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药康野生鼠是什么意思?

  药康生物4月29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4月28日接受57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核心研发项目进展?

  答:1、斑点鼠:完成约20,000个品系,项目快速推进中,预计未来2-3年完成全部40,000个品系; 2、药筛鼠:2021年9月启动,主要为满足工业客户创新药物研发需求,比如单抗、ADC、双抗、CAR-T等,计划针对目前可成药的700-1000个药物靶点构建相应的药物筛选模型,已立项400多个,完成100多个,预计明年全部完成; 3、野生鼠:公司募投项目之一,把野生小家鼠基因组导入现有近交系,创制具有遗传多样性的野生型小鼠模型,首个品系750胖墩鼠已于上周推出,在公众号公布了早期数据,与前期研发设想相符,野生鼠概念得到验证,目前与知名PI合作进行机理机制探索,也与部分工业客户合作利用750胖墩鼠进行肥胖和糖尿病的机理机制研究以及新的药物靶点发现;

  问:集萃药康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

  答:1、技术优势:公司是研发驱动型企业,技术实力强劲,拥有基因编辑、药筛与表型分析、无菌小鼠与菌群定植、繁育与质控四大技术体系,核心技术专利保护程度高,技术实力最直观的体现即公司品系创制能力强,成立四年完成20,000多个品系构建,拥有全球最大的基因工程小鼠资源库; 2、布局优势:小鼠作为活体动物,有运输半径和服务半径,公司从2018年即开始全国布局,覆盖生物医药研究最火热的地方,在江苏南京、江苏常州、广东佛山、四川成都均建有生产设施,北京设施建设中,南京总部+常州分公司辐射华东及长三角,成都药康辐射西南,广东药康辐射华南及大湾区,北京药康辐射华北,2021年新成立上海药康,加大上海地区开拓力度;目前国内布局已基本完成,海外布局加速推进中,已成立美国子公司和欧洲办事处,开拓海外市场是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 3、质控优势:小鼠饲养对质量控制能力要求高,质控包括对微生物的控制、对遗传漂变的控制等,保持长时间的稳定质控体系较难,公司质控能力强,团队经验丰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菌动物平台,可以做到小鼠全生命周期的无菌级饲养,全球仅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该技术平台;; 4、人才优势:核心技术团队在模式动物领域有几十年的积累,基于对模式动物的深刻理解,从科学出发,针对科研/创新药研发的痛点,有能力做全球首创的模型布局,比如野生鼠项目。这样研发导向的公司文化对于人才也有更强的吸引力,可以持续引进更多高水平的博士研究人员。

  问:商品化小鼠模型如何立项?

  答:1、基于研发团队对生物学的认知,做一些预判; 2、跟踪药物发展趋势,阅读文献、行业发展报告,内部、外部数据库分析; 3、合作文化,我们与优秀的下游研发企业有大量的合作,向客户学习,比如无菌鼠,聘任国内十几位临床到新药开发各环节的专家担任公司顾问; 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使公司对未来有比较准确的把握,立项具备前瞻性;

  问:功能药效业务涉及哪些服务内容,会延伸到哪些领域?

  答:功能药效业务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药物筛选测试,占比超90%,需求主要来自工业客户;另一部分是针对特殊基因编辑后的动物进行表型分析,需求主要来自科研客户; 药物筛选测试业务按疾病领域划分,肿瘤免疫占比超50%,代谢疾病占30%,神经系统疾病/罕见病等占20%,未来随着公司持续推出更多疾病领域的动物模型,亦会搭建相应的药物筛选技术平台,提供更多的服务; 公司希望功能药效业务能够通过创新模型加创新服务平台的组合来实现业务的放大,同时借助服务过程不断优化和升级模型,形成良好的正反馈。

  问:是否会去做其他类型的实验动物?

  答:现阶段不考虑做其他的实验动物,未来可能会给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是通用的; 近期增加大鼠业务,主要是一些特殊的大鼠模型,包括针对血脑屏障的人源化大鼠模型、肿瘤免疫相关的大鼠模型等。

  问:对海外市场看法,预期海外的市场空间?

  答:海外市场是一个更大的市场,希望海外市场收入4-5年后超过国内市场;

  问:上海疫情对公司的影响?

  答:公司生产基地全国布局,且无生产基地在上海,上海子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仅有少量销售人员及行政人员,因此公司目前生产、运转一切正常; 上海地区封控影响上海区域销售,科研客户方面,小鼠销售业务受影响较大,封校情况下部分科研客户仅维持现有手上项目,小鼠购买需求被压制,代理繁育、功能药效等业务暂时受影响较小;工业客户方面,小鼠销售受影响,此外出现订单转移现象,即多地布局研发机构的客户上海订鼠量下降但其他关联机构订鼠量迅速上升,同时上海区工业客户功能药效业务询单量增加; 物流方面,上海物流近期已基本恢复; 目前上海疫情对公司的影响整体可控;

  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业务、模型定制业务、定制繁育业务、功能药效业务、代理进出口及其他业务。公司荣获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共建单位、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昨日,南京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046,公司简称:药康生物)在上交所科创板首发上市,这是我市首家实现上市的新型研发机构,也是我市今年第四家新增上市公司。

目前,我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0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共144家。记者注意到,近五年来,南京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爆发式增长,实现全球化布局。南京16家医药类上市药企总市值约3000亿元。资本市场中,“南京生物医药板块”正强势崛起。

破“卡脖子”难题,全球最大小鼠品系资源库科创板上市

药康生物本次发行5000万股,发行价22.53元/股,募资11.27亿元,发行市值92亿元。药康生物也是南京第144家上市公司,医药类板块第16家上市公司。

招股说明书显示,药康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动物模型的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及上下游产业拓展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亚洲小鼠突变和资源联盟唯一的企业成员、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的共建单位。

药康生物掌门人高翔在分享企业成长历程时说,当下很多生物医药发展问题都可以用实验动物模型来解决,实验动物不仅要支撑生物医药发展,还要积极引领整个生物医药前进。集萃药康将秉持“永远是初创公司”的本心和“永远保持开放合作”的原则,从南京江北新区出发,走向全国、全世界。

作为南京首家新型研发机构上市第一股,掌门人高翔系学者出身。高翔说,他选择了学而优则“市”。他认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把事业做精、做强,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这是人生的另一种“优”。

据了解,药康生物已累计形成超过2万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鼠品系资源库,推动基因功能认知、疾病机理解析、药物靶点发现、药效筛选验证等领域研发突破,解决了我国生物医药发展领域的动物模型“卡脖子”技术和资源问题。

崛起加速度,16家上市药企市值约3000亿元

随着药康生物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南京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6家,上市药企市值总计约为3000亿元。在这条吸金赛道上,我市企业跑出了“南京速度”。

2000年之前,南京仅有两家医药上市公司,即1996年7月上市的南京医药(600713.SH)和1999年11月上市的金陵药业(000919.SZ)。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A股市场再无南京医药企业上市,直到2017年,两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一举打破了十多年的沉寂。2017年1月12日,海辰药业(300584.SZ)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同年7月份,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健友股份(603707.SH)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此后5年时间,南京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爆发式增长。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25日,南京地区的医药类上市公司数量为16家,其中,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达到13家,分别是沪深主板市场6家,创业板2家,科创板5家。此外,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先声药业(02096.HK)在港交所上市,传奇生物(LEGN.O)在美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4月25日,在港交所和在美上市的3家公司的总市值为950亿元,占16家境内外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政策持续发力,“跑出”更多领头羊

药康生物成立于2017年,用了5年时间,实现了加速度上市。事实上,2017年也正是南京生物医药产业蓄势待发的初始阶段,药康生物的发展轨迹几乎与南京市政府推动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发展、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时间表相吻合。

近年来南京先后出台《南京市打造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南京市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各区域也多次出台支持政策,根据产业优势促进区域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资金对于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为助力企业与资本珠联璧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接连印发实施《推动企业上市“千百十”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实施细则》,完善企业上市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与监管部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的工作协同,同时,在南京金服平台上开设“你上市我服务”栏目,采取“线上门诊”的形式搭建线上7×24免费咨询服务平台,组织专家入驻答疑解惑,全力推动南京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做优做强。

产业集聚及政策、资金支持,为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澎湃动力。展开南京地图,江北新区“基因之城”、江北新区“生物原料集聚区”、江宁“药谷”、南京经开区“新药研制基地”等多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闪耀其中。再看资本版图,先声药业、传奇生物、药康生物等“南京军团”齐头并进,表现强势。

据了解,我市已形成包括药材种植、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研发服务外包、医疗器械等在内的全产业体系,初步建成研发、孵化、中试、生产、流通等生物医药产业链。

2022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根据南京市政府提出的目标,预计到2025年,南京市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超5400亿元。可以预见,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必将“跑出”更多领头羊。(管伟 张安琪 李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维众和(中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