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学成果奖排名前几有用育成果二等奖多少奖金啊

蓝润生/体育与艺术系 教授、硕士生导师

座右铭:不忘从教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一、科研获奖情况

1.《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排名第1),202112月获福建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

2.《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排名第1),202012月获福建省第十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改革》(第1),荣获福建省教育厅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排名第1),获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    5.《素质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实习(专著)》(主编),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

6.《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研究》(第1),获厦门市人民政府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排名第1),获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厦门市人民政府)。  8.《福建省畲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系列论文)》(第1),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厦门市人民政府)。
  9.《陈嘉庚爱国体育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论文)》(第1),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厦门市人民政府)。

二、主持国家、省(部、厅)级科研项目

1.《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项目编号14BTY08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闽台民俗体育文化交流合作之研究》(),国家体育总局。

3.《两岸文化认同视阈下闽台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福建省社科联。

4.《福建畲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FJ),福建省社科联。

5.《福建省畲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 福建省社科联。

6.《福建自贸区闽台体育文化产业对接与合作的研究》(FJ),福建省社科联。

7.《福建省社区体育发展与社会资本积累问题研究》(),福建省社科联。

8.《我国畲族民间体育史研究》(项目编号: JB02057) ,福建省社科联。

9.《厦台民俗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的研究》(项目编号:[2008]42号),厦门市社科联。

10.《厦门市体育健身旅游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6),厦门市社科联。

11.《畲族民间体育抢救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A07110S) ,福建省教育厅。

12.《闽台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HXZJ201010),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13. 20169月,《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项目:文化产业专业群》,福建省教育厅。

14. 202012月获“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体育教学法》”,福建省教育厅。

15. 2015年获福建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体育教学法》

三、出版专著(或教材)

1.《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持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7月出版。

2.《体育教学法》(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11月出版。

3.《素质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实习》(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8月。

4.《体育与健康教程》(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12月。

至今,在《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

1. 2013年获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

2.2019年获厦门体育局《水上运动中心研究基地》。

1. 201811月,获厦门市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厦门市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 201806月,获从教三十周年荣誉证书,福建省人民政府。

3. 201809月,获集美大学百年校庆奖教金,集美大学。

4. 201709,年度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教育厅、人社厅。

5. 201712月,获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17南胜奖教金

201410月,获“20132014年度集美大学陈嘉庚奖教金,并获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会突出贡献奖

7. 20105月,荣获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教学名师称号

8. 20078月,荣获学年福建省高校优秀体育教师称号

9. 19977月,我被集大体院评为“97届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10. 19966月,被集大体院评为“96届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11. 19939月,被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13. 学年,被评为福建体育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

14. 19893月,年度厦门市经济文化保卫工作积极分子,厦门市公安局。

曾晓苹/体育与艺术系艺术与设计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座右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福建省教师教学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2.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新秀获得者,

3.学院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

4.指导学生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若干项

罗凯婷/体育与艺术系 讲师

1.绘本作品《丢了的世界》获第八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铜奖

2.动画短片作品《迷荼》获第七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1.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本科

2.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

1.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设计色彩

2.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儿童绘本创作研究

景雪竹/体育与艺术系 讲师,

1.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特等奖

1.参与一项省级课题,

麻可/体育与艺术系讲师

座右铭:艺术的精髓是创新,教育的灵魂是人品。

云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硕士双硕士学位。

1.2014年作品《早春》在第五届全国院校美术大赛荣获教师组二等奖

2.2015年作品《五月阳光》入选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福建省美术作品展

3.2016年《河北行政服务中心VI设计》荣获绚丽年华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教师组一等奖

4.2016年《科研论文-工程管理动画创作过程的探索研究》荣绚丽年华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教师组二等奖

5.2017年作品《女骑手》入选全国第九届体育美术作品展

6.2018年作品《女骑手》荣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美育八闽”——福建省师生优秀美术作品展三等奖等

7.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国际级艺术设计赛事荣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几十枚奖项。并发表多篇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李爱国/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1.本科为厦门大学音乐系作曲专业.

2.硕士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方向。

1.荣获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厦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2.荣获集美大学南顺奖教金

3.作品(作曲)荣获共和国60周年中国杯作曲金奖、纪念毛泽东同志才溪调查80周年征歌活动十佳作品、福建省音舞节优秀作品奖、厦门市群众文艺调研优秀作品奖等。

4.主持多项省教育厅课题,在《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集美大学学报》等发表多篇论文。

郑铭/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座右铭: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荣誉奖励:  1.2021年福建省高校三个百堂思政精品课一等奖

2.2021年集美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3.2021年集美大学诚毅奖教金

4.2019年支部获校级先进党组织称号

5.2019年集美大学诚毅奖教金

6.2019年福建省向上向善育人工程基金奖教金

1.近三年主持省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3项,院级精品项目1项,

2.作为课题核心人员参与省级课题8

3.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1部,撰写中文学术论文8篇,外文学术论文1篇。

陈立新/体育与艺术系 教授

座右铭:  成功源于拼搏

2.荣获诚毅学院南胜奖教金

3.荣获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1.本科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2.获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1.主持体育总局课题《我国部分项目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的研究》

2.主持体育总局信息中心课题《东京奥运会游泳项目备战信息情报精细化服务》

3.主持福建省教改课题《心肺复苏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陈亚红/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座右铭:当好老师,成为学生人生的幸运。

1.荣获厦门市优秀辅导员、集美大学优秀辅导员、学院就业先进个人、思政实践课最佳指导老师等称号。

2.荣获学院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思政微视频大赛获得省级优秀奖两项、指导学生参加院级思政实践课大赛先后获得一等奖四项。

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林立/体育与艺术系 讲师

1.2021年福建省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优秀教练员。

2.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福建男子龙舟代表队教练获两银一铜。

3.2015年带队获首届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冠军。

关于开展推荐申报第八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预通知

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施细则》等法规、文件和教育部有关工作会议精神,2015年将启动第八届国家级和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为了做好推荐申报准备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推荐申报范围:原则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以校级奖励工作为基础,推荐参评省级教学成果奖励项目须在学校一等奖的项目中产生,且已获立项的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和2010年以来已经结项验收的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成果优先列入学校申报范围。

申报成果为各学院、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及机关各部门的教师、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教学成果。为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扩大项目的辐射示范和拓展应用,同等条件下,对结合具体教学和实际情况等开展的项目和长期从事公共课或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及中青年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将优先予以考虑。

二、推荐项目的标准和要求

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在开展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成果;

2.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和学风建设,促进协同育人、实践育人,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显著效果的成果

4.申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成果须经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不包含方案设计、研究的时间在内)。

5.各单位择优推荐校级教学成果,宁缺毋滥。各学院推荐的教学成果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其他单位的须经部门审核确定向学校推荐的成果项目和推荐等级。

6.项目负责人在成果形成中要发挥主要作用,完成人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顺序排列,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教学成果项目,由主持单位组织联合推荐。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教学成果奖申报推荐工作。开展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是贯彻落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展示学校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教学成果奖是高等学校教学类的最高奖项,是对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认证和认可。因此,各教学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

2.要重点支持2010年以来单位或个人在综合教育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成果,对于起点高、立意好、社会影响大、推广运用范围广、特色鲜明的纵向或横向项目和已被国家、省和有关部门确定为重点教改项目并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付诸实施后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大项目,要认真做好材料收集、经验总结提升工作。

3.鼓励在已经获得第十一、十二届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中相关成果进行整合、优化申报,丰富成果内容,提升获奖竞争力。

4.第八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按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执行,其要求如有变化时,也将作出相应调整。如有调整,届时另行通知。

四、材料报送及时间安排:待省厅正式发布通知后,另行通知。

附件1.广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十一届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十二届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4.2014年度广东省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名单

注:本通知在校园网(/)、教务管理系统()同时公布,欢迎查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

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

                 

广 东 省 教 育 厅 制

                     年   月  日

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或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表决情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十一届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以社会心理服务为导向,构建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蒋  莉、韦器闳、潘燕华、李丽芳、梁卓欣

服务 创新 回馈 提升——地方性体育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 

刘永峰、张洪顺、黄  丹、王奇峰、石宝鸿

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效课堂创意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黄跃辉、何苏华、贺志姣、陈晶瑛、罗 锋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陈国杰、谢嘉宁、李  斌、张潞英、周有平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王祥秋、张玉红、张国学、陈玉骥

基于培养本科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怡、曲军恒、瞿晓鸿、吴幼明、梁建国

基于全开放教学的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谭海曙、周月霞、于昕梅、杨定安、李学夔

文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索与实践

创建“基于心理服务能力”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

郭淑斌、杨桂芬、尹志平、吴莹琳、韦器闳

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ERP沙盘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吕惠聪、贺志姣、吴漫琳、严  俊、李  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项目化、课题化的平面设计教学创新模式

白雪松、苏里曼、李  虹、李越琼、李剑芳 

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研究与实践

以能力为核心的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余慧珍、戴激波、刘洪文、林银凤、毛  萍

以科研带动教学,多渠道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梁绮惠、符文忠、何东云、宁新昌、耿爱先

加强中文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应用型文科人才——《古代文学》课程教改探索

陈恩维、贺仁智、李克和、李婵娟、田欣欣

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岑桂芳、朱焕辉、林瑞青、李丽芳、梁春华

培养复合型化学应用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卢维奇、陈纯馨、陈  忻、胡晓洪、张俊敏

诊断学重点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孟红旗、詹海涛、潘  杰、朱凡特、赵佳黔

地方高校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先祥、杨定安、苏彩红、屈莉莉、吴  茂

基于绿色低碳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刘弋潞、刘爱文、赖悦腾

以科技竞赛为驱动及多知识点融合的计算机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科技竞赛为引领深化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梁佩莹、曹  辉、周红仙、林洁丽、曾亚光

地方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动物医学专业为例

廖洁丹、卢奕坤、马春全、娄  华、王丙云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实践

地方性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汪跃华、杨  明、伍国明、李  锐、董华强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教学成果奖排名前几有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