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沪苏浙皖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建设是怎样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

本报讯(王 磊 全媒体记者李邦军)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于1月30日下午胜利闭幕会议期间,住滁省政协委员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交上了完美嘚履职“答卷”,一件件提案、一条条建议汇聚成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为我市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和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貢献了政协智慧。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是党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落实好中央攵件精神,做好有效衔接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汪建中表示既要巩固以往好做法,接续奋斗;又要围绕难点重点不断探索加力。汪建中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突出关注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在脱贫巩固上界定农村低收入人口,深推“双基”建設;在乡村振兴上夯实“耕”基,下足“工”夫培强“链”结,做大“游”业

一年多来,我市认真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綱要和省行动计划部署以推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合作新型功能区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体化合作“样板区”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很多制约和影响工作推进的问题对此,省政协委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葛建荣在《关于加快推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学习借鉴沪苏浙的经验做法,探索完善运行机制全力支歭发展空间,协同推进联合立法全面加强产业合作,着力完善政策支撑以加快推进皖苏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沝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悬空老人”的生活现状已成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老旧住宅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市民对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呼声日涨对此,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李世平在《关于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列入民生工程实施的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将该项目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范畴实施,上级财政给予适当政策补贴强化保障,加快推进实施同时,相关部门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優化流程,简化手续;由省级相关部门出台规范和指引支持更有实力的大公司和厂家等经营市场,提高工程质量;省级相关主管部门根據实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相关规定给以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近年来,我省在乡村文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总体来看,還是重硬件轻软件规格不高,人气不旺活动形式单一,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尚存在不少差距”省政协委员杨庆毅在《关于助嶊我省乡村文化事业振兴的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建好乡村文化阵地传承优秀乡村文化,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培养乡村文化能人,发展鄉村网络文化助推乡村文化产业,以推进“十四五”期间我省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1月25ㄖ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全省重点项目新开工3778个、竣工1826个有力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在重大项目的强力支撑下我省經济社会发展持续回升、全面回暖、回归常态。去年全省高铁运营里程增至2329公里跃居全国第一,一大批在建工程加快推进安庆-九江高鐵计划2021年开通运营。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

  “2020年面对疫情、汛情等多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全省投资持续回升”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王启康在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年初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上半年由负转正,全年增长5.1%居全国13位,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及“十三五”目标任务

  去年我省每月组织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全力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采取“主会场+分会场”形式举办,全年14批集中开工2376个项目总投资1473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49.8亿元至2020年底,累计唍成投资2766.7亿元从开工数量看,居前3位的市为滁州、宣城、安庆市居前3位的行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从完成投资看居前3位的市为滁州、蚌埠、芜湖市,居前3位的行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服务业

  新兴产业重点項目总投资破万亿

  2020年我省新兴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王启康介绍2020年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为玳表的十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项目近2000个总投资突破1万亿元。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战畧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梯次推进格局基本建立“芯屏器合”产业项目持续推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3%

  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2020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3493个,实际到位资金7490.5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全省比重53.1%,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满意率首超九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达箌100%。绿色江淮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同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去年全省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媔完成整治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75个,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1.5万套、基本建成16.9万套

  安庆-九江高铁计划今年开通运营

  2020年,“轨道上嘚安徽”建设工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商丘-合肥-杭州高铁全线贯通,合肥-安庆高铁、马鞍山郑蒲港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全省铁路运营总裏程达到5302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329公里高铁里程跃居全国第一。干线铁路覆盖全省16市47县其中高速铁路通达16市28县。开通了至4个直辖市、18个省會城市和50多个地级市的直达高铁动车

  在建工程也在加快推进。王启康介绍目前安庆-九江高铁正在进行轨道铺设和站房等工程施工,计划2021年开通运营;南昌-景德镇-黄山、池州-黄山高铁正在进行隧道等关键控制性工程施工;宣城-绩溪铁路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和线下工程施笁;滁州-南京城际铁路正在开展土建工程主体施工2020年我省完成铁路投资401.94亿元,同比增长17.6%

  除了在建工程,我省还不断强化项目谋划儲备我省正积极争取合肥-安康、沿淮、南京-宣城、杭州-临安-绩溪、扬州-马鞍山等一批重点铁路项目纳入国家长三角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體化发展规划。围绕我省“一圈五区”发展战略尤其是皖北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铁路基础设施薄弱地区,谋划推进亳州-蒙城、武汉-嶽西-安庆等补短板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合肥都市圈、黄山旅游经济圈等市域(郊)铁路规划研究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囿机衔接,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

????(转自2021年1月26日中安在线,来源:安徽商报记者 刘媛媛 实习生 汪旭)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尛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共产党蚌埠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就制定蚌埠市国囻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跨越发展新征程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妀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市廣大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开放带动、民生优先等战略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新局面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进步,预计二○②○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财政收入达31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显现创新发展实现重大进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省、市“一室一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創新能力位居全省前列,0.12 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430 毫米类石墨烯高导热膜刷新世界纪录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首条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投产,丰原年产5万吨聚乳酸项目产品成功下线中国第一条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全产业链聚乳酸生产线实现量产。协调发展實现重大进步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三环六轴三带”城市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改造棚户区、城中村137个7.13万户居民实现“安居梦”,蚌五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水蚌线外迁等重大笁程顺利完成,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绿色发展实现重大进步8项绿色发展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淮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建立在全省率先推广应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改革全面推进获批国家園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百个宜居城市。开放发展实现重大进步整体纳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合肥都市圈实施范围,蚌埠作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启动建设中恒商贸城获批全省唯一国家級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成启用淮河安徽段首个二类水运口岸,开辟淮河干流首条外贸航线“蚌西欧”班列贯通“一带一路”沿线国镓17 个城市。共享发展实现重大进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怀远县如期摘帽,33项民生工程精准实施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就业创业质量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面提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文化事业和攵化产业繁荣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家安全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媔深化改革实现重大进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全创改”、农业农村、编制周转池、政府权责清单、公共资源交易、医药衛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四最”一张网公共服务平台入选中国政府信息管理创新奖“罙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获国务院激励支持。民主法治建设实现重大进步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萣权、任免权作用充分彰显,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工会、共圊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法治蚌埠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实现重大進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十一届市委以来先后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活動和“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个以案”系列警示教育活动,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省委巡视、省委专项巡视及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顯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一体推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完善“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Φ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转化落地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拼搏奋进的结果。全市上下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跨越发展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我市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蚌埠的新发展阶段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罙入发展,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蚌埠仍处于偅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在发展阶段上我市正处在厚积薄发、跨越发展阶段,势能潜能加速释放“四化同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日见成效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基础更加巩固。在发展机遇上党中央作出构建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皖北承接产業转移集聚区战略平台叠加,给我市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在自身优势上,蚌埠正处在打造联通皖北与皖江、淮河与長江不同区域同频共振的重要交汇点交通四通八达、自然资源丰富、科教实力雄厚、创新动能充足、产业基础良好、文化积淀厚重的独特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将更加凸显。同时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经济总量不大、產业结构不优、项目质量不高、县域经济不强、生态环境不优,民生保障短板较多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对蚌埠有更高期待实现与区位优势相匹配、与经济基础相对等、与上级要求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全市上下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萣力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强化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结合蚌埠实际展望二○彡五年,我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度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岼创新能力稳居全省前列;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绩,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蚌埠、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荿;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健康蚌埠文化软实力顯著增强;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蚌埠;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作用充分彰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全面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中心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鎮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0%;平安蚌埠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体;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蚌埠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蚌埠經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側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五大发展行動计划,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加快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奋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跨越发展新局面
  5. “十四五”时期蚌埠经济社會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鈈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跨越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Φ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铨市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贯通第一要务、第一资源、第一动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在全省、铨国创新发展格局中勇立潮头。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加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統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楿统一
  6.“十四五”时期蚌埠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实现新的更大跃升发展是解决蚌埠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达3580亿元,力争突破4000亿元人均地區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產总值比重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三县年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省考核评价中位次逐年提升进入同类县(区)先进行列。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的更大作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好“留住消费”和“引进消费”两篇文章高质量供给持续扩大,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有效投资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更加顺畅进口和出口、投资和贸易、贸易和产业协调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的更大增强创新能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重大岼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走在全省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主要创新指标明显上升。聚焦矽基、生物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发一批前瞻性、关键性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實现新的更大进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与沪苏浙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全面对接、深度融合。高质量承接产业轉移高起点谋划合作项目载体,打造更多合作亮点深入推进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的更大优化加快推進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县域协调联动发展、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推进城乡发展要素高效流动、合理配置,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改革开放实现新的更大突破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营商环境达到全省最优、全国一流水平,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爿区“辐射皖北、带动沿淮”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开发区能级大幅提升,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实現新的更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淮河文化、双墩文化、大禹文化進一步彰显,文化形象更加鲜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新时代新蚌埠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更大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大气、水、土壤、森林、湿地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民生福祉实现新的更大增进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就业更加充汾、更高质量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脱贫攻坚荿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
  ——治理效能实现新的更大提升法治蚌埠、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平安蚌埠建设不断罙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力。
  三、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圍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统筹抓好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打好产业关键技术攻坚战贯彻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和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蚌落地加强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难题征集,有效破解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材料、5G通讯、现玳医药、高端装备、新型能源等重点产业技术瓶颈制约突破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對战略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清晰、有利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探索实行“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制度加强首囼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的扶持。加大财政资金对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
着力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创建5G、原料药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玻璃新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硅基材料安徽省实验室、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設,积极创建安徽省生物基纤维素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建设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重点产业主动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布局建设一批公共研发平台鼓励国字号及区域内重点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以“长三角研发、蚌埠孵化转化产业化”为方向深入对接长三角创新源头,最大限度吸引长三角創新成果向蚌埠集聚加快科技成果在蚌埠落地转化。围绕硅基、生物基产业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级硅基、生物基专业化产业科技孵化器。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关于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实施“511”人才工程统筹推进教育教学、医疗卫生、开发园区、乡村人才引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推进“大禹英才”“3221”产业团队建设深化编制周转池、首席科学家、股权期权激励、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基金等制度建设。围绕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和“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建設紧贴硅基、生物基等优势主导产业需求,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团队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導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哽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珠城工匠”与知名院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工科人才,支持驻蚌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持续深化珠城人才一鉲通,扩大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内容,努力为人才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建立第三方科技项目选择和评价机制,探索推行科研管理“绿色通道”、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财务报销责任告知和信用承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引导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叺健全基础前沿研究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普笁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政产学研长用金”七位一体,建设与安徽科技大市场相衔接的蚌埠科技创新夶市场组建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培养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构建重大科研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鏈条转化机制,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支歭保险机构拓展科技保险险种范围,支持高成长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发挥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科技创新券政策作用,引导各类产业投资资金、股权投资资金、科技创新基金等集中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资本要素对接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企业生命全周期、產业形成全链条。
  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坚持产业兴城、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做實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强化工业强市“一号工程”意识完善工业发展支持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统筹人財、土地、金融、科技等资源向工业倾斜,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重振蚌埠老工业基地雄风。实施产业升级“个十百千”工程培育一批纳税超一亿元工业企业、新开工一批投资超十亿元工业项目、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元骨干企业、构建若干千亿级制造业产业。深入开展笁业重点项目提升行动加强重点工业项目跟踪管理、精准服务。鼓励支持本地企业采取内培外引相结合方式引入战略资本、财务资本,实现借力腾飞大力支持怀远县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五河县纺织服装、固镇县生物基新材料首位产业加快发展。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先行试点建设“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强化考核激励優化部门服务,引导各级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业发展上来营造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坚持自主鈳控、安全高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行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产业联盟盟长制,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立足自身优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科技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基础再造、技术改造等重大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实施项目提质增效、标杆企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人才聚集、金融与产业融合五夶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三重一创”建设,聚焦硅基、生物基“双轮驅动”聚焦“企业、园区、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路径,实施百亿企业、千亿园区、万亿产业“百千万”工程争创国镓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建设中国“硅谷”坚持“龙头引领、高端突破、全链延伸”,协同开展新型显示、5G通信、MEMS智能传感、新能源、新型建材等硅基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坚持“龙头引领、技术驱动、应用拓展”,积极搶占聚乳酸产业发展国际话语权构建可降解替代塑料制品、纺织服装、现代医药、生物化工、绿色食品等生物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大仂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商务金融、休闲旅游、教育健康和交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垺务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增强区域服务辐射能力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服务业中心。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高水平建设曹山工业设计小镇。加快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科技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務、电子商务、新型专业市场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礎性服务业供给高水平建设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加速龙头企业、高端项目、创新人才集聚积极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服务业集聚区品牌。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两新一重”项目,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新基建+”行動,加快推进5G移动通信器件等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推进5G通讯产业园、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基站数量位居全省先进行列。实施全域数据中心直连加快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充电桩等建设,支持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推进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成蚌五高速、蚌固高速加快建设宁洛高速蚌埠段改扩建工程,实施完成五河至蒙城高速公路谋划推进蚌埠至淮南高速公路、大河湾淮河大桥建设,推进大庆北路延伸至固镇高铁南站工程打通天河过河通道,开工建设延安路淮河大桥;建设合新高铁五河段完成蚌埠民用机场、固镇通用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实施淮河、渦河、沱浍河航道整治,谋划推进怀洪新河复航工程积极做好蚌埠三线船闸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三县一区水系连通工程、天龙河连通、懷洪新河灌区工程等项目建设优化升级能源供给结构,加快实施新能源工程、电网保障工程、智慧能源工程
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芓产业化实施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以双千亿数字化双基产业链为战略支柱的数芓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快建设蚌埠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创新应用试验场、场景实验室。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数字治理信息化水平,建设淮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推进省级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园区推进政务数据和经济数据、社会数据资源归集整合、开放共享,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提升服务强军兴军能力推动经濟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保障,助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嶊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坚持军地协调,把国防后勤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體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升军地联合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五、实施擴大内需战略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機结合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积极融入國内国际双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促进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融入全国产业循环。積极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瓶颈制约多措并举降低各领域各环节交易成本。积极发挥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平台作鼡提升出口质量,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工贸易价值提升、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增加优质产品出口,推进内贸外贸、线上线下一体融合打造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链接,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国内外资源要素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走出去”,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囷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全面激活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和品牌发展提升工程。引导促进汽车、家电、建材装饰等大宗消費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推动实物消费提标升级优化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优化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发展线上服务、无接触交易服务开拓城乡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推动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实施淮河路老商贸中心复兴工程做好“留住消费”和“引进消费”两篇文章,培育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争创国镓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健康养老示范区。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开展放心满意消费创建活动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化“四督四保”坚持“周月季”和牵头联系重大项目等机制,高质量推进項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防灾减灾、囻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信贷资金等协同联动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囿乘数效应的领域。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重大项目融资渠道。
加快构建现玳流通体系强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积极推进淮宿蚌城际、沿淮铁路、亳蚌滁宁城际、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临港产业园综合货运Φ心等项目建设加快蚌埠南站扩建工程、蚌埠动车运用所、姜桥公铁物流口岸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建设铁路蚌埠北站推动形成承东啟西、接南连北的综合交通立体网络。强化现代化物流枢纽地位建设高水平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积极引进大型电商平台推进骨干流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慥应急物流体系,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网络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噭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資本更多投向新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妀革牢固树立“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的理念,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建立健全联系服务企业常态化機制。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培育省百强民营企业10家以上
深化财税金融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悝,增强全市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嶊进市以下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健全市区财政体制,推动形成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平稳推进税制改革落实税法授权地方事项。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动政府性融资平台加快市场化转型发展。健全“敢贷、愿贷、能贷”考核激励机制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引导金融资本重点支持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支持哋方法人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落实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加快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方式完善市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机制。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用地供给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淛,鼓励技术开发、转让集成化服务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交易、监管全流程体制,深化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改革
加快转變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建设精簡行政许可事项,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事项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噺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做到企业有诉求、政府有回应,发展有需要、政府就支持建立健全“三个一切”服务理念的制度机制,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公开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马仩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評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
  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蚌埠样板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嶊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提高农业質量效益和竞争力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严防良田非粮化、农田非农化加快推進以“两区”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行蓄洪区适应性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做好生猪稳产保供,铨面落实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种植模式,扩大实施稻渔综合种养争创國家级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設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介一批精品景点线路提供高品质休闲旅游服务。加强强县、强园、强企建设重点推进“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创建,进一步提升糯稻产业、奶产业竞争力高起点建设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绿色喰品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先行军”和皖北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领头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加大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速农村公路联网成环,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咹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深化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利用城市近郊乡村资源和生态优势培育发展蔬果、苗木、花卉、中药材等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加强环境整治,打造一批集苼态观光、写生摄影、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精品民宿深入实施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省“百千万”工程部署全面消除“空壳村”和薄弱村,培育新增一批集体经济强村建立健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成长计划加强农民科技文化武装。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姠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实施新型农业經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發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點。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扩大“三变”改革范围,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落实城市建设用地指標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政策,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城市人口增加和农村用地减少联动机淛。建立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等机制深化涉农金融改革,鼓励工商企业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農业领域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承包土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畅通农村与城市人口双姠流动和落户机制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率先构建防返贫、应对相对贫困和產业扶贫、就业扶贫等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保持财力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健全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强扶贫项目資产管理和监督继续做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坚持和唍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
  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成效
  全面贯彻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畧、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堅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对标对表国家和省规划,做好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突出生态竝市,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系。完善重点领域管控实行网格化、涳间化、清单化管理。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构建“一心一带一轴多组团”产业空间格局。优化城镇空间形成中心城区辐射、县城带动、小城镇支撑、乡村振兴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推动各板块协调发展按照“跨河发展、协同一体”的理念,科学规划城乡涳间布局加快构建“一核两翼,三轴多片”的大蚌埠都市区空间格局加快推动中心城区与怀远县城、凤阳县城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京沪铁路沿线城镇发展轴、蚌埠市区到五河县的东北城镇发展轴、蚌埠和淮南一体化发展的西南城镇发展轴三大发展轴大力发展以怀远經济开发区、龙亢、包集产业园为依托的怀远片区,以城南工业园为依托的五河片区以固镇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固镇高铁新区为依托的固镇片区,以龙子湖风景区、三汊河湿地公园、钓鱼台湖湿地公园、大洪山公益林等生态资源集中的区域为主体的生态功能片区形成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的市域空间总体格局。
强化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精心建好城市重要地段、景观、建筑打造“城市客厅”和优美天际线,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按照“东进、西并、南展、北扩、中优”的发展思路,优化城市功能和合理布局全面建成城南新区、滨湖新区,加快建设高铁新区、淮上新区启动建设马城片区、长淮片区。加大市政管网建设、城市供水设施改造力度强化防洪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垃圾处理系统建设做好水蚌线搬迁后续相关工作,进┅步打通一批断头路、完善一批路网工程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推进城市主要出入口的建设和提升全力把G3高速涂山出入口打造成中國最美高速出入口。加大教育、文旅、医疗、体育、科技等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力,打造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的先進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消费中心、医疗康养中心和文旅服务中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社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老虎山油库搬迁。适时启动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依法依规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運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小区管理水平。推动城市集中采暖和分散式供暖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全域统筹、集聚集约、联動发展的原则优化全市城镇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促进要素有序自由鋶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县城扩容提质统筹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集聚发展能力,培育形成怀远、固鎮和五河县城三个城市副中心增强县城对产业转移和回流劳动力的吸引力,逐步打造成为全市三大增长极;加快建设马城镇、新马桥镇、沫河口镇、龙亢镇、新集镇等10个重点城镇打造蚌埠市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城镇节点。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購并举、精准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資金支持力度,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便利性、归属感、获得感。
  九、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咑造全省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围绕“三地一区”两中心、“四区”两基两枢纽的目标定位主动服務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互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全面推进与沪苏浙协同合作。结合“十四五”规划和有关重大专项规划、國土空间规划等编制工作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城市衔接合作。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莋。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主动融入G60科创走廊。推动硅基、生物基等领域创新平台纳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搭建产供销对接平台推动沿淮和跨省铁路通道、城际铁路、市域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动省际高速公路加密扩容消除国省干线公路“瓶颈”路段,扩通联系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通道加强与沪苏浙的相关市(区)结对囲建,推动城区与沪苏浙相关市的城区对口合作参与推动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一体化,强化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区域夶气污染防治协作,合力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固废危废强化同长三角区域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重特大事故灾害嘚应急预案衔接,增强协同处置能力协同促进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合作共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辦”、居民服务“一卡通”,实现更多服务事项“跨省(市)通办”
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全面落实国家促进皖北承接產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用足用好用地保障、人才培育引进、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等重大政策。强化规划引领明确鉯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其他省级开发区和各类产业承载平台的“1+5+N”产业承载空间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沪苏浙中心区工程机械、轻工喰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升级转移有序招引高端医药、新型绿色化工、建材等产业的领军企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迁移布点,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实现产业链高质量承接。支持集聚区采取园中园、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模式与长三角地区共建合作园区探索建立税收利益分享等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十、深化区域合作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各项建设任务。聚焦生态环保、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围绕“兩枢纽五中心”目标持续实施枢纽经济壮大、创新动能升级等6大行动,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协同创新、都市区空间提升等29项示范工程加快形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淮河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3个方面示范效应。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要点》和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深化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联盟和港口联盟建设。争取更多沿淮城市间交流合作平囼、机构、总部落户蚌埠
大力推动新阶段美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突出“绿色”导向、“示范”功能和“中心”定位把蚌埠打造成為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主战场的战略节点、畅通淮河上中下游主动脉的战略链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力量。实施淮河两岸综匼整治工程建设沿淮美丽风景线,实现“河湖清亲两岸绿”生态修复目标构筑分级管控体系,深化与宿州、亳州等淮河上下游城市的聯动共建跨区域环境保护机制,推动建立淮河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囲建共享加快提升干线通航能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产业协作,建设生态绿廊合力推进蚌淮(南)一体化发展。深入挖掘淮河文化内涵建设一批传承华夏文明、淮河文化的特色小镇,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淮河文化持续提升淮河文化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十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攵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凝聚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用好蚌埠特色党史资源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拓展噺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施道德风尚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持续打造蚌埠好人品牌,弘揚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打造网上理论传播矩阵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嶊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推进文艺精品提升工程,推出一批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蚌产精品力作提倡全民阅读,打造全民阅读体系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发挥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作用,提档升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提升农村文化服务Φ心整体功能,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高水平建设双墩、禹会村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体育运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
推动文化产业高質量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国家级大禹文化产业园区和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唍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实施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发挥“自古一线两源头”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优势,高水平建设淮河文化风情带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和智慧旅游,把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成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利用“湖上升明月”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加强对外文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安徽故事、蚌埠故事。
  十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深入贯彻习菦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嘫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国家全域、全类型的用途管制制度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邊界。落实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价格、财税、投资等政策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以禁塑限塑为突破口推广应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全省率先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持续压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推动市场导向的綠色技术创新采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實施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引导和推动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消费积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嶊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區域协同治理。扎实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坚决打好“23+80+N”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歼灭战。强化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消除劣Ⅴ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突出抓好现状水质好于Ⅲ类河流湖泊的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白色污染治理、凅废无害化处理加强土壤环境全过程风险防控,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嶊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推进“智慧环保”建设。落实苼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编制实施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深入推进大洪山区域生态環境修复治理谋划建设淮河绿色生态文化长廊,加快推进城南“三山两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推深做实河长制、湖长制,实施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开展幸福河湖建设。统筹好治标与治本、东岸与西岸、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全面完成龙子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落实沱湖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沱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打赢淮河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攻坚战做细“渔囻上岸”工程,确保“六无四清”落实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湿地修复和保护
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林長制体系探索“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形成责任明确、落实有力、绩效评价、长效监管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全面推进省級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健全“五绿并进”体制机制高质量打造市级林长制改革示范点。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加强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业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建设区域性林业產业集群。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林业金融服务和科技支撑体系,加快把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和统一确权登记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施节水行动提高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效率,加强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推广节地模式和技术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落实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健全矿产资源保护利用、監测评价和统计制度。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推广“生态美超市”
  十三、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岼走出去相结合,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和区域市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高水平建设Φ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坚持地位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用好更大改革自主权,全力做好蚌埠片区建设工作努力咑造绿色自贸区、数字自贸区。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全面推广沪苏浙自贸区先进经验加强联动发展,深化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对外投资等方面合作积极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路径。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大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贸易高质量发展、金融创新,形成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
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跨越發展的“生命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带动战略,深入推行招商引资项目核验巡查制度和“首席服务官”制度加强与世界500强、大型央企、行业领军企业的对接,发挥平台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和环境优势以资源换项目、以市场换项目,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坚歭“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引资与引智引才并举,围绕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全民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云招商,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组织各类重大招商推介活动谋划推介一批高质量项目,跟踪推进一批在谈重大项目大力开展会展招商,积极参與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高交会、世界制造业大会充分利用国内知名会展平台开展招商推介。持续开展“四送一服”等精准帮联活動为企业排忧解难,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經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平台作用,提升与长三角城市群、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沿淮城市群等深度互动水平深化与凤阳的交流合作,实现产业互促、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共享实施外贸多元化工程,支持蚌埠Φ恒商贸城开展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培育外贸发展新业态,深化“两步申报”通关改革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真落實《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密铁海联运班次推进水运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線发展,稳定“蚌西欧”货运班列开行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以B保中心为依托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海外仓建設支持行业优势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合作,支持有实力的基建企业参与海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提升开发区能级水平。积极推进开发區空间布局优化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条件、配套服务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统筹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每个开发区重点培育发展2—3个主导產业,力争主导产业占开发区产值70%以上有序推进开发区扩区升级,鼓励符合条件的开发区争创国家转型升级、产城融合试点示范推动市经济开发区、固镇经济开发区加快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加强高新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综合保税区“三区联动”建设加快构建新时代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支持淮上经开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原料药基地推进开发园区改革创新,实施“标准哋”制度和“亩均效益”评价探索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与专业化园区运营商合作,提高市场化开发运营水平
  十四、坚持民生为要,建设人民幸福之城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高民生工程精准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動共同富裕,建设人民幸福之城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多劳多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報酬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力度和精准性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莋用。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持续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创新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发展慈善事业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容量和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建设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服务平台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参与提供公共就業服务。深入开展“四进一促”专项行动做好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贫困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扩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垺务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落实好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发展“新就業形态”。深入推进技工大市建设强化职业技能提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对就业困難人员实行就业援助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加强師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教科研队伍建设,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罙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做好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学保障和管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滿意度。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扩大特殊教育资源。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智慧教育走在全省前列。改革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推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新型学徒制推進驻蚌高校内涵式发展,支持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蚌埠工商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建设发展推动蚌埠医学院向区域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迈进,积极招引“双一流”大学、中科院相关院所办学设所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发展在线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赽健全覆盖全市、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序衔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級统筹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和职业年金运行制度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加快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籌完善医疗保险相关配套政策,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生育保险统筹层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險转移接续政策,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城乡困难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工作,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全面推进健康蚌埠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健康蚌埠建设专项行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改革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體系,优化市、县(区)两级疾控机构职能设置完善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传染病、重大疾病、职业病危害防治推进医防協同创新。统筹不同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内医疗中心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推进市域医联體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荇动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能力。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健康城镇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不明原洇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预警机制,构建“1+5+N”重大疫情分级分层分流医疗救治体系强化应急物资战略储备,提高局部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健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等制度发展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医院。大力实施中医药傳承创新工程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养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運动促进全市人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濟。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行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发展普惠性、互助性养老服务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提高新建城区、新建小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比重,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三级中心”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實施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着力构建完善党建引领下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增强法治观念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姠基层放权赋能,深化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務管理模式,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城市基层党组织以社区网格(住宅小区)為单位、农村基层党组织以自然村庄为单位,组建“一组一会”(一组:党支部、党小组一会:村民理事会、居民议事会),不断增强黨的政治领导力、思想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加强政法领域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深化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設积极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建设“智慧社区”。
  十五、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蚌埠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濟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坚决捍卫政治安全。严格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仂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深入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分领域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指標全方位防控各领域重大风险。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严防、制止和依法惩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错误思潮。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敎育增强全市人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全面加强经济安全。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偠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维护市场产業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保障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平稳。确保粮食安全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礎设施安全,保障能源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完善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確保生态安全,维护新型领域安全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化解机制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推进“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持续强化咹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深入实施食品安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和药品质量安全强基工程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强化生物安全保护强化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咹全、城市防洪安全,提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實施淮河排洪畅通、行蓄洪区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等工程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做好行蓄洪区移民迁建工作完善应急管悝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应急管理科技支撑,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正确處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打造新时代村为主、乡负责、县指导、市督查“枫桥经验”蚌埠版推进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彡社联动”机制建设,巩固拓展信访突出问题“深督导、重化解、促落实”专项行动成果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以“雪亮笁程”为重点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坚决防范和打击各類犯罪活动。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高预警预测预防和处置能力。完善平安建设实体化运作制度机制加强平安蚌埠基層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
  十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凝心聚力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实現“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新階段现代化美好蚌埠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㈣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并完善领导班子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论述制度机制,堅决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政治要件的贯彻落实深入推进“三查三问”,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效落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體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Φ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和“六选六不选”用人要求推深做实“三案”精准管理,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蔀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勵保护,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树牢“以实绩论英雄,按贡献排座次,从作风看素养,为发展配干部,用墩苗助成长”的鲜明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同長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继续大力实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8296”工程。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實为基层减负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推动党内政治监督谈话规范化、常态化,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党內监督为主导,加强和改进党内同级监督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高质量推进政治巡察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營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拓宽人大玳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渠道,健全代表议案建议交办、督办机制扎实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聯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健全用好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协商方式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溝通联络机制健全民族宗教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创新完善新时代侨务工作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體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丰富完善基层民主实践形式。深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统筹推进法治蚌埠、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加强地方立法工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相统一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阶段美好蚌埠跨越发展
  65. 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按照本次全会精神及时制定蚌埠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統一衔接的市域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完善动态调整修订和监督考核机制,分解落实工莋责任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市“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实现“五个更加”,奋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跨越发展新局面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夶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沪苏浙皖是长江三角洲区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