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名字叫断根龙.它药的性能和作用是什么?

  中药材名字大全。中医博大精深,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滋补治病的中药材知识。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我国的中药材名字大约有12000种,今天先知中国就来跟大家说一说中药材名字大全,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药产品起名方法:

  生长特点  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夏枯草因每到夏至便萎谢而得名;冬虫夏草因其冬为虫、夏为草,成虫体与菌座相连而得名。

  药物功效  益母草能治妇科病;防风能治诸风头痛;泽泻能泄利水湿;千年健能“祛风延年”等。

  药用部分  以藤入药的有海风藤、夜交藤、鸡血藤等;以根入药的有葛根、芦根、山豆根等;以皮入药的有秦皮、五加皮、地骨皮;以花入药的有菊花、洋金花、旋覆花等;以子入药的有莲子、莱菔子、菟丝子、枸杞子等;以叶入药的有艾叶、苏叶、淡竹叶、侧柏叶等;以木质部分入药的有苏木、竹茄等。

  形态命名  牛膝,因其状似牛的膝关节而得名;白头翁则以其“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真是栩栩如生。

  气味命名  鱼腥草因其叶具有鱼腥味而得名;五味子因其“核中辛苦,皮肉甘酸,都有咸味”而得名;麝香、丁香、藿香、降香均以香味而得名。

  颜色命名  药物的颜色成了药名的来源之一。如黄色的有黄柏、黄连、黄芩等;青色的有青皮、大青叶等;白色的有白术、白芷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

  (一)中药材的种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据调查,全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一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一80种。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在200一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180~230种;全草类药材160一180种;花类药材60一70种;叶类药材50一60种;皮类药材30一40种;藤木类药材40一5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种。动物类药材中,无脊椎动物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种;昆虫类药材30一4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药材40—60种;兽类药材60种左右。

  (二)中药材名字大全:

  阿胶 | 阿魏 | 艾叶 | 安息香 等等

  八月扎 | 巴豆 | 巴戟天 | 霸王花 | 白背木耳 | 白豆蔻 | 白附子 | 白桂木 | 白果 | 白鹤藤 | 白花丹 | 白花苦灯笼 | 白花蟛蜞草 | 白花蛇舌草 | 白芨 | 白芥子 | 白榄根 | 白簕根 | 白蔹 | 白麻头 | 白毛鸡矢藤 | 白毛将 | 白毛夏枯草 | 白茅根 | 白芍 | 白术 | 白头翁 | 白薇 | 白鲜皮 | 白药子 | 白芷 | 百部 |

  大飞扬草 | 大风艾 | 大枫子 | 大腹皮 | 大还魂 | 大黄 | 大茴香 | 大戟 | 大金不换 | 大青叶 | 大蒜 | 大头陈 | 大叶芙蓉 | 大叶龙胆草 | 大叶蛇总管 | 大叶双眼龙 | 大枣 | 丹参 | 丹皮 | 淡竹叶 | 当归 | 刀豆壳 | 倒扣草 | 稻芽 | 灯心草 | 地肤子 | 地骨皮 | 地菍 | 地榆 | 丁香 | 丢了棒 | 东风桔 | 冬虫夏草 | 冬瓜皮 | 冬瓜子 | 冬葵子 | 豆豉 | 豆豉羌 | 独脚金 | 独脚乌扣 | 杜仲 | 太子参 等等

  鹅不食草 | 儿茶 | 莪术 等等

  苦参 | 苦地胆 | 苦丁茶 | 苦蓢 | 宽筋藤 | 款冬花 | 昆布 等等

| 路边菊 | 路兜簕 | 路路通 | 葎草 | 罗布麻 | 罗丝藕 | 络石藤 等等

  南瓜子 | 南沙参 | 闹羊花 | 柠檬叶 | 牛蒡子 | 牛大力 | 牛奶树叶 | 牛黄 | 扭肚藤 | 女贞子 等等

  爬山虎 | 盘上芫荽 | 胖大海 | 佩兰 | 枇杷叶 | 蒲公英 | 蒲黄 等等

  蚺蛇簕 | 人参 | 人字草 | 仁面树叶 | 忍冬藤 | 榕树须 | 肉苁蓉 | 肉豆蔻 | 肉桂 | 如意草 | 乳香 | 入地老鼠 等等

  檀香 | 塘边藕 | 塘底荔枝叶 | 塘葛菜 | 桃仁 | 桃叶 | 天花粉 | 天葵子 | 天麻 | 天南星 | 天仙子 | 天香炉 | 天竺黄 | 田基黄 | 铁罗汉 | 铁色金 | 铁线草 | 葶苈子 | 通草 | 桐油根 | 透骨消 | 土白蔹 | 土鳖虫 | 土牛七 | 土人参 | 土银花 | 兔狗尾 | 菟丝子 | 天门冬 等等

  瓦楞子 | 瓦松 | 王不留行 | 威灵仙 | 乌榄根 | 乌蔹莓 | 乌梅 | 乌药 | 吴茱萸 | 芜荑 | 梧桐 | 五加皮 | 五灵脂 | 五月艾 | 五指柑 | 五爪龙 | 雾水葛 等等

  降香 | 蔷薇花 | 西瓜皮 | 豨莶草 | 细金不换 | 细沙 | 细辛 | 细叶黄花母 | 细叶蛇总管 | 细叶万年青 | 夏枯草 | 仙鹤草 | 仙茅 | 仙人对坐草 | 仙人掌 | 鲜地黄 | 咸酸根 | 香附 | 香花菜 | 香茅 | 香薷 | 香橼 | 小飞扬 | 小还魂 | 小茴香 | 小蓟 | 辛夷 | 徐长卿 | 续断 | 续随子 | 玄参 | 旋覆花 | 血见愁 | 血竭 | 血余炭 等等

  藏红花 | 金针头 | 山楂 | 皂角刺 | 泽兰 | 泽泻 | 贼仔叶 | 鲗鱼胆草 | 樟柳头 | 樟木子 | 樟脑等等

  以上只是先知中国给大家整理的一部分中药材名字,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中药材起名方面的知识请您继续浏览网站。

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双子叶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肥厚,外朱红色,内白色,肉质,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花柱远外伸,小坚果黑色,椭圆形,4-8月开花,花后见果。
分布中国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此外,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地。日本也有分布。
该种根入药,含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为妇科要药,主治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经痛,经闭,庙痛。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经性衰弱失眠,关节痛,贫血,乳腺炎,淋巴腺炎,,疮疖痛肿,丹毒,急慢性肝炎,肾孟肾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癫癎。外用又可洗漆疮。
⑴《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5]
⑵《吴普本草》:治心腹痛。[5]
⑶《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5]
⑷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5]
⑸《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5]
⑹《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5]
⑺《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5]
⑻《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5]
⑼《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2、谁有中草药名称和图片大全

1、八角枫(白金条[侧根名]、白龙须[须状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将军、割舌罗、五角枫、七角枫、野罗桐、花冠木)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淤止痛。用于风湿关节通,跌打损伤,精神分裂症。

2、八角茴香(大茴香、大料、五香八角、舶上茴香、舶茴香、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大茴、八角、原油茴、大八角、八角珠、八月珠)

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用于呕吐,腹胀,腹痛,疝气痛。

3、八角金盘(手树、金刚纂)

化痰止咳;散风除湿;化瘀止痛。主咳嗽痰多;风湿痹痛;痛风;跌打损伤

4、八角莲(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江西]、一碗水[陕西]、八角七、八角兵盘七、鬼臼、八角连、金魁莲、旱八角、叶下花、马眼莲、八角盘、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山荷叶、爵犀、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独荷草、羞天花、术律草、琼田草、旱荷、金星八角、金魁连、八角乌、白八角莲、金边七)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

5、八角莲叶(鬼臼叶)

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主痈肿疔疮。

6、八仙草(猪殃殃、小锯藤、锯子草、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细茜草、拉拉藤、小舒筋)

清湿热,散瘀,消肿,解毒。治淋浊,尿血,跌打损伤,肠痈,疖肿,中耳炎。

7、八仙花(粉团花、紫阳花)

抗疟药,功效与常山相仿。又用于心脏病。

8、八月札(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饭包、野香蕉、羊开口、玉支子、腊瓜、畜葍子、八月楂、压惊子、预知子、八月果、百日瓜、牵藤瓜、拉拉果、野香交)

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

9、八爪金龙(百两金、八爪龙、八爪根、铁雨伞、高八爪、开喉箭[四川])

清咽利喉,散瘀消肿。主治: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10、巴豆(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巴菽、刚子、老阳子、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毒鱼子、銮豆、贡仔、巴仁、巴贡、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12、巴戟天(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巴戟、兔子肠、巴吉天、戟天、巴戟肉、猫肠筋、兔儿肠)

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13、菝葜(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金刚根、王瓜草、金刚骨、山梨儿、金刚树、铁刷子、金刚刺、金刚头、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引、沟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鲎壳藤、马甲、硬饭头、冷饭头、龙爪菜、普贴、鸡肝根、路边刷、鲎壳刺、铁刺苓、饭巴铎、冷饭巴、霸王力、金刚鞭、马鞍宫、马加刺兜)

祛风利湿;解毒消痈。主风湿痹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痈肿疮毒;顽癣;烧烫伤

14、霸王鞭(刺金刚、金刚纂、金刚杵、冷水金丹)

祛风解毒;杀虫止痒。主疮疡肿毒;牛皮癣

15、白背三七(大肥牛、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土田七、三百棒、地滚子、大救驾、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七、大绿叶、接骨丹、枪刀药、清心菜、白血皮菜、胡豆七、胖儿草、磊救驾、玉枇杷、金丝枇杷、白东枫、厚面皮、鸡菜、白番苋、白红菜、疔拔、叉花三七、大晕病药)

清热凉血,散瘀消肿。治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痈肿,烫伤。跌打损仿,刀伤出血。

16、白背叶(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白膜叶、白鹤叶、白面戟、白面风、白桃叶)

清热;解毒;祛湿;止血。主蜂窝组织炎;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17、白背叶根(白膜根、白朴根、野桐根)

清热;祛湿;收涩;消瘀。主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

中药的优点大概有其神秘性,科学性,独特性,某些中药有稀有名贵性,可探索性,经济性,能标本兼治,对疑难杂证有独特的治疗理论和作用,发展空间很大.同时也是中国的国粹,国宝.对预防疾病有独到之处.且现剂型较多,好多中药也服用方便起来了.

不足大概有,口服对胃肠道大金有副作用(宜少量多次服用),注射剂副作用大多尚不明确,汤剂口感不是很好.煎熬较为复杂.

3、什么药材泡酒能治疗风湿

用中药泡酒作缓调,是刈好办法,可用:党参,白术,黄芪,茯苓,当归,川芎,熟地,肉桂,制附子,骨碎补,续断,淫羊藿,杜仲,桑寄生,五加皮,千年健,牛膝,独活,乳香,威灵仙,乌梢蛇,全蝎,大枣,丁香,小茴香。上药用酒适量浸泡口服,对于气血虚,肝肾虚,腰膝痛,由于寒湿引起的,有很好的疗效,且药酒的气味芳香扑鼻。

4、一种中药,有点像话梅,圆圆的,用来治疗风湿的。附上图片,谁知道,急急。

5、朋友从湖南回来带的一种当地治疗风湿疼痛的药材,说是叫做桃狐狸,那里还可找得到,书名叫什么?谢谢!

人的和软骨是没有血管的,吃药是传达不到病灶,药物只是麻醉了骨神经,只能缓解无法治愈。

6、需要知道图片的草药学名,土名雪人愁,治疗风湿类疾病,开紫色喇叭形花

 (伞形科当归属植物)

紫花前胡又名:土当归、鸭脚七、野辣菜、山芫荽、桑根子苗、鸭脚前胡、鸭脚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伞形科,在中国境内分布广泛,多生长在山坡草地或稀疏树林下,紫花前胡化学成分特殊,在医学上有特殊的研究应用价值。紫花前胡的醇提物具有祛痰解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作用。

中文学名功尽弃紫花前胡

别    称  土当归、鸭脚七、野辣菜、山芫荽、桑根子苗、鸭脚前胡、鸭脚板。

紫花前胡(中药志)土当归(江苏、安徽、江西、湖南)、野当归(西南各省)、独活(浙江、江西)、麝香菜(安徽、甘肃)、鸭脚前胡、鸭脚当归、老虎爪(湖南)

中药名:紫花前胡 


请采纳。。。。。。。。。。。

7、海南黎族有一种野药材叫金年花,叶子有三种颜色白,绿,红治风湿病的。谁有图片或许知道它另一个名字给我

海南黎族有一种野药材叫金年花,叶子有三种颜色白,绿,红治风湿病的。谁有图片或许知道它另一个名字给我 海南黎族有一种野药材叫金年花,叶子有三种颜色白,绿,红治风湿病的。谁有图片或许知道它另一个名字给我

8、请教一种中药材的名称,附图(此药性暖,治风湿、关节肿痛)。请帮帮我。谢谢!

没弄错的话应该是苏木,心材入药,为清血剂,有祛痰、止痛、活血、散风之功效。我刚好有一方治关节肿胀的方子,以苏木为主药,可以推荐给你。苏红汤:苏木30g,红花30g,伸筋草30g,自然铜15g,黄柏15g,五加皮15g,透骨草30g,乳香10g,没药10g,大黄30g。泡2小时,慢火30min,弄好后可放入冰箱保存,每次使用时加热,在关节肿胀处  热敷  ,一定要热的。

9、这个学名叫什么?是什么植物药材?看图片

叶、果实和根都供药用,叶能治肺结核潮热和咯血,果实常用于白带过多和慢性腹泻,根常用治风湿痛和黄疽肝炎;枝、叶树皮及果是滋补强壮药;种子含油,可制肥皂;树皮可作染料。叶含皂苷、鞣质、苦味质等;树皮含生物碱等。
中药名 枸骨茶,枸骨叶,功劳子。
别名:鸟不宿、猫儿刺、枸骨冬青。
1、枸骨叶:微苦,凉。养阴清热,补益肝肾。
2、枸骨子:苦,涩,微温,补肝肾,止泻。
3、根:苦,凉。祛风,止痛,解毒。
1、枸骨叶:肺结核咯血,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痛。
2、枸骨子:体虚低热,月经过多,白带,泄泻。
3、根:清火,骨节酸痛。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杂木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山东青岛、济南有栽培。
药材基源:嫩叶(枸骨茶),叶(枸骨叶),果实(功劳叶);根。

10、治疗风湿草药图片大全和名称及作用

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根据病人当前的主要临床表现,首先辨别其病性,是虚实寒热,如属实证,当辨明是风痹、寒痹、热痹、抑或湿痹阴虚夹湿热者,用左归饮合四妙散;阳虚夹 寒湿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味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脚气断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