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缅甸会出现毒贩

金三角大毒枭坤沙:原名张奇夫 带有中国和缅甸的血统

金三角一带毒枭坤沙10月底在缅甸仰光病逝,终年74岁,原名张奇夫的坤沙,带有中国和缅甸的血统,1933年出生于缅甸,父亲张兵遥是国民党老兵,母亲是缅甸当地的掸族人,坤沙则是少年时代闯荡泰国所取的名字,坤沙的教育程度不高,国民党在云南的参与部队逃亡金三角一带,坤沙就混进国民党的残部中,后来他拉起来一帮贩毒武装,到了上世纪60年代,坤沙在金三角一带成为一大势力,他采取措施,鼓励当地民众种植鸦片,花费巨资,不断更新提炼设备,研制提炼出高纯度的海洛因,使全球毒贩和瘾君子趋之若鹜,最终占领了全球海洛因市场的70%,坤沙1969年一度被缅甸政府诱捕,出狱之后的坤沙利用民众情绪号召掸族独立,并设立了掸邦议会,1994年公开宣布成立掸帮共和国,自任总统,它的军队叫掸邦革命军,后来改为孟泰军,全军兵力达到三万人,他用贩毒得来的钱不断更新武器装备。

1989年12月,坤沙在纽约以十项贩毒罪名被起诉,被美国政府悬赏200百万美元缉拿,泰国也将他列为通缉要犯,坤沙1996年向缅甸政府缴械归顺,坤沙受到缅甸军政府的保护,在仰光过着不自由,却养尊处优的仕官生活,坤沙的一生评价两句话,就是有人认为他是十恶不赦的大毒贩,也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坤沙曾经告诉手下,当年西方人以鸦片欺负中国人,现在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坤沙曾在泰北难民村安营扎寨,开办华文曲校,还收养孤儿,当地村民尊称他为掸邦国父。

何亮亮:十恶不赦也罢,民族英雄也罢,总之坤沙已经告别人世了,坤沙的汉文名字叫做张奇夫,就是奇人也,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觉得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相当典型的乱世枭雄,而且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时空环境,造就了这样一位乱世枭雄,也可以说是造就了这样一位小国之君,我们知道,张奇夫坤沙他的父亲是云南汉人,他的母亲是缅甸的掸族,掸族这个民族,实际上和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一样在泰国和老挝都是主体民族,和中国云南的傣族也上是同出一源的,实际上我们东南亚大部分少数民族的祖先都是古代从中国的南方迁居到东南亚这片大陆上去的,但是问题是掸族在缅甸不是一个主流民族,可是当这个张奇夫,也就是坤沙从少年成为一个青年的时候,他所面临的时代正是40年代后期,50年代初期,当时有大批国军的残余到金三角地区,他们动不动就想反攻大陆。

实际上是想反攻云南,但这是做不到的,他们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但是这是一支具有美式配备的军队,而且也曾经在内战中经历战火洗礼的军队,它们打不过解放军,但是在当地,在三不管的地带,在泰国、缅甸和老挝这三国中央政府都管不到的地方,这个金三角地区,他们却占山为王了,而坤沙也依照这样一种形式,开始发起自己的势力,然后到60年代中期开始,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缅共也开始了武装斗争,而且缅共这个武装斗争,这个人民军当中,也有一些从来自中国各地,通过云南翻山越岭进入缅甸的红卫兵,这些红卫兵当中所携带的毛主席语录,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居然也成为了坤沙就是张奇夫很重要的一个精神资源,后来坤沙的参谋长就说,他把毛主席语录背得是倒背如流,因为他发现主席语录里面那些关于游击战的方面,对于他们非常有用,但是又说,可惜坤沙没有把毛主席语录用好。

其实简单来说,坤沙在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背景当中,在这样三不管的背景当中,能够依靠自己的一支小队伍,逐渐壮大,一方面收复了国民党军国军的残余,另一方面在跟缅共武装对抗的情况下,也能够取胜,最后他又归附了缅甸的政府军,因为整个形式已经改变了。其实坤沙曾经多次说过他不是一个毒贩,他没有贩毒,我想这个话不是由大自己说的算了,当时美国一个纽约法院指控他说,说世界上的海洛因有60%来自金三角,而坤沙本人又占了金三角毒品贸易当中的80%,我想这个指控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当然坤沙他治军还是很严的,他卖鸦片,但是他不让他自己的士兵吸鸦片。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一度也说要建立掸邦人民共和国,要在金三角建立独立的国家,当然最后没有成功。

缅甸军政府对坤沙也采取了宽严相间的政策,一方面解除了武装,但是一方面保证了他的人身安全,以这样一个方法使得坤沙,使坤沙的势力不会成为威胁缅甸的一种力量,而坤沙本人在仰光,他晚年其实是身患重病,它的部下还在云南给他找了一位名医给他治病,那位名医告诉他,你妻妾成群,性生活一定要有节制,但是这位张奇夫可能也真的是奇人,已经过了70,还是舍不得自己成群的妻妾,结果房事过度可能也是造成他病逝的很重要的原因,一代枭雄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

掌握2万军队,成立国家

黑帮片这个题材,受很多观众的喜欢,一旦有黑帮片的片子里面就会有,帮派,黄赌毒也是常有。香港是一个盛产黑帮片的地方,出过很多经典的电影,《门徒》、《追龙》、《坡豪》,等等,看过的人因该也不再少数。

我们都了解毒品,一旦接触就是毁掉一生及一家人的东西,但是它的吸金能力也是黑帮最为喜欢的。金三角一个盛产毒品的地方,也是三不管地带,很多电影都会和它有关。像这样的地方就是犯罪人的天堂,诞生过的毒枭不计其数,其中较为出名就是鸦_片之王-坤沙。

坤沙想必很多人只知道他的声明,却不知道他的身世吧,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坤沙出生于1933年,家乡是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那是一个充满暴力的地方,常年战火,是不是就会有部落发生冲突,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坤沙的成为了犯罪分子的条件。坤沙的家乡离金三角不远,很多部落的人都是靠毒品赚钱,坤沙也是后知后觉毒品是获得暴利的东西,从才开始和家乡的兄弟开始走上了这条路。1967年的时候,坤沙已然从几个人的团队成为了贩毒集团,当时他的集团海域罗汉兴发生了火拼,并赢得了胜利,在金三角取得了一席之地。

从此坤沙也是一发不可收拾,靠着毒品生意,组建了军队。同时也是把着只军队超着,国际化军队的标准训练,最终造就了2万精兵。而且还有一只军队叫做御林军!可能大家会觉得叫“御林军”会很嚣张,可是后来坤沙自己创建了一个国家,在1993年的时候,坤沙就成立掸邦共和国,自己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总统。

坤沙成立了国家之后就更是嚣张,1996年的时候缅甸政府以已经看不下去了,政府出动了军队开始打压坤沙,之后坤沙也是被抓,囚禁在了仰光,之后缅甸政府没收了坤沙了财产,已然达到了50亿美元,不可谓不高,那时还是1996年。

不过坤沙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人,他父亲是山东大理人,母亲则是缅甸人。在卖毒品的时候也是规定不向中国出售毒品,不过最后坤沙也因为成立国家,最后因为内部原因分崩离析,从此退出江湖

坤沙(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新快报]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曾经在世界最有名的毒品产地金三角称霸多年的传奇毒枭坤沙死了!这个风云一时的人物终年74岁。他的身后留下了诸多的不解之谜。

1.担心遭掘墓骨灰撒海

据国际媒体10月30日报道,缅甸政府官员证实,74岁的头号大毒枭坤沙确实死了。

坤沙的秘书说,坤沙是10月26日在缅甸仰光去世的,死因不明。但坤沙长期来一直受到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困扰,并且半身瘫痪。缅甸的一名官员称其已经于10月30日火化。一名火葬场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这一情况。

曾做过坤沙对外发言人10年的昆赛表示,掸邦(注:坤沙设立的由缅甸掸族组成的所谓“掸邦共和国”的简称)抵抗运动中没有人会为被视为“叛徒”的坤沙服丧。他说,坤沙的骨灰可能被撒进孟加拉湾而不是运回掸邦故乡安葬,因为“怕坟墓可能被人破坏”。

2.杀岳父向国民党残部邀功

坤沙1933年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属于有中国血统的缅甸掸族。

坤沙有三个名字,中文名字叫“张奇夫”,缅甸名字为“关约”,“坤沙”则是泰国名字。坤沙从小没读过书,幼年时失去了母亲,生活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后来由其父的一个名叫昆山的亲戚抚养成人。

50年代初,坤沙一度混迹于流窜掸帮的国民党残部中,学会了一些军事常识。后来,他拉起了一支专门护送毒品的小小贩毒武装。

1949年,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击败的蒋军第8军、第26军残部从云南溃逃到缅甸,进驻金三角地区,本想建个据点准备日后响应蒋介石“反攻大陆”,但时势变迁,反攻已不可能,而这几千人的生活却成了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由美国中情局和国民党策划,让这些溃兵种鸦片以解决给养来源。从此,金三角的鸦片种植从一家一户的生产进入了“成片开发 ”阶段,每到旱季收获前夕,漫山遍野的罂粟花鲜艳夺目,奇香四溢。到上世纪60年代,世界被这奇香所毒害,而金三角却因这奇香收进了大把钞票。

这时的坤沙,已长成一条30多岁的精壮汉子,他看出毒品生意的远大前景,于是娶了一位首领的女儿,并很快成了岳父的左膀右臂。

这时的金三角,各部族的杂牌军和小股武装数不胜数,相互间为争毒品利益经常大打出手。坤沙看出当时实力最强的还是国民党军残部,就在本部族与国民党军的一次冲突中,亲手杀了岳父向“国军”邀功请赏,请求联合。以后他又用各种手腕,拉拉打打,渐渐收编了附近所有的小帮派,在缅北建起了一支统一的武装和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盘。

有了地盘后,坤沙开始在毒品经营中大展拳脚。他采取措施鼓励当地民众种植鸦片,花费巨额资金,不断更新提炼设备。坤沙很有些“名牌意识”,在莽莽丛林中,居然研制提炼出纯度高达98%的4号海洛因,使全球毒贩和瘾君子趋之若鹜,“金三角海洛因”从此也臭名远扬,最终占领了世界海洛因市场的70%。

坤沙旗下的孟泰军在缅甸边境荷孟的大本营手持木制长枪,接受军事训练。孟泰军主要由年轻士兵组成,但军中有人不满坤沙只顾贩毒赚钱而出走,使坤沙势力大受打击而没落。

除了贩毒,坤沙还走私宝石,贩运军火。随着毒钱的不断聚集,坤沙的野心开始膨胀,他不断扩充自己的军队,最高峰时兵力曾达两万多人,他在辖区内开关设卡,征收各种税费,金三角俨然一个“国中之国”。

由于坤沙当初剿灭不少小股土匪,再加上他的势力可以抗衡当时的缅共游击队,所以缅甸政府对他的贩毒活动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眼看着坤沙要“坐大”,缅甸政府开始着急了。

1969年,缅政府通知坤沙去缅北军区司令部开会,坤沙不知是鸿门宴,当即被逮捕,并被判处死刑。但是缅甸政府怕坤沙的军队闹事,一直也没敢处死他。坤沙的参谋长、国民党军官张苏泉在1973年4月设计绑架了两名来缅甸工作的苏联医生,要求交换坤沙。此事引起世界震惊和苏联的强烈反应,缅甸政府无奈,在5个月后放“虎”归山。

出狱后的坤沙,看出缅甸政府已不容自己,自己也不愿再寄人篱下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于是他带着旧部隐入丛林,四处招降纳叛,利用民族情绪号召掸族独立,并在金三角地区设立了掸邦议会,建立了有多个部长的“政府”,1994年更公开宣布成立“掸邦共和国”,自任“总统”。他的军队叫“掸邦革命军”,他用贩毒得来的钱不断更新武器装备,其武器先进程度一直高于缅甸政府军。

坤沙治军恩威并重。他本人像个白面书生,看上去并不凶神恶煞。虽识字不多,却颇尊重“读书人”。据称他对其同伴讲义气,对掸族人重感情,甚至常嘘寒问暖以示关怀,颇有些草莽英雄的气概。尽管坤沙贩毒无数,却不准其部下吸毒,他本人也早已戒毒,还规定任何人发现其部下吸毒均可当场处决。

曾追随他的青年军游击队员说,坤沙是真正的大英雄,他积极创办学校培育青年,收育孤儿。坤沙曾告诉他们“西方人当年以鸦片欺侮中国人,今天,我们照样还回去”。

不过,坤沙能在“金三角”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巧妙地利用了“金三角”长期存在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坤沙1969年曾被缅甸政府诱捕,其得力助手张苏泉随即把其贩毒武装更名为“掸邦革命军”,宣称要为掸族同胞的“自由独立”斗争到底,他们制毒贩毒是为“革命运动”筹措“经费”。这样,坤沙转眼之间就由“鸦片大王”变成了“民族英雄”。因此,坤沙虽然遭受缅甸政府军的围剿,但却博得掸邦反政府人士的拥护。

1985年1月18日,几乎所有的泰国报纸都报道说,“鸦片大王”坤沙因长期患糖尿病卧床不起,已于1月16 日死于“金三角”的黎兰山区,终年52岁。还说其亲友已去泰国北部欣德镇建穴造墓,筹备举行隆重葬礼等等。

孰料9个月后,正当各国肃毒机构为坤沙的死松了一口气时,他却再次出现在“金三角”,并在掸邦新的巢穴接受记者采访,宣称他已经洗手不干毒品勾当了,正在计划建立“掸国”。

坤沙的独立王国维持了数年之久。坤沙在他的王国里舒舒服服地做毒品皇帝,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88年,缅甸新政府积极推行民族和解政策,不再用武力解决民族矛盾。政府呼吁各反对派武装放弃与政府为敌的立场,与政府一道建设国家。1992年丹瑞大将执政,奉行更为灵活的政策,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在政府的号召下,缅甸国内的 16支反政府武装,有15支坐下来与政府谈判,并达成了停火协议。惟一与政府对抗的就剩下坤沙,他还沉浸在掸邦独立的美梦中。坤沙成了孤家寡人,处境日益孤立。缅甸政府多次强调,坤沙不属反政府武装,他是人类的公害,政府决不与坤沙集团和谈,只有投降才是他的惟一出路。

在坤沙宣布独立并自任“总统”后,缅甸政府更是与他势不两立,加紧了对坤沙的围剿。1994年5月上旬,缅甸政府军7000余人,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强渡萨尔温江,直捣坤沙的老窝。政府军攻占了泰缅边境坤沙集团的各个战略要地,坤沙集团元气大伤,被迫且战且退。国际局势更是风云变幻。毒品问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由毒品引发的恐怖主义问题举世瞩目。有关国家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正不遗余力。在另一个毒品大国哥伦比亚,政府每年耗资数千万美元,进行剿灭毒品的战争,大毒枭埃斯科瓦尔已经放下武器,向政府投降。至于坤沙的境遇只不过比埃斯科瓦尔略好一点。1989年12月,坤沙在美国纽约以10项贩毒罪名被起诉,美国政府悬赏200万美元缉拿他。泰国也将坤沙列为通缉要犯,泰国警方发誓,只要坤沙一在泰国出现,泰国警察将立即将他逮捕并引渡到有关国家。为配合缅甸政府军的进剿行动,泰国加强了对泰缅边境的封锁。坤沙从国外购买的萨姆-7型导弹在泰国被扣留。坤沙集团的7名干将也在泰国被捕。

对坤沙来说,更直接的危险来自内部。由于分赃不均,坤沙集团内部也是怨声载道,一部分人想撇开坤沙单干。坤沙的“掸邦独立”口号也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自1994年起,为报复缅甸政府军对坤沙的进剿,坤沙武装不断洗劫掸邦村庄,枪杀无辜掸民。令人发指的是,坤沙部下竟然袭击缅甸的寺庙,杀害里面的善男信女。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佛祖、寺庙在国民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坤沙竟然与寺庙为敌,在缅甸引起了公愤。就是在坤沙武装内部,对这种做法也存在分歧。很多士兵由此看清了坤沙的真实面目。掸邦独立是假,建立毒品王国是真。1995年6月,大约有6000余名蒙泰军官兵脱离坤沙自立门户,与坤沙分庭抗礼。坤沙只觉得四面楚歌,被迫辞去蒙泰军总司令职务。他对记者说:“我老了,要退休了……”

1996年新年伊始,从金三角传出消息:当今世界最大的海洛因走私集团头目坤沙,已经正式宣布向缅甸政府投降。从1月1日下午起,缅甸政府军陆续进入位于泰缅边境的金三角坤沙集团的各个据点,占领了坤沙集团的老巢。1月8日,政府军接受荷孟、瑞兰地区坤沙武装的投降,共计有4431名士兵放下了武器,政府军收缴各种类型的武器3483件。1 月18日,缅甸政府在荷孟再次举行坤沙集团的缴枪仪式,坤沙出席了这次仪式。至此,坤沙集团的9000余人放下了武器,少数残余武装也陆续投了降。

此后,坤沙被软禁在仰光一豪华区内,直到死去。不过,这期间他和家人仍在管理着一个相当强大的商业帝国,业务包括珠宝、木材等,也有人认为他与毒品并没有完全脱了干系。他仍然过着奢侈的生活。(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特约撰稿雷怀)


缅甸人脚明电话邀请暂住成都的特情帮他运输30至50件海洛因到昆明,同时另托人帮忙找买主。就在双方准备交易时,跟踪而至的警方当场将双方抓获。昨日记者获悉,贩毒3670克的脚明已被四川省高院终审判处死刑,目前正报最高法院核准。

这起罕见的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犯下的特大贩毒案,因案件管辖、涉及外国人犯罪等诸多原因,直至今年3月才由省高院作出了终审裁定,但事情还得从7年前说起。1997年6月20日,暂住成都的警方特情人员刘某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希望刘能帮他将30至50件海洛因运到昆明贩卖,具体情况面谈。

给刘打电话的是缅甸人脚明,据说两人此前就认识。在给刘打完电话后,脚明跟着又找到马家兴帮他联系买主。得知有好处,马又立即找到哥们儿杨泽治帮忙找买主,杨于是与毒贩马锦商量,马锦当即同意购买。双方随后约定当年7月27日在昆明交易。

当年7月,特情人员刘某应邀到云南瑞丽与脚明和马家兴见面,刘答应帮脚明将海洛因从云南畹町运到昆明。26日,脚明和马家兴、马锦、杨泽治先后到达昆明。第二天,刘将毒品海洛因运达昆明,并从脚明处得到了5万元运费。

27日下午4时左右,脚明亲自带着海洛因与马家兴一起去交易,就在双方进行交易之时,跟踪而至的民警当场将4人抓获,并从脚明的旅行袋中搜出了海洛因3670克。经鉴定,海洛因的纯度高达54.6%。

成都中院被指定作为一审法院审理此案。在查明脚明等4人(刘某另处)的犯罪事实后,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分别判处脚明和马锦死刑、杨泽治死缓、马家兴无期徒刑,并没收4人的个人全部财产。宣判后,4个人均提出上诉。脚明的辩护人认为毒品未流入社会、社会危害较小,杨泽治的辩护人四川兴华中律师事务所周建中则提到“特情引诱犯罪”等等。

针对“特情引诱犯罪”一说,省高院二审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专门作了评述:警方虽使用了特情,但脚明是在事先备有毒品情况下要求刘帮其运输,而脚明等4人贩卖毒品的犯罪动机和贩毒数量却是特情不能引诱的。正是基于这一点,省高院终审维持了一审判决。(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缅甸为什么毒贩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