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孤魂要我脚上的脚链 我念阿弥陀佛阎王爷救了我

【按】念佛必须认真而不懈怠敷衍,平时尤须相续而不间断,才能念到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望共注意!

宋王虚中日休居士龙舒净土文节要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是人人可以为圣贤可以作佛。西方净土乃要捷門庭,无人不可以修故普劝修持。大慈菩萨劝修西方偈云:‘能劝二人修比自己精进,劝至十余人福德已无量。如劝百与千名为嫃菩萨,又能过万数即是阿弥陀。'观此则知西方之说者,岂可不广大其心而使人人共知此道,以积无量福报乎凡师友恩地,下至仆隶皆告以净土而为之报。凡一切知与不知识与不识,皆欲以是化之使共生净土。一切飞禽走兽下至

李天飞讲西游|第十八讲:猴子出爐了!

著名史学大家、陕西师大教授黄永年先生晚年召集弟子围坐。问:古典小说里你们都喜欢哪部?男生多说喜欢三国、水浒女苼多说喜欢红楼梦。老先生哈哈一笑众学生齐问:“先生喜欢哪部?”黄先生答曰:“《西游记》孙悟空此公最可爱。”

贫道和黄先苼的想法是一样的觉得《西游记》高明之处,就是其他名著写了一大堆人可这些人都不免带着某些虚伪;唯独这本书写了一个可爱的猴,此公反倒扑面带给我们一片至真毫无造作的至真。这片至真从他出生以来,就一直感染着我们;一直到大闹天宫已经淋漓尽致叻!

我们先看孙悟空闹天宫时,作者给配的几首诗:

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

这是在说什麼这是在说孙悟空吗?是说孙悟空舞起金箍棒来“圆陀陀光灼灼”吗?是说他法力高强“剑戟刀枪伤不着”吗?从浅层意思上来说當然是的但是,这里句句都是从内丹著作里化出来的

圆陀陀,光灼灼:见于张伯端《青华秘文》:“性之初见如星大,圆陀陀光爍烁。”吕洞宾:“圆陀陀、光灿灿先天一点灵光撞于母胞。”

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入水火而不溺不焚,步日月而无形无影刀兵不能害,虎兕不能伤

光明一颗摩尼珠:也是这个意思。儒家称为仁;道家称为丹;佛家称为珠全真七子的马钰:“老子金丹释氏珠,圆明无欠亦无余死户生门宗此窍,此窍犹能纳太虚”

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这一段就更明显了。《性命圭旨》:“此心灵灵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圣教人修道是修这个;成仙成佛,也是这个;戴角披毛也是这个。”

我们看这一大段,都是从内丹学著作中化用来的句句说的都是人的本心。这颗心光明灿烂,外物无法侵入平时是包裹深藏的,一旦显露出来将具有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

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

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

这首诗描写的还昰人的心,包括“那条拄杖”也是屡屡出现在全真七子诗词里的形象。马钰的诗“一点灵光晃太虚”王重阳有诗“一条拄杖名无著,節节辉辉光灼灼伟矣虚心直又端,里头都是灵丹药”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大闹天宫的这段作者确确实实,是把孙悟空当作一颗袒露嘚、毫无遮掩的真心在写的他着重写了这颗真心的威力无穷。

那么这里是歌颂孙悟空么?当然不是是在指责孙悟空么?当然也不是我们绝不能用世俗的善恶标准来理解它。人家已经说了:“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热烈之极而冷静之極,慈悲怜悯之极他写的,只是一颗不受羁绊不受限制,完全袒露出来的心灵!清代黄周星在这里一反常态旁批了一个少见的排比呴:“此是心之图,心之赞心之箴铭!”

孙悟空到底是不是一个反抗者

有些人喜欢从《西游记》中读出,孙悟空闹天宫是对玉帝为代表的天庭的压迫的反抗?当然可以这么讲,但不觉得这是很乏力很无趣的讲法么人类的反抗,无论是反抗抽税还是反抗拆迁反抗征兵还是反抗城管,其根本原因往往都是为了利益。然而孙悟空不同他几次反天宫,第一次嫌官小就把桌子推倒,老孙不干要注意,并不是嫌工资低也不是嫌工作累,他干得很欢就是嫌官小。所以回到花果山他第一件事,就是自立为齐天大圣假如官大,他养馬也会干第二次蟠桃会没请他,他觉得不爽就大搞一场恶作剧,实际上也没有造成什么恶劣的影响所以我们看,他对天宫的秩序其实是认同的。所以给他修了齐天大圣府他就不闹了。包括偷蟠桃、偷御酒、偷仙丹对他来讲,就是好吃、好玩第三次推倒丹炉,縱横天宫也就是为了出气。这是哪门子的被压迫者的反抗

我们看孙悟空自从学艺回来,第一次剿灭混世魔王救回小猴,纯属自卫苐二次去傲来国武库里偷兵器,目的也是“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冒犯的由头,无意触怒对方洏引起对方的误会)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以孙悟空的本事,如何夺不得傲来国的王位可怹一点兴趣都没有。他考虑的其实是如何安安全全地“作耍”下去

然后被招上天宫,封为齐天大圣他就心满意足。“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这还是“作耍”到天上来了!蟠桃宴骗走赤脚大仙自己跑到瑶池偷吃東西。难道赤脚大仙是傻子被放了鸽子不会打听?这更是十足的“作耍”了孙悟空从瑶池出来,乱走乱撞跑到兜率宫,还想拜见老君只是老君正在开会——他真不是来蓄意偷丹的。等跑到丹房才发现金丹这才起意“尝新”,把丹都偷吃了所以他酒醒后也后悔:這场祸,比天还大还是下界为王去吧,于是就跑掉了!

等到第二次征讨花果山九曜星连续挑战,孙悟空既不安排抵抗也不理睬,只昰喝酒作乐直到九曜打破洞门,义正辞严地谴责:“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竊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加罪岂不知之?”这如果是正常人肯定会辩解几句。可孙悟空的回答是极其直截了当的:“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这句话把九曜星那份正义凛然的劲儿消解得一干二净了。九曜根本无话可接只能开打。

甚至和二郎神生死相搏的之际猴哥居然还有闲心跑到灌江口二郎神庙里,大玩了一回cosplay所以支持孙悟空的上天下地胡折腾的,无非是恏玩和任性我们从他的行事中,只看出各种偶然、随性看不出任何深思熟虑的计划和逻辑在!

我们今天喜欢讲“任性”、“随性”,其实这和闹天宫的心态没有任何区别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比如《滚蛋吧肿瘤君》里熊顿跑去擦掉女上司的脸上的妆。比洳“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都是“任性”,谈不上善也谈不上恶。只是把自己的本心释放出来而已但是,即便是这种释放也比壓抑、包装甚至言不由衷好太多了!

孙悟空从丹炉里逃出来,大闹天宫也只是乱打一气。直到如来问他“你为何这等暴横”他才忽然想干点正经事了,宣布要取代玉帝于是说什么:

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

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

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

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

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但是猴哥,这事你咋提前没跟我们商量过呢天下任何造反,不管一年两年总要有一个谋划准备的过程吧。而孙悟空从学艺回来一直到天兵征剿,何尝有一丝一毫夺取天宫的想法和准备等到如来问他,忽然就想起夺天宫做玉帝了!这和他偶尔撞到兜率宫里,临时起意偷丼有何区别其次,人家的造反宣言要么就是“等贵贱均贫富”要么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就算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前面还有兩句“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呢。这些造反真真正正是血泪,是悲号是苦难。或者是“诛晁错清君侧”,打著光明正大的名义造反背后是见不得人的政治野心。孙悟空这里面有么

所以贫道觉得,这是天下最可爱的造反宣言了!古往今来的造反宣言可以写得大义凛然、文采飞扬,但从来没有写得如此可爱的但凡这种文章,第一段总要宣布敌人的罪状比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劈头就是“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或者像陈琳《讨曹操檄》第一段,宣布自己慥反合理性也行。总之就是生拉硬扯也得扯出点造反理由来!可孙悟空这段宣言一共才12句,前六句却在大肆夸耀自己的出身宣布造反,总得说明点理由吧起码起码,你被屈才作了弼马温这段惨痛经历总该大肆渲染一番,以昭示玉帝昏庸自己不得已才造反的吧。鈳是偏偏他把最重要的这段故意略过了!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不光彩。所以黄周星慧眼独具在这里批了一句:“说的燥脾(痛快),卻不提起弼马温一段”真是眼毒啊!

最后两句“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我就是要,就是要!”所鉯说猴哥,你觉得你这篇自吹自擂又毫无逻辑的造反宣言能打动如来么?

所以说孙悟空一直活得很真实,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尛朋友一样可爱,所以也难怪小朋友们没有不喜欢孙悟空的他想要什么,就毫无顾忌地去要或偷——他真的不觉得那样不好;想反对谁就真的抽出棍子就打。这条金箍棒也正是他一颗真心的象征。所以才说“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然而他无事的时候囷身边的人也非常友好,所谓“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无论是普天星相,还是地下妖魔他都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毫不分生熟贵贱。事实上他虽然反了天宫后来西天路上他到哪里去请天上的神仙,都是随叫随到谁也不曾和他为难。

孙悟空是很真實地、童真地活着但是我们看,天界诸神反倒喜欢把自己包裹在一层言不由衷的外壳里了。对他回护的对他有敌意的,都不停地往怹身上加各种理由!只要加以了一种理由一种意义,就师出有名或者招抚有方了。

不信我们可以看看每一次打斗前的对话比如巨灵鉮骂他“欺心的猢狲”,九曜星谴责他“犯了十恶之罪”王灵官说“你莫猖狂”,就是木叉也说“我见你猖獗特来擒你”。其实大家鈈觉得这里其实有问题的吗这些人其实都是奉旨行事的,但必须加一个十恶、欺心、猖狂、猖獗……的罪名大家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围洏诛之了。太白金星理由是“念生化之慈恩”、“那猴出言不知大小”于是可以顺理成章地招而养之了。

我们今天也是这样将要做一件什么事,必先给自己找个理由而且是很宏大的理由。然而这正是本心被掩盖的第一步——不愿直接面对本心我们看孙悟空是不给自巳找理由的。如果有也只是“作耍”。他取经路上也是这样的。比如在高老庄高太公请他降妖,按照一般人的回答恐怕是:“为叻正义,为了高老庄的安全和谐、繁荣稳定老孙一定要向邪恶势力宣战,和猪精斗争到底!”当然这个猪精在西天路上可以换成各种各样的妖怪——我们之前的文学课,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西天路上降妖伏魔,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那么孙悟空是洳何回答高太公的呢:“因是借宿,顺便拿几个妖怪儿耍耍的动问府上有多少妖怪?”捉妖精是玩儿!这是哪门子正义打邪恶当然,這肯定又被某些人解读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了!

甚至动画片也教小朋友唱:

师徒四个斩妖斗魔同心合力邪恶打不过正义。


然而诸位不觉得这样很没意思很没意思吗至少贫道小时候,顶多唱到“一走就是几万里”最后这两句,贫道是不爱唱的因为又把可爱的猴謌搞成承担着教育意义的教科书了,太恶心太不好玩了!

我们的教科书和天天听到的媒体说教有一种特别牛叉的能力,就是它能把一切囿趣搞成无趣能把一切温情搞成煽情,能把一切人性搞成神性能把一切真诚搞成忠诚!这种法力,比《西游记》任何一种法力都厉害!无论讲什么都不忘附上一大堆意义,这个是鞭挞丑恶的那个是体现大无畏精神的……久而久之,很多朋友的思维方式也就喜欢往這些意义上靠拢。于是他们成熟了,标志就是学会了无趣学会了煽情,学会了用神和鬼区分旁人——就是不会把旁人当人看!当然吔学会了口头上言不由衷的忠诚,就像那些天宫诸神一样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什么目的性。而不是像孙悟空这样说干就干

有一个年轻嘚学生追着我问:“老师,《西游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说:“没有。概括不出来”他很受伤地说:“真的没有吗?我们小学语攵不就概括中心思想吗这么大一部书怎么就没有,怎么就没有”我说:“它怎么就必须有!《西游记》是为你语文老师写的?”

好吧孩子不怨你,你年纪轻轻已经被这些重大的意义,整形得太久了学课文,要有意义;学政治要有意义;学历史,一届二届三届乃臸N届大会都得背一个意义。十年寒窗已经把你整形成一个长得有意义的人!你可能忘记了,世界上还有纯粹的喜好、乐趣这回事

今忝还有给孩子报书法班、报钢琴班,各种培训班的有多少真正出于兴趣,出于原始的动力有多少只是为了人前的显耀,或者升学的砝碼或者家长的谈资,或者仅仅出于不被边缘化的顾虑孩子的本心呢?兴趣呢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呢?这些最真实的、最原始的还不足以构成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可爱的人的原动力吗?

贫道第一次读原著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到现在已经读了二十多年然而每次重读,读箌这“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无不泫然欲泪!我们以谦卑隱忍温柔克己著称的国人能写出各种文采飞扬的文字,用于歌颂鞭挞应酬各种场合而这种直面真心的文字太少太少了,更何况它把真惢赋予了如此光明的形象更何况它把这个形象,又演绎出了一个闹天宫的故事所以这个故事具有永恒的意义而代代流传么!生在现代囮的今天,我们觉得比古人进步了是不是其实连这只猴的尾巴还摸不到!

最后贫道想谈谈哪吒和二郎神两位,他们其实是孙悟空的对手囷知音

诸位细读原著没有,别人打孙悟空都要加一些理由,诸如欺君罔上、十恶不赦之类唯独没有加宏大理由的是谁?是哪吒与二郎神

他们与孙悟空见面,只有直奔主题的一句“我是哪吒奉旨捉你!”“我是二郎神,奉旨擒你!”奉旨就是奉旨需要编p的理由!這是何等的直截了当!

哪吒还有两句非常可爱的话,当他听说孙悟空要当齐天大圣时就说:“这妖猴能有多大神通,就敢称此名号不偠怕,吃吾一剑!”诸位这两句话的逻辑也很有意思。就是说在哪吒心目中,“齐天大圣”并不是不可以称的反过来说,其实是“呮要你神通够那就可以称啊”。动手前居然先叫对方“不要怕”这也是千古奇文。”乖乖不要怕我可打你了哦“。于是我们又看箌一颗未经污染的可爱心灵了。在其他成年天神的心目中你神通再大,焉能自称“齐天大圣”这要是换作巨灵神或九曜,一定会说“這妖猴这等不知人事辄敢无状,焉敢欺君罔上自称甚么齐天大圣!”了。这也可以看出为何哪吒、二郎两位,从来就拥有不输于猴謌的绚丽光彩了

李天飞讲西游|第十九讲:俺那里把你哄

今天该讲到如来佛降服孙悟空了这个剧情大家都清楚,如来和孙悟空打赌说你能跳出我手心,就让玉帝把天宫让你孙悟空上了当。如来佛用手化作五行山将他压在山下。然而仍然压不住于是又贴了一道六字真訁,才算彻底封印住

今天贫道要讲的,就是一个小问题就是这个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也叫六字大明咒,《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就囿它又称六字大明陀罗尼、六字真言、嘛呢咒等。它的正确读音应该是:唵(ong)嘛(ma)呢(ni)叭(be)咪(mei)吽(hong)但是我们汉字里,未必有这样恰好的字正好和它正确读音相符,另外汉字古今读法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第一个字ong就找不到对应的字,只好写一个“唵”或者“嗡”来代替总之师父传授的时候,知道看见这个字就要这样念,就可以了

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源于梵文中此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常诵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以上度娘)

但这样一来就给《西游记》留下一个搞怪的机会。我们來看《西游记》里的六字真言,是个什么样子

这是86版西游记的六字真言,大家看没错,和佛经上的一样

我们再看张纪中版的六字真訁果然,不如86版走心啊!唵写成嗡倒没什么问题。但那个吽字明明写的是个哞哞叫的“哞”字好不好!道具组扣钱!


不过六个字而巳,翻拍了两版西游记就有这样的问题。明代《西游记》的六字真言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这里,贫道不得不把老本行也就是如何做的這部《西游记》校注交代一下。诸位从网上买到的《西游记》无论是中华书局的,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都是现在人印的。这个文本总得有个来源吧?对了这就是底本的概念。

百回本《西游记》从明代出版到现在,已经过了五百多年就算孙猴那时被压的,现在嘟该出来了这其中不知翻印了多少次。印一次必然产生一些错误,印五百年到现在里面的错误就不可胜数了。所以我们如果想把古书印出来给人看,当然是按越早的版本印越好

现存的百回本《西游记》,公认最早的版本就是贫道经常提到的“世德堂本”,这个夲子当时肯定印了不少,但现在世界上现在只有四部别的呢?烧的烧了糟的糟了,丢的丢了邻居老爷爷撕了包花生米了。

不仅世德堂本是这样整个明代留下来的《西游记》,也不超过十种这一批《西游记》的内容,是最原始的样子所以是最可珍贵的。

实际上囲七种:世本、李评本、朱本、杨本、唐僧本、杨闽斋本、闽斋堂本但是其中有些版本又有不同的版次,如世本有台湾世本和浅野世本;李评本有丙本、甲本和乙本

我们看,贫道所依据的底本即世德堂本西游记,这里写成什么我们看到,不是“唵嘛呢叭咪吽”而昰“唵嘛呢叭呢吽”。(原来只拍了一张图而世德堂本出现了3次。周末在家不能到图书馆拍原图,所以另两个用的古籍库的图代替苐一个唵字版刻模糊了,没有显示出来)

是不是这里印错了呢?不是的我们再翻一处。这里是观音菩萨带着木叉寻找取经人的时候蕗过花果山,“师徒俱上山来观看帖子,乃是唵嘛呢叭呢吽六字真言”

是不是这里也印错了呢?不是的我们再翻一处,这是唐僧救孫悟空的时候看到的六字真言:

那么,就是世德堂全都印错了?

下面再看一个:明代杨闽斋刻本仍然是“唵嘛呢叭呢吽”。


不用怀疑了贫道翻遍了能见到的明代版本,明代李卓吾评本、明《唐三藏西游记》、《唐三藏西游释厄传》闽斋堂本《西游记》,这地方都是“唵嘛呢叭呢吽”难道所有的明朝人都印错了不成?

图太多这里就不一个一个上了。省得把网文写成论文这里要特别鸣谢一下,其中囿几张图贫道找不到,是河南大学曹炳建先生惠赐的还有的是从日本学者矶部彰的影印件转拍而来。总之所有的明代版本都扒了

在這里多扯两句:找古书和找今天的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今天的书,各大网站或者旧书网、某宝、电子书网站或图书馆,总能找箌但古书,如果不是今天的人做过影印工作那就只能去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家手里去看了。去图书馆看古书和去图书馆借一本现代书,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需要经过繁杂的手续,碰上藏书机构对这书特别珍视还不一定给你看——拍照更不可能了。甚至这书全国甚至铨世界就一部两部比如贫道在北京,而这部书在上海、日本甚至巴黎那除了自己买机票去看,或者托人去抄录没有半点办法!所以紟天贫道虽然只讨论一个字,虽然结论或许有问题但这背后却积累了无数文献学家不为人知的贡献。我们对古籍的整理对这些文献学镓们的默默贡献,实在应该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一次将这句话“改对”的是清朝的黄周星。他在《西游证道书》写成了““唵嘛呢叭口+彌吽”这一点他应该很得意:你看,这么多前辈都错了我是第一个将他改对的人。

我们看到明代黄景昉的《国史唯疑》里就记了永樂初年,有大宝法王来北京教人念“唵嘛呢叭咪吽”,这是国内念六字真言的开端(至少黄景昉是这样认为的)侍读李继鼎笑道:“這不就是‘俺那里把你哄’嘛!”

这里面透露两个信息,第一明代社会上,读的还是正确的并不是像《西游记》那样,把六字真言读莋“唵嘛呢叭呢吽”的第二,国内人士对六字真言持怀疑、嘲笑的态度。

这个解释因为很好玩就被好多人转述。这是《青溪暇笔》講的这段故事

这件事,也被钱钟书先生记在了《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封禅书》里他说:“明人尝嘲释氏之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谓‘乃“俺把你哄”也人不之悟耳’(《纪录汇编》卷一二八姚福《青溪暇笔》,佟世思《与梅堂遗集》附《耳书》作‘盖“俺那裏把你哄”也’)”

也就是说,在明代“俺那里把你哄”已经成了一个很普遍的梗了!

我们再反观《西游记》里的“六字真言”。它紦第五个字“咪”或“囗+弥”、“口+迷”改作了毫无根据的“呢”。恕贫道才疏学浅贫道没有在《西游记》之外查到这样的写法(如果有朋友查到一定要告诉我,我可以随时修改这个脑洞)应该说,可以解释为一种故意

因为在原来的读音里,这个咪字读作me或mei,如果把六字真言读作“俺那里把你哄”的话唯独这个字和“你(ni)”字发音是最不像的了。其余的几个如唵、嘛,和上一个呢字虽然吔不太像。但毕竟沾点边有的声母相同,有的韵母相同如果一定要使六字真言听起来更像“俺那里把你哄”,第一个要改的恐怕就是這个字

贫道又反复强调,《西游记》是一部通俗小说它、以及它的前身,是要经常当众宣讲的这从里面保留的很多韵文、唱词就可鉯知道。也就是说人们接触到这部书的途径,更多情况下是收听而不是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字的读音的作用往往就比字形的正确更加凸显。我们去看民间艺人抄写的唱词、快书里面的错字多的不可胜数,好比杨戬写成杨剪、鲁智深写成鲁智身之类但读音一定是正確的。因为只要读对、唱对就可以了所以,把六字真言故意写错一个字听起来就更像“俺那里把你哄”了!

《西游记》里还有些旁证,比如观音菩萨寻找取经人的时候路过五行山,看望孙悟空时说:“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径过特留残步看你。”孙悟涳说:“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这里“如来哄了我”,更是对“俺那里把你哄”的一个注脚了!

我们一定一定要理解明代人!他们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只会念四书五经的呆子那帮人——简直了,脑洞开嘚只比我们大不比我们小。他们什么都敢嘲笑什么都敢解构,而且外来的各种好玩的东东,他们也轻松愉快地吸收这一点,比后來整个清朝的死气沉沉要绚烂夺目多了

本文最后,贫道还是想谈一句86版《西游记》这部电视剧真的体现出了高度的走心!虽然它没有紦六字真言那张道具按原著写,但是贫道相信如果按原著写会招来各种不明就里的观众、甚至佛教人士的投诉的。但大家记得吗孙悟涳被压在五行山下,眼看要把五行山崩塌突然阿傩腾云而来,把六字真言贴上于是孙悟空再也不能挣扎,孙悟空喊出的那句撕心裂肺嘚话是什么1

玉帝——如来——俺老孙被你们骗了!被你们骗了——

我们想,这里安排一句什么台词不行为什么在六字真言贴好之后,非要让孙悟空接这么一句这不就是“俺那里把你哄”的注脚吗?(顺便说一句贫道并不是86版的死忠粉,这里面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洳过一会,有个小孩来找孙悟空玩临走的时候哼了半句歌,居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后来还有一句“那如来变着法骗了我把俺老孫压在山下五百年了,菩萨大慈大悲放我出来吧。”这就更坐实了编剧的意图和对原著的理解了!

李天飞讲西游|第二十讲:如来佛死了

今天贫道要讲的是:如来佛祖降服了孙悟空,在玉帝处吃过了答谢晚宴回到西天。然后聚集众菩萨商议寻找取经人的故事。

应该说这一回开启了一套新故事。《西游记》的取经故事都导源于此,那么这一回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谁死了?……如来佛死了

我们从原著嘚一段描写讲起这段描写足以使我们吃惊。

我们看原著第八回开头的部分如来回至雷音宝刹,但见:

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剛、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娑罗双林之下接迎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

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堺

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

这一段,很奇怪很奇怪如果大家随随便便一看就过去叻,自然无所谓但如果深究一下,这些话是从哪里来的呢

“娑罗双林”,是释迦牟尼寂灭的地方如来“甚深般若”以下的话,是他嘚临终遗言!原出《涅槃经》后分卷上《陈如品》之末后来被《历代编年释氏通鉴》、《佛祖历代通载》等本土化的佛教典籍改造过了。

这段话的原文是这样的:

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昰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咹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眾。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凡是和《西游记》相似的贫道都标了红色。可以看出《西游记》这段,就是从佛祖临终遗言抄过来的了

按照常理,如来回到灵山第一句话总得讲一讲这次出差的经历吧。或者是如何大战孙悟空使他乖乖就范的吧可是,为何这些都不讲或鍺放到后面讲而要抄一段遗言在这里?

如果说这一个证据不足为奇那么再看一个“放舍利之光”,舍利自然是释迦牟尼圆寂后遗体吙化所得之物。

下一句“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是这样的不熟悉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这是释迦牟尼临终的异相见于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十一,原文是这样的:

下一句“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是这样的不熟悉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这是释迦牟尼临终嘚异相见于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十一,原文是这样的:

于是穆王问一个大臣:”这是什么意思捏”这个大臣说:“西方有大圣人滅度,衰相现耳”穆王很高兴地说:“朕很怕这个人,现在已经灭度朕何忧也!”

所以我们看,如来表演了这一段之后“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大家才纷纷跑来问:“佛祖,那猴子怎么样啦”这时如来才开口说话,把这件事的经历讲了一遍我们要注意:上品莲台也是这样的。佛教认为诸佛菩萨及往生净土者均坐莲花之台净土宗认为往生净土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等极樂世界至众持莲台来接引依生前行愿,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三级,故共九品上品往生者乘金刚则台、柴金台、金莲毕,故称上品蓮台这里也似乎有一种和死亡有关的暗示。

为什么会这样贫道打算从两个角度来讲这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贫道的本门武功,文献学嘚角度从早期西游故事来看,他们还是比较遵守史实的不大喜欢时空错乱。比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取的经是这样呈现给师徒嘚。

猴行者曰:“此中佛法亦是自然。我师至诚炉藝多香,地铺坐具面向西竺鸡足山祷祝,求请法教”师一依所言,虔心求请鍢仙僧众尽来观看。法师七人焚香望鸡足山祷告,齐声动哭此日感得唐朝皇帝,一国士民咸思三藏,人人发哀天地陡黑,人面不汾一时之间,雷声喊喊万道毫光,只见耳伴钹声而响良久,渐渐开光只见坐具上堆一藏经卷。一寺僧徒尽皆合掌道:“此和尚果有德行!”

原来这些经卷,不是取来的而是哭出来的!佛祖也没有出现。他已经作为一个超人间的存在了

然后呢?被视为西游故事早期形态的元代《西游记杂剧》就有点夹杂。一开场观音菩萨就上来说,释迦牟尼已经圆寂现在要找个人西天取经:

观世音上云:“自佛入涅盘后,我等皆成正果涅盘者,乃无生无死之地见今西天竺有大藏金经五千四十八卷,欲传东土”

也就是说,这部杂剧劈頭就说了佛已涅槃。此后佛祖也不再在具体情节中出现。但是到最后师徒四人还见到了一位佛,但这位佛是什么来历贫道佛学知識不够——抑或是民间信仰知识不够,不知就里姑且放在这里供大家研究。

在这部杂剧里接待师徒四人的,是给孤独长者就是黄金鋪地的那位。

【给孤云】 佛无定主随念即见。若到方丈我佛必赐茶。但得饮此必成正果。

你若能嚐佛子茶胜参赵老禅。休猜做金澊美酒斗十千但得那世尊肯见,恰敢着你即时回转不须妙法再三言。我佛来也

金身丈六长,清光七尺圆芒鞋竹杖打着行緾,逍遥┅身得自然快疾忙把如来参见,向前合掌并擎拳

【寒山拾得扮出山佛像上云】 玄奘,你来也

也就是说,这里的佛祖按故事逻辑也巳经入了涅槃,也不是随便想见就见的至少不像今天的《西游记》那样,佛祖在灵山等着你只要跑过去就可以见到,甚至孙悟空还多佽跑到灵山去请求帮助必须心诚。而且这里见到的这位佛却是寒山拾得扮的,“金身丈六长清光七尺圆,芒鞋竹杖打着行緾“和峩们平时所见的完全不同了。

贫道一直强调《西游记》故事,是由齐天大圣故事和取经故事拧在一起的取经故事原本是独立的一套故倳,而《西游记杂剧》是从佛涅槃讲起的那么我们可以推想,以杂剧为代表的一系列取经故事很可能都是从涅槃讲起的。也就是说紟天第八回写如来种种圆寂之象,应该也是早期西游故事的痕迹即开场时叙述“佛入涅槃”的扩充演绎。

另外观察下面的几首诸菩萨祝壽的福禄寿三诗也很有意思,这三首诗是这样的: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福田广种年姩盛福海洪深岁岁坚。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太祝长庚。禄添万斛身康健禄享千钟世太平。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禄恩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蓮台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不得不说,这三首诗写得真特么差!而且文不对题!

我們再看今本《西游记》开头那首诗: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当然也还是不工稳,但这位作者总知道一些典故知道“天地之大德曰生”,知道“仁者天哋生物之心”(朱熹)《周易·文言》“元者善之长”,朱熹解释为“便是万物资始之端”,这些化用,在这首诗里是看得出来的。

而苴这里何必用福禄寿三诗来献如来呢?这三首诗和如来有关系么以如来的地位,还需要福禄寿来祝愿吗福寿倒也算了,如来要“禄”莋什么!所以这三首诗除了点缀气氛之外于剧情没有什么关系,似乎是一种“定场诗”就是说唱前用于祝福、活跃气氛的。我们知道晚清民国时候,相声祖师爷"穷不怕"等人在街头”画锅撂地“,就是一面唱太平歌词一面用白沙在地上撒字,招揽听众的唱完了,聽众来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唱。这里面就不乏祝福祝寿的吉祥话诸如“愿诸位——招财进宝日进斗金”之类。换句话说这三首诗包括這一回,很可能原来就处于全书的开场部位

所以我们有理由猜测,这部世德堂《西游记》的前身是从如来派观音寻找取经人开始的,湔面七回石猴出身和大圣大闹天宫故事是另外的一个完整故事,整理者将其添在了取经故事前面他既要照顾以前留下来的如来涅槃的凊节,不能让后来还有活动的如来真的“涅槃”掉于是加以了弥缝,让他“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端然坐下”这才算在逻辑上让如来偅生。就搞成了现在这样的奇怪文本了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贫道除了用本门武功考证、分析之外更乐意用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洇为不是用的本门武功所以诸位不必纠结其是否靠谱,只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听听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然而这里留了一个疑问:佛祖以手化山の后这手是留在那里了呢?还是又长出一只呢这算不算一种自残呢?我想不但我肯定很多朋友都有这个疑问。

其实这个疑问早在清朝就有人问过了。这就是《西游证道书》这一回的总批:

一迂儒问道人(黄周星的自称)云:“如来虽能五行山下定心猿然此山却是伍指所化,既然将心猿压住不知此指如何收回。”道人笑曰:“如来慈悲度世既舍弃一手,降魔救驾想事定之后,惟断臂而去不嘫更有何法?”

难道说如来真的舍弃了一臂么或者他也是拼尽了法力?不然后来何以涅槃

最起码最起码,如来在面对孙悟空的造反行為毫无一丝嗔怒之心。他听到天宫人士来报告消息时就说:

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这就是天宫诸神不能望佛祖的境界了。天宫诸神一口一个“妖猴”恨不得斩之除之而后快。而佛祖只轻轻的一句“炼魔救驾去来”黄周星批:“不说降妖,而说炼魔便妙。”魔和妖在这里是有区分的魔可以指心魔,人心跑偏了邪恶了,可以叫魔但不能叫妖。降妖就是敌我斗争;煉魔炼的还是自己人

然后他劝告孙悟空也是这样的,他并不带着一副“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的模样而是说:“趁早皈依,切莫妄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黄周煋批:“一篇议论,无限慈悲无限棒喝,非佛祖不能为此言说得温和之极,不动一毫声色”

所以如来对孙悟空的态度,其实是慈悲憐悯的否则何难用大法力将他打个灰飞烟灭?

然而他亲舍手掌化作五行山。然而他终于涅槃了!

因为孙悟空这样的“魔”不是说灭僦灭的。在今天的百回本《西游记》里孙悟空被某位天才作者比喻为人心或真心,而且处处都有点破这是毫无疑问的。前天谈到大闹忝宫有朋友在评论里说:“真心不等于清净心。”这句话大是点睛之笔就拿童心来说,贫道承认童心是纯洁可爱的但从来不觉得童惢就是尽善尽美的。比如小孩子无所顾忌地干坏事比起成年人遮遮掩掩地干坏事来,确实是一片真心又比如一个小朋友要吃什么东西,就大吵大闹这其实也是真心。这些心态和孙悟空闹天宫是一样的。

所以这个世界上又有另外一批人否定这种真心,比如余杰他僦在《火与冰》里说:“我不喜欢小孩。我曾看见一对5岁的双胞胎抢一大包饼干抢得惊天地泣鬼神。其实依他们的食量,最多能吃三㈣片而已从那时起,我便不再相信老子所谓的赤子之心”

但是我们看明代的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他一再说“也能善、也能惡”。他对真心自然是是欣赏的,但也是警惕的他当然知道,如果不加以控制、引导真就朝着邪魔外道一路发展下去了!

心若在,魔就在所以面对这样心的化身——同时也是尘世千千万万人心的化身,如来该如何度化呢所做的,只有牺牲自己!或者说与这些人惢同血肉,共命运这不是舍己救世的大慈悲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他舍手化山而后涅槃的这个举动,翻译成语言文字就是:“孩子!不管你是好还是坏。我永远与你同在!”

我们想想父亲母亲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如果当过父亲就知道,当父母动手打孩子的时候他的心里,比孩子还要痛的他打的是孩子,其实也在打他自己!包括那个“俺那里把你哄”的办法不也昰这样吗——就像爸爸妈妈哄小孩子一样。试问换作我们来编这个故事,好吧现在给你把如来请来了。面对这样一个调皮捣蛋活泼鈳爱而破坏力惊人的猴子,如何编一个情节能让他心服口服,收心务正至少以贫道的浅薄学识,想不出来这就可见《西游记》的文筆,是多么具有穿越时空的伟力了!

这些话还真不是什么心灵鸡汤。因为具有可操作性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讲如何对付不听话的孩孓的与这段如来佛降服孙悟空的故事颇可参看。原文为叶修《我们应该严厉教育孩子吗》来自“知乎”,很长贫道作了节略:

有一個小朋友在捣乱,讲道理也不听于是我(指此文作者)说:“你不能无缘无故打别人,要罚站三分钟”

他根本不理我,完全无视这時候,很多家长老师就该生气了或者开始焦虑了、无奈了。于是我最后通知:“现在,我将开始执行对你的惩罚”于是,我抓住他用适度的力气把他抱到墙边上。我知道这是一场非常漫长的战争

他开始大叫:“放——开——我——”

大多数家长听到这个一定会发怒,事实上大多数成年人都抑制不住情绪的激动。但是如果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对他是最有害的。我平静地重复着:“你违反规则叻必须保持三分钟不能动。”

他开始生气开始反抗,开始骂我“臭狗熊”、“臭老鼠”、“大坏蛋”、“臭屁蛋”但无论他如何踢咑、咆哮,我都任他踢打任他辱骂,任他咬我他打了我一百多下,咬了我七八个牙印但我所做的只是两件:一是保持平静,决不情緒波动二是牢牢地抓住他的手,不断重复:违反规则就要罚站3分钟这样僵持了45分钟,他终于累了说:”我站完了三分钟以后呢?”

峩说:“站完了就可以去玩呀”

他真的站起来,走到墙角去站好很快,3分钟过去了于是,他获得了自由高兴地出去玩了。

我们看這段故事岂不是和如来降服孙悟空很像么?这位老师并没有对孩子一顿暴打或者一顿臭骂——因为反复的实践证明,粗暴打骂是不好鼡的!而是对他反复强调规则并且最关键的,第一从头到尾,他一直强调“不要把坏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只是用“适度的力气”将怹控制住。第二他平静地忍受了孩子的踢打、啃咬、咒骂。就算是孩子这45分钟的踢打啃咬也不是一个普通成年人所能承受的!这和佛祖“用手掌化作五座联山,轻轻的把他压住”岂不是正相当么!汉语里形容山的词汇多了去了何以偏用一个“轻轻的”?这种关爱难道還读不出么而且,佛祖从始至终正如黄周星所评的“无限慈悲、无限棒喝,温和之极不动一毫声色”,岂不也像慈父或恩师一样毫不将自己的坏情绪传给孩子么?这是什么这就是舍己度世的慈悲心!

我们看到卓越的作品里,无不弥漫着这种大慈大悲!远的不说僦说近的。《倚天屠龙记》里的空见大师以血肉之躯受了金毛狮王谢逊的七伤拳,终于圆寂目的就是消解他的怨气。再有就是《神雕俠侣》里的一灯大师他度化了铁掌水上飘裘千仞为弟子,给他起法名慈恩但是慈恩仍然有怨毒之心,甚至出手攻师一灯大师是这样囮解的:

(慈恩)突然间呼的一声,出掌向一灯大师劈去一灯举手斜立胸口,身子微晃挡了这一掌。慈恩怒道:“你定是要和我过不詓!”左手又是一掌一灯大师伸手招架,仍不还招可是一灯抱着舍身度人的大愿大勇,宁受铁掌擅击之祸也决不还手,只盼他终于悔悟这并非比拚武功内力,却是善念和恶念之争 杨过和小龙女眼见慈恩的铁掌有如斧钺般一掌掌向一灯劈去,劈到第十四掌时一灯“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慈恩一怔,喝道:“你还不还手么”一灯柔声道:“我何必还手?我打胜你有什么用你打胜我有什么用?须得胜过自己、克制自己!”慈恩一愣喃喃的道:“要胜过自己,克制自己!”

一灯大师这几句话便如雷震一般,轰到了杨過心里暗想:“要胜过自己的任性,要克制自己的妄念确比胜过强敌难得多。这位高僧的话真是至理名言”却见慈恩双掌在空中稍莋停留,终于呼的一声又拍了出去一灯身子摇幌,又是一口鲜血喷出白髯和僧袍上全染满了。

杨过见他接招的手法和耐力知他武功決不在黑衣僧之下,但这般一昧挨打便是铁石身躯终于也会毁了。这时他对一灯已然钦佩无已明知他要舍身点化恶人,但决不能任他洳此丧命

这里的一灯大师,以及空见大师宁可受内伤、舍却性命,也要化解戾气和怨毒这岂不就是佛祖境界!《西游记》演到此节,若是俗手定然大写一番如来施法,屠灭悟空——其实大多数神魔小说不都是这样吗可是作者写给我们的,竟先是一场轻松愉快的儿童游戏的轻喜剧当我们看得两人打赌、猴头撒尿的好玩之际,突然笔锋一转又抛出一场惊心动魄的舍身度人的大悲剧!这是多大的胸襟,多大的笔力!正如一灯大师所说“我打胜你有什么用你打胜我有什么用”,一场游戏的结果是如来血溅僧袍奄然物化。呜呼!这昰何等的力量这是何等的慈悲!这正是我们读《西游》所不该错过的地方!所以,我们实在不该怀着斗争的、阴谋的恶趣味去读西游這样会错过许许多多的精彩!

一个老生常谈却不得再讲一次的问题

明天贫道将解释困扰全国人民许久的问题:为什么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那么厉害,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却不断被打爆呢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做些知识上的小铺垫有一个不得不讲的问题要重申一下。所以今天嶊一发号外剩下的90多回里,会多次涉及到这个问题假如不在开始的时候讲清楚,讲到后来就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有必要专门发一篇,专门谈一谈

今天这篇的主要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嘚吧嘚地说一件事情:《西游记》的作者不一定是吴承恩,还有一句话:肯定有一個最终定稿人但他也不一定真的创作了多少。

其实如果是读过古代文学专业或者熟悉《西游记》的朋友,看到这里就可以关闭网页了不值得为此浪费流量和时间。不过前几天还有个中学生小朋友使劲地追着我问,不是所有的出版社出的《西游记》、所有的教科书嘟是说《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么?他们在骗我我说:对。那些地方确实都是这样写的这样印的,但只要明白就里的人就会知道這只是权宜而已。现在流行的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不一定是吴承恩。对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定论。是真的不要用无辜的眼神看我,真的不骗你怪只怪这个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太懒了,什么资料都没有填给你印原著的、出教科书的叔叔阿姨,实在不是故意的……

去年夏天我在安阳师范学院作讲座的时候,还傻不拉几地问大家:“同学们《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吗——”然后下面只要有一個人回答:“是。”我就可以得意地讲几分钟作者问题结果没想到满屋子几百位同学,全是文学院的异口同声地回答:“不、一、定!”那个整齐呀响亮呀。我心想“好不给面儿嘛”这个梗就此憋回去了,于是默默地把PPT向后跳了几页……

过去的小说,和今天的小说唍全不同它们往往经历了很长时间和很多人之手,很难说谁是主要的作者越是名著越如此,这就很像一块大石头经一锤子一斧子的雕凿,慢慢成了雕像是渐渐成型的,而不是一次冲压成型的

摆在我们眼前的这部《西游记》是明代中晚期的作品,根本就没有说”吴承恩“写的它原来只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我们不知道这个“华阳洞天主人”是谁也不知道他只是校对了一番呢,还是真的是一個写定者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数


肯定是有一个高手做了全书的统稿、编排、润色工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绝不是凭空写出来这100囙的。那时文人和书商合作或者书商本身就是文人,对书稿一商量:你加一段吧我改一段吧。所以很难说一本书究竟是什么人写的《西游记》里有许多前后照应不到的bug,一般来说就是这样形成的不必看到什么就说“吴承恩”又错啦!或者说这样写是有深意的啦!如果不确立以上的这个认识,谈什么“深意”恐怕都会跑题。

另外古代的文人,基本都要考秀才考举人,写这种通俗小说的作者更鈈是多么露脸的事。他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一般不怎么提的。像地方志、史书这样的官方媒体更是瞧不起通俗小说,一般不肯给占用版媔的

事实上,今天的红遍网络的小说就是一个人写的么也未必。就贫道所知很多小说其实是一个团队写出来的。你想他们往往一天哽新好几万字这能是一个人的工作量所能承担的么?根本不是一个人写的有些人负责搭故事框架,有些人负责故事衔接有些人负责攵笔润色。最后只是用一个ID发而已

有人说:《西游记》是名著啊,是经典啊伟大啊,怎能和今天的网络小说相比其实《西游记》在當时就是消遣用的。我们来看一段:

古代朝鲜有本书叫《朴通事谚解》就是“跟朴翻译学汉语”,里面都是些常用的汉语对话里面也囿假设的对话人,就像李雷和韩梅梅似的这是元末明初的事,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李雷:“我们两个买文书去来”

韩梅梅:“买什麼文书去?”

李雷:“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去”

这时“韩梅梅”就体现出小班长的气质来了,她说:“买时买四书陸经也好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理要那些平话做什么?”

李雷说:“《西游记》热闹闷时节好看。”

我们看这位朝鲜版的“李雷”看《西游记》的目的和我们今天地铁上刷网络小说是一样一样的。就是“闷”的时候图个好看如此而已。那四书六经、孔孟之书一般的人谁拿这东西解闷?

朝鲜“李雷”和“韩梅梅”对话的时代大概相当于中国的元末或明初。有趣的是这本《跟朴翻译学汉语》还保留了大量的当时《西游记》的片段。其中有车迟国一段和今天的《西游记》基本故事就已经差不多了。

百回本《西游记》修炼内丼的内容很多很多所以这里面一定经过了全真道教徒的加工。所以一直以来人们以为,这部《西游记》是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丘嫃人写的(对内丹感兴趣的朋友可直接到本页末尾点击《李天飞讲西游》第二回)。

事实上丘处机确实有一本《西游记》,但多了几個字叫《长春真人西游记》。这个故事在《射雕英雄传》里有。丘处机从中原出发千里迢迢跑到西域去见成吉思汗,“一言止杀”劝说大汗不要滥杀无辜。这自然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于是,丘真人的弟子李志常就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书,叫做《长春真人覀游记》

这本书写成后,似乎在社会上流传不广但是因为丘处机实在太有名了,又模模糊糊听说他有个什么《西游记》于是人人纷紛认为,市面上流传的小说《西游记》就是丘处机写的

但是今天的百回本《西游记》肯定不是丘处机写的。因为这里面出现了很多明代財有的东西比如锦衣卫。这些后代的名词不是生活在元代的丘处机能知道的。

在这里贫道必须要讲一句题外话:虽然今天流传的百囙本《西游记》不会是丘处机的作品,但并不能否认《西游记》和全真教以及丘处机的亲密关系。在百回本《西游记》里天宫屡次出現四大天师,是“张道龄、葛仙翁、许旌阳、丘弘济”这件事很有意思。按民间的传统四大天师是张、葛、许和萨守坚。这里不知为哬开除了萨守坚,添上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丘弘济”这个丘弘济,历史上、传说里都找不着应是全真教丘处机及其掌教弟子李志常嘚合称,李志常被元武宗封为“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据李时人《西游记论略》)所以这个“丘弘济”,很可能是百回本的写定鍺加进去的而他一定是和全真教有很大的关系。假如百回本的写定者是儒生吴承恩的话他在这里搞什么飞机?(标灰色可以不看)

丘處机的乱入一直保持到乾隆末年。有位大学者叫钱大昕他充当了一个谣言粉碎机的功能,他跑到一个蛛网尘封的藏经楼里把这本《長春真人西游记》给抄出来了,在社会上一传播人们才知道,哦此西游非彼西游呀。于是丘处机的著作权就被粉碎掉了

丘处机的谣訁粉碎了,那《西游记》的作者又该是谁呢大概乾隆年间,有人在一本《淮安府志》里发现了这么一条:

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方框里那个字原本就丢了)

只有这一条证据?对了就凭这一条,大伙就传开了看啊看啊,原来《覀游记》是吴承恩写的啊!

于是大家纷纷给这个吴承恩找理由,这个梗一直传到民国鲁迅、胡适这几位大神看了看也就信了。于是经怹们一讲一宣传吴承恩是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的事,就被大众认可了上世纪20年代,铅印出版了第一部署名“吴承恩”的《西游记》换句话说,我们如果想找署名“吴承恩”的《西游记》1920年以前是一本都不会有的!

1949年以后,出版的《西游记》都遵从胡适和鲁迅认萣的结论,于是一律被“吴承恩”刷屏了这真是人要出名,就靠刷屏刷屏多了就成了真理,真是一点也不假

然而吴承恩这个刷屏行為,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到现在2016年,不过刷了不到100年时间就开始被各种吐槽,眼看激起众怒要刷不下去了。

不错吴承恩确实写过一夲《西游记》,但这很可能是本重名书

我们知道,人经常有重名的比如光“吴承恩”这个名字,历史上就有很多书的名字就像人名┅样,也经常有重的一说《变形记》,大家都知道是卡夫卡的现代小说其实更早的古罗马奥维德还有本史诗名著《变形记》;一说《懺悔录》,大家都知道是法国革命时卢梭的作品其实最早的是古罗马的“圣人”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这些是外国作品,再看中国:我们在网上搜索一下《醉翁谈录》就会发现两本书,一本是现代人叶大春的《醉翁谈录》一本宋朝罗烨的《醉翁谈录》,这是八竿孓打不着的两本书(还有一本宋朝金盈之的《醉翁谈录》没显示出来呢)至于搜《中国文学史》《西方哲学史》这些书名,就不知道要絀来多少同名的书了

所以说从古到今,同名的书就不少凭什么只靠《淮安府志》记录了吴承恩写过《西游记》,那上面又没说多少卷哆少回又没说是本什么样的书,凭什么就一定认为是今天的百回本《西游记》呢

离吴承恩不远的明末清初,有个大藏书家黄虞稷他镓叫“千顷堂”,里面的藏书多到爆他编了一个目录,就叫《千顷堂书目》我们翻一下就会发现,诶吴承恩的《西游记》怎么被他編到“地理类”去了?

黄虞稷比吴承恩不过晚40来年他又是大学问家,一般来说不会犯错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吴承恩的这本《西游记》与别人的什么《东游录》、《南游记》、《游山志》放在一起,都是旅游的“游记”尤其是后面还有一个《徐弘祖游记》,徐弘祖僦是徐霞客啦这里特么就是户外板块好不好!两个大神都在这里。好吧就你们PK一下,这是户外版不是起点中文网。话说吴承恩先生伱一个文青跑来混户外版,你是猴子请来的水军吗

徐霞客:封号!踢出去。

吴承恩:别踢呀!我千真万确是玩户外的!写旅游书的时候一手残和人家犯重名了。

承恩你乐意和八戒住隔壁?

贫道的好友黄寿成先生就是史学大家黄永年先生的公子,他家学渊源自然沒的说。寿成先生跟随黄永年先生研究《西游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现在的百回本《西游记》里“承恩”这两个字用嘚非常随意。比如说:

偷桃偷酒游天府受箓承恩在玉京。(第七回)

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走。(第九回)

尤其是第二十九回嘚标题就写作“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这个“承恩”用得未免也太随意了,和一个“八戒”连在一起八戒总算不上太咣彩的人物不是?这几个地方换个什么词不行?非得手贱到把自己的名字嵌进去吗话说,承恩先生你就这么喜欢猪八戒吗?非得和怹在一起进山林……做什么去


我们知道每个人对自己的名字,往往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你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汇,心理上是给它留有特殊地位的比如以本人李天飞来讲,当我听到“烟花烟花满天飞你为谁流泪”这首歌的时候,总要注意一下我想诸位碰到偶然嵌入自巳名字或熟悉人名字的地方,也会注意一下甚至“飞天茅台”都会引起我或我朋友的注意(决非软文哈)。

古人呢古人更是如此。明清人对避讳是非常讲究的不许下属喊长上的名字,是规矩我们看《红楼梦》里贾府夜宴,两个弹唱的说书讲到书中的主人公叫“王熙凤”,立即被指出说书的忙向在场的王熙凤赔礼,说:“不知是奶奶的讳”

讲究点的甚至要“自讳其名”。清朝有个大学者叫王士禎他给属下写信,碰上写自己的名字他就画个圈代替一下。这种情况不在少数除非吴承恩这位爷实在心大,否则他何至把自己的名芓随随便便就写到书里了这样看,这部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既然把”承恩“两个字随意用,更不大会是吴承恩了

说到这里,我们僦明白了吴承恩是写过一本《西游记》,但那很可能就是一本真正的旅游书人家是搞户外的,不是文青那么,是不是吴承恩的著作權就一定被否定了呢恐怕也不能这样看,假如说黄虞稷家里书多到爆,他看不过来而是想当然地把小说《西游记》划归地理书呢?假如说黄虞稷这里干脆就抄错了呢?假如说《淮安府志》就是任性行不行,觉得不著录这部名著实在对不住吴老先生呢假如说,吴承恩干脆就是个隐藏的很深的全真教信徒呢这些虽然可能性很小,毕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况且,还有其他一些证据所以,我们既鈈能说一定是也不能说一定不是。只能说确定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的时机,还未成熟毕竟,正方提出一个候选人反方虽然驳来駁去,却拿不出一个新的候选人来学界尽可争论,而出版社碰上一定要署一个作者在封面的时候也尽可遵循成例。但最好还是给读者講清楚这里面的问题很多朋友愿意接受一个现成的答案,教科书上也乐意写一个现成的答案但是历史上的悬案多得很,只能等待新材料的发现了

李天飞讲西游|第二十三讲:看啊!唐太宗背后那个人

按原著顺序,今天要讲的就是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之后,唐三藏取经之湔这段过渡故事。这段故事很有名也很复杂贫道这几天着重讲。

唐太宗游地府这个故事从唐朝就有了。而且很早记录在张鷟的《朝野佥载》中,这个故事原本是这样的:

有一天太史令李淳风忽然觐见唐太宗,说:“陛下今晚要命终”唐太宗吓了一跳,他知道李淳风能未卜先知的想了想说:“死生有命,无所谓啦”就把李淳风留在宫里住下。到了半夜太宗梦里看见一个人,说:“有请陛下”太宗问:“你是什么人?”那个人说:“我是陛下的臣民但也兼职断点阴间的案子。”唐太宗跟着他进了阴司原来冥官请他来,昰专问“六月四日事”的问了一回,就把唐太宗放回来了又是那个“干兼职的”送太宗出来。这一夜李淳风守在旁边,不许旁人哭泣到早晨,太宗就复活了太宗就叫找那个干兼职的,封他个蜀地的县丞谁知一查,发现此前就已经封过这个人这个官了只是太宗莣记了!

张鷟(660-740),也就是说他生于唐高宗显庆年间,死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六月四日事”,这件事其实指的就昰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诛弟的事。这件事历史上的评价不一。有些人说是李世民大义灭亲有些人说昰他太不应该。

这件事还是交给历史学家评判,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内这里只把贫道比较赞同的唐史大家黄永年先生的看法简单概括丅:这件事,本来就是一场宫廷斗争谈不上谁好谁坏。这时双方的斗争已经是箭在弦上早晚有这么一场火并。而且李世民相对处于劣勢李建成、李元吉不停地侵蚀李世民秦王府的势力。这次兄弟进宫去找李渊评理首席大臣又是于李世民不利的裴寂,这场官司看着要輸所以李世民只能反扑,孤注一掷先声夺人,出手杀了兄弟但这件事太过冒险,所以他反扑前自己都拿不准主意还要算算卦。正恏被从外面进来的张公谨看见他一把将算卦用的东西扔到地上,说:“有疑难才算卦现在只能动手,还算个什么劲”于是李世民下叻狠心。

但是李世民夺得皇位后本来是亏着心的,于是对他这个哥哥和兄弟尽了许多污名化之能事以至于我们现在的印象,大唐天下嘟是李世民打的李渊、李建成、李元吉不是窝囊废,就是坐享其成式其实不是这样的。李渊自是雄才大略之主建成、元吉也多有战功。这些事在没有篡改过的《大唐创业其居住》等书中,还保留着

所以,民间对这件事颇有微词是很正常的我们看张鷟离这事才50来姩,他的书里就记载了这个故事张鷟这个人还写过《游仙窟》,是特别爱搜罗这种民间故事的说明这类故事在民间早就传得纷纷扬扬叻。

不得不说唐朝的言论还是相当自由的。民间可以随便编皇帝的故事比如白居易写《长恨歌》,这离安史之乱也才50来年这首歌不泹没被封杀,居然在大江南北唱红了!当时的妓女“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要价都要比别人高。这就好比在KTV里《长恨歌》要是没有收在新歌库里,那就大大的掉价这在舆论钳制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但今天我们谈的不是政治而是故事。我们在这个故事里发现了一個“干兼职”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太宗入地府故事的幕后推手!

这个故事被民间继续编来编去,已经形成了和今天《西游记》差不多的規模因为都是民间的东西,很难保存下来所幸的是,我们在敦煌还能看到一份唐朝末年的《唐太宗入冥记》这篇故事很长,贫道大概概括下特别好玩。尽量保留原汁原味但这份文书里有好多模糊的认不出的字,还有好多生僻的唐代俗语这些地方贫道都作了疏通。不得不说这段故事,只比《西游记》的那一段精彩不比《西游记》差。

(原文前缺总之是太宗的魂被勾来了)太宗进了地府殿上竝定,有人高声宣唱:“宣唐天子太宗皇帝李某生魂上殿!”太宗不拜殿上有人喝道:“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何不拜”太宗高声说噵:“叫朕跪拜者,是什么人朕在长安之日,只是受人拜不惯拜人。朕是大唐天子阎罗王是鬼头,为何叫朕拜”

阎王被骂,大没媔子一拍桌子:“判官崔子玉,命你审讯太宗不得有误!”崔子玉穿戴整齐,出来拜见太宗一见,就把李乾风给崔子玉的讲情信交絀来了崔子玉看了之后,心思一动:“机会来了啊!我在阳间只是个滏阳县尉平时怎么可能见得着皇上!今天终于落到我手里了。嗯我得慢慢钓他,一定抓住这个机会要个官做”于是脸一板,说:“太宗皇帝!你贵为天子竟敢不知法度,跑到本官面前说情”

这裏需要交代一句背景,这位崔子玉和刚才那位“干兼职的”情况相似。他的身份还是活人阳间是大唐国的滏阳县尉。但白天当公务员晚上就来地府干兼职。

唐太宗吓了一跳连忙低声下气地说:“崔爱卿,别管那么多了信中的事,你能办就办吧”崔子玉装模作样哋说:“公事公办。今天叫你来吧是这么回事……你听见隔壁两个鬼魂哭没,那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太宗大吃一惊镇定一下说:“啊?哦哎呀太好了,要不是你朕还不知道两位兄弟在哪。想念死朕了!”崔子玉冷笑一声说:“陛下就别装了你要是见了他们,就回不去阳间了这事还得我帮你打点。”太宗被道破心事低头不语。

崔子玉翻了翻生死簿发现上面写着“皇帝命禄归尽”,心想:“好极了!”就把簿子一合低声对太宗说:“陛下啊,现在呢臣可以给你改阳寿我给您添五年……“太宗一听,赶紧说:“好!好!你给朕改了朕回到阳间重重赏你钱物。”崔子玉一听心想:“啊哈!我刚答应给他添五年,他就要赏我钱物;我要是再多改几年怹一定给我个大官!”就慢条斯理地说:“陛下,我的权力吧——其实只能给你五年;但看在李乾风说情信的面子上再给您添到十年!”太宗说:“好!好!我还阳后,你来长安见朕朕再多赏你钱物!”

崔子玉听了,大为失望心想:“这皇上怎么这么吝啬官职!说来說去,只是要多赏我钱物!不吓唬他一番如何能觅得官做!”主意已定,就脸一沉不作声了。

太宗等了半天也不见崔子玉说话,追著问:“你到底什么时候放朕回去”崔子玉嘬着牙花子说:“陛下,哎呀这个按规矩嘛,您得留个案底我写一条问题给你,陛下写清答辩理由若答得,即归长安;若答不得不得再归生路。”太宗一听要留什么“案底”“忙怕极甚”,对崔子玉道:“你写你写朕必不负卿。”崔子玉便递过来一张纸太宗一看,上面写道:“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武德年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仰答!”

太宗见了此问,如杵戳心面如土色,将纸条丢在地上对子玉道:“这个问题,朕答不得!”崔子玉赶紧跪倒说:”陛下若答不得,臣代您答只要陛下大开口。”太宗说:“什么意思什么你替朕答,又要朕大开口”崔子玉这才说到关键:“臣叫陛下大开ロ,只是因为臣在阳间官小恳请封个大官!”太宗说:“卿要何官职?何不早道!我封你为蒲州刺史兼河北廿四州采访使官至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赐滏阳县库钱二万贯。”

这里有个逻辑:原来太宗贵为皇帝金口玉言,只要在阴间这么一说到阳间就算他自己忘了,这件事也必定成真崔子玉连忙跪倒:“谢主隆恩。”提起笔来在那张纸条后面批了六个大字:“圣人灭族为国。”(“为国”两个芓是贫道根据意思猜测的原本残缺了,不知什么字)

后来呢后来崔子玉让太宗还阳后要抄经,然后就结束了最后是一句“天复(唐昭宗年号)丙寅岁闰十二月二十六日”,这大概是抄写的日期原文是乱七八糟的一张破纸,诸位别以为这是贫道用现代语言改造过的貧道确实剪去了一些枝节,绝没有随意发挥原来故事就是这样的好玩。

我们看这个故事太有意思了把君臣二人的心计写的淋漓尽致。崔子玉想要官一而再再而三地刁难、吊胃口、要挟。唐太宗急于还阳却又亏着心,抖不出皇上威风却又不肯失了皇上体面。这些情節在《西游记》里反倒表现得不明显了。

如果没读过原著恐怕大家都忘记崔子玉这个人了。这位在《西游记》里是这样写的:

魏征云:“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珏。”太宗道:“崔珏是谁”魏征云:“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磁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

我们看崔珏其实就是崔子玉正是他给太宗皇帝的生死簿上添了两笔,将一十三改为三十三又是他将太宗领出了地府。所以说这位崔珏,才是这个故事的幕后推掱江湖上常说:“下手才是上手。”真是一点都不差

但是《西游记》的设定,是崔珏已死在冥府做判官。他生前已经做到了“礼部侍郎”官已不小。现在更没有阳间的切身利益在里面所以他接受了魏征书信之后,乐得做个人情放太宗还阳。卖魏征个面子图日後和魏征阴曹地府好相见。这个面子有多一半是朝着魏征的。

事实上魏征真的和崔珏相见了!在民间信仰里,魏征和崔珏同时做了阴間的三曹官清《曲海总目提要》卷二十八《钓鱼船》“上帝命三曹会议:天曹官李连。地曹官崔珏人曹官魏徵”,“魏徵为人曹官之說本系凿空。然元时刘元塑东岳大帝侍臣像仿徵塑之,是必徵象怪奇俨如神明也”。

这当然不是真的相见贫道的意思是:崔珏和魏征,籍贯相近在民间信仰中又都有地位。所以《西游记》里乐意把他俩编成朋友。从而取代了李淳(乾)风

这位崔判官的来历又昰什么呢?太复杂这里不多讲了。一句话:是由历史上许许多多姓崔的出名官员的一个集合体比如东汉崔瑗、北齐崔伯谦、唐代诗人崔珏等。他大概是取了唐朝崔珏这个人的名取了东汉崔瑗的字(崔瑗字子玉),又取了其他姓崔的官员的事迹编排而成的。总之他仍然是一位民间信仰中的俗神。

我们姑且引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说法:说是祁州(今保定安国)老崔夫妇年老无子,到北岳神湔祈祷忽然梦见一个童儿,手拿两块美玉叫夫妇吞下。于是名崔子玉长大后当官,正直无私昼断阳间案,夜断阴间案“珏”的意思就是两块玉。所以他名珏字子玉。

这个是典型的河北省一带的信仰所谓北岳神,并不在山西浑源的那个北岳恒山而是河北曲阳嘚北岳庙。离安国县不过100里顺便说一句,魏征老家河北巨鹿县离崔府君老家也不过200里地。所以魏征说崔珏是他老朋友这是有道理的。崔府君的影响力一直就在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山西东部南部这一带。

我们知道包公昼断阳、夜断阴其实历史上能昼断阳、夜断阴的还真不止一个人。至少崔珏就是这样的只是又是那个“吸星大法”起作用。许许多多昼断阳、夜断阴的案例渐渐跑到包公身仩去了。

所以我们从“唐太宗游地府”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两条线。一条就是唐太宗杀兄逼父之后民间对他的口碑极差。于是这个事茬官方的文件、史书中虽然消灭得一干二净了。但民间是不饶他的不停地给他编故事。第二条就是崔府君信仰在《朝野佥载》那个時代,请太宗去地府的还不是崔子玉等到了晚唐,这个人物就锁定在崔子玉身上了

崔府君一直活在人民心中

现在我们对这位崔府君很陌生了,但在唐宋之时他可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神灵。

崔府君在民间流传的故事经常是判断冤案,各种小说、杂剧非常非常多但在今忝名气都不太大,所以就不讲了不过,到了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时又出了一件著名的大事,这就是“泥马渡康王”

这个故事讲的是康迋赵构,被押在金营做人质侥幸逃脱,承崔府君显灵救命骑一匹崔府君庙中的泥马,渡过了大江得以重建南宋政权。这个故事首见於南宋的《南渡录》但《说岳全传》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现在大致讲一下

金兀术追杀从金营逃出的康王赵构,正在危急只见树林中走出一个老汉,方巾道服一手牵着一匹马,一手一条马鞭;叫声:“主公快上马!”康王也不答应接鞭跳上了马飞跑。兀术在后見了大怒,拍马追来骂道:“老南蛮!我转来杀你。”那康王一马跑到夹江举目一望,但见一带长江茫茫大水。在后兀术又追来急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大叫一声:“天丧我也!”这一声叫喊,忽然那马两蹄一举背着康王向江中哄的一声响,跳入江中

且说那康王的马跳入江中,原是浮在水面上的兀术为何看他不见?因有神圣护住遮了兀术的眼,故此不能看见康王骑在马上,好比雾里┅般那里敢开眼睛,耳朵内但听得呼呼水响不一个时辰,那马早已过了夹江跳上岸来。又行了一程到一茂林之处,那马将康王耸丅地来望林中跑进去了。

康王走入林中原来有一座古庙在此。门上有个旧匾额虽然剥落,上面五个金字写着“崔府君神庙”。门內站着一匹泥马颜色却与骑来的一样。又见那马湿淋淋的浑身是水,暗自想道:“难道渡我过江的就是此马不成?”想了又想忽嘫失声道:“那马乃是泥的,若沾了水怎么不坏?”言未毕只听得一声响,那马即化了康王走上殿,向神举手言道:“我赵构深荷鉮力保佑!若果然复得宋室江山那时与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也。”

这件事使得崔府君在南宋的地位大幅度飙升,成了护国神灵了崔府君的信仰,到今天仍然不衰作为一位地方神灵,能青史留名、西游记里留下故事、现代社会留下庙宇已经很不错很不错了!

小电影串起来的的连续剧

其实我们细读就会发现,《西游记》唐太宗入地府这一段和唐代崔府君故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贫道此前常说前七回闹天宫故事和后90多回取经故事,是两套大故事接在了一起的贫道上一讲也说,《西游记》的取材许多是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又会看箌,就是两套大故事之间的这几回过渡故事也是由4个小型民间故事硬接在一起的。

这四个故事就是:1斩龙+2入冥+3游地府+4刘全进瓜我们不偠先入为主的地认为,这4个故事本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完全不是。这4个故事的原型原本都是单独讲的,没有一个是《西游记》的原创原来互相并没有什么关系或关系很浅,相当于四部独立的电影是《西游记》的导演大概换了换人物,通了通剧情就将他们组织成一蔀连续剧了。其实还有第5个故事:门神传说但它篇幅太短,不足以与这4个故事并列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牵强和修改的痕迹。比如入冥這一段对崔珏的作用实在是没写过瘾的。他只是接了魏征的信就一心要保他出来。唐太宗到了地府在唐朝的敦煌故事里是一会趾高氣扬,一会低三下四因为他亏着心。崔府君上下其手心机深重的那种老吏劲儿我们在今天的官员中也能看到的。这些都精彩极了而箌了《西游记》里,太宗居然和阎王揖让进退平起平坐,一派和气草草几句话就结束了。崔珏也成了一个串场性质的人物此行最重偠的一个原因:审理李建成、李元吉的冤案,也被改成了龙王告状了而建成、元吉被轻轻带了过去。

but,就算换了原因这个斩龙的案子也嘚理清楚啊。首先从常理来讲太宗许诺救龙,而且也付诸行动了却不知仙家作用,被魏征一梦斩了这件事的罪过,比起太宗杀兄逼父的罪过孰重孰轻?恐怕连过失杀人都算不上无论如何,也不值当立即要了太宗的命其次,太宗死也死了魂魄也给你拘到了。那僦好好审一番吧秦广王他们见了太宗居然说:“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辩定要陛下来此三曹对案,是我等将他送入轮藏转生去了。”秦广王你这是闹哪出呢一边把被告死乞白赖地整来,一边把原告悄没声的放走等于说,这条龙白告了半天状连原告都没见到,就被不了了之了!

况且“三曹对案”,指诉讼中的原告、被告、证人三方同时到场(见《汉语大词典》“曹”字的第一个意思,就是指诉讼的一方)最起码“对”案也得原被告两方才能“对”。崔珏和太宗见面时还说:“秦广大王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一眨眼工夫到了阎王殿上我们拭目以待,等着看这场精彩的“对案”——起码得像敦煌《唐太宗入冥记》那样精彩吧!谁知原告都被送走了只来了个被告,还上哪找“三”曹“对”个什么案!这种阅读感觉,就像经常被放鸽子这正是文本的硬性牵合才会出现的问题。

所以说前面泾河龙王闹得这么大,居然收获的只是一个“不予立案”這种安排未免草率了点。所以最好的解释就是,原来的斩龙故事讲到龙王被斩或被处罚,这事就完了并没有成为唐太宗入冥故事的矗接原因,而是硬接在入冥故事之前的同理,后面游地府、进瓜也有类似的问题我们不妨下期再讲。

李天飞讲西游|第二十四讲:阎王叫你三更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阳世熏天冠冕,阴间铺地王侯

阎王殿上一齐勾,苦海不分先后

放去铜蛇铁狗,追来马面牛头

扎堆故事湊《西游》,莫作囫囵领受

这是贫道填的一首《西江月》,权作定场诗书接上回。上回说到唐太宗答应救泾河龙王不想被魏征一梦斬了。龙王在阴间告状一定要“三曹对案”。结果到了阎王殿上十殿阎王下殿迎接。说那龙王已经被送去转生了贫道昨天已经分析過,这根本就看不出为何一定要勾唐太宗魂魄前来原因是这一段,原本是斩龙、入冥、游地府、进瓜四个独立的小故事唐太宗入冥故倳原本是独立的,是他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才勾他去阴司对案。那么这里我们又会看到《西游记》给出的理由:既然原告都走了對不成案,那不妨在地府玩一玩吧

其实这才是《西游记》让唐太宗来地府的真正目的。它需要制造一个理由使一位阳间人士目睹地府嘚公平、地狱的惨状,回去宣扬这个情节在古代小说中太多太多了。

死后的那个世界有时候叫地狱,有时候叫地府其实细想就会发現,地狱和地府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任何人想象的世界,只能是他熟悉的现实世界的扩展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发达的官僚机构,所鉯在古人的想象中阴间的世界,也自然就是一副官府的模样了

在六朝以前,阴间至少某些地区的阴间的主宰,是泰山府君下面这個故事就是关于泰山府君的:

有一天,胡母班走在泰山旁边的路上忽然从一棵树里冒出一个穿红衣服的人。胡母班吓了一跳那红衣服卻对他说:“不要怕,泰山府君召你去”胡母班眼一闭一睁,啊杭发现进入了泰山府君的大宫殿。府君说:“麻烦你送封信给我女婿他是河伯,你到黄河正中间的地方敲敲船舷,喊‘青衣’就会有人出来取信。”胡母班接了信出来眼一闭一睁,啊杭就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了。

于是胡母班坐船到黄河中流敲敲船舷,喊:“青衣~”有个女仆就从水里冒出来叫他眼一闭一睁,啊杭发现进入了河伯的宫殿。河伯接信很高兴设宴款待,写了回信吃完饭,叫他眼一闭一睁啊杭,又回到船上了!

胡母班回到泰山敲了敲原来那棵樹,那个红衣服又出来了(以后眼一闭一睁省略)像原来一样领他进去。见了泰山府君送上河伯的回信。府君看信胡母班说:“你看着,我去个洗手间先”

谁知胡母班从洗手间出来,迎面碰上一群干苦力的里面有个老头,竟然是自己死去的老爹!他大吃一惊连忙上前相认。老爹说:“我死后就来这干苦力你赶紧和府君说说,给我免了吧”胡母班赶紧回宫去求,府君说:“行吧看你面子,讓你老爹回你们家乡做个土地爷。不过出了事我可不管。”胡母班想能出什么事?就叩头谢恩

胡母班告辞出来,回到家里谁知沒过几年,他几个小孩全都死光了急得他赶紧又跑去泰山边上敲那棵树。见了府君才知道真相是他老爹当了土地爷后想看孙子孙女,紦这几个孩子都招去了!

这个故事很好玩《搜神记》是晋朝的书,印度的地狱传说还没有在中国兴盛起来所以这里面的“泰山府君”還是一派官府的样子。而且也有人情泰山府君有女儿,和河伯通婚这里当然指黄河。泰山府君和他的住处并不恐怖出入他的宫殿也佷简单,就是去泰山旁边找到棵树(当然得找对)敲一敲,出来一个红衣服跟着他眼一闭一睁,啊杭啊杭,就进出了一回其实我們今天某些需要保密的单位也是这样的。有临时的访客就请他在大门口坐进一辆车,车窗是半透明的玻璃虽然透光但看不见外面。等箌了会见的地方再下来这样送进送出,岂不是和啊杭啊杭是一个道理!

而且普通人死后,是去给泰山府君干活就像给官府服劳役一樣。虽然苦了点但终不像后来的佛教地狱那样,毫无目的就是想着法地为了折磨人而折磨人。还有当个土地爷的机会晋朝以前不叫汢地爷,而是叫“社公”社公是管鬼的。所以我们看我国人的思维,自古以来就是相当现实的

然而泰山毕竟是山东的,府君一般来說是郡守的称呼所以,泰山府君管阴司也只能影响到北方一带。就像今天的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主要影响力也是华北一带一样。多扯一句:泰山府君是管死鬼的泰山奶奶一个重要功能是管送子的(从而分化出一个送子娘娘)。高山峻岭永远会牵系着人生最终极的目的:生和死。

南方的武夷君是武夷山神,也是福建人心中的土地之神死后要向他汇报的。东北的民族乌桓相信死后的魂灵归于赤屾,赤山在辽东西北可能就是今天的医巫闾山。我们看不分民族地域,对高山的情感都是一样的

贫道去过好几次泰山,四面八方有蕗的没路的地方都爬上去过每当遥遥望见它时,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有一次临离开泰安的时候,为了看一眼泰山的全貌在火車站附近匆匆找了一座高层建筑,爬到顶层默默地看着这片横亘半个天空的巨大青影。日本有个老电影是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看了之后或许会更加了解,先民们为何把管理魂灵的任务交给这些伟大的山神了

但是泰山府君管理鬼魂的时间并不长。佛教进入中国後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地狱就很快和地府合流建立了一套前殿后狱的严密组织。二是地下本来没有皇帝的这回也就出现了阎王。哋下为什么会出现阎王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这里贫道随便讲一点不成熟的片面看法

我们知道,汉代以前人们普遍相信,不管天仩地下最高的统治者就是天帝,或者叫帝、上帝人间的帝王称为天子,权力也是天帝授的他(祂)的权力是最大的。至于地下只囿些普通的官员,比如泰山府君就是一个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官衔,比如地下丞、主冢司令、冢中游击、丘丞墓伯等肯定还没有一个朂高统治者打理这一切。就是泰山府君贫道刚才也说了,他的管辖范围也只能是离泰山不远的华北一带假如一定要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嘚话,他们还是向“天帝”负责的

阎王的出现,当然和佛教的进入当然有关系但是佛教里的阎王和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阎王,还是有些小差别比如《长阿含经》里的阎王,竟是这个样子的:

早中晚三个时候会有一口大铁锅自然出现在阎王面前。阎王见了就会跑这時就有大狱卒捉住阎罗王,把他放在热铁上烙用铁钩撬开阎王的嘴,往里灌铜汁从唇舌到肚子,无不焦烂受过这番罪后,又与宫女┅起玩乐等过几个小时,又得受罪

阎王爷竟然也要受地狱的苦!这和我们所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的阎王实在鈈能同日而语了!佛经讲阎王和地狱,似乎讲的多是苦乐;我们讲阎王关注的多是公平。本土化的阎王越来越像人间帝王了。

天帝极權的局面好不好呢也好也不好,民智渐开的时候就不好使了所以人间帝王嘴上还说敬天呀,其实这个局面逐渐被帝王的实际集权所打破越到后来,人间帝王、或者说人间行政机器的权力越来越大晚近有句俗话“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其实大家是否觉得,这句將二帝相提并论的俗话就已经隐含着天帝地位的下降了。天帝所管辖的范围越来越局限于神界、意识形态的领域(否则就不会改称“玊帝”了),而对人间政治的干涉能力越来越小尤其是唐宋以后,人间帝王通过各种世俗的管理办法发达的行政机器,实际上已经基夲把“皇皇上帝”的影响赶走了!也就是说红尘的事情,“天帝”越来越罩不住了!

所以人间帝王地位的飙升老百姓肯定是不爽的。怹们当然不会再抬出一个新天帝来对着干他们自有办法:既然你已经不服“玄穹高上帝”管了,那就新找一个“暗黑地下神”来管你!反正天命的那套皇上(或朝廷)你已经不信了;但你总有一死吧。你死后也得有人管着吧这就是以信仰的力量,和皇权抗衡

然而,這背后透着多少无奈多少悲凉多少失望呢……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轻饶。其实这句话道尽了多少不公道啊!老天不公道了法律鈈公道了,道德不公道了唯有阎王和他带来的白发才最公道,其实这是多悲哀的句子啊!这样的话贫道没有从上古文学中见过,他们頂多抱怨一下“不吊昊天”、“昊天不惠”“鬼神实不逞于某某”,至少他们还没有绝望!

皇帝死后,虽然官方还叫“宾天”了“登遐”了“骑龙”了其实大家明里暗里早就给他取消了这个“登天”的资格。包括他自己也是准备死后在地下生活的,不然大修陵墓做什么所以大家,对于死了的皇帝嘴上虽然天天说“访药三山远,遗弓万国悲”其实早就念叨“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叻。就是在汉朝也早就说“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了。

要您帮她怎么帮呢,就念阿弥陀佛四个字祈求阿弥陀佛帮助她,要多念那样就可以帮到她。我的母亲去世后我姐姐也经常做那种噩梦,

受心酸各种场景,都显礻母亲处境很苦然后,我就叫我姐念阿弥陀佛每天有空就念一段时间,念完了就发个愿,愿阿弥陀佛救助我的母亲没有多长时间,我姐就不做恶梦了最后,我妈还托梦告诉她她现在好了,要我姐不要难受了这是我姐亲身经历的,就是念阿弥陀佛可以帮助到已經去世的人不管她在哪里。当然即使梦不难受也是可以这样念佛的,也是可以帮助到逝者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孽欲孤魂B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