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鞘发育不良儿童注意力差、语言落后该怎么治疗?

济南融汇爱都小孩多动症怎么办2022已更新(今日/资讯)Pcygkz

济南哈贝龙儿童成长中心是一家致力于儿童言语与智能发展的专业机构,为2-12岁语言发育迟缓,自闭 症、语言障碍、感统失调、理解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坐不住、社交障碍等儿童提供个性化训练课程.中心由多名专业儿童能力训练师构成,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积累,结合国内外康复专家研究成果,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根据每个学员自身的需要,帮助他们尽早摆脱语言障碍困扰,轻松与世界对话,训练课程包括语言训练、口肌训练、发音训练、认知理解、表达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社交沟通等。中心引进先进的儿童言语语言训练方法和技术,获得显著的训练成果。成立至今,中心累计帮助上万名儿童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从口齿不清到说话清晰流利,并提高社交和沟通适应能力。

济南哈贝龙儿童语言中心,不要让老旧的观点禁锢你,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们不以为然的态度,知识养儿,科学育儿,别让孩子的“童言无忌”迟迟不来,在了解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原因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什么是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孩子行为刻板,无法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以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甚至无法接受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

其次观察下小孩讲话的音清不清楚,第是口疾、语言流畅的问题,这个部分观察到差不多岁左右,如果岁还有这个问题,就需要特别再做些训练,对各类喂养问题例如喂养困难、食欲不振、挑食偏食、吐奶;各类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以及各种生长发育偏离如肥胖、消瘦、矮小、营养不良、食物过敏有丰富经验和成功方法。

第阶段:词句,语法规则,-:语序;-:被动语态,《S-S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续,语言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阶段:事物、事物状态理解困难的阶段,发育行为门诊:着重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发育、社会和学习问题,如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儿童多动症、抽动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等,此阶段语言尚未获得,并且对事物、事物状态的概念尚未形成,对外界的认识尚处于未分化阶段,此阶段对物品的抓握、舔咬、摇动、敲打,般为无目的性,并非所有发育落后的孩子都适合单训练,比如:髓鞘发育不良的孩子,主要是脑部髓鞘神经没发育好,如果家长只是盲目靠训练来改善的话,孩子髓鞘神经会发展为髓鞘化而加重病情。

济南融汇爱都小孩多动症怎么办2022已更新(今日/资讯),六、S-S法特点,根据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表现制定训练程序及训练方法,此法适应全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症状分类,符号形式—指示内容的关系,??语言落后会直接影响-岁孩子的行为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越是的行为能力,对语言、记忆、思维的要求越高,对行为控制时的调节、分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2021年2月4日,邹小兵教授在星儿守望者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多个平台进行了主题为《为自闭症儿童搭建社交发展阶梯》春节公益讲座直播,累计观众超过2万人。

视频号直播画面截图,公众号可看回放

专业知识+浅显表达+生动表演+答疑解惑,邹小兵教授直播强势输出4小时!弹幕满屏都是“教授喝口水吧”“邹神太拼了”“太厉害了“还听不够”......

当然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星儿守望者整理了邹教授的问答互动文字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家长们关心的上学、刻板行为、倒退、髓鞘化、感统等问题吧!

问题1:服从性差的小孩如何进行结构化干预?他只喜欢到外面玩。

问题来自:星儿守望者社区推文高赞留言

1.结构化也可以在户外完成

结构化并不是一定都要在室内完成的,其实在外面玩的过程中,也是可以加入结构化的。我们安排好活动内容(如滑滑梯、荡秋千、抛接球、踩单车等)、时间、地点等,并加入很多社交元素,同样也可以对他表现出来的某些良好的、与社交相关的、有进步的行为进行奖励,特别强调自然结果的奖励。

2.用“强化”建立“服从”

孩子服从性差,那么需要强调“强化”。我们说的“自然结果奖励”“正性强化”“负性强化”都可以运用。如果孩子做得不对或不好,还可以提示、辅助。

我们也可以尝试偶联活动法,即一个孩子不喜欢的活动后面跟着一个孩子喜欢的活动。我们用计时器在旁边计时,当孩子做不喜欢的活动15分钟后,就可以去做喜欢的活动。

假如现在家长要和孩子玩桌面游戏,那么就需要把房间布置好,两把椅子一张桌子,门关好,把分散注意力的玩具收起来,做好计时。这样往往就有可能提高孩子的服从性。

问题2:孩子能力还不够,直接去幼儿园,可以吗?

问题来自:星儿守望者小红书直播现场评论

孩子能力还不够,我想去幼儿园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能安坐,总是在追逐、抢玩具,不遵守秩序;

一种是比较安静,不打不闹,对小朋友也不理睬,独自玩。

这两种情况下,孩子都不能和小朋友发生有效的互动,硬把孩子放到幼儿园,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能力得不到提升,很不利于孩子成长。

我们说,孩子年龄越小,越要重视干预。我认为要等孩子达到一定的能力后,再去幼儿园。当让并不是说要完全达到普通同龄小孩的能力,而是达到社交阶梯三四级的能力,这样幼儿园老师才能对孩子予以帮助,鼓励其他小朋友和孩子互动,并从中获得快乐。包括将来有些孩子要上小学,如果没有安坐能力,跑来跑去,不和其他学生互动,也是不恰当的。

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不守规矩或交往不恰当的宽容度是很高的,进入小学之后要求就会变严格很多——要求孩子能坐45分钟,和学生能有一些交往等。

还有另外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学校老师对自闭症很了解,懂得如何帮助孩子,那么即使孩子能力还达不到上学的要求,放在幼儿园里,老师也能够替代家长去做很多应该在家庭干预中做的事。这种幼儿园可以去,但是我建议半天幼儿园、半天机构/家庭干预。

我们希望家庭干预是干预的主体,家庭干预为主,机构干预为辅。家长如果实在很忙,下班和假期干预也可以。

问题3:孩子做检查发现髓鞘化不足,好像发育不良,严重吗?

问题来自:星儿守望者视频号直播现场评论

这个问题在我们门诊中蛮常见的。对自闭症孩子来讲,不是特别严重。在正常孩子中,髓鞘化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完善的。有些孩子有髓鞘化不足,会随着我们干预、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好转。过一两年再去做核磁共振或CT检查,问题已经解决了。

我们在给孩子做CT或核磁共振的时候,面对有些不太明确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不必过于担心。而有些一看就是结构或形态方面的严重问题,那就需要家长们重视起来。

问题4:天使综合征有药物治疗吗?

问题来自:星儿守望者视频号直播现场评论

针对天使综合征,现在有人开始研究药物了,但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没有上市。

刚才我们讲有很多症候群性的自闭症,比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雷特综合征,还有天使综合征、威廉姆斯综合征等。这些有基因突变的综合征,我们称之为症候群性自闭症。由于病因已经清楚,有很多科学家特别是基础科学的科学家在对这些疾病进行研究,有可能会在未来研发出某些药物。

但这些药物从研发、动物试验,到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还有很长时间。如果我们家里有这样的一些孩子,可以积极参加科学研究,也许对孩子有利,也许对未来有利的。

不过我要强调,我们在谈自闭症的时候,多数自闭症孩子是没有基因突变的。

这些孩子以后可以被药物治疗吗?我们目前没有看到有效果的研究。而且,对于未来是不是要有这样的药物,目前存在争议。

在我们讲的非症候群性自闭症里,干预效果是良好的,只是要看家长有没有耐心和信心。绝大部分孩子在干预后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我们希望将来会有50%甚至更多的孩子在我们耐心的科学方法干预下,在我们社会的接纳和帮助下,将来拥有健康、快乐、正常的生活,拥有独立生活学习工作的能力。

问题5:自言自语要干预吗?

问题来自:星儿守望者视频号直播现场评论

一般来说,我们不对重复刻板行为做特定的干预。

1.用其他行为替代刻板行为

我个人认为,重复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与社交障碍是有关系的。一旦我们把大量的时间拿来做社交干预,他忙忙碌碌地去应付社会交往的时候,他的刻板行为自然会减少。

有的时候,刻板行为不会减少,那我们就加以利用。比如重复语言,我们就接上他的话,把我们认为没有意义或者意义很小的语言,变成有意义的语言。或者说,变成交流性的语言。

比如孩子重复说“要坐公交”“公交好好玩”,我们就说“外面才有公交,我们去坐公交”,就接上了他的话。孩子爱重复说的话,我们都找到线索去帮助他。

刻板行为、如重复语言、转圈、玩开关、开关门等,都可以加以利用,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加以制止。

有一个行为我认为是要刻意减少的,那就是玩手机等电子产品。

我们家长最好不要让孩子玩手机,甚至不要让他看到手机。他看到了,他就要玩。你不给他玩,他就要发脾气,你搞不定,你就会给她玩。

别说自闭症孩子,就算是正常孩子,都玩手机玩出刻板行为来了。所以我们家长在家里收好手机,静音。让孩子按照我们的干预计划去做一些活动,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问题6:一胎是自闭症,二胎还生自闭症的几率高吗?

问题来自:星儿守望者抖音直播现场评论

一般来说,当第一个孩子是自闭症,第二个孩子是自闭症的概率是10%-20%之间,那么有80%-90%的概率是正常儿童。

如果一胎孩子做过基因检测,发现基因完全正常,那么二胎生下自闭症儿童概率下降到5%或以下。

如果一胎是轻度自闭症孩子,二胎是自闭症的概率会降低一些。

如果一胎是男孩,二胎是女孩,那自闭症的概率又少了很多。因为我们知道,自闭症儿童里男孩比女孩多得多。

我经常这么讲,我们现在对自闭症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认为自闭症孩子会致残,其实轻度自闭症不会。有些自闭症儿童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孩子和自己小时候很像,成长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障碍,但最后不是也为人父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吗?如果第一个孩子是轻度自闭症,也不用太害怕第二个孩子,有些轻度自闭症孩子长大后也很优秀的。

问题7:我的孩子出现了倒退现象,现在居家干预,怎么办?

问题来自:星儿守望者视频号直播现场评论

在世界卫生组织自闭症分类和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没有倒退型自闭症的说法,但是在临床中,我们的确看到很多孩子在出生、1岁、1岁半、2岁时似乎都挺好的,然后出现倒退。这个比例有多少呢?有人认为有四分之一。

过去诊断中有倒退型自闭症。雷特综合征过去属于倒退型自闭症,发病率极低,女孩为主,出生时正常,然后出现倒退,搓手、停滞等情况,行为越来越差,预后不太好。这种倒退型和家长描述的倒退可能不一样。

现在有学者认为,有些孩子是倒退,可能是因为本来就有很轻微的自闭症表现,家长可能忽视了。后来在养育过程中,孩子遭遇到了不恰当的教养,如被打骂、被欺负等,让人感觉到孩子明显落后了。有些孩子在小时候似乎只是交流有一点问题,但是到在5-8岁,突然好像变呆了,不说话,什么事也不做,表现出很木讷的样子。

这种可能是自闭症合并紧张症。这个问题需要到医院咨询专业医生,有专门的处理方法。

如果没有紧张症,也可以通过一般的自闭症干预治疗,孩子也可以进步。

我们必须承认,在自闭症里面还有很多是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还要继续研究。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出现了倒退,需要到医院就诊,并把孩子出现倒退前的行为视频给医生看看。

问题8:感统对自闭症有用吗?

问题来自:星儿守望者视频号直播现场评论

我相信很多家长知道我的观点。

目前没有太多的证据表明感统对自闭症治疗有太大帮助。有些机构会说:“不是哦,我们的孩子做感统训练就有效果啊。”我们的确也看到一些孩子做感统似乎有效果。

但是我们在医学上判断一个方法有没有效果的时候,是有一套严谨的科学的方式去证明的。专业来说,就是做“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也就是说,这100个孩子做感统,另100个孩子不做感统,看看效果对比。有很多这样的研究,多数研究证明是没有明显效果的。

那那些有效果的是怎么来的呢?

我认为,有些感统老师的水平是很高的。在滑滑板、荡秋千等各种平衡运动的过程中,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很多社交元素,如轮流、鼓励、强化等,对孩子有帮助。不过这样的感统,我觉得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去户外玩,善于利用场景的话,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我觉得感统这个理论把如此复杂的自闭症解释为“前庭功能失调”,实在是太简单了。如果孩子喜欢做感统,倒也不必非要反对。但家长们要思考,如果花费了大量的钱,结果遇到水平一般的老师,感统过程中并没有社交元素,那这种感统就不做了吧。我这种观点,肯定又会受到很多机构的批评。

我去过很多国外一流的自闭症干预机构,他们都不做感统。如果要坚持认为感统有效,那么就去做“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吧,如果科学证明有效,那就为自闭症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科学无法证明感统对自闭症有效,不如改名为“运动课”吧。


春节到来,每个家庭都有了一个亲密相处的小长假。星儿守望者邀请邹小兵教授进行公益讲座,也是想为大家提供更多假期干预的思路方法。时间宝贵,假期难得,让我们一起快快行动起来吧!

星儿守望者提前祝各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可爱的孩子们,新年快乐哟~

专注自闭症家庭干预,依托广州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团队,传播科学自闭症干预知识。欢迎加入【星儿守望者社区】,与更多专家和家长一起交流学习自闭症!


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力)一直是广大父母关心的话题。注意力好的孩子,一般学习也好,而学得好,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性格也就更乐观自信。但不少爸妈也有烦恼,比如有个妈妈说:

孩子看动画片、玩游戏可以纹丝不动,可是一写起作业就东张西望;玩乐高能玩1小时,看书坚持不了10分钟,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二年级了,老师总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讲,常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怎么办?

还有一个妈妈更焦虑了:

儿子3岁多,幼儿园小班,老师说他注意力不好,上课坐不住,玩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玩儿那个,这么小就多动不专心,怎么办?

父母着急可以理解,不过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注意力会越来越好,理论上讲,我们不必太焦虑。不过,我们需要了解孩子注意力发展的过程,才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帮助,让孩子有更好的注意力,更强的学习力。


一、婴幼儿的注意力发展

1,早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婴幼儿有个很大特点,就是总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更关注新鲜事物,反复呈现同一个东西,他们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这不是注意力不好,而是我们人脑天生就更关注新奇的东西。婴幼儿保持灵敏,不断观察,不断看新鲜,才能迅速地学习,并适应周围环境。婴幼儿可以飞速地接收新信息,学习能力非常强。新生儿要3~4分钟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熟悉的,但4~5个月的婴儿只要10秒就能判断出。

因此,注意力好不是说专注一个东西时间越长越好。如果一个人一直只注意一个东西,而不会转移注意力,这反倒是有问题的。

所以,开篇说的那个3岁多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很正常的。如果他不关心新玩具新东西,很多新鲜事物他就注意不到,反而无法接收新信息,这恰恰是不利于注意力发展的。要知道,人脑是为学更多新知识而设计的。

当然了,孩子将来是要完成很多学习任务的,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要求孩子能专注。婴幼儿时期能不能向这个方向培养呢?答案是可以的,具体可以这样做。


2,早期注意力培养策略

小宝宝总是被新鲜的东西带着走,更多时候是被动吸引。但是1岁后,孩子开始有了有意识的行为,能主动控制自己的意志,有了持续关注的能力。这时我们可以用行动和语言鼓励孩子持续关注。

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共情关注”,意思是在同一情境下,同一时间,和孩子关注同一个事物。

比如孩子玩一个小汽车玩具,我们可以说,“灯亮了,轮子转起来了,汽车鸣笛了……”,这些话可以让孩子的注意力更持久。

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和孩子玩耍,一起读读书等,都是提高孩子专注力的好方法。

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增强和抑制有很大关系,“抑制”这个词乍一看似乎不好,但它不是压制孩子的意思,而是帮助孩子控制自己,刻意不去注意某些信息。

比如可以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拿出太阳的图片,让孩子说晚上,拿出月亮的图片,让孩子说白天;指令说出左手,孩子要出右手。

这类游戏要求孩子的行为和听到的信息不一样,他要能够抑制自己,排除干扰,这也是一种自控力。3、4岁的孩子玩这类游戏会有困难,6、7岁的孩子玩起来就容易了,这也因为大脑的执行功能进步了。

平时和孩子玩耍时,通过描述、提问、建议,让孩子在感兴趣的事情上持续关注,锻炼自控力,经过2年的训练,孩子的认知水平将显著提高。


孩子还小时,就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了。倾听不是单纯地听话、服从,倾听是处理听觉信息并回应,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听课。

小时候缺乏倾听的练习,上学后容易出问题,比如不听老师指令,对老师的话听而不觉,或者听不懂、记不住等等。

专心听人说话,大脑要花费能量,要排除干扰,处理信息,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平时我们跟孩子说话注意眼睛对视,牵着孩子的手,领着孩子做事,这样的交流方式不知不觉就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耐心和孩子交流、游戏、倾听他们说话,也会促进孩子的社会化发展、语言发展,是细水长流的事。

二、学龄期的注意力发展

1,学龄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孩子到了6岁左右,大脑发育出现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神经髓鞘化。髓鞘化,通俗地说,就是神经被髓鞘包裹起来,就像电线外有一层绝缘皮包裹一样。


髓鞘化的进程比较缓慢,可以持续到20岁左右,甚至更长。它让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速度更快、更有效。具体说来有两个显著特点:

(1)大脑处理信息的容量增大

也就是大脑能同时处理的信息更多了,可以多任务切换。不过,刚上小学的孩子,处理信息的容量还很有限,一次给他们的指令不要超过3个,而且指令要简单、清楚,尽可能地多重复指令。

(2)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加快

可以明显地看到孩子的反应速度变快,机灵许多。例如教4岁的孩子做算术,他可能显得迟钝,转不过弯,但是6岁的孩子会理解得快很多。不过运算多了,比如连加连减,往往会算着算着就跑神了,这都很正常,因为前面说了,孩子大脑处理信息的容量还有限。


2,学龄期注意力培养策略

了解了以上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就会明白对孩子注意力的要求还不能太高,他们的大脑和成人的比起来还是差很多。所以,首先我们大人要有同理心,能理解孩子,接纳孩子。

(1)一次目标不能定太多

比如陪作业时,一次要求不能多。又要写字工整,又要写得快,又要格式正确、不写错字,这些要求孩子是顾不上的,不是他们不听话,是能力还够不着。一次只要求一两项,慢慢来,才符合孩子的水平。

(2)执行注意力的培养

执行注意力,就是根据目标分配注意力,包括对错误的觉察及纠错,对整个任务的检测,面对新环境/困境的调整等。孩子需要抑制不合适的反应,激活合适的反应,也就是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意志,适应当下环境。

比如刚上学孩子经常把相近的字弄混,“睛”和“晴”分不清,“篮”认作“蓝”等等,这就是执行注意力没那么好。可以教些认字的好方法帮助孩子。

可以看到,执行注意力也考验自控力,平时让孩子多做一些需要主动调遣注意力的活动,如阅读、画画、拼图、体育锻炼等等,而看电视、玩游戏这类受刺激驱动注意力的活动则要控制,当作适量放松消遣就好,不可沉迷。


(3)培养自主感、胜任感

注意力和动机有很大关系,喜欢的事我们可以专注很久,乏味的事就经常走神了。孩子也是一样,比如玩起玩具很专注,可是学习却坚持不了10分钟,这就是缺乏动机。

怎样让孩子对学习有动机呢?

给奖励或惩罚是一方面,但我们更希望孩子自觉,也就是有内在的动机去学习。心理学家瑞安和德西提出的自我决定论认为,人有3种需要: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拥有这“三感”,一个人才更有内在动力。

首先要让孩子有自主权,做事情有自我意志和自由选择。如果孩子所有的活动都在大人的安排下,控制下,孩子很难不厌倦。对于作业,只要时间允许,可以让孩子自行安排,作业完成后,孩子要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

另外,胜任感,很多时候,一件事看上去困难、乏味,可是做好了我们就会喜欢,因为有了胜任感,成就感。

比如孩子不喜欢写作业,不能总催他“快写,快写”,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孩子解决作业中的难题,孩子看到自己作业写得好、写得快,能力变强了才不排斥写作业。


三、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1,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控力增强,完成一个任务时,孩子抑制不合适的行为冲动越来越好。到了小学,他们持续注意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同时注意力会变得更有选择性,更具灵活性,也更有目的性,这些在青少年期还会持续进步。

二年级后,孩子懂得选择注意与任务有关的信息、线索,注意力更聚焦。比如记单词,三年级的孩子会想些方法,有策略,一年级的还不太会。

另外,孩子的元认知能力也在发展。元认知,通俗地说,就是思考自己是怎样思考的,自己是怎样学习的。例如一些孩子能说出自己的学习什么时候做得好,什么时候做得不好,遇到困难,会主动想办法解决,学习主动而有目的。

这种“向内看”的能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注意力策略。在发展心理学里,这叫认知自我调控。

有的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知道要主动做作业,主动预习、复习等,都是认知自我调控的表现。有研究表明,自我认知调控能强有力地预测一个孩子的学习是否成功,也就是所谓的学霸体质。


2,小学生注意力培养策略

孩子上学后,我们不要只是单纯地说“你做这个的时候,注意这点就行了嘛”,因为孩子还注意不到,或者有时他明白了,但做不到自我控制。策略的运用,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大人反复提醒,自己反复练习。

平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多“向内看”,例如做错的题记录下来,过一两周再做一遍。考试没考好,仔细询问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检查当时思维的漏洞,再用同类型的题练习几次,直到弄懂为止。

这样训练几年,三年级后,孩子可以比较好地、有意识地排除干扰,调整注意力的方向,运用好策略。平时我们多陪伴、多观察,必要时指点一下,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将出现质的变化。


(2)多任务结合提升注意力

好的老师上课会很生动,课程安排很丰富,他可能先用一个故事引入课程,再提出问题和学生互动,接着再看一个视频,然后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堂课下来,学生积极完成了多项任务,一点儿不走神。

学生注意力集中就和老师多样的课堂形式有关。没错,改变任务结构,可以改进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互动型、主动构建型任务比消极型任务更能让人保持注意力。学习时有对话,孩子能自由表达自己,或者主动参与构建一个活动,结合自己的实践解决一个问题,要比只是被动地看、听更能集中注意力。

我们辅导孩子学习时也可以用上这个办法,把学习变得多样化。比如背课文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背,增加互动,还可以画思维导图来背,设计成角色扮演游戏来背,等等。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到,注意力和许多事情相关。但心理学上,注意力的研究还有很多方面,如注意力和认知能力有关,和视觉搜索有关,和情绪有关,还有注意力有偏差,有人研究年龄和注意力的关系,有人研究注意力的策略、模型等等,很多很多。这里谈的,只是沧海一粟。

表达这一点是想说,养育孩子,我们要谦卑。大脑的发育,大脑如何学习、工作我们知之甚少,所以少一些“上帝视角”,多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只有谦卑,才能持续进步。与大家共勉。

参考资料:《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髓鞘发育欠佳语言迟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