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住院,生老病死,已经没钱了,不得不借我钱我承认我低头了了!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座城市的主宰者,冷峻邪佞,只手遮天,却娶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人,从此夜夜笙歌。外界猜测,一手遮天,权倾商界的慕迟曜,中了美人计。她问:“你为什么娶我?”“各方面都适合我。”言安希追问道:“哪方面?性格?长相?身材?”“除了身材。”“……”后来她听说,她长得很像一个人,一个已经死去的女人。后来又传言,她打掉了腹中的孩子,慕迟曜亲手掐住她的脖子:“言安希,你竟然敢!”

关于描写竹子的作文800字(通用3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竹子的作文800字(通用37篇),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竹子的作文800字 篇1

  我喜欢竹,小时侯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曾迷恋村前宅后的竹园。干活劳累时,躺在竹荫里休息,听风吹竹叶幽响不绝,看眼前天光绿影班驳,记忆中和竹子有关的古诗纷纷涌上心头。

  最熟悉的是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从小就会背,在乡村竹园里独自吟诵时,却难以体会它的妙处。那时,衣衫褴褛,面有菜色,饥饿,疲惫,没有明月相照,更没有古琴可弹,哪里来那一份闲适和风雅?

  倒是想起李商隐的《湘竹词》,有些共鸣:“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写诗需要灵感和情绪,读诗其实也一样,不同的心情和处境,读相同的诗,也许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在城市里生活,和竹子相处的机会不多,读古人的咏竹诗篇,似有清风扑面。

  南朝刘孝先的《咏竹》,是最早以竹为题的诗:“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人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那也许是诗人以竹自比,感叹怀才不遇,最后那两句很有想象力。

  唐诗宋词中,写到竹子的诗不计其数。李贺写过一组咏竹诗,流传虽不广,其中有佳句:“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苏东坡的爱竹,也许前无古人,竹子和他终身相伴,不管到哪里,他的眼帘里不能没有竹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他的名言。年轻是,东坡咏竹有豪迈之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中年看竹心情平淡:“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到老年:“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由豪迈到平静恬淡。这是他人生的轨迹,而诗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心态写照。

  唐诗咏竹诗句中,读来最亲切者莫如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中的那两句:“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这句诗句中,竹子是忠诚亲切的朋友,永远默默地站立在那里,以清凉的绿荫迎候诗人的归来。

  描写竹子的作文800字 篇2

  姥姥家的院子里有一片“小竹林”,因为姥爷酷爱竹子,他的观点是“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正因为老爷有与古人同时脱俗的观点,所以十多年前栽的几棵观赏竹,才有了今天遮盖了半个院子的小竹林。

  竹子生长本来是直立向上的,可姥姥家的竹子却有极为特殊的造型。每当春天来临,雨水滋润,新发的竹笋每天疯长几十厘米,一棵棵比着赛的长高,这雨后春笋用不了几天便长得高于屋檐。但姥姥家院子上空封的遮蚊挡虫的天网,如同天罗地网封住了他们成长的道路,改变了挺拔直立的身姿,被迫低头弯腰改变了生长路线,贴着天网长下来。随着一场场春雨,一天天的春光沐浴,它们伸枝展叶,蓬勃洒脱。一棵棵长成了松鼠尾巴一样的“大竹穗”。在微风地吹动下摇曳着,绿叶婆娑,高雅清幽。

  我们家经常有客人光顾,他们一进门,眼前一亮,紧跟着就是一片赞扬声“好绿的竹子,好漂亮的造型。”听到别人的赞扬,家里人心里美滋滋的。更令人赞叹的是:在严寒的冬天,白雪皑皑,覆盖大地,竹子越被衬托得郁郁葱葱,绿意浓浓。正如郑板桥所说的“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竹子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益处。

  竹子大量吸收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新鲜空气。经常坐在竹荫下,如同进入了一个天然大氧吧。夏天,姥姥和姥爷经常坐在竹荫下喝茶聊天,享受这份惬意!带着竹香的凉爽,令人心旷神怡!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松、竹”比做“四君子”。人们爱它那“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竹是美的,长在哪里,便给哪里超凡的风韵;生在哪里,便给哪里染上脱俗的情趣。当你置身于影下,它会使你赏心悦目。

  姥爷爱竹,就连教育我也是学竹“虚怀若谷无世争”,不学“嘴尖皮厚腹中空”。

  我爱姥爷家的小竹林!

  描写竹子的作文800字 篇3

  竹子?它有什么好怕的?今天的课上,我们玩了一个名为“恐怖”竹子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我对竹子产生了改观,十分害怕这“恐怖”的竹子出现。

  这个游戏需要六个人围成一个大圆圈,每个人左手手心朝上,右手食指朝下,与相邻同学相连。大家排好后,就听老师讲一个故事,在故事里出现“竹子”二字之时,我们就要迅速地用左手抓住别的同学的食指,而右手的食指也要从别人的手心里逃脱。

  在游戏正式开始前,我们进行了一次演练,同学们热情高涨,在演练过程中不断有人失误,因此不断传出得意的“哈哈”声与遗憾的叹气声。那些反应较快的同学,此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大展身手了。

  “现在,游戏正式开始。”老师说道。紧张的气氛迅速蔓延开来,原本喧闹的教室突然安静下来,静若无人,只能听到同学们彼此的心跳声和呼吸声。同学们神态迥异,有的紧张到手抖,表面却强装镇定;有的同学满脸心事重重的样子,害怕自己一开始就被淘汰;还有的同学满脸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已经做好了比赛的万全准备。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老师开始讲故事,生怕一个走神儿就漏掉了那“恐怖”的竹子。这时,老师慢慢地读起文章来,同学们都非常的谨慎,生怕被别人抓住。我心里好像有一块大石头悬在半空中一般,心跳逐渐加速,对“恐怖”竹子则是又爱又恨,恨它久等不来,又怕它来得太快,没有做好准备。只听老师念道“……苏东坡很喜欢竹子。”哎呀,是竹子。幸亏我反应快,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离了同学的“魔爪”。但此刻我的手心早已冒汗了,待我们放松了,老师接着说:“因此苏东坡的后院里……”老师刚念到这儿,我就猜下面是竹子。我便迅速逃离,同时捉住邻桌同学的手指,正当我暗自欣喜间,老师念到了“花草树木”。在旁边同学疑惑的表情下,我摸了摸自己的头,傻傻地笑了两声。唉,太尴尬了!看来不能分散注意了,必须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不能分心。

  不知不觉,游戏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结束了。我们这才发现,原来竹子一点也不可怕,分心才是最可怕的。玩了这个游戏,我体会到了专心在我们生活与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更加专心,不断进步。

  描写竹子的作文800字 篇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古人这样称赞竹。竹是我在所有花木中最喜欢的一种植物。

  清风吹拂,雨露滋润,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如诗如画梦幻般春景里,春笋正骄傲地略带新奇,冒出了尖尖的小脑袋。它被一层又一层褐色笋衣包裹着,俏皮地打量着这个全新的美丽世界。竹林间花卉盛开,飘香的野花在竹丛中微笑,与翠竹“交相辉映,争芳斗艳。”在春天,竹不引人注目,而在冰封大地的冬天,只有松、梅与之相伴。古人们把松、竹、梅亲切地称作“岁寒三友。”竹能够抗严寒、斗傲雪,它的生命力顽强。一首诗《题画竹》中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生动地描写了竹旺盛的生命力。

  到了盛夏,正是竹子成林的时候,它舒展开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轻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当它们“成群结队”的时候,阵阵“叮咚”的溪水声,伴着风吹竹叶“沙沙”的声音,奏出一首美妙又动听的歌曲,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大自然的存在。到了天高地爽的秋天,竹子都换叶了,黄叶纷纷落下,秋风吹来,竹叶漫天飞舞,很是壮观。

  寒冷的冬天来临了,每一珠竹子傲然挺立着,它长得那么青翠,长得那么坚决

B站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B站视频,在朋友圈彻底刷屏了。作者“衣戈猜想”透过文学性的旁白与画面,记录下二舅苦难而饱满的一生。

短短一天,视频便登上了B站热门第一,播放量突破500万,实时在看人数一直保持在3万以上。

有人说,这是视频版《活着》。有人说,这是今年看过最牛逼的视频,最牛逼的文学。还有人说,仿佛看完了一篇短篇小说,二舅像是从故事里走出来的主人公,重叠了无数平凡人的身影。二舅火了,但不直播。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二舅正是十八九岁。如果不是当年发烧后的那四针,二舅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看着眼前的二舅,总让我想起电影《棋王》里的台词:“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到这么落魄可怜。”

太遗憾了,真的是太遗憾了。

我问二舅有没有这么想过,他说从来没有。这样的心态让二舅成为了村里第二快乐的人。第一快乐的人是刚刚,我们村的“树先生”。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可见让小孩将来孝顺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默默地孝顺自己的父母。小孩是小,不是瞎。

年轻的二舅领养了刚出生的宁宁,二舅拼命地在周边做工赚钱,大部分时间都把宁宁寄养在了大姨家里,很少陪伴她。

宁宁小时候经常被人在背后议论不懂礼貌,一个被抛弃了两次的小孩,对这个世界还能有什么礼貌呢?

二舅掏光了半辈子积蓄给养女宁宁买了房子,却开心得要死,这就是中国式的家长,中国式的可敬又可怜的家长,卑微的伟大着。

几十年过去了,故人故事无疾而终,到现在什么也没剩下,只剩了一笔烂账,烂在了二舅一个人的心里。流了血,又长了痂,不能撕,一撕就会带下皮肉。

姥姥现在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也不是很想活了,有一次甚至已经把绳子挂到了门框上。中国人老说“生老病死”,生死之间何苦还要再隔上个“老病”呢?

这可不是上天的不仁,而是怜悯。不然我们每个人都在七八十岁,却还康健力壮之年去世,那对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的留恋呢?那不是更加的痛苦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

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风,反倒是从二舅这里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

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他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令我心生敬意。

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踏实地活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

现实版的《活着》,艺术取自生活,但生活高于艺术!二舅平凡而不简单的一生,加上平实而幽默的文案,让短短十分钟的视频像是一篇老旧语文课本令人回味无穷的散文,观后颇有几分感慨和治愈。

看到一种前现代的坚韧品质,反观我们这些所谓现代人,已经被驯化得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意志。

小时候,老天爷跟二舅开了一个玩笑,二舅却笑了老天爷一辈子。

苦难的意义,不是击溃你,让你看到美好的消亡;苦难的意义,让人看到苦难之外还有美好,那美好也是可以触及、可以抓在手里的;念随心转,尤其在苦难面前。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楚生活的真面目后,依然热爱生活。

肢体受到损伤,心灵却活出了一番天地,敞亮,通透。老天爷给每一颗飞向宇宙的星星,都留着一条路。 

视角下沉,放在了边缘的、要靠锣鼓声赶走野猪的乡村,以极其宏观的快进速度讲完二舅大半生,有鸡汤也有冷幽默,夹杂对生老病死、因果轮回、民族性格的思考。

在广大农村地区俯拾即是的故事,充满悲剧色彩的人,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农村的凋零几乎是毁灭性的。城市与农村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形态,本来应该是一体两面的,二者被割裂得越厉害,注定代价也会越沉重。我相信我们早晚都会回到乡村去,就像四千年前的先民。人生不过是一场复归。

想起《十三邀》里一段有关抗战的话:在一路逃亡的过程中,看见中国老百姓,就知道中国绝不会亡。这些可敬的老百姓,这些不亡的民族魂,就应该是二舅这样,在泥泞的生活中硬是走出来一条自己路的人。

想起了我的外公,在农民的身份之余,他还是村里的老医生、木匠、酿醋人、花匠、风水师,或许还有我不曾知道的身份。

二舅在农村挺多的。他们遍布在古老土地的各个角落,用脚丈量着这片土地,他们身上散发着我们民族的品质,坚毅、顽强、智慧,伟大而又平凡,二舅并没有因为缺了一只腿而陷入着人生漫长的虚无主义,而是在洞悉了虚无的深度和广度之后,依然肯定生命的价值,并且用超人意志去重估一切价值。

无法言说的观后感。看完了以后,心里又平静,又汹涌。只看文字我都感觉到痛苦,二舅却笑着活了这么多年,了不起!

刚看到二舅家的贫困会有种“我能帮他点什么”的感觉,但是越看越为自己的“傲慢”而羞愧。二舅是我们常人看起来很“惨”的一个人,但是他真的平凡而伟大,能修一切他见过、他有过的物件,六十六岁的儿子带着88岁的妈妈到处走,这一段又好笑又温馨。二舅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厚度远远不是一个意外所能消退的。

当生活硬塞给你一个酸柠檬的时候,要努力把它酿成一杯酸甜可口的柠檬汁。

二舅认真活了半生,让他安安静静陪姥姥生活在小山村,就是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尾。

其实,当我们放慢脚步,回眸记忆中的二舅们,或许精神内耗就没那么高了。

这是我的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这是我的姥姥,一个每天都在跳popping的老太太。

他们在这个老屋生活,建它的时候还没美国。

二舅上小学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还是全校第一。全市通考从农村一共收上去三份试卷,其中一份就是二舅的。有一天二舅发高烧请假回家,隔壁村的医生一天在他屁股上打了四针,二舅就成了残疾。

十几岁的二舅躺在床上,再也不想回到学校。老师们三次登门相劝,二舅闭着眼睛横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像一位断了腿的卧龙先生。

第一年二舅拒绝下床,他不知道从哪找到了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疯狂地看了一年。

但二舅的腿不是伤了,而是废了,所以久病并不能成医。

于是第二年二舅扔掉了手册从床上爬了下来,呆坐在天井里观天,像一只大号的青蛙。

第三年二舅不看天了,看家里来的一个木匠干活,木匠干了三天走了。二舅跟姥爷说他看会了,求姥爷去铁匠铺给自己打做木工的工具。三年来二舅第一次走出了院门,去生产队给人做板凳,一天做两个,一个一毛钱,可以养活自己了。

如是几年,有一天二舅照常拄着拐来到生产队,队长告诉二舅:“以后不用来了,生产队没了。”

二舅问为什么,队长说:“改革开放了。”

于是二舅就开始改革开放,游走在镇上的各个村子给人做木工。有天在路上遇到了当年的那个医生,他跟二舅说,“要是在今天,我早被告倒了,得承包你一辈子。”二舅笑着骂他一句,一瘸一拐地又给人干活去了。

后来不知道什么手续上的原因,二舅的残疾证怎么都办不下来,他很失望,居然拄着拐辗转去了北京,他想去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说要去看看他。

二舅说改革开放很好,他也好,为什么呢?二舅说:“他公平。”

很快二舅的兜里就没剩几个钱了,他的一个堂弟在北京当兵,二舅作为军人家属住进了部队,没想到居然混得风生水起。因为二舅不爱搭讪交际,只爱干活,他不知道从哪借到了木工工具,在那个部队条件还很艰苦的年代,给士兵们默默地做了很多的柜子和桌子。哪个士兵会不喜欢这样的homie呢?

有一天二舅的堂弟去澡堂,看见一个老头和二舅正坐在一块泡澡,二舅的堂弟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那个老头是他只见过几次的一位首长,此刻正蹲在池子里给二舅搓背。

后来二舅回到村里,大家都问北京怎么样,二舅说:“北京人搓背搓得很好。”

到了两个妹妹出嫁的年纪,二舅心里很不舍,二舅有自己的表达。大姨和我妈结婚时的所有家具,每一张图纸,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玻璃,每一根装饰条,每一个螺丝,每一遍漆,都是二舅一个人完成的。

你能想象在80年代,一个山村的女孩子结婚的时候,能拥有这样的一套家具是多么梦幻的事情吗?

姥姥家这么穷,妹妹出嫁有这么一套家具,婆家也会高看一眼,也许就会更好地待自己的妹妹。你可能说我在吹牛,因为这是“上海牌”的家具。但你忘了这是我的二舅,二舅总有办法,什么牌子他都能给你贴上,你还要什么牌子?他还有天津牌、北京牌、香港牌,超豪华ok?

再后来年轻的二舅领养了刚出生的宁宁,二舅拼命地在周边做工赚钱,大部分时间都把宁宁寄养在了大姨家里,很少陪伴她。

宁宁小时候经常被人在背后议论不懂礼貌,一个被抛弃了两次的小孩,对这个世界还能有什么礼貌呢?

十年前宁宁和男朋友结婚了,20万出头的县城房子,二舅出了十几万,真不敢想象他是怎么攒下来的。

二舅掏光了半辈子积蓄给宁宁买了房子,却开心得要死,这就是中国式的家长,中国式的可敬又可怜的家长,卑微的伟大着。

二舅在30岁出头的时候,迎来了说媒的高峰期,但二舅跟我说,他一直觉得他这辈子只能顾得住自己,顾不住别人了,所以从来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心思。

二舅说谎了,当时有一个隔壁村的女人,有老公还有两个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契机,二人的关系突然变得非常的熟络,并很快变得过于熟络。她经常来二舅家串门,二舅也经常去找她,即便是她老公在的时候。

两个孩子也很喜欢二舅,再后来,她开始作为二舅家的正式一员,出席家族的一切红白喜事,并对二舅体贴入微,把他乱糟糟的小屋收拾得井井有条。二舅做工回来能吃上一碗热饭,顺手把今天结的钱递给她。

就这样好多年过去了,她却并没有离婚,二舅的四个兄妹从一开始的全力支持,转而怀疑这个女人只是图二舅的那一点钱而强烈反对。

而还在上小学的宁宁则喊那个女人“老狐狸”,喊自己班里的她的女儿“小狐狸”,老实的二舅进退失据,不知所措。

再后来这个女人和她的丈夫死在了外地的一个工棚,煤气中毒,二舅也终生未婚。这段感情的细节我理解不了,大姨也都记不清了,二舅则是不愿意讲。

这到底算怎么一回事呢?既不是今日时兴的仙人跳,也不是那个年月的拉帮套。那时候爱情来过没有呢?

几十年过去了,故人故事无疾而终,到现在什么也没剩下,只剩了一笔烂账,烂在了二舅一个人的心里。流了血,又长了痂,不能撕,一撕就会带下皮肉。

就这样又过去了三十年,乏善可陈。是的,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的。转眼姥姥已经八十八岁了。

现在农村的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二舅正是挣钱的好时候。他很想为自己多挣一点养老钱,将来就不用拖累宁宁。

但是姥姥现在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也不是很想活了,有一次甚至已经把绳子挂到了门框上。中国人老说“生老病死”,生死之间何苦还要再隔上个“老病”呢?

这可不是上天的不仁,而是怜悯。不然我们每个人都在七八十岁,却还康健力壮之年去世,那对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的留恋呢?那不是更加的痛苦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

所以在几年前二舅出门的时候,就开始把姥姥放到车上。去别人家做木工活的时候,就把姥姥放到身边的小板凳上。

66岁老汉随身携带88岁老母,这个6688组合简直是酷得要死。

这几年二舅木工活也不做了,全职照顾姥姥。早上给姥姥洗脸,晚上给姥姥洗脚,下午逼姥姥锻炼。

姥姥每走二十步就得坐下歇十秒,二舅每走二十步就会落后姥姥三米,赶上这三米正好需要十秒,接着走。

这么默契的走位配合,我上一次见到还是在乔丹和皮蓬身上。乔丹喜欢给皮蓬送超跑,二舅喜欢给姥姥拽面条,再浇上点西红柿炒鸡蛋。嗯,好吃的。

二舅从小对宁宁没有什么教育可言,今天的宁宁却成为了村里最孝顺的孩子。可见让小孩将来孝顺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默默地孝顺自己的父母。小孩是小,不是瞎。

其实很难把二舅定义为一个木匠。我在家这三天的时间里,他给村里人修好了一个插线板、一个燃气灶、一盏床头灯、一辆玩具车、一个镢头、一个洗衣机、一个水龙头。

回来的路上被另一个婶子拦住,修好了她家的门锁。还没进家门,又被另一个老头叫到家里,说电磁炉坏了。二舅到他家发现,是他的插线板的电源忘了打开。可怜的老头。回到家又修好了一个奶奶的老人机和收音机。

姥姥有胃病,他就给姥姥针灸。人家嫌门楼上光秃秃的木头不好看,二舅就自己设计好了,给人画上去。山顶修了座庙,所有的龙都是二舅雕的。

村里没有神婆,二舅就成了算命师。当然了,签子是自己做的,竹筒是自己做的,本子是自己做的,卦是自己抄来的。

他甚至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做一把二胡。木头做胡身,电话线铜芯做弦,竹子做弓杆,钓鱼线做弓毛。我们这没有蟒蛇,他就上山抓了几条双斑锦拼成一张琴皮。你看,二舅总有办法。

很想给你们看看那把有模有样的二胡,可惜十几年前姥姥让我的傻子弟弟拿二胡当锄头玩,给玩坏了。

这个村子里有的一切农具、家具、电器、车辆,二舅不会修的只有三样:智能手机、汽车和电脑。因为这些东西二舅也没有。不过现在智能手机也有了,宁宁买的,等他拆上几次也就会修了。

夜深了,二舅家的灯还亮着,又给谁家修东西了。

听见锣声和鞭炮声了吗?不是村里有人结婚,而是年轻人都走了之后,野猪回来了,吓唬野猪呢。

村里就剩下几百个老头老太太了。如果有什么东西坏了,送维修店去修,先别说得花钱,如果到镇上是30里山路,如果坐客车去县城,下了车他们是连北都找不到的。

二舅总说他能顾得住自己就不错了,他其实顾住了整个村子。村里人都开玩笑叫他歪子,但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我们爱这个歪子, 我们离不开这个歪子。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二舅正是十八九岁。如果不是当年发烧后的那四针,二舅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单位分的房子、国家发的退休金,悠游自适,颐养天年。隔壁村一个老头就是这样嘛,当年学习还没二舅好呢。如果是这样,那该有多好啊。二舅一定会成为汪曾祺笔下,父亲汪菊生那样充满闲情野趣的老顽童。

看着眼前的二舅,总让我想起电影《棋王》里的台词:“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到这么落魄可怜。”

太遗憾了,真的是太遗憾了。

我问二舅有没有这么想过,他说从来没有。这样的心态让二舅成为了村里第二快乐的人。第一快乐的人是刚刚,我们村的“树先生”。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风,反倒是从二舅这里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

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他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令我心生敬意。

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今天二舅还在走着自己的人生路,这条长长的路最终会通往何处呢?

二舅的床下有一个几十年前的笔记本,笔记本的第一页是他摘抄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是的,这条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胜利。

这两天,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全网刷屏。在全长11分钟的视频中, Up主@衣戈猜想以平缓的语调、富有文学性的旁白和真实的画面,讲述了在农村生活的二舅的前半生。在社交媒体上,视频中的二舅和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视频的弹幕上,满屏都是网友打出的“敬二舅”。“二舅”的经历,是无数平凡人生活的缩影,这种“渺小的伟大”,触动了很多年轻人。不少人从这则视频中,回想起身边与二舅相仿的亲人,也有人想起了一些经典小说、影视剧中平凡而又不向生活低头的主人公

视频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普通人的一生,往往和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开头Up主这样介绍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而说到“天才少年”,大家想到的恐怕不只是那些令人羡慕的人,也有那些命途多舛、让人感动唏嘘的人。比如今年年初同样在全网刷屏的“天才译者”金晓宇,就是一例。

视频中,二舅的人生经历所对应的时代印记,距离人们并不遥远。比如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年代,二舅因为打针落下残疾;因为身体原因,二舅未能返回学校继续念书、参加高考;没能走出农村的二舅,只能学门手艺、做个木匠;“生产队没了”,二舅开始感受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化;此外,二舅给两个妹妹手工制作、创意贴牌的家具嫁妆、听起来有些魔幻却又忽然离去的爱情,以及攒钱为养女买房等故事,也有鲜明的时代痕迹。个体的人生经历或有差异,但社会记忆则是相通的,最能牵动人的思绪,引发人的共鸣。

当然,人们的感动、共情,其实是通过Up主的描述产生的。视频中,二舅是沉默无声的,只有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能帮助人们更立体多维地了解二舅,以此将旁白所讲述的事迹和二舅本人联系起来。在叙述过程中,Up主的表述方式、修辞方法也很重要,所以戳中大家的“泪点”。比如使用“homie”这样的网络流行词,提到汪曾祺笔下的父亲形象“老顽童”、电影《棋王》中关于“奇才”的台词、以及电影人物形象“树先生”等,这使视频更能体现Up的主观视角和情感倾向,也和被叙述者二舅细碎的生活拉开了距离。

距离会决定我们对一个事件或人物的看法。看完视频,估计一些人会有按捺不住的好奇心,想要继续追问和围观二舅的故事。然而,正如Up主@衣戈猜想发文所说,“让二舅安安静静的陪姥姥生活在那个小山村吧,那就是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尾。”事实上,一定的距离感,也正是“二舅”形象引发这么多共鸣的原因之一。

现实中的二舅,可能说的是方言,不会像Up主时不时说出几句扣人心弦的金句。放大观察之后,二舅身上的传奇色彩也未必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浓厚。某种程度上,二舅的生活状态可能是自发自为的,外界所赋予的意义,不见得就是其生活中所奉行的准则。不过,对和真实的二舅在生活中没有交集的绝大多数观众而言,他们从“二舅”的形象与经历中感悟到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真实”。

现在大家所说的精神内耗,既包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真实的压力、烦心事,也包括很多不值得困惑的困惑。这部分人并非不知道有一些情绪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但却很难将其驱逐出去,还自己一个澄净和专注的心境。因此,二舅在生活中经受的磨砺和挫折,在给人感动的同时,也能激励和治愈一部分人。视频结尾,二舅在曲折不平的山路上蹒跚着向前走,回头那一刹那,让不少人感触颇深:人生一路走来,一些生活中看似无法逾越的困苦,其实咬咬牙也就熬过来了。我们欠缺的,或许是二舅那份用力生活的勇气。

在内容市场上,不乏讲述苦难的视频,呈现乡村生活,比如做饭、木工、种地、绘画等的视频也有很多,但《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能脱颖而出,是因为这种非虚构的视频将目光对准了平凡人的闪光点,既接地气,亦有关怀。可亲可敬的二舅,显得平凡而又伟大,视频中的内容,也呈现出了一片未经刻意美化,但同样令人舒适的乡村人际关系和生活图景。

在农村,像二舅这样勤劳肯干的人有很多,或许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二舅们”的人生并没有因此被框定,在压力和阻碍面前,他们总是主动寻求出路,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活法。视频中有句话,被很多人转发到了朋友圈,“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人生在世,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不见得多么轻松,因为人生的价值感很可能从承担责任中产生,但往事如烟,不纠结于过去、不沉沦于遗憾,我们才能拥有往前走的动力。

当然,有网友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视频是对苦难的轻描淡写,对乡村生活的描摹也过于浪漫抒情。这种看法有其启发意义,提醒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乡村,而不是“掉入温柔乡里”,只看到乡村生活中柔软亲切的细节,而忽视了现实质地坚硬的那一部分。比如现在乡村有老年人无法很流畅地使用智能手机,随着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或到城市发展生活,留守老人、村庄空心化的现象也会出现,这些人面临的困境在视频中也有体现,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他真诚地面对着生活带给他的种种磨砺,带给旁观者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这两天,一部题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短片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部短片中,创作者“衣戈猜想”用寥寥数语平淡地讲述着“二舅的一生”,展示出了一个鲜活的、饱受挫折,却又始终不屈的农民的一生。

短视频中的二舅是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但在一场“意外”之后,二舅成了残疾人。自此之后,这个“天才少年”便再也没去过学校。

在床上躺了两年之后,二舅自学了木匠的手艺,这门手艺成了他今后谋生的手段。他去过北京给部队大院的士兵做过家具,也曾有过不被世俗所理解的感情生活,最终在生养他的小山村里,与老母亲默默地度过了几十年。

这部短片勾勒了一个农村残疾人士的一生,尽管只是粗线条的,但还是打动了许多人。人们通过创作者平淡的讲述,回望着二舅简单而漫长的一生。有网友感慨说,“每个中国家庭都有这样一个二舅”。是的,每个人都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一些共同的特质,那是来自这片坚实土地所赋予的共同品格。

人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的经历,因此也就具备了某种“熟悉感”。这也是“二舅的人生”为何打动人的重要原因。人们从二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或者自己长辈曾经的点滴人生,尽管他们经历着不同的悲欢,但与生活相处的过程同样精彩。

这是很多普通中国人的缩影。生命中所有的变动,都与这个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它是动态的,也是鲜活的。与时间的浩浩荡荡相比,在这漫长的一生之中,他们虽然渺小,却也充满着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生命的一种本能。

与此同时,人们被“二舅的人生”所打动,是因为看到了一个具有强大韧性的个体生命,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的丰富性。他真诚地面对着生活带给他的种种磨砺,这种真诚是动人的,也带给旁观者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从“天才”到残疾人,二舅或许曾经有过自暴自弃,也有过挣扎,但在自暴自弃和挣扎之后,又选择还生活以悲悯。当他拿起手中的工具为村里的留守老人们修理门锁、收音机时,当他拉着自己老母亲外出做工、喂自己的老母亲吃饭、给自己的老母亲洗脚时,就是在“真诚地生活”。或许在旁人看来,这些内容略显琐碎,但这却是普通人所要面对的切切实实的人生。

那些看似粗粝、乏善可陈的细节,那些并不宏大的具体生活场景,展现出的是一种并不张扬的生命力。这种绵延的、温暾的生命力,给予二舅以一种质朴的、却又坚韧的力量,应对着来自生活的磨砺。

这种力量是含蓄的,却很有力度,风吹雨打都磨不破,始终在生活里默默生长。这种生长节奏是极其缓慢的,不会一时之间就结果,只有在经过了时间的洗刷之后,才会被人们发现其中饱满的质地。

从某种意义上看,二舅的生命历程,何尝不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呢?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会为生命的诸多节点赋予很多意义,在未经世事之前,这些意义看起来似乎是虚浮的、远离现实的,但在经历时间的洗涤之后,人们或许才能明白其中的要义。这也是“二舅的人生”之所以打动人的原因之一。

“总算是流干了眼泪,总算习惯了残忍,太阳每天都照常升起,在烂醉的清晨,像早前的天真梦想,被时光损毁……..人如鸿毛,命若野草,命运如刀,就让我来领教。”B站上up主“衣戈猜想”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刷了屏,朴树《傲慢的上校》里这段歌词,机缘巧合勾勒出“二舅”的人生轮廓。

曾经村中的天才少年,未来的工程师,被村里的医生四针打成了残疾,二舅求学之路就此中断。二舅拒绝下床,在床上看了一年的《“赤脚医生”手册》。生活不是小说,二舅没有从这本“宝典”中寻得一个医腿治病的药方,而是发现了腿废不能自医的硬伤。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显然,意外追上了二舅的明天,截胡了二舅的未来。

视频中说:“遗憾在电影中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然而,二舅既没有崛起,也没有沉沦。木工成为了他人生的新支点,他为出嫁的妹妹打造了奢华的家具,用半生积蓄为领养的孩子买房,用66岁的身体赡养88岁的老母亲……

二舅没有活成神话,没有在逆境中创造奇迹名扬天下,二舅也没活成悲剧,没有在顾影自怜中抱怨命运的不公。二舅没有活成阿甘,没有在一路向右的奔跑中甩开腿上的枷锁;二舅也没有活成肖申克,用小锤子挖开生活的牢笼。上帝将一切祝福和美好还给了经受住考验受难的约伯,而如刀的命运对二舅开的玩笑却没有一个完美的句点。

视频中的二舅是个狠人,他拥有勇气,竭力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他拥有豁达,能坦然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他拥有智慧,能辨别二者的差异。二舅有一种平凡却不平庸,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虽然没有胡得一手好牌,却把人生的一手烂牌打到了最好。

在视频中,“敬二舅”的弹幕密密麻麻从屏幕上飞掠而过。我们钦佩二舅,在情感共鸣中,我们或许在羡慕二舅的坚韧中自惭形秽,又或许能从自己或身边人身上找到二舅的影子,但又有几个人愿意接受如二舅般的命运安排,活成另一个二舅呢?

二舅扎根于乡村,那里是他的根。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他赡养,下有养女需要他为之奋斗,身边的乡亲需要二舅的木工手艺。生活的齿轮逼着二舅从沉沦的泥淖中挣脱,并将二舅打磨成生活环境所需要的模样。难能可贵的是,二舅仍有有汪曾祺笔下父亲汪菊生的一份闲情野趣,自制二胡、自学算命,活出生活的厚度和细节。

二舅真的能治愈我们的精神内耗吗?从摩天大厦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头攒动,如密密麻麻的蚂蚁。机会和平台的缺乏往往消磨掉了年轻人心中的诗意。当我们独自面对城市生活中的那些如潮涌的困惑,我们或许早已忘了当初来到这里的冲动。

不是在内卷中竞争那一点稀缺的社会资源,便是在躺平中摆烂。生活一天一天总变得朦胧,阳光一分一分总变得陌生,城市里来来往往的忙碌,总变得空洞。我们捧着手机看二舅的生活,静静享受一个人黎明之前孤独的狂欢。离开了乡土,回到了城市,这样的治愈又能持续多久呢?

实际上,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二舅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即便遇到了当年“治坏自己”的医生,也能戏谑的骂一句,然后做那个从不回头看生活的人。

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是平凡的,生活中总是带着未能圆满的遗憾和瞬间消逝的精彩。也许人们也曾心怀梦想,希望自己即便不能像太阳一样永恒,也能像流星一样在转瞬间划破漆黑的长夜。而二舅的事迹却告诉我们,即便二者都没有做到,也不熄灭心中对生活热情的那一个小火苗。二舅是年轻人诗意回归的引路人,在如刀的命运面前倔强又骄傲的活着。

人们看完《二舅》的视频后,给出了让二舅去各大短视频直播的世俗救赎路径。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对二舅的言说,二舅在视频平台上是沉默的,被人叙述的。二舅不是从天而降的超人,而是在生活重压下坚韧的凡人,无论二舅之后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是他对自身人生之舵的把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穷人无钱看病而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