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是公立医院吗,收费怎么样,值得信任吗?

别名: 河南中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郑州市红十字医院,郑州中医院,郑州红十字医院,郑州红十字医院,郑州红十字医院,郑州工伤职工康复医院,河南中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河中医附六院,郑州市中医院

医院简介:   郑州市中医院暨郑州市红十字医院,1958年9月16日始建,为河南中医学院附属郑州中医院,河南省、郑州市工伤职工康复医院。医院是科技部首席专家王永炎院士京外唯一院士工作站、中华中医药学会...

医院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文化宫路65号

医院电话: 医院总机:4(总机),4(院办公室),6(预约)

就医流程:门诊挂号指南: 1、挂号地点:普通门诊、专家门诊(自费、公费、医保收费)、简易门诊等一切挂号均在门诊一楼大厅服务岛。 2、挂号时间:上午 7:30—12:00 下午 14:30—17:30 (夏时制)15: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闫良生  常辉 通讯员 马珂

  百年历程,春华秋实。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建院于1915年,2005年归属于郑州大学。1993年获评河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自建院之初就始终秉承“厚德博学、仁爱共济”的院训,历经百年风雨,初心不改,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郑大五附院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胡佩兰、全国著名护理学专家梅祖懿、全国著名病理学专家孔祥光为代表的前辈先贤。医院勇担社会责任,在抗美援朝,唐山、汶川抗震救灾,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危急时刻都有五附院人无私奉献的身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医院在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意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胜利召开第三次党代会为契机,推动“1269”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以党代会、“五个好”党支部考核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汇聚各方力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一个务必、两个突破、三个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苦练“内功”,通过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不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充分利用康复学科优势布局医养结合工作等一系列服务举措,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落实到具体行动,把“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落到实处,用真心、真情改善医疗服务当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1危难时刻显担当 战疫情不获全胜不收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全院干部职工放弃春节假期,坚守岗位,全力投入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医院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执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由医院党委书记王新军、院长郑鹏远担任组长,严格落实医院领导、行政值班、总值班三级值班体系,确保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切实保障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坚持全院一盘棋,改扩建发热门诊,设立预检分诊点,协助郑州火车站做好发热病人的筛查,引导发热病人按照流程就诊。派出呼吸、重症、感控专家作为省卫健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先后赴安阳、南阳、漯河、许昌、周口等地指导当地医院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院内感控工作。并为河南省卫健委组织的《河南省新冠肺炎诊疗专家共识》《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流程》《河南省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综合管理100问》编写及修订作出了积极贡献。

  郑州大学五附院援鄂医疗队

  疫情面前,逆行而上。

  面对疫情防控吃紧的严峻形势,郑大五附院精锐尽出,先后派出30名医务人员随河南省首批、第十三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进入防控一线。同时强化党建引领,成立援鄂临时党支部,20名援鄂人员受到感召火线入党。在支部书记冯永海带领下,援鄂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体党员亮出党徽做先锋,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战“疫”第一线。

  护士长李晶、卢仁辉和李晓艳护师践行河南医疗队、郑大五附院医务工作者“一切为了救治患者”的使命担当,把“细节服务、人文关怀”融入战疫一线的医疗护理工作中,为一位68岁患糖尿病十余年,四肢末梢青紫发绀的新冠肺炎患者制作了保护双手的“爱心手套”。这件事情被2月16日《晚间新闻》和2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连续报道。

  郑大五附院医务人员在武汉前线奋战整整60天,参与管理三个隔离病区,共收治患者231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131人,取得了医疗救治零事故、治愈患者零回头、出院患者满意度100%、所有队员零感染的优异战绩。医院获得河南省“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党组织”“防控应急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多名医务人员被上级部门表彰。

  2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大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始终注重医疗服务技术创新,是郑大五附院历久常新,保持良性发展的核心命脉。

  近年来,在省卫健委和郑州大学的正确领导下,医院班子成员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引领,深度结合最新的医疗服务理念和互联网技术,以三大创新举措领跑业内。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5亿,老龄化形势严峻。在这一事关百姓福祉的民生重点、热点问题上,医院提出了“服务是基础,医疗是保障,康复是支撑”的原创理念和“有尊严的养老(Carewithdignity)、优雅的老去(Aginggracefully)”的医养结合工作目标。作为“河南省康复医学中心”的郑大五附院,把省内居龙头地位的康复优质资源与三甲医疗资源、互联网医院平台相结合,通过在直属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1+12+N”模式、“主动式居家养老”服务原创新模式以及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实践,成功打造“医院—养老院—社区—居家”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有效破解97%社区与居家老人的养老困境。通过资源辐射下沉、自办养老实体,引领整合拉动社会资本全方位助力健康养老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健康养老需求。

  2019年由郑鹏远教授牵头,汇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国内第一养老品牌九如城养老集团、国内最大的康养设备研发生产企业之一翔宇医疗集团等10家单位,成功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与规范的应用示范》,总预算7190万元(其中国拨资金1190万元)。目前,医院已主持参与医养结合专项课题9项,参与制定国家医养标准4项,成功获批1个全国副主委、2个河南省主委单位,充分发挥了“引领行业、制定标准、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在连续两届郑交会上,医院布展的医养结合工作展厅被上级领导、广大群众、媒体关注与热议。医院在医养结合、社区服务中的经验和做法在2019年两会期间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郑州大学五附院远程诊疗系统与澳洲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教授实现越洋会诊

  实施互联网医院建设,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院与郑州大学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建设“互联网”医院,具备远程视频问诊、用药建议,影像、检验结果诊断,动态心电监测、转诊住院、医药配送、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等丰富实用的功能,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闭环。加入国家远程医疗中心,依托优势学科与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开展国际化远程医疗合作,实现“一个平台、一张网络、统一管理、分级协同”,让基层群众能和大专家“面对面”。目前,该项目已与200个乡镇基层医院签约,基本实现省内全面覆盖,成为河南地区覆盖范围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机构,累计问诊量已达4258例,远程动态心电3804例,发现高危患者82例,被各地群众视为关系民生的惠民工程,真正将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百姓身边,为县乡医院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持和业务帮助。

  延伸老年护理服务,打造优质护理品牌。医院作为河南省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采取“帮基层、助社区、强宣传、重教育、勤联系、传爱心”6大工作方式,通过签订三级管理与质量控制考核协议,定期到基层开展护理讲座、培训、查房、会诊,开设老年护理专场、健康教育大讲堂、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提供家庭健康随访、居家护理、专家预约等,深入到养老院、学校、社区等开展各种形式的老年延伸护理服务,年累计服务23200人次。所形成的《上下联动,延伸老年优质护理服务》案例,在全国1200多家医疗机构提交的3055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南赛区延伸优质护理服务“十大价值案例”,是省内三级医院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护理团队。

  3开拓进取布新局 学科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实现医院综合实力新跨越,是郑大五附院孜孜以求的总目标。

  在这一主题思想引领下,医院连创佳绩,学科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形成了“1358”的学科布局:“脑血管病”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康复医学、神经专科、消化内科成功获批《河南省省直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凝练出康复、消化、神经、肿瘤、妇儿代谢等五个突破方向;神经病学、消化病学、神经外科学、普通外科学(血管外科学)、康复医学、整形外科学、呼吸病学、肿瘤内科8个学科入选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在新一轮区域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中,医院成功获批河南省康复医学中心。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获批“高级卒中中心单位”“基本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内镜脑室脑池外科技术培训中心”等国家级学科平台。

  由郑大五附院牵头汇集10家单位成功申报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获批资金7190万元(其中国拨资金1190万元)

  康复医学引领河南康复医疗服务发展。康复医学成功实现由康复医学科到康复医学系五步走发展规划。2015年11月,医院康复医学部被省卫计委批复为“郑州大学康复医院”;2016年3月,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2017年8月,医院率先成立了河南省康复医学专科联盟。200余家康复相关医疗机构、学校成了会员单位;2018年6月4日,郑州大学康复医学系依托郑大五附院获批设立;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康复医学中心正式依托郑大五附院获批设置。同时,医院是中国康复医学会消化病康复主委、医养结合副主委单位,河南省康复医学质控中心,河南省医学会、医院协会康复分会主委单位,康复医学成功奠定了在河南省乃至区域内的引领地位。

  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取得卓越成绩。医院与因发现胃中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病溃疡及胃癌之间的关系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教授开展紧密合作,经郑州大学批准建立了“郑州大学马歇尔医学研究中心”,经河南省卫建委批准成立了“郑州大学马歇尔医院”。2018年10月27日,受郑大五附院邀请,巴里·马歇尔教授参加了“健康河南招才引智大会”并做主旨发言,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并进行了友好交谈。医院与德国科学院院士ThomasF.Meyer教授合作申报的“德国科学院院士ThomasF.Meyer教授工作室”正式获批建设,获批经费支持100万元。同时,与日本千叶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埃文斯维尔大学和我国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共识。

   4教学相长创佳绩 科研教学一体化发展

  教学相长,是郑大五附院深挖潜力、开拓平台的内在驱动力。医院注重“医、学、研”一体化均衡发展,科研教学能力达到新水平。

  2015年以来,医院科研项目207项,科研经费累计4736.8万元,各类科技成果3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1项,发表SCI论文118篇。2018年12月4日,“河南省幽门螺杆菌及微生态与消化道肿瘤重点实验室”正式批准建设,实现了郑大五附院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目前,医院有各级平台19个,其中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省级医学重点实验室,2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

  医院承担郑州大学康复医学、内外妇儿、皮肤病学课程教学任务及所有学科的临床教学任务。其中,依托郑大五附院设立的郑州大学康复医学系,共计招生150人。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共培养硕博研究生190名。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共培养学员124名。在日常教学中,102名教师获得学校以上教学表彰。

    5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管理服务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是郑大五附院初心不改、永恒不变的服务理念。

  狠抓管理服务,全面提高患者就诊舒适感、获得感,是郑大五附院“便民、利民、为民”的具体举措。

  医疗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医院以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中心,狠抓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不断加强病历质量管理,推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及筛查防治工作,申报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41项,使医院的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三、四级手术数量大幅增加,有力提升了医疗核心竞争力。推进药事管理服务,确保用药安全。持续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保障医疗安全。

  郑大五附院作为独家协办单位,鼎力支持第一、第二届“健康中原·河南基层好医生评选活动”

  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医院高度重视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对服务性投诉坚持零容忍。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门急诊服务流程实现进一步优化,就诊环境和效率明显改善;圆满完成各项医疗保健任务,为保健对象提供细心周到服务,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认可。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先后引进学科带头人23人,引进博士研究生15人,聘任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14人,进一步提升学科实力。高度重视中青年骨干的培养,积极鼓励中青年业务骨干出国进修、攻读博士和外出交流。在职称评定中,全日制博士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者均给予绿色通道。近年来,新增学术任职184人,其中国家主委、副主委10人;国家常委、委员21人,省市级主委、副主委31人。郑鹏远教授荣获“中原千人计划”——中原名医、第十批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称号。

  行风和医德医风建设扎实推进。以涉医领域专项治理和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为抓手,持续强化医院行业作风建设。开展整治行业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严格规范医药购销领域秩序,将“三合理一规范”“双十”“医德医风建设”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自查自纠,行风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加强,提升了医疗服务品质。

  郑州大学五附院医疗队赴上蔡县参加“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扶贫活动,河南省卫健委主任领导逐一慰问了义诊专家

  社会公益取得新成效。医院作为唯一协办单位,圆满完成两届河南省基层好医生评选活动,为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先后与1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红会送医”“侨爱心—送温暖”系列走访活动平台,强化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密切联系。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为203家基层医疗机构安装了互联网医院门诊,接受咨询和会诊3629例。医院还积极做好城乡对口支援、515专科医师培训等相关工作,完成医疗援非、援疆任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传染病防治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先后组织了16名专家开展援非、援疆工作,其中,4名援非人员作为中国第18批援赞医疗队员荣获2017“感动中原”年度集体奖。社会美誉度达到新高。

  后勤管理保障跨上新高度。全科医生培训楼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按期投入使用。对康复前街与京广路交叉口的小院进行了改造,成立了儿童自闭症诊疗中心。对一号餐厅、整形美容科进行了装修改造,完成了门诊部分科室、一号病房楼装修和急诊科扩建EICU工程。顺利安装了办公楼电梯。完成了康复楼装修改造相关工程。完成了福华街、建华街、西工房等卫生服务中心的装修改造工程。后勤管理与保障能力逐年得到提升。

  医院文化建设有了新进展。建设院史馆,加强院史院情教育。积极推动向“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原妇产科主任胡佩兰,中华护理学会原副理事长梅祖懿,病理学专家(细针穿刺行细胞学检查创始人)孔祥光等前辈先贤学习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守正传承五附院百年厚重文化。统一科室宣传、专家展板布局。开展“讲好五附院故事”活动,设置科室文化墙。成功创建郑州市文明单位。突出政治宣传,树立大宣传意识,开通了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上线了医院网站和英文版网站。

  近年来,郑大五附院以实际行动,践行省委主要领导在省卫生健康大会上“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打下坚实健康基础”的具体要求。2019年,出院人数、门诊诊次、手术台次等各项医疗指标比2014年翻了一番。医院连续三年荣登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位列华中区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7名(河南省综合医院第4名)。先后荣获“河南省年度群众满意医院”、2018年度“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称号、国家卫健委“2019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医院”等荣誉称号。

  接下来,郑大五附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方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临床专科能力提升和学科建设水平提高为着力点,以重点学科建设、新兴学科发展为抓手,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为支撑,全面提升医疗护理、科研教学、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原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而不懈奋斗。

近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医院大会在北京召开,今年大会主题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点评选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做出重要贡献和在深化医改、健康扶贫、改进服务等方面表现优异的院长。河南省共有6位院长获此殊荣,其中4位来自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分别是:郑州大学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章锁,人民医院院长邵凤民,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张小安,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张建功。

中国医院大会是我国医院管理行业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大会。经过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差额评选的方式,本次大会全国共评出5名突出贡献奖和97名优秀医院院长。中国医院协会优秀医院院长和突出贡献奖评比表彰活动是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国务院审核保留的医院行业最高的管理类奖项之一,自2002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刘章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任郑州大学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肾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1项,其他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参编多部本科及研究生教材,担任《肾内科学》(第三版)副主编、《危重急症血液净化治疗学》主编、 Diabetic Nephrology杂志主编,参与20余项指南共识制订,新冠肺炎期间,执笔撰写《特殊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专家共识》指导临床救治,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 J Am Soc Nephrol、Kidney Int、Am J Kidney Dis等收录近80篇。执行主编中华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科普丛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河南省西医和科普领域国家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邵凤民,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原名医、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华中阜外医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肾病与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肾脏病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肾脏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河南省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主编。
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获省、厅级科技成果10余项,其中省一等成果奖1项、省贰等成果奖3项、省叁等成果奖2项,主编、参编专著9部。牵头成立河南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盟和河南省肾脏病专科联盟,推动全省肾脏病及血液净化技术的普及和提高。
张小安,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现任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儿科教指委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会长。
他坚持科学创新。主持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及国自然面上项目等1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倡议成立河南妇幼联盟,推行同质化医疗服务。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全面落实河南省民生实事工作,彰显责任与担当,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在推动全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建功,中共党员,硕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卫健委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改与全球卫生体系分委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智慧运营管理服务分会副会长(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科协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医院运营、公立医院改革、癌症预防等方面的研究。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卫健委工作要求,加强医院党的建设;明确医院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科学管理,强化内涵建设,推动医院转型发展,重构管理新范式;健全癌症防治体系,发挥癌症中心引领作用,推动癌症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郑大人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今年的抗疫斗争中,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援鄂抗疫的光荣使命,书写了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疫情期间,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派出5批援鄂医疗队员189人,上万名医务工作者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9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他们的抗疫义举受到了国家的表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兼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阚全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赵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一党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国俊、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陈传亮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赵松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未来,郑大人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健康中原贡献郑大力量。

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搜狐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官微、郑州大学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正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