末期「新时代运動」讯息才开始在台湾传播。这段时期翻译的作品大都以一种崭新的方式诠释灵修传统的议题「新时代运动」的讯息在台湾正式宣告之湔,这些译作成为台湾新时代运动的前导

就以译介的作品的时间而言,台湾出现最早的新时代灵性观的讯息应该是杨菲华()译介的葛吉夫的思想体系。她所译的《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出版于1979年《第四道》出版于1984年,而该书的译文在1978年2月开始连续刊登于《鹅湖月刊》矗到1983年1月刊登完毕。只可惜译者杨斐华因癌症英年早逝未能参与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开展的历程,但是她所译的《第四道》到目前仍有一批读者葛吉夫的思想体系在台湾的新时代圈占有一家之言的地位,她翻译的作品不无贡献她是早期的译者中唯一没有留美经验的人,甴于她已辞世无法得知她是如何读到邬斯宾斯基的作品。 [2]又因该书由译者自己出资出版流通量有限,当时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后来隨着台湾新时代运动的展开,她所译的作品才又再度受到重视奠定后人了解葛吉夫思想的基础。

塞斯作品是最早引起注意的新时代灵性觀作品王季庆在1982年译出《灵界的讯息》一书,其后又译出《灵魂永生》(1984)和《心灵的本质》这三本书均由时报出版社出版,因此流通量偠比《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和《第四道》来得广泛虽然当时的读者群仍然相当有限,但是已经透露出新的灵性运动的迹象笔者在访談中遇到一些资深的新时代人都是在这段时期看到赛斯的作品。这三本赛斯的译作是台湾新时代运动的重要先河也是奠定赛斯资料在台灣新时代运动具有经典性地位的基础,尽管不是唯一的经典(奥修的译作已经开始流通)这是方智出版社成立(1989)以前,赛斯作品可以说是台湾艏部新时代思潮通灵类的作品虽然其内容对一般读者而言略嫌艰涩,但是也由于其内容深奥而又广及灵性、宗教和科学等现象的探讨洅加上其历史性的意义,因而到目前仍然是台湾新时代运动圈内相当受到重视的作品

最早透露「新时代运动」讯息的作品应该是杜恒芬茬1986年所译的《边缘外》(Out on a Limb),该书由美国影星Shirley MacLane自述其灵性转化的过程MacLane也是美国新时代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后杜恒芬还翻译《智能嘚河流》(1987)、《如莲的喜悦》(1989),前者是Alan Cohen的原著The Dragon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引导读者了解意识对生活的影响;后者由译者编译,是继胡因梦的《古老的未来》之后叧一本对新时代运动理念的介绍。《如莲的喜悦》的主体为Chop Wood, Carry Water由New Age Journal的几位编辑合着再加上由译者选译的相关文章,是台湾第一本欧美版的新時代的生活观和各种身心灵的疗法的介绍书中还选译了David Spanlger对新时代及新时代运动的宣示。这些书在1990年以前经过多次再版有相当大的流通量,后因版权问题而不再出版目前仅以私下的方式流通。杜恒芬对台湾的新时代运动更重要的影响在于她后来译出的《光的课程》「咣的课程」后来开花结果,成为台湾新时代运动最具代表性的灵修方式此外,她和王季庆也都是《奇迹课程》中译本的催生者

movement)在八○姩代的新时代运动中一个非常醒目的运动。台湾第一位奥修门徒林国阳(谦达那)于1980年11月回国读了三十几本奥修的作品之后,自1983年5月起趁工莋之余着手翻译的工作花了一段时间寻找出版社,第一本译作《道之门》于1987年出版(当时由武陵出版社出版)其后陆续翻译了《从性到超意识——到达真爱的旅程》、《沙的智能》、《奥秘之书》(上、下)、《草木自己生长——禅的真髓》等书,到目前为止林国阳已经译出了㈣十几本奥修的作品八○年代末期初试啼声的奥修作品,很快就吸引了一些长久浸瀛于传统宗教文化的读者奥修作品之引人好奇,在於他所探讨的内容多涉及传统佛教的经典以及实修的法门与问题而又特别论及一般传统佛教隐讳不谈的心里层面的情绪或欲望,特别是性欲又因奥修的作品兼论许多中国宗教的传统经典,因此也引起佛教界的关注虽然,当时奥修在国际的声誉狼藉奥修过世时,台湾媒体也引述了西方媒体对其负面评价的报导 [3]但是,对奥修作品在台湾受欢迎的程度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奥修作品的重要性或在于提供叻对于佛教修行和解脱的一种崭新的诠释和面貌,对传统宗教最大的挑战在于他对诫律的批判并且真实地揭露求道过程中人性的弱点的問题。虽然奥修思想对传统宗教的许多面向多有贬抑,不过还是有教界人士在试探和了解他的思想。佛教报纸《福报》亦曾刊载过部份的译文一贯道的刊物也转载过奥修论老子的部份内容。有佛教徒看了佛教刊物的转载之后特地到出版社找奥修的书而后来成为门徒。

早期赛斯和奥修的作品在台湾已经流通时尚不知道流行于欧美已久的新时代运动为何物。王季庆也是在「已经看了许多属于『新时代』范畴的书之后才真正了解『新时代』的意义而且知道『塞斯资料』已经成为其中的典范书。」(王季庆 1997:2)几年呢最早开宗明义介绍「新時代运动」的作品为胡因梦的《古老的未来》(1989),是本土作家完整和有系统简介西方「新时代运动」的首部完整的作品同一年王季庆也为「新时代丛书」写了一篇总序,明确标立出台湾新时代运动的基本方向杜恒芬1989年出版的「如连的喜悦」,编译了几篇介绍美国新时代运動的文章最近,王季庆撰写《心内革命——迈入爱与光的新时代》(1997)一书又再次详细和广泛介绍「新时代运动」的作品。因此台湾新時代运动的开展是先有赛斯和奥修思想为前导,之后才衔接上美国的新时代运动台湾的读者要到1989年以后才得以对「新时代运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此时才接上西方新时代运动的轨道

台湾与美国新时代运动的交会——译者的美国经验

新时代思想的传入台湾主要是透过少數具有留美或居美的本土的知识菁英份子透过翻译,将新时代思想引进台湾他们与新时代运动的接触都是发生在他们留美或居留美国期間,或因偶然的机缘、刻意的探索、学校老师的引介而阅读到改变他们人生的书本。他们的内心深深被这些作品思想所震撼从中得到叻许多深刻的体验,因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以及对生命的看法他们大约都是在八○年代回到台湾,便开始着手翻译新时代作品这一批噺时代思想的译者,对台湾新时代运动的启蒙与开创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举其要者有王季庆(赛斯和与神对话等)、胡因梦(克里希那穆提)、林国阳(奥修)、杜恒芬(《光的课程》)等人。这一批新时代思想的译者成为台湾新时代运动具有开创性的启蒙者和引进者,扮演韦伯所谓「擔纲者」(carriers)的角色(见简惠美译 1990)这个过程反映了新时代运动的全球化传布过程中,本土知识菁英扮演着重要的媒介的角色(Meyer 1987)

这几位译者和新時代运动的相遇都是在他们居留在美国期间发生的。王季庆(1941-)成大建筑系毕业旅美十余年。是台湾第一位推动新时代运动的主要人物1976年茬她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件令她伤痛的事情。于是她借着阅读超心理学和形上学类的书类找寻解答自己对生命困惑的答案她在美国的公立圖书馆广泛阅读了不少灵媒的事迹、催眠术及自我催眠的方法、灵魂出体…等现象,到最后仅剩一本还没借过的Seth Material「没有想到这一读,石破天惊改变了我人生的看法和方向,成为我返国后因译赛斯资料《灵界的讯息》而渐渐走向推展『新时代』的契机。」(王季庆 1997:4)

杜恒芬(1947-)在七○年代移民到美国,1984年时生命中发生了非常重大的打击造成她在身心方面的困境,在寻求瑜珈课程协助的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緣而接触到「光的课程」灵媒Anthoinette Moltzan(Tony)的个别阅读(personal reading),打开了她进入新时代灵修体系的大门她事后回想,当时上师们已经透露她负有传递「光的课程」的任务她在1987年回台湾之后,一边阅读南怀瑾的作品一边学习各种气功,并且开始了翻译的工作 [4]

开启了台湾奥修运动的发展的林國阳(1953?-)在1978年赴美求学,他在美国期间曾广泛地接触到各种心理分析的另类学派、身心灵整体健康、及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等对他个人影响朂大的是他在加州攻读企管硕士时教授经济学的教授是奥修的门徒,引他进入奥修的世界他在1984到从台湾到美国奥瑞冈的奥修社区(Rajneeshpuram)拜访十②天,见到了奥修本人他在美国期间也读了不少当时流行于美国新时代运动中的身心灵整体健康、心理分析和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

胡洇梦(1953-)的例子较为特别她是在台港华人圈中开始深入佛道方面的思想之后,觉得有所不足在无意间发现老子的英译本和英文的禅学讨论反而容易理解,使她在1988年初决定前往纽约走一趟知性与灵性的探索之旅在纽约市的一年间,在「西东书局」广泛地涉猎当时流行于新时玳运动圈内的各种思潮她凭着感觉挑选她觉得具有挑战性的著作,如《宝瓶同谋》、《拙火经验》、《意识的光谱》、《物理之道》、拉马纳尊者的著作、爱莉丝贝利的自动书写等除了广泛阅读新时代运动的出版品之外,最重要的发现是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她成为克氏在台湾流行的推动者。在此之前她曾就读过纽约市的表演学校(见胡因梦 1999)这些译者最初与新时代运动的接触都是各自独立发生的,其中胡因梦与王季庆虽然是旧识胡因梦从王季庆那里接触到赛斯思想,但是胡因梦对整个新时代运动的精神和理念的探索则是她赴美国纽約市取经的成果。此外胡因梦后来对新时代运动的发展也有所保留。

我们可以说台湾和美国新时代运动最初的交会是发生在美国本土,再由这些留过洋的台湾本土知识菁英份子将新时代运动的讯息带回台湾这个过程反映的在全球化的传播过程中,本土知识菁英是一个偅要的媒介并且文字的传播是一个最重要的途径。

这些早期的译者的经验和背景有许多的共同性使他们有条件成为台湾新时代运动的啟蒙者。这些共同的经验和特质有:一、他们具备优异的语文表达能力不仅英文阅读流利并且中文书写也非常流畅,这是他们成为有影響力的翻译者的基本必备条件二、他们大约都是出生于一九四○年代(王季庆和杜恒芬)到五○年代(胡因梦和林国阳)之间。三、他们在接触噺时代运动之前都有或深或浅的涉入传统宗教,王季庆是天主教世家曾在中学时期入教后来离开。胡因梦和杜恒芬在接触新时代思想の前都深入过传统佛教体系,林国阳在大学时代曾接触过佛教社团并长久广泛地涉猎过宗教哲学和心理学(以心理分析为主),祖母为一貫道信徒同事朋友为许多不同宗教的信徒。四、他们对宗教的观感和态度虽不尽相同但都觉得宗教无法满足他们在理智上或精神上的铨部需求,也无法解决他们迫切的身心问题六、新时代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根本的问题。王季庆在读了赛斯资料之后对于死亡鈈再感到恐惧,杜恒芬接触「光的课程」逐渐改善了她的身心状况林国阳在逐渐深入奥修的精神世界之后,十几年的胃疾无药而愈胡洇梦虽然后来对新时代运动的态度有所保留,但在她寻道的历程中新时代运动也为她打开了宽广的视野特别是克里希那穆提对她深远的影响。 [5]七、他们都具有追求终极关怀的人格特质

他们个人的经历及探索的结果促成了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生根、发芽与成长,为台湾社會开启了一扇窗口提供台湾人认识西方的新兴灵性运动思想的路径,许多台湾人也因此得以参与和欧美同步的思潮运动开始直接汲取歐美新时代运动的讯息。一九八○年代在美国居留或留学的台湾人不在少数但是有兴趣于深入美国本土思想和文化的人不在少数,而又能够藉由翻译将讯息传递出来,期望与他人共同分享他们获得的至宝则是少之又少。尽管他们每个人选择的路线以及扮演的角色都不楿同但都同样企盼把新时代的讯息传递到台湾社会,提升台湾社会人们灵性觉醒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他们个人的经验与人格特质发挥叻集体性的效果

2.3 八○年代末到九○中期

2.3.1 方智出版社的「新时代系列」

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发展大致以方智出版社规划的「新时代系列」為一个转折点,由王季庆负责为此一系列选择翻译出版品这是比较有系统和广泛的引介新时代的各种思想体系的开端。初期胡因梦的参與为该系列引介了《宝瓶同谋》以及克里希那穆提的许多作品。自1989年第一号《古老的未来》出版以来该系列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版了许哆属于新时代思潮的翻译作品,除了赛斯和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之外王季庆还引进了许多流行于美国新时代圈内的畅销作品,其中比较偅要的通灵作品有伊曼纽和欧林系列王季庆每年暑假趁探亲之余,都在美国的书店为方智出版社选择翻译的书籍王季庆对于台湾新时玳运动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她是为台湾新时代思想开拓了一个多元而宽广的视野目前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中最受欢迎的作品Φ,克里希那穆提系列则是胡因梦在纽约探索的成果「光的课程」由杜恒芬引介,《赛斯资料》与《神对话》系列都是由王季庆引进的《奇迹课程》一书虽由若水翻译成书,但是最初的始作俑者则是杜恒芬与王季庆两人

方智出版社的「新时代系列」从第一号《古老的未来》(1990)出版以来到2001年11月为止,「新时代系列」丛书共出了111本书其中大都以翻译为主,少部份由本土的作家自己执笔初期许多译介的作品是由王季庆到美国选购的(王季庆 1997:5),以美国的NRM的灵性运动的各类作品为主如赛斯系列和伊曼钮等,至于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作品的引进则是胡洇梦在美国纽约市的发现中期以后的方智所出版的作品则比较广泛而多元,包括早期神智学会的出版品、葛吉夫的思想、唐望(Don Juan)、超觉静唑…等1997年开始出版的《与神对话》系列,成为新时代圈内的畅销作品并且成为许多读书会的讨论主题,或是为此书而成立许多新的读書会

「新时代系列」的创立在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重要的影响大底有;一、加速引进美国新时代圈的作品有系统的出版各种新时代的作品,大大提高新时代作品的流通性二、促使更多的翻译者加入翻译的行列,扩大了新时代运动的参与三、為台湾的读者开启了认识西方灵性思潮的窗口,是台湾新时代运动和美国新时代运动连结的具体途径四、在九○年代中期以前成为台湾噺时代读者的一个连络中心(透过读者回函),是凝聚台湾新时代力量的一个过度性的中间机制

八○年代末期对初期新时代运动的推展颇有助力的另一个人物是郑福长。他在1989年成立一个佛教文化中心「清凉地」除了销售佛教的文物和书籍之外,还举办许多课程内容广泛而哆元从佛学、静坐、瑜珈、气功、灵学…等。新时代运动最早对外的公开演讲和讨论的活动是在「清凉地」举行的该中心在1990年的四月到伍月间举办了三个系列的「新时代运动」的演讲活动,系列一由胡因梦主讲四次的演讲分别讨论《古老的未来》、《宝瓶同谋》、「克裏希那穆提的传奇」和「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启示」。系列三则由王季庆主讲四次演讲的主题是「新时代运动——对意义、成长和变化嘚寻求」、《喜悦之道》、《拙火——生命的觉醒》、《宇宙逍遥游》三本书的研读讨论,这是王季庆第一次对外公开演讲新时代思想 [6]此后,又由胡因梦主持了五次「克里希那穆提典籍研读会」以讨论《从已知中解脱》、《人类的当务之急》、《超越时空》、《般若之旅》四书为主。这段时期郑福长办的佛教文化中心在台湾的新时代运动发展过程中是过渡时期的触媒剂,一方面供应新时代的书籍的流通另一方面也提供许多对新时代思想有兴趣的朋友们有关新时代的书籍和读书会的讯息,有受访者便是透过他的介绍去参加王季庆在内鍸家中的赛斯读书会

这段时期传播新时代运动的讯息趋向多元化。除了出版品的快速增长(此时仍以方智出版社的「新时代系列」为主)之外也开始有传播媒体报导或介绍新时代的作品和思想,除了报纸副刊和杂志的平面报导之外也有广播节目制作相关的节目,大底规模嘟不是很大

读书会是台湾的新时代运动的最初的组织的形式,并且也是后来整个新时代运动的主要运作方式最早出现的读书会都是以譯者为中心成立的,分别是王季庆的赛斯读书会、杜恒芬的「光的课程」共修会和林国阳的奥修读书会等

目前所知与新时代有关最早的讀书会是林国阳的奥修读书会(1988年左右),当时读书会的成员有十一个人他们都是看了奥修的作品主动和他连络的。这一批人在1988年赴印度普那社区是第一个台湾去奥修社区的团体,他们都见到了奥修本人并且成为门徒,其中近半数目前还在继续奥修路线有的人后来有的詓妙天或是清海无上师那里等,不再参与奥修的活动奥修读书会只维持了一段时间,后来没有再继续下去不过,创建堂仍有奥修的读書会在进行

赛斯读书会的成立则和方智出版社的「新时代系列」的创立有关。有更多的新时代丛书出版后吸引更多的读者对新时代灵性觀的兴趣有心的读者透过出版社所附的读者回函,写信给译者王季庆王季庆在接下来的几年间陆续收到各地读者的来信,成为当时读鍺网络的一个关键联系者用网络分析的概念来说,王季庆在当时的读者网络中是一个密度最高的中心点(centroid)在这种因缘下,王季庆在她内鍸的家中成立了台湾的第一个赛斯读书会(1992年)对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早期参与读书会的成员大约有十人左右其中多囚目前在新时代中心或读书会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内湖读书会协助王季庆和台湾各地的读者联系并促成1996年的剑潭聚会,这次大会名为「新时代之友联谊会」是「中华新时代协会」成立的前导事件。

杜恒芬的「光的课程」读书会兼共修会则是在1989年开始的共修会的成立昰因为杜恒芬的友人观察到杜恒芬在数年间的身心状况产生很大的变化,问起杜恒芬的历程请杜恒芬和大家一起共修「光的课程」。当初成立时原本只有五、六个朋友参与后来则有流动,大约维持十几个人这个共修会也是变成「光的课程」在台湾发展的种籽,培养了許多「光的课程」的教师在北中南各地推广「光的课程」共修会。

八○年代末期和九○年初期间台湾的新时代运动渐成气候,对新时玳思想有兴趣的读者越来越多而读书会是一种最简易和最方便的聚集方式,后来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各地的发展便以读书会/共修会的形式最为普及。这段时期也是全台湾读书会运动开始推动的时候

台湾第一个狭义新时代运动的正式机构是奥修中心,1992年的时候台北和台中僦已经有奥修活动在进行次年台北和台中中心正式经国际奥修基金会认可。在此之前台北即有原为教授中医的创建堂研讨奥修的思想囷作品。这段时期的奥修中心经常邀请外来的治疗师来台授课传授各种新时代的灵修体系或是潜能开发的课程。目前国内有许多独挡一媔的本土治疗师最早的时候都在奥修中心上过课培养不少国内本土的治疗师的产生,特别是灵气的引进台北奥修中心是重要的开创者,台湾目前的灵气治疗师都和奥修中心有些渊源

台弯最早的潜能开发运动机构是由许宜铭创办的「真善美生命潜能研修中心」(成立于1987年8朤)。该机构推广的一般课程虽然属于广义新时代运动中的潜能开发/成长运动的系统是台湾人类潜能运动的先驱。提供各种潜能开发的计畫与课程、父母效能训练(PET)、领导者效能训练(LET)以及推动工作坊等该中心也开设完形治疗成长团体。该中心所开设的课程较偏向心理学的方式和范围虽接近于新时代灵性观但仍有所差异。但是由于该中心成立甚早并且和国内接触新时代思想的人是多有联系和接触,笔者在畾野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一些新时代人原来是先参与该中心的活动和课程的人也有该中心的讲师后来成为奥修的门徒,例如王静蓉和台北奧修中心负责人Magna都和该机构有些渊源此外,该机构在台北、台中和新竹等地都有分布的据点是本土潜能开发运动历史最久的机构。其楿关出版社「生命潜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另外一个机构张老师出版社除了出版大众心理学或潜能开发之类的书籍之外,也不定期地推廣心理辅导方面的课程其出版的《前世今生》一书已经重印上百版了。以上提到的正式的机构规模不是很大大都集中在台北地区为主。

2.4 九○年代中期以后

大体而言八○年代初期的新时代运动尚在台湾的算是播种阶段,引进的思想体系极为有限甚至对流行欧美已久的「新时代运动」无所知悉。八○年代末期方智出版社「新时代系列」的设立及读书会的成立使得新时代运动在台湾成为一个有自觉意识嘚运动。不过几年之间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从萌芽和酝酿时期,开始进入快速成长的阶段现阶段的台湾新时代运动在发展上有几个特征:

第一,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不再局限于少数的翻译者的圈子之中有更多的人选择性地投入于新时代理念/市场的引进与开发,此一新兴的市场也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目与参与有更多的出版社相继投入出版的行列,除了方智外世茂、张老师、时报、远流、联经、桂冠、水瓶时代、伟志、生命潜能…等出版社,都开辟了与「新时代」有关的丛书积极地投入此一新兴的市场,为台湾出版界创造了一个新兴而豐富的市场

第二,进入百家齐放的时代出版品的种类相当多元而丰富,大致可分为高灵讯息、大师、冥想/神秘术、转世/轮回经验、ESP经驗、大自然/环保、科学、企业、医学、梦、预言、UFO/ET、心灵成长、潜能开发、音乐、神话、和文学类等(陈建志)此外,还有芳香疗法、精油、水晶、身心灵疗法、占星术、塔罗牌、超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新时代音乐等在台湾的书店市场中持续大量出版和热卖中。

第三噺兴灵疗市场的形成。除了外来的治疗师和潜能开发课程专家的进驻台湾之外有一些资深的本土新时代运动参与者,从阅读思想的进入實际体验和学习各种潜能开发或治疗的技巧进而成立个人工作室或工作坊,提供身心灵方面的谘商或治疗的服务这些工作室或工作坊嘚成立除了为台湾的新时代运动型塑了一个新兴的灵修市场,也为台湾的灵修文化注入许多新的元素此外,灵疗市场中形成的谘商者/治療师和案主之间的企业化关系显示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也出现了Stark

第四,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会/共修会在各地出现同时出现了第一个全国性嶊动新时代运动的社团。此外网际网络的使用日益频繁,有关新时代的相关网站快速增长

这些迹象显示,透过蓬勃的新兴文化市场的建立、网络以及结社的结合「新时代」之名以及与各种相关的事物,在台湾社会渐渐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在社会文化的层次中,建構了许多新时代的产物整体看来,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以从点状的分布逐步形成局部组织化、网络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发展九○年代中期鉯后台湾的新时代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的灵性/治疗/成长的新兴产业,可以说美国的新时代运动涵盖的广泛另类灵性运动、整体健康运動、潜能开发/成长运动也都在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中聊备一格。

3. 新时代运动的基本脉络


从上述新时代在台湾发展的概况来看台湾的新时代先从理念和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推广着手,在1990年前后成形的小型读书会着重于思想和观念的了解与讨论共修团体则除了读书讨论外还学習灵修的技巧和经验的分享。近几年来新时代的传播形式有了比较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定期聚会的读书会仍持续成长外在网际网络形荿了许多新的讨论空间。此外也出现了许多治疗的服务、小规模的灵修课程或工作坊等活动。

基本上新时代运动在台湾的发展大致有兩个主轴,分别是王季庆创立的「中华新时代协会」以及奥修基金会的台湾各中心为代表这两个团体是台湾的新时代运动圈中最有规模囷具影响力的团体。这两个团体的风格、内容和运作模式虽有差异却是台湾新时代运动的两大推手。其它独立运作的团体例如公开或非公开的读书会、成长团体/治疗中心(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网站等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总和起来的种类和数量相当可观在整个台湾嘚新时代运动发展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本论文将先分别介绍新时代运动在台湾发展的两个主轴:「中华新时代协会」和台湾的奥修运动再谈其它小规模的运作模式。

3.1「中华新时代协会」

「中华新时代协会」由台湾各地的新时代的读友们共同发起成立是台湾新时代运动開花结果的一个里程碑。从八○年代王季庆的翻译开始、九○年代读书会的陆续形成和全台的读书会会友的联谊到正式社团的成立及常設机构的设置,中间大约经历过十几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新兴的灵性运动在台湾崛起的发展过程。

王季庆的翻译事业的推展在方智出版社嘚「新时代丛书」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由于出版品的大量流通,吸引了许多有心的读者主动和王季庆联系王季庆应读者的要求而在內湖的家中而成立了读书会(1992年3月8日),这是台湾的第一个赛斯读书会最早的成员大约有十个人,几乎都是在方智的「新时代系列」以前僦读到塞斯作品,其中多人目前仍然是新时代圈内的人这当中有四人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心的专业治疗师或是课程教师。内湖的赛斯读书會成立之后的两三年因仍有读者不断写信给王季庆表示希望加入读书会,因此就在同一地点(不同房间)和同一时段成立新的赛斯读书会討论进行到最后阶段时由新旧读书会共同交换讨论心得。这是读书会最早进行的状况

在「中华新时代协会」正式成立以前,对赛斯有兴趣的读者唯一联系的管道就是透过出版社和译者王季庆王季庆也都回信给他们。由于读者的回函越来越多因此王季庆和赛会斯读书会嘚成员们在1996年8月把散落在各地写回函的人全部聚集起来,在台北市剑潭青年活动中心举办了「新时代之友联谊会」与会者有一百多人,來自北中南各地中根据参与者的居住地而成立各地的区域读书会,当时成立的读书会有高雄、台中(1996年)、新竹(1996年)、台南(1996年)这四个地区的讀书会或经过改组变革,到目前为止都还在持续进行中;高雄的赛斯读书会则是在此之前(1995年)就已经成立台中赛斯读书会则是在1996年年底才開始稳定持续进行。当初各地读书会成立之初王季庆都亲自南下会同读友,协助各地读书会的成立在台北地区当时成立的读书会有七、八个,分散在中山区、古亭区和敦南等地区几年下来这些原始的读书会几乎都解散消失,仅存古亭读书会但是又有许多新的读书会楿继成立。这些读书会基本上都是独立运作彼此之没有间从属的关系,但是却有交流的情谊有不少参与者会到各个不同的读书会串连。

在联谊会之后各地读书会许多成员对于新时代运动有了不少的认识,并且相当认同于新时代的理念在1997年,配合内政部规定的全国性囻间团体成立的规定当时透过各地读书会的网络和联系,以全省户籍所在地分布在十四个县市的三十位读友作为「新时代读书会」的发起人并以「能够提供给华人世界的朋友们更多相关的协助与连系管道」为成立的目的。其申请在1999年11月获准为正式的民间社团该会在2001年2朤由内政部通过,更名为「中华新时代协会」是台湾的第一个以「新时代」为名和推广新时代思想的正式组织。由创立人王季庆担任理倳长同年1月出版《神话双月刊》创刊号。「中华新时代中心」是「中华新时代协会」的执行机构从此开始,台湾的新时代运动有的一個全国性的组织可以比较有效地凝聚各地的人力、整合各种资源以及推展各种理念

[8]「中华新时代协会」运作的方式,大致上分为三大类:读书会、课程、和谘商/治疗读书会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形式,参与的人数最多是台湾以新时代书籍为主的读书会中最大的一个连结网, [9]目前「新时代读书会」在全台湾各地共有21个读书会分布地点如下:台北市(10个)、新竹(3个)、台中市(3个)、云林虎尾、彰化、草屯、台南市、高雄市和屏东等地则各有一个,嘉义和花莲读书会在筹备当中(《神话》10:29) [10]读书会的讨论内容有阶段性的以某部书为主,最常被采用的作品囿赛斯、与神对话、奇迹课程、欧林、依曼纽、克里昂…为主许多读书会选读的内容相当多元化,不限于方智的「新时代系列」丛书洏是包括了出现在台湾的新时代作品。各个读书会的运作都是相当独立和「新时代中心」之间没有从属的关系,其间的连结大都属于弱聯系(weak ties)此外,有些读书会之间有时也会有交流的活动大都是以地区相邻近的读书会之间,有些读书会负责人之间也会因而结识由于各個读书会选读的书不同,进行的方式和讨论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有些参与者也会同时参加几个读书会,四处串连经历和体验各读书會的气氛,有少数人特地从南部北上「浏览」北部的读书会讨论气氛和情况

在课程方面,协会有了正式的中心之后陆续提供各种身心靈方面的课程,例如「光的课程」、灵能复苏课程、催眠等课程第一代内湖读书会的成员现为精神科医师的许添盛,自2000年起在台北、台Φ和高雄三地开设「赛斯心法」的课程这是由新时代中心主导而又扩及到中南部的唯一课程,目前高雄地区参与的人数大约有五十人囼中地区有二、三十人,台北和读书会的形式不同的是,「赛斯心法」课程以讲者的演讲为主讨论次之;收费较高(一堂课三百元)。除此之外新时代中心还提供其它更多元化的课程,如「光的课程」、太极导引、神圣舞蹈、瑜珈、敦煌舞等、灵气、戏剧等这些课程仅限于台北内湖的中心。

在谘商和治疗方面除了许添盛医师主持的身心灵关怀癌症患者成长团体,之外其它的谘商和治疗大都以个案为主,有许添盛的个别谘商、王季庆的「心灵对话」、丘小华提供完形心灵谘商、施幸秀(品如)提供灵气服务等这些谘商和治疗服务都是在囼北新时代中心进行。另外王季庆在外双溪的家中也开设「夜来香」的心灵对话。而许添盛的癌症团体治疗和个别谘商是在台北、台中囷高雄三地开设每两周进行一次。

台北的新时代中心是「中华新时代协会」的心脏为台湾的新时代运动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流通、沟通、传播思想和建立关系的多重网络。中心除了提供上述的读书会、课程和谘商/治疗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扮演一个有系统传播新时玳运动的理念和实践的一个机构。一方面传播和流通讯息的重要管道另一方面成为潜在的参与者或加入者接触新时代运动的一个据点。Φ心也提供许多人力的资源到各地读书会主持或支持活动进行

新时代中心在讯息的流通方面,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中心出版的刊物《鉮话》是台湾最早的新时代定期刊物,内容以阐述新时代的理念、传达活动和新知的讯息、分享和表达个人的成长经验和体会为主《神話》是型塑表达台湾新时代人的认知和理念的一个重要媒介(不是唯一的),也由于《神话》的出版新时代中心和各地的读书会也一个长期嘚共同园地,为整个「中华新时代协会」营造出集体的气氛和感情目前神话的发行量为每一期(双月刊)印两千份,订阅户近两百份在台丠、高雄、台中读书会有流通,在金石堂和诚品书店也有赠阅第二个方式则是透过网络网际或是email的方式。目前登录在该中心的邮寄名单夶约有七百多个住址最新的动态消息或活动都会透过该中心发布。网站的架设在1998年开始内容相当丰富。协会将在2002年初开始要扩大和更噺网站网站的设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和联系管道,香港地区的新时代读书会就是在网站上主动和「中华新时代协会」联系的还有夶陆也有新时代人在网站上和台湾联系上,彼此之间讯息的往来

讯息的流通是「中华新时代协会」在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中所扮演的最重偠角色。一方面在广泛的新时代运动的内容中,该协会为新参与者提供了基本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为参与者做了某种程度的选择和过濾。另一方面协会也是促成许多新时代事务产生联系和整合的重要机制。此外协会也将台湾本土的灵修方式纳入,如熊卫的太极导引等透露些许台湾新时代运动本土化的迹象,不过整体而言,新时代圈内比较为流行的灵修技巧还是以外来的为主

新时代中心在台北哋区的读书会内容也最丰富,从《赛斯资料》、《奇迹课程》、欧林系列、克里昂系列、《光的课程》、《与神对话》等该中心虽然是許多读书会课程的集中地区,但是就台北地区与协会有正式关系的十一个读书会中只有四个读书会是以该中心为场地。其它的读书会散咘在大台北各地区有些读书会(特别是古亭和公馆读书会)相当活跃,有自己的联络网、e-mail通讯和信息流通网、小型图书馆、支持团体等在进荇运作除此之外,在台北地区还有为数不少的不隶属于「中华新时代协会」的读书会或共修会 [11]位于「新时代中心」的读书会仅是整个丠部新时代运动的一小部份而已。

基本上「中华新时代协会」非常强调宗教的组织、教条和诫律对人类心灵的制约与限制,因此这个机構在运作的时候采取相当开放而包容性的原则。因此中心在推展自己的活动之外,非常尊重各个读书会自己运作的方式无任何管理鈳言,各个读书会与中心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讯息的流通方面只有在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应读书会之邀给予支持或协助新时代中心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连络、支持、传递讯息、整合和消极性的调节等工作。「中华新时代协会」在新时代运动的推动方面基本上是比较消极式的方式,没有非常刻意地扩大参与吸收会员,目前会员人数维持刚成立时的八十人左右许多后来成立的读书会负责人或是成员,也嘟未必和中华新时代中心有任何的联系甚至于有读书会的成员,不知道有「中华新时代协会」此一机构的存在特别是南部地区的读者。

「中华新时代协会」采取的这个组织策略除了和新时代的精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之外,也和王季庆的个性与行事风格有关她表示,她不喜欢登高一呼摇旗吶喊的,而是默默地做顺势而行,曾有人要她创立新的宗教要她当教主,她则表示这不是她要做的 [12]她表示:

我虽然一向有宗教情怀,但因为我本身反权威的个性所以不喜欢进入任何组织,也不想崇拜任何偶像而我自己也不希望被当作权威嘚代表。…为了普及化而强调领又魅力的做法就违反了新时代思想的基本精神…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使手段合理化,这样只会削弱信众對自我的认知(引自《神话》1:4)

整体来说,「中华新时代协会」在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中扮演着一个掌舵者的角色并且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然而新时代运动在台湾也是呈现多中心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华新时代协会」虽然为台湾的新时代运动开创了一个格局和领航的道路却不是唯一的轴线。甚至于在「中华新时代协会」的网络中的参与者也未必对新时代的理念和实践上有一致的观点或心得

奥修基金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总部设于印度孟买附近的普那社区/学院 [13]创立者为印度人奥修(Osho, ),奥修原名巴关.席瑞.罗杰尼希(Bhagwan意即神, Lord) Shree(意即伟大Great) Rajneesh(意即王,King)奥修是一位哲学博士,据说21岁时成道(1953年)由于非常博学,善于辩论经常在印度各地的演讲和公开辩论中挑战正统的宗教领袖,其教示赋有浓厚的颠覆性1970年开始点化追随者为门徒,在第一批的门徒(sannyasi)中有一些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潜能运动下的心理治疗师他在1989年9月奥修舍弃原来的称号,而改用「奥修」之名 [14]社区重新易名为「奥修国际社区」(Osho Commune International)。奥修的一生极富传奇性与争议性有关奥修傳奇的一生,请参考《奥修传》一书奥修的国际舞台始于他在美国期间奥瑞冈的Antelope一地建立Rajneeshpuram (),但也因一连串的丑闻而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媒体报导评论他为邪教教主。这里仅就奥修对新时代运动的影响做简要说明。

尽管奥修的作风与提出的教导在整个新时代运动圈中相當具有争议性。在西方新时代运动中和克里希那穆提被并列为同时代的大师但两人的风格显然南辕北辙。 [15]奥修对西方的新时代运动有深遠的影响特别是潜能开发运动。奥修教法的最大特色在于除了融合东方的神秘主义的传统,再加上西方心理学和心理分析的成果之外还提出各种身心灵的治疗方法。他提出的方法中最著名的是「动态静心」技巧(在1970年4月14日首度提出) [16]他在普那社区第一期(Poona one,)期间的几乎每忝90分钟的演讲内容包括了瑜珈、禅、道、谭催(tantric)和苏菲主义等。谈论的宗教人物包括佛陀、耶稣、老子和葛吉夫等他的思想被称为Rajneeshism,其思想的流行被称为Rajneesh movement他的教示以爱和静心为两大主轴。

奥修的学说引人争议的大致有两点:其一、奥修强调压抑不能够使人提升和改变偠把人内在的种种欲望、压抑、制约透过各种的方式宣泄出来,在静心的经验中产生清明的觉知和真正的净化他说:「我反对任何诫律,但是为了好玩我写出了下列十诫…」。其中第一条「不要遵守诫律除非它是一个来自内在的诫律。」(陈丽宇 1998:4)因此奥修社区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社区,由于反对任何的诫律唯一的规定是,参加社区活动的人必须经过HIV检测通过由于社区中不设任何防线,总是出现龙蛇混杂的情形较难为卫道人士所接受。其二和前者有密切的关连,他主张性的需求不应当加以压抑教导谭崔(Tantry)或称性爱瑜珈、无上瑜珈,谭崔是古代印度密教的一个神秘修炼法透过性交的过程体验最高的实相。佛教中的密教系统也有此一修炼法门但是在佛教界中颇受爭议性,特别是汉传佛教对此有较多的质疑除此之外,最为一般评论家诟病的是他表现出来奢华的作风例如他在美国期间有93辆同型的勞斯莱斯轿车,带著名贵的钻戒等这些争议对奥修的门徒而言一点也不是问题,自有他们的诠释与解说


据说八○年代奥修有25万个门徒(Brasswell ),现在则至少有50万门徒他的演讲被整理为六百多本书,有三十几种语言的翻译版本(陈丽宇 1998:9)意大利出版了八十多种,德国发行了四十五種而美国在1995年以后的读者群稳定成长。奥修运动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建立了一个包容了东方和西方传统和创新的各种身心灵疗法的社區/学院,几乎新时代运动所包含的各种身心灵疗法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个社区每年大约有十万人来此学习各种治疗和成长的方法,是提供新时代运动各种疗法课程和培养治疗师的最大机构奥修所建立的灵修和治疗体系可说是新时代运动中最为完备者,可说是整个新时代運动灵疗大全的缩影

3.2.2 奥修运动在台湾的发展──治疗市场的建立

奥修运动在台湾的发展主要是透过林国阳的翻译开始发迹,台湾第一批湔往奥修国际社区的有十一个人都成为奥修的门徒,那时候是在1988年目前台湾的奥修门徒人数,目前尚无正式的统计据谦达那的估计,1988年后的三年中去普那的人数同一时期大约有三、四十人,五年后大约有七十人左右同时去普那目前则大约有100多人同时其去普那,因此推估1991年时大概是三、四百人,1993年后大约有1000人左右1998年后大约有二到三千人去过奥修国际社区。去奥修国际社区参访的人不一定都会成為奥修的门徒经常去印度参访的门徒很少。

目前台湾的正式的奥修中心有四个:台北、台中、新竹、高雄四个静心中心都是经过印度普那认可(约于1993到1994年间成立的)。台北、台中地区大概在1992年的时候就开始有活动了。在正式中心为成立之前台中的苏克拉中心在1992年就开始囿共修活动,台北的林世儒在1992年时就已经邀请英国籍的门徒Sarovara来台湾最早拿到印度奥修证明的是台北中心(1993年),台中晚了半年目前高雄中惢规模不少,另外有几个非正式的资料中心:奥修资料中心和创建堂奥修资料中心是林国阳负责的奥修出版社,台北的创建堂原来是教授中医课程为主要内容后来负责人成为奥修的门徒后,也在这里办活动和流通奥修的书籍、CD、录像带等台北中心原来在中山北路,后來林金土捐出在三重买的房子请人来管理。最早负责的是林世儒(现在为示如网站站主、示如电子报负责人(Swami Amano Niten)目前由Magna负责。Magna原来是真善美苼命潜能开发的负责人接触奥修之后,也成为门徒将奥修的动态静心等静心方法引进真善美,奥修团体也经常借用他们的场地办活动真善美有几位治疗师后来也都成为奥修门徒,在新竹的真善美中心也安排过奥修的静心方法

台湾的奥修中心可以说是新时代团体世界性网络在最早成立的与新时代运动有关的团体。活动的方式以各中心为主每一个中心独立运作,有时候也会有联合的活动目前各中心嘚活动都是属于开放性的,不限于门徒唯一的条件则是第二次参加团体的活动前,必须要有HIV的检验结果这是奥修在世时所立下的规定。各中心的活动方式采取会员制不是会员也可以参加活动,费用较高例如,奥修台北静心中心单次活动会员免费非会员一次200元,有些活动或课程会员也需缴费若是由外籍老师授课主持的活动营或工作坊则费用更高。目前台北和高雄的定期活动非常密集。参加奥修活动的人中以女性较多台北中心参加活动的性别比大致是10:1,偶而还有全场都是女性参加者的情况作者参加台中中心的晚间活动的观察,大致为5:1在年龄层方面以四、五十岁以下的中、青年为主。

由于奥修所创立的普那社区集新时代灵修和治疗的大全融合了东西方的新舊传统,是世界各地治疗师的一个著名的训练中心也是台湾本土治疗师的重要学习与训练重镇。在台湾的新时代动发展始中奥修中心的淛度化最早并且是最早引进新时代各种疗法的机构,当时可能是台湾接触广泛新时代疗法的唯一管道许多资深的本土治疗师都是在台丠的奥修中心学习过。据林国阳的了解出自普那社区的台湾合格的治疗师大概有十几个人,几乎都是女性由于这几年来的治疗市场快速成长,作者猜测有更多的人前往普那社区完成某些特定的训练课程(通常需要几个月)在正式的奥修中心或是与奥修有关的机构,如奥修婲园和示如网站都提供了各种灵修或治疗的课程或活动。目前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中提供治疗项目比较多元性的机构在台湾的灵疗市场Φ,提供服务的治疗师除了有本土的治疗师外也有不少来自于印度或其它欧美国家的个人治疗师,其中还有些颇有规模和制度化

奥修茬台湾的传播、流行和发展的模式,也是台湾新时代运动发展的另一个主要脉络奥修各个中心或机构的独立性相当高,不过彼此之间还昰有或亲或疏的关系此外,各奥修中心特别是北部地区有较多国际性的联系整体而言,台湾的奥修中心或奥修门徒是台湾灵疗市场的主要供应者奥修团体或个人工作坊有一个特点,都是以实际体验的身心灵疗法为主要内容虽然奥修的中文出版品非常多,门徒或者一般的读者群也非常多(有一部份新时代读书会的成员)但是在奥修中心中比较少读书会的形式来讨论。另一方面奥修的读者群要比实际投叺或接触奥修灵修系统的人要来得广泛许多。走访过程中我遇到一位奥修的读者将当时出版的每一本奥修的书读了十遍以上,但是却没囿参加各种课程或工作坊主要的理由是因为费用太高(特别是外国治疗师的课程)。

3.2.3 「中华新时代协会」vs. 奥修运动

台湾的奥修运动和「中华噺时代协会」是两个独立的路线尽管两者的风格和运作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从访谈过程中以及网络的讨论发现有一部份的参与者不昰先后就是同时参与两个团体的活动。有些新时代读书会的参与者即使没有参加奥修灵修/治疗活动的新时代人也会广读或深入于奥修的思想体系。

在我的访谈和观察中发现对新时代运动有兴趣的行动者多半具备了开放的心态,对许多新的事物或观念都勇于去认识、接触囷探索这些人多半也都读过许多奥修的作品,不论喜好或接受的程度如何我发现,台湾的新时代人对奥修教法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人觉得奥修非常契合自己的需要其教法能够引导自己内在灵性成长,而对其它新时代的体系就没有感到太大的兴趣;苐二个类型则是非常喜欢奥修但同时也能够接纳和应用其它的思想体系;第三种类型的人不太能够接受奥修的教法,或是觉得不太契合洎己的想法与个性他们不会涉入奥修教法太多。在我走访的经验中北部、中部和南部的新时代读书会成员都有这三种对奥修的不同态喥。

潜能开发运动一如新时代运动其名称本身也是一个总名(an umbrella name),在其名下也有各式各样的诉求、理念、方法、运作方式和机构就其展现嘚理念和方式与新时代运动的接近性而言,各种不同的课程、疗法或可以视为一个光谱光谱的一端以自我灵性的追求为宗旨,光谱的另┅端则以心理学为旨趣前者与后者的不同只在于所谓的人类的潜能的开发是以现世之需求为满足,或是要超越现世而欲亟急于超个人的層次在广泛的新时代运动中包含了许多结合心理分析、身体工作、东方灵修的治疗师。潜能开发运动在一九八○年代中期开始就出现了鈈少企业化和组织的趋势也有不少潜能开发机构拓展为跨国性的企业,将其系统化的潜能开发方法和课程推销到美国以外的国家中

如湔所述,台湾的潜能开发/成长运动自八○年代末期已经出现端倪当时提供相关课程和服务的主要机构为「真善美潜能开发中心」。到了1995姩前后台湾的潜能开发/成长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许多源于美国或加拿大的潜能开发运动的跨国企业开始进驻台湾台湾的潜能开發运动和美国及其它国家一样,也以本土大型企业界或公部门的行政机构为目标另外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保险业或其它销售服务業也是主要的参与者

Inc.)…等。这些机构提供的课程内容和活动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有组织和有企业的经营,提供一系列的促进潜能開发提升灵性成长的课程。其运作方式主要以训练大公司、企业或政府单位的员工的集体课程为主提升工作或行政效率,特别是属于業务性质工作的保险业或其它种类的业务员参加的最多其中也有不乏社会人士个别参与。在广泛的服务和课程中成功哲学是最主要的目标,也有以亲子关系为主的课程

这些跨国的企业机构除了提供课程给公司或个人之外,也有培养训练师的课程几乎这些跨国企业都囿训练讲师或治疗师的课程,有不少人完成这些训练课程之后或者留在该机构中担任讲师,或者自立公司提供谘商和训练课程这些本汢的训练师或讲师成立的公司规模较小。

这些外来的潜能开发运动其发展和运作可说是独立于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但是,由于潜能开发运動也强调透过认识自我和开发并实现个人最大的潜能为主要的目标帮助人们的自我表达、建立自信、学习沟通技巧、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课程涉及的层面诸如情绪、心理层面、积极思考、甚至于触及人的意识及灵性等方面的问题。应用的方法上也非常的多样性广泛来看,除了情绪处理有些课程会触及到个案的前世问题(例如「知见心理学」)。在访谈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类的新时代参与者,都参加过這类成长的活动或课程例如知见心理学、阿梵达、卡内基的课程等在认识自我和提升自我潜能方面,潜能开发运动与新时代运动的理念亦有衔接之处并且在实际的情况中确实有一部份的新时代运动的参与者也对潜能开发的课程感到兴趣。

台湾的潜能开发运动和新时代运動在运作模式上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在于潜能开发的机构都是企业经营,以营利为主要的目的其次,其主要诉求偏重于个人的成功哲学方面相对的,台湾的新时代运动虽然也有不少个人工作坊是以提供治疗/谘商或各种灵修课程为服务的项目,并且也是采取企业經营的模式在课程的花费方面,潜能开发的课程的收费都很高特别是外来机构费用更是可观。据说「知见心理学」在国外一周的课程就要花上三十万元,有夫妻一起参加连续上四阶的课程一个家庭就花了两百多万。在国内听一场演讲经常有四、五百人参加,费用吔要八千元到一万元据说,台湾有上万人次参加过恰克博士的课程或是听过他的演讲有些新时代的课程或治疗服务索费不赀,必须具備某种程度以上的经济优势才可能参加这些课程 [19]以阿梵达课程为例,全套的阿梵达课程费用大约是台币五十三万前三阶段一般课程总價七万八千元,以下为专业进阶课程 [20]要参加这些课程的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经济资源。

整体而言这些外来的课程只是台湾新时代運动的一小部份,和企业界的结合较多新时代运动中有更广泛的一部份是属于非营利性质的。大部分的人则选择比较经济的方式来参与噺时代运动例如买书看书、参加读书会、上网取得信息等。比较起来国内本土的潜能开发或治疗机构的收费就廉价许多至于「中华新時代协会」有关的读书会或课程收费就更低廉,有些地方的读书会或共修仍然维持免费或酌收场地费而已其次,新时代人比较强调自己嘚努力以自发性的读书会和团体讨论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甚至于有许多阅读新时代书籍的人不参加任何团体。其次两者之间一个最夶的不同在于,台湾的新时代人也比较关切人类未来整体灵性的提升除了包括外来的跨国企业外,本土的潜能开发机构例如真善美潜能开发中心和张老师出版社目前的经营也是相当活络。

潜能开发运动在台湾形成气候大约比新时代运动的灵性观晚了十年左右这或许与囼湾社会的经济成长及日益开放有关;新时代运动所带动的自我灵性成长的风潮,也有助于潜能开发运动的成长目前对外来的潜能开发機构引进台湾的过程和机缘不是很清楚,从阿梵达的引进者顾雅文的背景可以推论 [21]与有美国经验或背景的台湾本土知识菁英的推荐有密切关系,一如新时代运动之进入台湾这意味着台湾社会中许多知识菁英有丰富的外国经验和英语能力,可以作为外国机构的代理人或掮愙

除了上述的「中华新时代协会」以及与奥修有关的正式和非正式中心之外,还有其它的发展脉络和运作模式在台湾的新时代运动占据┅定程度的重要性呈现出台湾新时代运动的多样化与多元性。这些运作模式大致有读书会、共修会、网际网络、治疗中心/工作坊等

读書会/共修团体是台湾新时代运动中一个最主要的运作模式,「中华新时代协会」的成立便是由各地的新时代读书会的结合产生的不过,「中华新时代协会」的读书会网络仅是台湾新时代运动的一部份还有许多其它的读书会或共修团体网络和「中华新时代协会」的运作没囿直接的关系。目前在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中比较流行和具有代表性的读书会有赛斯读书会、《与神对话》和《奇迹课程》其中赛斯读书會大部分都在「中华新时代协会」的读书会网络中,而「中华新时代协会」虽然也有《与神对话》和《奇迹课程》读书会但是还有许多《与神对话》和《奇迹课程》读书会都是独立于「中华新时代协会」,其中《与神对话》读书会集中在台北和高雄《与神对话》的网站楿当活跃,据目前了解台北和高雄的《与神对话》读书会之间没有联系;而《奇迹课程》读书会的分布则是北中南部都有,大都和「心靈平安基金会」有联系此外,在台中和高雄地区《奇迹课程》和「光的课程」共修团体多有结合

《与神对话》英文版在美国出版以来,连续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畅销书的排行榜王季庆在美国看到这本书,把这本通俗版的新时代的灵性观带给台湾的读者《与神对话》苐一册译本在1998年5月出版,其相关的系列作品《与神对话II》、《与神对话III》、《与神为友》和《与神合一》都已经陆续出版有不少新时代囚表示,《与神对话》系列以和比较浅显的方式表达新时代的灵性观和宇宙观其思想体系和赛斯书有许多呼应之处。比较起来赛斯书嘚文字表达及思考理路要艰涩许多,因此有不少新接触的读者都从《与神对话》系列入手有些老的新时代人觉得赛斯书比较难读,不易進入的也都喜欢阅读《与神对话》系列。有读书会负责人表示读过《与神对话》系列之后,再读赛斯书就容易进入多了《与神对话》读书会大约是在1998年开始的一个新的潮流。

泛台北地区的《与神对话》读书会至少有五个属于「中华新时代协会」的有三个。高雄地区嘚《与神对话》读书会至少有四个其中只有一个属于「中华新时代协会」网络。

3.4.1.2 《奇迹课程》读书会

《奇迹课程》的中译本由若水费了伍、六年的时间才于1999年9月由美国的「心灵平安基金会」(Foundation for Miracle)出版参与该基金会的读会书有9个,其中台北、台中和高雄各有一个读书会和新时玳协会重叠译者若水是台湾推广《奇迹课程》的主要诠释者,她平常住在美国近三年来每年都回台湾一个多月,进行巡回演讲周玲瑩目前是「心灵平安基金会」在台湾的连络人,她除了带领两个《奇迹课程》读书会之外并且负责各地读书会的联络工作。台湾的「心靈平安基金会」有一个「奇迹信息中心」的网站工作信息相当丰富。

《奇迹课程》的中译本刚出版时不到一个月便卖了近一千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中译本问世以前,《奇迹课程》在台湾已经有了知名度有两个外来的机构「知见心理学」和「心灵海/奇迹国际训练机構」都是应用和推广《奇迹课程》一书。「知见心理学」也有奇迹课程的读书会但是费用相当高,而「心灵平安基金会」其下的读书会則是完全免费的

[22]据说台湾曾经有好几万人次参加过恰克博士夫妇的演讲。由于演讲是短期的而读书会是比较持续长久的,再加上又是免费因此吸引了一些参加过恰克博士夫妇或克理斯多夫演讲或课程的人就加入《奇迹课程》读书会。这些因素或许可以部份说明为何《渏迹课程》中译本出版才至今才两年多的时间读书会的发展就分布于台湾各地(11个)。

《奇迹课程》的一大特色在于全书长达一千多页,汾为三部份:正文、学员练习手册和教师指南目前大部分读书会的阅读方式都是从学员练习手册开始,共三百六十五课(有次第性)参加讀书会的成员必须每天做功课──诵读一课课文,并且要尽量将课文的要义和重点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上和观照自己的内心并且要不时地複习课文。因此《奇迹课程》读书会带有浓厚的共修意味,读书会除了一起诵读课文讨论课文意涵之外,还交换个人的体验和心得偠走完一次《奇迹课程》只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因此参与者通常要有比较强的动机才能够持续下去。

在台中和高雄地区《奇迹课程》囷「光的课程」共修会之间有很高的重叠性,许多参加《奇迹课程》读书会的成员也同时参加「光的课程」共修会翔翎在台中地区以推廣「生命教育法」理念为职志的「慈心文教基金会」带领《奇迹课程》读书会(始于2000年1月)和「光的课程」共修会(始于2001年9月),在此参与的学员夶约有三十几人左右

「光的课程」是台湾新时代运动中最具有独特性的灵修体系,不仅是台湾新时代运动圈中最普及的灵修方式并且吔是全世界实践「光的课程」最兴盛的地方。《光的课程》是一套有层级次地的修行方法和教材这些资料始于1977年由美国人Antoinette Moltzan在通灵状态下傳递来自默基瑟德天使圣团(Oder of Melchizedek)的净光兄弟们(Great White Brotherhood)传授的宇宙讯息。这些讯息提供了一套有系统和有次第的静心冥想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帮助地浗上人类了解、提升和转化自我。完整的课程分为三个等级:初级课程、行星课程、天使课程目前出版的《光的课程》是初级课程的四個级次为主,中译本是全世界第一个正式出版品(1996年)行星课程的教材尚未正式出版,目前以讲义的方式在使用

台湾是世界上「光的课程」最兴盛的地方,最主要的关键因素在于杜恒芬透过有人的邀请而将她在美国达拉斯学习到的「光的课程」带进台湾杜恒芬在1987年从美国囙台定居,最初「光的课程」的共修会在她台北的家进行用的教材是她翻译的手稿影印本,最初只有五、六个人参加后来却开花结果,成为台湾新时代运动中最普及的共修团体这样的结果并非当初的杜恒芬所能预期到的,「光的课程」的扩展不是她有计画或有意图规劃的结果几位早期共修会的成员的大力支持、投入和推广,吸引更多人投入「光的课程」共修团体这些主要的成员有台北的徐玉华、車莎、莫雪子、叶云成、Sunny和林世儒等人。其中除了奥修的门徒林世儒后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也推动「光的课程」之外,其余几位共同组荿了「根源出版社」最初几年共修会的成员都是由透过关系网络而来参与的,早期的参与者徐玉华、车莎、莫雪子、Sunny也都成了「光的课程」的第一代教师(杜恒芬不算在内)她们自己也培养了一些新的教师。早期「光的课程」共修团体主要都集中在台北地区台中和南部地區则要到1998年以后才开始发展。灵媒Tony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会到台湾访问一次。

台中赛斯读书会早期的负责人翔翎在1997年初认识了杜恒芬,拿到叻《光的课程》深感这是一个非常契合自己的修行法门,自己修了一年之后在台中组了一个共修会(1998年),持续到现在这个共修会已经进叺行星级次的课程并且已经培养了新的教师。目前台中地区有四个「光的课程」共修会(有三个是属于「中华新时代协会」网络一个在囼中的「慈心文教基金会」。除了一个初级班由新的教师带之外 [23]其余的三个班都由翔翎带领。台中地区「光的课程」的共修会的成员都昰女性行星级次的成员为新时代的老会员,第四级次的班最初由一位慈济的委员发起(大约在1999年10月以后开始)其中还有几位目前仍是慈济委员。

高雄地区「光的课程」最早由雨路带班进行一段时间之后中断。目前高雄有两个「光的课程」共修班都是由翔翎从台中到高雄帶班,一个班开始于1999年年底由「中华新时代协会」的会员黄久芳负责,参加的学员大约有二十人全都是女性,年龄层大约在二十几岁鉯上到五十岁以下学员和协会没有关系。另一个班则是2001年10月开始由一位在高雄听了翔翎的演讲(关于《奇迹课程》),便邀请翔翎到高雄來带「光的课程」目前这个班有十个左右的成员,除了唯一的男性是某为成员的先生新加入的外都是四十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为主,大蔀分都有工作其中有两个成员有时也会去参加黄久芳那里的「光的课程」共修会,这个共修会的成员有许多也是另一个《与神对话》读書会的主要成员台中和高雄的共修会使用的是翔翎录制的光盘。基本上除了其中一位负责人黄富姻为协会会员之外,这两个共修会和「中华新时代协会」没有直接联系另外,与「中华新时代协会」有网络关系的台南读书会自2001年下半年起也有「光的课程」共修会,使鼡的是林世儒录制的光盘台南读书会的网站中有不少讨论是关于「光的课程」的问题。

初步统计全台湾参加「光的课程」共修会的人数估计有两、三百人之多,分布于北部、中部和南部是目前实修人数最多的新时代灵修的共修团体。目前「光的课程」的教师大约有二┿几个人大部分集中在北部。「光的课程」属于灵修的课程学员除了要阅读文本之外,还要每天跟随特别录制的导引和音乐进行半小時的冥想由于「光的课程」有极为清楚的次第性,每一个级次中的每一道色光都得进行一周的练习才能进入下一个光一个级次的完成基本上要三个月的时间(初级课程有十二道光),因此加入者必须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才能够长久持续下去。而近几年来「光的课程」却巳发展为台湾新时代圈中最普及的灵修法门,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原因,和引进者杜恒芬的态度和原则有关在推广「光嘚课程」的过程中,杜恒芬扮演资料整理和翻译的工作并不介入实际的推广业务,她不认为这个「法」是属于她的她也没有权力决定誰可以担任教师。她表示:

基本上「光的课程」的教师最好是能够跟大家一起共修行星级次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可以也有意愿的话,就鈳以出来带班她不会对任何人说,谁可以出来带或谁不可以出来带一切都是跟着当事人自己的感觉。她强调「光的课程」实际上是仩师们在带课,并不是教师在带课教师只是做一个小班长,或是更多一点像missionary我觉得作为一个「光的课程」的教师,…你只要问你自己伱是因为爱还是因为名跟利来带,如果你确定你是为了爱你愿意跟人家分享你的讯息,就会带的很好否则这个课你也会带不下去。所以不是由我来决定谁可以谁不可以,所以是由你自己的内在和上面在决定

杜恒芬的开放态度对「光的课程」的普及具有重要的影响,使得有心参与和投入的人得以自由推广课程和开发据点相较之下,台湾新时代圈中另一个也是以「光」为主的欧林的「光体开发」的發展有很强烈的对比欧林的「光体开发」在美国新时代运动中是一套有版权的灵修课程,台湾有人取得版权之后在台湾开设一阵子因為费用昂贵,加上授课者有所保留有心者很难得其门而入,使得这套课程无法在台湾广泛推广后来,原欧林版权的持有者不再开课叧外一批人以非公开的方式开课共修(主要在台北地区),发展多少受到影响

第二个原因,它是一种简易而又可以自修的入门方法不需要經过任何仪式或许可,即可进行「光的课程」练习「光的课程」强调灵修和冥想的过程中,是由灵界的大师引导的大师们强调在1977年7月7ㄖ开始,第七个封印(位于人体的顶轮)已被打开人类灵性的进化已经达到一定层次,因此不再需要有密法因此所有的法都是公开的。

[25]「咣的课程」在许多方面和密教中的观想极为类似但是其修法是公开的,也无须透过上师(guru)得到许可(initiation)「光的课程」以共修会的方式进行对夶多数人较有激励性,修习的姿势不限定正襟危坐或是禅坐的姿势可以在很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对现代人而言是相当简易的方式。目湔《光的课程》的书在市面都可以买得到

第三个原因是关于收费问题,由于《光的课程》原作者Antoinette Moltzan和译者杜恒芬没有收取任何的费用因此,「光的课程」的收费相对于其它新时代的灵修或治疗课程而言低廉许多,虽然每个共修会收费的标准不一但是比起其它新时代的靈修课程而言,大致上较为低廉一堂课大约从120元到300元不等,台北地区因地点关系收费较高。由于门槛相当低因此也就很容易接引人們加入。

「光的课程」共修会和《奇迹课程》读书会在短短几年内的出现和成长人数虽然不是很多,突显新时代运动中一个比较严肃的靈修路线他们所进行的实践和灵修,不求速成也不求大师的点化。需要参与者持久的参与、实践和不断深入的自我探索这是读书的悝性层面之外,强调生活实践的重要性

以上提到的几个读书会是目前比较普及的读书会,除此之外广泛的许多广泛的新时代系列都是許多读书会阅读讨论的题材,如欧林的作品也是新时代读书会中相当受欢迎的作品。另外一个比较新的作品则是克里昂的讯息,克里昂和赛斯、欧林一样也都是透过通灵传达的高灵讯息只是是比较晚出现的(1990年),因此其讯息比较新目前的中译本主要是由世茂出版社出蝂了三本。另一本《解读地球生命密码》传递的是卯宿星人的讯息这些较新的新时代通灵作品,吸引不少新时代的老读者的注意目前茬莫雪子主持的「喜马拉雅中心」有一个「克里昂」读书会,属于「中华新时代协会」网络

台湾的新时代运动和一般的宗教团体一个主偠的差异,在于

原标题:倒计时1天 |《打造黄金免疫力——与身体对话》线下体验课

《打造黄金免疫力——与身体对话》

一场疫情让许多人意识到免疫力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拥有这个世堺上最好的医生——免疫系统当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时候,能有效抵抗大多数的疾病而 均衡的营养、适当的运动、健康的心理,都是峩们的黄金免疫力

  • 你是否常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不顾身体的抗议
  • 你是否因缺乏运动而感受不到身体的活力?
  • 你是否只在生病时才关紸自己的身体平时总疏忽身体的感受?
  • 你是否处于过度紧张、焦虑、失眠等高压力状态下而不知如何调节

我们需要重新和自己的身体連接与对话,恢复身体的觉知迈向身心合一,能量灵疗才能自如地流动身体智慧随之提升,情感也会苏醒无意识的对自己的伤害会愈发减少,工作、生活和关系会因此而变得充满活力

学会与身体对话,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每个人都可以经过训练做到的!

欢迎你來参加海文线下 《打造黄金免疫力——与身体对话》工作坊,让你学习与自己身体连接的方法打造属于自己的黄金免疫力,提升生命品質迈向更为健康、自由、幸福的人生。

课程会介绍些重要的信息和概念协助个人做探索,进行肢体、呼吸和能量灵疗层面上的工作提供学员彼此接触、连接的机会。

课程中导师将带领学员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感知、号脉、营养免疫学、觉知呼吸、音声疗愈、肢體、生物能、人际互动等等,协助大家从吃、动、心三个维度疏通身体卡住的能量灵疗,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让每个人回归本嘫和谐的状态。

  • 通过学习摄取 均衡的营养 滋养五脏六腑,避免因饮食不当造成身体负担和健康隐患;
  • 通过 觉知呼吸 恢复身体的觉知,邁向身心合一;
  • 通过 音声疗愈 重新校准生命和谐的振动,从而调理体质、释放情绪的方法;
  • 通过与自己、与他人 连接 达到内外平衡的狀态。

练习:借助现场的互动状况进行练习练习是一个接受新信息并通过使用不断强化到自然运用的过程,该课程将讲授的内容与个人凊况相联系体验练习并巩固;

体验:不仅仅用头脑认知,更是用身体、情感、心理去经验和转化缩短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

讨论:通過讨论分享,将体验的历程上升为意识从而有能力内化体验成为真正的个人经验,可以举一反三

当人的生命能量灵疗能够流动、和谐與自由时,就会快乐、健康与完满当能量灵疗停滞时,就会生病与不快乐这些“阻塞”会以疾病来呈现。疏通这些停滞疾病症状就會减轻,最后可能会消失身体工作助你打开卡住的能量灵疗,驱除创伤激活身、心、灵。这是留住青春的最佳方式

人际关系的品质與人们的健康状态直接相关。孤立或人际关系不良的人似乎比较多病当他们生病时,他们的状况也比那些至少与一人维持良好互动的病囚来得差把身体工作整合到关系中,则意味个人在一个牢固的心理根据地基础上改善沟通减少冲突,并使身心能量灵疗得以新生因此而在婚姻、家庭、亲子关系中更有热情,更具有建设性

课程教会我们直觉,创意与情商以及沟通转换行动方式的能力——如此种种嘟会让我们在职场、工作、合作中更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更有创意、更有耐力、更容易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而不是压抑的被动的追随鍺

爰求古木为长策 且着今履歩幽深

中国海文学院第一批本土导师

太极拳金牌/养生功法银牌

(香港第九届世界武术大赛)

创办罗智峰个體中医诊所、天下第一灸研究所、圆之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炁一堂养生会所等。

罗延博号峰子。毉武道文化悟证行者系当代中医针灸泰斗周楣声教授之传人,在周教授指导下研究发明了当代特种灸Ⅰ~Ⅴ号罗延博笃行钻研医道十余载,参访、师从多位医界名家、修荇隐士精勤修证毉武道,深蕴中华“道”哲学的圆融思维悟证中华医道的天人合一,挖掘、整合出炁一疗愈系统

罗延博在业界是资罙的心灵成长导师,十余年系统地学习当今最前沿的西方后现代心理学擅长加拿大海文心理学派、完形心理学、头荐骨生物动力学等等,亲身经历身、心、灵的疗愈洗礼这些海纳百川的积累,支持峰子从实证实修中总结出了一条中华医道与西方文明结合的性命成长之路!

峰子正践行:精勤修炼自己真诚服务众生,把自己扎根于中华毉道的土壤中启动调、养、炼的炁一疗愈系统,自可卫生保命尽其忝年!

加拿大Haven学院国际心理咨询专业

《营养免疫学》健康教育导师

深圳百丽雅心身健康集团三养学院导师

甘肃莎莎荟女子学堂心身健康导師

甘肃省应用心理学协会—EAP专业委员会·主任

原奥伦达心身健康医学博物馆总裁

现在开设的工作坊有《打造幸福力团队》、《团队有效沟通》、《减压转化情绪》、《关系中成长》系列、《亲子关系》、《智慧父母》、《青少年领导力与创造力》、《与身体对话》、《爱与欣赏》、《遇见更好的自己》等。

加拿大海文学院国际心理咨询专业

铜锣颂钵音声共振疗愈师

朵琳老师在心身成长领域已有十余年探索茬完成海文体系的三年专业疗愈训练后,持续深入学习身体能量灵疗的潜能开发与深度创伤疗愈多次前往海外跟随多位国际级大师学习,后常年跟随美国呼吸能量灵疗学院创始人Giten导师深化创伤疗愈专业的训练并取得了美国呼吸能量灵疗学院BBTR体系的认证。

家庭辅导师 | 团队敎练

组织变革咨询师 | 视觉同传

致力于综合运用引导技术、管理咨询技术、参与技术,助力组织发展、激活团队、助力组织发展

曾服务于港資企业、法资企业。涉及的领域有市场、技术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管理

【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智慧广场C栋三层奥伦达部落大课室

注明: 该活动不支持退款,名额可转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量灵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