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年会红杏林7周年年会哪天开始?

原标题:长沙红杏林以互联网教育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既要传承好,也要创新以求发展,以更好的姿态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这是长沙红杏林就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精神的解读。

传承:源起民间,造福万民

守护民间优质中医技术传承,构建综合性赋能平台,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进行推广,让全世界享受中医之美,是红杏林创办的初衷。2015年,红杏林首门课程灵枢疗法面授班在长沙开办,起源于民间,文化与功能价值并存的灵枢疗法成为红杏林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走在中医传承路上,红杏林始终坚持主动探索、引入实用有效的中医技术,今天的红杏林,课程体系下已然汇聚十大优质项目,并收获了大量用户的认可与好评,口碑背后是红杏林对于品质的坚守,是对引入优质中医技术的执着。

2019年是红杏林与摩骨通筋的缘分起源,当时收到身份还是红杏林学员的陆老师邀请,红杏林安瑞院长领衔的课研组工作人员从长沙赶赴武汉,现场体验摩骨通筋技术。现场见识第五代传人李奶奶的精湛技艺与技术效果后,老师们迫不及待想将这么实用、安全、有效的技术分享给更多人。

然而,由于摩骨通筋技术始终沿袭家传模式,且传女不传男,第一次的接洽并未取得成果。然而安院长并没有放弃,原定2020年初再次拜访的计划,因疫情延至年末,再次拜访,最终以执着的精神和诚恳的态度,获得认可,这才有了现在的摩骨通筋。

中医技术探索阶段,类似这类故事很多,但发掘不止于发现,更关键的是如何将它呈现在用户面前?少则数月、多则数年的课程研发阶段,则是红杏林链接技术与用户的关键,通过课研人员的努力,将技术转化为适合当下用户需求和习惯的课程。

在红杏林,所有课程创始老师都认同一个观点,即红杏林的课程研发期是每一位与红杏林合作老师必经的考验。甚至经筋导引解结术发掘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常小荣老师都曾表示,红杏林前期磨课阶段比大学备课还要艰难。

精益求精,专注专业,红杏林对课程质量的细致打磨,造就了红杏林从零到十的项目快速拓展。也正是在红杏林始终秉持的传承并传播实用中医精神的驱动下,红杏林人走出长沙,放眼民间,为所有中医爱好者,为所有中国家庭发掘有待传承传播的实用有效中医技术。

创新:在线教育,传播新方

守护中国家庭健康,提升中医对于健康中国计划的战略价值就必须要创新,以现代化思维赋予中医新生命力。但如何结合时代背景,做好信息时代下的中医技术传播,让更多人体会到中医之美,更多人员相信中医、使用中医?这仍旧是横亘在所有中医传承者、传播者面前的问题。

第一场面授开班后,对于全体红杏林人而言,并没有想象中的巨大喜悦感,而是集体陷入沉思。技术是好的,但是如果通过面授的形式,我们能让多少人受益。而对于那些地区偏远,家庭条件艰难的家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红杏林六周年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新的思考,新的方向,于此,红杏林开始尝试中医线上教育,课程研发人员重新就线上课程模式,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修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让优秀的技术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递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手中。同时,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更是增加了大量公益课程,尽可能多地让中医服务更多中国家庭。

教育是中医传播的基础,但不是传播的全部,如何运用网络,百分百呈现中医的效果,红杏林积极开展中医数字化,构建了中医学习基础工具和项目专属工具在内的中医数字化工具,进一步降低了中医线上学习门槛。

历时7年,红杏林的中医互联网化已然取得一定的成果,用户规模已破百万,越来越多的学员案例从全国各地反馈过来。2022年新年期间,我们曾收到来自学员的感谢信,其爱人因二氧化碳晕倒,在120到来之前,学员成功运用在红杏林所学知识,缓解症状,成功令其转危为安。此外一位身为父亲的学员,因前期的教育问题,导致孩子严重抑郁,学习中医后,理解了中医背后的整体思维,运用技术持续调理,不仅缓解了儿子的问题,还成功修复了父子间的关系。

一个个故事,皆是红杏林自开拓互联网+中医传播模式以来,中医传播新方式的验证。更是给予红杏林的最高的赞誉。荣誉加身,创新不息,红杏林将持续做好新中医的践行者,为中国家庭寻找更好的技术,更好的学习渠道,让中医走入更多家庭,乃至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来了来了,年度优秀学员名单确定了!

  前段时间,我们开启了报名通道,被大家火热的热情所感染。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中医人的故事,他们有的通过学习让自己和家里人的健康得到提升;有的用中医在海外获得认可;还有的自制中医仪器并申请专利。这些优秀中医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惊喜和开心。

  虽然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我们通过他们看到中医,确实成为了许多人的健康福祉。

  经过筛选和专业评选团打分后,我们评选出了30位当之无愧的优秀学员。

  今日,让我们聚焦红杏林7周年年度优秀学员,学习榜样力量,且看平凡人于尘埃中开出希望之花!

  恭喜他们,能直通年会现场,拿走属于自己的奖,更有神秘惊喜!

  一、答案揭晓共赏榜样之光

  ①杏林济世奖:医者仁心,慈悲济世。本奖项的设置旨在表彰一直在默默践行公益慈善的杏林人,你们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获奖名单:闫丽红、黎舒、侯雪婷、曾令彪、张英

  闫丽红:受家族的影响,积累了很多经验与实用技能。学习中医后,常为家人朋友以及突发状况的陌生人,实行许多及时有效的调理及应急干预。比如在公交车站遇到老人突然嘴角抽搐,身体僵硬,进行十宣和耳尖放血,不停拍打老人左臂,为老人去医院争取宝贵的时间。类似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路上遇到痛经女孩、菜市场遇到头晕者、体检遇到因乳腺增生而胀痛的女性等,并收获锦旗。

  黎舒:2017年结缘红杏林,在2000多个日夜里,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帮助了数千位人解除病痛折磨。并且热衷于义诊,连续2年在公园、学校进行义诊,并为运动员开展义诊活动,成为当地运动员心中值得信赖的疼痛调理点。义诊共帮到了300多位有缘人,其中有学生、老人、残疾人,让她深刻的意识到,用中医知识去济世救人、普度众生,让更多家庭受益,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立志做一名悬壶济世的人,走遍祖国的穷乡僻壤,为那里的人们免费进行治疗和调理,并为此奋斗终生。

  侯雪婷:2019开始圆梦中医之旅,先后学习了灵枢疗法、气血疏通、振荡中医、小儿推拿、能量平衡灸等。调理好了父亲的肩周炎,三姨和表妹的腱鞘炎,三姨夫的鼻炎,缓解了母亲的乳腺问题,还带领全家一起学中医,经常给村里老人免费义诊,遇到不相信的人也不放弃。弟弟也决定考行医资格证,本人也相继考了健康管理师和高级中医健康管理师,一起为中医发展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曾令彪:2022年与红杏林结缘,多门课程满分毕业,调理好了自己的肩颈不适综合症、手腕&网球肘疼痛、胃部问题,还调理了亲友的膝关节不适、肠胃不适、高血压、失眠等,拥有了守护自己、家人和身边人健康的能力。不断思考如何才能让用中医的力量让不适远离人体,更在高铁上用振荡中医和西医一起解决突发事件——老人突然身体疼痛难忍前俯后仰。立志用中医知识济世,让更多家庭受益。

  张英:“优秀学员一等奖”“实操之星奖”“优秀笔记”等荣誉获得者,用能量平衡灸帮助了几十人。父亲的静脉曲张己基本恢复,兄弟姐妹的感冒、腹泻、湿疹等不再话下。其中曾经调理过的丽丽再次找来,问清情况后开始施灸,同时了解到,不仅要消除被调理者身体上的问题,更应该解决心中的忧患。需常感空杯之心不为名利所诱,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②杏林慈孝奖: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本奖项的设置旨在表彰无数为家人励志学医,躬身践行中华孝慈美德的杏林人!

  获奖名单:王庆华、张玉侠、徐玉红、梅菊华、钱爱花

  王庆华:气血疏通45期中级班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为了母亲的健康学习中医,原本以为需要长期“战斗”,却在第3天夜尿频多的症状就得到了改善,从起夜6-7次,变成2-3次。中级班学习期间,用足底循环调理1个月,血压降到120-130。7月母亲股骨颈骨折,在中医和骨伤药的配合下,打破“老人摔倒是人生最后一跤”的魔咒。如今每天吃的药,已从2年前的11样,减到了4样。而他却说只是尽到了做晚辈应尽的义务,为家人尽到了一份责任。

  张玉侠:照顾无血缘关系的邻居李娘20多年,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小区里的人都以为是母女。去年4月李娘突然血压180/100,舌头发硬说不清话,立刻用十宣放血+气血疏通的方法调理。20分钟后李娘腿能抬起来了,说话清楚了,能走路了。带去医院检查确认后,接回家住20天,打理生活起居并调理。和李娘的故事还在继续,只希望李娘能多活几年。

  徐玉红:为了帮助母亲恢复健康学中医,带着母亲一起坐在电脑前听课实操。3月疫情原因,作为防控人员21天不能回家,担心母亲就打电话跟母亲交流,用气血疏通缓解了母亲的身体不适。6月,下班后回家学习能量平衡灸,每个周末帮母亲调理。时间很紧,日子很辛苦,但母亲的胃寒、腹部凉、手臂肿胀等问题好转。如今继续学习中医,希望母亲能够摆脱陈年旧疾带来的痛苦。

  梅菊华:一年时间学了6门课程,先用摩骨通筋在自己身上调理耳鸣,有用后给母亲调理,让90岁的母亲听到声音。母亲双脚肿的问题不见好,用所学到的技术让脚消肿。今年端午节与母亲采集艾草晒干,做成艾绒给母亲灸大椎和任督二脉,学了振荡中医后,给母亲摸脉,发现有实脉和虚脉,用小药粉效果也非常好。

  钱爱花:因自身健康问题学习中医,体验了气血疏通的神奇后给母亲调理。每天早上7点用六步曲+初级班技术坚持调理1个半月后,奇迹发生了。调理好了吃饭打嗝,口臭等,如今能独立行走,大小便自理,吃饭从喂1个小时到现在自己很快能吃好,其辛苦一言难尽。未来继续学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③杏林妙手奖:无数人看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回春妙手,却看不到背后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本奖项的设置旨在表彰每一位苦练绝技,以看得见的效果征服他人的杏林人!

  获奖名单:王丽珍、唐利英、张小红、李成春、栾复煌、郑平

  王丽珍:来自澳大利亚,用五行脉征服孙子学校的老师,让国际友人感叹:“中国有神针。”在操场看到老师脸色苍白,弯着半腰蹲在地上。急忙赶去脉诊,推算验证后点按穴位,5分钟后老师感觉腹痛有减轻。带回家后再次把脉并留针35分钟,行针2次,老师感觉无腹痛也无泻意。因还帮助过另外一位老师,从此以后学校的老师常来登门体会中医的好。

  唐利英: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给49岁的堂姐松解颈部和肩膀的筋结,用正骨做富贵包和颈椎的基本复位,堂姐瞬间觉得脖子非常轻松舒适,并夸赞和其他养生馆不一样,每一个动作都是在针对她的问题做调理。通过自己的操作和老师的指导,连续调理了16次后,堂姐的富贵包不见了,圆肩变平了,肩背变薄了,驼背也有了很大改善。如今亲戚朋友有不舒服都来找她调理。

  张小红:因想找到改善自己身体的技术而结缘中医,初级班就让自己有了很大的改善。祛除了湿气,不失眠了、能握紧笔了、上楼轻松了。深入学习后,不仅让80岁的母亲精神变好,还让朋友的胃病和过敏性鼻炎得到缓解,更远程帮助指导学友调理。

  李成春:从小有救死扶伤的中医梦和情结,在不断学习中遇见红杏林。用摩骨通筋给朋友触诊,发现枕骨大筋筋结隆起,颈椎曲度变直,肩周炎,富贵包等。用柔式正骨和摩骨通筋调理头部枕骨大筋以及周边的筋结,第二天就有效果,并获得一面锦旗。

  栾复煌:为自己和父母学习中医,综合所学技术,调理好了十几年手麻和大小腿转筋,母亲的手臂痛,腰腿关节痛,全家的坐骨神经痛等,节约了4-5万手术费。家人不能闻艾味就用不锈钢盘自制排烟机。曾在饭桌上用振荡中医配合刮痧调理他人偏头痛问题,用艾灸调理妹妹的肚子疼,还调理了邻居,声名远扬。

  郑平:通过六周年年会与中医结缘,操作一次后,全身身轻如燕,先后调理了自己的胃病、肩周炎、偏头痛、甲状腺结节等10余种问题,并用摩骨通筋缓解了老伴10年左右的前列腺问题,给儿媳调理好了关节痛、颈椎病、感冒等问题,给孙女调理好了厌食、鼻炎等。共写医案30多个,得到老师和学友们的好评,并获得多个奖项。

  ④杏林使者奖:泱泱华夏,源远流长的中医国粹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薪火相传。本奖项的设置旨在表彰每一位为中医传承砥砺前行的布道者!

  获奖名单:佟长顺、高鸿奕、蒋巧红、张为江、宋育芳

  佟长顺:自学中医十多年,现在管理“爱中医群”。用脏腑点穴调理好了儿子的重度抑郁症,岳母的便秘、心脏病,老婆的脱臼、脾胃不和,自己的脾胃虚寒。作为脏腑点穴第7代传承人,发誓用后半生的时间,把传承350多年的补土派脏腑点穴发扬光大,造福一方。

  高鸿奕:因从小身体不好而提前退休,一次偶然接触中医后,陆续学了气血疏通、脏腑点穴、小儿推拿、摩骨通筋等一系列课程。不知不觉中改善了从小困扰的便秘问题。疫情期间用所学知识,给小区提出了方法和建议,给邻居们增加了极大的信心与勇气,三千多业主的小区至今是无阳性的防范区。

  蒋巧红:在短短的大半年学习中,身体受益颇多,漏尿,荨麻疹,便秘等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能独立给后背施灸,家人试验改装了一款能摇控精准穴位的艾灸仪,还通过了专利申请受理,因7公分艾条剩下5cm时易脱落,家人又设计了一款手持艾灸仪,不浪费一丁点艾条。并愿意分享自创好用的艾灸仪,希望能为艾灸技术添砖加瓦。

  张为江:工作之余,3年来无偿调理近百名,同时写下近30首学习感悟诗,带动近30余人加入了中医学习行列,散播中医大爱。

  宋育芳:去年10月退休一直学习中医,因自己受益,想方设法告诉亲戚朋友,特别是每个月的公益课,转发到各种群中,课程组织的活动,不但积极参与撰写实操医案打卡,更积极宣传转发各种群约20多个。

  ⑤杏林学霸奖:7年来我们一直从事宣传中医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数不清的优秀中医学子,他们在各项课程中均学习认真、作业完成度高并优秀、考试成绩好、并多次获得“优秀学员”荣誉。如今设此奖项,希望给更多杏林学子树立榜样。

  获奖名单:刘花业、边立新、罗圣平、王立新、蒋玉仙

  他们是红杏林7周年学习课程最多的学员,并且在每个班中获得过多次优秀学员奖项。

  ⑥杏林优课官奖:为了打造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优质课程,我们特邀请红杏林学员参与课程迭代优化,他们为课程的诞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借此奖项表彰在今年给出建议的优课官。

  获奖名单:周晓兰、常聪霞

  周晓兰:热爱中医,热爱五运六气,学习积极性高,优课参与度完成度高,是二星优课官获得者,五运六气首期面授学员,也是一名优秀组长,热情洋溢,用自己的热爱点燃他人。

  常聪霞:在摩骨通筋内测时,积极实操、分享打卡实操,并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建议主动反馈给课研和班主任老师,从基础班到面授班,一路陪伴摩骨通筋课程的成长和上线。

  ⑦杏林小少年奖:现国家大力推进中医知识进校园,我们坚守传承,响应号召,于2021年开设振荡中医少年班,2022年开设吉氏推拿少儿班。并设立奖项,鼓励更多的小少年体验、学习中医,为传承中医埋下一颗萌芽的种子。

  获奖名单:陈瑾萱、余烨丽

  陈瑾萱:在第1期吉氏推拿少儿班中,学习主动课堂活跃,并且熟读《医学三字经》,识中药、八段锦、学手法等课堂环节积极参与,基本掌握吉氏推拿的手法要领并实际应用。

  余烨丽:在第2期振荡中医少年班当中,认真听讲,熟读并能背诵脉药对应歌,对于振荡中医的各项知识熟悉了解,能够运用振荡中医进行基础的摸脉和用药。

  二、感谢中医让你我相遇

  近些年来,环境的变化让我们愈发明白健康的重要性,也发觉对健康投资才是最不后悔的投资,花少量的钱,获得无价的健康。

  所以我们希望能用最浅显的话语,讲述最实用有效的中医知识和中医技术,竭尽全力做到中医小白也能听懂了,课程内容才会正式和大家见面。

  在每年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员中,我们看到了中医的未来和繁荣,也很开心在互联网时代与各位结缘。我们坚信,在无数个“上士”的努力下,中医的魅力能让更多人看到,让中医不再“沉默”。

  或许你觉得,“我没有做什么事情,只是学好自己想要的,帮助身边的朋友。”但,你的每一步,其实都在创造中医的未来。

  最后,感恩中医,让你我相遇,感谢你的努力,影响更多的人加入中医的道路中,慢慢聚集成无数个【上士】,让中医在这个时代发光。

“陪伴很温暖,因为它意味着这个世界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回首这七年,感谢大家对红杏林的陪伴与支持,也感谢大家给我们的爱和包容,让我们坚守到现在。或许我们未曾见面,或许我们交流很少,但,我们知道你一直在。

趁着这次生日(11月25-27日),红杏林有很多故事想和你分享,可话到了嘴边,却又不知从何说起。那就和大家说说七周年的主题:上士闻道,勤行中医。

说到“上士闻道”,有的朋友可能会顺嘴接上一句“勤而行之”,这句话出自于《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这句话在红杏林可极具存在感。

很多小伙伴们将此作为自我鞭策的座右铭,修炼自身,在为大家提供优质贴心服务的同时,也能以勤能补拙的态度,在中医领域为大家谋求更多实实在在的福利。

回到七周年主题,最开始构思时,可难倒了大家伙儿,既要能承接往年主题思想,还能指导未来方向,同时要恢弘大气有深意,最终,我们定下【上士闻道,勤行中医】——我们因闻道中医在红杏林结缘,也因想要切实解决健康问题、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技术等不断“勤行中医”,脚踏实地。你我在勤行闻道的路上,皆为上士。

创办之初,我们因“一颗红心只为照亮杏林”的使命,便跌跌撞撞开始了中医创业之路。大概是湖南人骨子里“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在作法,哪怕没有光鲜亮丽的出身,没有多少名牌大学出身的员工,我们凭着以心换心的服务,和脚踏实地的课程研发,硬是走过了7年的路,与近两百万中医同道人们在这里相遇。

今年我们想邀你与我们“上士闻道,勤行中医”,共同探寻中医之道,推进中医的崛起!

在中医路上,我们努力勤行

七年时间里,我们总是在想:大家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许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而我们也在这些回答中渐渐明晰,那就是给大家带来实用且有效的中医知识和中医技术,也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祖先流传下来的中医技术。

从2015年到2022年,从1门课程到10门课程,从几十位学员到现在近两百万的学员,发展出灵枢疗法、能量平衡灸、气血疏通、补土派脏腑点穴、振荡中医、柔式正骨、经筋导引解结术、吉氏六经小儿推拿,摩骨通筋,五运六气等多项临床有效的中医技术。

课程数的增加,课程研发和中医技术研究的体系也在不断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降低对中医课程的要求,依旧严守【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的课程标准,不断打磨内容,力求能用简单的话语将复杂难懂的中医知识分享给大家。

在这七年中,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分享中医知识以外,还将它们带入我们的生活。2021年7月,红杏林中医门诊部正式和大家见面,到如今也一年了,在这一年中为很多人带去了健康,今年也正式开启晚间问诊,为白天繁忙的朋友留出时间,守护好你的健康。

我们和大家一样,不仅希望将健康带给身边人以外,更希望能够将中医传承下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中医的惠泽,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和魅力。

说到传承,其实我们很多课程都欢迎热爱中医的大家成为弟子老师,正如脏腑点穴的白书芳老爷子,有着收100位弟子的大愿;也像摩骨通筋的陆云峰老师,提出“百位弟子老师计划”。

可能你会好奇,为什么要收这么多弟子老师,不怕技术外传吗?不,我们不怕,怕的是没有人愿意去学,去继承,最后只能落得个被历史洪流淹没的下场。

好的技术需要有人去继承,需要有源源不断的,鲜活的能量注入。我们非常欢迎热爱中医,执着中医的你加入我们的队伍,和我们一起努力把健康带给更多人。

是你们告诉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或许有朋友在想,是什么让我们七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呢?大概就是当我们听到:

“车祸严重到医院想要放弃治疗,是中医让我重新获得活下去的机会。也正因此,我也希望能用中医帮助更多的人。”

“我本觉得世界亏欠了我,学习了中医后,不再觉得这个世界亏欠了我,甚至我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大家都说抑郁症是精神病,是治不好的心灵感冒,多亏了中医,将我的孩子从抑郁症的深渊中将他解救出来,让他重新拥有一个阳光快乐的人生。”

每一次看到大家因中医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健康,红杏林和小伙伴都觉得我们为了这个目标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有意义的,也从心底里觉得我们真的把健康带给大家了!

希望未来,我们依旧同行

絮絮叨叨地和大家说了这么多,感谢大家耐着性子看完,更感谢的是大家这七年的陪伴与支持。谢谢你们给了这么多的鼓励,让我们有力量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我们也坚信,你们和我们终究会变成咱们,我们也将更加珍重地去对待你们每一次温暖的靠近和陪伴!

新的一岁,新的一年,希望在熠熠生辉的未来中,我们依旧陪在对方的身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年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