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妇女病怎么调 理 呢?

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看一看,
抑郁症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现代医学是把身体、情感和意识分开看的,身和心被当作两个东西,它们有关系,互相影响,叫心身相关,还是属于二元论。

但是,身心在中医来看其实是一个东西,叫形神一体,中医的神包含了心和意。

在现代医学里面常说的抑郁症,在中医来看,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因为整个身体的能量不够了。

我们都知道,哪怕你平时是很积极、很正面的一个有精神的人,假设让你连续三天不睡觉,三天就给你吃了两顿饭,然后还让你干很多活,那个时候你还能有精神,还会很积极吗?

当我们身体的能量低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的精神、意识和心智的运作能力都会下降。

举个例子,当电脑内存够的时候,程序也不那么冲突的时候,可以运行那些高版本的程序;

当内存不够的时候,那些高版本程序,不要说运转了,下载都不能,只能运行低版本的。

所以,当一个人能量很低的时候,他的身体状态会很低,他的内心状态、意识状态也会很低。

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低版本的状态下,他在跟世界万物交流的时候,他很多东西都消化不了,包括食物和情绪,很多体力活或者复杂的运动他做不到,很多事情都变成了阻碍。

身体内部的运行也出现问题,比如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者心动过速、心率失常,这些其实都是能量低之后身体无法负荷、无法运转了。

在情感上也是这样,当一个人能量低的时候,可能他的表达和接纳的能力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他在意识、思维和社会交往上,可能相对来说就会封闭一点,可能只能吸收某一类他愿意吸收的东西,其它的都拒绝,甚至以前能吸收消化的东西也开始拒绝。

到了这个状态的时候,其实就成了“被压缩的人”,他的形、气、神或者说身、心、意都被压缩了。

他所在的时空、社会和生活,

他能够接触和愿意接触的东西,

一个内和外的低水平的循环,

但是自己不一定能意识到。

一旦到了这个状态的时候,因为进入了一个低水平的循环,他就会身心意整体往下走。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当我们现在说某人是抑郁症,一般人会想这只是一个心理的问题。

但实际上它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整个生命的问题。

我们需要去了解它的根源

第一个问题:抑郁症只是大脑的?

现在医学的观点是:抑郁症或者所有的心理问题,是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变化导致的。

比如说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心理状态和情绪会受这种物质浓度变化的影响。

现在很多精神类药物的研究基于这类认识。

抑郁症难道真的只是大脑的化学递质的变化吗?

第二个问题:是头脑先病还是身体先病?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认为这是心理和头脑的问题,所以让患有抑郁症和某些精神疾病的人,吃很多抑制这些化学元素或者让头脑停止工作的药。

但是这么多年实践下来,效果并不是很好。

对于一个整体的人来说,他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他的情感、思维、认知、行为模式的改变,难道只是由于这些化学物质的变化吗?会不会是倒过来呢?

会不会是因为我们的身、心、意出现了问题,而产生了这些化学物质的变化?

就像我上课时一样,因为有了一堂课,所以我点了一柱香,香是我们开课的原因吗?

不是,是因为在讲课,才有香,不光有香,还有光线,有那些声音,我们叫做“同步出现的副产品”

在心理问题的认知上,西方医学的思路是不是有逻辑上的漏洞呢?

在一些平行的相关性的现象当中,去寻找原因和结果。从逻辑上来说,原因和结果应该是有先和后,有根源性的和后生的区别。

就像一颗种子长成一棵树,但你不能说这个树叶、这些花和树叶上的虫子是产生这棵树的原因。

这个要注意,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不光很多病人就这样接受了关于自己当前状态的简单解释,医生亦可能这样认为。

流行媒体说什么,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是如果不究其根源,找到病因所在,我们的病是治不好的,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现代抑郁症越来越多?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不高兴的时候或者阶段,每个人都有很多种情绪。

可是为什么突然就有了抑郁症这样一个概念?并且得“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不接纳这些正常的情绪,害怕这个不高兴的状态,而且认为:

一个人某一段时间的不快乐,没有力量去维持一个“像以前一样”的生活,是不能被接受的、是不正常的。

这个背后是大家认为人就是应该一直很high、很得意、自信、积极努力的才是对的。这个真的正常吗?

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冬,这是规律,也是自然的状态, 但有的人只喜欢春夏,不喜欢秋冬。

所以他们抗拒秋冬,因为抗拒,反而就更容易在秋冬生病、或者感觉到不舒服。

我想要说的是:现在很多的疾病名称,或者很多疾病,其实是被我们创造出来的。

换句话说:我们不接受生命本来如是的样子,非要强迫它只保留其中的面向,于是生命就开始扭曲、开始变形、开始出问题。

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我们把它拦起来,不让它自然流动了。

我1997年去读研究生,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在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

我们都知道老一代,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些抑郁症、焦虑症的诊断,就两种:

一种叫神经衰弱,那会儿所有这些不高兴的、想不开的,睡不着觉的,都叫神经衰弱;

还有的直接就批评你意志不坚定、思想不积极......属于思想问题

神经衰弱那会儿常用的药是两个药,一个是谷维素,还有一个是复合维生素B。

大概到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病名,叫更年期综合症

在这之前,医学词典里或者教材里是没有这个病的。到了九十年代更年期综合征开始“普遍”了。

那会发现有好多中年妇女兴冲冲地来问,大夫啊,我最近睡不好、头晕健忘、心烦意乱、容易紧张激动、潮热盗汗、月经失调......这是不是更年期呀?

大夫就说,嗯,你这个就是更年期。

医生和病人都不在乎:这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只需要一个解释,发现“很多人都这样”,于是就安心了。

有一件事情我印象很深,我在大学三四年级实习的时候,当那个病人急匆匆地说了一通之后,医生斩钉截铁地说,没事,你这个是更年期,病人一下子就舒缓了。

这个要注意,我们需要很多疾病被“明确诊断”的原因,是我们需要一个解释,就像我们需要归类,需要有序,需要路标和指路明灯......

某些意义上来说,是我们的内心需要一个解释,至于这个解释是否来自实相,很多人并不关心。

后来我读西方心理学的一位大家的观点,很有意思,他说:

对于这些茫然无措的人来说,

你这个问题其他人也有的时候,

就不再觉得自己是孤立的,

也不再觉得自己是异端了,

然后到了九几年的时候,我发现开始有什么抑郁症、焦虑症了,那会儿还不多,九七年我读心身医学专业的时候,这个学科还是非常冷门的。

到了2000年的时候,一些大学开始有心理学系了,中国的心理治疗行业开始蓬勃发展了,大量的药物和大量针对性的课程出现了。

我记得大概是2000年左右出现了一些新的病,比如说抑郁症开始分型了,有产后抑郁老年抑郁。而老年抑郁,过去就叫作神经衰弱。

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它让我想到了咱们国家的历史,我们父母一辈人,都经历过文革,很多人是右派、黑五类。

我爸爸当时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这其实也是一种“诊断”。

在那个时代,这个诊断是非常厉害的,它会贯穿你的一生,甚至会影响你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的命运。

最近三十年,社会的观念改变了,这些“诊断”消失了。

现在的80后、90后已经不知道这些东西了,但在那个时代,这些可是比天还要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对生命当中的很多东西,有观察、觉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样你就不会轻易地,被人带入一个误区,随随便便的给自己制造疾病和承受随波逐流的痛苦。

从某种角度来说,各行业都在互相喂药吃。

为什么互相喂药?因为这样轻松、容易、好赚钱。

都在提醒你:回到生命本身

在中医眼里,去具体分析抑郁症有多少型、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其实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关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乎一个人对自己了解多少,

是否愿意去了解真实的自己,

是否愿意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

了解自己的内在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了解自己需要怎么去处理这些问题;了解在自己的内外在和外面世界的交换当中,自己的身心意是怎样在变化着。

当一个人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时候,他就不太容易掉到这些精神心理疾病的陷阱当中。
因为即使他此刻正在不舒服、正在不高兴,甚至已经有非常大的情绪——他会知道,这是人生必要的东西,这很正常。

因为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的,

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一切本就如此。

身体健康也是这样,当一个人身体这段时间不是太好的时候,他如果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他就不会心里发慌到处找中医或者找西医,让人开一堆药来把自己的身体搞的更糟。

他会借由对自己的观察,或者旁人的提醒,或者看书思考,会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跟家人、朋友等等的关系怎么样,看看对待自己是不是过于严厉了;

他也可能会借助一些外在的参照,意识到自己是不是一直过于封闭,或者在坚持一些不一定需要坚持的东西,在维护一些不需要自己去维护的东西。

同时留意一下自己的饮食、睡眠、运动,哪些地方还有之前没有意识到的盲点,生活是不是过于单一。

当他回过来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调整已经自动开始了。

一段时间以后,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问题,都会好转或者消失。

其实医学的本质应该是这样的,不管是中国的医学和西方的医学,最初的本质是在这里。

经由问题和疾病,经由情绪和现象,去看见我们那些真正出错的意识、信念和根源。

然后去从根源调整自己,生出改变和智慧,过的越来越幸福和快乐。

而不是说:你有病,要吃药,不能停。

如果吃药、求助外面,真的能解决问题,我们的病就不会越治越多,你说对吗?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一个中医眼中的精神健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我们一定及时更正!

  • 不好,腰疼,月子里没人带宝宝,我家宝宝又闹夜,每天晚上都得抱着睡,现在腰疼的厉害

    不好,腰疼,月子里没人带宝宝,我家宝宝又闹夜,每天晚上都得抱着睡,现在腰疼的厉害收起

出现长斑是很常见的,月经不调脸上长斑可服用维E缓解,每天要早休息,而且还需要坚持锻炼,要少吃寒凉的食物,还要减少人工流产,月经不调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女性月经不调脸上长斑怎么办呢?

适当补充维生素E可以清除自由基,改善皮肤弹性,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缓解脸上长斑的问题。维生素E并可调节免疫功能,每日150-300毫克即可。

维生素E过量补充会引起恶心,需要在专人指导下购买服用。

熬夜是会严重影响身体内分泌的,身体雌性激素与雄性激素分泌不能达到平衡会引起月经不调。睡眠不足还会使皮肤细胞的各种调节活动失常,影响表皮细胞的活力,有的人一觉醒来发现脸上长了很多斑也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每天至少要睡8个小时,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可要对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

坚持锻炼12周就可以产生预防衰老的效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实施的两项研究发现,绝经后的女性从定期运动中获得的好处跟年轻女性一样多。运动加强身体代谢,运动是脸上会大量出汗,则可以让肌肤排出毒素,对付月经不调脸上长斑很有好处。

妇科内分泌医生建议,月经不调者可以两天进行一次5公里的慢跑或者半小时的有氧运动,这对调理月经不调症状很有好处。

许多女性朋友在冬天也常常穿得比较单薄,这会让傲娇的 姨妈酱 不再定期造访。另外,喜欢吃凉的、冰冷的食物也会月经不调,身体的内在表现是激素分泌紊乱,这会让皮肤不再红润且带来黄褐斑。

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还需要防止下半身受凉。女性可以饮用姜枣桂圆茶对付脸上长斑问题。

月经调理才是改善脸上长斑的根本方法,有些女性粗心大意,或者毫不重视月经不调,甚至认为来不来无所谓,直到引起严重后果,才着了急。

要重视月经改变。尤其是出现月经减少 月经稀发 闭经的变化过程必须及时调养和咨询医生。

反复多次人流,经常扰乱内分泌,会造成体内看不见的损伤,渐渐使卵巢失去功能。经常人流的女性脸上很容易出现黄褐斑,这是因为人流导致卵巢功能下降,体内各项性激素分泌失衡导致的。、

为了防止月经不调脸上长斑,需要做到改良避孕方法,减少人工流产。

月经不调对身体的影响引发头痛

月经不调,首先会引发头痛,有部分女性头痛是与月经有关,这就是月经不调的影响之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与月经有关的头痛,约占女性头痛的20%。除了头痛外,心闷、心慌有时还可能伴有头昏眼花、疲倦等不良症状,这也是月奖不调的坏处表现。

月经不调也是一种妇科疾病,所以引发妇科炎症的几率大大增高,可能会引发宫颈炎、月经性关节炎、月经性哮喘、月经性牙痛等一系列月经性疾病。月经不调预示着体内的内分泌紊乱,若对其置之不理,将会增加合并其他疾病的风险,如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心脏病、不孕等等。

月经不调给女性朋友的皮肤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容易出现的色斑、暗疮等皮肤不健康的信号,影响容貌,而且还会影响女性朋友的身体健康。

若是某些生殖系统疾病引起的月经不调,那么很有可能对生育怀孕造成影响。据相关统计表明,月经不调是导致女性不孕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近年来不孕不育的频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长期月经周期不规则的35岁女性,心脏病危险增加50%。专家介绍,月经不调预示着体内的内分泌紊乱,时间一长,将会增加合并其他疾病的风险,如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糖尿病的风险、心脏病的风险等等。

血海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能防治月经不顺,膝盖疼痛,更年期障碍,生理痛等。位置: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治月经不调怎么按:一边呼气,一边用拇指罗纹面依次点按同侧血海穴50-60次。。

关元穴防治生理不顺,精力减退,月经不调等症,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泌尿,疾病等也有一定疗效。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治月经不调怎么按:一面缓缓吐气,用力按压两秒钟,反复做5次,请以同次数按压左右。

按摩涌泉穴防治月经不调,更年期障碍等妇女病,对神经衰弱,,倦怠感,失眠,多眠症,晕眩,焦躁等也有一定的疗效。位置;第2、3脚趾缝与足跟连线的1/3处,靠近脚趾端的那个点就是涌泉穴。或用力弯曲脚趾,脚底凹陷的那个地方就是涌泉穴。

治月经不调怎么按:一面缓缓吐气,用力按压两秒钟,反复做5次,请以同次数按压左右。

按摩天枢穴不但能促进内分泌平衡,改善月经不调,还能缓解经前便秘,腹胀,腹泻等症状。位置:肚脐向左右三指宽的地方就为天枢穴。

治月经不调怎么按:先一面缓缓吐气,用力按压两秒钟,反复做5次,然后用搓热的手掌按顺时针方向揉按腹部。

通过佰佰安全网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女性月经不调脸上长斑怎么办的知识了吧,如果感兴趣的朋友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其它两性知识的,可以继续关注佰佰安全网栏目。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调有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