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辅助装置是什么?

一、医保报销医疗辅助材料范围有哪些

1、应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立体定向放射装置(γ—刀、χ—刀)、心脏及血管造影x线机(含数字减影设备)、核磁共振成像装置(mei)、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扫描装置(spect)、彩色多普勒仪、医疗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的检查、治疗项目;

2、体外震波碎石与高压氧治疗;

3、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人工晶体、血管支架体内置换的人工器官、体内置放材料;

4、省物价部门规定的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材料。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整理,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09:00-12:25智能医疗,更健康的心脏——崭新的医疗革命

吴永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中心副主任

刘志刚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副院长、外科部主任

陈玉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院长、急诊科主任

宁 波 空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09:25-09:50 基于基因的心脏疾病精准医疗——心脏治疗的又一次革命性飞跃

RuiChen(陈睿) 美国贝勒医学院人类基因测序中心 功能基因组中心主任、基因组学创始人、单细胞基因组中心主任

09:50-10:15 智能医疗,更健康的心脏——崭新的医疗革命

张海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外ICU中心主任

郑 哲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成人外科中心

杨树森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一病房主任

党爱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老年科主任

晁彦公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信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及急诊科主任

10:25-10:55 止血与血栓——心血管疾病之间的交汇枢纽

阮长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院士、血液内科主任、血液研究所所长

10:55-11:30 “watson智能人医生”已经走向我们——对未来医学、及中国医疗格局的改变

特邀嘉宾 IBM大健康领域 全球副总裁

11:30-11:55 中国重症医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周飞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重症医学科主任

李晓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心内科主任

13:30-17:00心力衰竭:心脏重症的‘核心’话题

陈 维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季晓平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于丽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内科管委会、内科ICU副主任

13:30-13:55 重症心衰的外科治疗时机及策略

郑 哲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成人外科中心

张 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力衰竭中心主任

14:20-14:45 中国心脏移植的现状、挑战和未来

董念国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心脏血管外科主任

高传玉 河南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主任

傅向华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内科业务大主任

黄 凯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主任

刘双梅 青岛市立医院 副院长

杨艳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内科急重症中心常务副主任

陈祖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SICU主任

16:10-16:35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正性肌力药的作用和选择

陈 炜 北京世纪坛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16:35-17:00 轻松应对处理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

方宁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老年病科主任

13:30-17:25危重冠心病突破与进展:心脏重症的重中之重

李晓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心内科主任

晋学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干部病房副主任

刘 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吴永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中心副主任

13:55-14:20 急性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运重建策略

杨树森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一病房主任

14:20-14:45 急性心衰的非药物治疗及指南解读

张 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心血管内科

郑 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心血管诊疗中心主任

贾 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

章 萍 安徽马鞍山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

张守彦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心内科主任

梁 春 上海长征医院 心血管内科

15:45-16:10 搭桥术后缺血病人的再次冠脉介入治疗——新挑战

张海涛(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内科

16:10-16:35 冠心病介入治疗正进入后支架时代

毛 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血栓中心副主任 /长春分院心脏中心主任

甘润韬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17:00-17:25 氧疗、血红蛋白:对ST段抬高型心梗治疗的重新认识

周炳凤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心内科主任

陈子英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外科主任

刘宏生 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心脏ICU主任

胡亚兰 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 重症医学科科主任

许卫江 武汉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13:55-14:20 大血管手术杂交的创新——大师和匠人的区别

孙晓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4:45-15:10 心外科围术期心律失常专家共识的解读

李白翎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胸心外科

杜 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外科ICU

15:20-15:40 镁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房颤预防的治疗进展

秦秉玉 河南省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部主任

谷天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脏外科主任

蒋东坡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ICU主任

刘 彬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15:40-16:05 结构化的方法管理心外科术后并发症

赵 荣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 心血管ICU主任

16:05-16:30 危重患者术前调整:心脏外科术前调整——让患者以最“优化”状态迎接手术

董 啸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胸外科主任

周宏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外ICU

16:55-17:20 心脏外科术后内环境紊乱——走不出的因果谜团?

曹 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胸外科ICU

17:20-17:45 心外科术后低氧血症的流程化管理

贾士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SICU主任

13:30-17:25肺及右心系统疾病:左、右心的交互

伍伟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院长

程 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五科主任,大内科副书记

吴炳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七病区主任

赵卫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 呼吸科主任

13:30-13:55 中国肺血管疾病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程显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肺心病创始人

13:55-14:20 中国肺移植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陈静瑜 无锡市人民医院 副院长

14:20-14:45 2016年欧洲肺动脉高压指南的心脏重症解读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肺血管病中心主任

伍伟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院长

程 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五科主任,大内科副书记

吴炳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七病区主任

赵卫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 呼吸科主任

尹新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

15:45-16:10 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可逆性的评价指标

余再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

16:10-16:35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机制及诊疗策略

李梦涛 北京协和医院 风湿免疫科

田红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主任

17:00-17:25 肺血管病变是肺气肿发生的促发因素吗?

朱 玲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呼吸科副主任

杨秀林 贵州省人民医院 急诊ICU 主任

尹吉东 航空总医院 急诊科主任

孙树印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院长、急诊中心主任

陈玉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院长、急诊科主任

13:55-14:20 中国院前心肺复苏自主心跳恢复的meta分析

何忠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监护室主任

14:20-14:45 AWS与传统喉镜对于高心脏风险病患,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变化

娄 彬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

吴海鹰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ICU 副主任

吕瑞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急诊科

范西真 安徽省立医院 急诊科行政主任

15:45-16:10 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无创通气——时机与时程

商德亚 山东省立医院 急救中心主任、心内科副主任

16:10-16:35 冷暖相宜——低温在急诊的地位与实施

姚晨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急诊科副主任

徐 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急诊科副主任

张 谦 贵州省人民医院 急诊科主任

13:30-13:55 2016心脏康复理论与实际——过去,现在,未来

党爱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老年科主任

13:55-14:20 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指南与现实

郭 兰 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主任

14:20-14:45 心脏外科术后整体化心脏康复模式探索——国外经验指导的落地

谢良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院长

14:45-15:10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理论与实践探索

陈联发 厦门中医院 心内科主任

谢 萍 甘肃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主任

谢 伟 新疆兵团医院 心血管内二科主任

15:20-15:45 心力衰竭患者院内康复方案及院外康复延续——慢病康复管理

王玉龙 深圳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主任

15:45-16:10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管理——付出更少,收获更多

李拥军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副院长

16:10-16:35 戒烟行为干预与治疗的时机、方式再探讨

马淑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16:35-17:00 心脏康复中的情绪、心理状态的管理

孙洪强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心理 睡眠中心主任医师

谭云龙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院长

13:30-15:10 出凝血:心脏重症的交汇枢纽

刘 斌 吉林大学二院 心内科科主任、院长助理

杨 斌 海军总医院 心外科

刘成伟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CCU主任

史旭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心血管中心副主任

13:55-14:20 血小板功能检测与基因检测——精准医疗时代的探索

唐熠达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内科副主任兼科研处处长

14:20-14:45 联合抗凝(抗血小板、华法林、肝素)策略的国内外比较

苏 晞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副院长

王首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危重症监护三区行政主任

15:20-17:25 出凝血:心脏重症的交汇枢纽

杜朝晖 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 ICU主任

张 萍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心内科CCU病区主任

15:20-15:45 新型口服抗凝药缺血与出血风险的平衡之道

刘少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主任

16:10-16:35 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出凝血管理的阜外经验

纪宏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输血科主任

于丽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内科管委会、内科ICU副主任

张真路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检验科

宁 波 空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王贤东 甘肃省立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肖 东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李褔祥 成都军区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赵鸣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周飞虎 北京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14:45-15:10 以微循环为目标的液体复苏改善预后吗?

张西京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姚立农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师东武 山西省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袁清霞 陕西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周飞虎 北京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15:20-15:45 从指南看重症感染病人的营养支持策略

周飞虎 北京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彭志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16:10-16:35 珠菌的血流感染——警惕由尿入血

康红军 北京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16:35-17:00 左室乳头肌间距变化与下腔静脉变异度在判断容量变化时优劣比较

李 克 解放军302医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

13:30-15:10 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灵魂:过去、现在和未来

黄明光 山西省肿瘤医院 重症监护室科主任

贾晓君 解放军306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黄 伟 大连医学院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张 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心血管内科

隆 云 北京协和医院 ICU副主任

13:55-14:20 心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性休克——两难中的选择

陈 津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内科CCU主任

14:20-14:45 瓣膜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顺势而为

张燕搏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外ICU主任

14:45-15:10 心室-动脉偶联在心脏重症血流动力学管理中的作用

李新宇 乌鲁木齐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15:20-13:55 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灵魂:过去、现在和未来

黄明光 山西省肿瘤医院 重症监护室科主任

贾晓君 解放军306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黄 伟 大连医学院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15:20-15:45 器官及组织灌注压——心脏重症的选择

于湘友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CU主任

15:45-16:10 容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大道至简

于 丁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

16:10-16:35 科学技术进步带给血流动力学的革命

秦秉玉 河南省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部主任

16:35-17:00 AKI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循环容量如何管理?

陈晓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17:00-17:25 浅低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时机与时长,风险与收益

张海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外ICU中心主任

武建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组组长、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

13:55-14:20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心脏领域的突破

周 振 IBM大健康领域中国总裁

14:20-14:45 “Alpha狗“的胜利与中国小i机器人带给医学革命的深度影响

朱频频 小i机器人创始人

14:45-15:10 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深度解放

王晓阳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 院长

15:20-17:25基于基因的心脏病精准治疗

15:20-15:45 基于基因的精准医疗在中国的落地与展望

汪道武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主任

15:45-16:10 心血管药物的基因组学的临床应用

王 慧 杭州师范大学青年千人 教授

16:10-16:35 基因组学发展为心血管病诊疗带来的革命性飞跃

聂 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脏病中心

16:35-17:00 基于基因的精准医疗:(5%的基因检测、影响70%的医疗决策)

程文立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

王新宴 空军总医院 特医科 主任

08:30-12:20心力衰竭:心脏重症的‘核心’话题

陈树涛 天津市胸科医院 心脏重症病区主任、心脏科副主任

管昌益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

范觉新 烟台山医院 心内科主任

08:30-08:55 心力衰竭中正性肌力药物的地位:不可或缺还是昨日黄花

郭志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内科CCU主任

08:55-09:20 缺血性心力衰竭管理的“一揽子”计划

吴增颖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

黑飞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体外循环科

09:45-10:10 以优化心脏作功为目标的心脏重症血流动力学管理

杜 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外ICU病区副主任

郭 宁 西安交大医学院一附院 心内科CCU

刘兴德 贵阳医学院 心血管内科

徐 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10:20-10:45 急性左心衰早期诊断线索与治疗进展

何胜虎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

10:45-11:10 2015围术期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聚焦心脏手术

李立环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麻醉科

11:10-11:35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怎样治疗又如何应对

白 玲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师

樊晓寒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内科

08:30-12:00危重冠心病突破与进展:心脏重症的重中之重

苗俊东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

肖 强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副院长、心内科主任

曲 鹏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心内科科主任

宋浩明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

08:55-09:20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及重建后的恶性心律失常

牛春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心内科副主任

09:20-09:45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血运重建时机的选择

曾和松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09:45-10:10 急性缺血相关性心力衰竭的诊疗问题

张彦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

刘文波 烟台山医院 副院长

高晓丽 华北油田总医院 心内科主任

10:20-10:45 医院信息化进程与大数据的革命

赵 炜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信息中心

10:45-11:10 高龄PCI——上帝赋予的挑战会不会太宗教?

邱 洪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诊治疗中心

11:10-11:35 老年冠心病合并房颤抗栓治疗策略

张延安 山东省泰山医院 院长

11:35-12:00 冠心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PCI抗栓治疗

由倍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

史珍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脑外科、CICU前主任

徐卓明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胸外科CICU 主任

邵小平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急救科 护士长

08:30-08:55 动脉血压波形的心脏重症解读

史嘉玮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心外科ICU主任

08:55-09:20 心外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预警及处理

李 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

09:20-09:45 心外科术后ICU流程化管理:阜外医院经验

石 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护理部副主任

09:45-10:10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围术期管理特点

韩宏光 沈阳军区总医院 心外ICU主任

吴明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心血管中心

褚银平 山西省人民医院 心外科主任

10:20-10:45 拯救大循环改善微循环:寻求以改善微循环为目的的大循环拯救策略

纪洪生 山东省立医院 外科ICU副主任

10:45-11:10 机械辅助装置在心脏重症中的应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龙 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体外循环科主任

11:10-11:35 瓣膜病的病理生理与术后处理——不同大小、薄厚心脏的处理要点

熊卫萍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 心外科ICU主任

刘 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外ICU

12:00-12:25 心外科术后肝功能不全及肝脏替代治疗

刘 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心外监护中心副主任

08:30-12:00青年医师论坛(医师继续教育:进修医师、住院医师为主)

程 标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老干科/老年心血管科/老年ICU主任,所长

李 斌 海南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中心副主任

薄世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危重医学科副主任

周 洲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

09:20-09:45 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及围术期管理

舒 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血管外科中心

张海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外ICU中心主任

董 蔚 解放军总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

胡 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老年医学科主任

李 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心内科

韩 薇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主任

10:45-11:10 心衰机械辅助治疗应用与展望

刘志刚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副院长、外科部主任

11:10-11:35 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围术期管理

冯晓东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心外科副主任

11:35-12:00 超声:心脏重症医师的得力助手

晁彦公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信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及急诊科主任

毛静远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科主任

袁义强 郑州心血管病医院 院长

08:30-08:55 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安全及有效的考量

程 芮 武警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刘 慧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 副院长

09:20-09:45 心血管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从简单可行入手

范志清 大庆油田医院 心内科

09:45-10:10 双心疾病患者的躯体症状——鉴别、诊断、治疗

卢成志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心内科

王东颖 河北医大华北石油总院 院长

张 萌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 心内科

10:20-10:45 物联网技术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孔永梅 山西心血管病医院 心脏康复主任

10:45-11:10 心脏康复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

郭 琪 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康复科主任

11:10-11:35 I期心脏康复的标准化流程及推广

王晓武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心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

王红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脏中心主任

08:30-08:55 镇痛镇静新理念——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陈文劲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监护室副主任

08:55-09:20 心脏重症镇痛镇静专家共识的解读

曹芳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外科ICU

09:20-09:45 从脑内"受体的进化"——理解镇静镇痛的机制

朱世宏 北京军区总医院 ICU副主任

09:45-10:10 心脏危重病人的护理理念的进步

杨 戎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护士长

秦 龙 北京市海淀医院 重症医学科

谢志毅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10:20-10:45 心脏重症营养:不同阶段不同目标

唐白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外ICU主任

10:45-11:10 心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途径——肠内营养VS肠外营养

林 玲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11:10-11:35 祖国医学在胃肠动力调节方面的卓越贡献

王 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11:24-12:00 肠道菌群:肠道微生态——最和谐的社会

刘亚玲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张志诚 海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郭晓东 武警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王永近 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闫 红 解放军180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张玉想 解放军309医院 MICU主任

08:55-09:20 严重感染与免疫:新观点、新认识

孙明莉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 重症医学科主任

周飞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谷天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脏外科主任

王晓武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心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

王东进 南京鼓楼医院 心胸外科主任

赵 荣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 心血管ICU主任

09:20-10:20 心血管外科术后血压管理的理念——以器官功能为导向的精准治疗

李白翎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胸心外科

唐建军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危重病监测治疗中心

康红军 解放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赵贵峰 火箭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陈 炜 北京世纪坛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刘于红 海军总医院 干部病房重症医学科主任

10:30-10:55 心脏重症:静脉回流曲线的应用

翁 利 北京协和医院 MICU副主任

李 艳 解放军307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11:20-11:45 重症感染病人:伤“心”,也会伤“肝”

牟劲松 解放军302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张长春 解放军306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王 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郑 涛 北京军区总医院 重症监护室主任

陈秀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外科ICU

武卫东 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09:20-09:45 心脏重症病人腹腔高压综合征:病因不同治疗各异

张 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 心外科

09:45-10:10 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把握时机

李宝山 山西运城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蒋卫红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心内科主任

姬富才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心内一科主任

叶 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重症医学科

唐学义 河南省人民医院 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

心力衰竭是全球唯一呈增长趋势的心脏疾病,目前全球范围有超过2600万心衰患者。虽然目前对晚期心力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仍首推心脏移植,但由于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此技术一直难以广泛开展。其中的原因包括供体心脏来源受限,离体心脏仅能保存4-6小时,而在等待供体期间,急性心衰发作死亡率高达40-50%;同时,部分患者不适合心脏移植手术,如年龄较大、由化疗引起的心衰,PRA抗体强阳性或患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肾功能不全和体重过大、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等患者。因此,早期研制可替代心脏做功的机械装置,就是针对这一类患者而提出的解决方案。人工心脏的成功应用首次证实,衰竭心脏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正常。


图1: 心力衰竭在全球范围的增长趋势

随着心力衰竭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供体需求的缺口日益增大,临床亟待可替代心脏移植的新治疗技术。因此,采用左心辅助装置(LVAD)的机械性循环支持(MCS)已成为当前最有希望的替代技术。因此,心脏辅助装置及其临床应用已受到心脏科医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020年7月18日,在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CIHFC)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心血管外科学专家胡盛寿院士对左心辅助装置技术发展历程、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长期心室辅助装置(VAD)的技术发展历程

第一代VAD是容积式心脏泵,主要以气体驱动,属于脉动式人工心脏,主要用于心脏移植的过渡。优点为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然而缺点在于体积大,机械故障率高。

第二代VAD为改进脉动流人工辅助心脏装置,心脏病学家研究出了连续流人工心脏,其设计思路是利用机械泵来完成血液从低压到高压的机械循环辅助。这一代VAD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人工心脏,优点为体积小,易植入,而缺点在于长期应用磨损产热以及血栓形成和出血。

第三代VAD为完全悬浮的旋转式人工心脏,第三代血泵最重要的特征是采用非接触式轴承设计,叶轮在血泵中悬浮旋转,与其他部件无机械接触。优点为抗血栓性能好,缺点在于对后负荷敏感。


图2: 目前常用的心室辅助装置

胡盛寿教授提到,通过对第一、二和三代VAD治疗终末期心衰效果比较发现:仅有第三代VAD的2年生存率接近心脏移植的疗效(79%vs.82%),且不需要长期进行抗感染、抗免疫反应治疗,因此人工心脏成为心衰治疗“主战场”时代来临了。

目前国内使用的心室辅助装置,多数都采用国外研发的心脏泵,胡盛寿教授表示。我国首次研发的第二代国产短期FW-2轴流泵,在2012年首次人体应用中,治疗了5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同期冠脉搭桥手术的心脏泵衰竭患者。由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助同心医疗研发的第三代长期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CH-VAD,从2009年开始研究至2015年完成样本泵的测试。CH-VAD体积微型化,宜植入;驱动电缆直径细,感染率低;流体力学模拟分析,叶轮剪切力低,血液相容性好。目前CH-VAD已完成动物实验测试,正在等待进入大型临床试验。

1、第一例CH-VAD临床应用-长期治疗

该患者为扩张性心肌病急性心衰发作合并心源性休克。于2017年6月11日开始ECMO+IABP治疗;2017年6月26日,血流动力学难以维持,进行CH-VAD植入。术后长期随访调查,其生活质量和NYHA心功分级显著改善,目前已带装置生存36个月。

2、第二例CH-VAD临床应用-移植前过渡支持

该患者为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衰急性发作。于2017年6月30日,进行IABP支持;2017年7月6日,血流动力学难以维持,进行CH-VAD植入。CH-VAD支持193天后,患者接受心脏移植。

3、第三例CH-VAD临临床应用-心脏功能恢复

该患者为扩张性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衰发作。于2017年10月1日,进行IABP+ECMO辅助支持;2017年10月15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进行CH-VAD植入。CH-VAD支持166天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撤除装置。

4、第四例CH-VAD临床应用

该患者患有心肌炎合并心衰急性发作。2018年4月1日出现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带气管插管与ECMO转入阜外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于2018年4月2日,进行IABP支持;2018年4月2日,频繁室速和室颤发作,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虽然该患者存在CH-VAD使用禁忌症(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然而,由于没有合适供体,基于人道主义豁免原则通过伦理审批,共同商议后应用心室辅助装置治疗。

该患者术后第2周左心室功能恢复正常,BNP下降显著。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术前基础状态差(感染、器官衰竭),在术后34天该患者死亡。


图3: 目前国内常用长期可植入室心室辅助装置


图4: 永仁心结构及临床试验设计

重庆永仁心临床试验截止2019年9月,该项目已实施了15例临床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健康,无装置相关严重并发症,被国外学者誉为“全球最佳临床实绩”,从而获批提前注册上市。重庆永仁心已于2019年9月获得国家注册上市批准。


CH-VAD是世界上最小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目前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有2例患者死亡,原因分别是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经委员会判定与装置无关;余23例患者均达到3个月临床终点,中长期随访均生存。

近20年来,中国的心血管疾病以及心力衰竭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处于世界第2和3位水平,然而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治疗领域却未进入前20名。

胡盛寿教授指出,20年来尽管心衰的药物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现有的分子靶点以及信号通路并不能逆转心肌重构,单纯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无症状的左心室功能严重减退患者1年内死亡率可高达50%。因此,一方面,科学家仍需进一步寻找新的、更高效的药物靶点;另一方面,利用外科治疗手段来逆转心室重构,辅助甚至替代受损心脏的功能,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将成为心衰治疗的未来主战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包括经皮介入VAD、短中期完全磁悬浮VAD以及全人工心脏,在未来会有更多产品进入临床验证。所以,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研发实力,将造福于更多的中国心衰患者。

然而,胡盛寿教授仍然呼吁:“目前我国心衰患者数量之多,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建立队列或回顾性研究以及风险、花费和效益模型,从而评估最佳手术时机和患者适应症。同时合并不同类型心脏疾病的手术,术后围术期的管理,并发症预防与治疗,人工智能化长期随访体系,也在不断探索中。最重要的是,现阶段制定中国人群适应症选择、操作流程及术后管理专家共识和指南,已经迫在眉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辅助制动装置图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