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带徒弟教正骨找哪家诊所学好?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文化于一体、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公立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是在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229年历史。建国后,在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鼓励下,1956年建院,1958年创办了国内第一所骨伤科本科院校―河南平乐正骨学院,1959年建立了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2006年更名为河南省正骨研究院),近年来先后增加“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省康复医院”名称。现在是国家区域中医骨伤、风湿病(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河南省建设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骨伤协作组大组长单位,国家重点中医药学科建设单位,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工伤康复试点机构,河南省骨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医院占地面积约700亩,主要包括洛阳东花坛院区、郑州院区、康复院区和白马寺院区等,基本形成“一院、两地、五址”发展新格局。按部位、病种、年龄和治疗手段等细分专科,设置包括手外、脊柱、上肢、髋部、膝部、足踝、骨盆、手法正骨、颈腰痛、骨关节病非手术疗法在内的17个临床中心(科室)、109个临床科室,开放床位2334张。拥有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0个基础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3D打印技术创新研究中心、1个中心实验室;下设传统药物、器械生产企业――河南省洛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洛正医疗器械厂;承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医正骨》。
医院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的项目单位,中医骨伤科学、临床中药学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骨伤科、风湿病科、康复科、护理学被确定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伤科、风湿病科、康复科、肿瘤科、推拿科、护理学被确定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现拥有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规划教材主编2人、副主编4人,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管优秀专家19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73人次,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2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副主委51人次。近三年来,争取科技平台、项目经费约1373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立项约40项。获省部级成果9项。发表SCI、中文核心、科技核心论文299篇。《中医正骨》入选T2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目录。
医院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在守正创新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运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和自行研制的内外固定器具治疗骨折,运用优值牵引结合平乐治脊手法,平乐展筋丹揉药、牵弹三步法治疗颈(腰)椎疾病等,临床疗效好,病人痛苦小,就医费用少;聚焦骨科技术前沿,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方式方法,在治疗骨科疑难重症方面富有特色,疗效显著。在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李先念、丁关根和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的骨病治疗、康复保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国家保健局和外交部的好评。
医院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路。近年来,柔性引进韦贵康、王坤正、俞光荣、董福慧、周跃等教授。洛阳平乐正骨教学基地项目投入使用,洛阳正骨办学进入新阶段。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探索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与国外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弘扬了祖国传统医学,探索出了一条走出河南、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新路。
医院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始终遵循公益性、中医性的办院方向,以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以等级医院评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国内行业评价标准为导向,吸收借鉴现代医院先进理念、技术、方法,实施全面综合绩效改革,逐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走上了“调结构、增活力、强特色、控费用、提质量、稳增长”的发展之路。在人力、床位等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高效运转。
医院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成立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打造“立体救护、快速反应”救治模式,提升了创伤急救保障能力。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248家医院签约医联体。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组织义诊讲座、科普宣传等,带教医师,惠及民众。提升政治站位,扎实做好援疆援外工作。先后派出10批次、近20名优秀医师赴非洲厄立特里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医疗援助,精心选派医疗人员赴疆支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国际友人和少数民族的好评。统筹做好驻村帮扶,选派骨干开展对口支援,健康扶贫取得新成效。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全院干部职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恪尽职守,勇挑重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医院不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明确了“传承创新、弘扬正骨医术,关爱生命、创造健康人生”的医院使命,形成了“正骨人,人正骨正,医患情,情真心真”的核心价值观。拍摄反映“洛阳正骨”传奇历史的电视连续剧《大国医》,并在央视、地方卫视和港澳台地区播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
2021年,医信天下发布《中国中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医院连续两年位居全国中医骨科榜首,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榜单》,医院位居中医骨伤科学第四名。目前,非手术病人占比约40%,省外住院病人占比约5%,遍布30多个省(市、区)。被授予“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中医名院”等荣誉称号。
作为中医正骨的一朵奇葩,多年来,医院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故第一任院长、全国著名骨伤科专家、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女士,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勉励她“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已故名誉院长、全国著名老中医、“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同志曾受到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亲切接见,李先念主席特意为医院题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正骨事业,为人民群众造福”。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称赞洛阳正骨是“医苑奇葩正骨术,美名堪与牡丹齐”。

五型:智慧型、研究型、集团型、创新型、文化引领型

五化:专科化、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国际化
五院区:洛阳东花坛院区、郑州院区、康复院区、白马寺院区、洛阳正骨医药科技产业园区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东花坛院区 

电话:0379― 地址: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电话:0371―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永平路100号(东风南路与永平路交汇处)

电话:0379―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

  • 重视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中医药工作持之以恒的一贯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创办或新建一所集中医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或旗县以上大中型综合性医院时,都延揽和引进一些有名望的老中医。著名中医陈清濂、关瑞森、冯振玺、刘济民、李枝、苑继长、张锡九、钱问亭、白之炯等,都是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呼和浩特市医院、包头市第二医院、昭乌达盟医院、哲里木盟医院等刚刚成立或成立被聘请到这些单位工作的。

    内蒙古自治区的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起步的。具体做法是先由各盟市对当地中医药科技人员进行摸底排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其中确有真才实学者列为学术继承对象,并根据各人不同的身体状况,有的放矢地采取因人而异的继承方法。

    1958年前,全区共有87位名老中蒙医被确定为学术继承人,围绕这些学术继承人搜集整理的有关学术资料有210种。

    19581961年,全区还在群众中大力开展采方献方活动,总共征集验方2万多首,并将其中的一部分整理印刷成册,分发各地供中医同人互相学习。这一行动亦可视为是在当时特殊的情况下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一种收集与保存。

    1991年、1997年、2003年,国家两部一局在内蒙古自治区总共遴选了22位名老中蒙医,并安排了33名学术继承人。

    内蒙古自治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发掘、整理与继承,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具体情况,大致有老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结对子”,学生通过随师伴诊的方式继承,组成专业对口的专门班子抢救式地继承,收集整理出版已故名医的遗著,鼓励名老中医著书立说等。

    包头市是最先采取这种方式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地方之一。1954年,该市就有2名中医经组织同意以随师临诊的方式带了3名学术继承人。到1958年,包头市的中医学术继承人已由1956年的20人增加为26人。为了加强对中医学术继承工作的领导,1959年初,包头市卫生局还召开了一个有中医老师和中医继承人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对中医学术继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出台了有关规定:被继承的中医老师必须是从医多年、有一定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水平的老中医;遴选的中医继承人必须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热爱中医事业自愿学习中医的男女青年。双方要自愿结合,要签订有合同,经所在单位同意,报市卫生局批准。与此同时,包头市卫生局对中医继承人的待遇和学习时间也作了明确规定。中医继承人第1年每月发18元生活补贴,第2年每月发20元生活补贴,以后以此类推,最多每月不得超过28元。19593月,包头市卫生局对1956年前的中医继承人进行了包头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中医继承人出师考试。20名考生有4名考试合格,被批准出师,并被评定为中医师,工资待遇按大学专科毕业对待。这一年,包头市又新招中医学术继承人90名,其中45名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社会青年,8名是离职进行学术继承的在编初、中级卫生人员。剩下的37名是不脱产的在职医务人员,自愿学习中医,但本职工作又不容许离职学习。后来的实践证明,让中医不脱产地搞继承这种作法不是很成功的。

    1960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颁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带徒弟办法》,1963年又对此《办法》进行了修订,其中对有关师承条件、学习期限、学习内容、生活待遇和出师考试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1987年,仅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以中医师承方式培养出的中医就有656名。其中,仅当时昭乌达盟的宁城县、喀喇沁旗、巴林左旗、敖汉旗、克什克腾旗和阿鲁科尔沁旗等几个旗县区,从19781984年就举办了8期中医师承学习班,参加学习的中医学员有272名。

    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实施意见》精神,继承发扬中蒙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树立“名医”形象,充分发挥在全区中蒙医事业中的作用,振兴中蒙医事业,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中蒙医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评选“内蒙古自治区著名中蒙医”活动。为了切实抓好评选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还专门下发了内卫中发〔1998〕第122号《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著名中蒙医评选办法和条件〉的通知》。各盟市、单位推荐的候选人,经评委会评选,卫生厅党组研究决定,于1999721日正式授予18名中蒙医为“内蒙古自治区著名中蒙医”荣誉称号(有效期五年)。

    2000310,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又向全区发文,要求获得荣誉称号的专家积极把自己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传授给青年医师,以推动全区中蒙医事业的发展。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著名名医,也没有辜负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信任,通过随师临诊,把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授给学生。

    二、组织班子抢救式地继承

    1959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为了及时抢救继承陈清濂的学术经验,从呼和浩特和包头临时聘调了陈清濂的4个门徒,组成了专业对口的专门班子,集中力量整理、继承陈清濂从医半个多世纪的宝贵经验。1962年,《陈清濂临床经验选辑》初稿杀青,拟分为数集逐步印行。是年,《陈清濂临床经验选集》第一辑(油印本)面世。

    1959年,昭乌达盟(今赤峰市)为抢救正骨医师赵真声的临床经验,专门安排了两名中年中医负责该项工作,举办了有9名高级西医参加的整骨学习班,共同参与抢救,最终编写并内部印行了《林西整骨》一书。1962年,昭乌达盟安排两名中医负责抢救昭乌达盟盟医院副院长名老中医张锡久的学术经验,用半年多时间编写完成并内部印行了《张锡久医案》。

    1960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与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联合举办了一期16名学员参加的中医徒弟学习班。该班的学员每天上午集中在教室学习中医理论课,下午走出课堂各自跟随自己的老师到中医门诊或病房临床伴诊。

    19602月包头市集中了青山、昆都仑、东河等3个市区的50名中医徒弟随班上课,重点学习了《中医学概论》、《中药学概论》、《中医诊断学》、《汤头》和《针灸》课程。暑假后,中医徒弟返回各单位跟师学习,每日半天临床,半天自学,每周定期集中授课23个半天。

    1963年,呼和浩特市卫生局为了抢救名老中医经验,对呼和浩特地区著名的妇科老中医刘济民经验进行整理,特意安排两名中医协助完成了《刘济民医案》一书的印行。

    从此,中医继承工作相继在全区各盟市展开。至1965年,全区约有1 800多名中蒙医学徒出师。

    1987年,仅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以中医带徒弟方式培养出的中医学员,出师者就有656名。其中,仅当时昭乌达盟的宁城县、喀喇沁旗、巴林左旗、敖汉旗、克什克腾旗和阿鲁科尔沁旗等几个旗县区,19781984年,这些旗县区举办了8期中蒙医学徒班,招收学员272名。全区各地用类似办法抢救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例子还可举出许多。

    三、由国家遴选学术继承人

    1991年,根据国务院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人职发〔19913号)的文件精神,在两部一局开展的第一批全国500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中,内蒙古自治区“全国名老中蒙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有5名著名中蒙医被国家遴选为学术继承人。5名徒弟于1994年通过了国家组织的严格考核,圆满结业。

    1997年,在全国开展的第二批500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中,内蒙古自治区又有9名中蒙医专家被国家遴选为学术继承人。15名继承人被批准为师承教育对象。为提高中蒙医药整体学术水平,在部署和落实这一遴选和继承工作时,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要求各盟市一定要充分认识继承工作的重要性,要把该项工作作为振兴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求各位指导老师与学术继承人的继承教学协议要充分反映学科特点、指导老师专长,并根据指导老师的经验专长、身体状况、工作环境条件以及单位的有关制度,制订继承教学计划。保证对继承人要严格按照协议书的内容进行管理。这15名继承人亦于2000年通过了国家组织的严格考核,结业出师。

    2003年,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名单的通知》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又有8名中蒙医专家被批准为学术继承对象。13名继承人正在学习继承之中。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还于2003110日隆重召开了继承拜师大会,同时为参加第二批学术继承工作的有关人员颁发证书。

    为了确保学术继承工作保质保量地有序进行,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有关管理部门特别强调继承学习的关键要狠抓带教跟师。不带教,指导老师就不能把经验专长传授给继承人;不跟师,继承人就无法学到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严格要求带教跟师实践的时间一定要保证,要杜绝“带徒不带教、拜师不跟师”的现象。并规定:凡不能达到带教跟师时间基本要求者,累计教学实践时间少于半年以上,无法完成既定继承教学计划者,将中止甚至取消其继承学习资格。在结业考核时,对未达到规定教学实践时间者,也不能结业出师。

    为加强继承教学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对加强继承人跟师学习的笔记、月记、中蒙医病案书写、实践操作记录、结业论文等原始资料的管理,也作了许多具体的规定。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要求带教双方主动做好此项工作的同时,各带教单位要经常检查,有关盟市卫生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有关处室要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抽查,加强督促管理,确保这些资料的真实可信。200310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召开了第三批学术继承工作座谈会,同时检查了继承人有关继承工作的阶段材料,各位带教老师和学术继承人分别介绍了带教跟师的情况、经验和心得,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收集整理出版名医的经验与科技著作

    1985年,呼和浩特市卫生局为了抢救名老中医的经验,抽调专人编写并内部出版了《老中医经验选》一书。

    邓占元是呼和浩特地区著名的老中医,他从事中医临床50多年,长于治疗杂病。他逝世后,呼和浩特市卫生局先后两次组织专人整理其遗著,于1985年编写并铅印了《邓占元医涯拾遗》一书(内部发行)。1987年,其子邓培德在《邓占元医涯拾遗》的基础上,又编成了《邓占元医萃》一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

    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王鹏宇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粹》(中国古籍出版社,199112月第1版)。该书收集了48位长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地区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在当地有一定学术成就、在群众中有一定知名度的老中医,将经验编撰成书籍。

    1992年,包头市科委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40年来国内公开报告的141 452例病例和721例癌症效案研究,总结提炼出治疗癌症的三大规律,创造性地提出治癌指导思想是多维求协论,理论基础是藏象正邪论,诊疗特色是病机中心论,并提出辨象论治、辨癌论治、辨时论治、杂合以治等方法,在理论上有突破性的发展。全部研究成果汇编为《癌症效案研究》一书,分上下编,计200余万字。上编为效案理论,下编为效案类析,将721案分八个部分,逐案以病相属、以类相似,总结其得失,详细综合各种癌症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1996年,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的科研教学人员,在发掘整理中蒙医药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的植物动物矿物药中可作饮食应用的中蒙药,并结合编者的临床体会,编辑成《内蒙古自治区食疗药》一书。书中植物药分全草叶类、根茎类、瓜菜类、禾菽类、仁果类、藻菌类、花茶料类、调料及加工品类共364种,动物药分禽鸟类、兽畜鼠类、虫蛇鱼虾类、乳品类共170种,矿物药8种,总计542种,食疗药方计2 445首。本书的编写采取食用和药用结合,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食疗药专门研究的空白,其中,食用蒙药的研究整理属于全国首创。

    1999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著的《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新书,是一项新研究得出的新结论,该项研究创立了横断学科统一的科学方法论——信息控制系统理论,首次提出并建立了一种新的白箱方法——信息控制系统分析方法。依据上述理论和方法,该书在汇总大量生理学实验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发表并阐明了人体客观存在的双向信息控制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和双向控制原理,创立了人体双向往处控制系统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同时又在汇总大量中医药实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创立了现代中医表里阴阳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和治则药理学。证明了中医八纲辩证中的诸证正好是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失调的诸种疾病,人体阴阳的气正是控制内脏功能活动的双向信息控制系统,证明了中医表里阴阳现代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就是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

    2000年,《咳喘病》一书出版,该书是一部现代中医治疗咳喘病的专著,书中着重叙述了中医对咳喘病的辩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喘病,是一部科学性较强,融中西医为一体的中医临床研究著作。

    五、鼓励名老中医著书立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由名老中医个人编著的学术著作时有所见。其中有呼和浩特市著名老中医黄惠卿编著的《妇科证治验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伊克昭盟人民医院著名老中医徐宝源编写的《试论取象学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李凤林编著的《临证实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解放军291医院金虎编写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外科疾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原明忠编写的《冠心病证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白璧臣编写的《临证新悟》(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胡志坚编写的《中药临床应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刘玉书编著的《古今奇症妙治揭秘》(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出版)等,有许多名医将自己的经验编写成书。

    1959年,包头市第三人民医院组织专人对当地著名老中医冯骐的经验进行整理,冯骐多年从事医疗、教学工作,他对《伤寒论》有研究。整理者对他学习运用《伤寒论》的体会进行了整理、编辑与注释,编成《伤寒论集注》,内部印行。医院将该书分发给各有关单位,供医师参考学习。

    1962年,昭乌达盟医院党委组织专人整理编印了《张锡九医案》,在全盟内外广为交流。

    1979年,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教师梁运通编著了《金匮按》一书,全书分48个病证。他根据《金匮要略》的要义,除参选历代各名家的注解外,亦融入了个人的学习心得和实践体会,从辩证论治到理法方药,诠释系统,通俗易懂。该书于1984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举办中医研究班期间,全体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黄帝内经》重新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翻译注释,编辑了名为《黄帝内经类析》一书。该书于1986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著名中医学家学术经验》一书,收录了呼和浩特市医院刘济民的部分医疗经验。

    1983年,根据卫生部下达的古代医书整理研究项目计划,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刘玉书点校的元代宫廷御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于198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此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又先后出版了分别由朱宗元、刘玉书点校完成的明代戴起宗的《脉诀刊误》及清代郭右陶的《痧胀玉衡》。经过整理的《饮膳正要》除改正了原版本内容与目录不一致的26处问题之外,还校勘出脱、漏、衍、倒等错误169条。

    1984年,崔文彬晚年著有《崔文彬临证所得》一书,为其临床积累宝贵经验之结晶。

    1987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内蒙古医学院张斌编著的《伤寒理法析》一书。

    内蒙古自治区在成立前,有许多中医药人员崇拜中医老前辈自学成才,走上了行医之路。1947年,有一些中医掌握的中医知识和技术既非家传,又未经过名师的传授指点,而是全凭通过个人自学,在实践中磨炼成才的。在成才和行医过程中,大多崇奉某一家学说,或者善用某一家的医方经验,通过自学继承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行医梦想,把这种以前辈名医为师承的自学方法,有人称之为私淑。

    赤峰市翁牛特旗中医李振亚(1900~1970),就是在学生时期刻苦攻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在临床实践中又研读了张景岳、陈修园等各家医著,靠私淑从一个普通医生成长为知名中医专家的。1937年他定居现今的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行医,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初期,乌丹鼠疫大流行,为救治病患,李振亚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废寝忘食,投身救治,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振亚联合赵敏恭等人于1950年在乌丹镇成立了翁牛特旗第一个中医联合诊所,对带动全旗广大中医走联合发展的道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54年该诊所发展为旗中医院,李振亚任院长。1957年李振亚一度调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工作,晚年在体弱多病情况下仍坚持不懈,为培养中医后继人才尽责尽力。撰有《临床试验录》一书。

    1979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下发的《关于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中吸收中医药人员,充实加强全民所有制中医药机构问题的通知》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通过考试和推荐,择优录用充实到国家一些医疗机构的110名中蒙医中,其中的一些人就是属于靠私淑而自学成才的。

    1956年起步的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函授教育,到1987年,总共招收函授学员9 116名。函授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以自学为主的教育形式,中医函授教育的举办,实际上是中医传统的私淑形式在新时代的一个新发展。

    自古以来,中医药的传承离不开长辈将祖宗的经验传给下代,下代承接,代代相传,以此方法来完成中医药的继承。人们将这样传承的中医叫做“祖传中医”,以此来敬重家传中医。仅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在归绥市以家传方式行医的名医就有很多,如崔文彬(19031986),汉族,辽宁省绥中县人。他在乌兰浩特行医之际,恰逢刚刚解放的乌兰浩特鼠疫流行,数日之间城内死者无数,有的甚至一家数口皆亡,崔文彬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不分昼夜,废寝忘食进行抢救。1958年,他因支边由沈阳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工作,任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临床教研组主任。崔文彬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积累有很多宝贵的临床资料,晚年著有《崔文彬临证所得》一书,为其临床积累宝贵经验之结晶,他将经验传给其孙子——内蒙古医学院崔东详。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赵振纲,从医四十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群众和中医界均享有盛誉。其擅长临床各科,对中医内科妇科尤具独到见解。他对待外感热病历来主张寒热并存说,坚持既要辩证中辨病,又要辨病中辩证。赵振纲主张用药贵在取效,组方宜专精,不宜庞杂。赵振纲施方一般只有六七味药,最多十几味。他自拟的“百效散”仅有三味药,却可以治疗十多种疑难疾病。赵振纲长期忙于业务,无暇著述,他的宝贵临床经验未能很好地加以总结,只有少部分由同道整理成文,他将经验传给其子——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赵广元。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董树山出身于中医世家,9岁即随父学医,兼学文化。20岁出师,先后在萨拉齐、托克托县、包头以及呼和浩特市行医。1952年应聘到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门诊部工作。他擅长治疗妇科、儿科疾病。他将经验传给其子——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董正英。呼和浩特市医院刘济民出生中医世家,他将中医药经验传给其子刘树雄。巴彦淖尔盟中医院岳中和老中医将经验传给其子——巴彦淖尔盟中医院岳振逸。家传继承,举不胜举。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就有将近一百余名中医世家的家传弟子,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也有几十个出身中医家庭的家传弟子。

中医正骨深造培训班摘自:中医正骨培训网 
讲起来作推拿师有3年前不久通过网络搜到010-中医正骨深造培训班,学习结束回到养生馆破格提拔为首席调理师月入1万元。 
授课时间30天,门诊临床教学循环授课随到随学。 
1、示范教学。“宋氏一次性复位”老中医正骨“宋氏一次性复位”培训带徒弟,对学员讲解传授看x光片能力,讲授运用正骨手法临床诊断的能力。 
2、教授学员掌握脊骨骨骼部位知识,六种手法配合正骨手法的原理,学员有机会门诊临床,跟随教授实习,有动手操作学习的机会。 
3、“宋氏一次性复位”老中医正骨培训手法在治疗法方面的应用及方法,临床现场手法示范手把手教授,培训专家由宋教授亲自门诊示范教学。 
4、结合学员毕业后在实践中的应用,讲解中华反射学理论,挖掘整理祖传脊椎矫正技法,结合现代医学影像,分析研究发病机理,针对患者病情状况,采取不同手法治疗。 
5、实际操作,针对患者病情状况,采取不同手法,讲解传授创新和发展的“颈椎,胸椎,腰椎,尾椎一次性复位法。 
中医正骨深造培训班摘自:中医正骨培训网 
“宋氏一次性复位”培训特点 
1宋教授亲自传授“宋氏一次性复位”,该疗法具有一次性治疗,不牵引,不输液,不住院,不易复发,操作简单,见效快,治疗范围广,且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 
2学期1个月,包教包会,无需专业基础,不要求学历。 
3经专家教授培训,学员毕业后均可参加并考取卫生部与劳动人事部核发的高级按摩师证资格证。学员毕业从事中医正骨行医后,遇到疑难问题,均可随时请教专家,亦可带患者来培训中心请专家治疗,治疗费收入仍属学员。从而解决学员的后顾之忧。 
4培训期间,与往届毕业学员交流就业从业经验。历届毕业学员,学员就业月收入2万元至3万元。 
宋教授的父亲是中医正骨界当之无愧的泰斗,宋教授是每天只挂40个专家号,都能给患者有效的治疗,都能当时见效,患者感觉症状明显好转。在宋教授这里既教中医理论、教看片子、问诊、号脉、也教正骨手法、针灸、经络调理、刮痧等等。我学到了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等治疗方法。说实在话,以前也没有外出学习过,这次培训太解渴了,每天都有多次接触患者的机会,这次集中30天的时间培训来值了。现在我回到养生馆生意红火,产生不少回头客,宋老师交给我的正骨手法为患者解决了不少的疑难问题,自然我的收入也是不菲的收入。跟随宋教授学习收到出乎预料的好结果。现在已经有2个学员跟着我学习宋教授的经络养生疗法,与恩师qq和微信随时保持联系,随时请教我要发扬宋氏一次性复位文化,回报老师的教诲。 
中医正骨深造培训班摘自:中医正骨培训网


本校点评:... 老中医带徒弟,一对一教学,美国额学员都有临床实践的机会,真的很不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中医收了几个徒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