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家庭医疗共济之后父母有农报如何报销?

从2022年2月1日起,四川省的门诊就医及药店拿到,都可以纳入医保报销了!

随着「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建立,将改变医保资金结构、患者就医买药的方向。

门诊或将成为医院投入资源的新“战场”,药店也因为个账资金的减少造成客流下降,患者或将重返医院。

1、四川医保制度改革将迎来重大变化

2021年12月18日,四川省政府印发的(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将把普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而职工医保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不再计入个人账户

简单地说,也就是普通门诊的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同时,职工医保的个人账户每个月不再打钱进入。

《办法》于2022年2月1日即大年初一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四川医保制度改革将迎来重大变化。

《办法》明确参加职工医保并在待遇享受期内的人员,按规定享受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待遇。

参加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缴费费率与统账结合单位缴费费率一致的人员,按年度设起付线,一个自然年度内,在职职工起付线200元、退休人员150元。

解释一下,就是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在职员工的门诊|药品的起付线|门槛费在200元以上,退休人员在150元以上,就可以报销普通门诊的费用和药店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费用。

支付比例为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50%、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60%,退休人员在上述相应支付比例基础上提高5%至10%

通俗地讲,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报销比例是50%,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是60%,退休人员的报销比例相对于在职员工来说,要高5%~10%。
四川医保门诊支付比例及门诊起付标准

年度支付限额由各统筹地区依据基金运行情况确定,退休人员年度支付限额可适当增加。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同的地区,社保基金的运行情况不一样,退休人员的年度支付限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单建统筹缴费费率低于统账结合单位缴费费率的人员,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待遇由各统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确定。

单建统筹的意思是: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作为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住院医疗费,医保经办机构不为参保人员建立个人医疗账户。 类似于这种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医疗保险,本来就没有医保个人账户的,具体的普通门诊保障,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再来自行确定。

同时,《办法》将参加职工医保并采取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患者纳入门诊共济保障范围,“两病”患者符合门诊慢特病标准的,纳入门诊慢特病管理范围,执行门诊慢特病政策。

也就是说,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在有职工医保的前提下,同时符合门诊慢特病标准的,可以享受门诊慢特病政策——参见《》。

未达到门诊慢特病标准的,执行“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其认定标准、用药范围、保障待遇、管理服务等与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保持一致。门诊慢特病政策与“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不得重复享受。

如果高血压和糖尿病没有达到门诊慢特病的标准,那就享受“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参见。

2、医保制度改革对于我们普通人的启发

五大措施将改变医保资金的结构和使用方式,或将引起整个用药结构的调整,我们普通人对于未来的就诊的安排,也需要做适当调整。

2021年4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具体举措:

  • 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 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计入标准原则上控制在本人参保缴费基数的2%,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
  • 规范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个人账户主要用于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可以用于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以及个人账户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
  •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理服务措施,创新制度运行机制,引导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确保医保基金稳定运行,充分发挥保障功能
  • 完善与门诊共济保障相适应的付费机制,基层医疗可按人头付费;日间手术及门诊特殊病种,推行按病种或DRG(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付费;不宜打包付费的门诊费用按项目付费。

从上述措施中,我们不难发现,医保账户中的资金将发生结构变化,由单位缴纳的部分不再计入个人账户,而全部计入统筹基金,这将带来统筹资金的“扩容”,以用来支付普通门诊费用。

这一结构性的调整,将改变医疗、医药行业的患者流和处方流,以及用药结构。

据国家医保局统计快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口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1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其中参加职工医保险人数3.4423亿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498万人,增幅4.6%。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24638.61亿元、20949.26亿元,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累计结存31373.38亿元。

2019年时职工疾病医保账户累计结余

据药监局2020年报 ,截止2019年底,零售连锁企业6701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9万家;零售药店23.4万家,合计近53万家药店。其中,连锁药店80%的以上的门店是医保定点机构,

根据中康CMH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连锁医保门店数量占医保定点机构的80%以上,约占三分之一的连锁医保门店达到医保定点机构的90%以上。

其中, 百强连锁医保刷社保卡个人账户,占整体销售额比例差异较大,一半的连锁集中在30%至50%之间,少部分连锁达到90%以上。

可以说,这项政策将引起整个用药结构的调整,对于药企的市场布局也是一次考验。

目前除四川外,安徽、广西等省份已经发文落实该《指导意见》。在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门诊多发病、常见病被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报销,最高支付比例可达到65%。

安徽也明确建立职工普通门诊费用共济保障制度,将职工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结束20年来普通门诊费不报销的历史。

同时,改革个人账户制度,调整个人账户计入标准。以2020年全省职工普通门诊费用水平测算,按不低于50%的比例报销,预计可以为参保职工报销普通门诊费用约51亿元。

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但我们确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门诊和药品报销(最低50%)的医疗保障,还是大有裨益的。


门诊也能报销了,至少50%

医保余额,家人可以共用了!

此次会议的重点之一,就是改进了个人账户的计入办法:在职职工个人缴费仍计入本人个人账户,单位缴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

这项改动最大的影响就:医保卡里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

解释一下,我们上班族缴的职工医保,一共有2个账户:

个人账户,即平时买药刷的医保卡里的钱;

统筹账户,就是大病住院报销用的钱。

改革前,个人账户的钱是由个人和公司共同缴纳计入的,约为个人工资的4.4%

但改革后,公司缴纳不再计入个人账户,而是全部进入统筹账户,所以个人账户每月进账:就只有个人工资的2%。

以大连为例,月薪5千,个人账户一年就少了1440元。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分给大家的钱都变少了。但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年轻人身体好,医疗开销小。个人账户有大量结余。

老年人身体差,常常跑医院,个人账户常常不够用。

于是这次医改把公司给大伙缴的那30%的钱拿出来,放到统筹账户,盘活了这部分钱,缓解了老年人的医疗压力。

对年轻人来说,虽然分的钱少了,但他们的付出换来了另一项福利:今后的门诊报销有着落了。

我们的职工医保,主要针对的是大病保障方面,住院医疗、住院手术等等。

对于生活中大家最常使用的门诊医疗却保障不足。

以前,感冒发烧去医院挂号、检查、抽血,一顿操作下来,几百上千分分钟就没了,很是心疼。

现在,就不用担心这些了,门诊也能享受医保报销了,至少50%。这里面就有上面提到的统筹账户的功劳。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相信以后,门诊看病的费用都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门诊报销先从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性病入手,之后再覆盖一些高发病和常见病。

报销比例至少50%,随着资金的充沛,报销比例还会上涨。

个人账户余额,家庭成员共济

工作时间长了,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上万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健康的自己用不上,有病的亲人不能用,这么大一笔钱就这么放着怪可惜的。

如果强行给家人用,还会涉嫌违法,2015年就有个新闻,令我印象深刻:浙江一对母女,因为使用父亲的医保卡买药而被判欺诈罪。

现在,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此次医改之后,个人账户也可以给家人使用了!

不仅如此,购买助听器、血糖仪等医疗器械也可以用医保个人账户购买了。

“个人账户允许家庭成员共济,可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费用。”

有朋友担心,医保卡可以家人共用了,会不会影响保险理赔?

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成都的做法:

如果亲属先做好绑定手续,再用自己的医保卡看病买药,那么就诊记录会记在亲属名下,不会影响自己。

如果亲属直接使用自己的医保卡挂号就诊,就有影响。

不过,目前这项攻济政策还没有具体落地,保险公司这边也没有说法,还是建议大家再观望一阵子。

除此之外,改革也对个人账户做出了限制:不得再用于体育健身、养生保健等,和医保无关的项目。

这样的做法是控制医保账户的支出,“把钱花在刀刃上”,减少医保基金的压力,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惠。

大家都能看到,这两年医保改革的快车,朝着惠民的方向开。

越来越多的人都享受到了国家提供的基础医疗保障,让病有所医成为现实。

不过,医保虽然覆盖面广,保障的力度还有待提高。昂贵的进口药,高端医疗项目依然需要患者自费,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还有大病过后的康复费用和经济收入的损失,这一大笔支出,医保都是无法负责的。

所以,一份完善的医疗保障计划,商业保险是不可缺少的。它能让我们远离疾病和意外导致的现金流困境,也可以让我们住院治疗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医保大变化,用个人账户为家人看病

社保体系正在进行一轮全新的改革。

在不久前国务院明确“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养老保险改革后,近日国常会上部署深化医改,职工医疗保险也将迎来新的变化。

个人+统筹,医保的两个账户

五险一金是每个“打工人”都十分关心的福利待遇,抛开公积金不谈,“五险”中涉及个人缴费且比例较大的,只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因此被格外关注。在“当我们老去,真正能靠什么养老?”中,我们简单介绍了未来事关个人养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而4月7日国常会上明确的“医改新政”,则是对个人医保账户的重大改革,影响的也不仅仅是缴纳医保的职工个人,对职工的家庭、亲属的日常看病、打针、吃药也都有着全面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目前职工个人缴纳的医保是如何划分使用的。

对于每个缴纳社保的企业职工而言,医保分为两部分,个人缴纳部分和公司缴纳部分,账户也因此分为两个,即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

一般来说,医疗保险的缴纳基数会根据个人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确定,缴纳比例则是个人2%,公司6%左右,其中公司缴纳比例在各省市地区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北京为10%,上海为11%,广州为5.5%等。只要累计缴纳年限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终身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当然,各地也同样有所不同,如上海15年,广州15年,杭州为20年等。

按照现行规定,所有这些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个人缴纳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公司缴纳部分则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30%,会进入个人账户,其余的70%进入统筹账户。

那么,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作用和区别又有何区别呢?

个人账户与职工个人绑定,无论是工作单位还是工作地的变更,个人账户都会跟随个人走,其用途也更加广泛,基本上职工个人的看病、医疗、住院、养老都可以,个别地方还可以将其提取出来,用于任何消费。如果职工出现身故、移民等情况时,个人账户资金也可以提取出来。简单来说就是,个人账户资金为个人财产,用途在医疗方面基本不受限制。

统筹基金账户则比较复杂。首先,统筹账户覆盖的医疗范围比较小,一般只能用于住院医疗或特定疾病的门诊治疗,这类报销比例一般很高,多数都在85%以上。但是像糖尿病、高血压这类的门诊慢性病、常见病,以及日常感冒发烧去检查、抽血等,都无法用于医保统筹账户支付。其次,统筹账户为共同所有,为所有职工医保覆盖范围内的人提供医保支付,账户不受个人支配,个人社保关系的转移、注销等均不会影响统筹账户。最后,统筹账户没有个人账户余额的概念,统筹账户的余额指的是历年的累计结余,与个人无关。

收不抵支,医保面临的统筹压力

了解了目前的职工医保制度,我们也就能够轻易的发现现行制度下的问题所在。

一是对年轻人不友好。年轻人身体好,医疗支出少,即便生病也多是在门诊看病,但这部分又恰恰是统筹账户不能覆盖的,导致的结果是年轻人缴纳的医保费用最多,用的最少,偶尔有医疗支出(门诊),又不在医保统筹报销范围内。个人账户结余多,统筹账户交了钱也享受不到。这让很多年轻人有宁愿不交社保的想法,医保缴费的意愿极低。

二是政府统筹账户的压力非常大。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加上人口极速的老龄化,国内的医保基金支出连年快于收入。根据医保局公布的数据:

2019年,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23334.87亿元,同比增长10.64%;总支出19945.73亿元,同比增长13.29%,支出的增速远快于收入的增速。

2018年,收入同比增长11.16%,支出同比增长14.19%。同样是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而在医保局成立之前,统计数据也能够看到,从2014年开始,医保基金支出的增速就显著快于收入的增速。各省职工医保基金支出穿底、入不敷出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再考虑到目前国内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因素,未来医保基金统筹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这也是很多年轻人医保缴费意愿不高的原因之一。有的年轻人担忧,目前自己缴费很多,却用不上这些医保,等到未来自己年龄大了,需要用到医保时,统筹账户可能所剩无几甚至亏空,难以满足医疗需求,莫不如不缴费,将省下的钱储蓄起来用于购买保险或为未来打算。

这些处于明处或暗处的问题,都制约了医保制度的保障效果,影响居民的缴费意愿。

医保改革,以“个人账户”为核心

在这种压力下,医保的改革也从开源节流两个维度开始。节流要控费,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降低医保内的医药、医疗耗材等价格,去年和今年网络上频现“医药带量采购砍价”的视频,就在于此。当然,还有其它推进自研药、仿制药等研发鼓励的措施。

除了节流控费,还得开源,也就是国常会明确的“职工医保制度改革”。改革主要有四个方向:

一是扩大医保的覆盖面,把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支付比例从50%起步,未来逐渐提高;

二是公司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也就是说,原来公司缴费30%纳入个人账户的部分,转为划入统筹账户;

三是个人账户可以给家属用,例如扩大到可以支付职工配偶、父母、子女的个人负担费用,发挥“家庭共济”的作用;

四是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严查骗取医保等行为。

可以看到,本次改革的内容,正是对医保制度中问题的针对性改革。

将门诊覆盖面积扩大,减轻职工负担,把较少生病、看门诊较多的年轻人覆盖。并且对于个人账户结余较多的年轻人,可以将结余部分用于父母、子女等亲属,既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又缓解了“一人生病,全家凑钱”的问题,发挥医保互济的作用。

同时,这种个人账户的家庭共济模式,还解决了长久以来存在的家庭成员冒用医保卡的现象。2020年国庆热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葛优饰演的张北京用自己的医保卡为舅舅看病,反映的就是这一痛点。其它父母冒用子女医保卡买药,结果双双被罚甚至获刑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所以,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十分有助于加强家庭互济,实现“一人参保保全家”,并解决社会痛点问题。

因此,总体来看,对于个人而言,虽然个人账户部分的钱减少了,但使用范围增加了,还能享受到统筹账户覆盖门诊的医保支付,利大于弊。对于政府而言,增加了统筹账户的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缓解“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问题,提升医疗保险的保障效能,也可以让更多人受益。企业也并未因此而增加社保负担,更有利于推动改革的落地。

当然,这些改革目标没法一蹴而就,各省级政府有长达三年的过渡期可以逐步实现。但无论如何,医保改革的第一步已经迈出,我相信,不用“因病致贫”,实现“家庭共济”的目标不会远了。

医保新规来了!5月1日起正式实施,可不能再不当回事了

医疗卫生问题关系到民生,关系到每一个居民。同样就是这样,我国的医疗保险一直在不断完善中,这不,新的医疗法规又出台了。这里面规范和约束了一些比较常见的现象和问题,可以不能不当回事。

民法典:新的医疗保险条例来了!五月一日起正式实施,不能再做不该做的事了

一、不得利用享受医疗保健的权利倒卖药品

不少人在生活中发现,药店不仅卖药,还能买到牙膏、衣架、洗衣等生活用品,有的人医保卡不常使用,长年累月下来里边积攒的钱不少,所以在一些有问题的药店店主或店员的诱惑下,有的人就动起了歪脑筋,采取吃部分回扣的方式,将现金或实物等兑换成现金等等。

除此以外,医药用品的倒卖也层出不穷,一些无良店主有自己的进货渠道,开了一些药厂过来推销,没有职业道德!这种药吃起来你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毕竟没有一些厂家出的品牌好.你还不当心,终究损害了被保险人的自身利益!

二是放宽医保卡使用范围

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实行实名制,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住在农村的个体户没有参保,而是参加了一些农村医疗合作社,这样就存在着用自己的医保卡帮助他人刷药或为家人报销的现象。即使是特殊情况需要代为结算的,也要持本人身份证,

新法适当放宽了个人医疗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即可供家属使用,显得十分人性化。简单地说,以后帮其他看病不再需要遵循一人一卡的原则,医保卡内的分钱可以用来支付家属的医疗费

三是不重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比如有人已经参加了当地农村的城乡医保,外出打工后,公司又为其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持卡人生病时已使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虽然部分人已经用城镇医疗保险报销了,甚至还让家人私下托关系在农村合作医疗系统中进行再次报销,这种现

为消除这一现象,《国家医疗保障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可以有效地遏制重复参保和报销现象,对此现象应追究其法律责任。被保险人做了合法的公民,当然要杜绝这种违法行为。

此外,《条例》还对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工作人员和机构进行了限制,例如,伪造、涂改医疗诊断证明以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将被处以吊销医疗许可证、撤销定点医疗保障资格、罚款、退还医疗保险基金等处罚。

因此,看起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每年缴纳的医保也逐年增加,这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国家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推行相关的监管制度,完善相关的法规,这是一种

所以对医保基金的有效监管,有利于民生,作为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我们也有理由遵守它的规定,不能利用漏洞获取不该获得的利益,不能进行欺诈保险、重复保险报销,更不能做倒卖药品的违法行为。

来源:锐眼商业,苏宁金融研究院,小茗娱乐社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现在大部分人都会缴纳医保,不管是城市医保还是农村医保生病住院都可以报销一些医疗费用,但是以前医保只能自己用,家人的不能共用的,最近有推出个人账户将允许家庭成员共济政策,那什么是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医保共济账户怎么给家人用?跟随信用家装修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

1、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是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可用于支付职工医保参保人员配偶、子女、父母的医疗保障费用,实现家庭成员之间共济互助。

2、需要注意的是,医保共济账户虽然可以给配偶、子女、父母使用,但不包括爷爷、奶奶、孙子、孙女以及旁系亲戚。

医保个人账户将允许家庭成员共济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确定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措施,拓宽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具体如下:

1、逐步将部分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门诊慢特病和多发病、常见病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从50%起步,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今后随基金承受能力增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2、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在职职工个人缴费仍计入本人个人账户,单位缴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逐步调整到统筹地区实施此项改革当年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

3、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允许家庭成员共济,可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费用,探索用于家属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等个人缴费。

4、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完善稽核、内控等制度,严肃查处虚假住院、欺诈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与门诊共济保障相适应的付费机制。会议强调,各省级政府可设置三年左右过渡期,逐步有序实现改革目标。会议同时要求,要同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门诊统筹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医保共济账户怎么给家人用

1、想要开通医保共济账户,可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上开通亲情账户绑定功能,凡是可正常申领电子凭证的参保人均可使用该平台进行亲情账户绑定。

2、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可以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支出。

3、共济账户一般实行1+3的原则,也就是说一个职工医保账户可以绑定三名近亲属,并且授权人与被授权人均不得重复绑定。授权人绑定共济亲属后,不可再充当被授权人,被授权人被绑定后,无法被其他人再次绑定,也不可以充当授权人。若是需要变换绑定角色,需要解绑共济账户后再重新绑定。

什么是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医保共济账户怎么给家人用?以上就是信用家装修网小编介绍的相关内容,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实现医保共济账户可以减少不少麻烦,更加方便人性化,具体政策以当地政府文件为准。更多医保知识可以继续关注信用家装修网了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保家庭共济可以报销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