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消杀和拆除需要多久时间结束?

为助力疫情防控,南京市在江北新区、建邺、江宁、溧水启动建设4家市区两级方舱医院,交付后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视情投用。

博览中心:3000多人次奋战,满足千人使用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将被改造为市级方舱医院。4月11日,整个场馆内已形成了一排排有序的隔档区,每个区域用英文字母标注,形成9个分区。

每个分区,通过隔档形成一个个病房区,每个病房区安置4张床位。病人床头位置,除了床头柜、输液杆、应急呼叫器等外,还设置了无线网络,方便患者入住期间使用。虽然方舱医院空间较大,但详细的指示牌,可以引导入住患者抵达任何一个地方。

据介绍,此次改造选址经过专家充分论证,符合方舱建设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在博览中心既有场馆改造,重点要防止院区感染和外溢风险,因此场地内重新布设了巨大的通风系统,形成负压环境,系统内的消杀设施,使其排放达到安全标准。

在方舱医院内,按照模块化装配式工艺,加快了施工节奏。院区内污染区、清洁区泾渭分明,患者入院、重症转院、救护车洗消等区域均进行分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实施。诊疗区内,除针对新冠治疗之外,还为常规疾病设置单独的治疗区。场馆内的阅览室、活动室为入住者提供休闲空间。同时,还从细节入手,增设更衣柜、梳洗镜等,让患者住得更舒适。

据介绍,项目自4月3日进场后,3000多人次24小时不间断施工,已于10日完成工程性建设,各类医疗设备正陆续进场安装。

青奥馆:攻坚克难,已具备交付条件

位于江北新区的青奥体育公园体育馆也是市级方舱医院,目前改造已接近完工。与国际博览中心相比,体育馆规模大,改造难度更大。

据介绍,作为南京市首批场馆类改造的方舱医院,现场边摸索边推进。场馆空间大,形成负压环境难度也大,因此,在不对场馆进行结构性大改动的前提下,增加风管长度,设置了7个通风系统。为加强密封性,对每个风管的接缝处打胶,并外包铝箔纸。接地处,为避免风机运行噪声干扰患者,还设置了橡胶减震。

场馆内医疗区、护理站、缓冲区等各项配套已就位。病床前,为患者准备的脸盆内,拖鞋、牙膏、毛巾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据介绍,青奥体育馆方舱医院共设置700个床位,目前正在系统调试,具备使用条件。

空港会展中心:总结经验再升级,让方舱更人性化

4月5日,接到江宁方舱医院建设任务后,空港经开区紧急组织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选址工作,加快应急设计,短时间内完成设计方案。据介绍,项目选址位于空港经开区会展中心,建成后可容纳722张床位。4月11日,中建八局工人已经在会展中心施工。一楼6600平方米的展馆正在被隔成“格子间”,电源插座已铺设到位。

据悉,空港方舱分为室内、室外两个部分,会展中心一楼,主要是床位区、护士站等,会展中心北广场的集装箱活动房主要是卫浴区、厕所区、洗漱区等。

据介绍,这次的工程设计彰显了专业化和人性化,更加突出环保和安全。在人性化上有更细致考量,比如设置了一动一静两个公共活动区,动区供患者活动锻炼,静区作为阅览室等静态休闲。卫生间的配比、标准也有较大提升,每百个床位配置9个卫生间,同时配备无障碍卫生间。对污水采取严格处理,对空气进行封闭收集处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进一步提升,护士站设有独立的送风系统,并优化隔板高度,便于及时了解病患需求。

溧水体育公园:奋战7天,建成7000余平方米方舱医院

4月11日下午4点30分,溧水区体育公园方舱医院进行全流程压力测试,80多名工作人员扮演病人,经过患者入口来到登记大厅,确认信息后进行预检分诊,然后领取床位卡和腕带等,再由护士护送到相应的床位,现场井然有序。

该方舱医院总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病区7000多平方米,共有322张床位。

从体育馆到方舱医院,溧水仅用了7天时间。据介绍,该区接到任务后,立即成立专班,由区领导现场指挥调度,区城建局、卫健委,区城建集团、区人民医院、消防大队等单位负责人驻点办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省市卫健委要求建设。

改造过程中,遇到很多突发状况,溧水区专班人员现场办公,快速解决。据悉,方舱医院实现负压运转需要一体化新风空调,但这种空调正常需要定制,专班人员四处打听,直到7日打听到南通一家企业有现货,连夜安排车辆前去运货,路上又遭遇交通卡口管控,多方协调,直至8日下午才运达体育馆。

据介绍,施工队自4月4日进场后,24小时不间断施工,累计投入2100多人次,连续奋战了7天,10日下午3点通过初步验收。

溧水方舱医院反复演练,不断优化。据介绍,目前该区已为方舱医院储备100多名医护人员和各类保障人员,4月11日下午的演练将持续到4月12日上午,包括病人入院出院、治疗、医护人员换班、送餐以及应急处理等多项内容,待省市专家组验收合格后即可投入使用。

防疫机器人助力院感防控,心理疏导加强患者人文关怀

4座方舱医院交付后,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视情投用。据悉,4座方舱医院将分别由4家三级医院托管负责运行管理,在有需要使用时收治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轻型病例。

为确保安全,各方舱医院都加强了院感防控。除了方舱医院的感染防控管理与定点医院执行同样标准和要求外,防疫机器人也来到了现场。据介绍,这是一款喷雾消毒机器人,在运行消杀时,可以喷出过氧化氢进行场馆消杀,实现人机共存。目前正在调试最佳路线,使用后将早中晚循环消杀。方舱医院开舱后将从人流、气流、物流等方面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进入方舱医院的各类人员,包含医疗人员、警察、保安、保洁等,都严格规范实行标准防护,严格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在方舱医院工作期间,所有人员将全部居住在隔离酒店,每日通勤由专门的运输车辆转运,实行在酒店与医院之间的闭环管理;方舱内产生的所有垃圾,均作为医疗废弃物,由专门的公司转运处置;方舱内建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城市管网;方舱内空气也将经过专门的消毒过滤排出。

据悉,在医疗保障组、交通转运组、涉疫垃圾处置组等分工明确细致的工作人员外,方舱医院内还配备了关爱与保障组以及心理咨询疏导服务,力求做好隔离人员的人文关怀。

据上海市卫健委16日通报,4月15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90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923例。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梳理,自2月26日到4月14日,上海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30万例。

虽然上海单日新增病例已经二连降,但上海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如此大体量的阳性人员和新增密接人员如何安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月16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转运专班负责人丁波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回应称,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最吃劲的时候,筹措足够数量的集中隔离用房至关重要。

「近来,市、区联合,积极通过新建、改建等途径,将一批公共建筑改为集中隔离点。各区也在各方的支持下,把一批厂房、展览馆、体育场馆、文化中心等,改为集中隔离点,其中也包括一些校舍。」丁波说。

4月14日,一则张江纳仕人才公寓被征用为隔离用房的视频流出。在该段视频中,疑似租户与隔离围网施工人员发生冲突。

由此,隔离用房的安全性、合理性,遭到了一部分网友的质疑。

如何安置六位数的感染者和密接人员?

上海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近期一直在2万左右徘徊,甚至在4月12日新增本土病例一度飙升至2.6万。

丁波在4月16日的发布会上介绍,近日来每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较多,转运工作压力较大。市区两级转运都存在不足,例如转运不及时、候车时间长、入驻方舱慢、出院流程不通畅等等。

对于这些不足,我们努力改进: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快方舱医院的建设,筹措更多隔离床位;另一方面,采取具体措施,提升转运的效率。

连续多日居于高位的阳性感染者,给当地的医疗系统和社区工作带来不小的冲击。

据健康界联系,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区医院已经停诊,医护人员们投入到核酸检测的队伍中。

一些封控小区仍出现了多例阳性人员,这令居民们感到十分不安。有居民担心,如果小区未及时转运阳性病例,或者消杀不及时,防控有漏洞的核酸检测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交叉感染风险。

据财新网报道,一位静安区高荣小区的居民表示,从3月28日封控起,小区几乎每天都有居民被检出阳性。

「小区内核酸检测较为混乱,4月11日凌晨一点,我所在楼栋临时通知在电梯间里进行核酸检测。一层有住户近百人,电梯间空间逼仄且没有清晰的清洁区、污染区的动线分配。」该居民对财新网表示,最为担心的是「可能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

一旦小区出现阳性人员,相伴随的是另一个群体:新增密接人员。

在4月15日举行的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吴乾渝表示,本次疫情上海全市已累计排查到沪密接者317115人,均已落实管控。

对于大量密接者的管控也是横亘在眼前的难题。

目前,上海市根据国家要求,对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的措施。因此,密接人员首先要到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各区会根据疾控部门提供的密接人员名单,对接隔离房源,合理设计转运路线,组织车辆闭环转运,确保密接人员安全转运到集中隔离场所。

上述这些人员如果不及时集中隔离,将会进一步加重疫情的传播风险。因此,集中隔离场所的征用与建设,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迫在眉睫!

从张江纳仕公寓事件看特殊时期房屋征用

虽然集中隔离用房的征用和建设是当务之急,但也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

4月14日,一则以张江纳仕人才公寓租户视角拍摄的视频流出。在该段视频中,疑似公寓的个别租户与前来进行隔离围网施工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局面一度陷入混乱。

4月15日,健康界联系到一位自称是该公寓租户的人士,他表示,该小区一共有19栋公寓楼。其中,1、8、9、15、16、17、20号楼是住宅区。

「我目前住在15号楼,并没有被要求搬走。住宅区是『全阴』小区,这6栋楼仍有近500名住户,因此,大家都比较害怕被(外来的人)传染。」上述人士说。

4月15日凌晨0时,张江集团发布情况说明,回应这一热点事件:

张江纳仕人才公寓是张江集团投资建设的国有产权租赁住宅,于2021年8月开始运营。疫情以来,已经有未入驻租户的5幢楼用来作核酸、抗原检测异常人员隔离用房。

4月12日,接政府有关部门通知,为应对疫情防控需要,继续征用9幢楼,作为集中管控隔离用房。

张江集团随后通知需要搬迁的39户租户,协商变更合同,并给予了相应的补偿。目前,前述租户均已搬至同社区内其它房间。

4月14日下午,张江集团组织开展隔离围网施工时,遭遇部分租户现场阻挠,有关部门进行了现场处置。

在发出上述情况说明9小时后,4月15日10时,几乎与定时召开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同时,张江集团发布关于支持疫情防控减免租金的公告。

公告称,根据《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国有企业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实施细则》规定及政策解读,张江集团对所属物业实施部分租金减免。

上海张江集团出台租金减免政策的同时,也出台负面清单。其中第一条为:不配合上海市、浦东新区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张江集团实施防疫工作的,不在减免范围。

上海最初爆发疫情时,上海徐汇区天钥路909号雅住公寓(长租公寓)被征用做隔离酒店。对此,健康界曾在2022年3月专访了行政法专业律师尹继涛,聚焦征用公寓、酒店等场所作为集中隔离点是否合理?

在征用房屋的性质上,尹继涛表示,无论是长租公寓还是酒店公寓,政府对其征用都是符合《宪法》、《突发事件应对办法》以及《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的。

「即便是一般的商业住房,如果遇到这种紧急情况要征用,也是有法律依据的。」尹继涛说。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五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

「在法律概念中,征用,第一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第二,像上海疫情防控这种突发事件,它存在一种紧迫性。」尹继涛强调,《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为了疫情防控,可以征用这类房屋。

根据疫情的紧急情况,征用还可分为3类:「一般征用、紧急征用和特别紧急征用」。

尹继涛表示,雅住宾馆由于用于隔离密接人员,而不是感染人员,所以在紧急程度上,应该属于紧急征用。如果勇于隔离感染人员,需要紧急救助或者采取措施的情况,则属于特别紧急征用的范畴。

「目前筹集的房源基本可以满足当天新增密接人员的隔离要求。」4月15日,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在发布会上说,本轮疫情以来,为做好本地密接人员集中隔离,各区想方设法,通过征集、腾挪、归并等方式,尽力做好房源储备。

「在本市密接隔离房源筹集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还积极协调苏浙两省提供房源。对于兄弟省份的帮助也表示感谢。」彭沉雷说。

据国家卫健委于3月14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规定,对于轻型病例可实行集中隔离管理,隔离场所不限于医疗机构,隔离期间将由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并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将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方舱医院是应对公共卫生极端情况的重大民生工程,内部设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4月10日,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制订《上海市市级方舱医院驻点安全督查指导工作方案》,发布方舱医院「七有七防」工作提示。从安全施工、电气线路布展、消防设施摆放、危险品管理、安全疏散等方面作出规定。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健康界:「根据市委市政府、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要求,市、区两级的应急渠道,会同消防救援机构等,就一些方舱医院内部组织了安全督查,最大程度保证方舱医院内居民的生活安全。」

图:上海本地疫情近期每日新增表。来自吾是疾控人

学校改建集中隔离点是否安全?

「离我们只有一墙之隔,还是由一所中学改建的。」家住宝山区的雨桐(化名)告诉健康界,自己所在的永清新村小区一墙之隔就是由上海民办和衷中学改造的方舱医院。周围还有一些居民楼,甚至上过通报阳性病例榜单5次之多。

这些多次上榜的居民楼被称之为「阳楼」。

「大家都比较担心被传染,有人已经提出质疑,为什么会选择学校改建方舱医院?」雨桐说。

 反映,和衷中学改建的并不是方舱医院,而是集中隔离点,用的是折叠床,品类名为豪华三折床。

公开资料显示,和衷中学占地19.14亩,建筑面积8581平方米,设备和设施均按标准配备。目前和衷中学师生在开展线上教学。

据上观新闻报道,丁波在4月16日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最吃劲的时候,筹措足够数量的集中隔离用房至关重要。近来,市、区联合,积极通过新建、改建等途径,将一批公共建筑改为集中隔离点,比如国家会展中心、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各区也在各方的支持下,把一批厂房、展览馆、体育场馆、文化中心等,改为集中隔离点,其中也包括一些校舍。

「国内外许多城市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学校校舍是重要的应急场所。对于市民,特别是学生、家长们的担忧,我们非常理解。疫情有效控制之后,一定会做好最严格的清洁消杀和安全评估,把一个安全、干净、美丽的校园还给孩子们。」丁波说。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5月21日电(记者 杨有宗)“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正式休舱!”21日11时许,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在休舱仪式现场大声宣布。

  稍早前,最后一批13名感染者治愈出舱。

  从4月5日晚开舱收治第一批感染者,到5月21日休舱,47个日夜,来自江苏、浙江、贵州、山西、河南、上海等地的近4700名医护人员在这里洒下汗水与泪水。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襁褓婴儿,临港方舱医院收治感染者数量超过4.7万人,医护人员用行动践行“以生命守护生命”的铮铮誓言。

  贴上封条,挥手告别。5月17日,上海全市16个区均实现社会面清零。当前,上海正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巩固好清零攻坚成果,做好从应急处置向常态化防控转换的各方面工作,全力以赴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方舱休舱,希望启航!

  与时间赛跑,照顾好每名感染者

  从上海市区乘车前往临港方舱医院的路上,可以清楚看到上海的标志之一东海大桥,沿海岸线布设的风车悠闲地随风转动。和怡人的景色相比,离东海的大桥不远的临港方舱医院刚刚结束了一场鏖战。

  21日当天,随着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宣布休舱,这座运行了一个半月的方舱医院治愈出舱的感染者数量超过4.7万人。

  对马昕来说,4月5日收治第一批感染者以来,他的时间概念一方面在逐渐模糊,“每天忙忙碌碌,分不清星期几”;另一方面,他也在精确计算着各种时间和数字,“患者平均住院周期最低到了5.3天”“最多一天入院人数超过6000人”……

  47天,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

  临港方舱医院从接到任务,到完成改造接收感染者有8天时间。马昕回忆说,在那期间,他每天到建设中的方舱医院,沿着厕所坑位、洗手台盆一一查看,看下水顺畅程度,看水龙头出水量,看有没有漏水等。“如果一开始没有建设好,急着马上接收患者,反而在后期会出现‘肠梗阻’或‘消化不良’现象,反而更加不利于方舱医院的高效运转。”

  在反复思考、预演感染者住进方舱医院的生活需要后,临港方舱医院提出“三热一净”的目标,也就是热饭、热水、热被窝,以及厕所干净。

  记者在临港方舱医院采访时看到,午餐和晚餐时间,每位患者领到的盒饭都包含两荤两素,饭菜都是热的,还配有两盒酸奶。在热水方面,临港方舱医院以100∶1的床位配比设置淋浴房,10∶1的配比设置热水台盆,保障患者的洗漱需求。在饮用热水供应方面,临港方舱医院共有116台直饮机。

  “能随时喝上水往往是人最迫切的生理需求,我们和方舱运营维护方临港集团提出建议,能不能保证每人每天至少两瓶矿泉水,临港集团执行力非常强,每个患者入院时一人一箱矿泉水,太给力了!”马昕说。

  一些患者被转运到临港方舱医院时,特意从家带了被子。但到了现场才发现,棉被、枕头、床褥已经过消杀,还有全新的床单、被罩、枕套放在床位上。马昕告诉记者,4月5日晚临港方舱医院开舱首日,因温度较低,方舱医院还特意为首批患者准备了两条被子。

  临港方舱医院一共有914间厕所,其中839间自动补水厕所、75间人工补水厕所。“因为担心有一些厕所因为使用后冲洗不及时,出现堵塞现象,对此临港集团安排自己的员工成立冲厕专班,专门负责打扫厕所。”马昕说。

  照顾好感染者,这需要在每一处细节上打磨。临港方舱医院由仓库改建,关灯操作过程十分复杂,一开始,有人建议给每位感染者发放眼罩解决。但临港方舱医院把这件事当成重要事项,特意安排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必须每晚10点熄灯,保证感染者休息睡眠质量。

  生命至上,以生命守护生命

  4月24日晚,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疗队驻地,一场工作会议正在召开,临港方舱医院护理组、感控组、生活物资保障组、转运专班等小组负责人一一发言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提出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在大家热烈讨论时,马昕在接了一个电话后告诉大家,由于第二天上海将经历一轮大风降雨天气,为了保障感染者安全,将临时有超过1500多名基础设施薄弱的其他方舱医院的感染者紧急转运至临港方舱医院,让大家赶快做好准备。

  由于运转顺畅,保障较好,临港方舱医院接下来承担了多次类似的“兜底任务”。

  在方舱启用之初,马昕也为医院的运转捏了把汗。“4月初最高峰时,一天的入院人数超过6000人,需要200多部大巴车运送,指挥部的忙碌程度赶上了机场的塔台。”马昕说。

  高效收治、救治感染者,临港方舱医院非常强调病人的自我管理。记者在方舱医院内观察发现,每当接收新一批病人时,医护人员都会指导感染者用手机扫描一个二维码,然后填写基本信息、症状、基础疾病、用药等信息。

  “我们鼓励病人参与我们医疗过程,增强病人自我管理。”马昕说,正是由于类似对于入院、出院和诊疗过程的优化,增强方舱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这样才保证临港方舱医院每天万余人的治疗、每天数千人进出舱的周转效率,平均住院时间一直稳定在五点几天。

  在临港方舱医院,除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疗队外,近4700名医护人员更多来自江苏、浙江、贵州、山西等地的援沪医疗队。医护人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如何保证他们“手势”一致?

  在广泛征求各支医疗队意见基础上,临港方舱医院由牵头单位华山医院管理团队组织出台一系列入院流程、出院流程、诊疗规范,马昕还在方舱医院实行了“联络员制度”。

  “这些医疗队不顾危险来到上海支援我们,他们是我们的恩人。”马昕说,他在华山医院挑选了十几名精兵强将,分派到各支医疗队,承担联络协调任务,这些联络员业务能力强,还具有非常好的沟通能力。一方面,他们协调诊疗规范和流程的落实,另一方面,也保障各支医疗队各方面物资的需求,让医疗队队员能够安心进行医疗工作。

  “一定要让感染者随时看到医护人员。”马昕说,尤其是在方舱医院开舱之初,各方面运行还有待完善时,同时在舱内的医护人员数量一度达到医护人员总量的三分之一。“对于一个来到陌生环境的患者来说,随时都能看到医护人员在,这会让他们安心。”

  临港方舱医院里收治的老年感染者,很多都属于新冠肺炎本身症状不重、但基础疾病较为严重的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病变等。“我们一方面会对这类病人做治疗处置,让病情稳定。如果出现病情不稳定或有进一步治疗需求,我们会将这些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做进一步治疗。”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说,方舱医院里,医护们的责任是守住滑向重症的门。

  走出方舱,迎接希望

  在方舱医院内,记者曾问过多位感染者、医护人员同样一个问题:“走出方舱医院,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有的患者说,“最想通知家人我痊愈了”“想早一点看见老公”。也有“00后”护士表示,“想吃小龙虾”“想去迪士尼”。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马昕时,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前两天,他在浏览有关临港方舱医院的一条新闻时,无意间在评论区看见了这样一条留言:“马医生,我还等着你给我取钉子”。马昕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上海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让生活恢复正常。

  5月17日,上海宣布全市16个区均实现社会面清零,上海战疫取得阶段性进展。“奥密克戎病毒很狡猾,传播性强,我们要布下天罗地网,哪里冒出来,就马上在哪里把它遏制下去,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马昕说,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成果,证明了我国防控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

  谈及来到方舱医院的理由,华山医院护士王梦婷说,“我们这一代是被祖国精心呵护长大的一代,尽管新冠病毒来者不善,尤其是奥密克戎传播速度特别快,但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不会犹豫。”

  在临港方舱医院,让马昕感到欣慰的正是像这样一批年轻医护人员快速成长。“来到方舱医院,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很快被激发出来了,这里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他们为自己可以帮到别人而感到开心。看到他们的成长,这让我非常骄傲。”

  方舱医院就像个小社会,每天都有无数故事和感动发生。在临港方舱医院几乎每个护士站旁,都有一处爱心墙,上面写满了患者、医护、志愿者相互鼓励、相互感谢的话语。

  在其中一处爱心墙上,一名儿童患者用稚嫩的笔画写下:“感谢大白,我要回家了。”

  上海,正向着希望出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国际博览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