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是不是就是真菌?

白花花、轻飘飘,14年来禁而不绝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即将卷土重来——5月1日起它们将正式“回归”。消息一出引发了不少争议。在中国,一次性餐盒成本低、用量大,回收利用率低,且无法自然降解,因此曾被称为“白色污染”,在全世界范围内亦声名不佳。

事实上,绝大多数种类的塑料都是不可降解的人工合成品。人们每一天扔掉数以亿计的塑料产品,它们中的绝大多数被丢进垃圾填埋场,或者流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永远无法消失。如果我们不做些什么的话,未来可能真的要生活在垃圾遍布的地球上了。

答案总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如果说真菌能成为塑料的终结者,你相信吗?

说起真菌,似乎总给人不太好的印象。的确,我们常常在阴暗潮湿甚至肮脏的角落发现它,但那正是它的伟大之处——从生态学的角度上看,真菌是地球的保洁员。如果地球上没有真菌和细菌,我们就得生活在数米厚的垃圾之上了,脚下全是树枝与粪便。

有些种类的真菌会长出长长的菌丝,也就是所谓的“根”,这些菌丝紧密缠绕形成富有粘性的网状菌丝体,能够把周遭的一切东西牢牢缚住。菌丝可以小到肉眼难以观察,也可以十分庞大。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体就是一株已经生长了2200年的真菌,面积高达9.7平方公里,有1400个足球场那么大。来自纽约的研究团队看中的就是这种菌丝。培植菌丝使用的原料是轧棉废料、稻谷壳、荞麦壳以及其他农作物加工后留下的垃圾。首先,原料经过蒸汽净化装置消灭其中的霉菌、细菌和昆虫,再与孢子、菌丝混合后装进模具内。在接下来数天时间里,比头发还细的菌丝将分解、吸收大部分原料,不断生长,根据模具的形状,填满模具的每一个角落和缝隙。

当硬度等指标达到预设标准时,就可以从模具内取出菌丝体,它摸上去柔软而有韧性,每立方厘米所包含的菌丝长达4.8千米。最后的工序是加热、烘干,将真菌彻底杀死,菌丝体的形状将不会再发生变化。目前这种材料制成的产品,已经投入使用,用来包装电脑、葡萄酒和办公家具零部件。

生产成本的高低是一种新材料能否被应用的关键因素。好消息是,因为不耗费任何能源,生产这种菌丝体相当便宜。研究人员表示,几乎任何木质纤维都可以当作生产原料,尤其是经济价值较低的农业副产品,比如秸秆、渣滓、谷壳、锯木屑甚至龙虾壳—真菌堪称不挑食的“模范”。

菌丝体的培育也非常简单,只要在正常的室温范围内,做好遮光即可,根本不需要昂贵的温室。从环保的角度上看,它甚至连碳排放量都非常低。这种“纯天然”的材料生长耗时5到14天,不带有任何毒性,也不用担心引发过敏。

最引人瞩目的是,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生物降解作用,即使随手丢弃也不会造成污染。当然,如果埋进后花园就更好了:90天内,它将自行完成降解,成为花草树木的养料。不仅生产过程无需化石燃料,而且可完全回归自然。这一点比现有的绝大多数人工合成物质都更加环保。

塑料的原料主要来自有千万年历史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纸类制品则来自生长了数年的树木;而利用真菌的自然作用,从生产到回归自然仅需几个月时间。这一技术的研究者拥有自己独特的哲学:在数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自然创造了如此多的材料,我们何必舍近求远呢?他们甚至相信这种材料能够完全取代塑料。

这种自信并不是毫无理由的。除了环保这个卖点,菌丝体材料还具有其他多种优越性能。

菌丝体定型之后十分稳定,构成的平面丝网具有绝缘效果,可防潮、防水、阻燃。菌丝之间含有微小的绝缘气囊,一英寸厚菌丝板材的隔热性,可以媲美同等厚度的玻璃纤维隔热板,经得起600摄氏度的高温。“用喷灯对它进行烧烤都不会燃烧。”研究者说。而与塑料相比,它不会释放任何有毒的有机化合物,也不易在紫外线照射下老化。

通过改变原料的混合成分,人们还可以调整菌丝体的强度和弹性,比如多加入多轧棉碎屑可增加其隔热性能,而多加稻壳则可增强防火性能。它柔韧灵活,经久耐用,弹性良好,其终端产品除了做包装材料外,还可以做绝缘材料、服装纤维材料等等,其他用途仍在开发中。

研究者甚至设想用菌丝体盖房子。如今建筑用材大多硬脆,没有韧性,而高强度、加固后的菌丝体可以制成结构坚固的生物复合板,成为建筑用的材料。你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其形状、强度和弹性,任何规格的菌丝隔热板都只需5-14天即可完成,成本更低但使用寿命长,废弃后还可直接埋入土中分解成堆肥。

在研究者们看来,向产值数千亿美元的塑料产业发起挑战,无疑极为艰巨,但却必须坚持。在被塑料包围的现代社会,我们享受着便利,也逐渐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如何不让当代人的消费影响后代人的生存,性能优异、环保无毒的真菌也许是最有希望的选择。

下列微生物中具有足细胞的是()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不属于机会致病性真菌的是A.白假丝酵母菌B.曲霉菌C.毛霉菌D.皮肤癣菌E.新型隐球菌
不属于机会致病性真菌的是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真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白假丝酵母菌B.曲霉菌C.毛霉菌D.新型隐球菌E.卡氏肺孢菌真菌性脑膜
真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白假丝酵母菌
真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白假丝酵母菌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下列不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A、念珠菌B、隐球菌C、曲霉菌D、毛霉菌E、球孢子菌
下列不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墨汁染色主要用于检测()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不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A、白色念珠菌B、曲霉菌C、毛霉菌D、新生隐球菌E、皮肤癣菌
不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下列微生物中,具有真正的菌丝的 有

不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A.白色念珠菌B.曲霉菌C.毛霉菌D.皮肤癣菌E.新型隐球菌
不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第1篇:真菌的分子鉴定

内生真菌(endophyticfungi)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段时期生活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真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生真菌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对相应的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已经成为寻找*物来源的一种新途经。本文以我国特有*用植物——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dee.)为实验材料,对喜树内生真菌的组织分布及分离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分离的表面消毒以75%酒精和0.1%升*结合的方法较好。对喜树的根部和茎部的升*消毒时间以4~5min为宜,喜树叶子的升*消毒时间应控制在2min左右。在所试条件下共计分离得到70株内生真菌,主要分布在树叶(42.9%)和皮部(35.7%),根部(14.3%)和种子(7.1%)中的内生真菌数目较少,在木质部未分离到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应用形态学方法共鉴定出6株内生真菌,分布于6属。按照培养特征,把所得内生真菌归为27个形态类群。选取不同形态类群中的代表菌株,扩增并测定其rdnaits区段的dna序列,结合内生真菌与genbank中参考菌株碱基序列相似*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共获得18株内生真菌的i

麦曲在黄酒酿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微生物在麦曲中的区系分布和其中微生物菌群的系统发育,对于理顺麦曲中的微生物与产地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立麦曲微生物生态数据库和麦曲品质的分子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培养基进行真菌平板分离的结果

为了最大限度地分离出麦曲中的真菌,采用了三种培养基,其中pda和cpk培养基是用来分离真菌的常用培养基,此外还使用了麦曲浸提液培养基(wqe),因为它的营养成份近似于微生物最原始的生存环境。对于三种培养基进行平板菌落计数,pda和wqe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在48小时后达到最大,菌落数分别达到4.7×104cfu/g干曲和8.4×104cfu/g干曲。而在cpk培养基上,由于本身是合成培养基,营养不够丰富,所以24小时后开始慢慢形成菌落,56小时后达到最大值,仅为1.4×104cfu/g干曲。

不同培养基的麦曲真菌分布

根据菌落大孝形态和颜*等表型特征进行初步区分,共得到24株纯种菌株。各个纯株在3种分离培养基上的分布情况见表1。从pda,cpk和wqe三种培养基上分离得到的纯种真菌分别为8种、18种和11种。pda是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但分离出来的真菌数目最少。而近似于微生物最原始生存环境的wqe培养基分离得到的真菌种类,要比预期的少。在合成培养基cpk上分离获

真菌主要是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三种,最常用的鉴定方法就是表形观察,霉菌和大型真菌可以通过菌丝的颜*,孢子的形态进行区分,辅以23srrna就基本ok,酵母可以通过发酵代谢观察辅以23rrna进行鉴定。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卫生防病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大多数人知道细菌可以导致疾病,并习惯用“有病菌”或“有细菌”来形容一个脏的环境或物品。那么,真菌又是怎么回事,是细菌的一种吗?的确,真菌也很微小,也能使人生病,但它和细菌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内都有细胞核。而微生物中只有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故又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少,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而病毒则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生微生物。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有十万多种,其中能引起人或动物感染的仅占极少部分,约300种。很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面粉发酵,做酱油、醋、酒和霉豆腐等都要用真菌来发酵。工业上许多酶制剂、农业上的饲料发酵都离不开真菌。许多真菌还可食用,如蘑菇、银耳、香菇、木耳等。真菌还是医*事业中的宝贵

第4篇:真菌培养及鉴定

1.采集标本体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应注意无菌*作。

2.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sabouraudagar)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小培养协助鉴定。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真菌培养的方法与直接镜检法相比较而言,更能对大部分真菌感染的灰指*作出准确的鉴定,也是诊断灰指*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下面我们就从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时间、菌种鉴定三方面来了解一下灰指*的真菌培养法。

通常培养真菌会同时选用两种培养基,如果单用一种培养基,则容易忽略其它种类的真菌诊断。常见的两种培养基,一种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加抗菌剂,常为*霉素和放线菌*;另一种是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仅加*霉素,不加放线菌*。

各种真菌的生长速度不同,所以报告的时间也不同。一般皮肤癣菌生长较缓慢,在26℃-28℃的环境下需要培养2-4周才能发报告,但是,皮肤癣菌含盖的菌

第5篇:初二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练习题

1.用无菌棉棒擦取桌面,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a.配置培养基;b.高压灭菌;c.接种;d.在恒温箱中培养。答〔〕

2.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成形的细胞核。答〔〕

3.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选用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a.采集同一环境中的标本,在不同环境中培养;

b.分别采集两种环境中的标本;c.设置对照,且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d.设置对照,并在两种环境中培养。答〔〕

4.科学家们利用一些细菌来清除石油泄漏的洋面和有汽油泄漏的土壤,以便于净化环境(如右图所示)。这些能净化环境的细菌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答〔〕

5.你知道右侧下面照片上的科学家是谁吗?他就是向世人*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科学家──微生物学之父,他的名字叫:

a.列文虎克;b.巴斯德;

c.弗莱明;d.达尔文。答〔〕

6.蘑菇属于大型真菌,它的地下菌丝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营养物质;b.吸收水分;

c.吸收无机盐;d.固定地上部分。答〔

第6篇: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范文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认识上升到理*认识。

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

第7篇:bergey细菌鉴定手册

一本有代表*的、参考价值极高、比较全面系统的细菌分类手册。由美国布瑞德(breed)等人主编。1923年第1版,后于1925、1930、1934、1939、1948、1957、1974年相继出版了第2至第8版,每个版本都反映了当时细菌学发展的新成就。其中第8版有美、英、德、法等14个国家的细菌学家参加了编写工作,对系统内的每一属和种都做了较详细的属*描述。近年来,由于细胞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渗透,大大促进了细菌分类学的发展,使分类系统与真正反映亲缘关系的自然体系日趋接近。第9版(1984,1986)中实质*的变化,象征着细菌分类学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第一,手册更名,原书名为《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manualofdeterminativebacteriology),第9版由于内容增加,范围扩大,提高了手册的实用*,同时指出各类细菌间的关系,所以改名为《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由1卷分成4卷,这是考虑到能及时反映新进展和使用者的方便;第三,细菌在生物界的地位,8、9版间无变动,但它们的高级分类单位有很大变化(见下表)

第8篇:初二上册生物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识点巩固:期末考试(人教版),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2)高温灭菌;(3)冷却;(4)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5)培养,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或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

3、观察菌落:细菌菌落比较小,多数光滑粘稠或干燥粗糙,白或黄*;

真菌菌落比细菌大几倍或几十倍,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

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4、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及至人体及动物和某些极端环境,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或有的要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如泡菜制作)。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由为您提供的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识点巩固:期末考试(人教版),祝您学习愉快

第9篇: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练习题

要想学好一门课就必须大量反复地做题,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练习题:精选八年级上册生物,以供大家参考!

1.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和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

c.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及丰富的有机物;

d.有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不需要氧。答〔〕

2.某同学发现家里储存的橘子长毛了,而且是青绿*的。他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该“毛”属于:

a.霉菌;b.大肠杆菌;c.乳*菌;d.金黄*葡萄球菌。答〔〕

3.下列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①大肠杆菌②木耳③乳*菌④酵母菌⑤灵芝⑥曲霉⑦螺旋菌⑧青霉

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⑦;c.②④⑥⑧;d.⑤⑥⑦⑧。答〔〕

4.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对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b.培养基最好采用固体培养基,这样有利于观察;

c.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答〔〕

5.用无菌棉棒擦取桌面,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a.配置培养基;b.高压灭菌;c.接种;d.在恒温箱中培养。答〔〕

6.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第10篇:初二上册生物同步练习题: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和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

c.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及丰富的有机物;

d.有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不需要氧。

2.某同学发现家里储存的橘子长毛了,而且是青绿*的。他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该“毛”属于:

3.下列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①大肠杆菌②木耳③乳*菌④酵母菌⑤灵芝⑥曲霉⑦螺旋菌⑧青霉

4.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对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b.培养基最好采用固体培养基,这样有利于观察;

c.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

5.用无菌棉棒擦取桌面,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假菌丝和真菌丝的区别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