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疫情导致挣不到钱的话,老人生病医疗费怎么解决?

昨天上午,茂名市中医院有关负责人做客《茂名民声热线》直播节目,介绍了医院便民就诊服务举措、特色医疗诊疗服务、疫情防控常态化等方面情况,现场回应群众热点诉求,解答就医就诊过程出现的问题。

茂名网讯  到医院做核酸检测要不要挂号费用?微信小程序预约挂号后不来就诊,可以退费吗?昨天上午,茂名市中医院有关负责人做客《茂名民声热线》直播节目,介绍了医院便民就诊服务举措、特色医疗诊疗服务、疫情防控常态化等方面情况,现场回应群众热点诉求,解答就医就诊过程出现的问题。

新院区将填补站南片区无三甲医院的空白

直播节目中,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医院新院区建设的情况。

据介绍,市中医院新院区位于茂名市北组团站南片区光明小区即中德大道与甲子大道交叉口蟠龙山村东面,是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规划建设,总投资17.48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23520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8320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规划病床1925张,2000多个车位,将有效解决群众就医难、住院难、停车难等问题。

新院区预计在2024年建成,届时将填补站南片区无三甲医院的空白,可以改善医院的软硬件条件,有利于提高医院在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和急救等方面综合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专业多元化服务,特别是可以在发生重大疫情时提供100张隔离病床,对推动茂名市卫生事业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有较大意义。

老年人及有基础病患者更要打新冠疫苗

市民林小姐通过电话提问,老年人及有基础病患者敢打新冠病毒疫苗吗?血压、血糖偏高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医院相关领导回应,老年人及有基础病患者更要打新冠病毒疫苗!

老年人也要尽快做到“应接尽接”。部分老年人认为,长期待在家中或生活在边远地区,很少外出或前往外地,感染风险很小,就不用接种新冠疫苗了。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当前部分地区输入的变异病毒传染性很强,且一些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还存在无症状感染者,老年人即使在家中不出门,或者居住在农村偏远地区,依然有可能感染病毒。尤其是家里有其他人在外工作、学习的情况,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造成老年人感染。

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完成全程基础免疫接种,对于使用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基础免疫接种6个月后的,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一定要在疾病的稳定期,自己拿不准时,要咨询医生;如果所患基础疾病处于不平稳的状态,疫苗接种应当暂缓,待状态平稳时再前往接种。部分患慢性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人群,只要不是身体状态特别不稳定,都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疫情期间能不留陪护尽量不留

有市民在节目中反映,前一段时间他家人住院,亲戚朋友过来探视,有的亲友是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医院却不让他们进入。

医院相关领导表示,这是疫情防控需要,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保证患者安全,疫情期间医院是能不留陪护尽量不留或者只留一个陪护,外地回来的亲友风险更大,住院期间有医生、护士在,家属大可不必担心;关爱的方式有好多种,比如视频、电话等等,希望家属可以理解与配合。

此外,相关领导回应,到医院做核酸检测不需挂号。核酸检测分混测和单测,混测6元,单测27.5元。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小飞

“AI+药物研发”这一医疗AI赛道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这次疫情期间。

1月29日,阿里云也宣布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新冠肺炎的新药和疫苗研发;2月,工信部发布倡议书,提出要发挥人工智能的效用,优化AI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测序、疫苗/药物研发、蛋白筛选等药物研发攻关。

在药物研发领域,通过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AI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AI药物研发企业晶泰科技宣布与博腾股份携手,在中美两地同时开展药物结晶技术、工艺研究开发、药物智能开发平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雷锋网采访到了晶泰科技CEO马健,深入解读这次合作的逻辑与前景。

降低研发成本一直都是药企永恒不变的主题。

2018年,全球前十药企总营业额达到3000亿美元以上,其中有将近30%的资本都需要投入在药物研发中。而药物研发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主要分为药物发现及前期研发、临床前药学实验、工艺合成、临床试验及商业化生产五阶段。

长期以来,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大多由欧美医药企业开展,国内绝大部分企业的定位都在研发下游,以仿制和承接CMO(医药生产外包服务)为主。随着CMO市场趋于成熟,还衍生出定制生产(CDMO)、产研结合(CRO+CMO/CDMO)等多种模式。

虽然药研AI企业和制药公司的合作过去就有,但从过去的产业链条来看,人工智能在医药产业中最大的应用就在临床前研究,例如晶型预测、药物发现与设计。

此次合作方之一的博腾股份是国内一家老牌CDMO企业,主要业务和市场都在医药研发的下游生产端,这次合作将是AI技术在医药行业的进一步下沉。

马健表示,“药物生产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化工产业,这个产业本身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我们期待晶泰科技在AI技术方面的积累,结合博腾丰富的实验经验,将有机会给药物生产与研发带来效率的提高,这是我们深入合作的重要原因。 ”

2017年,博腾股份以2600万美金收购了创新药定制研发服务机构J-STAR Research,从美国布局CRO(药物研发外包)市场。晶泰科技与J-Star同样提供药物结晶领域的研发服务,一个以计算见长,一个有丰富的实验研发能力,从计算+实验的研发模式来看,两家公司率先在美国展开合作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

马健表示:“正是与J-STAR Research公司合作的子项目成为双方扩展全方面合作的基石和跳板。之后,双方决定把子项目的合作扩展到公司级的全方面战略合作,我们在2019年底就敲定了合作意向。”

小项目的合作是布局于现在,而全方面的合作则是放眼于未来。

双方这次的合作离不开医疗行业“生产外包”大背景。

近些年,迫于新药研发成本快速上升,多家欧美药企都把药物生产环节外包到中国。与欧美国家相比,在中国进行药物生产可以把生产成本降低30%到50%,而且这一趋势还在扩大,预计到2023年,生产外包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30%到40%。

欧美药企将生产环节外包到中国是为了降低成本,而中国CMO企业同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诉求。其中药物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生产工艺,对其优化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的效率和成本投入。

但是,生产工艺有很多方案和参数需要进行探索,过去只能通过实验的方式不断试错,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本。

马健表示:“利用AI在药物筛选研究中积累的底层工具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工艺开发和优化的效率。这也是双方决定扩大合作最直接的诉求点之一。”

此外,双方合作还有一个更大的战略意图——组成“AI+药物生产”全新研发服务模式。

作为一家CDMO企业,博腾的产业链上游有很多像强生、辉瑞、葛兰素史克、勃林格殷格翰、诺华、罗氏这样的药物研发类巨头,双方计划通过合作未来为这些企业提供AI算法与实验深度结合的研发服务,解决效率上的瓶颈问题。

此外,马健表示此次合作的另一个目的也是希望进一步打开国内药研市场。

近些年,迫于降低研发成本的考虑,欧美药企通过战略剥离的方式将业务更多的聚焦在最核心的药物研发领域,侧重于“聚焦大分子,抛弃小分子”,而小分子药物研发市场最大的承接方就是中国。

但是,国内医药行业面临的问题是长期对医药研发投入不够,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药企相对较少。马健表示,晶泰科技更大的愿景就是利用AI为国内医药研发行业赋能。

雷锋网了解到,从2019年开始,晶泰科技在国内相继建立了药物晶型与合成的综合研究实验室,为国内药企提供更完备的AI研发服务。

瑞德西韦是这次疫情期间的一种明星药,但是其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作用并不是被AI率先发现。

《柳叶刀》报道,瑞德西韦最早是基于医生的传统经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马健表示:“通过算法去做老药新用的筛选,可以跳脱传统的抗病毒药物的品类限制,在所有上市药物中更广泛地搜寻有潜力抑制新冠病毒。同时,瑞德西韦作为为埃博拉病毒设计的药物,对新冠肺炎的疗效还在临床验证当中。利用人工智能等算法,可以尝试对这些药物进行改造和剂型的优化。”

疫情爆发之后,晶泰科技也展开了诸多动作,在1月20日就成立了疫情研究专项小组,根据相似度最高的SARS病毒对新冠病毒进行同源建模,从计算的维度验证了新冠病毒较SARS更强的人际传播能力,并对病毒与人体结合位点的蛋白质残基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导致病毒传染性、致病性增强的潜在突变,为开发多肽或抗体类药物打下基础。

而关键的是,晶泰科技根据获得的新冠病毒几个关键蛋白三维结构模型,利用AI技术对数千个全球已上市药物小分子及上万个中药成分分子的老药进行筛选,共找到183个对病毒有潜在治疗效果的药物,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活性排序最靠前的38个分子,这样的研究能力相比2003年的SARS时期有了颠覆性的提升。

或许从现在的视角去看SARS时期的许多药物筛选都比较荒谬,殊不知其中存在着更大的行业内因。

马健表示:“2003年非典时期,国内医药行业几乎没有几款自主研发药,基本都是以仿制药为主,国外的新药上市缓慢,应对非典的药物筛选本身就缺少选项。”

而药物研发领域的空白其实也是人才的空白,药物筛选极大依赖个人经验。缺少核心技术人才,更无从谈起深度学习等算法的加持,高效的药物筛选难以实现。

而今天的医药行业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些进步既有技术迭代原因,也有人才回流的大背景。

当然更离不开政策的加持,近年来,中国的药品监管法规出台一系列政策与国际水平接轨,从2015年展开一致性评价、到2017年加入ICH,优胜劣汰,引导和督促整个行业的重心由数量向质量、由仿制药向创新药研发转移,为本土创新药企的崛起铺平道路。

对于疫情的发展,学者认为新冠病毒未来在秋季可能会再次爆发,而政府层面会长期重点支持和关注药物研发方向。马健表示:“政府的支持力度会空前提高,而抗冠状病毒的研究和广谱的抗病毒类药物研发,不是一个短期之内可以完成的事情。目前,晶泰科技已经申报了两个研发项目。”

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对各个行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考验企业的临场应变能力,更加速企业的洗牌。

马健表示:“疫情爆发之后,一些非新冠病毒相关的线下实验研发只能暂停,只有线上平台计算类业务还在推进,随着实验与计算互动、结合的加深,如何充分利用计算预测的优势,提高CRO等线下研发活动的效率,或将成为药物研发领域非常重要的优化方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2022年5月9日,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秦怡,走完了整整一百年的光影人生路。

回顾她的一生,人们知道的大多是她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与贡献,殊不知,在公益方面,她也同样让人敬佩。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的赈灾晚会中,秦怡捐出了20万元,这是她和家人被疾病拖累后,全部的积蓄。

不仅如此,秦怡将患精神疾病的儿子所作的画作进行义卖,然后捐献给慈善事业,前后近40万元。

德艺双馨这四个字,秦怡当之无愧。

著名演员冯远征曾对德艺双馨一词进行了阐释,他说德艺双馨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短短十二字便道出了精髓。

而牛犇、陈宝国、李雪健等一众老戏骨,更是用行动进行了进一步解释。

01、牛犇:11岁入行演配角,一生资助上百名学生

秦怡离世前,牛犇曾前去探望她,并指出秦怡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大家才知道原来两人还有这样一层关系。在病榻上,秦怡拉着牛犇的手,深情地说道:“所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正直方面的”。

牛犇对此表示赞同,他也的确做到了。

牛犇原名张学景,11岁时便入行演戏。由于脑袋瓜子机灵、善于察言观色,从小就招人喜欢,得到了很多角色。然而,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后,整整30年没拍过戏,此后虽然复出,但因年龄的限制只能演一些配角。

在采访中,牛犇曾透露过拍戏时险些丧生的经历:多踩几脚就会落入黄河、三根肋骨差点戳到肺部等,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放弃演戏。

牛犇演过的戏有百余部,82岁获终身成就奖,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可能是幼年生活太过困苦,牛犇用尽了一生积蓄资助了上百名学生,让他们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自己却安于清贫,省吃俭用住在养老院里,至今仍奔波于剧组中,寻找合适的演戏机会。

02、陈宝国:为戏用扣子做眼珠,为地震捐款出力

陈宝国因《大宅门》中白景琦一角走进大众视野。在一次演讲中,他说戏比天大,戏比命大,演员就应该踏实做人演戏。

在80年代拍摄电影《神鞭》时,陈宝国饰演的角色是被人打伤眼睛的混混“玻璃花”。当时,剧组的化妆技术和拍摄能力比较有限,更没有美瞳这种先进的道具可以使用,于是陈宝国决定动真格,让人打磨扣子塞入眼中,戏里戏外戴着扣子琢磨角色,这才演出了“眼神无光”的感觉,也差点弄瞎了自己的眼睛。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宝国因“玻璃花”一角名声大噪,并证明了国宝级演员的敬业程度。

除了专心演戏,陈宝国还热衷于做公益。不论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还是武汉疫情,他都号召众人捐款出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忙。

03、李雪健:最清贫影帝,无钱抗癌,却捐100万抗疫

国家一级演员李雪健曾被称为“戏痴”,出道40余年,出演过多部戏剧和影视剧,如《焦裕禄》《渴望》《搭错车》《水浒传》等,获得了33个影帝奖项。

在拍摄《中国轨道》时,李雪健被诊断出患有鼻咽癌,需要马上手术。然而,为了不耽误拍摄进程,李雪健坚持先拍完戏,再入院治疗。生病的过程中,李雪健一度生不如死,并被高额医药费压得喘不过气,但在家人的鼓励下,他用毅力战胜了病魔。

武汉疫情爆发后,李雪健捐出了100万,打脸了当时的不少年轻明星。毕竟对于老一代明星而言,100万是他们省吃俭用才能积累下来的积蓄,也可能是毕生所得的积蓄,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04、田华:一家四口患癌,拒绝200万广告费,90多岁还在赚钱养家

1950年,田华因在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被观众熟知。此后,她出演了《花好月圆》、《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等多部影片,荣获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然而,2008年开始,田华的丈夫、二儿媳、小儿子和儿媳四人,先后患上了癌症,本该安享晚年的田华不得不为高昂的医疗费奔波。期间,她拒绝了天价广告代言费,只为坚守自己的初心。

家人离世后,满头银发的田华依旧在挣钱养家,并将挣来的钱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

有些老戏骨坚持傲人风骨,坚守初心,被世人称赞,而有些老戏骨晚年翻车,丢尽了晚节和名声。

01、万梓良:影坛大哥大,沦为老流氓

万梓良自幼在香港长大,19岁时考入香港丽的电视台艺员训练班,毕业后开始演戏。

他先后拍摄了《三少爷的剑》、《流氓大亨》、《大哥大》等多部电影,现代戏经常以西装背头的形象出现,奠定了港圈大哥大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甚至与周润发齐名。

香港电影业颓废之时,万梓良选择做服装生意,有传言称十多年间亏损不少。

如今,64岁的万梓良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他定居长沙,不断接商演走穴,却毫不敬业,甚至被人称为“老流氓”。

收徒拜把子,商演时醉酒站不稳,与舞伴亲密贴脸,搂住年轻女孩各种揩油等。

网友群嘲:万大哥这是把“大哥大”的剧情带入到现实生活中了吧,哪还有年轻时候的样子!

02、潘长江:64岁直播卖假酒,喜剧大师成生活小丑

同样翻车的还有潘长江。

潘长江曾在春晚舞台为观众带来不少小品,是一代代人的回忆。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他选择进军影视圈,拍摄的都是口碑极差的烂片、网络大电影。64岁时,更是加入了直播带货大军,与各主播连线,玩得不亦乐乎。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卖假酒了。他前一秒规劝“小兵张嘎”不要带货,因为“水太深”,下一秒自己倒开始卖起货来,还被网友扒出卖假酒。

风评一夜之间急转直下,从人见人爱的喜剧大师,沦为了遭群嘲的小丑。

03、邓婕:演活王熙凤,代言毒奶粉却甩锅

潘长江卖假酒翻车,邓婕便是代言翻车。

大家还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毒奶粉”事件吗?它的代言人便是邓婕。

邓婕是张国立的妻子,作为一名老演员,虽然影视作品不多,但饰演的“王熙凤”却深入人心。

2008年,邓婕接下“三鹿奶粉”的代言,不久后被曝出数十万儿童身体出现问题,甚至成为“大头娃娃”。事件已经曝光,身为代言人的邓婕却给出“不私了不道歉不退钱”的回应,让因相信她的代言而买这款奶粉的用户大失所望。

直到如今,这些受害的儿童还未完全从身体创伤中恢复过来。

04、张铁林:把皇帝带入现实,有3个娃9位妃子

如果说邓婕演活了“王熙凤”,那么张铁林则演活了“乾隆”,甚至一度成为“皇帝专业户”。可笑的是,他不仅是影视剧中的风流皇帝,还把这个身份带入了现实。

在恋爱中,张铁林将渣男本质发挥到了极致,他先后与9个女人相爱,生下了两女一子。其中,除了大女儿张月亮是他同波兰女子结婚所生,其他两个子女都是他的私生子女。

2015到2016年间,私生子女的母亲訾晓敏、侯俊杰联合指控张铁林,一个追讨儿子的抚养权,一个追讨女儿的抚养费。

此外,他还更改了国籍,在节目中频出渣男语录,让人啼笑皆非。

人设崩塌后,50多岁的他带着女儿张月亮参加综艺,试图营造“好父亲”人设,但观众并不买账。

05、侯耀华:相声界劳模,71岁与徒弟暧昧不清

侯耀华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次子,在文艺界极负盛名,还曾获得全国影视艺术“终身成就奖”。

但他因为两件事,成为了人们争议的焦点。

其一是侯耀华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10个虚假产品广告,因涉嫌虚假宣传被通报。

其二是侯耀华的女徒弟安娜金。据了解,安娜金经常在社交平台,晒出师傅侯耀华给她买的奢侈品、二人的情侣款配饰以及亲密合照。此后,网友扒出侯耀华买的都是假货,并称二人的关系亲密,并非师徒那么简单。

对于此事,虽然侯耀华选择低调处理,但至今成为了他人生中难以抹去的污点。

06、陈小艺:年少成名,多次出轨小鲜肉

说起陈小艺这个名字,你一定觉得陌生,但说起《飞虎队》中的芳林嫂、《半路夫妻》中的胡晓玲,你应该有印象了吧!

1997年,陈小艺与导演刘惠宁结婚,婚后第二年生下一子。2006年,孙红雷与陈小艺主演的电视剧《半路夫妻》爆火,这部剧的导演便是刘惠宁。

在刘惠宁将妻子“送”上巅峰后,2009年,陈小艺被传出与小9岁的已婚话剧导演徐昂车内“亲吻”,然而两人矢口否认,刘惠宁也力挺妻子,此事便不了了之。

8年后,49岁的陈小艺再传出轨风波,但此时刘惠宁身体出现问题,连出行都要坐轮椅,可能已无暇顾及妻子的绯闻了。

自此,这对模范夫妻的风评急转直下,被戏称为业界“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奇葩夫妻。

作为演艺界标杆的老艺术家们,他们本应在家享受清福,却坚守着为文艺事业做贡献的初心,实力演绎出“德艺双馨”这四个字的内涵。

而有些老戏骨,在成名得利后忘乎所以,他们打着老艺术家的名号,做着败坏老艺术家名分的事情,吃相一个比一个难看,到了晚年背负骂名,实在是不应该。

希望年轻演员们吸取反面案例,看淡名利,用心诠释角色,踏踏实实演戏,本本分分做人。

#老艺术家#、#秦怡#、#晚节不保#

本文由盖饭人物ThePeople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家在家适合挣点什么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