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期间可不小可以不上班能享受保底工资待遇?

  •   疫情期间加班工资按照不低于职工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工资报酬。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   疫情隔离期间工资正常在家办公的,工资正常发放,用完各类休假仍不能提供正常劳动或其他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与职工协商,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按有关规定发放生活费。

      《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

      三、协商处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工资待遇问题

      (四)支持协商未返岗期间的工资待遇。在受疫情影响的延迟复工或未返岗期间,对用完各类休假仍不能提供正常劳动或其他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指导企业参照国家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与职工协商,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按有关规定发放生活费。

      (五)支持困难企业协商工资待遇。对受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鼓励企业通过协商民主程序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

  •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特邀嘉宾律师:闫猛。

      工伤期间的工资分两个情况处理:

      第一、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的,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第二、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谢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 工伤期间 工资怎么发放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条例》第五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 劳动者在停工留薪期内,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需要延长的,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 2018年员工工伤期间工资待遇怎么算?如何规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工伤期间关于工资待遇的政策规定1、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2、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

  • 单位怎么支付病假期间的工资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制度,参保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享受的待遇只能是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包括药品费用、诊疗项目费用、医疗服务设施费用,但不能申请病假工资及治疗期间其他生活方面的补助。

    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医疗保险,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是用人单位对国家应当履行的社会义务。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并不能因此而免除用人单位的其他义务。职工患病或非因工伤负伤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病假工资,工资标准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律师点评:目前,企业经常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职工借患病之名长期不上班,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对于这一问题,用人单位可以合理的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根据职工的具体病情,结合医疗机构的意见,合理的给与职工休假期,期满后,可以书面形式通知该职工复工。职工无正当理由拒不复工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

老薛是在3月下旬一个周三早晨出门准备买小菜时,才晓得住的这栋楼被封了。

一个大白坐在走廊尽头,见他走过去,就讲“老伯伯,现在不能出去的”。老薛一愣,视线穿过大白,望见走道尽头的门已关掉。他一时没反应过来,顿了大概几秒钟,问“封几天?”

对方说:“我这里不晓得。你们等通知,会有人来通知你们的。”

不久前,上海小区里网格化筛查,老薛所在的小区被查出来有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这个规模不大的小区里,很快被封了几栋楼,楼里的居民被通知“7+7”:前7日闭环管理足不出户,后7日实施社区内健康管理。

在上海这座常住人口近2500万的超大城市里,每日不断有人在老去。当有一日遇到今日这样的疫情,老人们特别是那些独居的老人,生活就遇到了难题,除了要使用智能手机出示自己的二维码,配合医务人员扫码进行核酸检测,更难的是每日的吃饭买菜。但现实情况是,这些人中有很多并不能够和年轻人一样上网购物,更不要说是拼手速抢购。

当他们遇到无法出门、无法采购来保障自己的正常生活,这座城市应该如何去应对、去帮助这些老人?

不能出门了怎么买菜吃饭

前一日,家里老伴让老薛去外面买点熟菜备着,他不听,当时他还说“我们住在市区呀,还怕买不到东西吗?”现在,老薛有些后悔。75岁的老先生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买菜吃饭会有问题。他家住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周遭商业繁华,过去数十年来,无论是吃饭还是购物,都相当便利。

老薛的女儿十年前移民澳大利亚。过去,女儿一家会常回上海,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2020年疫情后,老薛和女儿以及小外孙女就只能靠着微信视频见面。

他与老伴两人生活。虽然都年过古稀,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但好在身体总体来说还算健康,平日的生活也算井井有条。可如今一旦不能出门,日常的物资食品采购如何是好?

远水救不了近火。想了想,老薛决定抓紧时间给外甥打电话。外甥住得不远,离自己的住处不过一站路。居家上班的外甥尚未被封控管理,接到舅舅的电话,赶紧跑出去帮老薛采购了一大堆食品物资,送到小区门口,再转托工作人员送上门,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老薛的问题是解决了,但上海约有2500万人,老薛这样的老年人不在少数,有些情况比他更显迫切。在当前的封控管理下,一时半会儿无法出门,让这些老人有点着急。

徐涛是老薛所在的当地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最近的疫情让他和几个同事忙得团团转。他们负责的社区里,超过60岁的老人颇多,有些与子女同住,但有些不是。

与子女同住的,情况还好办一些,独居的就更为复杂。他遇到过一户人家,老人已经87岁,女儿家住在闵行区,已被封十天,得知父母这里再被封楼,很是着急。头一天早上,老人的女儿打了居委会好几个电话,追问情况,“你们要上门检测什么的,提前跟我说,我再跟他们(父母)说。”那人还不放心,又问到了吃饭问题。在这个社区,家中老人超过80岁可享受附近街道社区老年人订餐服务,平日里每日有专人送饭上门,但目前封了楼,不让外人进入小区,那用餐如何解决?经过沟通,决定让社区送饭的师傅将盒饭送至门口门卫处,登记好具体信息,再由看护的工作人员送到楼上。

“多想想办法”尽量互相体谅

封楼的第一日,徐涛和同事们就拉了几个群,在群里发布消息:“今日封楼第一日,各方面都在协调,请各位业主理解,谢谢配合,居委物业也在尽最大能力完成这次抗疫任务。如有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谅解。谢谢。”

封闭小区和楼洞这类特殊情况,此前绝大多数的市民都未曾遇到。除了日常物资用品的保障外,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看病配药也是难题。

徐涛遇到过一位60多岁的独居阿姨,封楼第一日,那个阿姨在群里说,“我是要配药的,一天要吃十几种药呢”。工作人员随后征询社区医生,帮阿姨在网上买了需要的药,隔了一天送到了。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总归有办法的。”徐涛说。

家家户户各样的情况不少,各类问题都需要居委会、物业、保安、志愿者、大白多方面来沟通、协调、安排,有时候时间长了,也免不了引起居民的抱怨。

相关工作人员不是没有被隔离期间的居民责怪过,比如送的急件快递不及时,居民家里物资一时半会儿买不到质问居委会工作人员是否发放物资,工作人员回复称暂时需要自行网购,有人就直接怼回去:“那你帮我买买看?我把钱转你。”

封楼的第三日,老薛所在的小区发了两大包蔬菜,群里不少人回复:“这几天总算不愁了,已收到小菜。”包括之前那些有各种抱怨、与工作人员产生过龃龉的居民,也没忘道一声谢谢。

特殊情况下,人们的焦虑常有,但做相关工作的人,被顶在第一线,压力有时候需要自己去消解。有一日,一户人家在微信群里@徐涛,希望他给家里的老人去小区对面的盒马买某品牌的鲜牛奶。对方说,家中老人已有两天没喝牛奶,但目前网上订不到,希望工作人员可以去帮忙买一下,谢谢。措辞客气,也有正当的理由,可小区的工作人员有限,走不开。见健康管理群里没人回复,对方就一直艾特他。

徐涛心里想着,他又不是送外卖的,但最终还是拿了两盒牛奶到这栋楼处,交给楼下的大白,叮嘱道,“送到XXX室,就说这是居委会给他们的,不要收钱的。再跟他们说,对面盒马已经关掉了。”因封控消杀等原因,附近这间超市那时闭店了两天。

从数据上来看,上海目前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超大型城市,亦是中国最早迈入老龄化城市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上海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

这是本厂发出的关于上海复工因疫情隔离14天不能按时到岗,按年休和事假算的上海公告,从2月10号起开始写请假单,到自己上班的前一天,有年休就用年休,没有就用事假,没有协商,只安排领导发放工作群,这样合理合法吗?


2月10是开始算上班的,然后期间如果有出省(需要报备)再回上海就是14天隔离这个不能算年休事假,如果是没有报备自己出去了回来后也要隔离14天就算自己头上了。
我2月份扣完还剩1天年休。。。


我也想知道怎么弄,上海要求2/10上班,2/10之前到上海然后隔离14天,2/25复工,这些人公司可以发全额工资,但是那些2/20以后到上海的,甚至还没来上海的都要求发全额工资,我现在已经不知道怎么办了,政府也不说清楚。


你这直接说了请假还好点,我这要我每天打卡发日报,发朋友圈,群里消息还要及时回复,结果每天当时时间给我说没工资


疫情期间不管在不在公司上班,公司都会给你发工资啊,只是可能不会发全额工资,一般就是按上海最低标准给你发工资。


有年假 先用年假 用完后有底薪 封闭间公司要给员工发 不可以饿死


明确规定了不能用年假和事假 除非是个体户老板 只要正规的不会这样的 又一个是一个劳动仲裁 我不相信一个有头脑完善的企业会这样 这样做他赔的钱翻你们工资几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期间不上班有最低保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