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挑捡小麦粒中的带色的红色小麦粒?

这个周末,刚好赶到孩子他姥姥家收割麦子。于是,我就带孩子去帮忙啊,让孩子们去体验下干农活的滋味!

我给孩子们讲,现在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收割麦子了。你们看,这几天地里、路上,看到的、听到的到处都是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机庞大的个子,轰隆隆的响声,像个战神似的,在地里割麦子,很威武,速度又快!人们也忙得不得了,顶着烈日在自家麦地里等着联合收割机把麦子割完了,用四轮车装麦子,或者用麻袋装,装好了然后再运回家里。

你们姥姥家地多,十多亩地,种的都是小麦,有一点儿种的菜籽,也早已收回家了,现在地里都是小麦。姥姥老了,腰弯着,还腰疼,干不动活了,那么多地只有舅舅一个人干,你们也长大了,该懂事了,要去帮忙干点活了,不能老去吃喝玩乐的,大宝点点头,算是应了。走到半路上,我让他们看看,小宝都会说:"麦子成熟了,麦子熟了。"我给他们讲,前两天麦子杆和叶还带点青头,这两天全黄完了,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下雨了,天天刮风出毒日头,麦子成熟的也快,个个颗粒饱满,麦穗子也是沉甸甸的,该收割了。所以就在这短短三四天时间,十里八村的麦子都收割的差不多,有的人家已全部割完了,地里只剩下一望无边的麦茬子了,姥姥家人手少,看到别人都收割完了,难免着急啊。

因为现在都是用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机器割的快,一块地几个来回,几分钟的时间就搞定了,割出来的直接都是一粒一粒的小麦,把麦子拉回家只需要摊在地上晒晒,晒干再扬扬麦子里的少量麦芒,碎麦桔杆等就可以收进仓库或直接拉去卖了。现在收割麦子,比以前我们小时候收麦子时,不知轻松了多少倍了,我们那时都是用镰刀一下一下地割,割好一把,就把麦子放整齐排成排,地中间留路好过车,然后装在架子车上,装的满满的一大车,要用绳子绑定好麦子和车,以免没有弄好,会撒麦子或翻车,本来以前的路也不好,坑洼不平,还窄小,特别是有时候刮风,路上或地里没有少看见翻车的,因为用的是架子车,都是靠人力拉的,有的人家喂有牛的,会让牛在前拉着,人在后面架着车,人稍微轻松一点,有时牛上午拉半天车了,累的也是不想走了,人们就不使它了,也怕它累坏、热坏了,就让牛下午吃食物休息休息,就要靠人们自己拉车了。拉到麦场里,要晒麦、辗麦、翻打,扬场(就是把麦子里的脏东西扬出去,还要趁有风的天气),然后弄干净了,再晒干,装进麻袋里,一麻袋一麻袋的再扛到架子车上,最后才能用架子车一车一车地运回家,然后再搬到家里的仓库里,这些过程速度慢,而且还都需要有个好天气,别下雨,一下雨那就更麻烦了,下阵雨,人们得忙着把正在铺开晒着的麦子,垄到一堆,然后用薄膜盖起来,如果下连阴雨,麦子就容易发霉、出芽,都毁了。无论天气多么的酷热,人们都是奔波在麦地里和麦场里,忙着收获趁天收获,那种又热又累又脏的辛苦滋味,我小时候可没少受。

我给孩子们讲了,今天去姥姥家可不是玩的,要干活,姥姥年纪大了,干不动了,要知道帮忙干活了,小宝还小,主要是想让大宝知道不好好学习,以后没有啥本事,没有学问出去打工都没有人要,只能呆在家里干农活,看看干农活是啥滋味,好受不?

来到他们姥家,家里地上已摊满了麦子了,也已收割回来几亩地的了,摊在地上,就是为了晒麦子,麦子摊开了,摊的越薄晒的越快,地方大了可以摊薄点,地方小了,就要摊厚点了。无论摊厚摊薄,都是要用木掀推麦子,一木掀一木掀,排齐来回推,就是翻麦子吧,目的就是让麦子干的快些,因为上面的太阳能直接晒到,风也能直接吹到,就要把下面的也就是挨着地儿,没有被晒到的麦子翻到上面来,好晒到麦子,麦子也能干的快。中间隔一段时间,翻一回,这样大太阳的天气,几天就能晒干收进仓库了。

他舅舅早上已经翻过一次了,我们来到时都是半晌了,所以我就让大宝开始用木掀翻麦子了,一开始他不会干,搞的乱七八糟,小宝也是慌着拿个小铁楸帮忙干活呢,把麦子都搞到外面去了。我就教他,然后又让他干,他拿着木掀还没有推几下呢,就叫嚷着受不了了,热死了,又是口渴了,又是想吃雪糕了,干脆把木掀一扔,坐在那儿歇着了,一看这样子,我就来气,学习不好吧,天天不知道好好学习,不想写作业,人还这么懒,这连个活也不想干,我气死了。我说,你光想吃喝玩乐,不想学习不想干活,哪儿来的饭,哪儿来的钱?谁会给你?……你吃的喝的都是怎么得来的,你这样等着饿死吧,劈哩叭啦的教训了他一顿。

后来,他没觉捏了,只得拿起木掀一下一下地把地上的麦子翻了一遍,末了,问我想拿雪糕吃里,我问他这干活的滋味好受不好受,热不热,累不累,这只是一小部分活儿,如果不干这些活,那么会有好吃的蛋糕、饼干、面条吗?大宝问我,那舅舅和姥姥不嫌热吗,他们怎么还在地里不回来呢,我说这么高的高温天气,谁都知道热,谁都怕热,不想干、不干了,那么地里的粮食怎么收回来,吃饭吃什么,怎么卖钱?怎么给你买衣服,怎么供应你上学?……为了趁天,他们热也得干,累也不能歇,等把麦全部收割回来完了,才能歇歇,大宝似懂非懂的哦、哦的应着!

无论孩子愿意不愿意干活,我常常教导他们,人要勤快,不能懒惰。勤劳治富,人们也都喜欢勤劳的人,不喜欢好吃懒做的、整天游手好闲,一无是处的人。反正昨天逼他把作业写完了,今天就是让他们干干活儿,看看累不累、热不热,不爱学习,不想写作业,平时吃个饭还总爱挑食,挑东捡西的这个不好吃那个难吃,都不吃或干脆给我扔掉了,不爱惜粮食;还爱乱花钱,老想买些没有用的东西,不知道节约、节省,生在农村,不好好学习,木啥本事,就得天朝黄土背朝天地,顶着炎炎烈日地干农活……我伺机好好地教育了他一番。

他似乎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毕竟他自己也尝试了,也体验干活的滋味了,也知道干活好累、好热,真辛苦!衣食住行,来之不易!他说他以后好好学习,不想干农活了,谁知道他能做到不?不管他做不做得到,我们做父母的尽力去教育他,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前进,以后生活得能轻松些、自在些,幸福些吧!

根本上来说,最终是要通过自己尝自己喝来找到自己喜欢的酒,因为自己喜欢什么口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在找的过程当中,有一些知识和技巧,知道了能少走点弯路,少花点冤枉钱。

这篇回答的目的是看完能有一个大概的入手方向,不再那么迷茫。能达到这个目标我就很开心啦:)

回答比较长,养成先放目录的好习惯:

1、从哪儿开始?不同价位红酒的品质和风格

…………200元或更高

…………单独说一下:大品牌、小众精品酒,分别该怎么选

…………2.1 红酒≠葡萄酒

…………2.2 年份越早越好吗?

…………2.3“干红”是个啥意思?

…………2.4 瓶底深的都是好酒吗?

…………2.5 法国红酒最好吗?

3、“好喝”的终极标准

…………3.1 我喜欢,行不?

…………3.2 我怎么喝不出什么樱桃味、巧克力味那么多味道?

4、网店、实体店买酒防踩坑的6个tips

…………4.1 年份/装瓶日期

…………4.4 装瓶地

…………4.5 避免强光和高温(实体店)

…………4.6 特价酒要问原因

5、一些好喝不贵的葡萄酒推荐


1、从哪儿开始?不同价位红酒的品质和风格

在这个价位上的葡萄酒很难对口感有什么期待,当然也不能太绝对的说这个价位上一定都差,只是从网上这个价位主流销售的酒来看是这样。

一般来说倒不一定是勾兑的,毕竟法律风险太高,但可能是以法国酒为幌子过度宣传的欧盟餐酒,或者是进口散酒(原汁进口)之后在国内灌装等等。

不管是哪种情况,所用的葡萄都是全国甚至全欧盟范围内收购的便宜葡萄,各酒庄或者葡萄农把优质葡萄留下酿自己品牌的酒,挑剩下的就卖给做这类酒的酒厂。酒厂用工业化的方式酿成散酒或者特别便宜的餐酒。

散酒会直接装大桶进口到中国,然后在中国灌装,那就叫“原酒进口,国内灌装”。这样运输成本很低,而且散酒本身也便宜,所以最终装瓶销售价格也低。但口感一般不太行,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散酒本身用的葡萄品质差,酿出来的酒杂味多;第二是大桶运输在海运过程中以及国内灌装过程中都会更多暴露在空气中,导致酒质下降。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怎么区分“原瓶进口”还是“国内灌装”的,可以看我的专栏文章《》。

反正在这个价位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很难在口感上做出品质来。当然还是那句话,也不能太绝对的说这个价位上一定都差,有时候能找到一些新鲜度保持不错的餐酒,特别是带点甜味的,入门者喝起来也会感觉不错,但要找到不太容易,只能一款一款喝。

网上这个价位的酒通常为了平摊包装和快递费,都是6瓶或者12瓶捆绑销售,买一次也得一两百块,要是喝了一瓶觉得不好喝,剩下的11瓶就比较尴尬,所以算下来试错成本也不低。

如果对口感有一定追求,想找个自己喜欢的长期喝的,建议尽量不要在这个价位上选。

在50元左右的价位上开始有不错的酒了,这个价位上如果能把果香做得新鲜,没有杂味,我觉得就能对得起价格了。对口感的复杂性、层次感还不能有太多期待。

其实挺多澳洲酒在这个价位上做得不错的,大牌的比如黄尾袋鼠,虽然常规是按98元卖,但经常做活动就买一赠一,相当于49元。如果是98元就别买了,性价比就不高了。

还有像我们店里的海鸟(Mellow Ocean Bird)干红、欢笑鸟(Laughing Bird)干红,都是50元左右,果香很好的澳洲酒。

这种酒适合跟朋友干杯喝的场合,像朋友聚会啊、唱K啊什么的,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这个价位上的葡萄酒,就可以做出一定的复杂度了。如果除了果香之外,还能在这个某个方面做的比较突出,那性价比就很不错了。像题主一样刚入门,又对口感有要求的,可以多关注这个价位段的酒,从八九十的到一百二三十的,都算这个价位段。

比如像等候(Callia Esperado)半甜红,就开始采用一定程度的“枝头风干”工艺让葡萄更浓缩,从而酿出来的酒果香更浓郁(《》)。

再比如“大神”(Callia Signos)干红,从自有葡萄园采摘葡萄,而且根据不同田块的风土来种植不同的葡萄品种,酿出的酒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品种特性,持久度也很棒(《》)。

这些工艺通常是在酿更贵的葡萄酒时才用的,但这几款酒在一百出头就这么做了。其实在100元左右的价位上,有很多高性价比的酒可以发掘

另外就是,正因为在这个价位上品种特性、酒的复杂度都能做出来一些了,于是也能够驾驭更多的配餐了。像牛排啊,红烧肉啊,白灼或者清蒸的海鲜啊,等等的。乐趣开始多起来了。

还有一点是在这个价位段上,酒的“平衡度”也可以做得不错了。“平衡”是一种专业术语,通俗的说就是入口没有哪种感觉特别突兀的,强烈的压过其他口感的。比如是不是特别青涩,或者特别尖酸。

当然了,对刚接触红酒的人来说,很可能感觉大多数红酒都是很涩的,或者很酸的。一款在经常喝红酒的人看来很“平衡”的酒,对入门者来说可能会觉得很涩,或者很酸。这也是为什么黄尾袋鼠口感刻意酿的不平衡、酸度过低的原因,这种口感反而入门者比较能接受。不过一般来说喝几次之后,基本上就能适应单宁的涩感,从而更能感受一款平衡的酒了。这时再喝黄尾袋鼠就会觉得有点腻了,因为它欠缺酸度。

这个价位往上就进入我热爱的领域了,有太多的好酒,脑子里一想就是一堆好酒。

但是鉴于题主说的是刚开始接触葡萄酒不久,我就不在这个层次上过多展开,只稍微说一下下。

基本上200元往上,一直到1000多吧,就开始喝“特色”了,或者叫“典型性”。更贵的咱们先不说哈,因为再贵的话像收藏啊、名气啊、身份象征啊这些因素重起来了,口感本身所占的比重开始减小。

什么叫口感的“特色”、“典型性”呢,比如法国勃艮第的酒,喝的就是不同的“田块”。这个特别有意思,即使同一个村,相隔200米的两块田,酿出来的酒就很不同。

再比如阿根廷的精品酒,喝的就是“海拔”,同样是马尔贝克葡萄,不同海拔的田里种出来就很不一样,1000米往上就开始出来明确的黑胡椒香气,配牛肉特别帅(《》)。

又比如喝同一种葡萄,在世界上不同产区的不同风格,可以叫“风土”,也可以叫“国家”吧,因为我觉得除了风土,不同国家酿酒师的思路也相当程度上体现在酒里。同样是黑皮诺,在法国勃艮第、新西兰马尔堡、美国索诺玛就相当不同,一喝就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但又有一些相通的地方,这个乐趣就多了。

这个就是我无比热爱的领域,特别有意思,但这条路走下去也基本上是一个可以穷尽一生的坑。

单独说一下:大品牌、小众精品酒,分别该怎么选

所谓“大品牌”呢,不一定是特别贵的,而是大家经常见到、经常听说的,比如“黄尾袋鼠”(Yellow Tail)、“拉菲传奇”(Legende)、“奔富寇兰山”(Pendolds Koonunga Hill)等等,一般都是大集团出的。像这种大品牌,最适合跟他对接的就是大商超、大平台,比如天猫超市、京东自营、家乐福等等。他们直接去批量采购,量非常大,这样就能拿到比较低的价格,通常作为这些平台和超市的引流款。

口感方面嘛,我之前对100元以内的常见大品牌做过测评,有兴趣可以看这篇专栏文章:《》

另一类是小众精品酒,比如法国勃艮第酒就是典型的这一类。这类酒大平台直采的优势就不太明显了,在大平台、大商超见到的也就少得多。一是因为小众精品酒的选品成本高,像勃艮第酒,要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跑,一个酒庄一个酒庄谈,每一个酒庄谈下来量都不多。这对大平台来说很不划算,不如谈大品牌,谈成一个就几百万瓶的量,足够铺满全国;第二是因为价格也没优势,就这么点量,你全拿了也就几千瓶,或者一万瓶,跟我们去拿价格一样,大平台的批量采购优势体现不出来。

另外站在酒庄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并不倾向于大平台。主要是实力不对等,酒庄很难约束平台的行为。大品牌的葡萄酒集团不怕,他们有专门的法务团队,一个合同好几米长,各种情况都考虑到。而且合作之后有专门的对接团队,每天就盯着,敢瞎搞有的是办法弄你。但勃艮第的酒庄没那功夫,一般庄主本人就是酿酒师,常见的团队搭配就是夫妇俩,又下地种葡萄,又酿酒,一传传几代都是这样。一辈子没出过产区很正常。他们根本没能力,也没时间来约束大平台的行为,一旦瞎搞,他们基本没啥办法,只能看着自己心爱的酒被当炮灰使(几个月前跟勃艮第梅芙勒酒庄的庄主夫妇聊天,就听他们吐槽了一通某平台的行为。这家酒庄传了200多年了,光一级田就有5块,每一瓶都是心血,自然希望自己的酒被认真对待)。

所以在小众精品酒领域,酒庄反而倾向于跟像我们这样的独立店铺合作。他们会考察店铺的产品结构,选品思路,过往历史,会跟选品人(通常也就是店长本人)详细的聊。比如梅芙勒酒庄的庄主夫妇俩,跟我们聊的时候发现杯中时光做了9年了,一直专注在小众精品酒领域,交谈过程中也能感觉到几个合伙人都是喜欢酒的人,就比较放心。要是再一想,哦我想起来了,我们村肖纳酒庄也跟你们店合作了,听他们的庄主说你们不错,这样就更能建立信任。

总结一下的话,大品牌,可以到大型商超、大的电商平台直营去买,价格一般有优势。买的时候特别注意一下年份,在上面提到的测评中,发现大平台也经常是老年份混着新年份卖,这类酒年份老一些的品质下降挺明显,所以要注意一下。小众精品酒,去发掘一些独立店铺

网上对葡萄酒一直存在很多谣传和误解,像什么挂杯的就是好酒啊,瓶底深的就是好酒啊,年份越早越好啊,条码是69开头的就是国内罐装的啊什么的,后来我就干脆写了一篇《》,把这些集中解释了一遍。

这里只摘取一部分跟问题相关度高的:

“红酒”只是“葡萄酒”的一种。

打个比方,我们习惯见到男人就喊“帅哥”,但男人不只有帅哥,还有普通哥、二逼哥……

同样,葡萄酒不只有“红酒”,还有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

2.2 年份越早越好吗?

又不是妖精,修炼越久越厉害……

葡萄酒更像人,有一个顶峰期,在顶峰期能喝到最佳口感。

当然,每个人的顶峰期不一样

第一种类型: 童星 / 新鲜饮用型葡萄酒

童年成名,后来迅速陨落

第二种类型: 中等储存型葡萄酒

小时求学成长,中年事业有成,老年退休养老

第三种类型: 大法官 / 有陈年潜力型葡萄酒

越老越值钱(当然也不能太老,太老就挂了……)

2.3“干红”是个啥意思?

“干”就是不甜的意思,"干红"是每升残糖量不超过4克的红酒。

2.4 瓶底深的都是好酒吗?

好酒能存几十年,会产生很多沉淀,所以需要一个深瓶底。

但当大家都认为瓶底深就是好酒时,有些酒庄出于营销目的,什么酒都用特别深的瓶底……

所以,大侠带刀,但带刀的不一定是大侠

2.5 法国红酒最好吗?

其实目前各国都有不错的红酒了。

如果把法国看成一家大公司,这家公司产品好,又靠近大客户(英国皇室),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称霸世界

后来大客户穷了,不是“日不落”了,加上大公司发现机会越来越少(可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于是高管们纷纷跳槽到有前途(产区气候条件同样好)的创业公司,创业公司们就蓬勃发展起来了

先摘这几条,有兴趣想看更多红酒扫盲内容的,可以直接去看我的专栏文章《》,里面一共解释了14个常见的对红酒的误解或者谣传。

3、“好喝”的终极标准

3.1 我喜欢,行不?

先把观点摆在前面:如果你不打算把葡萄酒作为自己的职业,或者发烧级爱好,那么基本上“好喝”的标准就是你自己喜欢,也就是我接下来说的两个标准的前一个。

不管是罗伯特帕克(Robert M.Parker),还是凯伦麦克尼尔(Karen Macneil),在自己的书开头都会花篇幅写自己如何定义“好”,或者“顶级”。

随着从业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在葡萄酒领域,对“好”的判断标准始都有两种,一种是主观喜好,一种是专业共识

主观喜好来说,任何一瓶酒不管它的价位、风格、是否平衡、甚至是否有缺陷,只要你喜欢,这瓶酒对你来说就是好的。就像评价一幅画,你完全可以不喜欢毕加索的画,而特别喜欢自己孩子画的画。对你来说,自己孩子画的画就比毕加索的画更“好”。这是主观的评判体系,无论葡萄酒,还是画,最终是由你的主观喜好决定的。

专业共识呢,是在专业领域有广泛共识的判断标准

但两套评价标准不是互相独立的,主观喜好常常会受到专业共识的影响,或者更根本上来说,专业共识更像是主观喜好的一些底层共性的总结

越往深里走,大家关注的东西越有一些共性。所谓专业人士(像罗伯特帕克、杰西斯罗宾逊),是在这个领域研究得比较深入,慢慢把这些共性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人。所以你可以不喜欢毕加索的画,但你一般也不会否认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说到底,无论是葡萄酒,还是艺术品,最终是要走向市场,由无数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决定的。而专业共识,说到底也是为消费者更好的找到自己喜欢的酒服务的

打个比方就像是有一群人在探索一片新大陆,有些人跑得比较快,走得比较远,先把前面的路探好了,画好地图了。这些地图可以方便走在后面的人使用,但后面的人也可以说我干嘛要沿着你的地图走啊,那么宽的路,我想怎么走都行。

有时候走得久了会发现,专业人士总结的地图还真挺有用的

也有时候,地图上没有的路,走得人多了,地图也得跟着更新

比如你说我就喜欢果香好的风格,不喜欢复杂的,一辈子就喜欢果香。完全可以的,现在很多酿酒师就开始主张完全不用橡木桶,配合冷浸渍等等,在非常高的价位和品质上,依然保持纯净果香风格,然后专业标准也会因此变化,这就是一个地图跟着大家爱走的路更新的例子。

总结一下的话,如果你不打算从事葡萄酒专业领域的工作,对“好”的判断标准就是你自己喜欢(主观喜好)。但了解一些“专业共识”也没坏处,有助于帮助你自己更好的找到喜欢的酒。

当你从事葡萄酒专业领域的工作时,对“好”的判断标准更偏向于“专业共识”,这有助于帮助消费者更好的找到他们喜欢的酒。

3.2 我怎么喝不出什么樱桃味、巧克力味那么多味道?

我刚接触葡萄酒的时候也有这个疑问,不就是葡萄酿的嘛,咋还整出一个香气轮盘,不就是为了满足装逼需要嘛。

后来慢慢理解了,我打个比方哈,苹果有红富士,有黄香蕉,都是苹果味,但黄香蕉有时候就有一些香蕉味,因为里面含的香气物质(要说错了苹果专家来怼我哈,主要打个比方)跟香蕉有重叠。

葡萄酒也一样,主要分三类香气:一类香气主要是果香,来自葡萄品种本身;二类香气是发酵香,来自发酵过程产生的新的酚类物质;三类香气是熟成香,来自橡木桶陈酿,以及装瓶后的瓶中陈酿,漫长时间中新产生的酚类物质。

咱们说有“樱桃味”,肯定不像吃樱桃那么浓,是有一点点像,但这一点点像也不完全是YY,确实有部分酚类物质是跟樱桃香气一样的。

再比如巧克力香,主要来自橡木桶,特别是美国橡木桶,在烘烤过程中产生的香气物质,确实与巧克力的香气有一部分是重叠的

弄出一个香气轮盘,是为了全世界的酒评家有一个共同的语言,就像大家约定都用摩尔斯码作为密电码一样。

普通人喝酒,你有可能闻着像别的味道,如果你没有跟法国的一位品酒师交流的需要,那你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描述

比如你跟小伙伴小时候喜欢吃一种水量硬糖,而有一款酒你一闻就想到那个糖,跟你一起喝的小伙伴也闻着像,你俩完全可以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这不是咱们三年级的时候从你二姨家偷的水果糖的味嘛!

4、网店、实体店买酒防踩坑的11个tips

4.1 年份/装瓶日期

对于甜起泡酒、果香型的白葡萄酒、果香型的红葡萄酒,尽量选新年份的。

以上三种类型的酒,有一个统一的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新鲜的果香,而果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退

所以选新年份的,果香保留得更好。往前一两年的,都算比较新的年份了,比如现在是2020年上半年,那么2018年、2019年的果香应该都不错。

年份”一般写在正面的酒标上:

这个2018是“葡萄采摘年份”,跟“装瓶日期”不是一回事。

葡萄采摘下来之后,要先经过酿造,然后有可能当年装瓶(比如希望突出新鲜果香的酒),也有可能转移到橡木桶陈化几年再装瓶(比如希望得到陈年能力和复杂口感的酒)。

有的甜起泡酒正面没有年份,但一定有“装瓶日期”,写在背面的中文背标上,是一个必填项:

所以如果去实体店、大型商超买酒,一定要拿起酒瓶看一下年份

如果在网上买酒,一定要看清楚页面上是不是写明了年份,如果没有,要问客服

我之前在京东自营买黄尾袋鼠的时候,页面上就写年份随机发货,结果收到的是2016年的。黄尾袋鼠比较欠缺酸度和单宁,2016年的已经衰减得很严重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曾经被杯友问过的真实问题,既然这类酒年份越新越好,那有没有昨天装瓶的啊?

很遗憾,木有啊。葡萄酒不是可乐,每周都能装瓶上市。葡萄酒是农产品,严格遵循着春种秋收的农作物规律

所以基本上,在北半球,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等,葡萄采收季在8月到10月之间,采摘酿造之后,如果不过橡木桶,装瓶一般会在次年上半年

而在南半球,比如阿根廷、智利、新西兰、澳洲等,葡萄采收季在2月到4月之间,采摘酿造之后如果不过橡木桶,一般在当年下半年就能装瓶。

如果你想买一瓶有复杂香气的酒,装瓶日期就不要选太新的。

这类酒一个重要的迷人之处,就是在漫长的陈年过程中演化出的复杂香气。比如这瓶法国勃艮第一级园:

大量的第三类香气是在装瓶之后的瓶陈(酒瓶中陈年)过程中产生的,如果装瓶日期太新,很可能它还没有演化出复杂的香气,而且单宁也有可能没有软化到适饮的状态。

所以这类酒,买装瓶之后两三年以上的比较好。或者家里有储存条件的,买新年份回家自己陈放也可以。

关于“年份”和“装瓶日期”的超全讲解,可以参见知乎专栏文章《》

关于前面黄尾袋鼠等红酒的详细测评,请参见知乎专栏文章《

关于家中如何保存红酒,请参见知乎专栏文章《》

价格一般蕴含着不少信息,虽然并不绝对,但足够我们参考了。比如:

以果香为主的甜起泡酒、简单的红、白葡萄酒,价格一般不贵(100元左右,100元以内);而有复杂口感和香气、余味长的酒,价格一般贵一些(200元或者更高)。

对各价位段葡萄酒的品质和风格,详细描述请见第1部分。

大品牌,可以到大型商超、大的电商平台直营去买,价格一般有优势。买的时候特别注意一下年份。小众精品酒,去发掘一些独立店铺。
中文背标上如果“灌装地”(不是“原产地”)是中国地址,并且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执行标准”两项,那么就是国内灌装的。

“原装进口”也叫“原汁进口”,是用大桶整桶把葡萄酒原酒进口到国内,然后在国内完成灌装。“原瓶进口”是指装瓶在原产地完成

绝大多数情况下,原瓶进口的品质要高一些,原因主要有两个。

装瓶后葡萄酒的品质基本就稳定下来,不受外界太多影响了。而用大桶运输,无论是运输过程中,还是国内装瓶过程,都会更多的暴露在空气中,导致酒液的品质下降。

基于上一个原因,只要是品质稍高的酒,酒庄都希望品质更多由自己控制,所以都会选择在出酒庄离开自己控制之前,完成装瓶把品质稳定在出酒庄前的状态。只有比较便宜的低品质的酒液,才愿意成桶出售(当然就不会打上酒庄自己的标志,而是国内装瓶商会在装瓶的时候打上他们的标志);

其实看Mis en Bouteille来分辨是不是国内装瓶并不靠谱,因为它不是中国法律强制规定的写法。比如国内装瓶的也完全可以写 Mis en Bouteille A la Huailai,是不是看着也挺像回事儿的?翻译一下就是“怀莱装瓶”……

有我国法律强制规定做保障的分辨方法,是看中文背标上的“原产地”或者“装瓶地”。下图的卷云长相思是一瓶新西兰原瓶进口的葡萄酒,所以“原产地”一栏写的是新西兰,没有“灌装地”(如果是国内灌装则必须写明国内灌装地),也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执行标准”两项,因为不是在国内生产:

这是淘宝上搜到的原汁进口国内灌装的酒的背标,要同时注明“原酒产地”和“进口灌装”两项:

而且特别注意,国内灌装视同在国内生产食品,所以一定会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执行标准”两项。原瓶进口的是没有的。

为什么商家要乖乖的写真实信息?

我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载明食品的原产地……”(),符合我国法律规范的正规渠道购买的进口商品,基本都有着清晰明确的中文标签说明的。

所以如果是国内灌装的酒,“装瓶地”一定会是一个中国的地址。并且一定会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执行标准”两项。

关于“原瓶进口”和“原汁进口”的超详细分析,请参见《》

4.5 避免强光和高温(实体店)

存放在被阳光直射、被强光灯照射、或温度过高的地方的酒,不要买。

这些因素都会成倍(甚至几十倍)加速葡萄酒的老化。

好多实体店有沿街的玻璃展示柜,里面放的红酒每天都被阳光直射,这里面的坚决不要买。

同理,在室内用强光灯照射的展示位上的酒,也不要买。

我还遇到过大夏天室内温度过高的酒廊(因为人不多,为了省电不开空调),这种环境同样会加速葡萄酒的老化。

另外,上面几种情况,也暗示了商家的不专业,或者对葡萄酒的不在乎,因此在选品能力方面也让人有点怀疑。

4.6 特价酒要问原因

问清楚特价的原因,不要为了贪图便宜而踩坑。

有些酒是因为酒标污损,比如同箱有碎瓶,污染了其他几瓶的酒标。或者运输过程中酒标与纸箱磨损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不影响品质,自己喝完全可以捡便宜。

但有些酒是因为保存不当(比如前面说的展示柜里的酒),或者滞销导致过了适饮期。有几年进口红酒热的时候,一大波有闲钱的个人或者公司跑去法国进口餐酒,结果卖不出去。这类酒不具备陈年潜力,而且通常没有专业的保存条件,大概率上已经过了适饮期,或者已经过度氧化了。

所以看到特价,一定要问清原因,再决定买不买。

5、一些好喝不贵的葡萄酒推荐

对“等候”这个系列,店里的老杯友们已经很熟悉了,长期雄踞热销榜前三。

“等候”半甜红(红标),西拉|马尔贝克 混酿

这个系列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全系列都是半甜口感,很容易入口。

第二个原因更关键,就是整个系列都有那种新鲜、浓郁的果香

“等候”系列的葡萄,全部种植在一个叫“图伦山谷”的产区,这个产区是一个半沙漠地带,非常类似于中国的新疆。

它的日照时间特别特别长,所以这里葡萄的成熟度就比其他地区更高,用来酿酒的时候那种果汁感、多汁感就更强,果汁浓郁度更高

图伦山谷葡萄园实拍,等候系列的葡萄就来自这里

然后等葡萄成熟之后,酒庄还不马上采摘,会让葡萄在枝头多留一段时间,类似于枝头风干的效果。

这种工艺叫“晚收”,就是晚采收的意思,这种工艺会进一步提高葡萄的浓郁度

等候半甜白,用芳香葡萄“特浓情”酿造

所以整个“等候”系列,实际上是用了一个更专业、更高成本的方式,酿了一个入门系列的酒

它的性价比高也就不奇怪了。

别看是入门级的酒,每一款都有严格的专业酿酒参数:

小红书上有好多人喜欢它:

还有一点一定要说一下,就是等候是可以陈年的,好多人都不知道,我的酒柜里面到现在还放着三年前的等候。当它陈放到第2、3年的时候,它会演化出新一层的这种更复杂的香气。

如果你是刚入门的杯友,你就选新鲜年份的,去体会它那种新鲜的纯净的果香。如果你是开始对品种特性感兴趣的杯友,可以留个几瓶放个两三年之后再开瓶,去体会它那种新演化出来的更复杂的香气,对于瓶入门酒来说,能做到这点我觉得还是挺了不起的。

这是一瓶纯马尔贝克单酿的酒。我经常说阿根廷的马尔贝克性价比非常高(请参见专栏文章:《》),在百元价位上就能够做到,既能把品种特性做的非常典型又能够具备相当的品质,这个完全就是在说萨满紫标这瓶酒。

这瓶酒开瓶如果一次没喝完,你把它塞起来放到个三四天再喝,几乎感觉不到口感的下降,甚至在第二三天的时候,你再喝的话口感可能还略有上升,因为它会出现一些第一天那种更复杂的香气了。

萨满的紫标充分代表了一瓶在百元价位上高品质的马尔贝克的水准

阿根廷新概念红酒 马尔贝克干红葡萄酒 浓郁醇厚 聚餐话题酒

3、Laughing Bird,欢笑鸟西拉(干红,口粮酒),澳大利亚

浓郁的黑樱桃香气,还有香草、巧克力香气,入口柔和、丝滑,还有讨喜的回甘。

不需要醒酒,开瓶即饮。

价格平易近人,属于常备的口粮酒。

这是晚上在家里的小阳台上喝酒,喝的晕乎乎的,看酒标上的鸟越看越好玩儿,就随手拍了一张。

这支酒产自意大利盛产甜酒的产区“阿斯蒂”,其中的一个明星子产区,叫“卡奈利”(Canelli)。

大家可能听“阿斯蒂”听得比较多,对组成它的子产区听的少。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卡奈利这个子产区如今在阿斯蒂大产区中的影响力越来越高,算得上意大利甜起泡酒产区中的一颗明珠了。

闺蜜不只外观是粉粉的马卡龙色,酒液也是漂亮的粉红色。

甜甜的,气泡爽口,果香特别好,小红书上很多人喜欢,在小红书上算是一个小网红了。

具备一款优秀的 Moscato d'Asti 应有的爽口的酸度丰富的花香、果香,除此之外还特有一种青苹果香。配上恰好的甜度,像在吃一枚新鲜的苹果。

酒精度只有5%vol,即使酒量小的姑娘也能轻松驾驭,要是再配上一块慕斯蛋糕就更棒了。

另外这款是DOCG级(意大利最高等级)。

这是在京郊的泰莲庭,配这个菠萝海鲜炒饭意外的搭~

这是在芳华路的梧桐,配了三文鱼沙拉和红丝绒蛋糕。我更喜欢配红丝绒蛋糕,可能阿斯蒂天生适合搭甜品吧~

除了上面推荐的具体几款,还有一些之前做过的专题可能有用:

买的时候注意一下价格,目前主流电商平台是49-59元,大型商超比如沃尔玛、家乐福平时可能会卖98元,做活动的时候买一赠一,差不多也是49元这个价格。

如果是80-90元的价格就不建议买了,性价比就不高了。

特别提醒一点,买黄尾袋鼠一定要看年份,这种突出果香、口感柔和的酒就是喝新鲜的,简单来说,有多新买多新,一般错不了。

主流电商平台价格是98元,线下商超可能比这个贵,我见过卖158元的,但买了会送一个别的什么,算下来价格也差不多。

差不多是80-85元之间。这款和奔富蔻兰山都是木塞的,开瓶要用酒刀。以它们的坚挺度看,即使没有真空塞,喝不完的时候把木塞塞回去,也能保存四五天。当然有真空塞更好。

也是80-85元之间,酒质比较稳定,香气口感风格与澳洲酒差别很大,我个人就更喜欢澳洲酒的风格。

因为在100元价位以内,即使拉菲这样的大集团的供应链,也只能保障做出有典型性的、品质稳定的波尔多酒。法国酒真正吸引人的那种复杂的、有层次的、不断演变的口感,在这个价位上很难做出来。

而澳洲就不一样了,老天爷赏饭吃,100元以内随随便便就能酿出奔放浓郁的酒。如果预算在100元以内,我个人更倾向于选澳洲、阿根廷酒。

我真是特别喜欢这支酒,“巴贝拉”这种葡萄最大的特色是具有清新纯净的樱桃果香,经过风干工艺后,这种果香被浓缩成了新鲜果酱的味道。

风干巴贝拉最佳饮用温度在18到20度

记得第一次尝到这支酒,是从冰桶里拿出来的,印象最深的是新鲜的树莓和草莓的果香,十分纯净,而且因为经过了风干工艺,入口微微甜的感觉。像在吃新鲜的果酱一样。(这支酒详细的品鉴和配餐笔记,请看《》)

在杯中过了十几分钟之后,出现香草冰淇淋的香味,就是香草和奶油混合在一起的香味。

还没到晚饭时间,肚子也不饿,就先点了一盘沙拉。没想到这盘沙拉(确切的说是沙拉里的奶酪球)成了当天最大的惊喜。

奶酪球,这顿饭我的最爱

叉起一个奶酪球,放在一片面包上整个抹开,咬一大口,浓郁的奶香充满口腔,再喝一口充满果香和香草冰淇淋味的风干巴贝拉,几种味道在口腔里融合在一起十分和谐。咽下去之后,嘴里的果香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把一整个奶酪球抹开在面包上,超过瘾

单独吃奶酪球就很好吃,但配上风干巴贝拉葡萄酒好吃度绝对乘2

两杯酒下肚之后,胃口打开了,五六个奶酪球吃完了还不过瘾,想吃肉了。

这里的招牌菜基本是德国最传统的几样东西:德式烤猪后肘、各种德国香肠。

猪肘皮烤得脆脆的,吃起来还行。其实水平已经相当地道了,但因为陈老师做的冰糖肘子太好吃了,在我心中给猪肘立起了难以逾越的标杆,所以这个口碑第一的德式烤猪后肘也只能归入“还行”了。

这里主要说酒,探店的过程就不展开了,有兴趣可以去看我的专栏文章《》。

现在这款酒换成红标了,不过只是外观变化,酒是一样的。

几款风干工艺的酒放在了同一个链接,这款酒风干巴贝拉对应的SKU如图:

2、“胡贝图斯”德国雷司令干白 Riesling

这瓶酒1L装的,按750ml算下来不到200元,所以写在这里,因为真的很棒。

这瓶德国雷司令干白在店里上架两年了,竟然一直没好好花时间品鉴它。有一次一家生蚝馆带着它,表现惊为天人,大呼被埋没了啊,太喜欢了!

胡贝图斯德国雷司令干白,当天最大的惊喜

配生蚝其实还没有特别突显这支酒的功力,因为生蚝本身就很鲜美,酒只是锦上添花。

但搭配奶油烩青口贝的时候,那才是真正显现出这支酒的功力

这种做法的青口贝本身没有什么味道,主要是奶香味。其他两支干白搭配的时候,酒和青口贝各是各的味道,没有相互加强。

只有这支雷司令,酸度像针一样干净利落的扎进青口贝,一下子把鲜味勾出来。喝完酒再继续嚼嘴里的青口贝裙边,想起了小时候吃水煮毛蛤蜊的鲜美

一定要够冰,倒进杯子里要能瞬间起雾

这支德国雷司令叫“胡贝图斯”,估计这么难记的名字你也记不住,不过只要记住它身上具备了一款优秀“雷司令”干白的特质就好了。

正是人们对这种特质的迷恋,把雷司令白葡萄酒拥上了世界舞台

这种特质叫做“精致的高酸度”。

(关于酸度更详细的讲解,请参见我的专栏文章《》)

其实要做到“高酸”并不难,早点采摘葡萄就是了,难的是高酸的同时还能保持“精致”和“平衡”

先说“精致”,借用高晓松的一个概念叫“能量密度”,精致就是在保持纤细清爽的同时(这对一款干白很重要),还能传达很多信息,能量密度很高。迷糊曾经对雷司令做过一个比喻,说雷司令像光纤,明明细细一根,却承载了无数的信息。非常贴切。

胡贝图斯有着非常典型的“精致的高酸”

再说“平衡”。这个词在标准品酒笔记里十分常见,是评判一款酒必不可少的指标。

好的平衡很难做到,随着葡萄的成熟,酸度会越来越低,同时组成香气的酚类物质会越来越多,糖含量也会升高。早采摘的话,酸度倒是够了,但香气和浓郁度不好。晚采摘的话,酸度就弱了,撑不起一款干白的骨架。

要让酸度、果香、浓郁度达到一个优秀的平衡,是一门艺术。

这支雷司令显然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40分钟的时候,杯口出现奶香

刚开瓶就飘出青苹果柠檬桃子的混合果香,精致清爽,还带一丝矿物质的味道。酸度高但不尖锐、不扎口,纤细而有力

到40分钟的时候,杯口出现奶香味。对于一杯干白来说,在杯子里待了40分钟还在演化,真是有点喜出望外。

喝了2个小时,酒液一直在不断提升着生蚝和青口贝的鲜美度。不知道冰桶在多大程度上延缓了这支酒状态的下降,很难想象一瓶干白已经开瓶2个多小时了表现还这么棒~

(注:关于这支酒的详细品鉴和配餐笔记,请看另一篇专栏文章

3、宝仙露阿斯蒂(甜白起泡),Moscato d'Asti,意大利

这大概是我们的老顾客最有感情的一瓶 Moscato d'Asti 了,是它第一次给我们建立了 Moscato d'Asti 惊艳的花香果香和甜美口感的印象。

因为售价过低,多次被总代要求下架,又多次在老顾客强烈要求下回归,评价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无限回购”、“你们下架什么酒也不能下架宝仙露”。

天猫链接(现在看到的宝贝大概是第四次还是第五次重新发布的宝贝):

它代表了 Moscato d'Asti 的一切美好,除此之外,在老顾客们的心里它可能还代表着那些曾经一起喝酒的人,和一起渡过的时光。

出自法国勃艮第起泡酒世家Boisset,从法国不同产区挑选葡萄,兼具了北法起泡酒的轻盈爽脆与南法果香芬芳的特色,有白色花朵异域水果和淡淡的奶油香气。

如果你已经尝过了各种意大利的 Moscato d'Asti,一定要试试法国的甜起泡

法国起泡酒与意大利的不同在于,法国酿酒师无论再怎么倾向于果香,也总惦记着保留那份细腻和淡雅,这种小心思在这支起泡酒体现的就很明显。

“小鸟”也是大家给它的昵称,全名叫“诗培纳(La Spinetta Bricco Quaglia)”,出自大名庄“犀牛庄(La Spinetta)”。

《意大利葡萄酒年鉴》(“大红虾”宝典)里,犀牛庄的名字前面有3颗红星。什么意思呢?“大红虾”最高奖是3杯奖,每拿10次3杯奖,名字前面会标一颗红星。

犀牛庄拿了38次,非常猛的一个酒庄。在整个意大利大概排名第三。超级名庄“嘉雅(Gaja)”也就拿了52次。

当然犀牛庄的3杯奖主要是由它的Barolo干红贡献的,但这款“小鸟”在我心目中有重要位置,主要是因为犀牛庄把 Moscato d'Asti(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小甜水)这个类别带上了高品质的舞台。

在此之前,Moscato d'Asti 这类微起泡甜酒是酒农们在农忙的间隙酿来自己喝的,解乏用的,不是特别被正经对待的一种酒。

是犀牛庄坚信Asti这个产区能出高品质的酒,悉心料理葡萄园,酿造出了意大利第一款单一葡萄园的莫斯卡托(Moscato)甜起泡,从此让Moscato d'Asti 登上高品质舞台。当时出的那个系列,就是这款“小鸟”

图中红线部分,就是这款“小鸟”的单一葡萄田的名字

用的是阿根廷特色的“马尔贝克”葡萄。浓郁的巧克力、成熟的李子的香气,咽下后嘴里还有很长的余味。

这支酒是我们小酒会上最受欢迎的一支干红,每次开这瓶酒都是最先被喝光的。

杯中时光天猫店,真实顾客评价

精确的新鲜百香果香气,顾客评价最多的一句话是“香气好的令人发指”。纯净的酸度带来新鲜活泼的口感,搭配餐前沙拉非常爽口,搭配清蒸海鲜能提升鲜味~

喝前冰到位,口感会更好。

最近Cirro的酿酒师David来中国,人肉背来了今年的新酒(新西兰的采摘季是每年3月份,所以今年的新酒已经酿好了),刚开瓶那百香果的香气就飘出来,不需要很懂酒就会喜欢。

在三里屯Flora试新年份的Cirro干白
拍摄于新西兰Cirro酒庄的葡萄园

八年前辞去KPMG审计师工作,创立“杯中时光”,目前是天猫评分最高的红酒店之一。爱交朋友,不管懂不懂葡萄酒,只要喜欢,随时欢迎来一起喝喝小酒,扯扯人生

助理“杯小助”微信号:timeinwi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按粉色可分为哪两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