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大港职业学校与东海职业学校是不是属于同一批次?

根据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退役军人补贴性教育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苏办厅字〔2020〕50号)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的《江苏省退役军人补贴性教育培训工作暂行规定》(苏退役军人规〔2020〕3号)等文件要求,采取公开征集、自愿申报、县区推荐、资料核实、实地考察、综合评审、局党组研究决定等程序,对申报培训的承训机构进行了审核认定。现对符合条件的承训机构予以公示。

一、连云港市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承训机构

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市人才事务所)

江苏敏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众晶鑫职业技能培训(连云港)有限公司

连云港市海州区弘大课外培训有限公司

连云港星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

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洋教育中心

东海县卓越职业培训学校

东海县天迈职业培训学校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灌南县职业技术培训就业指导中心

灌南县金陵职业培训学校

灌南县泽华职业培训学校

灌南县辰光职业技术学校

中共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党校

二、连云港市退役军人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承训机构

江苏省大港中等专业学校

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市人才事务所)

江苏敏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连云港市众和社会工作事务所

连云港星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

东海县卓越职业培训学校

东海县天迈职业培训学校

东海县迪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灌南县职业技术培训就业指导中心

灌南县金陵职业培训学校

灌南县泽华职业培训学校

灌南县辰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

三、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个性化培训承训机构

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

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市人才事务所)

众晶鑫职业技能培训(连云港)有限公司

连云港市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连云港市金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连云港市梵峰茶艺职业培训学校

连云港市海州区弘大课外培训有限公司

灌南县职业技术培训就业指导中心

四、连云港市退役军人创业培训承训机构

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市人才事务所)

公示时间七日,自公示之日起计算,在公示期限内,如有异议,请与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联系电话:1、2。

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连云港市加入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来,30年沧桑巨变,30年光辉历程,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发展,积极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推动连云港市教育事业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新轨道。



    回顾连云港教育事业30年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年:“教育改革”之起步探索阶段


    加入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来,连云港市迎来了城市发展的新契机,城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城乡学制改革全面展开。1984年全市推行年满6周岁半(1978年2月28日前出生)的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制度。市区小学执行《江苏省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暂行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赣榆、东海、灌云三县小学实行五年制。每节课40分钟,统一使用部编教材。全市初中年级执行《全日制六年制中学教学计划》,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1986年,开设培智班,安排残疾儿童入学。1989年,连云港市实施《九年(八年)义务教育规划》,小学入学年龄市区为6周岁半,三县为7周岁。


课程改革进入起步阶段。1986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素质教育改革方向的确立,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提供了契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从1985年秋季起,原云台区大村小学开始《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教改实验。1986年秋季起,海师附小(城市小学)、东海县实验小学(县城小学)、新县小学(市郊农村小学)六个班参加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实验组编写的《小学实验课本数学》的教学实验工作。


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初步涌现。1986年起实行《连云港市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励条例》,包括参评条件、成果内容、奖励、等级和评选办法等。同年全市评出连云港市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8项,三等奖17项。1985年以来,教研员参编教材、教师用书110本,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组织学生获得奥林匹克省级及以上一等奖358人次。从1987年起,每年四、五月份,教科所承办全市青年教师“五四”杯论文竞赛。1989年进行第二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评比,评出二等奖10个,三等奖25个。


    (二)年:“教育大跃进”之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连云港市教育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连发〔1993〕9号)之后,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以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和整体效益,增强办学活力为目标,切实搞好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向前发展。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1989年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陆续实施《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993年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陆续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1993年的课程计划与1989年的教学计划相比,有以下几个突破:(1)首次明确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分阶段目标。(2)首次将“活动”与“学科”并列,成为课程结构的一部分。(3)首次将地方课程列入国家课程计划。(4)在小学首次开设了综合性的文科课程“社会课”。这一时期有课程改革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确立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先进经验,如“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内容在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中都占有重要地位。1994年为执行新工时制,国家教委对中小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同时相应调整了有关学科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连云港市从秋季新学年开始实行


开展小学教师教学基本训练活动。根据《江苏省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1992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小学教师教学基本训练活动,1993年启动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为了做好考核工作,采用了三级办法,市、县(区)、乡(镇)分工合作,同抓共管。实施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规定初级职务教师必须接受每年不少42学时或连续五年累计不少于355学时继续教育(不含合格学历以下教育)。2001年以来为了落实“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课程改革要求,全市范围内启动“五训机制”,即以会代训,以课代训,以研代训,以评代训,以考代训。


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市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克服“应试研究”的偏向,开展“素质教育”研究。围绕“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教学评价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开展了课堂教学研究。开展了大规模的公开课活动,先后组织了特级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基本功、优质课获奖选手上汇报课,中青年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研究课活动。狠抓了两个“一”,即抓好“一张课表”——要求各校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上好“每一堂课”——要  求广大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引进现代教学手段,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


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2002年,连云港市加强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条块限制,对全市职业教育进行了资源重组,将原属于经贸、建设、化工、商业、劳动、供销、工会等行业和部门举办的7所职业类学校划归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组建了新的市职教中心、旅游学校、高级技工学校(筹)三大职教集团。赣榆县职业教育资源实行10校整体合并,建设了占地400余亩的县职教中心。灌云、灌南等县也将城区职业中学、电大、教师进修学校等进行整合,改建成教育中心。 


改善办学条件。1990年,基本完成18个乡镇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和11个乡镇实施初中义务教育的任务。1990年,经过层层检查验收,全市有41个乡镇达到省颁初等义务教育的办学标准、7个乡镇达到省颁九年义务教育的办法标准,有46所中小学为市局常规管理试点学校。1991年,实现当年产生新危房,当年消除。1993年,全市新建、修建、扩建校舍15.3万平方米。1996年,结合实小验收,创建市、省级重点中学及国家级示范学校标准化验收,被列入市政府目标的海州高级中学逸夫楼、港师附小教学楼等交付使用,新海中学实验楼已顺利完成主体。1997年,全市有8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模范学校。1998年,12所学校被确认为市普教系统第二批“优秀管理、优秀环境”十佳校园。2000年对全市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普查,对危旧校舍进行了鉴定,建立了危房台帐,制定了危房改造三年计划。开展创建初等教育整体合格乡镇和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达标活动,确认赣榆县等9所学校为连云港市首届模范学校,东海县中学等58所学校为连云港市一级学校。同时,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等诸方面对全市55所中小学进行了新一轮定级评估。2001年,制定全市进行第二轮布局调整和“改薄”白皮书,召开会议对新一轮改造薄弱学校和布局调整进行部署。全市所有危房全部改造完毕,实现中小学无危房,三年改危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三)2003年以来:“教育均衡化”之转型提升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教育均衡化成为连云港市教育部门首要追求。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2002年秋季新学期小学段(市区)开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2003年秋季新学期四县小学段进入课程改革实验。2004年秋季新学期初中段开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2005年冬季新学期全市高中段开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立三维目标,把原来目标单一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的课堂。第二,开设综合课程,大力提倡课程综合化,设置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如一至九年级的音乐、美术合称为“艺术”,七至八年级的历史和地理合称为“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合称为“科学”,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第三,实行弹性课程管理,新课程具有弹性,充分发挥师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第四,推进“一纲多本”的教材政策,结束了“一个大纲,一套教材”的历史。第五,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联合开发了地方文化课程《淮海文化》。不少学校也积极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如师专一附小的《大圣故里》、东海县实验小学的《少儿版画》、灌云县实验小学的《奇思妙想》、赣榆县沙河二小的《农家故院》、新海实验中学的《海文化研究》、海头中学的《大海,我的故乡》、东海县实验中学的《水晶文化研究》、猴嘴中学的《淮盐咸天下》、云台中学的《诗画云台》等。


引进市场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2004年2月24日,市教育局在《2004年教育工作计划》(连教〔2004〕1号)中明确提出:引进市场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1)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办学行为。继续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配合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保障工作,继续做好企业办学分离后学校的管理工作。(2)积极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积极在公办学校中引入民办运行机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支持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名校办民校”,大力开展教育招商引资活动,利用各类社会资本发展教育。(3)强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逐步推行区域内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度,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深化教师职称改革,推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强化教师准入制度,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


2005年2月25日,市教育局在《2005年教育工作要点》(连教〔2005〕1号)中明确提出:(1)继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到位,实现“四个统一”。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继续做好企业办学的分离工作。(2)积极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行为,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办公办民助学校,公办民助学校实行“三独立”,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规范民办教育秩序,强化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允许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少数公办学校实行教育成本分摊制度的改革实验,引入民办学校的运行机制。继续搞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优化学生的生活和安全环境。(3)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落实教师准入制度,实现师资的合理流动。全面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继续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扩大教干选任范围,形成择优聘任、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逐步推行区域内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度,深化教师职称改革,推行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


2003年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实行“以县为主”,农村中小学国标工资实行县级统一发放。2004年全市全面启动第八次课程改革实验,执行《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增加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校本课程,体育课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2005年明确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由流入地政府负责,并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保证了流动人口子女顺利接受义务教育。2005年秋季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市高中正式实施。(不适合放在教育体制改革中)



(一)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苏北领先。出台了《连云港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主要措施。切实将县(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召开专题会议对县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按照“与本地区基本达小康的进程保持相对一致,适度超前,分时段推进”的原则,制定实施《县(区)域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建立了“教育现代化创建”专题网站,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开发区、赣榆县、灌南县已顺利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现场评估。目前,连云港市县(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达成率已达75%,在苏北居领先地位。


(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全市创建省级优质幼儿园148所,新、改、扩、建幼儿园149所,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控辍”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好留守儿童和“三残”儿童教育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一个不少接受义务教育。在新浦海州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委托管理,组织新海实验中学等6所优质学校对新浦中学初中部等6所薄弱学校实施委托管理,薄弱学校办学实力快速提升。稳妥做好改制学校清理整顿工作,全市1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回归公办。科学调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全部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师专一附小和师专三附小合并组建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副省长曹卫星对连云港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作出专门批示,给予充分肯定。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创建四星级及三星级普通高中12所,全市普通高中学生在三星级及以上高中就读比例达91.6%。高考普通类本科达线人数连续两年突破万人。新海高级中学入选省首批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校,2个实践课程基地被批准为江苏省首批普通高中课程基地。2010年连云港市被评为“江苏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市”。


(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全市现有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2所、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8所、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6所、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5所,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7个、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6个、示范专业40个。2008年以来组织参加全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3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省一等奖11名。2011年,赣榆县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年均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7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与就业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四)高等教育发展层次得到实质性提升。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进江苏师范大学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建办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2011年,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录取500名师范本科生;与南京医科大学签订协议,康达学院整体搬迁来连;与江苏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共建江苏大学连云港工程研究院和江苏大学连云港学院。淮海工学院大学科技园经省科技厅、教育厅联合批准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连云港海洋工程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行。科教创业园区初具规模,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市体育运动学校全部建成使用,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基本建成。(已建成使用)


(五)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先后实施了“四配套”、“农村教育两项工程”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程等,投入资金6亿余元,全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制定了《连云港市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年),城市发展与配套建设中小学融入全市总体规划。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至目前,全市新建、加固维修校舍面积达152万平方米。扎实推进教育重点工程建设,连云港高级中学、赣榆县第一中学、灌云高级中学、东海中等专业学校、灌南中等专业学校、大港中等专业学校、新海实验中学苍梧校区、海州实验中学新教学楼、市特殊教育中心综合楼等建成使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实现江苏教育科研计算机专网省市县对接,全市各县区全面完成平台接入工作。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连云港市在省教育技术装备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一,荣获“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集体”。


(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持续提高。强化师德建设,建立了师德监督预警机制,组织开展了教育法规学习、师德标兵宣讲、师德论文评比等活动,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切实加强。2008年以来,表彰优秀教育园丁、师德模范、师德标兵、“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中等职业学校突出贡献奖”1068名,评选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近1000人,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6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9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24名教师被评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赣榆县金山职业高级中学和灌南县孟兴庄中心小学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深入推进“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和“万名大学生支教工程”,来连支教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达1000余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注重教师培训,2008年以来培训教师7.5万人次。全面实施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培养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和骨干校长2100名。连云港市被评为2010年度“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市”。加强干部机制建设,2010年,我局在全市率先改革用人机制,完成了公务员调任工作,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了6名机关中层干部,工作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七)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提升。德育工作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了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小学“三养成”教育等活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建成连云、灌云、灌南、东海、赣榆等5所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年均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达3.6万人次。体卫艺活动全面开展。全面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全面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联赛活动”和中小学艺术系列活动,在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新生身体素质测试中,综合指标连续3年列全省第二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及幼托机构连续五年无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大的传染病疫情发生。教育科研工作成绩显著。省“师陶杯”“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中,连云港市获得一等奖的论文数连续多年列全省之首。 


(八)教育发展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逐年提高,2011年分别提高到小学每生每年550元、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小学、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750元、1000元。免费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作业本,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免费教育。切实做好扶贫助学工作,2008年以来,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4568万元;按1500元标准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助学金,2008年以来累计金额达2.13亿元;为家庭经济困难应届大学新生提供助学金,仅教育系统发放助学金1216万元,全市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三、连云港市教育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展望)



要依法增加教育投入。落实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确保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确保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省核定的比例,确保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积极化解公办学校基本建设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监督,建立教育投入增长监督制度。建立教育投入公告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加快改革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98%以上。加大公办幼儿园发展力度,城区公办园占比达60%以上,县域公办园占比达70%以上。加大财政对幼儿园建设的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每个乡镇、社区至少办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所有幼儿园均达省颁合格标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办学差距。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采取托管、组建教育集团、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等措施,力争通过5年时间,全市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化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多元化和育人方式多样化,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到2016年,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优质普通高中标准,建设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15个,建立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9个。特殊教育满足群众需求。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至2016年,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全免费比例达50%以上。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16年,教育投入、事业规模、普及水平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增强,力争在苏北地区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水平


建设江苏沿海职业教育品牌区。紧密结合江苏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围绕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六大区域性中心”建设和“七大工程”实施,打造一批具有江苏沿海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特色专业,着力打造江苏沿海开发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到2016年建设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4所、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8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至20所左右,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部达到国家级重点学校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加快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积极推进各职业学校调整专业结构,重点抓好一批骨干专业建设。面向沿海产业、临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一批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的特色专业,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同步。建设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12个。


    (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层次与水平


打造江苏沿海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区。到2016年,形成以多科性大学为“龙头”、以海洋优势特色为主、办学层次分明、功能结构优化、满足地方产业需求的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区。提升高校办学内涵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大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拓展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训基地建设。到2016年,建成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特色专业21个、品牌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提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加强建设高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到2016年,产学研合作基地争取达到160个。鼓励高等学校面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在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优势,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训、知识咨询服务。



加快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按照省教育现代化标准要求,做好老城区学校升级改造、新城区学校配套建设工作,保证中小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每个乡镇建好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初中。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使市区和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到2016年,全市50%的学校建成综合数字化校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建成市级资源中心集中管理目录、资源分布存储的教学资源库。加强公共学习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图书、电子期刊和网络课程,实现城乡共享、师生共享。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积极推进以营造浓厚育人氛围、建设体现时代特征、连云港特色、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完善校外德育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打造以连云港陆桥文化、《西游记》文化为特色的活动课程、研究课程、环境课程、网络课程。增强课程与教学的选择性和多样性,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体卫艺工作。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推进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体育与艺术“2+1”工程,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完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立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多元评价机制,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制定学校评价标准,形成学校自主办学、主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完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健全贯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建立分层定位和分类指导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加强师德建设。修订完善《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制定出台《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管理办法》,评选“连云港市师德模范”30名、“连云港市师德标兵”300名、“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园丁”1500名。强化教师培训。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构,形成完整的市、县(区)、校三级培训体系,建成“连云港市教师研修中心”,按照省标准建成4个县级教师研修中心。形成门类齐全、层次清晰的学科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培训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到2016年,幼儿园、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比例分别达90%、95%以上,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40%、60%以上。初中教师、高中教师、中职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95%、99%、97%以上,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达5%、12%、12%以上。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8%和70%以上。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到2016年,全市在职在岗的“江苏省特级教师”保有量达到110人左右、“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达8人左右、义务教育阶段每所农村中心小学、初中至少有一名市级骨干教师。



建设学习型学校。推进街道、乡镇学习型社区建设,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通过提升改造全部转变为功能全、覆盖广、辐射强的社区教育中心。至2016年,全市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教育基地全面建成,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数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40%以上。完善成人社区教育。加强社区教育阵地建设,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到2016年,全市创建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0个、市级30个,省级社区教育中心15个、市级40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10个,争创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建立民办教育体系。到2016年,创建2-3所三星级民办高中学校,3-4所省级示范初级中学,创建一定数量的省级实验小学和幼儿园,培训机构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种高质量需求,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具有连云港特色的民办教育发展格局。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学校布局不尽合理,素质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够强;师资队伍素质亟待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教育经费投入仍显不足,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等。


  • 连云港中专3 2公立学校有哪些

    【国家重点】【公办】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专业机电、数控类专业、电子电气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经贸类专业、汽车工程类专业、粮油、服装、烘焙类专业【公办】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招生专业学校校名机构代码

  • 连云港3 2五年一贯制中专学校

    【公办】连云港市交通技工学校招生专业1.技工院校招生计划(中级班)招生学校及专业(工种)招生计划招生对象学制招生市连云港市交通技工学校200汽车运用与维修初中3连云港交通运输管理初中3连云港汽车维修与检测初中3连云港汽车商务初中3连云港物流管理初中3连云港【公办】江苏省赣榆县技工学校 一、招生专业序号专业类别业名称学制人数1五年制高职(大专)汽车检测与维修技

  • 连云港有哪些3 2中专大专公办学校

    【省重点】【公办】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招生专业1.技工院校招生计划(中级班)招生学校及专业(工种)招生计划招生对象学制招生地区连云港市技工学校450机电技术应用初中3徐、淮、盐、连、宿、泰、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初中3徐、

  • 连云港公办中专3十2有哪些学校

    【公办】连云港市艺术学校招生专业戏曲、器乐、声乐、舞蹈、话剧、美术学校简介连云港市艺术学校创建于1959年,是连云港市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70亩,校舍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

  • 国家重点公办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专业机电数控类专业电子电气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经贸类专业汽车工程类专业粮油服装烘焙类专业国家重点公办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招生专业院系名称三年制专科

  • 连云港3 2中专大专学校

    国家重点公办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专业机电数控类专业电子电气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经贸类专业汽车工程类专业粮油服装烘焙类专业国家重点公办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招生专业院系名称三年制专科

  • 连云港3 2中专学校有哪些

    公办连云港市艺术学校招生专业戏曲器乐声乐舞蹈话剧美术公办连云港大学招生专业学校校名机构代码学校性质主管部门学校地址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学习形式学制收费标准联系电话学校官网连云港大学公办连云港市政府连

  • 省重点公办连云港市旅游学校招生专业连云港市旅游学校2020年招生计划招生代码专业学制招生人数招生对象毕业方向001酒店管理35年80应历届初中毕业生学校安排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或参加对口升学002旅游管理150

  • 连云港中专3 2学校有哪些

    国家重点公办连云港金山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专业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茶叶生产与加工园林绿化农村电气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化学工艺旅游服务与管理服

  • 连云港中专大专3 2学校有哪些学校

    公办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学院名称专科专业及方向名称与江苏师大合办本科专业名称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美术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24美术学文学院语文教育汉语文秘播音与主持25汉语言文学数学与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云港职业学校有哪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