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虫进入孵化盒还蜕皮是怎么回事?


无洞化蛹盘饲养蛋白虫生长过程

卵:蛋白虫所产的卵非常的小,椭圆形的,乳白色的,有一层薄薄的卵壳。要保持在室温28℃左右,大概7天可以孵化出幼虫。

幼虫:刚孵化时体小,长约2毫米,体乳白色。 背部逐渐变黄。幼虫全身黄色,有13节体节,体表比较透亮柔软,头尾呈棕黄色,中部呈金黄色。 通体呈圆柱形,中部较厚。幼虫的生长发育是通过蜕皮进行的,每7~10天蜕皮一次,刚蜕皮的幼虫乳白色,皮很嫩,活动缓慢,后期体色变黄,活动量不断增加。喜欢成群生活。大概长到60天左右开始化蛹。

蛹:蛹长1.2厘米,头大尾细,圆锥形扁平。 胸前有两片薄翼,紧贴胸口。 头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成虫的样子。 蛹初呈乳白色,柔软,逐渐变黄,开始变硬。 身体两侧有锯齿状边缘。 成蛹后会***进食和移动,但它们正常呼吸。 这时候它们比较脆弱,没有防御能力。幼虫有食蛹的习性,所以幼虫成蛹后,必须及时将蛹挑出。

1、 幼虫的繁育技术 幼虫生长期一般为120~180天,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生长期为90~120天,平均生长期为100天,一般蜕皮10~15次。幼虫初期生长很快,2~3周可达5~10毫米长,4~5周便可达50~60毫米长。幼虫饲养前期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后期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 未成龄幼虫要多喂青菜,这样对后期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有利。有的老龄幼虫在蛹前期食欲表现较差,可加喂鱼粉,以促进化蛹时间一致。饲养过程中要根据虫体密度及生长速度及时分箱饲养,以免相互残杀。夏季气温高,空气干燥时,需少量多次投放菜叶、瓜果等,以保证饲养盆内的湿度。
2、 蛹的繁育技术 蛋白虫具有比黄粉虫更强的互相残伤取食的习性,因此需将化蛹的幼虫(不爱活动、蜷缩、皮肤光泽度差)挑出单独放在一个饲养盆中;也可将每个要化蛹的幼虫单独饲养,使之更快地化蛹。挑出的蛹可按不同日龄分别放在撒有1厘米厚粗麸皮的不同羽化箱里羽化,放蛹厚度以铺平1~2层为宜,过厚会引起蛹窒息死亡。
3、 放蛹后每天要检查,随时除去变黑、变红和软化的死蛹,以防止蛹感染病毒。蛹的羽化适宜温度为25~30℃,湿度为65%~75%。在20℃以上时,经过6~7天后就羽化为成虫,羽化过程中要及时挑除死虫、伤残虫和羽化皮。对羽化后的成虫,在虫体体色变成黑褐色之前,就要转到成虫产卵箱饲养。 3、成虫的繁育技术 成虫阶段为大麦虫的繁殖期,饲养成虫的目的是使其产大量的虫卵。雌、雄成虫的投放比例为1:1。 成虫饲养密度为只/m_。成虫羽化后6~11天开始产卵,蛹羽化为成虫后两个月内是大麦虫产卵盛期,要注意加强营养和管理,每天喂养1~2次。 先均匀撤上厚约1厘米的麸皮或混合饲料,再撒上拌有碎青菜的麦麸,以提供水分和补充维生素,随吃随放,保持新鲜,切忌过量,以免湿度过大、瓜菜腐烂、麸皮受潮霉变,致使成虫生病,降低产卵量。
4、 卵的繁育技术 蛋白虫卵主要利用产卵筛收集。在饲养盆上先放自纸,白纸上撒一薄层麸皮,再放置产卵筛。成虫有向下产卵的习性,产卵时产卵管穿过铁纱网孔,将卵产到纸上或纸与网问的饲料中。接卵纸一般每三天更换1次,产卵盛期或产卵适温季节最好每天更换1次,次序是先换接卵纸,再添加饲料。 成虫产卵盛期后,部分雌成虫逐渐衰老死亡,剩余的雌成虫产卵量也显著下降,所以应适时淘汰,以免浪费饲料、人工和占用产卵盒。换接卵纸时,要将同一天收集的纸叠放在同一个幼虫盒(孵化箱)内,让卵自然孵化,7~10天即可全部孵出幼虫,然后将接卵纸逐一抽出抖掉幼虫,让其在孵化箱继续生长发育。
小型蠕虫属 于 一种底栖性水生寡毛类,有时候还可进行短暂漂浮或者附着生活,可以附着在水中杂物甚至鱼体的表面。根据梁鹏、黄霞等的研究,该虫在富营养化的生活污水和池塘中常见,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里也可发现,它属于杂食性,主要摄食污泥中和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和细菌等。 通过每天24h连续取样连续观察的方法,每隔1h从水族箱里取样一次,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蛋白虫的繁殖和生长变化过程。研究证明,红斑_体虫的繁殖方式主要为无性的断裂生殖(裂体生殖)。

请问一下那种虫叫什么名字?

 我在鸟市买小鸟时,见过饲养的人给小鸟喂一种会动的虫子,颜色呈木头颜色,身体好像蛆虫一样,很好养,我买回来一些每天往里面扔点馒头一类的东西喂它们。听说那种东西用处很广,含有高蛋白,人也可以食用。
 有次在电视上见过介绍这种的,我有一朋友想要养这些虫,就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 面包虫又叫黄粉虫、高蛋白虫,通常也称黄粉甲。原为一种仓储害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甲科、粉甲属。是各类活体动物蛋白饲料之首选:
  •  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其蛋白质含量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之首(在国外作为面包的添加剂而得名)。黄粉虫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甲科、粉甲属。具有生长快、繁殖系数高等特点。其主要食物为麦麸、农作物秸秆糠粉及废弃蔬菜等。
    2、目前全世界已知昆虫种类180余万种,中国已知有33万种;对于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世界各国已开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在墨西哥、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家庭的餐桌上,"昆虫菜"非常普遍,英国、西德一些昆虫食品开发商已开发生产了十几种"昆虫饮料"。
    目前我国也在进行黄粉虫的开发研究。 3、黄粉虫符合国家大力扶植的产业政策。黄粉虫规模生产及产业化项目属新型高技术和秸秆综合利用环保产品,是国家制订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列为重点支持开发、技术改造、基本建设和生产的产业、产品。 4、开辟了利用和转化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的新途径。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生产各种农作物秸秆、秧蔓5-6亿吨,用作大牲畜饲养消耗不足20%,用作烧柴的不足10%,其余均被当场焚烧或长期堆积自然腐烂,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阻碍交通,阻挡河道,污染环境。利用和转化这些有机废弃物,并使之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广大农民的热切盼望。
    黄粉虫是转化秸秆等工农业有机废弃物(腐屑)充分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物质,解决了大量秸秆等腐屑资源浪费与污染环境的问题,建立起新的不同于传统生食食物链的腐屑生态系统,开辟了人类获取蛋白质的一个全新途径。 5、黄粉虫规模化生产项目是河北省高碑店市山农生物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的一项科研项目,其基本内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以及利用和转化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变废为宝,减少能源浪费,净化生态环境,开发新兴的昆虫蔬菜产业,生产动物性高蛋白饲料,促进黄粉虫新品种的深度加工、综合利用。
    该项目目前在完成新品种选育、试验室繁育、工厂化规模生产的基础上,正在向产业化深度加工方向推进。 6、黄粉虫饲料不消耗粮食,并可将大畜禽不能转化的饲料转化为优质蛋白饲料。人们以饲养黄粉虫这种小家畜为跳板,进而可以饲养各种畜禽和多种经济动物。
    通过黄粉虫这个中间环节,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quot;人畜分粮"的问题。将传统的单项单环式农业生产模式转化为多项多环式农业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自身形成产业链条,为农业产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7、大面积推广,可形成新型产业,增加就业门路。黄粉虫适应性强,养殖技术容易掌握,工厂化养殖和分散饲养均可,适于分散饲养,集中加工。
    特别适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地区性规模开发容易取得成功,完全能够成为一县一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项目。以户养为例,每生产5吨商品虫虫可增加3个就业岗位,形成产业后可有效缓解农村和城镇就业压力。本项目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8、黄粉虫粪;经化验分析含氮3。37%,磷1。04%,并含锌、硼、锰、铁、镁、钙、铜七种微量元素。黄粉虫粪既是良好的有机肥料,亦可作为粗饲料喂养畜禽。施用以虫类为主要原料的高效生物有机肥不仅能增肥地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市场上真正的高效生物有机肥产品供应量不大,而且存在不稳定的问题,不能满足高效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本项目以虫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高效生物有机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  这是黄粉虫,又称面包虫,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虫属。
    以下推荐一篇养殖黄粉虫的技术,供参考。
    日期: 发布者:孙乃钧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从苏联引进,目前各地皆有分布,已成为一种仓库昆虫。
      黄粉虫是人工养殖最理想的饵料昆虫,可直接作为肉食性动物高蛋白鲜活饵料。其幼虫含粗蛋白51%,含脂肪29%,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磷、铁、钾、钠、钙等矿物质。1千克黄粉虫所含的营养相当于20千克配合饲料所含的营养,用于饲养蛙、鳖、蝎子、蜈蚣、蛇、蚂蚁、优质鱼、观赏鸟、药用兽、珍贵毛皮动物和稀有畜禽等,能加快生长发育,增强抗病、抗逆能力,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产出效益。
    用黄粉虫饲喂中国林蛙,60%~80%的蛙当年就能达到性成熟,作为商品蛙和种蛙出售,是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主体饵料。   黄粉虫不仅是特种经济动物的优良活饵料,而且由于黄粉虫营养价值高,大龄幼虫和蛹烹调加工后味道较好,且适于大规模室内工厂化养殖,从饵料到养殖方法均可达到高标准卫生要求,因此也可作为人类的食品。
      黄粉虫的幼虫、蛹、成虫、卵均可作为种虫进行培殖,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以幼虫作为种虫比较好。引种时要挑选个休大小一致的幼虫,最好挑选老熟的8龄幼虫。 种虫的培育要和作为蛙饵料用虫的培育有所差别,首先认真编号,定时挑选分离,尽力保持其生长发育的一致性。
    其次要多喂一些精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必需氨基酸,以提高羽化后成虫的产卵量。   幼虫的饲养是指从黄粉虫的卵孵化出幼虫,至幼虫化为蛹这一段时间,将收得的同期卵(每两天换一次产卵纸,两箱产卵纸合放在一只孵化箱)让其孵化,这样,幼虫生长整齐,可以减少自残,也便于管理,每平方米可养幼虫8万~10万只。
    刚孵化出的幼虫不用喂食(吃原来粘在卵上的麸皮) 。待幼虫长到3龄,即可将幼虫养殖盒内的产卵纸取出。取产卵纸时,可以轻轻抖动,把爬在纸上的幼虫抖掉,分离出来的产卵纸可以重复使用。4龄幼虫喂少量麸皮、及时添加精饲料等,并经常用40~60目筛筛除虫粪及蜕掉的皮壳。
    虫粪可作肥料及饲料。大龄幼虫(近末龄幼虫)要多喂些青料(如青菜、白菜、甘篮等),可促进成虫羽化后多产卵。通常1。25公斤麦麸可以生产0。5公斤黄粉虫。幼虫养殖期间要注意通风。   老熟的8龄幼虫在化蛹以前会爬向表层寻找化蛹场所,此时要加强防逃管理。
    幼虫化蛹以后,每天将化的蛹捡放到幼虫养殖盒中,并撒上一层麦麸或米糠,一般每天最少捡两次,并将当天捡到的同期蛹放在一个幼虫养殖盒内,让其同步羽化。因为蛹本身没有自我防卫保护能力,活动能力差,及时捡蛹的目的是避免蛹被幼虫咬伤。如果养殖规模比较大,则要加强管理,确保幼虫养殖的同步性,保证90% 的幼虫在两三天内同期化蛹,这时就不用再捡了(万一化蛹不能同步需要捡蛹时,不得使用工具,只能用手轻轻地捡,因蛹很容易受伤而影响成活率)。
    在化蛹后期,全部幼虫都处于化蛹前的半休眠状态,待全部化蛹后,将蛹筛出放进幼虫养殖盒羽化就可以了,蛹经过7天羽化为成虫,需及时进行分离,分离的方法是:在羽化盒里平放一张报纸,成虫就会爬到报纸上,取出报纸,将成虫抖落在成虫养殖盒内;如此反复操作,成虫就会分离出来。
      一个幼虫养殖盒和一个成虫产卵盒组成一套成虫养殖盒,在幼虫养殖盒底放一张产卵纸,将成虫产卵盒套放在幼虫养殖盒里面(成虫产卵盒的网底要紧贴养殖盒铺垫的报纸),在成虫养殖盒内撒一层麸皮,厚度不要超过1厘米,在麸皮上铺放一层桑叶、豆叶或菜叶。
    将适量成虫投放入产卵盒内,成虫会分散隐藏在叶子下面。如果温度高,湿度低时,可以多盖一些菜叶、蔬菜,可以过量。如果幼虫养殖盒数量不多,不够用,也可以直接在地上或木板上铺一张产卵纸,然后将成虫产卵盒放在产卵纸上;一般,每只成虫每天产20只卵,需要足够的水分,以满足产卵的需求。
    故在养殖中需大量的青饲料、部分精饲料,而且避免通风。 成虫交配完以后,雌虫会将产卵器伸出成虫产卵盒底的筛网,将卵产在幼虫养殖盒的产卵纸上,卵粘成堆,约每隔2天取出产卵纸,换上新报纸,并添加饵料。成虫连续产卵3个月以后,会逐渐衰老死亡,没有死亡的雌虫产卵量也会急剧下降。
    因此,3个月以后就要将成虫全部淘汰。   将粘有卵的产卵纸卷成筒状,也可把产卵的一面向下,平放在幼虫养殖盒内,一个养殖盒可以铺放5~8层产卵纸,铺放产卵纸时,不可将产卵纸压得过紧,在纸与纸之间放少量麸皮。产卵纸上的卵一般在10天内即可孵化出幼虫。
      (六) 环境消毒和防病治病   1.环境消毒:定期用0。3ppm高锰酸钾或3ppm漂白粉溶液进行室内消毒。   ①软腐病:此病多发于雨季。发病后幼虫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粪便稀清,最后变黑而死亡,发病原因是室内空气潮湿,放养密度过大,清粪、运输时用力过猛,造成虫体受伤。
    发现软虫体,死虫要及时取出,停放青料,清理残食,调节室内湿度。用0。25克氯霉素或金霉素与麦麸子250克拌匀投喂。   ②干枯病:虫体患病后,尾、头部干枯发展到全身干枯而死亡。病因是空气太干燥,饲料过干。尤其冬季生炉子,空气干燥,蛹是最怕干的,湿度过小,蛹极易死亡。
    防治办法是空气干燥季节及时覆盖青菜叶,在地面洒水,蒸气,设水盆降温增湿。   ③虫害:螨虫对黄粉虫危害很大,要保持空气的湿度和流通,谨防食物带螨。注意米象、米蛾的幼虫与黄粉虫争饲,一经发现及时清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蛋白虫繁殖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