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吩咐下属干坏事是不是老板精神控制下属?

在八月一个平常的夜晚,DCM创投董事总经理魏萌女士,应邀去参加某个培训课程,本来想在结束时,回去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但不久之后,就在周围的辱骂声中倒下,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二天后在ICU中去世,撒手人寰,年仅32岁。
根据多方报道,这位女高管参加的是类似“教练技术”的课程,是在其中一个相互批评与剖析的环节中,因情绪激动,最终酿成惨剧。
为什么这样的课程有这么大的诱惑力,人对“改造自己”,又有着多大的需求呢?
“教练技术”等类似培训课程的开场,一般被称之为“破冰”,用这种方法让学员之间,迅速建立关系,通常是以“大爱”的名义来进行。比如:首先是让人感受对家人的爱与责任,然后是周围的同事或朋友,以及这个社会和国家,有些灵修类的课程,还注重与这个宇宙之间的连接,与更高的“神秘”力量,进行绑定。
在大部分情况下,人对这种“大爱”是无法反驳的,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爱的需求,而且可以产生“我很好”的感觉,里会有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各位可想象一下,当打开自己的内心,让宇宙的能量流淌进自己的身体,是不是有种美妙的感觉,这是对自恋深刻的满足。
当人们拥有“大爱”的时候,会让自己处于一个比较“高级”的状态,类似状态的附带效果是对他人全然的信任和接纳,当一群拥有“大爱”的人聚集在一起,会带来强烈的归属和荣誉感,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凝聚,这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课程和老师的疑虑。
“教练技术”的导师,会引导学员展开一些想象。比如:“在此刻开始,你就变成了一个穷光蛋,远离了灯红酒绿,你的宝马、奔驰都与你无关……”。
前来参与课程的学员,绝大部分都有着一定的事业,而这些事业带来的收获,会通过外在的形式来提高或者弥补,个体的自我,当他们拥有这些社会意义上的成就时,往往会更有主见,也会去质疑权威。
这种想象的目的,就是为了卸下这些外在标准,让学员失去“身份”,方便之后的操控,这就衔接了下一步的经典环节—废墟游戏。
在封闭昏暗的屋子里,蒙上双眼,先播放舒缓的音乐,使人放松下来,然后开始回忆自己痛苦的往事,尤其是那些早年在中,因为种种原因,带来创伤的个体,此时内心会经历非常复杂的过程,有的人在这个环节,就会留下饱含过往经历的泪水。
这是一个信号,通常这些学员会被重点关照,成为后期最肥美的韭菜。
人在这种情境下,非常容易卸下防御,我们的祖先在夜色降临的时候,就会回到山洞,来躲避野兽的袭击,或者清洗伤口,这会带来某种安全感,这些心理状态遗传了下来,昏暗的屋子提供了一种类似的环境,我们总是在夜晚,封闭的房间里,打开自己的脆弱。
失去了“身份”的个体,在这几个环节的加持下,完美地进入到一种“退行”的状态,心理年龄退回到童年,或者更早的阶段,直面过往的创伤,他们往往无法承受,那些压抑许久的痛苦喷涌而出,嚎啕大哭,这种情绪极易传染,就好像一个哭泣的婴儿,能带动周围其他婴儿的哭泣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所有的理智、判断力和自我意识都被卸载,极易被“洗脑”,这个“大爱”的环境变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学员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就好像打小就认识的好朋友,导师被投射成了一个完美的对象。
退行了的学员,会被带入到疲劳拷问的环节,让他们大声嘶吼出自己的愿望。比如:你想要什么!我想要赚多少钱,或是其他的理想和目标等等。
这些理想基本上是离自己当下的情况,还存在一定距离的远方,人在面对基本可以搞定的事情时,反而不会那么地激动,只有那些在幻想中出现的美好场景,而目前的实际情况,还难以企及的时候,情绪就会前来填充自己和目标之间的缝隙。
有些呐喊的背后,是那种脆弱和无力,尤其是在这种退行的状态下,个体在潜意识深处,会深深地体验到这种撕裂感,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就像一个孩子,叫嚣着要打掉天上的飞机,虽然声音很大,但是力量不足以支持他做这件事情。
下一步就是辱骂的环节,学员会被周围的人不断的挑“错”,不断地告诉他们什么地方不对,做得不好,锋利的语言像刀子一样,直插内心,这反而会做实这种内在的力量不足的状态,个体会深深的认同这种辱骂,膜拜“教练技术”。
两个孩子的母亲魏萌,就是倒在了这个环节上。
由于学员之前经历过大爱的洗礼,又被带入到了退行的状态。所以,此时基本已经无法反抗,再加上目标和现实之间的撕裂,带来的无力感,只能被动地挨刀,这基本算是PUA,本质上和父母以我为你好的名义,去辱骂和虐待孩子的方式如出一辙。
个体的人格被击碎,并通过“教练技术”重塑,这里面就会夹杂着许多额外的东西,疯狂地追求大爱和目标的同时,退行后的伤口并没有被解决,还是在不断的消耗着内心的能量,然后不断的回到类似的培训进行“充能”,有点像“高级”的精神鸦片,但这些课程的目的不是疗愈或是真正的了解自己,只是利用创伤来获利。
被洗脑的学员就好像拎着冲锋枪,伤口在不断流血的殉道者,在沙漠中盲目的扫射,奔向化身为绿洲的海市蜃楼。
当我们的祖先在集体的狩猎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时,会产生羞耻感和恐惧感,这些情绪驱动着个体进行反思和进化,让自己的改造,可以给整个族群带来价值,也避免被野兽吃掉,可以说这种心理推动了人类的发展。
此时的改造,是为缓解死亡焦虑,做出的努力。
但有些时候,这些过程并不是那样得恰到好处,发展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偏差,有时候是孩子遇到了对极其挑剔的父母,他们不允许孩子犯错,这种挑剔会内化成人格的一部分,在成人后不断的挑剔自己,或是投射出去,挑剔他人。
此时的改造,不过是重现那种挑剔。
或是有的孩子,在家庭中没有自己的位置,他们不被父母喜欢,或是因为种种原因,作为儿子或女儿的角色,不被认可,而是要做一些和自己身份不匹配的事情,有位女士回忆自己小的时候,家境不错的她,要照顾两个弟弟,做全家的饭菜,还要考虑安抚父母的情绪。
这种情况下的自我改造,实际上是无意识地去追求某种角色,那些在童年并没有享受到的角色,他们作为另一种人长大,但却不喜欢这样长大的自己。
对改造的执念,也会使人的自恋产生巨大的满足感,只要“改造”这个行为一直在发生,就会源源不断地提供“我很好”的感觉。
还有让自己痛苦的创伤,有着屈辱或愤怒的历史,这些模式,可能会在新的关系中重现,不断重复着过去,用各种方式咆哮着提醒着个体。
“教练技术”等类似的课程,提供了这样一个“捷径”,迅速地满足了个体的种种深层的需要,他们在课程中将自己的伤口打开,让“大爱”充盈身心,但这只是暂时的情绪性的矫正体验而已,在短时间内盖住了痛苦,但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
但就是在短暂的时光,学员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美好,这种高峰的体验,让其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并可以一直这样下去。
当学员离开团体后,又会被现实毒打,遇到种种挫折,由于在当初退行的时候,人格破碎的时刻,被植入了许多“教练技术”的理念,这会让个体下意识的认为,是自己的成长不够,还需要继续参加更高级的课程。
回去再次感受大爱,呐喊对目标的追逐,和他人对自己的“辱骂”,学员之间相互鼓励,紧密相连,那种归属感似乎疗愈了挫折带来的屈辱、羞耻和不堪。
但这只是相互之间,喂着幻想的毒药而已,但时间不会停留,现实会给出真正的答案。
自我成长是个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要保持觉察,真诚地面对自己和自己的痛苦,一切都是值得的。

”你心里没数吗?这个你能完成吗?“

”写的什么东西,这个在我看来全是废话,没一句有用的“

”你的价值在哪里?我没看出来有任何价值“

”你的脑子是长着干啥用的?完全不思考啊,我要的是你思考后的结果“

以上这些,都是上级领导曾对我说过的话,我相信在中国的职场文化中,和我有共同经历的不在少数。

随着退休年龄的延后,我们每个人要在职场上生存的时间变得更久,动辄三四十年的职场经历,我们很难保证自己不遇到喜欢诉诸语言暴力的领导,那如何应对这种语言暴力以使自己更好的生存呢,这是本文接下来要解答的问题。

想要做出合理的应对,首先我们要分析领导之所以施加语言暴力的原因,就我分析而言,职场中的语言暴力有两大类型:

这种类型的语言暴力,通常里领导想要通过语言施暴的形式,对下属进行精神控制。当然这里的精神控制并不是说直接控制你的思想这种心理学范畴。而是通过多轮谈话,不断的施暴,击穿你的自信心,让你对自己的自我认同感不断下降,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除了有意识的施暴外,还存在一种情况,即是领导的语言暴力是无意识的,家庭环境影响,历任公司文化、职场经历等,都有可能塑造一个职场人成为无意识的语言暴力加害者。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施加伤害,但于我们而言,这种伤害却是真实存在且非常疼痛的。

如何识别这两种语言暴力笔者还没有太成熟的方法,只是按照经验来讲:无意识的语言暴力一般是普遍的,不面向特定人员的,在面对地位较低的同事都会使用这种语言习惯。而有意识的语言暴力则不同,领导一般只会针对非亲信进行语言施暴,而亲信下属则会是截然不同的待遇。

(二)常见应对语言暴力的方法

长期遭受到职场语言暴力,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方式应对,往往会演变成以下几种情况:

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完全服从领导的安排。我作为下属只负责执行,这种做法其实是默认了领导施暴的合理性,只会不断助长领导的嚣张气焰,继续施加语言暴力,同时也放弃了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主动积极性,领导形成了欺压你的习惯,之后在团队中就只能作为一个出气筒和背锅的存在,对自己的职场成长非常不利。

太过在意领导的语言暴力,导致自己情绪失衡。一般比较细腻敏感的同学会出现这种情况,遇到问题时会下意识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领导的语言暴力会真真实实的落在他们身上,这类同学会认真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做的不好,但即使反思改进后领导仍然会想要通过语言暴力施加控制,这就会导致他们不断怀疑自己,长此以往,一直受领导语言暴力和自己内心无法自洽的折磨,甚至会发展到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和领导正面冲突,导致关系僵化。和上一种同学相反,这类同学在一开始遇到领导语言施暴时,可能会反思自己,但当认真反思发现不是自己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和领导正面冲突,以避免自己进一步受伤害,但这类应对方法有个明显的弊端,和领导正面冲突时很痛快,但如果自己还需要长时间和这位领导相处时,就比较痛苦了,尤其是领导一般还掌握着下属是否可以晋升和涨薪的关键权力。这么做往往会导致自己处于职场边缘人物,晋升涨薪无望。

(三)如何正确应对语言暴力

在这里,笔者给出三种应对语言暴力的方法,优先级依次递减。

和领导私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不管是刻意的语言暴力还是无意识的,领导总是在你的一步步退缩中变本加厉的,你要是退一步,领导就敢进两步压缩你的生存空间。职场中的领导和下属关系并不是一味的服从就行,适当的表现出自己的据理力争,反而能给自己赢得尊重。和第二节的正面冲突不同,在这里我们的目的是向领导阐述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最好在私下空间,只有你和领导两个人的时候进行。在领导再次对你施加语言暴力的时候,语气坚定且明确的告诉他。自己不喜欢这类沟通方式,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导致自己的工作状态也受到了影响。领导会记住你的抗争,观察他后续的动作,如果他一直不改变,采用下一个方法。

转岗/跳槽。有些读者会认为这条方案太过粗暴,要是能跳槽自己早就跳槽了。但是我请大家思考下,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工作本身不是目的,只是赢取幸福生活的手段,在语言暴力的环境中工作,不止工作时间,生活时间也会牵连受到影响,你会发现自己开心的时刻越来越少,很多时候会把工作的负面情绪带给了伴侣、孩子。长期以往,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都会滑向低估。相比于长期为一份薪水忍受工作而言,我认为身心健康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里的转岗/跳槽并不是鼓励大家立刻就去做,建议大家充分调研之后再去做。

如果公司大环境你比较认可,只是自己所在团队有这个问题,那建议你多方搜集可以转岗的团队,多多了解申请转岗团队的团队氛围和领导风格,像腾讯/字节这类互联网企业都非常支持员工内部转岗,只要你可以找到合适的岗位,转岗不失为一条不错的选择。如果公司整体环境自己也不认可,那大可趁着这个机会重新选择心仪的公司。

关于转岗和跳槽也有很多注意事项,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点个关注,文章更新后可以第一时间看到。

增加内心抵抗力。如果前两种方法对你都不适用,你只能继续在这个领导下工作,那我给的建议是从内心入手,增加自己对此类垃圾话的抵抗力。你要明白,现实世界有时候比动画更不讲逻辑,并不是我们做的足够出色就一定能得到领导的赏识,有时候领导就是不喜欢你,可能是因为第一次见你时穿了黑袜子、可能是你长得比他帅他嫉妒,这都是一个人不喜欢另一个的原因,现实不讲逻辑,只讲结果。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被这些无来由的坏事影响,修炼自己的内功,过滤无端的语言暴力,领导无谓的情绪输出对我们没有任何价值,学会左耳进右耳出,今日事明日忘,只要自己内心坚定不受影响,领导的语言暴力就无法影响我们。

有相关经历的读者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探索构建更和谐的职场环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板精神控制下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