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以后永远都要戴口罩了吗?

“戴口罩、勤洗手,茶农永远跟党走!”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行动。疫情发生以来,上党镇非公企业丹徒区壹零捌茶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迅速行动,推动党员作示范、强服务,通过捐款捐物、走访慰问、宣传引导等形式,支持镇党委政府和墅山村“两委”抗击疫情,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书记带头,展示责任担当。疫情发生伊始,壹零捌茶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第一时间向上党镇捐款1万元现金并向所在村委会捐赠物资,党支部书记付玉香还带头缴纳特殊党费2380元,以实际行动彰显非公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党员参与,倾力服务群众。发出党员志愿者动员令,成立“茶农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走村入户向村民赠送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品,为群众代购米、面、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并协助所在村委会做好动态排查等工作。

强化宣传,浓厚防控氛围。党支部通过“线下+线上”、“网络+实地”的形式齐动员、齐发声,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通知通告等,确保宣传多角度、全覆盖。党员志愿者入户发放《温馨提示单》,提醒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安全防护措施,引导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积极支持、理解配合村委会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凝聚起了阻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战“疫”有我——志愿者尚璐璐的值守故事

当疫情来袭,事情很突然,防控很艰难。关键时刻,总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大家筑起一道安全的墙!

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形势,上党镇上会村党员、群众们纷纷行动起来,为抗击疫情作贡献,志愿者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尚璐璐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32岁的尚璐璐是一名普通的党员。 126日 大年初二,上会村紧急动员群众、党员参加防控志愿者队伍,24小时轮流值守进村主要出入口。

尚璐璐没多想就报了名,“就想能帮上点忙”。当她的父母得知需要每天在进村主要出入口站岗,还要频繁与外来人员接触时,有些犹豫地劝她:“你有两个孩子,先把家里照顾好吧!

 尚璐璐只能多费口舌反复给父母做思想工作,给家人解释志愿者的重要性:“大家都不希望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我村,也都希望能尽快排查出有发热症状的人。但是现在村委会人手不够,需要依靠群众、党员共同把工作分担过来,而且我是一名党员更要身先士卒。” 

看到她意志坚决要当志愿者,尚璐璐的家人终于同意并支持她。于是,从 127日 大年初三开始,尚璐璐开始每天一个班,每班6个小时,在上会村东宝庄入口“站岗”,认真负责做好车辆人员登记排查工作。“大家一起守住村庄,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的渠道”。在她看来,只要每个村、每个人,都能守好自己的村庄和自己的家,疫情就没那么可怕。

在得知上会村主路口车流量大、人员紧缺时,尚璐璐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调到最艰苦的上会卡口上来,整天不知疲倦地认真值守,疫情持续到今天,她一天也没休息。经常午饭就是一桶泡面,吃完了就匆匆上岗。也有村干部问她累不累,她总笑着说;“没事,年轻人这个时候就应该多做点。”

志愿者尚璐璐只是上会村100余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她就像一扇窗,透过她可以看到众多村防控志愿者的点点滴滴。他们每天工作在各个卡口以及阻击疫情的各条战线上,不求报酬,不辞辛苦,不分日夜,担当负责,守护着村里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安全健康。正是由于他们的甘于奉献与真情付出,我们才能迎来春暖花开、战疫凯旋的那一天。

10月9日,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10月9日下午,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首场报告在汉举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以及市武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熊焱、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书记桂小妹、青山区钢花小学教师华雨辰、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民警涂可蔼等报告团成员依次登台,讲述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

张定宇:把命交给彼此,站起来冲上去

“有人说我是铁人,我们是铁军。实际上,那个时候,我们只是把命交给了彼此,站起来,冲上去,坚持到了最后。”在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讲述了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生死相助的故事,令台下不少观众感动落泪。

■ 与传染病交手的勇士,曾绷不住大哭一场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先打响的地方,张定宇回想起6年前,初到医院履新时的情形。“我告诫自己,首先是一名医生,是一名共产党员,再是院长,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我们是与传染病交手的勇士,是战疫和准备战疫、保卫人民健康的特种兵。”

春节前的一周,转诊患者急剧增多,对张定宇来说,更现实的问题是人和床。当时,一个病区只有五六名医生,十四五名护士,需要治疗30多名病人。面对这种情况,全院所有党员、后勤人员不需要请战书,全部上前线,进病房送餐、做保洁、当保安;南六楼、五楼、四楼……一直到一楼,一层一层腾退病房,用最快速度改造、消毒、布置。

越来越多的问题朝张定宇“砸”来,他硬生生地接着、扛着。“我们医院一共有9名医护人员院内感染,他们都是我一个战壕的兄弟姐妹,都是从未退却的战士。那几天,在医院眼看着很多病人滑向危重症,甚至走向死亡,作为医生,我们也束手无策。有一次我实在绷不住就大哭了一场。”

那时,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多收治一个病人,就是多帮助一个家庭。放射科主任樊艳青面对每天翻五六倍还不止的工作量,她说“我的眼睛不是用来哭的,是用来看片子的”;重症医学科主任吴文娟是最早投入到这场战斗的勇士之一,所在科室守护着全院最危重的病人,忙得像旋转的陀螺,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4小时;南六病区主任陈南山,最多的时候一人领导、管理3个病区近百名病人;重症隔离病区副主任医师涂盛锦,和同在隔离病房当护士的妻子曹珊,把11岁的儿子交给家人,主动把酒店房间让给外地援助医生,把值班室的高低床让给同事,夫妻二人从大年初一开始,以车为家,在汽车座椅铺成的“床铺”上,睡了近一个月。

■ 他看起来性子急,必须跑赢时间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面对新的病毒,既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遗体解剖无疑是寻找病理学证据的最直接途径。

自2月16日开始,全院先后动员了18位逝者家属捐献遗体,这也是全球最早开展的一批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在动员时,张定宇对逝者家属说:“我们知道凶手是谁,但是不知道是怎么杀死我们亲人的。去世的是你的亲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武汉人,湖北人,中国人。”他很感激,工作最终得到了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最先5例遗体解剖的病理变化结论很快被纳入到第七版《诊疗方案》中。

“我是个急性子,虽然我行走不便,但经常会快步穿梭在各个科室。我性子急,是因为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张定宇介绍,疫情期间,金银潭医院先后开启了21个病区,收治了2890余名新冠肺炎病人。治愈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15岁。

■ 全国人民和我们一起,迎战最艰难的战役

9月8日这一天,是张定宇最激动、最难忘的一天。在报告会上,他和大家分享了当天的喜悦。

那天上午8时15分,张定宇登上了礼宾车,一路上看到人民警察向他们敬礼,看到人民群众挥手致意,他的泪水忍不住滚落。“这不仅仅是对我们4位国家荣誉获得者的致敬,更是对英雄的中国人民的致敬。”

大会进入颁奖环节时,他听到自己的名字,心都要飞出来了。“我全力加快了脚步,快步走到总书记面前,激动地握住了总书记温暖的手,总书记用左手在我的手背上亲切地拍了拍。当我俯身接受总书记颁授勋章时,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向总书记汇报说:‘我们胜利了!总书记,湖北人民感谢您!’总书记关切地叮嘱我说:‘保重身体!’”

张定宇深情地说,能时刻感受到总书记与老百姓的脉搏、与时代的脉搏始终在一起。“总书记总能想到我们大大小小的困难。就在除夕之夜,我们最艰难、最危急的时刻,总书记派出了解放军医疗队,整建制定点支援我们金银潭医院。我一路小跑,冲进病房,对医护人员高喊:‘同志们,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天降神兵,护佑中华,背后支撑我们的是整个中国和全国人民,和我们一起打最艰难的战役。”

“历史必将永远铭记2020年,不仅因为我们经历了磨难,更因为愈挫愈勇的斗志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政党‘坚守初心’的炽热情怀,看到了一个国家‘人民至上’的价值坚守。我愿意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身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报告会最后,他掷地有声,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武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熊焱:患者担心医护被感染,不忍心按铃打扰“这何尝不是对我们的守护”

“每当我站在病房,看着病区的大门,仿佛又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向我走来,恍惚中刘院长微笑着说:‘护士长,有没有什么困难,病人都安排好了没?’许久,我才缓过神来。”报告会上,武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熊焱第一个作报告。她深情回忆了自己的同事,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原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

那时,刘智明三天三夜没合眼,带领全院职工腾挪病房,完成了504张床位的病区改造工作。当患者住进医院时,刘智明却因感染新冠肺炎倒下了。

核酸采集是护士最危险的工作之一,采集过程中感染几率非常高。由谁去完成核酸采集呢?看着那些二十岁出头的护士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熊焱觉得她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面对危险,没有哪一位母亲会把危险推给自己的孩子。这个工作必须由我来做。”熊焱毅然接下全病区患者的核酸采集工作。

“我只是护理团队中普通的一员。”熊焱说,护士姐妹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令她感动:她们有的隔着屏幕看着亲人,潸然泪下;有的用单薄的身体在30天内搬运900多个氧气罐到患者床头;有的用柔弱的双手抬着患者在狭窄的楼道艰难前行……

有一天查房,熊焱发现一位患者自己用便盆接尿,结果床单被尿液浸湿了。“这是我们的工作啊,您不要有顾虑,有事啊,就按铃。”熊焱对患者说。

这位患者一下子哭了起来:“我不想按铃,不想让你们离我太近,这病传染性太强,你们多来一次,就多一次感染的机会。”

熊焱鼻头一酸,眼泪也不听使唤地往下掉。“一直以为我们是生命的守护者,其实,还有这样一群患者,即使身患重病,还依然想着怎样减少我们的工作量,减少我们的感染机会。这何尝不是对我们的守护啊!”

“经历了疫情的考验,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责任如山,使命在肩。我们将继续坚守医者仁心,以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守好群众的健康之路,护好大武汉的美丽春天!”熊焱坚定地说。

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胡明:摘掉护目镜更快更精准救治病人“救活这个还能节约时间救活下一个”

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胡明介绍,救治一例极危重症患者,平均医疗费用高达百万元,最多的一例病人总医疗费280万元。“比起可见的仪器设备投入,国家隐形的投入更是无法估量。”

“没有总书记‘不放弃一个’的指示,没有党和政府全力的投入,没有强大的国力,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报告会上,胡明说,许多新冠肺炎患者送进病房时,口咽已被大量黄色胶状痰液堵塞,急需气管插管,医生需要直面患者喷溅物和高浓度气溶胶,而在几十秒内不能完成操作,患者就会死亡。“这考验着医生的技术与心理。”胡明回忆,曾有一名平时相当成熟的医生,一上阵就慌了手脚。胡明随即上场,20秒完成插管,接上呼吸机,病人转危为安。从此,这些高风险高难度的操作,胡明几乎全部揽下。

只靠气管插管是不够的,大量患者支气管内都是黄色胶状痰液,必须要给患者进行纤支镜吸痰。一条纤支镜长约75厘米,进入气道部分大约40厘米,那剩余的二三十厘米,就是医患间的距离,也是生与死的距离。

“由于护目镜很容易起雾,为了能精准操作,我只戴口罩。同事担心我,但又不敢劝我,就偷拍并发到我老婆那里。老婆看到后在电话里担心地边哭边骂‘你不要命了?’”而胡明只能嘿嘿一笑,无言以对。他明白,冒险多靠近5厘米,操作就更快、更精准,不仅这个患者有可能被救活,还能节约时间救活下一个。

一直有人好奇,“你这么拼,难道不怕吗?”

“完全不怕是不可能的,我的专业素养告诉我,做好防护,不可怕!我的职业道德告诉我,不能怕,我们都怕了,还有谁可以上?我们不用怕,因为我们身后有1000万英雄的武汉人民,有14亿中国人,更有我们伟大的党、强大的国!”胡明说。

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桂小妹:在社区连续战斗74天“如果连我们都怕,居民怎么办”

19栋居民楼、5235户、8230人,“作为社区书记,我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报告团成员、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桂小妹站在台上激动地说。

青和居社区是武汉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收入人员多,疫情防控难度大。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战斗中,桂小妹把女儿送到父母家,她告诉女儿:“妈妈要去社区保护居民,外公外婆就交给你保护了。”

没想到,这一出门就是74天。她和同事们在社区走访排查、体温测量、消毒消杀、送医送诊、代购代送。为了让居民吃上活鱼,她们连续奋战12个小时,为居民发放近两万斤活鱼,整个疫情期间没有一个人请假。桂小妹说:“社区干部是党在基层的代言人,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需要我们冲锋陷阵,我们一定要把社区的疫情控制好。”

大排查的一天深夜,她的手机突然响起:“桂书记,你快去看看我妹妹吧,她快不行了!”挂断电话,她赶紧联系黄女士:“发不发烧?咳不咳嗽?呼吸困难吗?”来不及多想,桂小妹一边协调车辆和医院,一边往黄女士家赶。“放心,马上送你去医院。”

凌晨1时许,经过紧急救治,黄女士暂时脱离危险。后来,她被确诊感染,经过精心治疗,终于康复出院了,4月9日她给桂小妹发来短信:“谢谢你们的帮助,让我战胜病毒,重获生命!”

后来,经常有人问桂小妹:“你们每天接触那么多的人,怎么不怕感染?”她这样回答:“有什么怕的?如果连我们都怕,居民们怎么办?是党派我来为大家服务的!” 

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民警涂可蔼:刚刚康复就请战赴方舱医院“我体内有抗体,请组织先考虑我”

“曾有人问我,参加抗疫你怕不怕?我坦诚地说,怕!因为我曾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是医护人员不顾安危悉心照料,让我重返健康生活。让我变得坚强和勇敢的原因,是刻进我骨髓的‘人民警察为人民’,是‘武汉公安’这四个字的责任和使命,是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的举国同心和前赴后继。”报告团成员、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民警涂可蔼深情讲述了抗疫故事,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要回去,和战友们在一起!”康复出院后的涂可蔼一心想回到工作岗位上,但同时他的婚礼也即将举行。“我悄悄把爱人拉到一边,可是还没等我说完,她深情地看着我:‘我理解你,听你的!’”家人也都支持他们:“等你们圆满完成任务,再好好办一场婚礼!”

2月17日,江汉区第二座方舱医院开舱前夕,90多名战友争相请战。涂可蔼生怕自己会落选,声音提得比谁都高:“我是党员,应该冲在前面,体内又有抗体,请组织先考虑我!”

2月25日凌晨突降大暴雨,临时改建的方舱医院长时间经受雨水侵袭,医疗站存放的药品和设备面临着被渗水浸湿的危险。涂可蔼和战友们不约而同奔向医疗站,大到氧气瓶、检测仪,小到消毒液、抗生剂,他们肩扛手抱一样不落。“来回不知跑了多少趟,防护服内早已湿漉漉的,护目镜内全是雾气,口罩也被雨水淋湿,可是大家浑然不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多抢救一件‘武器’,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涂可蔼回忆,持续了近5个小时后,所有医疗物资和病人的行李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此时天已蒙蒙亮,他瘫坐在板凳上喘着粗气,而舱内一阵阵掌声此起彼伏,这才意识到是完成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物资大转移。

青山区钢花小学教师华雨辰:瞒着家人做志愿者“守城”学生说“长大要做像您这样的人”

“像我们这样的志愿者在武汉还有几万名,我们都是普通人,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普通事,但众志成城,微光成炬。”报告团成员、青山区钢花小学教师华雨辰动情地说,台下响起阵阵掌声。

1月23日,华雨辰报名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她的“守城”,是从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开始的,和其他志愿者一样在群里抢单,风雨无阻,随叫随到,足迹遍布武汉三镇。

因为怕父母担心,起初华雨辰瞒着他们,说是去学校值班,并在朋友圈屏蔽了他们。后来由于志愿服务岗位增多,华雨辰只能向父母坦白。

随着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成,16座方舱医院也拔地而起。华雨辰成为武钢体育中心青山方舱医院的一名志愿播音员,她说,自己最喜欢播报的内容是《告治愈者书》。“亲爱的舱友们,从您走进‘方舱’的那天起,我们和您的舱友们,就一直陪伴在您的左右,与您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而又最温暖的日子,今天,我们很高兴能够亲自送您离开,虽然离别总是伤感的,但这次的离别却又是喜悦而振奋人心的……”每次读到这里,她都很激动,这代表着又有一批舱友将治愈离开,他们的离开更加鼓舞了大家继续与病毒战斗到底的信心,越读就越觉得充满了希望。

报告会上,华雨辰讲了一个小故事,有天晚上她收到一条特别的语音:“华老师,我今天在电视上看到您了,我终于知道您为什么每天那么晚才回复我们作业,原来您去当志愿者了!华老师,等我长大了也要做像您这样的人。”当时她哭出了声,学生的话让她感动不已。“那一刻我明白了身教重于言传,我想用我的行动教会孩子们,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个人的挺身而出是烛光,千百人的奉献就是太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口罩以后浑身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