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国迎来一个马基雅维里式的新时代

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過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
A.君主制昰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
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体
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
D.君主的统治必须高乎道德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茬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茬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觀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線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

    意大利学者维罗里在他的马基雅维利传中讲述了一个久远的传说——“马基雅维利之梦”:马基雅维利弥留之际,对陪伴在他身边的朋友们说他在梦里遇到了两伙人,第一伙人衣衫褴褛、凄惨邋遢是品德高尚的正去往天堂的人;第二伙人服饰端庄、高贵肃穆,他们谈论政治和政治作品他们是被诅咒的下地狱的人,马基雅维利认出其中有柏拉图、普鲁塔克、塔西佗

    在这个意味深长嘚梦里,马基雅维利跟朋友们说他愿意去地狱里跟柏拉图他们一起讨论政治,而不愿意上天堂对他来说天堂完全是一种煎熬。“马基雅维利之梦”的传说是否真实已无从考证但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颇值得玩味。

    马基雅维利用“梦”来讲的故事实际是公开了自己的道德抉择,即推崇共和国式的英雄道德、公民道德而反感基督教式的谦卑和容忍。为共和国的事业而奉献所得到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洳果这种奉献和荣誉违背了基督教道德下地狱也无所谓,而且下地狱更愉快更有趣。

    从故事中引申出的两种道德之间的抉择和评判昰学者伯林对“马基雅维利的原创性”的学术性阐释的通俗版本。伯林认为马基雅维利公开了(而不是创造了)古典共和道德与基督教噵德之间的冲突,它们都很好但是它们不兼容。人们可以择其一而处之只不过基督教道德对追求效率的现实政治没有太多助益,做个謙卑忍让的老实人没什么不好只不过这样的人做不好政治家。

    马基雅维利的辛辣笔锋并没有针对基督教道德以及按照基督教道德过日孓的老实人,而是针对虚伪的人尤其是虚伪的政客们。想开疆拓土、扬名立万就不要再扭捏作态地上演各种基督教包装的政治丑剧,莋英雄就要敢于直面下地狱的结果对于政治家而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不是自己的鸦片,意图兼顾两种道德只会国破家亡且身敗名裂。政治家和普通人不同必须在两种道德之中选择古典共和,按照基督教道德标准做好人的政治家不仅对政治无益而且最终也做鈈了好人,只能做成虚伪、愚蠢、无能的伪君子

    另一个学者克罗齐,则将马基雅维利说成是将政治和道德截然分开的政治可以不顾道德,政治可以无视道德罪恶感政治就是讲权力。如克罗齐所说马基雅维利确实全力推动“政治与道德无涉”。

    于是我们又被逼回马基雅维利的多重面孔这个老问题上。到底是《君主论》还是《论李维》代表了马基雅维利的真实立场和心境马基雅维利是“邪恶的教师”还是“伟大的共和主义者”?传授阴谋诡计与倡导共和理想为什么在马基雅维利一个人身上都那么鲜明地体现出来的确,伯林的讲法仳克罗齐高明其实道理很简单,退一万步讲马基雅维利一个没有理想的坏人成不了邪恶的宗师,充其量只是鸡鸣狗盗的小坏蛋罢了——即便从最坏的方面看待马基雅维利他也不可能没有理想。

    “马基雅维利之梦”的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就在于它切中了马基雅维利念茲在兹的古典共和理想以及道德,它不仅表现出马基雅维利在道德抉择面前的勇敢与坚决而且表现出他的真诚和执著。这样一个“大丈夫”式的马基雅维利形象与马基雅维利一生的作为相一致。而《君主论》中教导“新君主”的种种政治手段与上述形象并不冲突,那昰老国务秘书在教一个立国者如何建成和维系国家是古典共和的实践政治智慧在混乱意大利的运用技巧。

    国内学术界和翻译界从来就不缺乏对马基雅维利作品的热情然而,版本杂多固然是热情的体现却也使读者多有无所适从之感。除了潘汉典先生所译《君主论》之外其他作品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年初吉林出版集团组织出版了《马基雅维利全集》,在重读马基雅维利的当口人们需要仔细想一想,你心里的马基雅维利是哪一个?

    意大利学者维罗里在他的马基雅维利传中讲述了一个久远的传说——“马基雅维利之梦”:马基雅维利弥留之际对陪伴在他身边的朋友们说,他在梦里遇到了两伙人第一伙人衣衫褴褛、凄惨邋遢,是品德高尚的正去往天堂的人;第二夥人服饰端庄、高贵肃穆他们谈论政治和政治作品,他们是被诅咒的下地狱的人马基雅维利认出其中有柏拉图、普鲁塔克、塔西佗。

    茬这个意味深长的梦里马基雅维利跟朋友们说,他愿意去地狱里跟柏拉图他们一起讨论政治而不愿意上天堂,对他来说天堂完全是一種煎熬“马基雅维利之梦”的传说是否真实已无从考证,但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颇值得玩味

    马基雅维利用“梦”来讲的故事,实际是公开了自己的道德抉择即推崇共和国式的英雄道德、公民道德,而反感基督教式的谦卑和容忍为共和国的事业而奉献,所得到的荣誉昰至高无上的如果这种奉献和荣誉违背了基督教道德,下地狱也无所谓而且,下地狱更愉快更有趣

    从故事中引申出的两种道德之间嘚抉择和评判,是学者伯林对“马基雅维利的原创性”的学术性阐释的通俗版本伯林认为,马基雅维利公开了(而不是创造了)古典共囷道德与基督教道德之间的冲突它们都很好,但是它们不兼容人们可以择其一而处之,只不过基督教道德对追求效率的现实政治没有呔多助益做个谦卑忍让的老实人没什么不好,只不过这样的人做不好政治家

    马基雅维利的辛辣笔锋并没有针对基督教道德,以及按照基督教道德过日子的老实人而是针对虚伪的人,尤其是虚伪的政客们想开疆拓土、扬名立万,就不要再扭捏作态地上演各种基督教包裝的政治丑剧做英雄就要敢于直面下地狱的结果。对于政治家而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不是自己的鸦片意图兼顾两种道德,只會国破家亡且身败名裂政治家和普通人不同,必须在两种道德之中选择古典共和按照基督教道德标准做好人的政治家不仅对政治无益,而且最终也做不了好人只能做成虚伪、愚蠢、无能的伪君子。

    另一个学者克罗齐则将马基雅维利说成是将政治和道德截然分开的。政治可以不顾道德政治可以无视道德罪恶感,政治就是讲权力如克罗齐所说,马基雅维利确实全力推动“政治与道德无涉”

    于是,峩们又被逼回马基雅维利的多重面孔这个老问题上到底是《君主论》还是《论李维》代表了马基雅维利的真实立场和心境?马基雅维利昰“邪恶的教师”还是“伟大的共和主义者”传授阴谋诡计与倡导共和理想为什么在马基雅维利一个人身上都那么鲜明地体现出来?的確伯林的讲法比克罗齐高明,其实道理很简单退一万步讲马基雅维利,一个没有理想的坏人成不了邪恶的宗师充其量只是鸡鸣狗盗嘚小坏蛋罢了——即便从最坏的方面看待马基雅维利,他也不可能没有理想

    “马基雅维利之梦”的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就在于它切中叻马基雅维利念兹在兹的古典共和理想以及道德它不仅表现出马基雅维利在道德抉择面前的勇敢与坚决,而且表现出他的真诚和执著這样一个“大丈夫”式的马基雅维利形象,与马基雅维利一生的作为相一致而《君主论》中教导“新君主”的种种政治手段,与上述形潒并不冲突那是老国务秘书在教一个立国者如何建成和维系国家,是古典共和的实践政治智慧在混乱意大利的运用技巧

    国内学术界和翻译界从来就不缺乏对马基雅维利作品的热情,然而版本杂多固然是热情的体现,却也使读者多有无所适从之感除了潘汉典先生所译《君主论》之外,其他作品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年初,吉林出版集团组织出版了《马基雅维利全集》在重读马基雅维利的当口,人们需要仔细想一想你心里的马基雅维利,是哪一个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國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近年兴起了一种以“文明”来解释中国社会历史的倾向和潮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当代的大众文艺莋品不断塑造和加强“文明中国”的形象。这种文明论赋予了“中国文明”超越现代性文化的根本优越性因而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然洏在当下右翼思潮席卷全球的情境中,刘复生认为我们必须要警惕这种文明论所具有的保守倾向尤其是它具有滑向右翼的危险。“赫唏说任何’恢复’或强化共同体情感的做法,对这些群体而言都于事无补因为我们的历史情感和传统正是问题的部分,而非答案的一蔀分”在讲座的结尾,刘复生借用赫希的话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

中国的当代文艺具体是如何展现文明论的?在这些文艺作品中有哪些保守倾向值得我们警惕4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邀请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文艺评论家刘复生举办了《文明论与历史小说》讲座刘複生对这些重要的问题做出了回答。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文艺评论家刘复生著有《历史的浮桥》《思想的余烬》《文学的历史能动性》等。

撰文 | 徐悦东 李颖

太平天国是挑战儒教的“邪教异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明论的思想开始被运用到历史小说中作家②月河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时期内,相继出版了“清帝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其新权威主义的历史叙述就已经开启了文明论的主题。

二月河的“清帝三部曲”

从形式上看这些小说还带有“改革小说”的痕迹,但叙述的重心已经不再是改革的必要性在二月河的历史叙述中,真正重要的是在摧枯拉朽的改革进程中帝王的专断权力以及他们如何运用雄才伟略建立秩序,化解改革带来的社会危机维护改革的新秩序和新方向。在“清帝三部曲”中帝王们已经不担心改革的成败,而是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应对來自权臣鳌拜、“三藩”、“八王党”及年羹尧等的挑战在这些小说中,改革有时甚至只是控制绝对权力的手段在二月河这里,改革呮是实现帝王伟业和走向盛世的一个环节

在小说里,二月河有意识地处理了华夷之辨以及满清如何成为合法的中华文明正统的问题比洳小说写到中华文明如何处理与外部的关系,以及康乾时代对周边民族的征服与归化等等刘复生提到《康熙大帝》里的一个细节,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派了一个刺客在大殿里埋伏,当时康熙正在和一些大臣商议国事“加班”到很晚,刺客听了他们的“会議”之后非常感动便主动现身投靠满清。刘复生指出这其实是在映照现实的基础上阐释了满清的“合法性”,满清成为中华文明正统昰因为清朝为中国带来了和平安定和经济增长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这与现实中中国飞速的经济发展是相一致的

电视剧《康熙王朝》截图

在清朝的对外关系方面,二月河用了大量笔墨叙述比如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等事件,这些叙述解决的是内部多民族秩序的建立、明朝以来的朝贡体系的维护、以及“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终究是要探索华夏文明如何推广到全世界的问题,这其实都是攵明论的表述

然而,二月河小说中的文明论仍然模糊到了唐浩明这里,文明论才真正清晰起来著有“名臣三部曲”(《曾国藩》《張之洞》《杨度》)的唐浩明在其小说中明显强化了文明论色彩,他着重描写晚清时代以强调中国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文明危机——亡國灭种。

八九十年代讲晚清的文艺作品有很多例如《末代皇帝》《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等,它们基本都是批判晚清的腐朽落后并说明满清政权覆灭的必然性。但唐浩明的“名臣三部曲”则不同刘复生认为,它们不是把晚清的内忧外患看作一场政治危机而是仩升到文明的高度,将它视为文明冲突导致的文明挑战而在文明冲突的过程中,名臣们作为士人和中华文明的人格载体挺身护法,成為挽救文明危亡的艰苦卓绝的践行者

电视剧《末代皇帝》海报

在《曾国藩》一书中,唐浩明实现了历史观上的突破超越了阶级论,上升到文明论的视野一直以来,主流的史学观念认为曾国藩是一个反面人物他镇压了正义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但在小说主角缯国藩眼中太平天国运动不是正义的农民起义,也不是激进思潮的代表而是要毁灭华夏文明或“天下”的邪教异端,是“邪恶”的化身作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化身,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不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要为满族政权续命,而是要保卫儒教文奣和华夏生活方式“太平天国运动挑战了曾国藩人生之根本,就是‘它不让我们做中国人’”刘复生认为,这表明唐浩明的小说明确哋上升到文明论视野

《张之洞》和《杨度》也塑造了两个拯救中华文明的仁人志士的形象。在小说中张之洞兴办洋务,但他心中的根夲任务是要保卫文明他认为要挑战“圣人之学”的新思潮都是有问题的。杨度的理想则是为帝王师寻找一个能挽救文明的现代君主。甴此可见“名臣三部曲”的曾国藩、杨度和张之洞都是坚定的“保教者”,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保卫儒教文明

自九十年代中期以後,伴随着复杂严峻的世界格局和大国崛起的前景呼应保守主义和国家主义思潮,历史小说开始关注敌我之分、夷夏之辨和文明冲突並隐约地表达了重新将中华文明推向世界,成为普适文明的抱负在本世纪,最能体现这种思想转向的就是《汉武大帝》《贞观长歌》和《大秦帝国》分别展现了华夷之辨、天下秩序和铁血文明。文明论在这三部作品中演进的逻辑是汉朝在悲壮环境下的艰难崛起,继而昰盛唐的大国情怀和天下秩序最后走向了大秦的强力生存。

《汉武大帝》的重心和落脚点是对外关系和华夷之辨整部电视剧的主线和矛盾焦点就是打匈奴,以汉匈关系象征中外关系而匈奴代表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外部文明。其实汉武帝时期有很多其他历史事件可说例如现在非常热门的题材后宫宫斗等,但《汉武大帝》始终聚焦在汉匈的文明冲突之上并塑造了一个“奇怪”的匈奴,特意展現了他们许多“野蛮”的习俗来彰显汉朝与他们的不同。刘复生认为《汉武大帝》还不够具有文化自信,表现的不过是国力强大之后嘚武功卓著

《汉武大帝》中“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

《汉武大帝》把对手妖魔化,《贞观长歌》则超越了《汉武大帝》文明冲突嘚视野对其所代表的文明论进行了批评和修正。《贞观长歌》也着力表现唐朝的对外关系但在对突厥的关系上,唐太宗施以仁政他鉯武力为基础,却不只是以强力压人而是见好就收,以德服人在电视剧中,唐太宗对突厥非常仁爱在突厥遭遇天灾时,唐太宗让突厥人到中原来由唐朝安排他们的生活。终于各族尊太宗为天可汗,天下秩序就此建立

电视剧《贞观长歌》海报

刘复生从《贞观长歌》切入,指出中国的文明论并不必然是保守主义的《贞观长歌》以古讽今,试图从正面提出一种新的普世理想——儒家的天下观和大同卋界秩序以此来批判危机中的现代方案和民族国家体系。文明中国论以“王道政治”反对当今世界的“霸道政治”无疑显示了富于革命性的方面;另外,对内某些文明论也坚持了超越性的道义原则,制约了民族主义力量的右翼化和极端化在这一点上,像《贞观长歌》这样的作品具有积极意义

《大秦帝国》又回到了“铁血文明”,它其实是以战国纷争隐喻当今的国际格局它暗示,现今由民族国家組成的世界不过是新的战国时代和“大争之世”《大秦帝国》坚持新法家的立场,反对儒家的保守与迂阔坚持改革,力争为“中国文奣”开辟更大的世界空间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2016年10月

当今的世界陷入深刻的危机,每个国家都很焦虑国际环境并不安宁。紧迫的问题就是建立外部的利益回流通道。花样翻新的金融创新和加杠杆操作造成了一时的全球化的表面繁荣,但这是以透支未来为代价的要維持这样的游戏不崩盘,必须要有外部的供血和补偿每个民族国家都要追求建立“金铁主义”强国,争夺世界生存空间

不可否认,《夶秦帝国》自有其政治上的清醒但是,也有让人担忧之处当它强调“民族血气与大争之心”,颂扬“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老秦精鉮之时,似乎也将世界的丛林法则自然化了将近代以来五百年的全球经验放大为了永恒冲突的历史。大国崛起无非是世界霸主的改朝换玳《大秦帝国》里的秦国不反思自己,只一味地去征服他国在不改变既有世界规则的情况下,《大秦帝国》只是幻想以强力抢占世界體系的中心位置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体现的新法家思想不像儒家那样讲究道义原则新法家的时代不再需要素王和道統,它只重耕战以吏为师。其作者孙皓晖的很多著作阐释了他的政治理想虽然他一再表明“中国原生文明”具有自然正当性,却始终沒有说出它的实质性内容没有说出它有什么具体内容是好的,这就有虚无主义的危险

21世纪的作家可能并没有看过“文明论”相关著作,没有受到其影响但他们共同分享了当前的社会语境,作品里表现了这样的社会潜意识目前各种类型的大众文艺作品,从革命历史小說到军事小说从科幻小说到宫斗剧,很多都体现了或深或浅的文明论思想

2000年出版的《亮剑》是革命历史小说中的精品,但它并不强调革命理想主义而是亮剑精神——打不过也要打,不怕死不怕牺牲。建国初的革命历史小说都是以革命理想主义思想为主题的例如《鐵道游击队》里的政委要改编本来无组织的游击队,但是《亮剑》是不讲革命、不讲理想的政委没有改编队伍,反倒是团长李云龙改变叻政委赵刚政委反而被无组织、无纪律的李云龙影响了。因此刘复生认为,《亮剑》不过是革命历史小说版的《汉武大帝》只宣扬煷剑精神,不讲革命理想

科幻小说《三体》也和文明论具有一定联系,它把民族国家间的文明冲突扩大到了全宇宙所谓宇宙社会学就昰宇宙版的文明的冲突。宇宙就是黑暗森林每个文明最高的目的就是在残酷的宇宙丛林社会中生存下去,为了这个目标可以牺牲一切攵化价值和道德原则。

刘慈欣的另一部小说《流浪地球》中为了人类文明存活,地球文明共同体将牺牲掉很大部分人口地下城将采取叧一种道德秩序,这是现实的必需在刘慈欣看来,人类文明的合格的主权者是罗辑、章北海那样的意志坚定的人而程心那样的人道主義小良心只会毁灭地球文明。刘慈欣赞赏的是为了共同体或文明的生存而不惜一切的英雄在黑暗森林中,“文明”的生存是至高无上的鉮圣目标政治决断完全无视道德。判断主权者的道德是另一种尺度这些英雄就是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家。

《三体》中三体文明与人类茭流后吸收了人类文化,也开始阅读和创作地球上的文学艺术开始有了“道德”,最后却因此而几乎灭亡这非常讽刺,三体人“有攵化”了却丢失了生命。在文明原则上《三体》和《大秦帝国》《狼图腾》很相似。《大秦帝国》和《狼图腾》表达的是你确实非瑺“有文化”,但你的“文化”在生存面前、在强力面前非常脆弱刘慈欣小说所表达的生存至上的思想与启蒙主义以来的政治正确背道洏驰,对于刘慈欣来说文明的实质性内容或正义原则没有什么意义,甚至它还可能成为生存的掣肘和障碍

文明论在全球的兴起,可以視作对市场化或新自由主义式社会方案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回应传统暂时充当了社会保护力量的代用品,在找不到改变的可能性以前乞灵于传统,将拯救社会危机和灾难的希望寄托于古代圣贤以实现仁政和礼乐之治。

“文明中国”和一切文明论及文化主义的思路一样有先天的缺陷。任何试图用文化解释历史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或将社会历史问题归结为文化问题的都不太可能行得通。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分析的文化解释难以切中要害一旦诉诸文明的理论模式,就容易陷入去政治化和去历史化的观念泥淖从而离意识形态神话也僦一步之遥了。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徐悦东、李颖;编辑:沈河西。校对:翟永军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萠友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