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失灵是帕金森早期症状吗?

提起手抖,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联想到帕金森病。确实,帕金森病的首发症状大部分都是手抖,但在出现手抖之前,帕金森病还有着许多的先兆症状。帕金森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身心是痛苦的折磨。为帮助公众认识帕金森病,早发现、早治疗,帮助“帕友”及其家属直面病魔,积极“抗帕”,日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一病区举办了医患交流活动,主任医师胡玉英针对帕金森病的病因、征兆、防治等做了详尽的剖析。

我国目前有帕金森病病人200多万

据胡玉英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我国目前有帕金森病病人200多万,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70岁患病率达3%~5%。帕金森病是排在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目前这个病越来越趋年轻化。

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疾病,多巴胺减少是导致帕金森病的重要因素,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出现运动迟缓、手抖或肌强直、起步困难等症状,对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导致这些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环境、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是其致病或诱发因素。

颈椎病发作?原来是帕金森病在示威

肢体发僵发硬,排便不畅,睡眠差,手抖,腿沉,写字越来越小……临床上,病人对症状常有这样的描述。胡玉英用“动”和“不动”来归纳帕金森病的特点。“不动”指的是运动迟缓、行走变慢甚至拖步。“动”的主要表现则是静止性的震颤,即活动时手和脚不一定抖,而是静止时手脚才会发抖。

前不久,一名40岁的患者从来宾前来南宁就诊。据患者自述,他平时都是走路上班,去年6月的一天突然感觉右腿有点僵硬无力,走路脚拖地,手拿东西也不利索,连穿袜子都摸索半天。由于近两三年来一直有肩背部疼痛症状,他以为是颈椎病发作,就去做了推拿治疗,然而毫无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医生疑为抑郁症,然而服用抗抑郁药物数月仍无效果。随后他到区内一家大医院就诊,医生开了抗焦虑的药,仍没有改善。后经人引荐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根据病人的病情描述,胡玉英初步诊为帕金森病,进一步检测和用药后证实了她的诊断。

“这个病人虽然手脚不抖,但是有多年的肩背部疼痛病史,现肢体僵直,跟帕金森病的前期症状比较吻合。”胡玉英表示,临床上,很多帕金森病患者是以颈肩背部疼痛、头晕头痛、胸闷、失眠或是经常做噩梦、睡梦中大喊大叫、便秘、嗅觉失灵、抑郁焦虑等症状就诊,脑病科常接到从其他科室转诊过来的患者。由于没有手脚抖动症状,且发病部位与帕金森病风马牛不相及,当医生提出帕金森病的可能时,许多患者都表示疑虑不解。而最后确诊时,许多患者特别是一些正当壮年的患者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不敢面对,抗拒治疗,不用药不运动不锻炼,导致病情发展迅速,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早期症状

据胡玉英介绍,帕金森病有着前缓后急的特点。帕金森病在起病初期很隐匿,进展缓慢。在出现运动障碍(即手脚抖动、运动迟缓)之前,很多患者一般会出现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嗅觉障碍或排泄障碍等。睡眠障碍出现在运动障碍出现之前的15~20年。曾有一名患者,在确诊为帕金森病前很多年,白天表现都很正常,但一到晚上睡着后就会大喊大叫、手舞足蹈,有一次还把一旁的老伴打伤,次日又恢复正常。情绪障碍可发生在出现运动障碍之前的10~15年,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低落、面无表情,对生活和工作漠不关心。部分病人可出现嗅觉障碍,此时离手抖有5~10年时间。

近年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不仅是一个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同时也是一个累及多系统的疾病,当累及消化系统时病人会出现便秘。曾有一名60多岁的患者,长期便秘,但他不在意,自己到药店买来润肠通便的药物服用,然而一吃药就好转一停药又排便困难。随着症状的加重,他开始出现走路变慢和右手抖动的情况,家属这才着了急,带到消化内科以便秘就诊。接诊的医生结合之前的一些类似案例,建议到脑病科就诊。在脑病科做了详细检查和测评,最后确诊为帕金森病。“一般来说,当发现便秘后,离帕金森病只有1~5年时间,而一旦发展到手抖阶段,病情就会发展迅猛,严重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胡玉英指出。

不要忽视蛛丝马迹发出的疾病信号

据介绍,对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基本的一个方法。确诊后的病人1~3年之内如开始接受治疗,其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改善等方面,都要优于起病后4~6年才用药的病人。除了药物治疗,当前医学对帕金森病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脑深部电刺激术”,即俗称的“脑起搏器”,它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调控异常的神经元,从而减轻和控制帕金森病症状。脑起搏器有严格的适应证,同时对不同症状的病人改善程度也不一。

“帕金森病的中后期,特别是晚期的治疗费用远远高于早期和中期,且效果差,费用高。”胡玉英表示,帕金森病虽然不可逆、无法治愈,但从刚开始诊断到最终不能活动,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只要及早发现帕金森病的蛛丝马迹,早期进行药物干预,是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症状的,从而延长症状控制的年限和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她特别强调,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过程,不能中途停药,突然停药可导致病情急剧进展,出现恶性综合征,甚至会危及生命。同时,她提醒,平时千万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疾病早期信号,如果年龄已经超过50岁,同时出现一侧的手脚不能受控制地抖动,并且静止时抖动最明显,而活动时抖动有所减轻,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帕金森病,应及早就诊。

(黄翠巧 通讯员 廖怡津)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并不能确定是否为帕金森。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四主症:少动,震颤、僵直、和姿势平衡障碍,有嗅觉失灵、失眠、多梦、脾气急躁、便秘和大脑反应慢等症状时,应当为早期PD临床诊断增加砝码,判断病情是否逐渐加重,还要参考应用左旋多巴治疗后的反应。金逸您去神经内科做些检查,并密切关注自己有无其他症状的出现。

帕金森,一直属于世界性的难题。多发于中老年人,在神经内科它的影响力仅次于阿次尔海默病(老年痴呆) 帕金森的症状表现初期比较隐匿,但是如果任由其发展,到了后期帕金森会令患者全身僵硬,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对生活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帕金森,一定要在早发现的情况下,及时治疗。

早在上个世纪,英国人詹姆士·帕金森 发现了此类病症,在当时还没有这类病种的情况下,他将这种病症告诉了大家,后来其命名为“帕金森”,后来为了纪念他,便将其生日4月11日 定为世界帕金森日。每年的4月11日便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其实如果追溯下去,早在明代时,王肯堂所著《杂病证治准绳》中便记载了这一症状。将帕金森病记载“颤证”“颤震”“振掉”“震颤”等范畴。在《黄帝内经》也有相关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首次将此病命名为“颤振证”,并曰:“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在临证中将颤证主要分为阴虚风动证、痰瘀阻滞证、气血亏虚证和髓海不足证等四型加以论治。

帕金森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手抖算是帕金森病比较明显的一个症状表现,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手部部或四肢出现不自主震颤的表现症状,呈规律性颤抖。通常在静止时以及情绪激动时会更加明显。如果发现有手抖的情况出现,需要提高重视。帕金森属于慢性疾病,但是如果任由其发展,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帕金森患者会有出现经常面无表情的症状,面部表情呆板(又称面具脸)。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当心。帕金森除了颤抖以外还会出现肢体僵硬麻木的感觉。并非所有帕金森都是以颤抖为主要症状,肌肉以及肢体僵硬也属于帕金森病的表现症状,又被称为非震颤型帕金森。发现这类情况最好及时检查就医。

帕金森属于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属于障碍类疾病,会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帕金森会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人体正常接收大脑发出的讯息,造成各类症状。咬字不清便属于帕金森的症状之一,影响患者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此外,帕金森还会造成人体步态异常,走路呈小碎步形态,属于较为明显的症状,人体在行走时会不由自主的往前倾。此外,帕金森还会出现写字变小,书写困难等多种症状。

四、嗅觉失灵 动脉硬化

据统计报道,70%帕金森病的患者在患病前都会嗅觉减退、失灵的症状。如果中老年人发现嗅觉失灵的症状,一定要重视,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此外,脑动脉硬化也是容易引发帕金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活中,需要提高认知与重视。

帕金森病人通常症状会越来越严重,患者不仅行动活动范围变小,有些患者生活圈也开始逐渐缩小,心理负担很大对情绪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产生抑郁情绪等情绪,帕金森病情严重了,甚至会出现幻觉,浅度睡眠等非运动型症状。

根据帕金森的症状表现,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现代医学对于帕金森的原因尚未明确,认为帕金森多和生活因素,生活环境,以及其他因素所引发。原发性帕金森便泛指此类。帕金森属于家族式疾病,具有遗传性,继发性帕金森多是遗传性的帕金森病症。近些年来,帕金森也开始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检查得出帕金森,因此如果发现疑似帕金森的表现症状,一定要重视并及时采取应对方法。

帕金森病,中西医应该如何选择:

帕金森病,在西医里又被称为(PD)属于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认为帕金森属于脑内的多巴胺物质减少以及黑纹状体的病变有关。多巴胺是一种可以通过大脑传递人体讯息的物质,巴多按的减少会引发神经系统的病变,影响人体对于大脑指令的接收。对于帕金森现代医学对其详细病因还尚未明明确,因此多采用西药化合物进行治疗。西药物本身在初期见效比较明显,但是一旦渡过了“药物蜜月期”其效果会逐渐减退。而西药物本身存在的副作用也会造成血压血脂等症状,造成三高增加。加重肢体僵硬,嗜睡,失眠的情况发生。

中医治疗在最初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在近些年在于帕金森的治疗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颤症帕金森,中医需要分型辩证,辩证准确,用药精准,才可以得到理想的效果。而卢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与丰富的知识储备,结合对古代经典理论和方剂的研究,结合自身渊博经验,从肺、脾、肝、肾不同方面立意调整,得出经方龙元汤。分步骤的,对症治疗帕金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龙元汤对于帕金森,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整体观念出发,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中医在临症上有两个突出点就是:其一,不仅仅着着眼于疾病的局部症状而忽视其它部分所受到的影响;不因重视某一发病因素而忽视因此引起的其他因素。同时,在及时治疗之外,还利用季节来进行防治。

徐先生,江西南昌人。自六年前无诱因出现肢体抖动情况,右手抖动较明显,开始以为熬夜所致,后症状加深,左下肢偶

有僵硬感,经检查确诊为颤症帕金森。中西医治疗均试过,效果不明显。近几个月症状加重。

就诊时症见:右手搓丸样颤抖肢体震颤明显,静止时加重,腿部僵硬,行动呈前倾状,小碎步态,面色较差, 痰多、睡眠

质差,偶有头晕,舌褡白而厚,脉细沉。

诊断:气血两虚,寒湿痹阻。治则:龙元汤加减,阶段性治疗方含:黄芪、丹参、天竺黄、龟版、龙骨、牡蛎,白的等。

(仅为部分方药,具体需要在卢老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用药配伍)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

患者服药二十天回访:精神较前稍好,食纳欠佳,震颤有减轻,情绪正常,可与家人少量交流。加枸杞子等加减。以平肝

益气。二诊:震颤症状有明显改善,精神尚可 ,食纳正常,便正常,可少量自主行动,与家人可以进行缓慢交流,遂上方

继服3月。三诊:震颤症状已明显好转,多情绪激动时出现,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短距离可自行行走,面部表情较前自

然,可与他人正常交流。定期回访暂无复发。

现代药理证实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方中百合主失眠多梦,精神恍惚。当归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与陈皮配伍补血和血,润燥滑肠。煅龙骨镇惊定神,对于紧张抑郁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其中地黄,五味子又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适应原样补益,加入方中可于抗疲劳,提高脑力体力功能,对贫血、健忘症、张力异常综合征等有裨益。方中药随症加减,以内风之善动、顽痰之善变为特点,豁痰化瘀,滋肝肾。以滋筋脉而舒其牵引,缓经筋而轻身。

温馨提示:帕金森的日常饮食

和正常人的饮食基本相同,适用于咀嚼能力尚好的帕金森病病人。软性食物:咀嚼能力降低 适用于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减低的帕金森病病人,可采用易消化、易咀嚼、细软、无刺激的食品。半流质食物:吞咽功能受限 适用于咀嚼、吞咽功能受一定限制的病人,可选用面片、稀粥、豆腐脑、蛋羹、鸡蛋汤等。流质食物:适用于晚期病人 适用于咀嚼、吞咽功能明显障碍者。可缓慢以汤匙或奶瓶喂食防止呛咳,一般选用牛奶、豆浆、米汁等。

作者声明: PD属于神经系统疑难病适当的锻炼可以提供身体素质,文章出自信微( vc8810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或者其他医学相关的疑问,请和笔者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嗅觉减退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