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丫是源自武汉还是上海的,味道正宗吗?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这里就人流汹涌、车水马龙,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在这里,曾经诞生过诸多“老字号”店。2002年10月,“久久丫”第一家门店在上海市长宁区中山西路悄然诞生,一改传统鸭脖售卖模式,以全新连锁形象亮相大上海。全新的产品,全新的市场,需要全新的推广、经营、运营模式,“久久丫”的一切从零开始。

上海人喜甜,然而久久丫开业后即销售火爆,以致顾客不得不分批进店购买,柜台多次被挤破,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让上海人如此青睐?

为了获得吃货们的认可,久久丫的研发师从千余种辣椒中选取3种进行搭配,充分释放辣椒的香、辣等特性,选用川陕山谷地带优质花椒,麻辣中带着丝丝清香,这份对品味的执着令即使是非常挑剔的上海人也不得不折服。路过久久丫门店,仅闻到那浓郁的香味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吃到嘴里初时感到咸并隐隐泛甜,最后慢慢变辣,变麻,越啃越有味,越吃越想吃,就连骨髓里都香飘四溢,直至肉光骨嚼,吸尽汤汁味料,方能依依作罢。

久久丫的原料选自非常现代化的公司,科学的水库散养模式,采用流水线生产,所有鸭子分割完毕后,经分拣、消毒、冷冻后装箱,符合出口标准的鸭肉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地。留在国内的鸭脖分成一公斤四根装、五根装、六根装的标准规格成了久久丫的原料。

在制作工艺方面,解冻、蒸煮、冷却的温度和时间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包装间净化处理,车间的消毒,通风、空调、冷却系统一应俱全。1000家门店的每一根鸭脖都出自标准化生产线,从车间到门店,直到售货员微笑着递到您的手中。久久丫严格的配送和储藏保证了全程的新鲜。同时,所有产品当天生产、当天配送。

久久丫建立了熟食检测中心,所有原料都经严格检验合格后,再由专业工人经过严格挑选,进行化冰、清洗等多达10道工序,从源头上保证产品优质安全。鸭脖出厂前还要进行严格口味和质量检测,确保生产出的产品合格。实施全程;冷链运输和GPS监测,保证产品新鲜美味。售卖过程中制订严格的管理程序,确保产品始终4-10℃环境,售卖环境严格清洁消毒,确保食品零污染。

久久丫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把顾客的饮食健康放在首位。打造优秀品质、优质服务,做其产品健康、安全,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总是听闻的美食之多、樱花之美,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去亲身感受。机会总在最需要的时候到来,今年的初春,终于成行。

“清明时节雨纷纷”,虽然对武汉的小雨有所准备,但愈下愈大之势仍旧打乱了游览计划,好在宾馆位于武昌,距几分钟的路程免去了清晨“过早”(武汉话:吃早点之意)的舟车劳顿。

户部巷古色古香、饭铺云集,门口不远的一面墙上专门列入了各商家的位置与特色,甚为方便。除了最具本地特色的热干面、豆皮、面窝、鲜鱼糊汤粉外,还汇杂了各地的小吃名食,“连吃一个礼拜都不会重样”的说法确非虚言。先说说武汉人最喜欢,也最大众的吃食---热干面,武汉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的“五大名面”。据当地人说,热干面的味道好坏主要取决于芝麻酱,黑色的最为道地。现在武汉名气最大的当数蔡林记,好像这面就是蔡林记做大的,一个纸碗,二两蒸面,三四粒青葱红萝,吃到肚里面身爽韧,麻酱香浓,还真合胃口。豆皮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鲜蛋、鲜虾仁等馅料,用油煎制而成。其皮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因个人不喜欢吃糯米,所以小尝几口便让与他人。徐嫂鲜鱼糊汤粉是巷里人气甚旺的一家店,以鱼肉熬煮的糊加上米线,撒一些笋丁和青葱,鱼糊浓稠鲜香,以油条蘸着吃,油条的绵和鱼糊的鲜组合起来,异常美味。糯米包油条,将煮熟的糯米撒上肉松,内裹油条挤成筒状进食;紫菜卷,蟹棒、玉米和糯米三元素的组合,个人感觉糯米制品的口感应该都差不太多;烧梅,就是北方人说的烧卖,有牛肉和香菇二种馅,味道可跟北京都一处完全不同,馅料是掺着肉丁,香菇丁的糯米。唉……又是糯米;面窝,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形如面包圈,口感类似薄脆与油饼的混合体,味道偏咸,几年前,家中湖北亲戚亲手炸制过,吃了几次,记忆犹新。

解决了肚子,解决不了天气,外面的中雨让我们改变了行程,先奔,归元寺位于汉口,汉口位于长江以西,南为汉阳,与武昌共称“武汉三镇”。 出户部巷南口向西,步行就可到长江边了,百米外即是,武汉长江大桥全桥总长1670米,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如今武汉的长江江面上已经屹立着六座大桥,分别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武汉长江三桥(白沙洲大桥)、军山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另有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贯通东西,以缓解长江一桥、二桥的交通压力。除了大桥、隧道,每天还是几十班渡轮往返武汉三镇,我们从武昌的中华路渡口上船,船分上下两层,到上层凭栏远眺,江面雾气昭昭,江水碎浪滚滚,十分钟的船程后,已抵武汉关码头,不远处便是军港,赫然停着一艘导弹驱逐舰,舰体编号106,回来查了下资料,此舰名为西安舰,1970年建成下水,隶属海军北海舰队,服役期间多次执行重大军事任务,2007年退出现役,同年成为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的教练实习舰,舰上武器设备将予以保留,匆忙拍了几张后打车至归元寺门,寺庙不大却历史悠久,香火旺盛求福也颇为灵验,从雨天聚在门外的人流就可见一斑。寺内罗汉堂的500罗汉最具代表,可以根据年龄数自己的护法罗汉,门外可购买相应罗汉的单片,因当天是清明,遂来寺中参加思亲报恩法会的信徒络绎不绝。

看雨势渐小,又回到武昌转行,这里是众网友极力推荐的一个地方,因入馆免票,门口早已排起蜿蜒长队,秩序井然。好在入门速度不慢,大家都想尽快步入展馆,参观为次,躲雨为主。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建筑格局具有浓郁楚风,馆藏文物品类丰富,器类齐全,器类主要有、,,漆木器,、、古、金玉器,古代,等。馆藏的、、、举世闻名。不过后四样可不是免费的了,需单独购票参观。总的来说,博物馆硬件不错,干净整齐,相当多的游客举着手机拍来拍去,真担心他们出门口,手机因内存不够而无法使用。这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雇佣了大量童工,这些十多岁的小讲解员,十分卖力的为大家解说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接受了几千年的历史教育后,下午去星巴克避雨醒脑,举着杯子找不到座位甚是恼人,最后终于和一个喝着HELLO-C看了一下午免费杂志的哥们拼了个桌。晚上去当地有名的亢龙太子酒店吃饭,点了武昌鱼、红烧甲鱼、莲藕排骨汤几个菜,服务员够实在,一再嘱咐我们别点太多,吃不了。对我的相机也非常敏感,告之菜品禁止拍摄。这种事情遇见的多了,见怪不怪,快点拍完就好,我行广告之实,又非同行偷艺,店家多虑了。

吃过晚饭,漫步踱回,路过首义园夜市一猛子又扎了进去,麻辣龙虾、锡纸武昌鱼、云梦鱼面、鸭血粉丝….种类不少,不过卫生条件差强人意,食物也因摆放过久,影响了鲜度。回到宾馆,洗漱就寝。

清晨推窗,见外面风停雨住,决定先去户部巷过早,四季美的汤包跟苏杭的小笼味道差不太多,少吃鲜香,吃多甜腻。馄饨、生煎都挺精致,滋味却比上海差的远了。吃喝完毕,开始动身,第一站参观武汉最负盛名的,因距离不远,从户部巷出口步行即可,一路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街景颇有古城西安的影子。武汉路窄,单行道不少,堵起车来喇叭声叫嚷声响成一片,尽显武汉人的火爆脾气。出租车司机仿佛都是战斗机驾驶员,让乘客们亲身体验到贴地飞行的刺激感受。来这里之前还觉得自己的驾驶技术游刃有余,现在想来,自愧不如。本地人告诉我们黄鹤楼票价很贵,且为现代重修建筑,根本不值得一进,如想留影,只需在检票口拍摄即可。到了门口才知道,不买票根本无法看到黄鹤楼的真像,前面的白塔、牌坊将楼身遮挡的严严实实,事实告诉人们:付出才能有回报,掏钱才能有相照。凡事总有两面性,今天来的早,不受旅行团的小红帽们干扰。但早上升温快,昨天刚下过雨,黄鹤楼几乎全浸在浓雾之中,还真有点云间缥缈之感。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官场落魄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楼共五层,高50.4米,上下有电梯相通。一层大厅高大宽敞,正面壁上为一幅10米之高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巨幅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三四层均悬挂着古今名人的字画,还有必不可少的旅游工艺品商店。五层为电梯机房,立入禁止。站在最高处凭栏远眺,浩渺的长江及武汉三镇尽收眼底,一阵阵江风吹来,心潮顿时澎湃,但体内热气却逐渐散去,太冷了……黄鹤楼七毁七建,历经千年历练仍保持着庄重、古朴的气度,以独有的人文艺术魅力吸引和感染着每一位来此的游客。黄鹤楼后有一片花园,传出花园便结束了这享有“天下绝景”之称的黄鹤楼之游。路南不远处一片红色的建筑就是辛亥革命博物馆,俗称“红楼”。这里原是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建成。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清军起义,占领武昌,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被称之为“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参观。但参观的长队几乎停滞,原始发票处需要每个人填表登记,里面只有一楼的几件屋子可以参观,二楼以上全不开发。拍了几张片子就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武大门口同样聚集着无数青年男女,照相的、等人的、聊天的、买水果的,顺着人流向里走,路边有不少售卖樱花标本的小贩,都称樱花绝对为武大原产,如假包换。估计校园里的樱花也被这些人摘得差不多了。武汉大学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目前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大学环绕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 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看看上述介绍,就知道武汉大学的实力和影响了吧,当地人说武大是中国风水最好的大学,里面的看点主要是樱园和老斋舍,经过连日来的雨水拍打和商贩们无情的摧残,原本绚烂绽开的樱花已所剩不多,那些幸存者的生命也岌岌可危,每棵树下都围着看不出是学生还是游客的男女,一边嬉笑一边揪着树上的花朵,丑陋的嘴脸在樱花的映衬下更加令人厌恶。

与刻着樱园的石头合影后,开始向老斋舍进发,那里是武汉大学的制高点,也集中了最古老的建筑群,老斋舍是仿布达拉宫的琉璃瓦建筑,依山而建,沿山而上分为三栋横楼,气势磅礴。三排楼里共16个门洞,按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取斋名,原始惨案发生地,现可通往男女生宿舍,门口有宿舍阿姨值守,戒备森严。拾百级台阶而上,珞珈山风光尽收眼底,前方老图书馆傲然耸立,东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中外交融的艺术氛围展示着它独特的设计艺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这里的每个人都一定要到类似天井的地方俯视男女生宿舍,相比之下,男生宿舍的环境明显要强于挂满万国旗的女生宿舍,显示出我们武大男青年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与勤劳卫生的生活方式。沿路向东,环境越发变得静谧起来,仿佛置身于杭州如画的风景之中。

出了东门即到环湖路,右手边即是东湖,水天一色,林木丛丛,绝对是校园情侣谈情说爱的好地方。拦车到东湖景区,东湖景区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中湖。 园内分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珞洪、吹笛六大景区,听涛和磨山最有特色。听涛景区由内堤路连接的多个半岛组成,总占地面积2560亩,其中陆地面积2160亩,湖面面积400亩。听涛景区的前身是民族资本家周苍柏先生的私家花园——“海光农圃”,也是东湖风景区的第一个开放景区。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建有由纪念屈原的景点行吟阁、屈原纪念馆、橘颂亭、沧浪亭、湖滨客舍等组成屈子文化游览区;有先月亭、寓言雕塑园、可竹轩、水云乡、和平龙、濒湖画廊、碧潭观鱼、长天楼、落霞水榭、鲁迅广场等特色景点;还有纪念太平天国英烈的九女墩和为蒋介石40寿辰建立的湖光阁等历史陈迹;近年又相继建成了观景平台、楚风园和中国内陆最大的东湖疑海沙滩浴场等新的游览景点。因听涛是我们的第一站,本打算租辆自行车好好欣赏亭台楼榭,湖光倒影,可刚走到湖边便遇上一对情侣,想与我们合租快艇前往磨山景区,本着互惠的原则,发扬互助的精神,我们欣然接受了邀请,离开陆路,向对岸的磨山进发。驾艇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在劈波斩浪的同时还不忘给我讲解快艇与汽车驾驶的异同。湖面上渔船、游船、快艇交错相过,不时还能看到刺激的水上降落伞飞来飞去。

磨山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山南有以湖水地区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耸萃等四景。整个景区以楚文化为主题,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雄伟,旌旗招展,红砖赤墙的楚城门,仿佛一下将你带回到几千年前的荆州要塞。入门不远就到了楚市,里面的房屋大量采用红、黑、黄三色楚漆器基调,其吊脚楼和脊饰也颇有楚风,但可笑的是,里面的场景却十分可笑,打靶的、射箭的、投篮的,……众人玩得不亦乐乎。楚国的街景反倒成了游乐园,本来浓郁的楚韵顿时消散全无,真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园内其它的景观也均为后人修建,楚天台是楚文化游览区的徽记,台内充斥着复制品、书画赝品以及蜡人蜡像,自由和观赏价值都不高,不去也罢。个人感觉磨山不如听涛,匠气太重。倒不如那种自然山水与人工雕琢结合的舒服了。

离开东湖,门口根本打不到车,仅有的两趟公交车也人满为患,回程的路太多拥堵,车辆在倚湖的窄路上走走停停,好不容易走到市内,挡车直奔另一处餐饮名店艳阳天吃了鳝鱼、鱼丸和王八。在武汉的最后一晚准备去江滩耍耍,所谓江滩,顾名思义就是长江的岸滩,包括、汉江江滩、青山江滩、武昌江滩,尤以汉口江滩最为热闹,集娱乐防洪于一体,是江城百姓夜晚休闲最理想的地方。不过平心而论,武汉江滩比起上海的外滩还差得很远,沿江破落的建筑与美丽的江滩十分不协调,从汉口向武昌望去,江面江边都漆黑一片,没了灯红酒绿,却也少了别样的风情。

正待往回走,一个中年妇女贴身近来,边指天空边轻声询问:要孔明灯么?我们抬头张望,空中星星点点飘着的不明飞行体肯定就是了,孔明灯又叫,相传是由时的(即)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围困于,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因而得名,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为之用。这种奇幻的东西我一向极感兴趣,遂点头示意,妇女接过钱,从怀中掏出一个红色的袋子塞到我们手中,说了一声按说明操作便迅速离去。不远处,一对情侣正在准备点灯,女孩捏住灯体的左右侧,男孩用将蜡烛放进下面的铁丝托中点燃,燃烧一阵后就慢慢放开双手,孔明灯徐徐升起,带着祝福与祈愿飘上夜空,直至消失。

从武汉长江二桥回至武昌,路上就回程购买特产之事向司机请教,这一下就打开了司机师傅的话匣子,滔滔不绝的介绍武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特产风味,特别告诉我们买鸭脖子要去汉口的精武路,哪里是鸭脖子的发源地。还对满大街的“周黑鸭”连锁鸭脖子店持否定的态度,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其实武汉的特产无非就是孝感麻糖、藕粉和鸭脖子,后者也是最近两年才兴起,我曾几年前在北京买过一次久久丫,因自己不喜吃辣,回去尝罢并未留下深刻的印象。来到武汉才发现,满大街的精武鸭脖店,没有人去买不辣的,当地人觉得那不够味道,吃起来没什么意思。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汉人嗜辣的能力真非吾等可比。

今天是在武汉的最后一天,这次紧凑的旅行即将结束。按照惯例,仍旧早起到户部巷凑热闹,平时在北京吃早点,通常以清淡为主,武汉人的口味好像普遍偏重,一大早就看到收买烤肉、烤鸡翅、鸭血鸭肠、生蚝扇贝、肉饼的摊位都开张了。在德华楼买了年糕,尝了比北京大两圈的油条,在吃小馄饨的店里还偶遇了几个老乡,北京人不管到哪都透着骨子里那幽默、直率的劲儿。离开了户部巷,坐船向汉口方向进发,江面因大雾的原因,渡轮刚刚恢复通行,船上的人出奇的多。最后一次在江上驶过,想起明天又要上班,忧伤如同滚滚江水,阵阵涌向心头。码头的汽笛声将我从思绪中拉回。离船上岸,采购开始了,如同北京的王府井,天津的和平路,比肩而立着百十个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吵吵闹闹的广告,加上武汉人独有的高声大嗓,一派勃勃生机的社会主义繁华景象。此处不宜久留,购了麻糖、鱼干快速转奔精武路,精武路其实就是一条不宽的巷子,巷口是几家大规模的精武鸭脖店,已经看不出队形的顾客靠体力抢占着有利位置,柜台里各种鸭子零件铺满柜台,鸭脖、鸭头、鸭舌、鸭胗、鸭心、鸭爪…..顺着巷子往里走能看到上述食品的生产加工点,说不上厨子还是伙计的人正从装满辣油的铁桶里往外捞煮好的鸭脖,密密麻麻鸭脖子整齐在排列在铁锅之上,冒着火红火红的油光,辣子的呛味直钻鼻腔。

机场大巴比原计划早了四十分钟,准备先吃点东西,没想到整个天河机场只有一家面馆,清汤寡水的刷锅面让人倒了胃口,登上了飞机再补充吧。机场广播一遍遍的催促乘客赶紧登机,仿佛每架飞机都有一两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家伙。好在我们的航班正点起飞,一路平安顺利抵京,武汉之行的点点滴滴汇报于此,期待下半年的西南之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久久丫加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