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没有基因突变怎么办 香港医院有没有看这方面的肿瘤科专家?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新选择! EGFR晚期肺癌一线双标靶可延缓肿瘤恶化

以往晚期肺癌从确诊至病逝,可能只有几个月;随着治疗药物的精进,让癌友重燃希望!一名60多岁的吴姓妇人,去年6月突然咳嗽不止,且会头晕头痛,以为只是感冒,至住家附近诊所就医,但症状持续恶化,进一步到大医院就医,确诊为晚期肺腺癌,且已脑转移。透过基因检测,发现她是罹患EGFR 基因突变的肺腺癌;而在接受双标靶药物治疗一年多,肺部脑部肿瘤明显变小,目前已可和家人一起出游。

基因突变肺癌脑转移患者新福音

这位妇人有呼吸急速易喘症状,且单侧手脚无力类似中风,家人立即将其送至急诊,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她罹患晚期肺腺癌且已脑转移。台大医院新竹分院内科部主任柯政昌医师指出,以往这类患者只能接受化疗、电疗,现在透过基因检测,若是EGFR 基因突变的肺腺癌,可使用口服标靶药物,甚至是双标靶药物;双标靶药物与单用口服标靶药物相较,可以延缓6至8个月无疾病恶化期,还能降低脑转移风险,如果已经脑转移,则能控制脑部肿瘤生长。

双标靶药物包括口服标靶药物、针剂型的血管新生抑制剂标靶药物,柯政昌医师解释,后者可直接攻击肿瘤血管接受器,血管无法持续供应养分给肿瘤,就能饿死肿瘤。临床发现,如果只使用口服标靶药物,因为抗药性缘故,大概10个月后肿瘤就不受控制,无疾病恶化期平均约9.7个月,但合并针剂型血管新生抑制剂标靶药物,则无疾病恶化期平均可达16个月。

双标靶治疗让无恶化存活期有机会长达一年半

如果属于EGFR基因突变中exon 19缺失的晚期肺癌患者,双标靶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柯政昌医师进一步指出,相较于单标靶药物,双标靶治疗可再延缓8个月不恶化,使病人的无疾病恶化期达到18个月。此外,双标靶药物还能有效减缓脑转移风险,研究显示,使用双标靶治疗,超过9成病人成功控制脑内肿瘤生长,只有不到2成病人发生脑转移。

这位吴姓妇人接受双标靶药物治疗一年多,肺部脑部肿瘤明显变小,持续回诊,病情稳定,走路不再气喘嘘嘘,已可以跟家人一起出游。除了治疗效果明显之外,与单标靶药物相较,使用双标靶治疗,癌友在生活品质上并无太大差异,常较发生的高血压副作用,可以被妥善控制。不过,目前健保仅给付口服标靶药物,针剂标靶药物则需自费。

医师吁:40岁以上民众应定期肺部检查

柯政昌医师表示,多年来,肺癌稳居国人10大癌症之首,每年夺走1万3000多人性命,主要原因在于超过一半癌友确诊时都已到了晚期,转移至脑部、骨头、肝脏等器官。空污问题越来越严重,建议40岁以上民众,应该定期接受胸部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提早发现,提早治疗。

加入【历史新知网】,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历史新知网: /beauty/article/36047 关键字:晚期肺癌, EGFR, 肿瘤, 柯政昌, 台大医院, 内科部

 本周是肿瘤防治宣传周,在江苏,第一大癌症仍然是肺癌。昨天,江苏省肿瘤医院收到一封特殊的求助信,江苏一名肺癌患者听说正在研发新药,便主动要求“试药”。让专家感觉很惊讶的是,这名患者从来没有做过基因检测,却将市场上的靶向药物吃了个遍。现在患者感觉最有效的还是传统的化疗药。

专家提醒,靶向药物确实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并不是越新、越贵的药物,越有效果,特别是还没有做基因检测,就吃基因靶向药物,对身体弊大于利。

两年里自己试了7种药,发现都没用

2013年,张先生(化姓)被发现患有晚期肺癌,并且已经开始骨转移。他开始寻求基因靶向药物的治疗。从2013年至2015年,他先后将市场上的7种靶向药物吃了个遍。“包括国内已上市的,国外代购的,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实验室的原料药,全部拿过来吃。”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冯继峰教授说,晚期癌症的病人,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么个吃法,实际上也是耽误治疗。现在患者才发现,吃了这些药一点用没有。反倒是放化疗效果很好。

冯继峰说,这种不找医生,自己治病的方式其实是很可怕的。医生对适合靶向治疗的病人,治疗前会做影像学、肿瘤标记物的检查;治疗后3-4周再进行检查,结合病人的症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以确定治疗是否有效。如有效,会让患者继续服用。如无效,可能会更换新一代的靶向治疗药物,而不会在同一代的药物之间互相轮换。张先生更换的这几类药物,基本都是同一代的,专业的肿瘤临床医师更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现在癌症的研究热点是精准医疗,包括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精准诊断概念下的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基础。

很多人认为,相对于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副作用低,效果好,而药价贵。冯继峰说,其实不然。在治疗中,医生通常不会直接推荐靶向治疗,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靶向治疗。靶向治疗的特异性很强,只对一部分人有效。需要经过做相应的基因检测,找准靶点。只有驱动基因突变的人,才是适宜人群;没有相应基因突变的,医生不建议病人做靶向治疗。

在没有做基因检测的情况下,就选用靶向治疗药物,是没有依据的;并且在化疗有效的情况下,应该坚持规范的综合治疗。

精准治疗不是药物越贵越好

靠着放化疗,他坚持了17年

冯继峰表示,虽然如今分子靶向治疗、生物治疗运用越来越广泛,但不能完全替代细胞毒药物治疗,化疗依然是基石,不可动摇。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也见到一个癌症17年的患者刘先生,他就是用传统的放化疗,走到了今天,成为一个奇迹。17年前,刘先生被确诊为恶性程度极高的淋巴癌,且是中晚期。今年65岁的刘先生,当时还未退休,正值中年,还有个年幼的女儿,是家里的顶梁柱。

2006年,刘先生的淋巴癌扩散之前,他做了8次放疗,42次化疗。“2006年以后,刘先生的淋巴癌已经转移到了左腿膝关节,现在,他的腰椎、胸椎、颈椎、肋骨都已被扩散到,刘先生选择保守治疗,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适当规律地锻炼,带“癌”生存,坚持到了现在。他告诉记者,当初没有想到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幸运的是,他坚持到现在,看到了女儿成家,看到了越来越好的生活。

在江苏,胃癌、肠癌和肝癌的病人比较多见。如今肺癌已成为江苏的第一大癌。年,南京市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依次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肠癌、胰腺癌、胆癌、乳腺癌、脑癌。而从2010年以来,肺癌已经超过胃癌成为南京恶性肿瘤的首位死因。(胥林花 刘峻)

肺癌成江苏第一致死癌症

对于癌症,任何时候都是科普大于预防,大于筛查,大于治疗。

一谈到癌症,很多人真的是“谈癌色变”。但是,今天我想让你真正去正视癌症、真正的了解有关它的现状和进展,更新对它的认知。

9月8日,“一席”邀请著名科普作家、拾玉儿童癌症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李治中博士做了一次有关“癌症”的演讲。在演讲中,他不仅介绍了目前癌症的现状和最新治疗进展,同时还对一些我们认为正确的“认知”进行了纠正和更新。

虽然李治中博士对于癌症的理解有可能不是zui正确的,但是在我看来,却是接地气的、客观的,因此我将他的演讲在这里转述给你,同时也会加上一些我的思考。

李治中博士,笔名菠萝,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在美国杜克大学拿到癌症生物学的博士以后,一直在做抗癌新药的研发。

对于科普,他是在2013年开始的。在演讲中提到科普时他表示:

一直坚持在工作之余进行科普工作的最大动力,也可以说是一个很深的触动让我决定做科普,就是魏则西事件。

2016年,一个大学生叫魏则西,在他发现自己身患恶性肿瘤后被莆田系的医院忽悠去做了一个名为“生物疗法”治疗方法,前后将近花掉了20多万,最后去世。

当这件事情被爆出之后,对很多人来说很愤怒、很痛苦,但对李治中博士来说是遗憾的。因为他在魏则西事件发生一年半以前,就已经写过科普文章说明魏则西接受的这种疗法是无效的,当时文章的标题是《谋财不害命,中国的免疫疗法现状》。

李治中撰写的《谋财不害命,国内免疫疗法现状》被转刊/搜狐新闻

可惜的是,这篇文章魏则西没有看到,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大的因素就是网络上的伪科学真的太多了,然后就呈现出一个“伪科学刷屏,真科学埋没”的现状。

因此,李治中先生没有放弃他的科普工作,因为他想让更多的人看到真正的科学是怎样的、如何不会被伪科学蒙蔽,甚至造成人财两空的惨剧。而这一点,我与李治中先生的初衷是一样的。

李治中先生在演讲中/必应

说起癌症,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接触,但在现今这个时代,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因为癌症确实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根据2017年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年癌症发病约380.4万人,年癌症死亡约229.6万人,平均每360人中就有1位癌症新发患者。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等于说每分钟会有超过8个人被诊断为癌症,会有5个人因为癌症去世。那么,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在世界排名多少?

如果看完上述的数据,很多人应该都会选择“A”或者“B”,而真正的答案——是D。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1ARC)/国际癌症登记协会 (IACR)发布的全球癌症数据库显示,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在世界范围中排在74位,而像一些发达国家比如丹麦或者挪威,却排在首位。根据这个数据库,丹麦位居全球184个国家或地区癌症发病率的第1位,挪威排第5位,美国排第6位。

世界范围内国家或地区癌症发生率排名表/一席

为什么结果和我们的普遍认知有这么大的出入,其实原因很简单。并不是说中国的环境或者食品安全比这些国家做得好,而是有一个重要因素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寿命

研究表明,无论男女,当超过55岁以后,癌症发病率就开始指数性地上升。其中,男性在45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 。而女性在40岁以后发病水平快速上升 ,且这种趋势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不同地区的特定年龄癌症发病率折线图/中国癌症流行 的国际比较.2016

所以,我们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并不是说这是环境不好所导致的,而是因为大家活的时间越来越长。

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统计》显示,现在中国人均预计寿命已经提升到76.1岁,同时70岁以上的人已经有8000万以上了,因此风险会越来越高,而且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会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别的疾病都无法杀死我们,癌症就这样脱颖而出了。

因此,癌症也是一种老年病,而且更加重要的一点,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癌症普遍化将是一个必然。

但是,癌症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它的发生还存在着两个重要因素所影响。

整体来看,癌症的发生需要两个最核心的因素,第一个是基因突变,第二个就是免疫逃逸。基因突变,很多人认为是一下子就可以发生的,但是除了先天缺陷导致之外,它的发生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比如长期的环境影响(辐射环境)。

而免疫逃逸,简单解释就是一般情况下普通细胞在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中都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侦测,然后将其处理掉(吞噬或者溶解)。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变异细胞可以绕开免疫系统的识别或者通过某种机制使免疫应答机制失效,之后成为癌细胞再逐渐分裂,成为肿瘤。

所以,这两个过程除了先天因素之外,都是需要后天积累很多年才会起作用。据估计,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癌细胞要从正常的细胞发展成癌细胞,需要20到30年的时间。

白细胞杀伤变异细胞/必应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根据美国现在的统计,37%的女性和42%的男性在一生之中会遇到癌症,这个比例远远高过大家的想象。

如果是这样,现在的一个普通家庭中,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加上父母和小孩,现在有可能还有二胎,这样一个八口之家里面出现一个癌症患者的概率就超过了90%,因此癌症这个东西躲是躲不掉的。

因此,既然躲不掉,就要了解它,才能对抗它。但是现在有很多人不愿意了解癌症,或者根本就不想听到有关癌症的相关声音。

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为什么大家听到高血压或者糖尿病不会崩溃,那是因为它们虽然和癌症一样在很多时候是不可治愈的,但不会立刻致命。

就像很多人一听到身边人得了癌症或者白血病(血液癌症),就觉得这些人肯定没救了。

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我们看电视剧太多了。

《蓝色生死恋》海报/豆瓣

事实上,现在的白血病五年的生存率已经超过70%,某一些亚型的白血病甚至超过90%,所以白血病被治好甚至治愈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那么可怕。

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3500万人带癌生存,他们和癌症一起和谐地共存着。

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够“战胜”癌症?

为什么癌症的生存率已经翻番了?

是因为我们对癌症的认知发生了革命。

癌症最早的认知来源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他最早描述了恶性肿瘤——癌症是一个肿块,或者叫瘤,这个认知直到19世纪依旧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如果把它当做肿块来认识的话,那么切掉毫无疑问是很好的选择。有史记载的第一例癌症手术当属1809年美国人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卵巢肿瘤。

从此之后,手术就成了治疗癌症的一个重要方式,直到现在,手术依旧是早期癌症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 - 359年)为医学奠定了科学基础。他教导说,血液,痰,黑胆汁和黄胆是四大疾病的主要部位/视觉中国

然而在手术治疗的时候,医生无法判断癌症患者接受手术后的生存状况,这背后的原因人们并不知道,在这一阶段,人们对于肿瘤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肉眼观察的层面上。

直到1836年,人们才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异常细胞”组成的癌症,也就是这个时候,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把癌症当成肿块并不正确,癌症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那么遏制细胞生长,应该可以遏制癌症生长。于是,伴随着对于癌症认知的升级,人类来到了癌症治疗的第二扇大门前:放疗和化疗

但由于放化疗都是全身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副作用实在是太大。在早期的放化疗过程中,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无法忍受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而选择中断治疗或者自杀。(放化疗技术发展到现在,副作用已经极大的降低)然而直到这个时候,人们依旧找不到癌细胞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2014年6月30日,年仅1岁7个月的河北男童悦悦(化名),因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已经失去了右眼,但肿瘤仍在向颅内蔓延。来京治疗的他,只能靠化疗、放疗维持生命/视觉中国

幸运的是,人类用双手开辟了划时代意义的发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由此标志着人类对于癌症的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时代,而由此带来的,便是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诞生

当双螺旋DNA结构开始清晰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时,人类对于生命的认知便拓宽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很多无法解释的疾病都找了对应的基因突变。包括众所周知的舞蹈症、唐氏综合征,都在基因层面上找到了自己的突变基因。

随着分子机制的不断研究,人们发现癌症和基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于是人们就想在分子水平上,我们能不能靶向那些发生突变的基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呢?

就这样,靶向药物应运而生。既然癌细胞是因为基因突变而产生,那么只要针对突变位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就可以了。事实也证明:分子靶向药在癌症治疗方面确实有着极为强大的效果(《我不是药神》电影中的“格列卫”就是一种针对慢粒白血病有效的靶向药物)。

《我不是药神》海报/豆瓣

但是,伴随着分子靶向药的诞生,癌症治疗的另一个问题又开始不断地凸显起来:耐药性。

分子靶向药因为过于精准的瞄准靶点基因,一旦靶点基因发生突变,那么分子靶向药物就会出现“脱靶”。很多癌症患者在经过分子靶向治疗之后几年内,都会出现耐药情况。而一旦出现耐药情况,患者的癌症将会进一步的恶化。

从细胞到分子,人们对于癌症的了解不断深入,治疗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在传统的分子和靶向药物无法带领人们战胜癌症时,人们就想到既然癌细胞可以进行免疫逃逸,那么也可以诱导免疫机制来杀死他们。

由此,人类和癌症的战争进入到了另一个层面——免疫治疗,利用活的免疫细胞杀灭癌细胞。

对于癌症认知的三次重要革命/一席

这个癌症治疗的变革不仅科学家看到了,许多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都关注到了这一需要。Tatista 2016年的一份统计报告预测了2020年全球十大抗癌药,其中基本都是新型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

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副作用通常要比化疗好很多,所以我们希望“去化疗化”。当然现在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但是某些肿瘤类型已经可以做到了,这方面其实有两个很好的例子。

2012年,美国有个小女孩叫艾米丽·怀特海德(Emily Whitehead)很不幸,她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儿童白血病,而当时应对这个疾病的有效疗法就是化疗。她在经历完化疗之后效果不错,于是她就回家了。

但是一年后,疾病复发了,于是她又接受了更大剂量的化疗,但是谁都没想到的是,过了半年又复发了。

当时的医疗水平在两次复发之后,就已经没有标准治疗了,所以医生直接告诉她的家长说“我推荐你就不要治疗,回家算了,让她最后走得轻松一点。”

但是艾米丽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到网上去搜索新的临床实验,于是就找到了一个新的还没有人用过的疗法,叫CAR-T免疫治疗。这个东西简单说是从病人体内把他自己的免疫细胞拿出来,通过基因改造的办法让它对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力,然后再放回病人体内。

但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个东西会不会有效,所以艾米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尝试这种疗法的小孩,在细胞注射到体内后,艾米丽迅速发烧,血压骤降,重度昏迷,在重症监护室里靠呼吸机熬过了两周。

当时的医生当时认为她不可能再活过来。直到有一天,他拿到的检测报告显示,艾米丽体内的白细胞介素6蛋白激增,表明她的免疫系统不断攻击自身!医生决定给艾米丽使用一种免疫抑制药物,称为妥珠单抗(tocilizumab)。

给药后几小时内,艾米丽的情况立即变好。第二天她醒过来时,正好是七岁生日。进一步检测结果显示,她体内的癌细胞完全消失了。

12岁的艾米丽在家里后院捕捉萤火虫/搜狐新闻

第二个例子发生在2014年,一个叫安德鲁(Andrew)的孩子,在她14个月大的时候被诊断为患上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白血病,医疗团队在检查完所有项目之后称“患这种疾病的几率就像同时被鲨鱼以及被闪电击中一般”。

她的父母向医生询问孩子是否有可能活下来时,医生只给他们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事实上,当时医生们真的无法在医疗文献中找到任何对应的病例。

但是医生们还是给出了对应的治疗方法,就是化疗,同时寻找能完全配对的骨髓捐赠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说不定还有几率让孩子多活几年。

在安德鲁经过两轮化疗之后,终于找到了与之配对的骨髓捐献者,并于2015年2月进行了骨髓移植。但是在手术前,安德鲁体内仍然有癌细胞的踪迹,给移植手术带来了很大的失败风险。

在手术之后,安德鲁的病情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父母也把安德鲁接回了家,等待着孩子的痊愈。但是,在6月19日,医生们给安德鲁一家带来了一个很坏的消息:癌细胞又在孩子体内出现,并且有可能会有发展趋势。

于是医生们给出了方法:继续进行化疗,同时准备第二次骨髓移植。但是,安德鲁的父母拒绝了这一方案,因为他们觉得第一次移植成功的希望就很渺茫,第二次将会更加如此,同时孩子会遭受更大的痛苦。

最后一家人决定停止所有治疗,搬到新家,让安德鲁在余生中和她的哥哥和妹妹在游泳池中玩水、在草坪上打闹。

安德鲁正在和她的哥哥摔跤/《纽约时报》

在一家人搬到新家之后,安德鲁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临终关怀团队甚至上门过来用高剂量的类**药物控制孩子的痛苦。在此之后,他们告诉安德鲁的父母,孩子快不行了,让他们做好一切准备。

而就在某一天,医生找到了这家人,告诉他们通过血液观察,之前的骨髓移植很成功。但是对此,这家人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想让安德鲁开心的走完最后的时光,但也就是这一天之后,安德鲁慢慢开始恢复了。

10月份的时候,安德鲁已经可以和她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跑步玩耍了。对此,医生和家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直到再一次的血液检查结果表明:癌细胞消失了

医生们对此推论认为,这一结果是源自安德鲁体内的免疫应激反应,而这一反应正是因为那次骨髓移植,随着骨髓的移植,新的白细胞——免疫T细胞在安德鲁体内生长起来,攻击一切徘徊在身体内的癌细胞,这种现象被称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正因为安德鲁成功治愈的病例,现在对于很多类型的白血病疾病最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就是——骨髓移植。

因此,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免疫治疗是针对癌症治疗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应该从中知道:癌症并不是不能攻克,所以不应该随便放弃。

最后这个部分,李治中博士对于几个流传很广的伪科学进行了解释。

第一个是“保肝药能预防和治疗肝癌”。

中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在这里面还有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就是这其中很多人携带乙肝病毒。

因此,很多人为了保肝和预防就去吃了一些保肝药,而这些药的成分中就有一些中草药(比如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2000药典记录)包含一种化学成分——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是一种化合物。它的发现起源于比利时,当时突然有一群女性莫名其妙就出现了急性肾衰竭,后来一研究发现她们都在吃一种中草药减肥,而这个中草药中就包含马兜铃酸。

随着对于马兜铃酸的研究深入,科学家发现它能够直接刺激基因突变。事实上马兜铃酸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化合物里面引起突变最多的物质之一,甚至超过了吸烟。

马兜铃酸和吸烟引起的基因突变数量对比/一席

马兜铃酸造成的突变现在能够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中国的肝癌患者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携带这样的马兜铃酸突变。

第二个是“得癌症去医院死的更快”。

2017年,有一个90后的非常年轻的演员得了淋巴瘤。她很怕,所以听信了周围的人说,我们不要去医院了,去找山东烟台某个农村里面的一个老神医。她去了后,那个老神医就用拔火罐和针灸的办法来治疗她的癌症,但是不幸地是,她很快就去世了。

后来她被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最遗憾的是什么,她最后其实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拔火罐和针灸的时候造成的严重感染。

第三个谣言可能会让更多人上当受骗,叫“酸性体质致癌”。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这个理论有三条:

1、正常的血液PH值都是7.35到7.45。(这条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任何伪科学开头都是科学的。)

2、如果人体内的PH低于7,我们就会死。(这点其实是不可证伪的,因为去医院测血液,血液检查表里面是没有PH值这一项的。即使测了,也都是7.35到7.45这么高。)

3、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酸性体质,除了验血,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第一个是自我感觉,如果你感觉不好,“长期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憔悴,你就酸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现在的很多人都酸了)

第二个其实很有欺骗性,因为看似没有问题,但是这里面偷换了一个概念,血液变成了唾液。人体唾液正常的PH是6.8到7.1,所以你只要敢测,你就一定是酸性体质。

于是很多人测完就吓死了,要赶快到淘宝上去买点什么东西才可以,然后这就正中这些骗子的下怀。

第四个谣言就是“饿死癌细胞”。意思就是癌细胞的生长也是需要营养的,那么就不给它营养,活活把它饿死就好了。

初看感觉这个理论好像是靠谱的,但细想下,癌细胞需要营养,但身体内不仅只有癌细胞,还有很多其他好细胞,这些细胞也需要营养,所以如果用这个方法,结果通常是在饿死癌细胞之前,自己已经饿死了。

为什么这样不靠谱的伪科学会如此流传甚广,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其背后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所驱使,同时这些骗子具有专业化和组织化,因此传播的非常广泛。

因为我们是兼职在辟谣,别人是全职在传播伪科学,这些人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在想怎么能把这个伪科学传播出去,我们怎么搞得过他们?

在演讲的最后,李治中博士提到了如何应对癌症。

预防大于筛查,大于治疗。预防是上策,筛查是中策,治疗是下策,我们都希望能防患于未然。

预防,就要分清是“先天”还是“后天”两种情况。那就先来说“后天”的应对措施: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自己远离一切可以促使基因突变和免疫逃逸的环境。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肺癌与吸烟的关系。先来看一张折线图:

美国吸烟率与肺癌发生率关系图/一席

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均吸烟量(蓝线)与肺癌死亡率(黑线)中间部分有一段20年的滞后,这是因为癌症的发生需要这么长时间,因此在香烟出来大概20多年以后,发生肺癌的概率也大幅提高。

之后美国政府也意识到这个事实,开始控烟,刚开始由于各种利益纠葛,没有太大的成效,最后在政府的坚持下,有效控烟还是做到了。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上面折线图的样子。所以,并不是预防没有用,而是要做到有效的预防才行。

接下来李治中博士说到了筛查。

筛查为什么重要?因为只有早进行筛查,才能发现体内的癌症隐患,最后做到早治疗。

下图是美国的五年癌症生存率:

美国的五年癌症生存率/一席

从图中可以看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零期、一期、二期的癌症存活率是非常高的,即使到三期也是很不错的。但是到了四期,当癌细胞广泛转移以后就比较麻烦了,所以如果能通过筛查早点发现就会好很多。

而这一点,对于任何的病症都是同样的道理。

那么对于“先天”的癌症隐患——由先天基因变异所导致的疾病,该如何判断?

其实,目前已经有了相对应的方法,就是——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简单说就是通过人体内的血液来提取出基因,通过扩增、测序、再与相关基因库进行比对,筛查出相关基因所导致的疾病,之后可以配合免疫疗法或者基因疗法对症治疗。

总之,对于任何疾病都是预防大于筛查,大于治疗,有些事情我们要把它遏制在萌芽之中。

在文章的最后,说一点自己的思考。

本身我是学生物出身的,所以就会对生命科学相关的知识和新闻关注的比较多。而看完整个李治中博士的演讲,还是很受启发的。

首先,对于癌症,我想在李治中博士的理解中再加入一点:科普大于预防,大于筛查,大于治疗。因为只有做到了真正的科普,人们才有健康意识去做相应的预防、筛查和治疗。

而这一点,目前国内的现状并不尽人意。

也正因为科普的不足,才会让那些伪科学的传播有了机会。的确,现在谣言这么多的原因,就像李治中博士所说的“造谣的人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在思考如何造谣和传播,而辟谣的人只是兼职在做”。

那么,如果有更多像李治中教授这样有责任心的科学家进行科普,同时也像那些骗子一样“一醒来就想着如何更好的科普”,境况应该会改善许多。

在这个时代,真的不要让骗子都比你努力。

最后我想说,如果看文章的你身边有不幸身患癌症的朋友,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她,相信会给与他们很多帮助与温暖;如果看文章的你不幸身患癌症,真的不要因此失去希望,因为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你的家人朋友都在陪伴着你,医生都在努力想办法帮助你,还有一定一定要相信自己。

《滚蛋吧肿瘤君》电影剧照/豆瓣

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愿,所有人都健康快乐

1、我们是兼职在辟谣,别人是全职在传播伪科学 | 李治中(菠萝) 一席第618位讲者.一席.

2、这个孩子与癌症的战争,胜利出现在他的父母放弃治疗之后.好奇心日报.

3、90后女演员淋巴瘤去世 为何淋巴瘤盯上年轻人?健客网.

4、全球首例接受CAR-T治疗的白血病女孩,如今12岁了.搜狐新闻.

8、2017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760.

9、曾磊,王国平.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36-37.

10、高婷,李超,梁锌,郑荣寿,邱亭林.中国癌症流行的国际比较[J].中国肿瘤,):409-414.

12、我国儿童白血病治愈率已经达到80%以上.人民网.

13、“癌症排行榜”肺癌连年居榜首.中国新闻网.

14、谋财不害命,国内免疫疗法现状.搜狐新闻.

15、癌症治疗革命史:从手术到免疫治疗.Medsci.

文章作者:康斯坦丁FL,《读者》签约作者、简书、知乎专栏主理人;  

微信公众号:失控的纸飞机,欢迎关注!  

声明:本文为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版权所属公众号“失控的纸飞机”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需转载、合作,请联系作者,站内私信我或者微博:@FlyLevine,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癌没有基因突变是好事还是坏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