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已经规划了2建合格标准,还能改嘛?

一、“十三五”产业发展回顾

1.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2020年我省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为5614.4万头、394.8万吨,占全国10.7%、9.6%,“十三五”期间,我省生猪出栏数量连续保持全国第一。2020年底我省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达14000余家,规模养殖比重超过50%,较“十二五”末大幅提高超20个百分点,规模养殖成为我省生猪养殖的主要形式,我省作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的基础进一步稳固。

2.现代生猪种业发展水平迅速提升。一是供种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成生猪核心育种场20个(其中部级7个、省级13个),一级扩繁场38个,二级扩繁场266个,猪人工授精站(点)1028个。全省人工授精面达72.0%,以DLY为代表的高瘦肉猪市场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外种猪自主化选育进程进一步加快。建立了四川生猪现代种业遗传评估中心、种猪遗传交流中心等公益性育种平台,每年开展场内测定种猪4万头以上,累计开展基因组芯片测定和评估1.2万头以上,率先在全国开展猪基因组育种。三是优良地方猪种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全省遴选了7个地方猪核心育种场。在成功培育出川藏黑猪、天府肉猪的基础上,继续启动新品种(配套系)育种公关项目,开展了川乡黑猪和丫杈猪配套系培育工作。开展了7个地方品种资源备份场建设、冷冻精液及体细胞异位保种工作,西南地区首次体细胞克隆获成功,建立了异位保种体系。

3.规模养猪场现代装备不断提档。“十三五”期间,我省致力于推进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智能化提升,新建、改(扩)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0多个,增添完善全环控、隔离、防疫、消毒、疫病检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设施设备,一批喂水投料、测温保温、体重预测、分析评估等智能化装备逐步得到运用,大型规模养猪场设施化率达100%。

4.生猪屠宰加工业加速升级。严格落实生猪屠宰环节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规范生猪屠宰管理秩序,强化监管。清理不规范生猪屠宰企业434家,2020年“三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排污许可证、生猪定点屠宰证)齐全的生猪屠宰企业984家。创建省级标准化生猪屠宰场(厂)9家。生猪年屠宰加工能力超过7000万头,冷库储藏能力超过30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50万吨,均居全国前列。

5.疫病监测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修订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四川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实施办法》《四川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制定了《四川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省级建成Ⅱ级和Ⅲ级实验室,建立了集动物疫病诊断检测、疫情风险分析预警、技术咨询培训和动物疫病科研为一体的防疫科技支撑平台。21个市级兽医实验室建成了集动物疫病诊断检测、疫情监测流调、技术推广服务为一体的防疫技术应用平台;7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完善了兽医实验室。建设了一批非洲猪瘟检测第三方实验室。初步形成

了基本适应全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需要的法规体系和省、市、县、乡四级防疫体系。

6.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以种定养、以养定种、种养结合、绿色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基本确立了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在85个县(市、区)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培育60个种养循环星级园区,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规模猪场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以上,大型规模猪场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1.创新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建立生猪生产推进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生猪现代化进程。截至2017年我省已连续开展三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在109个县(市、区)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2018年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建立各级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建立了以省负总责、市(州)人民政府落实属地责任、县(市、区)由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委书记)直接负责的联动机制,加强协调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协同推进非洲猪瘟防控、生猪恢复生产与发展。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划定生猪生产红线。把生猪生产单列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专项考核内容,加强考核。明确全省及各市(州)、县(市、区)生猪生产目标任务。制定并实施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川猪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三是建立完善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生产发展、财政扶持、用地保障、环境保护、金融信贷、生猪保险等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2.实施种业提升计划。一是建设公益性育种平台。加强部省级核心育种场建设,开展场内性能测定工作。开展外种猪区域性联合育种工作,在全国率先由政府投资建设省基因交流中心、遗传评估中心等公益性育种平台,开展统一的遗传评估、启动核心场间遗传联系工作。支持引进国内外优良猪种,拓宽育种素材。开展基因组育种试点工作,为早期和精准选择提供支撑。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猪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建设地方猪备份场,开展活体保种、冷冻精液、体细胞、组织等异位保种工作。支持省内保种场和育种场扩大规模,提高保种供种能力。

3.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以“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废污无害化、粪便资源化、监管常态化”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生猪规模养殖标准化建设。一是开展养殖设施设备转型升级行动。结合非洲猪瘟防控,制定《非洲猪瘟背景下新建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要求》,大力推广支持生猪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全环控、低耗能、环保型的高标准圈舍建设,配套自动供料、自动环控、自动饮水、自动消毒、废弃物处理利用、种养循环等现代基础设备设施,实现生猪生产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精细化,提升猪场防疫水平和生产效率。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完善标准化体系,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机制和“适度规模养殖场+粪污三化(无害化、资源化、商品化)+绿色种植园”协调发展的生产模式。

4.推进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大面积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将生猪养殖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现代种植业发展规划相衔接,按照资源环境承载消纳能力和种植业对沼液、有机肥的需求相匹配的要求,优化种养业区域布局,促进种养业结构“双调整”、效益“双提升”。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商品化生产技术,在有条件的养殖集中区建设有机肥收集处理加工厂,推行生态、清洁、循环的绿色养殖新模式。

5.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是加大投入建设省、市、县三级疫病诊断实验室,提高精准防控能力。二是建设基层重大疫病防控网络,建立防控队伍,加强应急演练,提升防控操作能力。三是制定疫病防控技术方案,重点编制了《非洲猪瘟感染后生猪复养技术手册》《非洲猪瘟背景下新建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要求》和《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指导养殖场(户)提升防控技术水平。

6.推动全产业链协调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养殖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户”“龙头企业+国有投资平台+养殖户”等多种合资合作模式。二是推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代养、寄养、联创、联办多种养殖联结机制广泛推广,龙头企业组织统一供种、供料、防疫、生产管理技术、回收加工及营销品牌创建,养殖收入由企业兜底,超额分红。三是推动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组织建立集生猪养殖、屠宰、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联合体,推动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四是用好地方优良品种资源优势。支持依托优势特色生猪品种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创建培育市场品牌,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

1.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仍然不高。2020年我省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已达50%以上,“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低于生猪养殖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部分国内先进省份,与全国第一养猪大省地位不匹配,中小养殖场(户)普遍生产设施较差、防疫能力不足、饲养管理粗放,标准化养殖水平提升不够。

2.种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种源同质化严重,结构不合理,遗传基础狭窄,生产用核心种源90%为外种猪,其中80%来源于加拿大。地方猪种资源和培育品种开发利用不充分,省内市场占有率仅3%-5%,品种资源优势没充分转变为产品优势。种猪场数量多,但普遍规模较小,设备设施陈旧。大多数种猪企业育种技术人才匮乏,选种选育方法传统,企业育种体系各自为政,遗传交流少,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育种。种猪生产性能较低,平均窝产仔猪不到12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仅17-18头,比发达国家低10头左右。公猪站及人工授精站建设滞后,缺乏统一的规划。

3.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薄弱。2020年,全省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14000余人,部分地方乡镇畜牧兽医站被合并、削减,存在占编挪编空编、“独人站”“无人站”等现象。防疫设施设备不充分,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中小规模场防疫设施设备简陋,基础条件较差,技术水平和防护能力不足。区域性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场、动物运输指定通道和产地检疫申报点、基层疫病检测诊断实验室等设施建设滞后。

4.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不足。一是屠宰规模小,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精深加工水平低。2020年全省生猪屠宰企业984家,但年屠宰加工100万头以上的大型企业不足5家;产品以热鲜肉、白条肉为主,精深加工量小,品种单一,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滞后,产销区间的调运仍以活猪为主。二是高端特色产品规模小,响亮品牌少。近年来,依托一些地方猪种资源和培育品种开发出了一批高端肉类产品,创建了一批高端优质风味猪肉品牌,但总体经营主体实力弱,知名度不高。

1.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深入推进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等战略实施,高层次高标准谋划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共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机制等,对促进生猪产业提供了十分良好的发展机遇。

2.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政策。生猪生产事关粮食、食品安全,事关社会、经济稳定大局。近年,特别是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将生猪产业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九条措施》《促进生猪恢复生产八条措施》,制定了《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实施计划》和《川猪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各级政府及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生猪稳产保供的扶持政策,在财政、用地、环保、金融、保险等方面出台了有力的扶持措施。

3.产业资本加速发力。四川地理地势条件优越,历史上就是养猪的重点区域,但长期以来主要以散养为主。近年来,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扩大产能,产业资本加速进入养猪行业,推进了我省养猪产业的转型升级。

4.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生猪养殖是四川农业产业扶贫的重要产业,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及下步工作的重点,有稳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有充足的劳动力,通过“公司+农户”等多种方式,带动和引导有意愿的脱贫户参与生猪标准化养殖,发展空间广阔。

1.本地饲料原料资源不足。四川土地资源紧缺,本地饲料资源不足。玉米、豆粕等饲料成本比我国北方每千克高0.1-0.2元,商品猪综合养殖成本每千克高1元以上,受饲料原料与物流成本等因素影响,生猪生产优势正逐渐丧失,以量取胜的生猪产业难以支撑四川养猪大省地位,第一大省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2.中小养殖户退出快。城镇化建设进度加快,大部分青壮年进城务工和生活,农村老龄人口增多,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加之养殖设施和养殖技术落后,抗疫病和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综合经济效益低,散养农户退出速度加快。如果规模养猪场新增产能低于中小场(户)退养规模,将对生猪产能稳定带来挑战。

3.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我国是猪肉及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进口大国,常年进口猪肉及杂碎量保持200-300万吨。2020年全年进口鲜、冷、冻猪肉439.22万吨,进口玉米1130万吨、大豆10032.7万吨。“十四五”期间国际贸易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农产品国际物流畅通带来影响,对我国生猪生产和市场保供带来新挑战。

4.重大疫病影响难以消除。全球动物疫病复杂多发,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病原变异快,防控难度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对生猪生产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我国生猪养殖密度大,区域间生猪调运频繁,流动性强,中小规模养殖比例高,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重大疫病防控是影响生猪生产的关键。

5.猪肉消费数量呈下降趋势。自2015年以来,我国肉蛋奶供应品种更加丰富,人均猪肉消费已呈逐年下降态势。2015年我国人均猪肉消费42.2千克,2018年40.2千克,2020年32.6千克,5年时间平均每年下降约2千克。“十四五”期间预计我国人均猪肉消费数量较2019年水平可能面临进一步下降,但对猪肉产品质量要求会逐年提高,给生猪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6.环境保护压力长期存在。“十三五”以来,我省加大各行业环境保护力度,对以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场开展全面清理,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实施全面整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大幅提升,但养殖场环保设施设备提档升级的同时也增加养殖成本,环境存载量的制约也限制养殖业发展,养殖场环境保护压力也将长期存在。

三、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现代生猪养殖体系,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现代生猪流通体系,推动屠宰行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提升猪肉精深加工能力,加大品牌培育推广力度,保障生猪产能基本稳定,努力促进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较快增长,加快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生猪养殖大省向生猪产业强省的转变。

1.政府引导,统筹推进。以政府规划布局为引导,以政策为保障,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推进生猪产业平稳发展。

2.防疫优先,保障得力。强化疫病检测与检疫,加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建设,落实养殖经营主体防疫责任,防疫优先,精准防控,不断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效化解各类疫病风险,确保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3.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加强生猪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提升现代养殖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人工智能等现代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场(户)标准化建设,加快生猪生产转型升级。

4.企业主体,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在生猪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饲料、兽药、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强化品牌培育,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市场主导,突出优势。围绕不同社会群体多层次消费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主导,加快发展优势特色生猪产业,改善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到2025年,现代生猪养殖体系更加完善,防疫能力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稳产保供能力明显增强,生猪生产保持稳定,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种养结合更加紧密,产业价值持续增长,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更加稳固,生猪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化。

表1 “十四五”主要任务指标

(一)统筹布局生猪养殖规模

结合我省生猪生产资源禀赋与“十四五”期间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在全省五大经济区布局年出栏生猪6000万头左右,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2165万头、川南经济区1280万头、川东北经济区1980万头、攀西经济区510万头、川西北经济区65万头。

专栏1 四川省生猪养殖区域规模布局

(二)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

建设100个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36个,川南经济区23个,川东北经济区29个,攀西经济区11个,川西北经济区1个。

专栏2 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布局(100个)

(三)优势特色生猪产业示范区

主要依据川藏黑猪、天府肉猪、内江猪、成华猪、雅南猪、丫杈猪、乌金猪、青峪猪、藏猪的资源富集情况,分散布局于五大经济区的12个市,开展优势特色生猪产业开发示范。

(一)全面推进战略保障基地县建设

抓住乡村振兴、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川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等机遇,以100个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是全面开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深入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智能化、数字化示范规模养殖场,提高现代化养殖水平。二是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生猪养殖,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龙头企业构建集养殖、屠宰、加工、配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生猪产业。依托国家川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特色农产品项目等,以市场为导向,狠抓生猪产业品种结构优化调整,努力提高优势特色生猪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种养结合,优先在粮食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按照3个猪单位/亩的标准,就地建设相应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依托畜禽粪污整县推进等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配置节水养殖、粪便清理收集、粪污处理贮存和沼液田间输送管网等设施设备,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粪肥处理服务能力,打通粪肥还田通道。

到2025年,全省培育和引进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10亿级的20家、产值50亿级的5家,养殖规模化率达6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专栏4 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二)大力扶持中小养殖场(户)

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大力扶持生猪中小养殖场(户)。一是支持养殖基础和技术条件较好的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二是通过土地入股、投工投劳、产业扶贫周转金扶持等方式,支持“联建猪场”和“共享猪舍”建设,帮助有意愿但条件较差的农户发展生猪产业。三是发挥养殖主体的带动作用,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代养寄养模式,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带动中小养殖户发展生猪产业。四是加强技术指导,依托农民夜校、农业人才教育培训以及新媒体等平台和畜牧专家技术力量,帮助中小养殖户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到2025年,全省中小养殖场(户)养殖水平显著提高,与各类主体联系更加紧密,基本步入现代畜牧业发展轨道。

专栏5 大力扶持生猪中小养殖场(户)

(三)实施川猪现代种业提升行动

一是加强地方猪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设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培育“川系”新品种(配套系),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加快地方猪种开发产业化,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二是加快构建联合育种平台。依托省级生猪现代种业建设和联合育种攻关项目,加快省基因交流中心、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种猪遗传评估中心、生猪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和生猪分子育种中心等5个创新育种平台建设,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和外种猪联合育种,推动猪基因组育种系统开发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三是提升自主育种创新能力。坚持自主选育为主,大力推进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同时鼓励引进丹系、法系及美系优秀种猪,拓宽我省种猪遗传基础。建立部省级核心育种场准入制度,支持场间遗传联系建立,全力推进全省联合育种进程。鼓励建设专门化父系场,以改变我省核心种猪长期依赖国外的格局。四是构建高效生猪改良体系。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建设区域性种公猪站,提高良种覆盖面,加快生猪遗传改良进程。

到2025年,7个地方猪遗传资源及遗传材料保护率100%,育成新品种(配套系)2-3个。全省建成国家级、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家,建设区域性种公猪站20个,改扩建生猪扩繁场(基地)60个。

专栏6 实施川猪种业提升行动

(四)加强屠宰加工冻储冷运能力建设

一是优化屠宰行业布局。以市(州)为单位,完善屠宰行业发展规划,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域转移,实现养殖屠宰匹配、产销顺畅衔接。健全屠宰企业准入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小型生猪屠宰厂(场)点撤、停、并、转,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屠宰厂,妥善解决散养猪的收购问题,支持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和集团公司开展生产、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二是加强对屠宰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驻场官方兽医制度,在大型、中小型生猪屠宰企业和小型屠宰点分别按不少于10人、5人和2人的标准足额配备官方兽医。督促生猪屠宰企业严格履行动物防疫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支持建设屠宰行业监管技术系统和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三是支持企业向精深加工产品拓展。鼓励推广冷鲜调理肉制品、特色腊肠腊肉等腌腊制品,支持开发酱卤肉制品、罐装肉制品,加大生猪大宗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和各类川菜制品宣传。鼓励企业研发西式高端肉制品,创建我省高端肉类品牌。四是加强肉品冷藏储备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中央、地方政府储备引导,企业储备调节的猪肉冷藏储备机制;推动屠宰加工企业加强冷链仓储配送设施建设,构建现代肉品冷链物流体系,实现“运猪”向“运肉”转变。五是加强消费宣传引导,积极向广大消费者宣传肉品科学消费知识,增强消费者食品卫生和质量安全意识、品牌消费意识,逐步提高冷鲜肉消费比重。

到2025年,全省初步形成以现代屠宰加工企业为主体、中小型定点屠宰企业为补充、区域性肉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布局,猪肉及相关制品冷链物流体系更加完善,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和终端配送能力全面提高,基本实现“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淘汰生猪屠宰落后产能30%以上,冷鲜猪肉销售比例提高30%以上。

专栏7 实施屠宰加工及冷链运输能力提升行动

(五)加强疫病防控和技术服务

一是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技术培训和分类指导,提升养猪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规范疫情处置,严防疫情扩散。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建设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无疫区、净化场。统筹抓好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春秋季防疫任务。建设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点和处理场所。二是实施动物疫病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省级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支持市县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完善设施装备,优化提升基层兽医实验室基础条件和检测条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推行政府购买社会化兽医服务。指导督促生产经营主体配备检测设施装备,提升自检能力。强化省级和21个市级重大生猪疫病应急物资储备。三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升级完善“四川智慧动监”信息化监管平台,打造从养殖到屠宰的动物卫生全链条可追溯监管模式。全面提升2000个检疫申报点、34个动物运输指定通道处置能力。四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严肃查处非法调运等违法违规行为。五是扎实推进川渝联防联控工作,畅通信息技术交流,做好疫病精准防控。到2025年,各市、县、乡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农区病死猪基本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规模猪场生猪重大疫病得到有效净化。

专栏8 加强疫病防控和技术服务

(六)提升生猪养殖现代技术装备水平

按照“高效、低耗、低排、智能化控制”原则,大力推广运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成熟现代装备,实现主要生产环节机械设备齐全、工程配套设施完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支持生猪养殖场设施装备提档升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升智能环控系统、精准喂料供水供电系统、粪尿收集与资源化利用系统、生物安全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设施装备水平。

专栏9 提升生猪养殖现代技术装备水平

(七)做大做强川猪品牌

一是着力打造品种品牌。依托我省地方猪种和培育品种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川字号”特色生猪品种品牌,大力发展特色风味猪产业,把四川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特色风味猪生产基地和特色川菜安全优质食材原料供应基地。二是着力打造产品品牌。支持省内生猪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加大营销推介,开展“三品一标”认定、名牌畜产品评选,争创著名商标。三是着力打造区域品牌。发挥原产地优势,推动区域特色畜牧业发展,制定统一标准,引导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共建共用品牌,打造一批川字号特色区域公共品牌。到2025年,培育特色鲜明、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生猪产品品牌10个以上。

(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四川生猪创新团队、兽药创新团队、科研院校等科技力量,围绕生猪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集中攻关研究,提升生猪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在规模猪场建设工程设计、设施设备配套利用、信息化设施设备集成、种猪选育、抗病营养饲料、健康绿色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猪肉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川渝生猪绿色创新中心建设、合作与对接交流,共享创新成果。继续开展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加强技术培训推广,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加大科研投入,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建设生猪产业技术研究、转化平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关键技术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改革,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强成渝双城科技合作与交流。

(九)推动生猪产业信息现代化

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及5G传输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在生猪产业的推广应用。一是支持规模养殖企业建设一批“数字猪场”、“智慧猪场”,提高信息化养猪水平。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借助数字化技术与中小养殖场(户)相互连通,采用“公司+平台+农户”的模式,加强生产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转型升级,带领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三是推动生猪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川渝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整合生猪生产、交易、屠宰、加工、种猪管理、智慧动监等数据资源,互联共享,实现产业信息现代化。四是加强生猪产销监测与预警,强化生猪网格化管理,强化规模养猪场(户)信息备案管理,建立生猪生产报告制度,加强分析预警,定期发布生产和市场价格动态信息,指导养猪生产。

专栏10 推动生猪产业信息现代化

数字农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养殖企业发展智慧养殖,推动智能技术在生猪养殖上的运用,精准监测养殖投入品、存出栏变化、实时监控生产环境、生猪个体体征智能监测,推进精准饲喂、疾病智能预警和智能教育等。

加强省级部门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联动协同推进机制;市(州)人民政府落实属地责任,对本地生猪产业发展负总责,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把生猪生产列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专项考核内容,着力强化考核。县(市、区)由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委书记)直接负责生猪生产,把生猪产业作为重点工作。

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合理安排生猪养殖用地,确保生猪养殖用地总量满足生产目标实现需要。严格落实好国家和省自然资源、林草部门支持生猪生产用地有关政策。养殖生产及其直接关联的检验检疫、清洗消毒、畜禽粪污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占补平衡。合理利用林草地资源,发展林下养殖,养殖及配套设施用地可以使用Ⅲ级及以下保护林地。

各级政府依法科学划定,不得超范围划定禁养区。对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养殖建设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推进“放改服”改革,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

(四)强化财政金融保险支持

加强财政支持,统筹用好现代农业发展、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各类政策与项目,重点支持生猪产业强优势、补短板。加强金融支持,全面落实相关金融支持政策,提供便利、高效的信贷担保服务。加强保险保障,积极拓宽抵质押品范围,进一步加强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业务,推动应保尽保。积极推广保险等创新型农业保险产品。鼓励探索交易。

(五)强化防疫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配备与养殖规模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防疫检疫等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强化动物防疫执法力量。加强对传统中兽医技术人员的培养。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强化基层防控力量。

  近日,四川人事考试中心发布了关于公布四川省2020年度考试成绩合格线的通知,《通知》指出:

  四川省2020年二级建造师各科目合格分数线为:《建设工程施工管理》62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55分;《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建筑工程58分,公路、水利水电、市政工程、矿业工程、机电工程55分。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对2020年度二级建造师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经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商,现将2020年度二级建造师考试成绩合格线公布如下:

  一、《建设工程施工管理》:62分;

  二、《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55分;

  三、《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建筑工程58分,公路、水利水电、市政工程、矿业工程、机电工程55分。

  请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成绩合格线,并抓紧做好资格证书发放等各项工作。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0年全国建工领域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已经结束,既然2021年的考试时间已经确定,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在今年成功通过考试,大立教育特为考生准备了二级建造师培训项目精品特惠班、豪华及至尊套餐班以及小私塾集训等众多优质班次,不同班次可满足不同类型考生的学习需求想要了解更多课程信息可点击!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效能建设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年是效能建设深入推进的一年,按照市委、市府效能建设连抓三年的总体要求,今年镇党委一如既往,继续抓好了机关效能建设,在工作中做到了“盯住目标不放、抓住关键不松”,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促进了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现将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情况总结

  1、加强思想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镇党委把加强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摆到突出位置。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加深党员干部对开展效能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激发机关党员干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镇党委组织机关干部重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认真研读了《浙江省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及《xx市行政效能追究办法(试行)》,并深入学习了省委提出的“四条禁令”、市委出台“六条禁令”。由于宣传到位,教育到位,广大党员干部对机关效能建设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已初步形成了讲效能的良好氛围。

  2、强化效能监察。加强效能监察是搞好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保证。镇党委从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出发,重点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开展明察暗访。根据镇党委的统一部署,效能办开展了明察暗访,针对迟到早退、上班娱乐等作风问题,对镇本级和7个下属单位进行检查。检查中存在效能问题2个单位6人次,镇党委利用机关干部会议进行通报批评。二是开展村务公开检查。镇村务公开小组对15个行政村进行检查,发现个别村存在村务公开不及时,公开内容不完整,公开栏较为陈旧等现象,对存在的问题镇纪委及时进行通报,并与村“一把手”进行了联系,责令立即整改。三是强化招投标工作。对19个5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集中招标,招标项目包括道路浇筑、土地整理、水利工程、教育设施改造、以及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等,涉及金额1901万元。同时,镇纪委还组织专人,对村庄整治中村组道路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四是开展财务审计。对各村及镇属事业单位进行了审计。五是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通过公布投诉电话、设置投诉信箱、聘请效能监督员等形式,畅通监督渠道,时刻接受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和投诉,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

  3、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依法行政的基础,为了加强管理,镇党委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镇党委、政府在原有机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涉及效能建设、廉洁自律、日常管理等三大类的25项机关制度,其中涉及效能建设的制度有便餐制和午餐禁酒令、限时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等,目前此制度执行良好。其次规范了机关干部联村、联企、联户制度,重点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规模企业制度、联系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制度、机关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进一步密切了与基层的关系。再次完善了政务、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的对象、内容和形式,严格具体指导、监督、落实政务、村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最后建立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抽调15名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机关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

  1、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改进

  效能建设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将管理、监督融为一体,通过加强对机关内部的岗位责任、工作规范、目标管理的基础建设,强化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切实起到了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积极作用。机关开展效能建设以后,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作风粗暴等现象基本消除,机关干部“以管人者自居”的观念得到转变,摆正了权力和服务、人民与公仆的关系,基本上能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和特点,主动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和方便,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工作效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中,针对机关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纪律松弛、作风散漫等问题,强化了效能投诉、告诫谈话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效能建设中,由于我们推行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机关工作人员普遍增强了“不敬业就失业,不爱岗就下岗”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机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现象不见了,工作效能显著提高。

  3、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进步

  在效能建设的促动下,XX年我镇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全镇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4.6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2.96亿元,同比增长22.4%;农业总产值1.66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增长迅速,销售收入达到了18亿元,现实利税9400万元,同比增长40.5%和12%,增幅处于全市前列。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教育、卫生、文化、城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尽管我镇的机关效能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镇效能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同志对自身要求不够严,在工作时间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这样的人很少,但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在外界也有不太好的影响。二是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不够高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有些工作,过于拘泥于传统的思维和做法,创新意识不强,工作节奏不快,缺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有些工作还没有很好地跟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思路、节奏和要求。

  四、XX年效能建设的打算

  1、要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从群众关心的事抓起,从群众盼望的事做起。做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机关干部联系村制度,做到线面结合。有选择地联系困难户、经济特色户和种粮重点户。同时进一步完善机关的各项管理制度,推行工作承诺制、办公无休日,进一步做好政务分开工作。通过建章立制,使机关效能建设走向规范化、系统化轨道,建立起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事难办、门难进”的状况。

  2、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建立学习的长效机制,解决机关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同时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教育,使之认识到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机关干部参与效能建设的自觉性。

  3、以精简会议和文件为切入点,切实解决“形式过多”的问题。同时巩固和完善已经实行的各项制度,如下基层便餐制、午餐禁酒制等。

  4、要进一步做好结合文章,把效能建设与推动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把效能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始终,努力为我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对福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20PC年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线,持续推进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效能型工商建设,营造了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率先推行的“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得到国务院、工商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评为省直机关“学厦航、打造优质软环境活动”第四轮“十佳举措”第一名。

  一、落实行动计划,助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行动计划》,持续推进“马上就办”和“比服务”活动,不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落实简政放权,大力提升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水平,助力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福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是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继续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牵头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将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号统一为18位的企业社会信用代码,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申报、一口受理”登记模式,使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5月4日起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先行试点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6月1日起在全省新设立企业中推广,10月1日起全省存量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改革以来,共发出“一照一码”营业执照58950份。

  二是率先推行电子营业执照。作为工商总局确定的全国九个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单位之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的精神,积极探索建设全国电子营业执照系统福建分中心,建立了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可信网上业务办理,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互联网+”应用提供保障。在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当天,我局在福州、平潭、厦门三个片区同步开展新设企业电子营业执照试核发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向企业发放了符合国家统一技术标准和外观标识的电子营业执照载体。12月1日起,在全省全面推行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网上发照等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方式,提高了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截至12月9日,全省共发放电子营业执照8928份。

  三是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落实工商总局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12条意见,试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商事主体名称“自助查重、自主申报”、电子营业执照、企业联络地址备案等4项创新举措,企业满意率分别为96.1%、96.1%、90.5%、89.9%,位居投资便利化领域创新第1、2、4、5名,3项创新举措入选我省自贸试验区第一批18个典型实践案例。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共新增企业8232户,注册资本1804.78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4.13倍、11.44倍。履行市场监管专题组牵头职责,协调相关单位启动实施9个重点试验项目、制定25项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梳理提出55个监管风险点88条防控措施。出台促进自贸试验区市场公平竞争办法,探索推进市场竞争秩序监测体系和企业信用分类管理2项创新举措,企业满意率分别为90.3%、88.1%,居监管模式领域创新第1、2名。

  四是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开发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指导和跟踪服务。落实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制度,按照省政府公布的《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目录》,大幅度缩减工商登记前置许可项目(只保留7类17项),对目录以外的事项,不再要求企业提交前置许可证件;继续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了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的审批,方便企业市场准入。制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服务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11条措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好国家级广告园区的优惠政策和补助资金,推荐10个国家扶持广告业发展项目,其中“海峡两岸新思维广告创意基地”项目和“海峡两岸广告业交易公共平台建设”项目最终入选20PC年度全国支持发展的文产申报项目,分别获得140万元和60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推进商标品牌工作若干措施,新增注册商标5.57万件、驰名商标38件,现有注册商标49万件,居全国第5位(其中地理标志商标258件、居全国第2位,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472件、居全国第4位),驰名商标448件,居全国第5位(其中地理标志驰名商标25件,居全国第1位)。

  二、落实依法行政,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坚持依法履行工商职能,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扎实推进市场监管模式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一是事中事后监管有力推进。扎实推进“全国一张网”建设,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在与18个中直、省直部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又有9个部门与我局实现数据共享,还有4个部门正在协调推进中,共公示信息66.2万条,其中工商部门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率98.03%,得到总局的高度评价。扎实推进企业年报公示工作,20PC年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报公示率分别为88.85%、81.09%,20PC年度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公示率分别为84.92%、79.41%、74.80%,均高于20PC年度年检率。制定市场主体抽查实施办法,试点开展“双随机”抽查,随机抽查企业2.28万户。出台个体工商户经营异常状态标注管理办法,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12.92万户。推进协同监管,注重信息共享和监管联动,充分发挥信用约束在事中事后监管中的作用,与国土、人行等部门联合实施失信惩戒,对被载入异常名录市场主体在招投标、银行开户、贷款等方面实施限制,不断增强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积极探索并充分发挥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平台的作用,完善重特大案件备案与督办制度,集中全省执法骨干加强对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的研究,指导和支持各地做好新形势下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执法办案的精准度,努力实现高效监管。根据工商体制改革后推行综合执法的实际需求,按照“统筹兼顾、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原则,组织开发“1+N”版案件管理系统,在自贸区市场监管局和部分有代表性的区县级市场监管局率先使用,以执法办案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提升整体执法能力和水平。持续开展“八闽红盾出击”系列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传销等违法行为,查处各类案件8213件,罚没7670.43万元。加强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监管,完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及时发布网购提示、微商消费提醒,组织13家较大型电商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企业诚信承诺联盟。制定进一步规范广告经营活动的意见,加强广告数据中心建设,升级广告监测系统,加大重点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共监测检查各类广告117.79万条次,发现违法广告0.99万条次,立案查处各类广告违法案件698件,罚没款450.8051万元。

  三是做好消费维权工作,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以贯彻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为抓手,制定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10条措施,推行预付式消费合同文本、经营者首问责任制和“消费维权满意率”考核等一系列新举措,健全消费维权效能评估、12315诉转案等机制,构建消费维权工商指数,努力提高消费维权满意率,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的肯定。组织开展重点领域消费维权工作,加强重点商品质量监测,积极推行“诉转案”,建立申诉调解和行政处罚衔接机制。今年来,全省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38.63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084.18万元,诉求办结率达95.72%。

  三、落实效能制度,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效能建设有关规定,聚焦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重点领域和突破口,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注重做好日常督促检查,促进机关效能持续提升。

  一是深化落实《条例》,加强窗口建设。进一步开展《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条例》学习贯彻活动,把《条例》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公务员培训计划。运用福建工商红盾网,进一步加大效能制度宣传,采取一手抓制度落实,一手抓效能督查的方式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内容,优化工作程序,用好工作手段,强化工作措施,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发展,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行为。落实行政审批“三集中”工作方案,把3项行政审批、1项公共服务、3项即办事项全部集中到省工商局行政服务大厅办理,推进工商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通报和落实回访制度》的要求,督促落实好省委、省政府领导有关重要批示情况的办理,认真开展“行动计划”、“比服务”、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等专项督查,按要求每季度上报落实“行动计划”工作开展情况,先后3次接受省“行动计划”督查检查,并督促问题的整改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综合运用效能督查建议、效能问责等法定手段,加大对“庸懒散拖”等行为的整治力度,组织效能办、人教处、机关党委,先后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督查10次,对人员上下班、办公秩序、人员去向、窗口服务和执行机关效能建设制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确保效能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加强绩效管理。对照《条例》认真梳理机关效能建设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结合工商体制调整实际,修订完善效能投诉、效能问责、绩效考评、请销假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确保相关制度有效衔接,形成新的制度体系,建立配套、管用的制度体系,推动机关效能建设走上法治化轨道。按照《福建省政府绩效管理规范》,统一绩效管理和考评程序、方法、标准,完善评估方式方法,注重推进绩效管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全面推行网上绩效评估,力求评估公正公平,符合客观实际,提高绩效管理科学化水平。将机关效能建设纳入党组织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制度框架,在制订并落实“两个责任”实施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出台了《福建省工商局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制订了《机关党支部(总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和《机关党支部(总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设定效能建设专门条款,并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年度述责述廉等形式,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各级党组织知责、明责、履责。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方案,明确法制建设目标任务,重新梳理调整行政权力清单,组织编制责任清单,明确现阶段《福建省工商局责任清单》445项、《多部门监管事项责任划分表》7项,并在省政府门户网站上对外公布,深化推进法治工商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平台作用,开展网上行政审批监察,加强对服务窗口、执法办案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效能建设“八项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借助新闻媒体作用,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工商红盾网投诉举报平台等载体,了解群众意见建议,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截止11月底,我局效能投诉中心共接受社会各界咨询91人次,来人、来电、信件投诉5件次,红盾网上接受投诉86件,转办市县区工商局(市场监管局)46件,承办省效办转办件1件,均全部办结,效能投诉同比下降38.6%。建立完善权力运行风险预警系统,开展行政执法办案预警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截止11月底,共预警行政处罚案件62件,其中蓝牌预警7件、黄牌预警8件、红牌预警47件,并加强督促整改,现已完成整改60件,正在整改2件。

  三是深化党纪法规教育,加强作风建设。以“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推动工商改革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会4次,反思自查,深挖根源,巩固和拓展作风建设成果。紧扣“守纪律、讲规矩”专题,深入组织学习《党章》,编印《支部书记党风廉政建设应知应会》,围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系列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印发通知、转发资料、开课解读、研讨交流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和规矩意识,打牢勤政廉政思想基础。抓好先进典型宣传,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谷文昌、邹碧华、官祖振、吕榕麟等先进事迹,深入查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同时,开设“法律讲堂”,组织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老百姓是天》专题片,组织参观榕城监狱廉政教育基地,向支部书记发送廉政短信,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比如,在工商体制调整后,基层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核心职能落实还不够到位,有的基层工商、市场监管局工作承接履行还不够好,影响了系统整体效能的提升。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积极借鉴省内外机关效能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效能体系和工作规范,不断提升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水平,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贡献。

  20PC年,我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根据《三明市司法局关于印发20PC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明司综〔20PC〕17号),结合本局实际,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落实,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及时制定工作意见,明确效能建设要求

  根据市司法局和县效能办关于20PC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部署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尤溪县司法局20PC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并以尤司〔20PC〕27号文印发各基层司法所、公证处、机关各科、室、中心,让全体工作人员明确20PC年度效能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条例》(下简称《条例》),以“效率高、服务优、环境好”为核心,进一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持续深化“马上就办”,以实际行动回应广大民众对尤溪司法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二、贯彻执行《条例》精神,完善效能建设制度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条例》,从学好《条例》入手,做到“两结合”,即:一是以科室为单位采用“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形式进行逐条学习,熟悉和掌握《条例》各条款的内涵和要义;二是“学用结合”,要求全体人员在学习中自觉把《条例》精神的贯穿于服务发展、全面履职和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之中。同时,根据《条例》、《三明市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暂行办法》、《尤溪县开展“转作风、提效率、解难题、抓落实”活动实施方案》等精神,认真制定完善了《民主决策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岗位责任制》等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促使全体人员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自觉性。

  三、深化“马上就办”活动,营造创先争优氛围

  一是及时制定行动方案。根据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市司法局关于深化“马上就办”行动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县司法行政系统实际,制订并印发《尤溪县司法局深化“马上就办”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马上就办”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马上就办”岗位责任和各项制度,不断拓展“马上就办”服务内涵,着力提升机关办事服务效能、质量和水平。二是认真落实马上就办。做到不管是涉及部门的业务往来,还是群众的服务维权,在不违法违规的前提下,只要手续齐全、要求合理,都做到“马上就办”;对需要补充材料才能办理的事项,都能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齐所需材料及时间;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或不属于本单位管辖的,都能向当事人做好解释工作并告知其相关的权利或办理部门,做到不以任何借口推诿、搪塞、拒绝或拖办,切实解决“效能低下”问题,积极营造“马上就办”良好氛围。尤溪县法律援助中心把“法律援助”审批时限10个法定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和3个工作日;联合司法所紧密结合人民调解工作,采取坚持“三个注重”,推行“三项服务”,加强“三项监督”等措施,确保“马上就办”取得实效,使勤政为民、高效服务更加自觉化。三是加强绩效管理督促。围绕县委、县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本局《20PC年度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基层司法所20PC年度工作绩效考评细则》,按照绩效管理职责,加强指标运行全程督促,相关科室适时通报各项业务指标完成情况,有力营造创先争优氛围,确保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四是坚持比、学、赶、帮。健全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组织开展“内业档案卷宗”评比、法援案件“三比”、人民调解“三比三看”、“金牌”、“优秀”调解员评比活动;在全系统继续开展“五个一”评比、月学法季考试、基层司法所跟班学习等岗位练兵和司法所位次评比活动。五是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窗口。在服务窗口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窗口”活动,坚持落实“七个一”要求,即对来办事的同志登记表一次给清、办事程序一次讲清、登记事项一次说清,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暖人、一声再见相送,把服务体现在工作的全过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服务于民,让群众满意,力求在落实工作中改进作风,在改进作风中提升服务。

  四、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依法规范权力运行

  一是强化干部管理。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自查自纠工作,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教育管理实行“季汇报”制度,严格执行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有关规定,实行日常业绩“月申报季评议”制度,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执行“季评议公示制”,要求全体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职权规范行使,自觉预防和遏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二是严格公物管理。进一步规范日常办公用品的购置管理,严格实行公车使用和公务接待等报批制度。三是加强督查测评。继续实行“日常督查与专项督查、内部测评与外部测评”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扩大督查测评覆盖面,重点加强对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及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核查。四是坚持信息公开。根据县政府办要求,认真核对行政执法主体信息,做好县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大公开力度,不断充实和调整公开内容,拓展公开载体,局机关按季度办好司法行政网站和政务公开栏公开工作, 坚持把“三公经费”、“三重一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人事任免等作为公开的重点内容,窗口单位做好业务范围、办事(案)流程、办事时限、服务承诺、收费标准、人员去向等信息的公开工作,做到凡涉及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公开的事项,都依法、及时、全面、准确、具体地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五、严格效能制度落实,畅通信访投诉渠道

  一是严格责任落实。坚持实施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对所分管的科室负责人负责,科室负责人为所在科室全体人员负责的责任机制,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效能督查力度,严格执行效能问责追究制度。二是狠抓制度落实。全面落实《三明市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暂行办法》、《尤溪县开展“转作风、提效率、解难题、抓落实”活动实施方案》、《尤溪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若干规定》及县局关于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等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考勤定期公示制度,促使全体人员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脱岗等,在岗情况去向牌上及时标明,私事请假提前办理书面报批手续,开会、下乡、外出办事等做到事前登记并按规定审批报备,出差按规定履行出差审批手续并凭出差审批单报销有关旅差费用;坚持执行办公电脑专人负责管理制度,做到办公专用QQ不加入本系统外任何人员和聊天等非办公之用。三是畅通诉求渠道。认真落实信访及效能投诉件限时办结制度,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开投诉举报电话(6323694)等形式畅通效能投诉渠道。一年来,积极做好主要领导每月信访接待日工作,认真解答县信访局(12345平台)转来的关于“如何获得法律援助”、“农村林改分得的山是否属于可执行财产”、“退婚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返还订金”、林春连信访事项的函的处理等6个法律咨询问题和妥善处置1个投诉及3件批转件问题,切实做到信访件“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确保每件 “办实办好、群众满意”。四是开展明查暗访。以整治队伍中个别人员精神懈怠、工作平庸、自由散漫、奢侈浪费等为重点,加强机关科室的协作配合,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自律。先后四次不定期地开展上班纪律执行情况的内部督查活动,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系统内通报。一年来,没有发生因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工作“庸、懒、散”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执行不力、服务缺位、效率不高以及法律服务乱收费、不守财经纪律行为被投诉的事件。

  一年来,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局效能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创新意识不够强。有少数干部习惯于凭老经验、老思路、老办法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工作中懒于思考、被动应付,思路不宽、方法不新。二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要以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抓手,继续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和效能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为优化尤溪软环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龙泉市采取五大措施,全面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资源大整合。龙泉市整合书记市长热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和优化发展软环境举报督查中心进行了,成立了市委、市政府效能直通车受理中心(简称效能直通车),切实加强对全市机关效能建设的统一指挥协调,做到一个平台指挥,一个中心受理,一个窗口服务,一个声音说话。“效能直通车”开通以来,以最大程度优化发展环境、最大幅度提高工作效能、最大力度维护群众利益为目标,秉承为百姓说话、为百姓办事、为百姓撑腰的服务理念,深得企业、群众的信任和好评,受理量逐步攀升,至今已受理854件,办结825件,办结率%。其中,为企业、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528个,化解矛盾纠纷78个,维护合法权益152件。

  二是媒体大联动。“效能直通车”开通后,在龙泉市的《今日龙泉》报、广播电视台、龙泉新闻网和剑川廉政网等新闻媒介开通了“效能直通车”栏目,与这四大主流媒体实行实时联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全市效能工作动态和企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追踪报导,公开接受全市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至今,已与龙泉电视台、广播电视台联动10期,与《今日龙泉》报联动13期。其中,通过与四大主流媒体联动,有效解决了6个影响发展和民生的重大问题,有5家单位因效能问题被向社会公开曝光。

  三是效能大问责。龙泉市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将开展“追效问责”作为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推动全市干部实干创业的一项重要手段,专门研究出台了《追效问责制度》,对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影响机关效能建设和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进行“追效问责”,给予批评教育、诫勉教育、通报批评、效能告诫、党政纪处分等处理。至今,“效能直通车”已对92名党员干部实行“追效问责”,其中科级干部13人。

  四是典型大通报。“效能直通车”全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明察暗访活动,对全市各单位效能建设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对违反效能建设的典型案例一查到底,一律在全市予以通报,并在年终全市岗位目标工作考核中对所在单位进行举证扣分。至今,已组织明查暗访50多次,查处典型案件8起,累计对23家单位和25名干部进行全市通报,对8家单位在年终考核时进行举证扣分。

  五是体制大改革。龙泉市全面开展了行政审批“两集中”改革,要求凡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负责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科室成建制进驻行政审批中心。今年7月份,龙泉市对“两集中”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9月1日,原行政审批中心更名为行政服务中心并正式挂牌运做,全市各单位全面完成行政许可职能集中归并工作,行政许可科正式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率先在丽水市实现“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独立办理、限时办结”的工作目标。目前,龙泉市在抓紧时间实施“两集中”改革相关配套工作,以确保“两集中”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效能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深化“抓双整顿,创双一流”活动,结合省电信公司《关于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实施意见》,在全局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推进效能建设”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了卓有成效地开展好“效能建设年”活动,我局成立了以洪金良局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效能建设年”活动计划,结合创建学习型企业、推进效能建设。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高效、廉洁、务实型管理机构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开拓创新、力求实效上下工夫,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组织动员广大员工参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市场营销、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涵养、业务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健全制度,认真查找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二、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创建过程中,局党委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根据“效能建设年”活动计划,我们结合本公司工作实际,启动了BPR流程再造,合理调整机构设置,实施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各项工作由传统的职能管理向流程化管理的转变,企业正努力建立起一种对市场的联动配合、快速反应的运作机制,以保证信息沟通的快速、准确,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工作效率的目的。

  根据效能建设工作的计划安排,我局在第二阶段针对本企业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根据中国电信“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服务宗旨,对内部机构进行了调整,减少交叉运作,对业务、工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施流程化管理,并制定了各种流程和考核办法,制定和修改了6个部室的工作职责和15个岗位职责;制定了34个岗位说明书,使全体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使各项工作在部门之间实现无边际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2、针对一些电信客户由于不太熟悉电信业务,而耽误客户时间,我们在营业厅设立了 “大堂经理”引导和帮助客户办理业务,并且听取和解决客户的意见和要求及投诉,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我们又从6月份起添置了新的设备,营业厅实现了客户免填单服务,改变了客户办理电信业务要填写各种业务受理单的方法,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方便了客户。

  3、为了保证业务部门为客户及时的提供电信服务,协调业务和技术部门工作中的衔接问题,我们每周一的晚上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协调解决后端部门如何配合前端业务部门做好业务发展和客户服务工作。

  4、进一步强化“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加大电信服务首问责任制与红黄牌制度的执行力度。要求各各岗位员工接到客户的咨询、投诉等问题后,按照首问负责制的要求,正确妥善处理;对借故推辞,引起客户投诉的,将追究责任,并按用户申告红黄牌制办法进行处理。

  三、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把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相结合,与创建文明行业和市级文明单位相结合,全面推进效能建设。

  2、从实际出发,利用电化教育设施,开辟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学习教育培训方法,采取辅导报告、短期培训、知识竞赛、理论研讨、电信员工网络大学等学习形式,增强学习的参与性、吸引性和实效性。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今年举办了5期短期培训,1期辅导报告,5次知识竞赛,全局有1880人/次参加了外培或自办培训班的学习,扎实推进效能建设和“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活动。

  市效能办始终以基层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为宗旨,以“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为中心,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广泛征求意见,查找效能办工作中的不足,帮助市直有关部门整改基层与企业提出的意见,不断将效能革命推向深入。现将8月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八月份主要工作

  市效能办在抓好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扣紧发展主线,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服务发展,督查调研。

  只有认真调研,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8月上旬,效能办向全市乡镇发放了《市有关执法、管理部门兑现公示承诺情况问卷表》,请他们对23个重点部门兑现承诺情况作出评价。还向23个重点部门发放了《1-7月份市有关执法管理部门下企业服务、执法检查情况统计表》,从各部门上报的情况看,效能革命开展以来,各执法、管理部门主动到企业上门服务的次数普遍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增加78%;下企业检查罚款次数与罚款金额明显减少,罚款次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减少19%,罚款金额同比平均减少25%,与前阶段市效能办走访乡镇和企业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8月15日,市效能办组织人大、政协机关的同志和效能办工作人员一起,分成四个检查组,利用三天时间对13个部门的通报意见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各部门对效能办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非常重视,专门召开办公会议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对意见进行讨论,分解责任,迅速整改。整改工作有力,措施落实到位,做到通报意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各部门对通报意见整改答复基本到位,仅供电局剩下“新办企业或新架变压器要求交用电押金和收取企业变压器200元/kw的保证金”的意见未整改到位,供电局表示就该意见专门汇报。

  2、开门纳谏,接受监督。

  为推动机关效能革命活动的深入开展,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市效能办采取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门纳谏。8月9日,向23个重点执法部门和服务经济部门下发了问卷表,征求对效能办开展效能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8月11日,邀请机关有关部门的分管领导,在师山宾馆召开座谈会,征求对效能办开展效能革命工作及对效能办工作人员自身形象、工作作风的意见和建议。8月15日至17日,又到各乡镇和部分重点骨干企业征求意见。大家对效能办工作人员的自身形象和工作作风还是比较满意的,对效能办下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如何开展好机关效能革命,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建议,经梳理,共收集到意见和建议12条。如:效能办在做好正面宣传的同时,要加大反面典型的宣传;要加大动真碰硬的力度;要注重暗访内内容公开的时效性;要适时进行讲评,及时反馈、曝光等。

  3、广泛宣传,以点带面。

  效能办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积极宣传我市开展效能革命的方法和举措。继续利用《海门日报》“效能革命进行时”专栏,对投诉件的处理结果,部门落实整改意见情况予以刊登,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至今已见报7期,答复14件。同时认真编发《机关效能革命简报》,8月份专门就海太汽渡改扩建工程快速高效作重点宣传,宣传工程指挥部的同志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肯吃苦,能战斗,无私奉献,只争朝夕的精神。旨在通过典型引路,形成人人讲效能、事事讲效能的氛围,推动和促进我市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

  4、加强督查,促进提高

  效能办把部门公示承诺的兑现情况、办理项目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情况、会风情况作为督查的重点,保证每天都有暗访人员在外暗访。8月份,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对平安海门、法治海门建设工作会议的会风进行了重点督查,派出了四个小组,对缺席或未签到的有关乡镇和部门作了认真调查和了解,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专门汇报。关于会风问题,市效能办已将前一段时间的会风督查情况制成了专题片,并在相关会议上进行了播放。今后,市效能办将进一步加大对会风的督查,并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努力促进我市会风的根本好转。

  5、接受投诉,快速查处。

  市效能办认真处理群众的投诉举报问题,8月份共接受投诉举报12件,已办结10件,并已向投诉举报人作了回访。效能办对市委办、政府办转来的2件投诉举报件非常重视,指派专人负责调查处理。目前这2件投诉件已调查清楚,已将调查报告报至两办。

  二、当前效能革命面上情况

  效能革命开展至今,各部门从主要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都很重视效能建设,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促进了机关效能革命的深入开展。

  1、工作效率提高了。

  各部门严格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为载体,以改善投资环境为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线,切实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工商局办证窗口不再坚持一定要办事者提交办证所需材料的原件,只要乡镇有证明,提供复印件也可办理。环保局对小项目和小污染项目的环评做到简化快办,对初次违规的企业做到教育不处罚。

  2、服务意识增强了。

  一个窗口就是一个形象。通过规范制度和强有力的督查,机关工作人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意识显著增强。交通局加强执法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结对帮扶、签订责任状、廉政短信、效能保证金等形式,规范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效率意识和廉政意识。实行轻微违章教育放行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人事局把“经济发展到那哪里,人事服务到哪里,人才保障到哪里。”作为 XX年机关工作的主题,将服务贯穿工作的全过程。

  3、群众满意度上升了。

  市效能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投诉举报件,对来访、来信、来电投诉,做到热情服务,保守秘密,秉公办理,坚持“有诉必理、有理必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并及时把处理结果通报给投诉人。各部门在效能革命中坚持了“五不让”的工作规范:即不让事情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工作在我手里中断、不让差错在我手里发生、不让办事的同志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机关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影响。群众对此比较满意,对效能革命很欢迎。

  但是从本月暗访的情况看,少数部门效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还有少数单位的个别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网上看小说、聊天、串岗、脱岗、穿拖鞋上班、把脚搁在办公桌上看报纸等不良现象。二是个别单位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个别项目不能在承诺时间内审批完毕。另外,据群众反映,少数单位在审批中心的窗口授权还不到位,审批事项还需两头受理。

  三、九月份工作安排

  效能办以解决问题,提高效能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将继续围绕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内容,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宣传正反典型,扩大影响。

  通过正面典型引路,把效能革命不断引向深入。一是着力树立和表扬一批在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正面典型,以带动先进的不断涌现。二是适时通报或曝光一些反面典型,造成一定的威慑力。三是继续利用《海门日报》“效能革命进行时”专栏刊登部门的整改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四是适时开展全市的机关效能革命讲评,总结成绩,查摆不足,分析原因,促进效能的再提升。

  2、开展“回头看”活动,查纠不足。

  一是在部门开展效能革命“回头看”活动,看看工作制度是否规范健全、便民措施是否扎实有效、承诺服务是否兑现、工作效率是否提高、工作效能是否提升,促使部门对照问题,分析原因,自查自纠,完善整改,部门工作更贴近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更贴近经济发展的大局。二是组织主要执法部门、服务经济部门的主要领导观看效能办前期有关暗访情况的专题片,通报有关会风情况和效能情况及8月份问卷调查统计情况,要求相关部门自查自纠,将整改意见或处理结果报效能办。

  3、广泛征求意见,及时整改

  一是将前阶段征求到的对效能办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逐条提出整改意见。二是准备从今年1-8月成立的规模以上企业中筛选出20家左右的企业,组织人大、政协机关的同志与效能办一起去听取企业在办理项目时遇到的困难和碰到的部门服务方面的问题,同时听取企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效能革命的意见和建议,查找主要服务经济部门和执法部门以及效能办工作的`不足之处,真正把效能革命成效的评判权交给服务对象。三是继续利用上门了解和暗访等形式,掌握主要执法部门和服务经济部门在项目建设、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承诺兑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加强整改,尤其对重点、难点问题,要经常抓,反复抓,一抓到底,真正让基层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

  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承诺书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务实干事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钦州市国土资源局钦南分局郑重承诺:

  一、严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态度坚决、不折不扣、行动迅速、措施有力、顾全大局。

  二、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做到依法行政。

  三、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三项制度,让每一位办事的群众感受到服务的热情与高效。

  四、加强服务窗口管理,提高报务质量。各项业务要在承诺时限办结,对来机关办事、咨询、投诉的业主和投资者,做到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主动协调,跟踪服务,千方百计为业主排忧解难。

  五、严肃工作纪律,树立良好形象。各股室门前公布有全体人员去向,所有工作人员一律挂牌上岗,在工作严格依法办事,不徇私枉法,认真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十项措施”和“五条禁令”。

  xxxx年,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效能建设文件及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工作职责,加强教育,完善制度,狠抓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

  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落实到位。为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松发(xxxx)1号和松办发(xxxx)54 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扶贫办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效能督查领导小组。按照责任分工,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落实到人,明确谁分管、谁负责,谁负责、谁承担责任,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做到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与扶贫工作两手抓、两手硬。

  二、强化机关效能,严肃工作纪律

  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我办建立了机关考勤责任制。针对我办人员少的特点,明确了责任分工,将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明确了有事请假,上班时间内禁止玩电脑游戏和聊天,工作日内中餐不能饮酒等各项条例,确保工作时间内没有无故缺勤的现象发生,机关各项工作有序正常运转。

  三、抓好招商引资,强化帮办服务,全力推进效能建设工作

  根据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和县招商管理局的安排,我办帮办县工业园区宿松县三凌制衣有限公司,接松招商组[xxxx]9号文件后,我办迅速召开会议,传达了文件精神,明确了主要负责人直接抓,分管负责人协同配合,并将工作任务下达到具体承办人,明确帮办工作是县扶贫办中心工作,我办主要负责人多次上门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出谋划策,并利用下乡工作的机会,把三凌制衣有限公司的招工启事和相关优惠政策向他们详细介绍,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并利用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契机,给企业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四、严格程序,规范管理,从源头上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工作。

  严格程序,认真考察筛选项目。选准选好扶贫项目,是确保完成省定的年度扶贫目标任务的关键,是扶贫工作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扶贫工作中可能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为此,我们坚持按程序要求,严把项目申报关,考察关,审批关,认真选定扶贫项目。6月份,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县整村推进工作规划编制会,对今年的整村推进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对编制20xx-20xx年整村推进规划进行了培训。针对各村所报项目,我们及时进行了项目考察论证,并与乡镇、村及县直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了充分协商对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宿松县xxxx年度财政发展资金项目计划初步方案,按时报省扶贫办备案。通过两下两上的过程,保证了扶贫项目的科学可行性,有效避免了立人情项目、关系项目,防止选项过程中出现不正之风。

  规范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的保障,也是提高机关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对此,一方面,我们与财政部门共同完善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报帐制管理办法,坚持扶贫项目资金计划公示制,及时将年度扶贫项目资金计划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同时加强协调,敦促财政部门严格按照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要求,按项目施工进度及时报帐拨付资金,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另一方面,积极与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一起,及时深入项目单位,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资金的管理。今年7月份,我们以松办发(xxxx)22号文件联合财政部门对财政发展资金试点项目进行了专项督查。通过加强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增强了项目单位正确使用扶贫资金的意识,有效防止了项目单位或个人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

  通过一年来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机关效能和机关作风明显改善,全县扶贫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对照松效能督察组(xxxx)1号文件,我们自评总分为95分,其中:效能建设基础工作20分,效能日常工作情况75分。

  今年以来,光华街道为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透明度,不断加强对行政权利的监督,扎实做好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事权公开。一是公开街道的重要决策事项。将街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规划及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通过XX市XX区公众信息网、基层公开平台等进行公开。二是利用便民服务大厅,全面公开行政审批内容和权限,使行政审批行为公开透明。三是及时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及时、主动、有效地向社会公开。如老年人社保核查、医保购买、住房公积金提取及委托办理、劳资调解等重大事项,及时通过公示、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

  (二)抓人事权公开。大力推进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化,并通过公开招录城管协管员、巡逻队员、社区工作人员等10余名。

  (三)抓热点、难点问题公开。对教育、医疗行业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办事公开力度。如及时公开了农民工子女入学相关程序、办法及城市居民医疗基本保险筹资等热点、难点问题。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各社区把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分别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人员专门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结合实际,全面推进。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各社区在全面推行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制度的同时,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推行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与改进机关、社区工作作风相结合,如街道机关、各社区把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用纪律教育活动的成果激励和推动全体干部自觉参与积极推动工作;二是把推行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与提高机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相结合,如街道各科室、各社区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有关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办事条件、收费标准、办事时限、办事结果、服务承诺等事项,并通过投诉处理机制,及时研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既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了相互的了解,又方便了群众办事,促进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三是把推行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如街道、各社区 “两委”一所通过实行对外、对内及时有效的政务居务公开,增加政务居务管理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强化干部依法行政和廉洁勤政的意识,强化了街道机关民主管理机制和领导干部自律机制,促进了机关内部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完善制度,规范公开。为保证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工作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做到全面公开、及时公开,我处建立和完善了有关的工作制度:一是领导责任制,建立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各有关科室、社区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到“五个落实”即:落实分管领导、落实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落实有关工作措施和制度,使工作长期有人管、有人抓,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确工作有章可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一步健全了《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行政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一)个别科室、社区对政务、居务公开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不够,公开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政务公开工作还不够深入等。

  (二)有的科室、社区对政务公开工作理解不深,对哪些信息应该主动公开、哪些可依申请公开、哪些依法不能公开把握不准,对本街道生成的政府信息未进行科学分类,工作较为被动,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不全,更新不及时

  (三)受人员编制所限,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具体工作的为兼职人员,不利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监督,不断丰富公开形式。继续组织专门人员查找政府信息公开的薄弱环节,加强对街道、社区基层公开平台操作人员的监督力度,督促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同时积极创新公开形式,拓展公开渠道,不断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保障社会公众便利获取政府信息。

  (二)、加强宣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在辖区各院落悬挂横幅、粘贴告示、发放手册,加大对基层公开平台的宣传工作,增加群众对基层公开平台的知晓率。同时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让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议,并根据评议结果完善制度、改进工作。

  (三)、加强培训,提高政务公开意识。定期培训操作人员,通过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原则、范围和内容、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明确了解,以增强对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意义的认识及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自开展效能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以来,我局按照县软建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扎实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抓学习、抓制度、抓落实,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县软建办的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提高工作效能的要求上来,把目标统一到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任务上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全面动员,深刻领会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局成立了以任卫华同志为组长,朱洪军同志为副组长的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赵青山同志任效能办主任,负责机关效能建设的具体工作。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涟水县国土资源局效能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对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进行全面的部署和细致的安排,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的重大意义,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活动之中。

  抓学习教育是效能建设的基础。我局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每位干部职工都能端正学习态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认真地学习了必学篇目,并开展了效能建设大讨论。讨论中,大家围绕“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系、如何搞好机关效能建设”等主题,联系各自岗位的工作实际,谈体会,谈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对机关效能建设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

  二、结合实际,明确重点,切实做好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工作

  在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中,我局通过召开讨论会、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认真查摆了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和县效能办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深刻自我剖析,认真分析原因,本着“突出重点、提高效能、群众满意、真正解决问题”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联系工作实际,认真落实整改。

  (一)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岗位责任

  围绕“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效能建设目标,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制度,用制度促效能。一是修订制定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政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二是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局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以此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三是将机关效能建设相关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在局办公楼的醒目位置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岗位责任制》对每个科室、每个岗位的职责都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确保了每项工作、每件事情都有人管、有人抓,同时避免了工作出现互相推诿和扯皮,促使机关干部在履行职责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

  (二)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工作行为

  由局监察室和办公室负责对各科室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在岗情况、工作情况、业务办理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等,检查情况及时认真填写登记表并予以通报,检查结果列入机关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对全县31个乡镇国土所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以及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也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通过检查督促,局机关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各科室整洁有序,工作有条不紊,全系统干部职工能严格贯彻执行“六条”禁令,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同时,对各项业务工作的办理程序、流程作了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建设用地受理、采矿权登记发证、土地权属登记发证等业务在严格按程序、流程办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办事环节,各类申报材料实行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强化纪律监督,完善制约机制

  积极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长期设立举报投诉箱和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举报调查属实的,根据有关规定并视情节和造成的不良后果,给予当事人诫勉教育、效能告诫直至纪律处分的处理。

  (四)结合效能建设,促进各项工作

  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我局进一步强化资源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做好服务发展大局的各项工作,促进了工作任务的完成。一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三是建设用地依法报批。四是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秩序的清理整顿力度进一步加大。五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不断加强。

  (五)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提高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中层干部例会和科室工作例会,各分管领导参加所分管科室的工作例会,在汇报和安排工作的同时,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每位干部的聪明才智,增进团结互助,实现各股室工作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每年召开一次服务对象、群众座谈会,征求对局领导班子及成员、机关效能建设、服务承诺事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

  20xx年分局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解放思想、简政放权、提速增效”新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本着“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自己找问题”的思路,既要主动服务、更要规范管理,既要带好队伍、更要做好表率的要求,坚持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上谋求更大突破,在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上争取更大作为,在服务企业服务民生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上力争更大提升,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上实现更大进步,在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上下功夫,分局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的做法有:

  一是抓住中心,服务基层重实效。以“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牌”大讨论为契机,与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和创建文明单位、合格国土资源分局等活动相结合,大力推进理念创新、作风创新、措施创新,做到思想永不僵化、工作永不停滞、发展永不满足,进一步提高了国土资源部门“为民、便民、利民”服务环境。

  二是抓住关键,保障发展创业绩。以强化目标考核为重点,围绕“保增速、促转型、上水平、抓特色、强队伍”的工作主线,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领先一步抓效能,超前一步抓服务,不断增创服务新优势,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按时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上级布置的突击性、临时性工作任务。

  三是抓住重点,落实制度不走样。以坚持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为落脚点,定期开展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遵守各项制度的自觉性。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AB”角制,不断完善为民服务措施,做到办事程序透明、工作作风严谨、操作规范细致、服务热情周到。严格落实挂牌上岗、人员去向、考勤等各项规章制度。在明确分工、职责的基础上,弘扬互相协调、互相沟通、互相配合的精神,形成顾大局、讲团结的良好风气。

  四是抓住时点,征询建议求突破。以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为平台,充分发挥好资源监管、用地服务、信访处理、政策宣传四个作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一方面强化外部监督,主动向服务对象、行风监督员、人大代表等征求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他们的评议和监督。今年6月27日,分局邀请了部分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听取分局上半年工作汇报;8月10日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通报今年以来我镇土地管理工作情况及政风行风建设情况。各位代表、监督员对近年来分局在全镇发展过程中所做的保障和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另一方面,加大内部督促检查。坚持市局明查暗访与分局日常检查相结合,重点对依法行政、服务承诺、文明接待、挂牌上岗等制度的监督,并利用每周工作例会,分析执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碰到的困难,研究、商量解决问题的对策,为确保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区效能办的总体要求,我处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以来,结合实际,突出主题,紧紧抓好“宣传动员、集中学习、查摆问题、主题活动”四项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现将第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区机关效能年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十分重视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成立由党工委书记郭才斌同志为组长、办事处主任钟光萍为副组长、党工委副书记、纪检书记陈愈新为常务副组长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分为综合组、宣传组、活动组、督导组等四个组,同时明确了各小组的人员及工作职责,为我处机关效能年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组织基础。

  (二)深入调研,制定方案。

  2月份,我处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使全处开展的机关效能年活动自始至终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有具体有效的组织形式,有实实在在的活动内容。

  (三)深入宣传,广泛发动。

  一是宣传动员。2月9日,我处召开了机关效能年活动动员大会,正式启动机关效能年活动,并对全处机关效能年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二是交流学习。2月10日,我处召开了中层干部会议,专题学习了《章贡区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在学习交流会上,要求人人要发言,个个讲体会,做到一边学一边记,一边想一边讲,通过层层引导,大家端正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大家参与机关效能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三是深入宣传。我处还组织3个宣传组下到各个社区(村)开展“服务城市、服务社区、服务市民”的宣传活动,并借助宣传栏、公示栏等宣传阵地积极发动社区干部、党员参与机关效能年活动。通过组织宣讲,使全处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增强了机关效能年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四)落实责任,加强监督。

  我处明确党工委书记为全处效能建设第一责任人,处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效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日常工作坚持效能建设和业务工作两手抓,把效率建设作为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处效能办每周对干部的《考核手册》进行例行检查,并在办公楼走道上张榜公布检查情况。

  (五)认真查摆问题。

  针对机关工作存在问题,办事处领导及全体干部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作为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查摆问题:一是否存在政令不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二是否有不思进取,按部就班,工作没有激情,落实不力的问题;三是否存在淡视群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1四川二建合格线涨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