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个薪资不错的offer,但是在犹豫,怎么办?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又是一年跳槽季,我想想每个职场中人都在评估过去一年的得与失,并想为新的一年寻找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机会。

那么值此变幻莫测的时点,大家都有必要审视一下自己,该跳,还是该留?如果跳,该怎么跳?如果留,该怎么留?这是本文希望引发的一些思考。

以下“十大该跳”的因素中,如果你占了三个,就该严肃地考虑一下转换平台了;而如果占了五个或以上,那就别犹豫了,再待下去小心得抑郁症。其他诸如距离太远、加班太多、公司合并、老板太抠、岗位调整、分配不公、人际关系紧张等,并不构成必然的跳槽理由,但会因为这些原因,引发深层矛盾。

1、在现有公司现有职位连续工作3年以上,工作内容没有变化,级别没有升迁的,该考虑考虑换地了

在一家公司超过3年,通常呈现职场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该学的学了,该熟悉的熟悉了,新鲜劲也早就过去了。再待下去,心气越待越低,很容易就疲了。所以你也许该谋求变化了。当然,职位稳步上升的,还在不断接触新的领域和职能的,不在此列。别太担心自己履历的连续和完整,在一家公司供职3年以上,你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定力,在现今的社会,这不算是浮躁了。甚至在互联网行业,在一家公司2年,我们就不认为是频繁跳槽了。而如果候选人在一个企业连续4年以上,我们会开始怀疑他的激情和拥抱变化的能力,反而是减分项了。

2、公司经营不善,频发赤字,收入朝不保夕的,尽早离开吧

员工和公司的关系一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你不想和这条船一起沉没,别拖着,赶紧走吧。

3、公司管理混乱,相互倾扎,缺乏干事业的氛围

老板不像老板,员工不像员工,熊没个熊样,各自为政,山头林立。这样的公司,也还是跳吧。

4、你确定自己在收入上不是眼高手低的那一族

你又有切实的生活压力,比如供房,供车,养孩子,孝敬老人。现有的公司在可见的未来,也很难达到你对于收入的需求,那也看看外面的机会吧。

也就是说相对于和你同资质同水平的朋友、同事或同学,你觉得自己在职场中明显落后了一个档次,每次同学朋友聚会,你都羞于启齿自己的收入、公司和职位,或者压根就不想参加,你又不想像夏洛一样去装,那就从自身做起,换换平台吧。

各种不支持,总挑刺,穿小鞋,乱指挥,没水平,狂打压,不扛事,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你又摆脱不了。如果你不想把日子过得各种拧巴,那就天涯何处无芳草,这里不行换那里吧。

7、对现有工作完全没有兴趣,每天一想上班就跟喝药一样难受的,赶紧换

职业生涯几十载,没有兴趣的苦熬实在是无法想象。当然,所谓有兴趣,并不是指你就能很舒服地去做每一件事情。“舒服”这种事情,在工作中是不靠谱的,也肯定不是你该追求的目标。想挣钱,想成就某个目标,就没有舒服的。有兴趣是指:你为自己做成一件事情找到一个充分的理由,你愿意为了某个目标去不断挑战自己,去克服工作中的种种不爽和困难,最后在登顶的那一刻,你可以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快感。所以有没有兴趣,不是靠直觉,不是靠逞一时之快,而是要不断地磨练,各种纠结,各种痛苦,如果还是没法接受一项工作,那时再换也不迟。

8、你原来在公司挺重要,各种事情都会叫你参与,突然从某个时间开始,你发现自己被边缘化了

开会也不叫你了,负责的工作范围也越来越窄,领导也不经常和你沟通了,即使安排工作,也明显是在敷衍。这时你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被动离职的前兆。如果你供职时间不是很长,别太在意那点离职补偿,毕竟职场口碑比那点补偿重要。与其别人赶你走,不如自己体面离开。

80后90后的职场,是追求个性发展的职场。当你在一家公司觉得可学的东西不多了,上升空间也有限时,先客观评价一下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自己太心急,没有好好沉淀,还是确实机会成本逐步攀高了。如果是后者,可以考虑跳槽。

这种冲突是一种深层的表达,有的人未必能说出来为什么,但总觉得和环境格格不入。在外企工作很长时间的人,通常会不适应民营企业的管理风格;在高科技企业待惯了的人,也很难适应传统行业;从市场化公司成长起来的经理人很少能够融入国企的氛围;反之亦然。这些都是文化冲突的表现。我们可以把其总结为价值观、行为模式、管理机制、人际关系等等方面的不同。当发生这种冲突时,一般很难调和,只能选择离开。

1、在现有公司供职不足12个月的,建议谨慎考虑跳槽

虽然互联网年代我们的时间呈现碎片化,但职业履历可不能碎片化。那些两年之内连续跳了3家或以上公司的简历,通常会被HR立刻扔到垃圾堆里。所以除非你有非走不可的理由,我们通常不建议在入职一年内跳槽。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最短的跳槽间隔也应该在12个月以上,如果是传统行业,则建议最少2年以上。

2、没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是对现状不满的,建议考虑清楚再决定去与留

我们说没有一个人是对现有工作完全满意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或是收入,或是平台,又或者是团队。但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是过家家,在没想清楚自己的目标之前就盲目找下家的,经常是解决了A问题,又出了B问题,你在哪儿都待不踏实,造成的结果就是连续跳槽,把自己的履历弄得一团糟。建议对自己和市场做一个客观综合的分析判断,把诸如收入提升、职位升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等目标做一个排序,哪些是必须满足的,哪些是可以妥协的,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符合条件的下家。

3、公司上升势头不错,个人成长空间可期的,即使外面有不错机会的勾引,也建议谨慎考虑跳槽

毕竟在职场中是“就熟不就生”,现有体系现有环境你都比较熟悉,换到新单位,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会产生不少未知的风险,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虑,也还是要慎重。

4、仅仅是出于攀比心理

看到同学、朋友都混得不错,产生了焦虑感,从而想换换工作的,也还是暂时静一静。当一个人混得不好的时候,总习惯于向外去寻找原因,认为是平台不好,行业不好,领导不好,产品不好等等,而忽略了内因。人家干得好,不见得只是人家的公司不错,更可能的是内在的某些东西在起作用。你如果不调整好自己,只是一味地想要找到各方面都契合你的平台,无异于缘木求鱼,可能跳到哪里都是一样。

5、仅仅是想多挣几两银子的,不建议跳槽

收入的增长是一个综合而又缓慢的过程,在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中,这主要是和你的综合素质相关的。虽然我们不用添加“厚积薄发”的标签,但只要你能力到了,收入自然就起来了。更多地看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自身的积累,只能是短跑选手,有爆发力,而没有持久性。起个大早而赶个晚集的,在职场中比比皆是。我很认可一种说法:那些最终挣到大钱的,都不是聪明人,而是一些看上去有点笨,但善于坚持的人。

6、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生活状态有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议在跳槽这件事上采取保守的策略

比如生孩子、结婚、异地团聚、重大疾病的诊治等。职业的选择也属于重大的变化,一般在一段时间里,不要把两件重要的事情重叠在一起进行处理,因为它们之间会产生复杂的联动效应,有可能造成你的精力无法集中、决策心境错乱,从而顾此失彼,哪件事都处理不好。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还是分期分批地解决为好。

7、出于一时之愤,想逞一时之快的,建议至少等到心情平复了再来考虑换工作的事

你可能是被老大痛斥了,绩效分数被打低了,年终奖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承诺没有兑现等,因此愤而辞职,很多时候还都是裸辞。但回过头来想想,你爽是爽了,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各种论坛、朋友圈当中会因为你的快意恩仇而给你击节叫好,但煤气公司、水电公司、电话公司、房东可不会因此而少收你一分钱。当你处于没有后路的情况下,下一份工作就有点逼不得已,很可能就踩进了又一个泥坑。所以客观一点,理性一点,通盘考虑一下,再来选择自己的最佳路径。

确立工作目标看起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在我们接触的数千个案例当中,能够就此作出清晰客观理性分析的不会超过20%。如果展开来讲,这就又会是一篇万字的长文,这里只给出一个简约的框架,大家可以参照着做一个自我的设定。首先客观地分析一下自己,看看诸如兴趣、收入、职位、发展、平台、团队、文化、距离等要素中,哪几个排前面,哪几个排后面,先拉出一个排序,别骗自己,该是什么就是什么。然后看一下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简单来讲就是行业如何,行业中的公司都怎样,收入状态,发展速度,核心技能要求等等。把自己的需求排序和外部环境要素做一个交叉比对,找出可行的发展路径,设定2-3年的职业目标,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做出以年为单位的目标分解

目标分为定量和定性两个部分,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一定要清晰,比如年薪要达到20万元,职位要做到总监,带的团队超过10人等等,越详细越好。其他的技能和经验提升指标,也别模棱两可,比如“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就不是一个可执行的目标,可以变为“2016年要结识50个陌生朋友,每周至少1次和熟人或陌生人进行深入沟通”。人对自己的认知总是片面的,找几个对你了解的朋友或同事,听听他们对你的建议,或者是找到靠谱的职场前辈,让他们客观对你做个分析。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分析出这次跳槽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

最好不要超过3个,1-2个比较合适。如果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分清主次,在次要目标上做出妥协。面面俱到的结果通常是面面俱不到。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希望从执行者转变成为管理者,学习本职能领域更高阶的知识和技能,找到能力更强的领导,到更大的平台来给自己镀金,收入可观上升等等。

3、明确自己这次找新机会的主要渠道组合

熟人,内推,猎头,招聘网站,招聘会,新兴的某些社交招聘媒体,你如果精力够,当然可以广泛撒网。但有相当资历的候选人要注意,把自己的简历搞得到处都是的,会让人觉得比较cheap,建议还是通过私密渠道。猎头这点需要特别提示一下,市面上靠谱的猎头太少,还是委托那些懂行的资深猎头比较好一些。

说的就是要把找工作当成一项工作来认真抓起,不要有一搭没一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给自己规定每天的任务,该刷简历就刷简历,该投递就投递,该联系熟人就联系熟人,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额,这样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出来。

5、做好各种应聘资料的准备

简历怎么写就不说了,这是入门级的功课,虽然大多数的简历从专业的眼光来看还是写得很垃圾。主要还是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势特长和你心仪的目标职位目标公司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吧,给你自己一个理由,也给对方一个理由,我为什么适合这个职位,他们为什么要给我面试机会,为什么要录用我。在这里别太一厢情愿。应聘的资料还可以包括一个详细的自我陈述,能够证明过往业绩和成就的某些作品,公众号、论坛文章或博客(如果有的话)。证书什么的我是从来不看,你如果愿意也可以准备啦。(从我过往的面试经历来看,愿意用各种证书证明自己的候选人,一般实操能力都比较差。)

6、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建议不要裸辞,还是骑驴找马好一点

裸辞虽然看起来很帅很潇洒,但最大的问题是容易把自己的心态搞坏。选择机会应该是个主动并且从容的过程,如果因为某些切实的压力,必须在什么什么时点之前找到工作,往往会陷入“刚出虎穴,又入狼窝”的尴尬局面。因为心态不稳的时候,决策的标准会发生重大偏差,很难做出符合自己长期利益的抉择。

7、如果时间允许,给自己留出至少一周来做Offer的选择

做到信息的充分对称,也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一下,别在重大问题没有澄清之前匆忙做出决定。如何选Offer是个大学问,一步错,步步错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你总不希望落到自己头上吧。

8、找工作不能临时抱佛脚,而要时时关注周边的信息和市场的行情,做到有备无患

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公司就会发生变动,职位就会产生变化,就像15年那么多的互联网合并案中,无数人都在懵懂中被裁了员。平时多联系自己之前的同事,储备几个靠谱的猎头,在各种媒体上发发声,让他们主动找到你,你再来做选择,总比逼不得已落荒而逃好吧。还是那句话:你每一天都可能是在公司的最后一天。所以放平心态,早做准备。

9、提出离职遭到挽留的要注意

中国的文化对于忠诚还是挺看重的,你提出离职,即使最终被挽留下来,老板对你的信任通常要打个折扣,如果是公司的重点部门,老板的第一反应是立刻要为这个职位作备份,因为谁都不知道你哪天就又不爽了,老板在此可承受不起反复的折腾。一旦备份到位,你的位置就很尴尬了。因此,有不少的升职、加薪的挽留是临时性挽留,纯粹属于公司目前没有可用之人,一旦老板缓过手来,再收拾你不迟。

10、大家好合好散,做好交接工作

职场的圈子没你想得那么大,所以山不转水转,大家迟早还要见面的。遵守基本的职业操守,尽量不要一甩手给人留下个烂摊子。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是自媒体时代,要想打听点人,打听点事,实在是太容易了。我就有好几个朋友,面试谈得好好的,在下Offer之前突然就黄了,究其原因,是背景调查出了问题。所谓和气生财,混职场还是要多栽花,少栽刺,那样从背后射过来的暗箭就会少很多。

我是在成都上的大学,之前也有想过留在成都,但是因为刚毕业成都不好找工作,爸妈也希望我回宜宾,我就回宜宾了。上了一年多的班,现在工作单位不太喜欢,我就又去成都面试,最近那边面试的单位让我过段时间去上班。

1.工作一年没存下多少钱,成都租房饮食都是笔开销。

2.疫情反复,很担心影响我工作和回家。

3.男朋友在宜宾,家里老人也希望我留在宜宾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宜宾零距离APP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宜宾零距离APP联系删除!

各位前辈好,先简单做下自我介绍:本人是金融小硕,目前收到了两个offer正在犹豫,希望大家能帮我做做选择。一个是农行的县域支行的offer,因为招一两个人,估计进去临柜半年就差不多也能转别的部门,但是要和县域支行签订五年的服务合同。第二个当然是泰隆的offer,是产品研发部的储备生。我是今年3月初参加的面试,估计是“百人计划”第二批的,没有去过总行也没有了解任何情况,就只告诉我们四月一号的时候签三方(那我就存在违约的程序,至今还在犹豫)。

发帖主要是想问问各位已经在泰隆工作,或者对泰隆有较深了解的前辈们:1、这家单位怎么样,发展前景怎么样?听说总行要逐步搬到杭州?真的吗??(我是杭州人)2、因为招的人比较多,是不是进去后淘汰率也比较高?3、如果以后在泰隆干了三年左右,跳槽到别的银行,如招商、浦发等,是不是有这个可能?毕竟对他们来说,泰隆太小了4、我目前报的是产品研发部的储备生,但是我不知道这个岗位好不好,听说也是能转岗的,那么哪个岗位相对好些呢?

问题比较多,但都是我内心的疑虑,毕竟农行的offer也是自己*苦争取来的,我非常希望在泰隆工作过的各位学子们能给出中肯的评价,谢谢!!!!!!!祝大家工作顺利,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开始崭新的人生~~~

ps:问一下,听说4月20号有培训,我没有接到通知,请问收到通知的同学能告知都是什么岗位的吗?真的要*训吗?我是非常想去实地看看泰隆是个什么样的单位,也很想参加

自己好好考虑哦,如果农行是在你家那边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我拒了四大的省分辖区行选择了泰隆,现在想想挺后悔的。。泰隆发展是很快的,压力更是很大。搬去杭州应该是会,但估计还有好几年,阻力也蛮大。淘汰是必须的,在任何单位都一样。去招行浦发么。。。这个估计有些难度,大行对小行的认同度不够,产品研发更是这样。跳城商行可能*更大就算转岗也不是你能决定的,除非你愿意转成客户经理。。到底是不是通知你漏掉了你最好自己打电话问问人力部,*训是肯定要的。祝你有个正确的选择。

我是泰隆这次招的客户经理,这次招了很多人,不晓得泰隆是怎么想,而且具体的相关事宜也根本没和我们讲清楚。比如转正和试用期,让我们卖得不明不白,起码应该说下转正的标准,比如绩效的大概范围,让我们有个思想准备。这点思路一点都不清楚,可以说进泰隆的客户经理都是带着疑问进去的。作为一个想有大发展的银行,给职工的职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在泰隆身上我一点也没看到。 而且对于薪资和福利也是讲得不清不楚,含糊其辞。进入泰隆也是看他有比较好的发展前途,现在想想,有可能不过是海招,再刷掉一大批没资源的客户经理吧,虽然这也是现状,但是都是笔试,两轮面试进去的。 在泰隆当客户经理,就觉得会有种当*灰的感觉。哎。。。。。。。。。。

首先非常感谢你认真回复了我的疑问,每个问题都有解答,非常感谢!!!对于我来说,人生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不是说输不起,但是第一步走好了或许以后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所以自己很犹豫不决,生怕这辈子就这么“毁”了哈哈。所有的事情都不可预料,有利有弊,最后拿主意的还是自己,承担的也是自己,我会好好再想想的,希望以后有什么问题还能得到你的帮助,先谢过了~

4月20号应该是客户经理的培训他们是分批的并没有把你漏掉为了泰隆我也是放弃了不少东西但我觉得在泰隆的话应该比在其他银行更能学到东西吧所以我不顾一切选择它 毕竟现在还年轻今后还有机会做其他选择

具体建议我也说不上来,毕竟我没在泰隆工作过,但是有朋友在人力资源部工作,向楼主这个部门在泰隆应该属于*满高的一个部门。楼主又是硕士以后年薪十几万不成问题的。地方*商业银行的待遇一般都比国有银行好点。我邻居一对夫妇在农行做了15年了,他们两个都会计到现在加起来也就10w左右一年两个人。而且我觉得楼主高学历在泰隆混上领导也比较容易一点,但是泰隆总部要搬杭州我就觉得不怎么可能了。

谢谢大家~~都是好人啊!还是感觉前途好难掌握啊,不知道是自己想太多了,还是真的不能走错这第一步呵呵

哥们选择泰隆绝对是你一辈子的失误

又见楼上这位,您这么有空赶紧去找个更好的单位,整天混bbs。。。我可以比较肯定回答楼主的是:1.总行机构3年内搬去杭州,产品研发可能更早(董事长亲言);2.淘汰率的问题,因为是管培,总行给予的一个培训期通过率大概是近一半,但这是部门管理层的后备,没有说不通过就踢掉,可能只是做一般的员工,不进入管理层后备序列(培训部bossppt讲解语)。4.转岗的问题现在很难说,只是根据我们申报时填写的志愿和人力对我们初步的判断,具体要在培训期再看,如果你真不适合这个部门,或者特别适合干别的,这是个双赢的选择,银行也没理由不让你转。至于第3个,我不是招商浦发的,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在银行界,有资源去哪里都行

同意,我们上次去参观时,也这么说的。至于具体*,行长没说明确,但hr说的很明白了,并给出一个上届管培的平均水平,我自己感觉还可以。至于跳槽,据说里面流动*很频繁,有不少会计事务所的人跳过来,也有不少人跳到上海的银行去。反正看自己了。

上届管培的平均水平是多少?我怎么没听到。。。。方便的话告诉下我

自己好好考虑哦,如果农行是在你家那边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我拒了四大的省分辖区行选择了泰隆,现在想想挺后悔的。。泰隆发展是很快的,压力更是很大。搬去杭州应该是会,但估计还有好几年,阻力也蛮大。淘汰是必须的,在任何单位都一样。去招行浦发么。。。这个估计有些难度,大行对小行的认同度不够,产品研发更是这样。跳城商行可能*更大就算转岗也不是你能决定的,除非你愿意转成客户经理。。到底是不是通知你漏掉了你最好自己打电话问问人力部,*训是肯定要的。祝你有个正确的选择。

我是泰隆这次招的客户经理,这次招了很多人,不晓得泰隆是怎么想,而且具体的相关事宜也根本没和我们讲清楚。比如转正和试用期,让我们卖得不明不白,起码应该说下转正的标准,比如绩效的大概范围,让我们有个思想准备。这点思路一点都不清楚,可以说进泰隆的客户经理都是带着疑问进去的。作为一个想有大发展的银行,给职工的职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在泰隆身上我一点也没看到。 而且对于薪资和福利也是讲得不清不楚,含糊其辞。进入泰隆也是看他有比较好的发展前途,现在想想,有可能不过是海招,再刷掉一大批没资源的客户经理吧,虽然这也是现状,但是都是笔试,两轮面试进去的。 在泰隆当客户经理,就觉得会有种当*灰的感觉。哎。。。。。。。。。。

首先非常感谢你认真回复了我的疑问,每个问题都有解答,非常感谢!!!对于我来说,人生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不是说输不起,但是第一步走好了或许以后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所以自己很犹豫不决,生怕这辈子就这么“毁”了哈哈。所有的事情都不可预料,有利有弊,最后拿主意的还是自己,承担的也是自己,我会好好再想想的,希望以后有什么问题还能得到你的帮助,先谢过了~

4月20号应该是客户经理的培训他们是分批的并没有把你漏掉为了泰隆我也是放弃了不少东西但我觉得在泰隆的话应该比在其他银行更能学到东西吧所以我不顾一切选择它 毕竟现在还年轻今后还有机会做其他选择

具体建议我也说不上来,毕竟我没在泰隆工作过,但是有朋友在人力资源部工作,向楼主这个部门在泰隆应该属于*满高的一个部门。楼主又是硕士以后年薪十几万不成问题的。地方*商业银行的待遇一般都比国有银行好点。我邻居一对夫妇在农行做了15年了,他们两个都会计到现在加起来也就10w左右一年两个人。而且我觉得楼主高学历在泰隆混上领导也比较容易一点,但是泰隆总部要搬杭州我就觉得不怎么可能了。

谢谢大家~~都是好人啊!还是感觉前途好难掌握啊,不知道是自己想太多了,还是真的不能走错这第一步呵呵

哥们选择泰隆绝对是你一辈子的失误

又见楼上这位,您这么有空赶紧去找个更好的单位,整天混bbs。。。我可以比较肯定回答楼主的是:1.总行机构3年内搬去杭州,产品研发可能更早(董事长亲言);2.淘汰率的问题,因为是管培,总行给予的一个培训期通过率大概是近一半,但这是部门管理层的后备,没有说不通过就踢掉,可能只是做一般的员工,不进入管理层后备序列(培训部bossppt讲解语)。4.转岗的问题现在很难说,只是根据我们申报时填写的志愿和人力对我们初步的判断,具体要在培训期再看,如果你真不适合这个部门,或者特别适合干别的,这是个双赢的选择,银行也没理由不让你转。至于第3个,我不是招商浦发的,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在银行界,有资源去哪里都行

同意,我们上次去参观时,也这么说的。至于具体*,行长没说明确,但hr说的很明白了,并给出一个上届管培的平均水平,我自己感觉还可以。至于跳槽,据说里面流动*很频繁,有不少会计事务所的人跳过来,也有不少人跳到上海的银行去。反正看自己了。

上届管培的平均水平是多少?我怎么没听到。。。。方便的话告诉下我

看了一个即将进入泰隆的应届生的困惑,倒底该如何选择还看了:

  • 我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学的人力资源*,也对人力资源很感兴趣,希望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人力资源方向的,在近期的找工作实习过程中,面对一些困惑,当我面对实习工作选择时,我是进入一家比较知名的国企或外企从事hr实习工作好还是进入*的人力资源顾问...

  • 大学毕业,毕业生们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看法各有不同,既有时下流行的“先择业再就业”——无论怎样先找到一个公司开始工作了再说以后的事情;也有没有想法的——随波逐流,大家怎样就跟着做就是,完全不用考虑自己的未来;当然也有认为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的,...

  • 应该如何选择一所好的铁路学校         很多的毕业学生在选择高铁*学校时,其实就是为了在几年读毕业后能很好的找到工作,有一个安逸的工作环境,但是根据我们多年的了解和考察中得知,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高铁学校都能够圆满的实现毕业学员的这一个...

  • 引言光*似箭,美国大学的招生工作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缓缓拉开了序幕。特别是美国大学的早期申请已经在紧张忙碌地过程中进行着。这不,作者的几个朋友的孩子这几天陆续收到了一些大学ed/ea面试的邀请书。作者本人也已被指派了几个学生的面试任务。大家知...

  • 进入大学应该如何学习呢?初入大学,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希望下面的文章能为大家解决疑惑!第一:大学学习应该感兴趣,快乐学习进入大学,老师不会督促你去学习;没有父母在身边,就没有了他们一刻不停地唠叨你去学习;课堂作业不会经常*的布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ffer上的薪资有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