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宝可梦govivo怎么注册?

pokemon go西西专区为大家带来了pokemon go的手机版、电脑版以及辅助修改器,玩家们可以各取所需,辅助修改器也可以让各位玩家有更好的游戏体验,不用为了金币、钻石还有宠物的属性高低而烦恼!

pokemon go是一款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手机游戏,这款pokemon go可以通过gps定位来根据玩家所处地方遇到不同的小精灵,并与玩家发生战斗,玩家的职责就是捕捉他们,让他们成为你图鉴中的一员!

1、游戏真实还原了口袋妖怪中的剧情,并且划分了数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八大训练馆,玩家需要一一通关!

2、玩家进入游戏后可以从小火龙、杰尼龟、妙蛙种子中选一个,并慢慢发展为拥有六只小精灵组合的强大队伍!

3、每只小精灵都可以通关进化的方式来增强实力,这一切都取决作为训练师的你的培养!

火中,水中,草中,森林中……利用位置情报搜索小精灵,就像标题所说的一样,终于能够实现在像游戏或者动画中和小精灵一起进行旅行。玩家到登录在poke stop上的小精灵的现实世界中的遗迹或者建筑物,在智能手机上捕捉小精灵。捕捉小精灵的时候,玩家向前走捕捉,所以说玩家自身的行动力也是很重要的。

5000+ 。其实还是看渠道和货源。

3600左右,如果是7108D的话,可能要4000左右。

百度一下, 谁用谁知道!

行货三星note2现在应该就在3000不到点的价格 2900可信 2600的话就有疑问了 翻新机

绝对不可能的事~现在水货都要2500左右,行货3000都还可能买假,深圳很多翻新机的!一定要注意!个人建议不一定要买行货,像三星苹果这些大牌子基本是不会出问题的,扯不上保修这些,再说购买的店铺也会给你保修的,水货价格便宜,一样的功能一样的质量一样的玩。

这价格我信, 那货我不信

5,挑战iPhoneX 三星即将发售旗舰机型S9_

摘要:Galaxy S9将成为三星首款使用双光圈镜头的产品,但在外观上几乎完全沿袭了上一代机型S8的设计,未向自iPhoneX开始的“刘海”异形全面屏靠拢。S9裸机定价720美元,大屏S9+定价930美元,3月16日将率先在部分国家与地区上市。

今天(2月26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MWC世界移动通讯大会上,三星发表了其新一代旗舰机型Galaxy S9、S9+,作势向iPhoneX为代表的“刘海”全面屏机型发起挑战,3月16日将率先在部分国家与地区上市。

继S8之后,三星去年并未发表旗舰机型。今年2月三星“太子”、集团副会长兼实际控制人李在镕一案二审“翻案”之后,回归公司管理职位的李在镕急需“稳定军心”,向公司内部和投资股东证明自己仍有能力把持三星的未来,而S9恰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正式面世。

新旗舰机型将成为三星首款使用双光圈镜头的产品,支持960fps超慢动作摄影。采用新镜头的同时,S9还将引入与iPhoneX类似的AR“虚拟人偶功能”,让用户定制属于自己的3D动画表情。

与Siri分庭抗礼的三星自家Bixby智能语音助手也将拥有新功能,在拍下需要翻译的文字后,译文即可直接显示覆盖原文字,并可通过用户定位搜索附近的餐厅资讯。

不过除上述特点外,S9在外观上几乎完全沿袭了上一代机型S8的设计——双曲面无边际18.5:9屏幕,而未向自iPhoneX开始的“刘海”异形全面屏靠拢。2月23日有多家科技媒体传闻称,国产主线品牌OPPO将推出的下一代机型R13就会是“刘海”全面屏设计;去年1月OPPO就已经申请了相关设计专利。

S9将使用高通生产的手机芯片Snapdragon 845,该芯片在硬件规格和软件跑分上都遥遥领先于业界水平,也就意味着S9在运行速度上将代表安卓品类中的“顶尖”水平。

美国移动运营商T-Mobile和Verizon方面的消息显示,S9裸机定价720美元,大屏S9+定价930美元,而iPhoneX目前仍为999美元,在价格上三星仍有优势。

三星2017年全球手机市场销售额较上一年增长6%,上一款旗舰机型Galaxy S8系列与Galaxy Note 8拉动市场需求,销售量实现19.3%的同比增长。

叫板iPhoneX的主打特点——新镜头

三星首席市场官David Lowes在MWC展会上称,新镜头将是帮助S9挑战苹果iPhoneX的重要部件。

[镜头]现在是消费者挑选手机的首要条件。而真正做到差异化的,是镜头背后的智能。

相机功能在千禧一代与女性消费者当中倍受关注,此次S9配备1200万画素相机、F1.5和F2.4双光圈、OIS光学防手震与Dual Pixel快速自动对焦技术的广角镜头,可自动辨识环境光源、切换适合光圈,而S9+则有2倍光学变焦的远距镜头,加强景深效果,并可即时预览景深或拍摄后再调整。两台机型的前置镜头均为800万画素、F1.7光圈、支援DIS数位防手震。

此外,960fps超慢动作摄影的新功能,可将0.2秒内的动作画面延长至6.3秒,在自动模式下可先预设“陷阱快门”,当对焦方框中侦测到移动的物体或动作时,就会自动录制超慢动作视频,方框位置也可通过拖动调整位置。手动模式下同样设有超慢动作录制键,一段视频中最多可录制20次超慢动作。新机型同时还内设35种背景音乐,以搭配慢速摄影,还能将视频转换为重复播放、倒转、旋转等3种不同效果的GIF动图方便分享,并可将超慢动作视频设置成手机桌面背景。

S9和S9+均内建上下双喇叭,支持杜比立体声环绕音效(DOLBY ATMOS),内建无线闪充与闪电快充功能,闪存卡最高可将容量扩充至400GB,并支持虹膜、脸部双??辨识解锁。

目前两款机型均披露丁香紫、午夜黑、珊瑚蓝、钛灰银四种颜色,各国家与地区上市颜色未定。

6,三星想花4000万美元买下《哈利波特》手游独占权,这件事到底靠不靠...

「独占」的概念一直被游戏主机厂商视为是核心差异化竞争力,尤其是当两个售价和定位都基本相似的硬件设备,如何向玩家传达出「只有在我的平台上才能玩到这款游戏」的想法,高品质的「独占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智能手机行业,差异化的比拼显然也是对比各家的「独占实力」。然而对于大部分 Android 厂商来说,鲜少能看到在系统层面做的变动,更多是将精力投入到硬件开发上。

不过领先者三星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如今它已经打算在内容上做更多的区分。

明年登场的《哈利波特》 AR 手游,可能会最先登陆三星手机

来自The Inquirer的报道称,三星正计划对手机游戏开发商 Niantic 进行 4000 万美元的投资,后者是知名 AR 手游《精灵宝可梦 Go》和《Ingress》的开发商。倘若合作顺利的话,未来 Niantic 旗下的手游将会直接预装到三星手机上。

但本次爆料还透露了一个更重要的信息点,这笔投资将促使 Niantic 和三星达成某项关于独占游戏的协议。

▲ 此前 Niantic 公开的《哈利波特:巫师联盟》游戏宣传视频

根据消息人士透露,三星之所以愿意花 4000 万美元巨资,是希望 Niantic 能开发一些「只有在三星手机上才能体验得到」的独占内容。

这其中可能就包括了 Niantic 即将推出的新 AR 手游《哈利波特:巫师联盟》,据说三星希望将 Galaxy Note 手机中的 S-Pen 触控笔当作游戏里的魔杖来使用。

但目前我们尚不清楚协议中的具体「独占」形式,一种可能性是和今年三星 Galaxy Note 9 上的《堡垒之夜》手游一样,仅仅是几天的「限时独占」。

而另一种则是 Niantic 专门为三星手机打造内置专属内容的版本,算是一种「内容独占」。

另外消息人士还称,这项合作还包括和《Ingress》手游相关的内容,但《精灵宝可梦 Go》则并未包含在内,据说是因为 Niantic 对其的「重点保护」策略,不希望在其中加入任何一家第三方厂商的定制内容。

不过会有这项策略并不奇怪,毕竟从玩家规模和营收情况来看,《精灵宝可梦 Go》都是目前 Niantic 公司的核心,加上宝可梦本身的内容归属权属于任天堂和 Pokemon 公司,Niantic 大概也不希望游戏本身出现无法掌控的意外。

▲ 一名狂热的宝可梦玩家和它的自制捕捉装备

最后消息人士表示,虽然三星和 Niantic 仍在等待技术可行性的结果出炉,但两者应该会在 2018 年年底前就正式公开这项合作内容,实际成果将在明年的三星 Galaxy S10 或是 Galaxy Note 10 手机上推出。

想要最大程度发挥出独占游戏对硬件销量的推动作用,三星自然需要一个有着足够号召力的游戏作品,这也是它会选择 Niantic 的原因。

作为 AR 领域的明星公司,Niantic 最早只是 Google 旗下的一个游戏工作室「Niantic Labs」,当时创始人 John Hanke 带领团队,结合 Google 地图开发了首款手游《Ingress》。在游戏中玩家会被分派至蓝绿两个阵营中,靠争夺各种「据点」来为己方圈地。

但这款游戏最特别的地方还是在于和 AR 技术的结合,因为所有据点都是依照现实世界中的地标设置的,等同于玩家也要在真实世界中进行移动。

恰好是这种结合了真实世界的游戏方式,让《Ingress》能够在传统手游中脱颖而出。

2015 年,Niantic 脱离 Google 成为一家独立游戏公司,同时获得来自 Google、任天堂和 Pokemon 公司三者共计 3000 万美元的投资,随后在 2016 年夏季,我们便看到了《精灵宝可梦 Go》的出现。

依靠另类的 AR 游戏玩法,以及宝可梦本身 IP 自带的巨大影响力,《精灵宝可梦 Go》再次让 Niantic 获得了成功。虽然在 2 年后的今天,游戏中的活跃用户数已有所下滑,但全球玩家每天在游戏中的消费金额仍然超过了 200 万美元。

在 2017 年 11 月,Niantic 宣布将和华纳合作,开发一款基于哈利波特世界观的 AR 手游《哈利波特:巫师联盟》,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搜集物品,或是和其它巫师决斗,上线时间定在了 2019 年。

在此之后,Niantic 又宣布了 B 轮共 2 亿美元的融资,此次融资由 Spark Capital 领投,但投资者也包括了网易公司,被视为是 Niantic 想要将旗下手游带进中国市场的信号。

而如果这次和三星的合作属实,这也会是 Niantic 的第三次融资计划,有消息称它正在为 2019 年的 IPO 做准备。

但 4000 万美元买下的独占,能让三星卖出更多的手机吗?

考虑到 Niantic 旗下作品在手机游戏中的广泛知名度,三星想要获得新游戏的独占权势必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以之前的《堡垒之夜》为例,按照 Galaxy Note 9 发布会上的说法,三星确实获得了这款游戏的「限时独占」权,但持续的时间却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短。

没错,就在三星开完发布会后的第 3 天,《堡垒之夜》的开发商 Epic Games 就在自家官网开放了 Beta 申请渠道,只要是达到配置要求的 Android 手机,均可以申请试玩资格。

更可笑的是,这距离三星 Galaxy Note 9 正式上市还有近 10 天的时间,所以发布会上所谓的「独占」说法,更像是一种没有利益相关的营销话术。

当然,入手了三星 Galaxy Note 9 的用户仍可以获得一些「独有内容」补偿——但那也仅仅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游戏代币,和一个专属的人物皮肤。

或许对三星而言,它更看重的是这些热门游戏 IP 所潜藏的「用户关注度」,并将其作为自己硬件产品预热的一部分。

比如在《堡垒之夜》的合作里,三星就专门举办过只有三星用户才能参与的竞技比赛,同时还在各种宣传视频中植入游戏演示,最终目的还是想卖出更多的手机。

不过对硬件厂商或是游戏厂商来说,独占合作本身也是签下了一个「对赌协议」——硬件厂商会看重游戏品质能否驱动用户为硬件买单,而游戏厂商则希望自己还是能卖出足够多的游戏。

所以,这也是三星会花费 4000 万美元的原因。对 Niantic 来说,这是开发独占内容的资本,也可以说是一份保险金;而对三星来说,则是花钱为自己的手机赌一个更好的销量。

但在 Android 平台上谈真正意义上的独占仍然很困难。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有技术条件的人可以很轻松地将所谓的「独占游戏」安装包导出到其它 Android 手机上,还能靠软件来实现手机型号的修改,「伪装」成另一个品牌的手机。

这也是为什么你会经常听到「iOS 首发」或「Android 首发」之类的宣传,但基本不会看到「某某厂商独占首发一款 Android 游戏」的说法。大家用的都是一样的系统底层,为什么只有你能玩我不能玩?

更现实的是,和游戏行业的商业模式不同,手机游戏仅仅只是智能手机众多功能的一部分。仅凭一款独占游戏,就能驱动足够多的用户为一款硬件设备买单吗?

这种可能性,至少我还看不到。

7,三星 Note9 全面曝光,除了价格基本都知道了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 梁梦麟;36氪经授权转载。

近日,三星官方发布了一个新的预告视频。

视频中出现了一支类似金属黄配色的 S Pen,那应该是透露接下来要发布的就是这个配色的 Galaxy Note9 了。视频结束的时候出现了“2018 年 8 月 9 日”这个具体时间,想必也就是 Note9 的发布会日期了。

当然,只有这些还不够。

从 Eldar Murtazin 公布的造型照片可以看到,Galaxy Note9 的设计和之前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方正的机身设计和机背的组件布局,新机基本上和 Note8 是一致的。

Galaxy Note9 的背部依旧会采用横向排列的双摄像头结构,闪光灯双摄的右侧,指纹识别模块则放在相机的下方。对,这一代 Galaxy Note9 并没有采用预言中提到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用的还是经典的后置指纹识别。对于一款立志要做 Android 旗舰基准的产品来说,三星在这方面的新技术投入,确实还要比别家慢一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 Android 厂商在识别技术上玩创新。如 vivo 率先在自家产品上投入屏下指纹识别,和 OPPO 也在旗舰产品中也投入了“结构光”。而三星在推出“虹膜识别”之后也再没有新东西出现,对比其他产品来说还少了那一点意思。

Note9 的机身正面也没有太大的改变,下巴会比 Galaxy Note8 再窄一点,额头也还是原来的设计,并没有用上。从 OnLeaks 曝光的机身正面渲染图看到,Galaxy Note9 的额头上依旧保留听筒、传感器以及前置单摄相机。如果要把 Note9 放到今年发布的一众旗舰 Android 手机上,那它真的是为数不多“没有刘海”的旗舰了。Eldar Murtazin 未有谈到太多跟外观相关的东西,也未提及新配色的事。

但从各方各面流出的渲染图中能够看到,Galaxy Note9 用的还是 USB Type-C 接口,同时也保留了 3.5mm 耳机接口,或者这一代会配上新的 AKG 定制耳塞也不是难事。

外观的话倒是不用太着急,毕竟按照三星的套路,再过一两周就会有配件商用保护壳来“卖队友”了,到时候的外观确定性应该会更高。

双处理器,多个配置组合

配置一直都是三星旗舰的核心卖点,这次也不例外。

Eldar Murtazin 在上手中表示,三星 Galaxy Note9 将会用上三星自家的 Exynos 9810 处理器,也有搭载高通骁龙 845 的版本。处理器的差异相信和之前一样,跟不同地区销售的版本有关。

发布的同时,三星也表示这款芯片已经开始量产,当时估计未来会很快有旗舰级手机用上这款储存芯片。而按照目前的推测来看,三星 Galaxy Note9 可能是最先用上这款芯片的手机了。

除了处理器和储存芯片,Galaxy Note9 的屏幕和电池都将会更新。

本次的预告视频中,三星重点展示了新的 S Pen。

这不仅仅是因为 S Pen 是 Note 系列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深一层理解的话,三星这次应该是会把 S Pen 作为一大更新重点去看待。

Eldar Murtazin 在文中提到,新的 S Pen 将会加入蓝牙功能,另外它也加入了更多的软件支持以及离机唤醒手机的功能。当然,这一代 S Pen 和上一代一样,有着和机身一样的防水能力。用户要在水中写字,在 Galaxy Note9 也可实现。

其实在 Note8 上,S Pen 支持的功能已经算多了。国行版的 Note8 可以用 S Pen 结合手机做即时的局部翻译,也可以界面的不规则图像截图,这些都是方便使用的功能。或者三星这次再放出 S Pen,可能是想针对一些商务应用作进一步的功能支持。

除此之外,在 S9 发布会“缺席”的 DeX 也将会迎来更新。

根据媒体 CNET 的报道,DeX 未来将会支持一个“双屏”功能。这个“双屏”功能的意思是在手机接入 DeX 之后,同样也能作为屏幕使用。

此外,DeX 未来也会支持 Galaxy Tab S4,让平板也可以像手机一样接入显示器,呼出一个类似 PC 桌面端的界面来办公。再配合双屏能同时工作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平板来实现双屏工作的目标。

不过,这些其实都是旧款 DeX 的功能补充,和 DeX 的硬件更新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可能这些都是三星更新方向的一种投射,或者 DeX 真的能让手机变成一个触摸板代替鼠标或键盘,也可以真正做到接入双显示器同时工作。这些照目前看来还是有可能的。

发布时间已经定了,那价钱呢…

三星 Galaxy Note 的发布信息,目前就只有这么多。随着发布会时间靠近,会有越来越多消息浮出水面。

上文提到的配件商“爆料”只是其中一种,现在三星在设备发布前用的策略已经跟以前不太一样了。官方有些时候会“不经意地”泄露出一些信息,这可能是为新机做预热的策略而已。

所以想知道配置情况的话,只需紧跟着爱范儿的及时报道就可以了。

当然,用户们最关心的还是价格,Eldar Murtazin 目前也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猜测。他预计,Note9 的起步售价可能会达到 59990 卢布,折合人民币大概是 6322 元,顶配的售价可能是 69990 卢布,折合人民币 7376 元。

8,风向2019 | 能被“掰弯”的手机,你会买吗?_

各大手机厂商又开始在屏幕上做文章了。这次不是越来越大,而是越来越弯。

10月底,柔宇率先发布可柔性屏手机FlexPai (柔派)并开放预售,搭载7.8寸柔宇“蝉翼”二代柔性显示屏,可支持0到180度、超过20万次的屏幕弯折;11月,三星在SDC2018上公布了代号Winner的可折叠智能机样机,搭载Infinity Flex显示屏, 将归入Galaxy F系列,于明年面市;同期,余承东在外媒采访时表示,将于明年推出可折叠屏智能设备且支持5G......

三星11月发布的Winner可折叠智能机样机,折叠可成4.58寸手机,展开则为7.3寸平板电脑

创业公司抢跑入场,各大厂商更来势汹汹。索尼、微软、苹果、LG、小米早在前几年就已进行可折叠设备专利布局;三星霸主光环下,LG、京东方等屏幕厂商也在蓄力柔性屏产能突围。围绕折叠屏的手机之战一触即发。

近两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乏力,尺寸、材质、屏占比、深度摄像头再难调动购买热情,技术和产品形态的创新迫在眉睫,“可折叠柔性屏”手机会是那颗打破僵局的子弹吗?

本篇「风向2019」将主要分析以下三个议题:

离可折叠屏量产、我们用上可折叠屏手机还有多远?

从概念到商用,可折叠柔性屏会是手机行业新的转折点吗?

可折叠柔性屏,顾名思义,薄如纸张,能够弯折、卷曲。看上去很酷,但并非新鲜事物,其基础就是OLED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

36氪现场实拍柔宇“蝉翼”二代柔性AMOLED屏,厚度0.01mm,可卷曲半径1mm

回溯历史,1979年,时任美国柯达实验室研究员的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发现了这款有机发光材料,并于1987年正式注册了小分子OLED专利;在2000年初,OLED屏显技术由三星、LG、索尼带入大众视野;2008年诺基亚 N85首次将OLED应用在手机屏幕上;2017年被苹果选为iPhone X屏幕材料,随着屏下指纹、全面屏技术发展,OLED成为主流。

从前,手机大多采用TFT LCD(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屏,材料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源;且由于液晶层、背光层的存在,屏幕较厚,不可大幅度弯曲。相比之下,OLED可以自发光,具备无穷对比度、宽视角、低能耗、高响应速度的特性,且材料更为轻薄,支持柔性显示。

OLED有不同种类,其中主动发光型的AMOLED最常用于手机屏幕上。AMOLED的柔性程度与基底材料息息相关,目前包括使用刚性玻璃基板的“硬屏”和基于聚酰亚胺背板(PI膜)的“软屏”。可折叠柔性屏就是基于这块PI膜生产出来的。

各种OLED屏幕材料结构,图片来自知乎

柔性AMOLED在手机上的应用早已有之,三星在2014年就将其作为Galaxy Note4的屏幕。近两年各大厂商推出的曲面屏、双曲面屏手机(如Galaxy Note Edge, LG G Flex2等)也大多使用柔性AMOLED。

尽管如此,由于成本高昂及手机形态的限制,柔性AMOLED的销量和增长都远低于硬性AMOLED。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柔宇推出首款可折叠屏手机,三星、华为等大厂纷纷入场,柔性AMOLED将形成一股热潮。

据 IHS Markit 预测,到2025年,柔性AMOLED出货量将达4.76亿,预计占AMOLD面板总出货量(8.25亿)一半以上,其中柔性程度最高的可折叠面板预计出货量为5000万。

离可折叠屏量产、我们用上可折叠屏手机还有多远?

手机量产绕不开屏幕制造,而一块小小的柔性AMOLED背后却有着庞杂的产业链:上游的材料、设备、零件生产商,中游的面板制造和模组生产商,以及下游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等厂商。

在产业链中、下游,早在2001年入场的三星是绝对的霸主,在中小型AMOLED面板制造方面就占据了97.7%的市场份额。面对三星的技术垄断、日益增长的柔性AMOLED需求和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许多厂商开始“弯道突破”,其中中国厂商尤为活跃。

如下图所示,目前全球有20条已公布的柔性AMOLED产线中,包括京东方、和辉光电、华星光电、维信诺、柔宇科技等在内的国内厂商均已入场。据悉,柔宇此前发布的FlexPai也是使用的自研自产的可折叠性AMOLED屏。

全球6代及以下AMOLED产线及产能分布,图片来自群智咨询

尽管国内厂商玩家不少,能否实现量产仍旧是个问号。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问题:

纵观产业链,国内厂商都还聚集在中游。而柔性屏的关键则是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供应,这些技术目前都掌握在日本和欧美国家手中。

材料方面,柔性基底材料的PI膜一直被由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日本东丽-杜邦和韩国SKC垄断。36氪从业内某高分子材料学博士处了解到:除全透明PI膜外,要实现防碎屏功能,可折叠屏手机厂商还需要使用屏保树脂,这些材料均需从日本进口,且成本极高。

设备方面,真空蒸镀机被誉为“AMOLED制程的心脏”,其主要作用就是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柔性基底板上。然而,全球最顶尖的真空蒸镀设备则为日本Cannon Tokki所垄断,年产量仅在几台到十几台,有钱难买。36氪从某业内人士处获知:目前,国内仅京东方拥有Cannon Tokki设备,花费在1.5亿美金以上。

进口依赖存在着风险:一方面容易被国外厂家制约,一旦限制原料则切断了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材料、设备成本高昂,使得整体产线造价攀升,数百亿元已是常规入场价。

据悉,京东方绵阳产线耗资465亿元,设计产能在48k/月;维信诺十月公布将在合肥斥资440亿自建产线,设计产能在30k/月;而据官方资料显示,柔宇的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耗资110亿,年产能预计可达5000万块以上。

除产链上游缺失外,柔性屏良品率也存在风险。

普遍来说,柔性AMOLED良品率低于刚性,此前LG面板就爆出在华为mate系列上出现绿屏问题。

对于国内厂商,尽管实现柔性AMOLED量产的消息不绝于耳,然而关于良品率的信息却少之又少。京东方此前曾称其成都产线综合良率可达65%,而据几位国际、国内一线屏显厂商内部人士介绍:所谓综合良率包含了返修的情况,按现在国内技术水平,柔性AMOLED良率或在一半以下,可折叠屏良率或在20%上下。

京东方于今年5月展出的可折叠WQHD AMOLED全面屏,官方称弯折次数可超过10万次,图片来自京东方官网

如此看来,当前的柔性AMOLED制造业是否能撑得起可折叠屏市场,确实还有待观瞻。

从概念到商用,可折叠屏手机会是手机行业下一个转折点吗?

虽然柔性OLED量产挑战重重,但这并不妨碍各大厂商发布可折叠屏手机的热情。除柔宇、三星外,华为已在与京东方共研可折叠屏方案,Sony可折叠屏手机渲染图也在日前被爆出。

看上去,2019年会是个可折叠屏手机的元年。

然而,从概念到商用,可折叠屏还要跨越一些鸿沟。

硬件形态方面,现在的可折叠屏手机还在“屏弯机难弯”的阶段。无论是柔宇的FlexPai还是三星的Winner都是依靠改变电子元件位置,实现部分屏幕的弯曲折叠,折叠处的厚度如果控制不好则会影响手机的便携性。如果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柔性手机,则还需要柔性电路板、柔性芯片、柔性电池等配套材料和技术。

软件方面,可折叠屏手机开辟了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开发者和设计师需要为此做专门的适配,何时能建立起软件生态对硬件产品普及尤为关键。

价格方面,囿于成本限制,目前可折叠屏手机的价格确实不菲。柔宇的FlexPai官方售价8999元起,三星可折叠屏手机的售价据韩媒曝光在200万韩元左右,相当于1.23万人民币,高于顶配iPhone XS Max。笔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京东方某产线每月在材料采购上就耗费1亿人民币,外加其他开支,如此分摊到每块屏幕上,自然价格抬高。如果要降低成本,则需要建立更为完善、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高昂的售价,新的产品形态,用户又是否会为之买单?

现在,市场上仅有柔宇科技的可折叠屏手机开放预售,其他厂家还停留在概念机阶段。该公司创始人刘自鸿博士在36氪采访时透露:柔宇至12月初已有超过40亿的订单,其中涵盖B端广告、汽车等屏显,以及各类C端电子产品(FlexiPai、柔记笔记本、头戴观影设备Royole Moon等),其中手机销量已经超出预期。虽然并未获知FlexPai确切的销量数据,但我们了解到当前的预售仅通过官网渠道,刘自鸿表示明年将会进行线下渠道的铺设。

基于对柔宇FlexPai的亲测体验,36氪认为:这款可折叠屏手机确实带来一些新颖的交互体验,如镜面拍照、可折叠分屏操作等,柔性屏幕也能规避碎屏等问题,然而在操作中也存在软件操作卡顿、偶尔黑屏的瑕疵。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新技术和形态并不具备绝对吸引力,同等价位下,大家或更倾向于技术、体验成熟的全面屏手机。

刘自鸿博士为36氪演示FlexPai可折叠屏手机,通过机器背后的铰链结构可以实现横向左右折叠

(36氪所体验的的是刘自鸿自用的FlexPai,属初代样机。刘自鸿表示:首批FlexPai将于年底发货,到手产品将会在软硬件层面有优化升级。)

回归到手机这一品类上,更大的屏幕展示空间或许只是个加分项,而便携性才是用户的刚需,因此可折叠柔性屏或许只是切中了用户的痒点。对于诸多大厂而言,当下的可折叠性手机依然处于试水与观望的阶段。

基于此36氪认为,手机行业下一个的转折点不会马上到来,不如我们就让可折叠柔性屏这颗“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如果说可折叠屏手机只是过渡试验产物,那么未来的智能手机形态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是可自由弯折、穿戴的全柔性手机?是能解放双手,将信息展示延展到实体环境中的AR眼镜?还是超越屏幕以外的全息投影?

你们又怎么看呢?期待大家与36氪分享你们对于智能手机未来形态的畅想。

9,三星手机雪崩式溃败中国:从20%跌到0.8%_

日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由5年前的20%降到了——0.8%。

▲左: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三星中国市场份额跌至0.8%,右:GFK公布的2017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数据(图右由腾讯科技制图)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14.72亿台,三星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17亿台,市场份额高达21.6%,占据全球第一。而根据GFK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4.49亿台,换算过来约为全球市场的30%,而2017年三星总共在中国卖出了1107万台手机,市场份额仅占2%。

▲今年2月IDC发布的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报告

三星,这个安卓时代的智能机王者,这个从功能机时代一路厮杀前进、造就市场传奇的传奇品牌;其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中国市场第一(超过20%)一路滑落到仅剩2%,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

那么三星是如何做到的呢?

:广泛技术布局+精准营销战略, 一路攀升至市场老大

2018年除了是三星集团成立80周年外,还是三星手机推出30周年纪念。三星的第一款手机于1988年推出,跟摩托罗拉在1973年推出首部重达1.1kg的大哥大比起来,晚了15年时间。

因此,在1988年三星手机进入手机市场的初期,其实处在弱势阶段,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相比,既没有品牌优势、又缺少手机打造经验。不过由于对市场营销及品牌定位的敏锐捕捉,三星在功能机时代录序推出了超薄手机SH700、女性手机A408、MP3手机M188、彩屏手机T108、以及集蓝牙与视频等尖端技术的“商务时尚”手机D508,在功能机时代打下一片江山,2007年第二季度,三星取代摩托罗拉,占领了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的位置。

而在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潮流之中,才是三星真正一战成名的市场。

前文提到,三星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人李秉哲于1938年成立的“协同精米所”的粮食加工厂,卖鱼干、蔬菜水果、面条等。随着战后韩国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扶持,三星企业开始快速发展,三星电子于1969年成立,随后从家电制造开始逐渐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逐渐掌握了内存、处理器、显像管、液晶面板等核心技术。

因此,在智能手机时代,三星几乎拥有智能手机上所有配件的研发技术,于是它陆续将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整合起来,保证三星手机拥有一流的屏幕、芯片、内存、CMOS、镜头。2010年3月,三星推出旗舰手机Galaxy S i9000,这款配备了4英寸800*480分辨率显示屏、搭载Exynos 3110处理器、后置500万像素+前置3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可谓一鸣惊人,在当时的智能手机界引起了不小轰动。

而在2011年,三星顺势推出Galaxy S2(GT-I9100),这是三星第一款双核手机,在短短85天内达到了500万台出货纪录,一举成为当时销量最高的手机。

2011年12月,三星以全球第一市占率甩开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等老对手,登顶全球最大手机最大制造商宝座。此后,三星又陆续尝试了大屏、曲面屏、光学变焦、安卓/塞班系统等多种技术,在发现市场突破口后集中资源轰炸,一时在全球市场风光无限。

2013年,三星通过优质产品+大规模广告与营销轰炸,推动其手机销量节节攀升,在当年的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了将近20%,成为中国最大手机品牌商,这也是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巅峰时刻。

与此同时,三星的因其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的优势也开始凸显,但同时也埋下了隐忧——后来的HTC总裁王雪红曾经在当年的采访中表示,三星的屏幕等产品会由于要给自家手机的优先供货,导致HTC产品上市受限:导致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HTC、金立等不少手机厂商都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优先采购三星配件。

:四大原因致节节败退,Note 7爆炸成最后一根稻草

在经过了2013年的“登顶”之后,三星虽然在全球市场一直维持着领先的地位,在中国市场却呈现出巅峰之后却持续下跌,落入节节败退的窘境。

1)国产竞争品牌快速崛起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开始显露出进入成熟期的迹象,各厂商间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产品开始走向同质化的开端。

上图是来自市场咨询机构Sigmaintell在2017年上半年的研究数据,我们从图中可以看见,自从2013年以来,华为、小米、vivo、OPPO这四大国产品牌都在快速崛起,尤其是华为、vivo和OPPO,自2013年以来都几乎是以直线抬升的涨势在掠夺中国市场。

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孙琦认为,而在这些国产竞争品牌中,对三星冲击最大的恐怕要数华为了。由于三星手机一直主打的高端商务形象已经被华为替代,消费者对三星品牌的认识度在不断下降。

通信产业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则认为,在同定位的产品竞争中,三星手机的品质不一定比其他品牌强上很多,但是价格却比竞争品牌高出很多。

2)本土化能力缺失:产品体验与渠道运营

在智东西对手机爱好者的随机走访中发现,手机产品的本土化能力薄弱是被一众消费者吐槽得最多的一点。三星手机的中文操作系统被他们调侃为“负优化”,“手机特别明显的越用越卡,如果其他手机用一年就卡,它只用半年。”

此外,三星手机的系统功能和易用性也被评价为“不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使用习惯”,很多界面功能的安排逻辑、一些针对中国用户的小功能都不如华为、小米等品牌贴心,不过据称从2016年三星推出的Galaxy S7开始,三星已经针对这点有所改良。

另一位通讯业资深分析师则认为,三星的本土化做得不好,在应用市场、逻辑功能等方面都采用全球视角,没有像很多本土品牌那样针对中国消费者去做优化,这一点与摩托罗拉没落的原因非常相似。

此外还有,早在2014年,正是4G时代火热的萌芽期,不少中国手机品牌都在积极推出4G手机,运营商在加大对4G手机的补贴,但是据手机行业人士表示,由于三星对中国市场的把握偏差,彼时还在集中销售3G手机,导致分销渠道库存堆积,影响利润。

与这类似的还有三星对中国线下分销渠道掌控的薄弱。正如众多行业分析者指出的,vivo与OPPO的“逆袭神话”不得不归功于向对线下渠道的强大掌控能力与对潜在市场人群的深度挖掘、精准营销,从积极邀请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再到重点突出美颜、时尚等手机功能,不一而足。与之对应的,小米与华为荣耀则在此前重点布局了互联网营销模式渠道,打造了不少小而美的爆品。

反观三星,由于中高端市场受到苹果和华为的挤压,中低端产品却在性价比上弱于同行,在产品体验与渠道运营上本土化能力又较为薄弱。

3)人工智能时代的落后者

目前,排名全球前三的另外两位玩家——苹果和华为,都已经开始积极进军人工智能,从芯片、应用、生态等多方面发力。相对而言,三星在AI布局中属于最不激进的一方。

先拿芯片为例,在今年1月的CES 2018上,三星发布了最新旗舰处理器Exynos 9810,不过并没有搭载专用AI模块。与三星的“AI芯片”至今悬而未发相比,华为的麒麟970和苹果A11都已在其品牌机型中发布了将近半年。

在AI应用方面,三星打造集中在以Bixby为入口的语音、视觉、提醒、主页等功能。2016年10月7日,三星以2.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I虚拟助手创企Viv Labs,它就是Bixby的前身。但即便如此,一直到2017年11月,三星才在北京推出了Bixby的中文版。

总的来说,三星在手机AI应用生态打造方面相对不太激进,其围绕智能手机所构建的生态主要是以内容、资源整合为主,并没有集中打造一个可供开发者接入的AI平台。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三星的硬件能力非常强大,但是AI能力确实是落后了。虽然三星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正在努力追赶,但此时再要超越苹果和华为已经有难度了。

4)Note 7爆炸事件成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说起三星手机,Note 7爆炸至今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负面事件。

从2016年8月末开始,三星在月初推出的年度旗舰机三星Note 7开始陆续在欧洲地区报出手机电池爆炸事件,造成用户损伤与财产损失,同期欧洲地区开始对这款手机进行召回。

9月2日,三星宣布开放全球召回,召回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250万部Note7手机——中国除外。8月26日,三星Glalxy Note7国行版在北京正常发售。

随着9月国行Note 7的发售,还有一份三星企业的声明,声明中表示目前在中国大陆销售的Note 7使用的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电池供应商,并不存在安全隐患。半个月后,三星公告首次召回国行1858台产品,但再次重申国行版不存在安全隐患。

然而从9月18日开始,中国用户陆续曝出了两出三星Note 7爆炸的新闻,但三星在经过调查分析后对此的回应是“为外部加热导致”,一直到同年10月11日,在国行版Note 7爆炸新闻接二连三曝出后,三星才宣布暂停Note 7生产,并召回全部国行版本。

在发生爆炸事件后,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形象一直不佳,在安抚消费者与复苏国内品牌形象方面动作较为迟缓,可以说是致使三星失去中国市场份额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今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要求航班飞行期间禁用或者托运三星Note7手机。

印度市场已被超越,其他新兴市场也已受到冲击

说完中国市场,我们来说说印度。

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宣布完成了一项壮举——在印度市场正式超越三星,成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这是三星六年以来首次丢掉这项桂冠。

而根据IDC数据,在2017年印度销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只有三星一家是海外品牌,其余四家均来自中国:小米、vivo、联想(摩托罗拉)、OPPO。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趋近饱和、甚至逼近负增长的当下,印度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不少手机厂商寻求增长点的重要市场。根据IDC研究显示,2017年印度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增幅高达14%,成为世界第一大快速增长的手机市场——其中53%的出货量来自中国手机品牌,2016年这一数字为仅34%。

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孙琦认为,三星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的地位会受到冲击,因为从性价比方面三星品牌不占优势,生态也没有强大的抓手,所以三星的壁垒太低,在新兴市场份额会萎缩。中国手机品牌性价比较高,而市场份额主要受低端压制。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印度只是一个开头,未来凭借着高品质、低价位战略,三星等手机品牌在每一个地方市场都会面临中国企业竞争,被超过或者挤掉市场份额。

但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三星在中国的“风光登顶”与“陆续下滑”正是中国手机厂商出海需要深刻借鉴的经历:一方面,你能否拿出适合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另一方面,当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崛起后,你能不能保持巅峰?一旦受到冲击、销量下滑时该如何及时处理?

韩国最大企业集团,李氏家族掌权80年

其实,我们所熟知的手机业务只是三星电子业务的一部分,而三星电子也只是三星集团的一部分。

三星电子主营业务包括四大板块(以下数据来自三星电子2017年12月Q4财报):

三星电子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为65.98万亿韩元(约合613.61亿美元),同比去年53.33万亿韩元增长24%;营业利润为15.15万亿韩元(约合141.3亿美元),同比去年9.22万亿韩元增长64%。

* 器件解决方案,营收占比48.6%,包括半导体和显示屏业务;

* 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营收占比38.6%,包括手机、电脑和网络系统业务;

* 消费电子,包括电视、空调、冰箱等,营收占比19.3%。

* 三星曾以80亿美元收购了Harman集团,获得汽车音响、专业音频、音响等业务,营收占比3.5%。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也是一间家族企业,由李秉哲于1938年创办——他是现任实际控制人李在镕的祖父——三星集团旗下拥有85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涉足电子、医疗、人寿、金融、建筑、酒店等领域,全球员工总数超过20万人,这种家族企业在韩国被称为“财阀”。

三星集团的发展史,可以看做了一部李氏家族的动荡史。三星集团——或者说李氏家族——在过去这整整80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一连串的嫡长争权、遗产争夺、政商暧昧、牢狱之灾、总统特赦、“老主”中风、“少主”继位等风波,跟TVB八点档点的家族争权桥段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三星电子副会长(副董事长)李在镕

而目前的三星“少主”,集团实际控制人、三星电子副会长(副董事长)李在镕曾在去年2月因贿赂朴槿惠及其亲信崔顺实而被拘押监禁。2017年8月,一家韩国低等法庭对他判处5年监禁,但他此后在今年2月被判缓刑,当庭释放,预计韩国最高法院最早在今年8月宣布最终审判结果。

然而“少主”的牢狱风波似乎并没有对三星集团的业务造成影响,相反,三星集团在2017年业绩大增,仅拿三星电子为例,2017年全年,三星电子预计总运营利润将达53.6万亿韩元,较之2016年的利润29.24万亿韩元相比翻了将近一倍,内存和OLED屏幕两大强劲需求对此贡献甚多。

不过,相较起三星集团的蒸蒸日上,三星在中国的手机业务,则是既跌宕起伏,又冰火两重天的另一个故事了。

结语:丢掉中国市场,然后呢?

虽然对于三星集团来说,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败退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作为曾经的中国手机市场王者,在短短5年内下滑到这种地步,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败退,说明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全面胜利,至此我们看到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在前沿技术、用户体验、本土服务等多方面已经全面领先于日韩欧美品牌。如果说目前这场较量还只停留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上——那么这场较量有可能随着中国手机品牌出海而逐渐蔓延到全球。

也许很快,三星手机丢掉将并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这一块蛋糕。

此外,三星在中国市场的败退也对国内手机品牌商出海提供了教训,在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要进行深度本土化,当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崛起后,仍要保持竞争力。

对于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如此夸张的份额下降,三星移动部门总监DJ Koh曾经在今年3月23日的股东大会上向股东道歉,并表示将会重整中国三星组织架构来加快决策速度,以改善这种情况。而根据韩国先驱报网站报道称,三星为了拯救在华份额,可能会在中国推出一款中端手机,属于S高端手机的迷你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可梦官方注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