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特征的一些信息知识不懂,有谁知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为方便广大群众了解疫情防控有关法律知识,积极履行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我局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法规,请广大群众积极协助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第五款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基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经报国务院批准,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1月20日发布2020年第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2.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第四十四条规定:“发生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3.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中,单位和个人有哪些义务?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 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4.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等应如何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5.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怎么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交通工具上发现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其负责人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的营运单位报告。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点和营运单位应当立即向交通工具营运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置措施。交通工具上的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由交通工具停靠点的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控制措施。涉及国境口岸和入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等需要采取传染病应急控制措施的,依照国境卫生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6.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处于隔离观察期的密切接触者不服从管理时,应如何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8.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或者疑似患者故意传播传染病,或者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的,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按照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9.疫情防控期间,生产、销售伪劣口罩、防护服、喷药器等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传染病的假药、劣药的,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传染病的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或者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10.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医用器材的,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定:“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不具有防护、救治功能,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医疗机构或者个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系前款规定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而购买并有偿使用的,以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11.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假借疫情防控名义,利用广告虚假宣传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服务可以防控传染病,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假借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名义,利用广告对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致使多人上当受骗,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

      12.在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应承担哪些刑事责任?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13.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假借生产或销售防控疫情产品的名义,诈骗公私财物的,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用品的名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有关诈骗罪的规定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14.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吗?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治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15.对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应如何制裁?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编造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利用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制造、传播谣言,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以煽动分裂国家罪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定罪处罚。”

      16.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没有取得医师执业资格非法行医,造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贻误诊治的,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非法行医,具有造成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贻误诊治或者造成交叉感染等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以非法行医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17.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随意倾倒或者处置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等危险物资,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突发传染病传播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定罪处罚。”

      18.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吗?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9.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人员故意泄露病人有关信息、资料的,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第(五)项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列为十五项任务的第一项。

小知识: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运用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2015年,“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医改监测指标。2016年,“健康素养水平”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主要指标。

为使广大市民了解自己健康知识基本情况,我们提供了这套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并且附上标准答案。问卷总分73分,实际得分达到80%及以上(≥58.4分)即视为具备健康素养。

读者不妨答答问卷,找找不足,补补短板,维护健康。(潍坊 CDC 健康教育科 报道

2018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全国卷)

一、判断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题目后的括号内划“√”,认为错误的划“×”

1. 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服用抗生素(消炎药)。( 

2.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也不能代替药品治病。( 

3. 输液(打吊针)疗效好、作用快,所以有病后要首先选择输液。( 

4. 水果和蔬菜的营养成份相近,可以用吃水果代替吃蔬菜。( 

5. 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天内可以上下波动,但是波动范围一般不会超过1。( 

6. 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7. 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加快衰老,还会诱发多种健康问题。( 

8. 居民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免费获得健康知识。( 

9. “久病成良医”,慢性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治疗方案。( 

10. 健康体检发现的问题和疾病,如没有症状,可暂时不采取措施。( 

二、单选题(每题后面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在相应选项序号上打“√”。如果不知道,请选择

1. 关于健康的概念,描述完整的是:

健康就是体格强壮,没有疾病   健康就是心理素质好,体格强壮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不知道

3. 乙肝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传染给他人? 

与病人或感染者一起工作、吃饭、游泳 可以通过性行为、输血、母婴传播

4. 关于自测血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自测血压对高血压诊断有参考价值

高血压患者定期自测血压,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高血压患者只要自测血压稳定,就可以不用定期到门诊进行随访治疗了

5. 关于吸烟危害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6. 下列哪项不是癌症早期危险信号?

身体出现异常肿块  不明原因便血  体重增加  不知道

7. 发生煤气中毒后,救护者首先应该怎样处理煤气中毒的人?

①给病人喝水  ②将病人移到通风处  ③拨打120,送医院治疗  ④不知道

8. 对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没有优惠政策  国家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  住院免费  不知道

9. 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工作人员应该:

10. 缺碘最主要的危害是:

11. 剧烈活动时,会因大量出汗而丢失体内水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补充:

12. 关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理解,错误的是:

城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农村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

13. 下列哪种情况下,应暂缓给儿童打疫苗:

14. 出现发热症状,正确做法是:

15. 当患者依照医生的治疗方案服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正确的做法是:

16. 某地发生烈性传染病,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这个病与我无关,不必理会 如果我是当地人,就会关注疫情 

不管是否是当地人,都需关注疫情变化 不知道

该场所易发生火灾 该场所某区域存在易爆物,不允许靠近

该物品具有毒性或该场所存在有毒物品 不知道

18. 全国统一的免费卫生热线电话号码是:

19. 以下关于就医的说法,错误的是:

尽可能详细地向医生讲述病情

如果有以往的病历、检查结果等,就医时最好携带

20. 某药品标签上印有“OTC”标识,则该药品为:

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开处方才能购买

非处方药,不用医生开处方,就可以购买

21. 流感季节要勤开窗通风。关于开窗通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冬天要少开窗或不开窗,避免感冒

开窗通风可以稀释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开窗通风可以使阳光进入室内,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

22. 用玻璃体温计测体温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23. 刘大妈在小区散步时,被狗咬伤。皮肤有破损,但不严重。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24.关于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5. 皮肤轻度烫伤出现水泡,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26. 发生火灾时,以下应对方法正确的是:

用双手抱住头或用衣服包住头,冲出火场   不能乘坐电梯逃生

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选项,请在相应选项序号上打“√”如果不知道,请选择

1. 关于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把目标定格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 

2.  以下关于就医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是所有的病都能够治愈     治疗疾病是医生的事,与病人无关

医院就是治病的地方,治不好病就是医院的责任

3. 关于肝脏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4. 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家长应该:

及时通知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老师    可以让孩子照常去幼儿园

5.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骨质疏松是人衰老的正常生理现象

6. 选购包装食品时,应注意包装袋上的哪些信息?

7. 发现病死禽畜,应做到:

8. 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采取哪些措施?

9. 吃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的好处有:

10. 运动对健康的好处包括:

11. 某报纸上说,任何糖尿病患者通过服用某降糖产品,都可以完全治愈。看到这条信息后,以下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12. 咳嗽、打喷嚏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13. 以下关于就医的说法,正确的是:

一生病就应该去大医院

应尽量选择附近的社区医院诊疗,必要时再去大医院

后期康复治疗时,应回到社区进行管理 

14.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好处

③ 婴儿配方奶粉比母乳营养更丰富

15. 保管农药时,应注意:

农药不能与食品放在一起

如果手上不小心沾染了农药,只要皮肤没有破损,就不用冲洗

16. 在户外,出现雷电天气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四、情景题(请您先阅读材料,然后回答相关问题。单选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多选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在相应选项序号上打“√”。如果不知道,单选题请选择,多选题请选择

BMI指体质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公斤,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2 (kg

李先生,45岁,身高170厘米,体重160斤(80公斤),他的BMI该怎样计算?(单选题)

2. 参照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的标准,李先生属于:(单选题)

3. 李先生要控制体重,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方式?(多选题)

4. 李先生容易患以下哪种疾病?(单选题)

2018年居民素养监测问卷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