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问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事快速成长起来吗?

旗宾集团股票是创业板股票吗

这个不是创业板,300开头的才是创业板,000.002开头是深,60开头是沪,望采纳

新手问问股票问题,达人请进啊

请问:今日涨幅排名,快速涨幅排名《5分钟》,即使委比前几名

。。跌幅。。,。。跌幅。。。。。。,。。。。。后几名

今日震幅排名,今日量比排名,今日成交额排名都是什么意思啊?

即时行情中最快涨幅最快跌幅等排名,随时更新

这些排名对我选股票有何作用啊?9点30一开电脑这些排名就有了,是不是可以跟着买??

仅供参考,跟着买有时会赚钱,有时会赔钱

还有0字头的股票和6字头的股票啥区别啊?

6字头沪市股票,0字头深市股票

有的股票《记不得是0字头还是6字头的了》,每天14点57分就不显示成交量了,都在最后15点的时候一下子显示出来。而且一下子就是几千手。还一个《记不得是0字头还是6字头的了》就每分钟都显示的,为什么啊?

深市14:57开始集合竞价,沪市继续连续竞价,交易所规定的

还有发现有不少推荐你买股的网站,就是要交会员费的那种,真的假的啊?一开暴风影音就老有什么推荐明日3个暴涨股票啊之类的广告,进去就是那些网站,而我观察了下他推荐的有的的确是涨停了。

大家有啥好的炒股基础知识的网站啥的推荐几个,最好能交如何看盘分析股票走势。

没事到东方财富网里的股民学堂学习一下

并好好看看下面一段文字:

强烈建议每天中午少睡会到交易大厅实习至少一个月

坐庄才能用各种图形、消息骗到自以为是的聪明人的钱财

股评永远是以引诱散户高位接盘低位让出筹码为目的

公司公告:股价在高位出利好消息,股价在低位出利空消息

买基金就是一起步就投降,把自己的钱交给不了解的人,让他用你的钱给大家赚钱,赚了是大家的,赔了是你的,永远是当小兵的料。

买股票一开始可能你比较笨拙,但本事是你自己的,总还是有当将军的机会吧

给你扫扫盲(纯属娱乐,请勿对号入座)

先到最大的购书中心买本最便宜的关于股票的书看看(最便宜的最适合初学者),顺便看看下面的小故事。

小时候在车棚里养了几只小鸡,每天要放出来让他们走走,准备养大时杀掉吃肉。

这天想改善伙食,就到车棚里去抓,可以不小心,想抓的那只跑出去了,就在后面追,只见它不会飞翅膀还在不停地呼扇,屎尿横流,生怕被抓住了。因为看看一时半会抓不住,就不追了,想等晚上它回车棚再抓,但这时的一个情景让我哭笑不得,只见那只鸡好像没事一样摇头晃脑的四处望望,又开始在墙边找食吃了,完全忘掉了刚才被追时的恐惧,偶尔用眼瞅一下远处的我,接着又开始用爪子刨墙边的杂草。。。。。。

鸡,养来就是要被吃肉的。

公鸡因为一次把所有资金都放里面了,所以早早被杀,母鸡因为还会下蛋(每月的工资收入不停的投入股市买进基金),所以等不会下蛋时再杀.

1600年,世界上最早的股票出现在荷兰,1613年成立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1790年,美国第一家股票交易所费城股票交易所成立.

交易所成立最初的日子里,交易的还不是公司股票,而是政府或半政府有价证券。

1791年美国第一银行在费城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随后宾夕法尼亚银行、费城银行、农机银行等也都纷纷发行股票.

机构每每用大资金进行抽签决定怎样分钱的市场就是一级市场

散户一直在孜孜不倦追求解套的市场就叫二级市场

公司被掏空后只剩个壳还有一堆白骨的市场就是三板市场

赌场是有规则的,并且为了让人来赌是公开公正公平操作的,而你在股市一进场就是不公平的

顺便看看你以后可能会遇到的现象:

开户:不要远程开户,会后悔死你的。

银行不能开股票账户,在那碰到的大都是券商的业务员,要到离你家近的交易所办理,直接找经理谈佣金最靠谱。

1:全国各地都可开户,带上身份证,带个存折(不带新开一个也行),会写自己名字,114查你附近的交易所,找一家免费开户的公司进去,大吓一声:开户,问三个问题,开户收钱不?最低佣金多钱?其它乱七八糟的还收不?一切搞定,(网上交易要开通电子银行).

2:存钱并把钱用银证转帐到证券帐户,并搞清楚买卖股票是要交税的(千分之一单向),还要交过路费的(千分之三以内双向的佣金),有的市场还收管理费的(一块一次),如果投入资金500块左右,建议直接买点补药补补脑,就不用入市了,如果用全部储蓄和借的钱炒股,建议直接找块豆腐撞死,免得以后还要四处找豆腐。

3:可以在大厅委托,也可电话或网上自助委托,除了大厅交易,其它都不受地域限制,在哪都可委托。

1.佣金0.2%-0.3%,根据你的证券公司决定,但是最低标准是5元。比如你买了1000元股票,实际佣金应该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

2.过户费(仅仅限于沪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不足按1块收,以后每多一手加1毛

3.通讯费(大部分券商不收)。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区收取5元

1.印花税卖出金额的0.1%

2.佣金0.2%-0.3%,根据你的证券公司决定,但是最低标准是5元。

3.过户费(仅仅限于沪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不足按1块收,以后每多一手加1毛

4.通讯费(大部分券商不收)。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区收取5元

4:每天孜孜不倦的学习解套原理

5:终于有一天开窍了:割肉

8:忽然有了做短线的勇气,追高买入

9:站在高高的山顶,嘴里哼着:我站在48块之巅

10:继续孜孜不倦的学习解套原理

11:再次升华,悟出:补仓

12:一次次的补仓中...

13:经过n年的等待,终于解套

14:卖掉后股价一飞冲天,傻眼中...

15:急不可耐的进入前3项,追高买入+被忽悠买入+抄底买入(不知道底下还有底),由第4项开始循环ing...

申购问题汇总:(都是我以前回答过的,只是部分)

这里不让贴,一贴就删帖,你在我以前回答的问题里应该能找到

旅游板块龙头股包括中青旅,中国国旅,锦江股份,峨眉山A等。其中中青旅是通过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26日公司创立,12月3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中青旅: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作为主发起人,通过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26日公司创立,12月3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我国旅行社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公司拥有大批专业产品研发人员,有机组合国内外旅游资源,缔造精致完美的旅游服务产品。

2、中国国旅: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旅游服务及旅游商品相关项目的投资与管理,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开发、改造与经营,旅游产业研究与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目前主要从事旅行社业务和免税业务,其中旅行社业务主要包括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会奖旅游、签证服务、商旅服务、航空服务、电子商务等业务等。

3、锦江股份: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酒店集团,主要从事酒店营运、管理与特许经营、餐厅营运、客运物流和旅行社等业务。

4、峨眉山A: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于1997年10月经省政府、国家发改委批准在深圳证交所上市,是西南地区第一家旅游上市公司和四川省龙头旅游企业。主营峨眉山风景区游山票、客运索道、旅游宾馆、水电综合开发、旅行社及相关旅游服务等。

5、北京文化:2019年上半年北京文化实现营6210.8万元,同比下降79.5%;实现归母净利润-5560.3万元,2018年同期为4423.5万元,未能维持盈利状态。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76.1%,同比提高29.5个百分点,净利率为-96%,同比降低110.6个百分点。从营收上看,北京文化收入主要来自旅游酒店业务,收入达4184.45万元。

6、腾邦国际:腾邦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10月19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钟百胜,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投资咨询等。2011年,腾邦国际首次公开发行A股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7、众信旅游:北京众信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众信旅游”)是经国家旅游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5100万元,特许经营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国内旅游业务。2014年1月23日,众信旅游成为A股市场首家民营旅行社上市公司,股票简称众信旅游。

8、国旅联合:国旅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旅联合),是一家以投资和经营休闲度假产业的上市公司。1998年12月28日成立于南京;2000年9月22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挂牌交易,现在总股本为43,200万股,公司现有总注册资本4.32亿元。

中国中免601888:龙头股。从事旅行社业务和免税业务;“国旅·cTs”品牌连续14年蝉联旅游业最具价值品牌第。

旅游业概念股其他的还有:

强生控股600662:公司是上海久事公司旗下的国有控股集团型上市公司(证券代码,600662),主要经营出租汽车业、汽车租赁业、汽车服务业、旅游业、房产业等五大产业。

曲江文旅600706: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景区运营管理业务、历史文化主题酒店管理(含餐饮管理)业务、旅行社业务、演出演艺业务、文化旅游商品业务、园林绿化、旅游商业地产业务及其他新型旅游业务等。

旅游板块基金有天弘中证休闲娱乐、融通新消费、中银美丽中国、工银文体产业、创金合信优价成长、西藏旅游、凯撒旅游、中青旅、中国国旅、西安旅游、云南旅游、大连圣亚、丽江股份、宋城演艺、张家界、招商体育文化休闲。

1、可以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2、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这要看情况),通过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不固定。

3、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

1、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

2、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公司型基金。

3、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

4、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

三、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

可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

近几年来,对于地产人来说,形势要判断,姿势要调整,还有任势。微利润、低增长、内卷、增收不增利...地产人越来越焦虑了。如果总是陷入这样的情绪中,只会让自己的认知和视野变窄,有时候需要跳出来,换个视角看问题,或许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飓风过岗,伏草惟存”,强调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只有顺势而为。要想发展,要付出比之前更多的努力。

你不先动,未来不动,我们败给未来的“期待”。无论你把“第一曲”做到足够好,但可别忘了第二曲线的“非连续性”,也就是说,未来所需要的能力、资源、机会并非在现有的第一曲线上自然生长出来。显然知识储备、思维储备、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你先迭代了才能得到机会。

很多地产从业人士感到压力与迷茫,但其实房地产行业还是很幸福的,哪怕冷一点,也是最冷的幸福。对比未来也是幸福的。

目前所有的政策都是保障行业有序平稳发展,毕竟,资本不能无序扩张,房价也不能无序上涨。调控减少了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而经济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就是风险,在VUCA时代,有个平稳的行业外部环境和预期,不是挺幸福的吗?

今年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谈数字化、数字变革、数字社区、数字城市、数字企业,掌握数字资产可能是今后开启另外一个商业模式大门的契机。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创新等,每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都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特别是还未完成的城镇化以及城镇化带来的都市圈发展,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都是增量点。

首先,就要把 客户价值放在第一位,不能像过去那样单纯依赖高周转,一定要坚持客户价值导向,将客户价值创造作为衡量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一个主要指标。

其次,坚持长期主义也体现在 兼顾当下和未来,着手修炼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合作方面的内功,积累资源为企业中长期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

最后,在企业风险控制方面,一定要清楚企业在 企业端、产业端、城市端、项目端通常会遇到哪些风险以及如何预警。此外,团队与机制的建设也是坚持长期主义的基本保障。

麦肯锡作为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其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了解决企业的问题。就像世界上出现锁以后必然有相匹配的钥匙,问题与方法也是共存的。如何找到最合适、最高效的方法,是每一个人必须认证对待的问题。

第一,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效率,重视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做正确的事”强调的是效能,重视时间的最佳利用——这包括是做或者不做某项工作。

实际上,第一重要的却是效能而非效率,我们需要朝着正确的目标快速推进。

更深入地挖掘和分析问题,给自己提供足够的决策依据。

2、从一开始就怀有最终目标

每一项工作都有其特定的最好结果,这就是我们所期望达成的最终目标。高效能人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往往在做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哪些事是必须的,些事往往看起来必不可少,其实是无足轻重的。

第二,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

工作是以目标的实现为导向的,应从目标出发,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的优先次序。

所谓重要程度,即指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对实现目标越有贡献的事越是重要, 它们越应获得优先处理;对实现目标越无意义的事情,愈不重要,它们愈应延后处理。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我现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标”这一原则来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我们每个人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重要且紧迫的事 ;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3、把重要事情摆在第一位

工作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缓急。

以下是两个建议: 每天开始都有一张优先表;把事情按先后顺序写下来,给自己制定一个进度表。做到这一点的三步计划:

(1)估价。首先,你要用目标、需要、回报和满足感这 四项内容对将要做的事情做一个估价。

(2)去除。第二,去除你不必要做的事情,把要做但不一定要你做的事情委托别人去做。

(3)估计。记下你为目标所必须做的事,包括完成任务需要多长时间,谁可以帮助你完成任务等资料。

当你想方设法去解决一个困难而复杂的问题时,如果同时盯着许多需求,就容易丧失目标。你要时不时地从正在做的事情中抬起头来想一想。问自己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你在做的事情对解决问题究竟如何?

它是如何推进你的思路的?

这是不是你现在正在进行的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它没有多大的帮助,你为什么还要做呢?

因此,在每日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随时怀有这个终极目标,随时关注着人生这个大画面,随时丰富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很高的效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2、现在做的是否更接近目标

为了避免成为一个空谈主义者,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首先该做的就是必须将我们的终极目标化为明确的具体目标,化为实际可行的目标,立即朝着这个目标彻底行动起来。

梁启超说过,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

不禁要问,2021,你的竞争力还够用吗?职场如战场,要想让自己在这个激烈的“战役”中存活下来,你的竞争实力是必不可少的。是学历、人脉、经验?

一位美国著名的企业高管教练瓦尔库说,在技术瞬息万变的今天,要想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练好一件本事就够了,那就是学习敏捷力。

学习敏捷力是一种能够从过往经验中快速持续学习的能力。敏捷的学习者,善于把过去的经验和当下联系起来,及时抛弃那些过时的思想和方法,简而言之,学习敏捷力高的人,永远往前看,保持开放心态,永远质疑自己,乐于学习新东西。

关于学习敏捷力,瓦尔库为我们支了几招:

第一招,询问反馈。就是和同事保持良好关系,从他们那里持续得到自己工作表现的反馈,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对事不对人,不要总是反驳对方,为自己的表现辩解,彻底放下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要相信,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总会有改进的空间。

第二招,尝试新方法。每当遇到一个挑战,要扪心自问,有什么全新的思路是自己没有尝试过的。

第三招,寻找连接点。简单来说,就是努力尝试把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应用到其他领域,哪怕表面上看起来关系不大。

第四招,记得进行复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工作经验的系统性复盘,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能力。你得经常问问自己:“我从这一次的经验中学到了什么?最终结果跟我预想的有何不同?”那些喜欢复盘并鼓励下属复盘的领导者,通常能为整个团队的学习敏捷力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未来仍然是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好时候、好光景、好年代,作为地产人,聚焦在自己的优势上,研究借鉴别人的模式,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1]《 别再忙活学历,经验,颜值啥啥了,学习敏捷力才是大事》,哈佛商业评论

[2]《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 拉塞尔

[3]《拥抱变化,地产人回答2021》,中国房地产报

编辑导语:作为职场中人,产品经理也同样不能缺失一样能力,即快速学习的能力,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之后,我们才能更加快速地应对变化和挑战。本篇文章里,作者就何为快速学习、如何提升快速学习能力等方面做了分享,一起来看一下。

如何快速学习才是一个职场人的核心竞争力。

看到很多知乎上的回答都是产品经理要读什么书,产品经理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应该读哪些书,这些都没错,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在这些能力背后,我想你们更需要的是「快速学习」本身的能力。

一个人能够快速学习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知识,一定没什么能难倒他,无论是更换岗位还是更换行业,好像他照样都能做得很好。

所以今天,我分享的是如何快速学习的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

什么是快速学习的能力?

解决第一个问题,快速学习为了什么?肯定是为了获取某种工作技能或提高某些能力。

第二个问题,怎么获取,把学习的知识,进行迭代和升级。

所以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文章会分为3个部分:

  1. 快速学习就是改变认知。
  2. 如何快速学习并掌握一项新技能!

一、快速学习就是改变认知

互联网时代,没有搜不到的答案,但为什么这些答案,我们总是用不上呢?

因为你不缺答案,你缺少的是自我认知。你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答案,别人的理解,看得多了,你渐渐地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感悟,但事实上,它并没有内化成你的能力。

所以第一步,就是改变你们的认知。

就拿产品经理来说,你对岗位/产品有怎样的认知和理解,没有对错,大胆地去写出来。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公司的产品小白和他们部门领导的对话:

  • 领导:我们这个产品应该加个用户互动功能吧?
  • 小白:可以啊,我看竞品都有。
  • 领导:我们这么排版没问题吧,用户会喜欢吗?
  • 小白:我看竞品都是这样的啊 ……

这个产品小白应该能把竞品分析做得很好。但整体的对话也能看出来,完全没有针对自己的产品、公司的战略定位做任何的差异化思考,这样的产品和搬运工没啥区别。

当你开始准备输出自己的理解,但没有方向时,参考这几个问题去问问自己:

  1. 对公司定位的理解?和公司定位有什么关系
  2. 对用户定位的理解?我们的用户群体是怎样的,用户画像是什么?
  3. 对开发部门的理解?研发部门对这个产品的理解又是怎样的,他们和我的理解是一致的吗?
  4. 对其他部门的理解?协作部门的时间安排、支持程度是怎样的?
  5. 对自身定位的规划和理解?你想要做成什么样的产品?

你可以多问一点,慢慢的,让你的产品在脑海里立体起来。不需要什么能力模型和框框架架。

当你形成了自我意识,并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再去搜索答案,寻求进步,会发现变得更有针对性,新的知识才能在你的脑子里找到着陆点。

写出自己的理解很难吗?不难,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意做,因为懒得做,不自信,反正也要去看案例,看得多都会了。

但你小时候考试的时候,会因为反正最后老师都会讲而放弃答题交白卷吗?那结果一定是零分。

所以,“独立做题”这一步,你千万不要省。

你的启蒙老师,不会是一个人、一篇文章、一个观点,而是千千万万的产品实战经验,也就是你自己的理解。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会来到顿悟到一天。相信我,这个情况一定会有。

你一定也有发现,身边很多人总是会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

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有一帮人以非常明显的知识属性快速成长起来?

比如逻辑思维的罗振宇、奇葩说的马东,还有迅速还清6亿的罗永浩……

你可能会说是时代的变化和他们的积累,而我觉得,就是他们快速的学习力,完美的抓住并赶上时代的红利。

这背后,都是因为知识。

你也读很多书,樊登也读很多书,为什么人家是厚积薄发,而你越读越懵?是因为“人类的参差”吗?

我想是因为大多数人,在学习时存在误区:我们一直没有弄明白读书之所以有用的关键是什么?

收藏夹里放的很多干货,你读完一本书听完一个音频,看了很多视频,获得的还是信息,而不是知识。

知识可以改变你的行动,让你的行动和认知发生变化。

老原在毕业求职找工作的时候,经历不是特别的精彩,也不懂什么简历技巧,基本上简历都没过就被筛了。

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安顿自己,我找了一篇怎么写简历的文章,里面的STAR法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STAR法则是一个讲故事框架,内容包含背景、目标、行动和后果,通过此模型能把一件事情讲得更加清晰和全面。

把原本只有一句话的经历,改成有目标、有背景、有行动有结果的模式。

结果就是,页面丰富了很多,并且真的得到了多家企业的面试邀请,在接下来的面试中,我还是使用这个法则,一路开挂拿到了几个心仪的offer。

其实就是一篇文章,但是我整个人的行动和认知都发生了改变,也得到满意的结果。

知识的价值在于运用,而不是收集,是能够真实影响和改变你的行为的才叫知识。

就比如你的产品,它的功能要能够影响到用户,才算是合格。

如果我当时只是看看,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并不使用它修改我的简历,现在的老原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

怎么让知识在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迭代升级,是我们接下来要讲到问题。

我们从获取信息到掌握能力之间,要经历几次内化和迭代。

我不知道每天找我领资料的人,在领取之前有想过要用来提升自己哪一部分具体的能力?还是我只想领点资料,提升一下?

其实都掉入了一个陷阱:我们觉得自己在学习某些领域的知识,但你需要的,不是学习。而是改变自身的能力。

所以有了这个公式:快速学习=运用知识+迁移知识。

1. 学习第一层:运用知识

作为产品经理,基础技能是画原型、出需求文档……看再多别人优秀的案例都不如自己动手画一个。

要学的知识是无穷尽的,而你要发展的能力是相对有限的,你完全可以在浩瀚的知识中,帮助你构建自己的能力圈,而不仅仅是拓展更多的干货、资料包或是书籍。

从你的需要出发,主动寻找你想要的东西。要怎么找到这些想要的东西, 可以通过权威认证考试(PMP/NPDP认证)、能力模型等。

就拿产品经理来说,可以构建7大知识领域的框架,查缺补漏,但这些只是参考,你的重点是找到你真正需要的,而不是被动学习。

学到了这个知识,掌握了知识领域的框架,你要继续往下挖,把它用到你意向不到的领域。

积累多了之后,很多能力都是相通的,所谓行业壁垒,也只是你的储备和经验不够罢了!

我们大多时候要解决实际问题,都是来自经验,比如公司的培训、领导的带教等等。

我可以做产品经理,也可以做项目经理,而且成绩都不错,这是因为一些底层能力是相通的,比如项目管理能力。

我待过互联网行业,现在在职业教育的赛道上,并没有觉得很吃力。

小学作文不是太好,但也可以输出干货。

为什么?因为写文章的逻辑和做项目的逻辑也是互通的。遇到那个临界点,突破它。

《好好学习》的作者说过一句话:“小的进步拼努力,大的进步毁三观”。

学习到了最后,该怎么办?我们就开始寻找新的突破,这个突破就是“临界点”。

在某个领域的临界知识,只要足够成熟,能构成自己能力圈,这就比你身边绝大多数人凭着经验和感受处理问题,要高效得多,成功的概率也要多得多。

但是临界点有很多,要怎么选择呢?或者说,如何判断一件事值不值得做?有4个标准:

  1. 这件事能否有助于我提升认知?
  2. 这件事是不是我喜欢的?我感兴趣吗?我愿意做吗?
  3. 这件事从长期来看,有没有复利效应?或者边际成本在降低?
  4. 这件事能不能给我带来正面黑天鹅的机会?

总结一下,新人/小白在早期如何快速学习?

首先,你需要对岗位、对工作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也就是独立思考。

其次,改变学习的认知。

最后,升级打怪,学会运用知识,迁移知识。

不断突破临界点,会判断哪些事该做,哪些是不该做,节约时间和精力,重点突破!

本文由 @项目经理老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事测评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