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真正的时间暂停?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发布会争议不断,因波兰斯基导演的新片《我控诉》而一波三折。现任威尼斯电影节总监Alberto Barbera 因允许其新片入围主竞赛单元而受到各界奚落;紧接着本届文斯竞赛评审团主席Lucrecia Martel公开发表不满,并称导演和作品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出现会令人不适,无法给予公正的评价。

随后,波兰斯基发声,据看电影报道,波兰斯基回应说:“大多数侵扰我的人并不了解我,他们对这个案子一无所知。”

近日波兰斯基接受法国作家帕斯卡尔·布鲁克纳的采访,谈到为何要拍聚焦1894年臭名昭著的反犹太主义德雷福斯事件的《我控诉》,波兰斯基说道:

“宏大的故事往往能拍出好电影,而德雷福斯事件是一个例外的故事。一个受到不公平指控的人的故事总是很吸引人,考虑到反犹太主义的高涨,这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其实现如今,虚假的指控、糟糕的法庭程序、腐败的法官……尤其还有那些没有经过公平审判或上诉权利就定罪和谴责的‘社交媒体’,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去拍《我控诉》这样一部电影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有时会发现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我能看到同样的决心去否认我没有做过的事情。其实大多数侵扰我的人都不了解我,也对这个案子一无所知。虽然说我的工作不是一种治疗,但我必须承认,我熟悉这部电影中展示出的迫害手段的许多运作方式,这些显然给了我灵感。

人们看待我的方式,我的‘形象’,确实是从莎朗·塔特的死开始形成的。尽管我已经渡过了那段糟糕的时间,但记者手里拿着这个悲剧不知道如何处理它,便以最卑鄙的方式写了下来,暗示着有着撒旦背景的我是谋杀她的凶手之一。就好像我的电影《罗斯玛丽的婴儿》也证明了我与魔鬼勾结!

这持续了几个月,直到警察最终找到真正的凶手——查尔斯·曼森和他的信徒,这一切至今仍萦绕在我心头。事情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我这辈子素未谋面的女人也用其口中的荒诞故事指责我。”(引用自网络)

两年前的Me Too运动,到今天依旧余波未息。越来越多的演员开始关注维护自身的权益,包括拍摄亲密镜头时保护自己不被骚扰或侵犯。

对于演员来说,处理不适当的裸露镜头与亲密镜头,所造成的伤害是真实而难以磨灭的。

回顾波兰斯基和女演员的“性侵丑闻”,再加上近年的Me too运动涉及到的男性导演制片与女演员时间的权力和性交易控诉,例如《巴黎最后的探戈》里导演强行给女主角加戏。导演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2013年在法国采访时表示,1972年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中,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和玛利亚.施奈德(Maria Schneider)的性侵戏,是他指示在未取得同意之下拍攝,因为他想让女演员觉得“羞辱”。他希望她的反应“像个女孩,而非女演员”。

拍片時施奈德19岁,她觉得“有一点像被強暴”。2011年施奈德在法国巴黎去世。

Colour)夺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也曾被一名匿名29岁女星指控于其巴黎寓所性侵。她指当时正在阿布戴寓所吃晚餐,一名阿布戴的友人给她喝了几杯酒后,她不省人事,醒来后发现自己在沙发上,裤子被拉开,阿布戴则在掐她身体。但导演透过律师“明确地否认指控”,批判女方为名气而扮受害人。

《不可撤销》导演剪辑版发布会,影片的大胆在当年也极受争议。主演莫妮卡·贝鲁奇回忆片中著名的“强暴戏”的拍摄:“我们拍隧道那场戏已经排练了很多次,我熟悉每一个动作,我知道我是没有危险的,我的身体是我工作的对象,表演给了我难得的一个机会,那些都不是真的。加斯帕·诺常说‘没有什么比真实更暴力’。

如今再看这部电影,很多东西与17年前相比都发生了改变,我和文森有了孩子,我们的眼光也不同,我们的孩子和新一代的年轻人,也许更能接受这样的敏感题材。”(引用自网络)

其实今年慕尼黑电影节举办过一期“片场的亲密镜头”大师班训练营,现场导师亲身示范了男女演员吻戏表演的流程,具体阐释了作为演员,在片场如何保护保护自己的权益,防止被导演或制片主创骚扰和性侵。

让演员们感到安全的亲密戏,应该满足:

事先沟通,清场,准备充分,通过训练打开,以及信任是关键。

我们希望能制定关于电影中的亲密镜头的行业规范,保护演员的心理安全。

亲密镜头的训练能够帮助演员在表演中融入角色,顺利完成表演。

与导演探讨亲密镜头的内容,好好研究、斟酌剧本,保证能够主动提供建议,比如:这个剧本和导演到底适不适合我?

有时候学会说“不”恰恰能找到那个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作品。

导演的角度很重要,还有角色与角度之间关系,就算是科班表演出身,要是把握不好亲密的镜头,反倒会真正伤害到自己。

当老师展示一张成年男女的生理图时,相关身体部位要使用正式的术语,不要使用庸俗的俚语,不要物化,调戏化,或者不合理想象。

化完妆拍戏之前也需要热身,比如yoga。要真正的身心都在场,充分地准备好,不然一场戏十几条都不过会拉伤肌肉。

要有主体意识,敢于同导演沟通,而不是任人摆布。

比如男演员身体有反应了,就应该暂停去冲个澡冷静一下来保持专业性。

签合同前、排练时、拍摄时,都要与演员坦白地描述与探讨所有亲密镜头。不能有所隐瞒,随意加戏。

演员们可以做任何动作,展现任何以电影之名需要展现的部位,但也需要考虑可能演员本身在展现的部位有过阴影。

把亲密镜头列入风险评估中:

舞蹈戏和打戏有身体伤害的风险,而床戏可能有身体、情感与心理伤害的风险。亲密镜头要保证剧组相关人员都通知到位,把必要的道具、措施都准备好。

把亲密镜头拆解,清晰地确定裸露以及亲密动作的程度,考虑演员的接受能力。就像舞蹈需要编舞,打戏需要武指一样,Sex 画面也需要‘亲密协调人’。

拍摄亲密镜头的重要点:

第三方在场,保证拍摄的专业性,而非私密性。

起码有第三个人:导演,助理导演,‘亲密协调人’到场,最坏的情况下也需要有第三个演员。

确定镜头大致的样子,考虑为什么这么操作,以及镜头的叙述适不适合这个角色。要经过同意才进行身体接触,包括同意被触碰的部分,也要关照一下演员的自我。

要先把身体接触内容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再接触,重复,帮助身体记忆构建人物的情感旅程。将什么地方是知性的表达,什么地方进入到身体的表达区分开来。

可以借助自然来代替亲密镜头的表达,比如模拟动物呼吸、运动时发出的声音……

不同动物的不同声音恰恰可以展示亲密表演中几乎所有的声音表现。当借助诸如此类的模仿来表演亲密行为时,会有一整套语言来表达亲密戏份而不会干扰到私下的生活。

当然音乐也是可以借助的对象。

不可以直接接触性器官,必须有相应的‘配饰’,必要的场面要求清场。就像Dance call(表演跳舞之前要排练)也有intimacy call(表演亲密前期准备,讲解),这很重要。

尤其是模拟性爱场面,不能马虎了事,要保证每个人都有安全感和被尊重,无论是在排练还是在现场。

破冰(视频中有讲解)

分解动作时要征求同意,如果是“Maybe”其实就是“No”,要十分确定。有时候男演员觉得‘不太确定’的时候其实就是‘不能’的时候。

第一次见面,手牵着,真正地呼吸,询问“可以触碰你的手臂或肩膀”后,随着动作的进行,双方会越来越靠近,双方的化学效应越来越强,演员会感受到身体的反应……

如何处理亲密镜头要求演员有“不适感”(比如角色的设定是被骚扰/强奸)?

我们追求演员把“不适感”表演出来,而不是让演员真的感觉到不适。我们希望演员在拍摄结束后能尽快走出角色。

充分地沟通,表达,尊重和保持专业,在视频中能看到跟随着导师关于亲密戏的指引,随着排演逐渐地深入,双方在保持清醒主体意识的同时都能专业地投入到角色中,更好地呈现亲密戏。

电影中的亲密镜头,如何防止骚扰或性侵?2019 慕尼黑电影节_腾讯视频

现场实录视频,摘自慕尼黑电影节

编辑:Suen、七木三

记得去年在网上火了这样一个视频,一名小女孩被妈妈批评后的一番话触动了不少网友。

女儿做了错事,被妈妈批评后做检讨,妈妈拿起手机,本想把女儿的检讨过程录下来,没想到女儿却流着泪说:

“妈妈,你知道吗?其实我爱你的时间要比你爱我的时间要久,因为你是从20几岁才开始爱我,可我是从刚出生就爱你,你只能爱我五六十年,我却能爱你一辈子。”

妈妈听完大受感动,哽咽地对女儿说道“妈妈也爱你”。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明知道教育孩子不能靠吼,但面对让人又爱又恨的孩子,仍然控制不住自己,免不了情绪失控。

于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比大人要更“大度”,常常刚被吼完不久,孩子就变得好像“没事人”,主动向爸爸妈妈示好。

那么为啥孩子如此“心胸宽广”,难道他们不记仇吗?

孩子被吼仍然和妈妈亲热的真相:因为爱

上世纪70年代,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过一项名为“静止脸实验”的经典心理学试验。

最开始,母亲和孩子有愉快的面对面互动,妈妈的眼神、面部表情积极响应着宝宝的各种行为,宝宝表现得非常开心,哈哈大笑。

紧接着,母亲开始变得面无表情,对宝宝的各种行为没有任何反应,宝宝察觉到了不对劲,开始努力引起妈妈的注意。

随着妈妈冷漠的时间越来越久,宝宝的情绪越来越消极,最后忍不住崩溃哭泣,等妈妈开始安抚后,宝宝终于又变得开心起来。

这个实验说明: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的负面情绪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很大的影响,孩子渴望用自身的行为来博得父母的关注和喜欢,也希望父母高兴起来。

因此,孩子被吼后转眼间又和妈妈亲热起来,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记仇,而是因为他们深深地爱着父母,父母的坏情绪比自己的委屈要更令人恐惧。在单纯的孩子看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远比刚刚受到的批评更重要。

于是孩子往往会本能地维护与家长的依恋关系,比成年人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孩子不记仇,但成长会受到影响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独立意识觉醒,他们会愈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如果父母仍然动辄对孩子大吼大骂,很容易对孩子成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某乎上有人提问:“父母脾气暴躁是种怎样的体验?”

下面有很多高赞回答:“自卑”、“以暴制暴”、“经常有想死的冲动”“为我贡献了大部分的童年阴影,培养了我敏感懦弱优柔寡断不爱说话的性格”。

孩子小时候,或许不会对父母的批评“记仇”,但久而久之,父母的吼骂却会对娃造成致命的杀伤力。

不仅亲子间的关系出现无法修补的裂痕,还会使孩子的性格养成、自信心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即便是长大后,也会被原生家庭的阴霾笼罩,无法摆脱。

教育孩子,如何控制好自身的情绪?

情绪爆发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如果我们能学会暂停,往往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绪,更快冷静下来,用更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当我们感到情绪要爆发时,不妨停止说话,闭嘴暂停3秒时间,来一次深呼吸,进行短暂的冷静,不断反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换一种思路,努力让情绪安定下来。

2.可以批评孩子,但要对事不对人

孩子犯错后,我们可以进行批评,但要客观、公正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切忌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层面。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从不指明孩子的错误,而是单纯地发泄情绪,表达自身的不满,结果孩子胆战心惊,久而久之,反而产生逆反心理,起不到任何的教育效果。

批评孩子无可厚非,但要对事不对人,根本目的在于帮他们纠正错误,而非一味地批判。

3.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孩子的每种行为,背后都有其真实的动机,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犯错,应该先倾听他的真实想法,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对孩子一通责骂,很难让孩子真正意识到错误,只有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他真实的需求,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

我们常常歌颂母爱无私,但实际上,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毫不逊色。

所以即便孩子“心胸宽广”,我们也要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切忌随意对孩子吼骂,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今日话题:你平时会吼孩子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间可以暂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