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离断看骨科好还是外科好?

  生活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医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时期,他们负重前行、驰援抗疫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传递着正能量。

  他们的美德,都值得弘扬。

  他们就是——泉州好医生!

  闽南网4月21日讯(闽南网记者尤燕姿)柯建华,是中医院骨伤科主任,为了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治好病人,他不断学习反思,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一些新技术,减少病人的痛苦,加快病情的康复。柯建华,还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尽量做到能不手术尽量不手术,能中就不西。

  人物名片:柯建华,晋江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福建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肢体矮形功能重建与康复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等;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肢体矮形与重建分会委员。擅长四肢创伤治疗;断指、断肢再植;四肢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四肢骨折微创治疗;手足部畸形整形;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腱鞘炎、手足部肿瘤及痛风等关节炎诊治。

父亲是赤脚医生他从小耳濡目染

  柯建华记忆犹新,从小就时常跟着父亲翻看医书,认识很多中草药及功效,特别是房前屋后常见的中草药,父亲时不时会教他。

  当时,晋江农村缺医少药,父亲算是村中的赤脚医生。自己从小耳濡目染,也懂得一些入门的中医药知识。所以,父亲时常告诉他,长大以后要考大学当医生,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的精髓。

  不负父亲的期望,柯建华考入了当时的福建中医学院,学习骨伤专业。2001年毕业后便回到家乡,在晋江市中医院工作至今。

  从医20多载,柯建华说,骨伤科在老一辈人的带领下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晋江市中医院的特色科室。去年,整个科室的手术2900多台,急诊病人就占去了一半以上。而非疫情期间,门诊病人量多达10万人次/年。

离断脚掌被水泥硬化 他手术了6个小时

  柯建华说,晋江是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早些年外伤的病人很多,例如工厂里被机器绞断手指的,工地坠落意外受伤的,这些患者送医时情况都非常危急,医院为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让他们能够立即手术。这些患者来的时候有的鲜血淋漓,有的血肉模糊,画面惨不忍睹。

  4年前,柯建华接诊了一位女患者,竟带着一截水泥硬化的离断脚掌来就医。

  这位女患者在工地上做泥水工,脚掌不小心被水泥搅拌机绞断了,离断的脚掌掉落在水泥粉末中,整个被硬化了。

  第一次遇到这种病人,柯建华并没有慌乱,手术团队分两组进行,一组人员清理硬化了的断掌,另一组人员清理女患者的左下肢。

  柯建华说,断足再植,由于足体位与手术创面垂直、显微镜下缝合操作难度大,而且水泥粉末遇到水会固化并灼伤组织,加重周围创面的损伤,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待水泥清理干净后,医生马上对患者的脚掌进行血管、神经的缝合,每一根血管和神经、肌腱都要吻合,保证断足接起来后,不影响其以后的运动功能。

  这个断掌手术做了6个小时,术后,女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便能够行走,功能基本得以恢复。

  “他们在工地上干活,本来生活就不宽裕,又发生这样的不幸,真的是雪上加霜”柯建华对待病人总是客客气气的,不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他说,这也是《大医精诚》里老一辈医者传承给他们的从医之道。

  他是研究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

  本科学中医,研究生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骨外科,如今,柯建华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导师,他擅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伤病人。

  平时在门诊坐诊,对于骨折、脱臼的病人,他会使用手法整复,上夹板等传统的治疗手法。尽量做到能不手术尽量不手术,能中不西。而需要手术的病人,他的微创手术也做得游刃有余。

  从高处坠落容易导致跟骨骨折,柯建华接诊了不少这样的病人,早期跟骨骨折,基本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较少,所以往往导致脚后跟畸形的比较多,严重影响行走及生活。

  后来,逐渐开展采用大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不仅切口大,对病人造成的创伤大,也容易引起并发症,康复时间较长。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快速康复的效果,柯建华熟悉手足部血管及解剖,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改良了经跗骨窦切口的微创内固定手术。

  在脚后跟微创开刀,放入一个钢板内固定,微创伤口对病人影响小,不仅减少手术并发症,恢复也很快。“很多外省的病人做完手术回老家,回来取钢板都说在当地医院复查医生都说这手术效果好、创伤也小”柯建华说,病人对他的信任,也是他不断进步的动力。

伤残鉴定、授业解惑 他都无私付出

  作为伤残鉴定专家,柯建华经常参与评定伤残级别,“残疾人太不容易了,特别是那些截肢的人,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反而会成为家庭的负担。”他很同情这样的病人,在康复训练上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尽早回归社会。

  而在带学生方面,柯建华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他开玩笑说,“说不定以后我们老了,就是他们帮我们看病,把他们教好了,以后才能为我们好好看病”。

  他常常告诉学生,不管面对怎样的病人,和怎样的场面,都要沉着冷静应对。每一场手术下来,都需要反思,怎样做才能把手术做得更好,不断分析和总结,一定会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受访者供图)

近日,淄博昌国医院骨科医疗团队成功为一名女士实施了断肢再植术,成功保住了患者被电锯完全截断的左前肢。康复后,患者将可以正常工作生活。

我很害怕。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我想动动手指头,看手还在不在·····

430号,淄博昌国医院接收了一位左前肢完全截断的患者。为了赶在黄金6小时内完成断肢再植手术,医院为患者赵女士开辟了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这时距离赵女士发生事故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

淄博昌国医院骨科主任梁振:“他的重点在快,就我们要在六个小时之内让这个断臂通上血。首先我们要把骨头给它定好,通过熟练的解剖找到它这个动脉,然后把这个血管给它吻合好,让它那个血再通,这是最主要的手术还是比较顺利的。经过了11个小时的奋战,然后从早上起来十点多到晚上这个午夜手术顺利结束

20多条肌腱要一一对应接上,受伤的血管、神经要修复变形,配对连接。50多岁的主治医师梁振带领团队在手术室站了11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为的就是保住患者的胳膊。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目前,赵女士已经可以出院。一个半月以后,就可以开展复健,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赵女士:“我现在恢复的很好,有信心恢复到原来的样子,非常感谢昌国医院的大夫和护士带给我的信心。

幼儿指尖离断,七小时内辗转多处,最终在中山源田骨科医院手外中心三区再植成功。术后半年随访,外形和功能近乎完美,父母赠送双面锦旗表示感谢!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冬至里,手外三区却因为小铭宇(化名)的到来显得格外的温暖。

" 如果没有坚持寻找更专业的医院为他治疗,以后我肯定会在后悔和内疚中度过。"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小铭宇妈妈仍然胆战心惊。半年前,一岁半的小铭宇正是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的年纪。忙着准备晚饭的妈妈完全没有注意到突然出现在厨房的他,更没想到他竟然会把手指放在菜板上。伴随着尖叫和哭喊,小铭宇右手鲜血直流。

慌乱的父母立刻将小铭宇送往离家最近的医院,在做了简单的包扎后,医生建议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在连续咨询两家医院后,医生均表示孩子年纪太小,手指血管非常细小薄弱,手术难度极大,再植成活率较低,建议父母将小铭宇送到骨科微创、显微外科技术为特色的中山源田骨科医院,也许会有更好的治疗建议。

父母犹如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草,历经受伤七个小时的辗转后,终于将小铭宇送来我院。手外中心三区主任曾艺平接诊,在经过仔细体格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后,诊断为右手中指切割伤。迅速建立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

通过术前讨论,曾艺平团队在全麻下为小铭宇行右食中指清创、食指上臂取皮植皮术+局部皮瓣修复术,甲床修复术,中指再植+血管移植,局部皮瓣减张术。手术顺利,术后半年随访,外形、功能满意。

曾主任介绍,术中在显微镜下为小铭宇进行无损伤线移植上臂静脉两条桥接吻合修复双侧指固有动脉,吻合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及掌侧静脉一条。幼儿指尖离断,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显微镜下技术的应用,要有精确的辨识血管的能力,要有熟练的镜下缝合技术,做到轻、柔、稳、准、巧。

幼儿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期,手指离断后如果缺损,势必对手的功能、外形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患儿的生理造成一种创伤,对日后发育、生产生活以及成长后的心里健康带来一定的隐患。幼儿断指必须在显微专科医院尽可能进行修复,使其达到较大理想化。

中山源田骨科医院手显微外科三区——慢性创面显微修复专科

病区开设床位57张,主治2人,执业医师2人,助理医师2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4人,康复技师1人。

手外中心三区成立慢性创面修复专科,主要收治压疮、糖尿病足、老烂腿、骨髓炎等各种慢性创面患者,通过创面修复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等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模式,运用各项技术的整合创新,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慢创治疗体系。中心与广东省和迈骨科疾病研究所合作,为广东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创面显微修复学组成员,聘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北京荣祥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再生生命医疗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糖尿病足首席专家王洪生为中心顾问,定期来院手术、授课,并指导中心工作。曾艺平手显微外科三区主任广东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创伤骨科管理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广东省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关节外科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科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艺平 手显微外科二区主任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科大临床医学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手外科、显微外科专家程国良教授、尹烈教授、张敬良教授,田光磊教授。从事显微外科工作19年,尤其擅长断指、肢再植、再造、大型游离皮瓣的修复,在肢体康复训练指导、糖尿病足、压疮、骨髓炎等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为广东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创面修复组成员,发表中华级论文数篇。获得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显微外科学术会议论文竞赛二等奖及第十七次显微外科青年竞赛三等奖;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病例大赛二等奖;2021年获得广东省和迈骨科疾病研究所青年论文竞赛三等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科专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