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点?

[正点财经]科学防疫 动态清零 河南郑州:今天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检测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视频简介:科学防疫,动态清零,河南郑州:今天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检测。

大连累计报告235例确诊启动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已累计确诊235例,主要集中在科强食品公司、海阔食品公司和庄河大学城

  11月14日,大连官方通报,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4例。病例主要集中在科强食品公司、海阔食品公司和庄河大学城。庄河大学城确诊病例均已转入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截至11月14日8时,已累计闭环转运密接者及高风险人群3291人。

  病例集中在两家食品公司和庄河大学城

  11月13日0时至24时,辽宁省新增60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大连市报告。58例在密切接触者主动排查中发现,2例在重点人群主动排查中发现。截至11月13日24时,本轮疫情辽宁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4例,均在大连市。

  11月14日上午,大连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本次疫情病毒载量高,传播速度快,代际时间短,病情隐匿,不易发现,早期出现了较多的无症状感染者,呈现单位聚集性、家庭聚集性和学校聚集性等特点,病例主要集中在科强食品公司、海阔食品公司和庄河大学城。已经对涉及的重点人群、密切接触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有效管控。累计排查密接12640人,次密接19193人。

  根据此次疫情病例病毒载量高的特点,专家组对每一例患者实行“一人一案一策”,科学制定诊疗方案,应用抗病毒药物,对症处理,密切监护生命指征,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重症、危重症病例。已腾空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病房,将大连市救治病床增加到750个,市备用定点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前路医院可提供床位175张,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划定2个高风险地区31个中风险地区

  会上介绍,11月14日,大连市已启动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对潜在的疫情传播风险进行全面筛查。国家和辽宁省紧急调集移动方舱和“气膜方舱”等检测力量和人员支持大连市,日检测能力将达到46.8万管。此外,庄河市已启动第八轮全员核酸检测。

  辽宁省统筹全省医疗资源,先后派出405名医务人员支持大连市核酸采样工作,大连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各大学附属医院和市属医院,累计调集医务人员16000余人次支持庄河市和大连市内五区采样工作。大连完成核酸采样1531万人次,结果全部已出。

  会上通报,大连市已将庄河市昌盛街道张屯社区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将庄河市昌盛街道市场社区下八家屯、新华街道公园社区西山湖畔小区、新华街道赛屯社区新华路4段5号楼、城关街道明珠社区英伦河山一期小区、兴达街道河西社区四组和瓦房店市新华街道阳春社区阳春路95号楼划定为中风险地区,并实施相应管控措施。大连市已有2个高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31个。

  会上,庄河市通报,已组织机关干部和街道社区志愿者4000余人充实到社区和小区便民服务岗位,点对点无接触为群众提供各项服务保障。并选择了20家大型居民生活保障供货企业(商超)、15家便民药房、14家餐食饭店,通过采取社区代购、居民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点对点无接触分送入户到家的方式,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日均配送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日用品等生活物资40000余单、300余吨。目前,供货企业(商超)货源稳定,储备各类物资约为1600吨,当前储备情况能有效保障市区居民一周的基本生活需求,后续储备仍在进行中。

庄河大学城已累计转运密接及高风险人群3291人

  庄河大学城11日至13日三天就有67名学生和教职员工确诊,其中63例确诊病例是大学生,4例确诊病例是教职员工。

  庄河工作组副组长、庄河市代市长孙功利在发布会上对庄河大学城疫情情况进行通报:庄河大学城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共有学生14662人,其中西校区10011人,东校区4651人,两个校区共有教职员工984人。截至11月14日8时,已公布的确诊学生病例主要分布在西校区的3号公寓A栋、B栋和7号公寓。确诊病例均已转入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

  11月4日,大学城与主城区同步启动封控措施,教学活动暂停,学生在宿舍内封闭管理。11月7日出现阳性病例后,对大学城东西两个校区同步实施全面封控,庄河市抽调力量组建应急工作专班进入两个校区,紧急实施疫情应急处置,协助校方做好学生管理和服务,防止疫情外溢。安排医护人员对所有在校人员和工作人员每日开展一次核酸筛查。同时,每日组织专业力量对校园公共区域、宿舍内公共区域开展专业消杀2次以上。

  截至11月14日8时,已累计闭环转运密接者及高风险人群3291人。涉疫的3号公寓A栋、B栋和7号公寓学生现已全部转运至隔离酒店集中管理,两栋公寓全部清空。西校区现有学生7884人,分布在31栋2503间宿舍内封闭管理。11月13日核酸检测东西两个校区共检测样本14315份,结果全部为阴性。

  在生活保障方面,紧急抽调近40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社区防疫人员和志愿者,在采取二级防护的条件下进驻学生公寓,参与配合校方开展宿舍疫情封闭管控、餐饮配送和生活垃圾清运等工作。在校学生封控期间三餐免费,食品、饮用水和物资无接触、点对点配送至宿舍门口,每日配送餐饮、日用品等物资近5万份。为确保稳定供应,储备食品以及各类防疫物资63万份。

  校方外派工作组54人会同庄河市应急处置专班共同维护学校供水、供电和供暖稳定运行,组织78名辅导员、3490名学生干部、4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会同大连市心理学会49名专家共同开展心理辅导。

  哈尔滨或于本周四恢复线下教学

  11月14日,黑龙江省卫健委通报,11月13日0时-24时,黑龙江省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黑河市爱辉区2例),均为集中隔离期间主动排查发现。当日治愈出院本土确诊病例9例(黑河市爱辉区9例)。

  截至11月13日24时,黑龙江省现有本土确诊病例25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

  自10月27日以来,黑龙江省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275例(确诊病例273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

  经专家研判,哈尔滨市指挥部决定,11月14日起,将哈尔滨市香坊区恒大时代广场一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至11月17日,如无新发病例,哈尔滨市全域将降为低风险。

  为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哈尔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于11月15日8时至17日8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哈尔滨市教育局表示,11月15日开始的本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束后,如无新增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从11月18日起,哈尔滨全市幼儿园、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将恢复线下教学。

  此外,黑河市委宣传部发布消息,11月13日,黑河市在疫情防控中对库存俄罗斯进口食品进行核酸检测时,发现KONTI红罗尼巧克力威化糖果(生产日期)、KONTI巧克力味威化饼干(生产日期)、KONTI香瓜味半球软糖(生产日期)、俄罗斯小牛奶粉(生产日期)四类食品外包装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对流通领域中上述四类该批次食品进行多点采样,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黑河市爱辉区罕达汽镇猪肚河村11月14日18时起,调为低风险地区。

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针对公众关心的核酸检测有关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作出解答。

1.疫情发生的地区,为什么要开展多轮核酸检测?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新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更快、潜伏期更短、隐匿性更强的特点,我们必须以快制快,及时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链,才能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时,特别是风险来源不明的情况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划定区域人口的核酸检测。在人群筛查结束后,根据感染者检出数量及其分布等情况,研判疫情防控风险,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下一轮的核酸检测。只有尽快做到“应检尽检”,对感染者和密接“应转尽转”,及时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尽早控制疫情,才能减少核酸检测轮次;如不能做到“应检尽检”和“应转尽转”,将不得不通过更多轮次核酸检测来找出感染者。

在我们印发的第三版区域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中,对核酸筛查的策略给出了指导性建议,各地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判、细化,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2.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为什么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导致一些早期的感染者不易被发现。前期多地发生的奥密克戎聚集性疫情被发现时,已经在社区内隐匿传播了一段时间,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

在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中,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传染源、锁定管控目标,进而采取隔离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有效手段,在历次成功处置聚集性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利器”作用。尤其在今年以来有效应对吉林、上海、北京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过程中,核酸检测的作用更加突显。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策略,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应对疫情。

在尚未发生疫情,但输入风险较高的地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灵敏性,织密疫情监测网,更早发现潜在风险,更好落实“四早”要求;同时,有利于为“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人群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核酸检测服务。因此,各地可结合本地疫情防控需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

3.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意义是什么?布设这么多检测点是否成本过高?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按照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的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尤其是在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目的是方便人们就近就便进行核酸采样,以便“早发现”,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

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已经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比如深圳、杭州、大连、合肥以及江西省、湖北省多个城市。这些城市根据本地实际,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组织市民最短48小时、最长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总的来看运行稳定,取得了较好成效。尤其是一些地方通过多地联合采购核酸检测试剂等耗材,进一步压低检测成本,降低检测价格,促进了常态化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另据了解,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指导各地降低核酸检测的成本和价格。

4.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否是强制性的?

常态化核酸检测是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需求决定的,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均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检测频次由当地根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因时因势确定。

5.在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时,如何避免人群聚集带来的传播风险?

为指导各地组织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避免人群聚集,我们已经先后印发了三版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需要注意的方面主要有四点:

一是做好工作预案和组织管理。明确组织架构,理顺全链条工作流程。对辖区内各个街道、社区、小区的实际人口情况做到本底清晰,准确掌握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现状。一旦启动,要加强多部门协调统筹,建立扁平化工作机制,必要时集中办公,做好采、送、检、报等全流程的组织衔接。

二是优化采样点设置布局。综合人口数量、地理交通、核酸检测机构分布等情况,参考2000人至3000人设置一个采样点、600人至800人设置一个采样台的标准,来确定采样点的设置。原则上以小区为单位设置采样点,现在这个季节优先考虑室外采样点;也可以选择体育馆、展览馆、学校操场等通风良好的场地。

三是加强采样现场的组织管理。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规划好进出路线,保证人员单向流动,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通过提前分时段预约、通知及采样等,减少人员在短时间内聚集,缩短排队时间。现场要配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加强秩序维护,指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交叉感染。对于老年人、孕妇、残障等群体应设置绿色通道独立采样,增强人性化关怀。

四是社会公众予以积极配合。参加核酸检测的公众,要落实好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措施,自觉服从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在采样过程中,手不要触碰采样台等任何物体,采样结束后尽快离开,减少现场逗留和交谈。

6.如何确保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严格检测资质准入。加强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对每一家开展核酸检测的实验室进行准入监管,强化技术人员资格考核,不断健全准入登记,确保进入的机构、人员符合资质要求。目前,全国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的实验室约1.3万家,取得核酸检测资格的技术人员15.3万人。

二是严格检测质量控制。在常态化开展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的同时,我们组织国家临检中心每月对实验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目前已累计对超过3.8万家次实验室进行了评价,合格率为99.4%。同时,在大规模核酸筛查中,对每一家承担检测任务的实验室派驻质量监督员,全程监督指导其检测工作,确保检测质量。

三是不断优化技术规范。先后制定两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操作规程,对技术人员、标本单采、标本混采、标本管理、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等全流程作出具体规定。创新开展了5合1、10合1、20合1混采检测技术,先后更新了三版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

四是重点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管。制定并落实《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定期公布验收合格的机构名单;对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甚至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实验室,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依规处理,决不姑息。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大核酸检测质量监管力度,综合运用好“飞行检查”、定期抽检、公布合格实验室名单等多种方式,持续提高核酸检测质量,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注重点人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