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和脊髓空洞症一样吗对身体的影响?

  在脊髓空洞症的病症伤害上,肢体上的困扰对患者的打击大。且脊髓空洞症多发病在年轻人,男多于女性,发病缓慢,初期没有很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家中,患者逐渐出现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照顾。专家表示:脊髓空洞症危害是巨大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小心。那么,脊髓空洞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对运动的影响:病变扩展到前角细胞引起运动神经元破坏,相应肌肉瘫痪、萎缩,肌张力减低,肌纤维震颤和反射消失。手内在肌受累一般早,上行到前臂、上臂及肩带。手部肌肉受累严重可出现爪形手畸形。病变累及侧索,下肢可有对称或非对称性痉挛性轻瘫,反射亢进,跖反向伸性。

  2、对身体造成的影响:脊髓空洞对感觉的影响:痛温觉因脊髓丘脑纤维中断而丧失,而由于后柱早期不受累,轻触觉、震颤觉和位置觉相对保留,属本病特征,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可有深部痛,累及肩臂。累及后索时,则出现相应深感觉障碍。

脊髓空洞起病隐浅,发病比较缓慢,早起甚至觉察不出来,但是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手部肌肉萎缩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关于脊髓空洞,很多人不是很了解。所以,当病症出现的时候,往往不是很在意,进而给了病情加剧的时间,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怎样才能简单的识别脊髓空洞症呢,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刘泉鹏主任告诉大家,如果出现下面三个症状,那么,你就要多加注意了。

1、脊髓空洞多发于颈胸段脊髓

当患者的手部有不适感出现比如感觉不到疼痛,并常常伴有肢体的凉、麻、热、痛、蚁走等感觉时应该多加注意。腰骶部的脊髓空洞则会出现下肢和足部的麻木、肌无力、肌肉萎缩,导致站立和行走都非常困难。凡是有这些症状者,大家都应当小心在意了。

2、自主神经功能出现问题

比如多汗、少汗、上肢皮肤增厚或顽固性溃疡。空洞累及脊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会出现分泌异常,这时候会出现多汗、少汗现象。少汗症会局限在身体一侧,被称为“半侧少汗症”,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半侧脸面部位。

表现为肌无力、肌张力下降,特别是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的不适者会出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会出现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如果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恶心、眩晕、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者,切勿麻痹大意,耽误病情,应尽快去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以便确诊病情,消除隐患。由于脊髓空洞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肌肉麻痹、萎缩和皮肤营养障碍以及受损平面以下长锥体束征,临床上诊断除了根据临床表现外,尚需结合一些辅助检查以确定诊断,但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却决定于空洞的大小、部位和神经胶质增生的范围。

脊髓空洞症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而且是不易治疗好的疾病。当患上了脊髓空洞症后,患者要想尽早治疗好这种疾病,必须要在早期就对疾病进行治疗。不要等到病情加重了才治疗,那么,脊髓空洞症会对*造成哪些威胁呢?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受损部位脊髓灰质内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变性为病理特征,属先天性发育性脊髓异常。脊髓空洞症以颈胸段多见,可累及脑干延髓。临床主要症状是受累脊髓节段平面内的皮肤浅感觉分离,以及受累平面以下的长束症状。临床特点是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

1、以颈胸段多见,可累及脑干延髓。临床主要症状是受累脊髓节段平面内的皮肤浅感觉分离,以及受累平面以下的长束症状。临床特点是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

2、脊髓空洞症引起的运动障碍症状: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当脊髓颈、胸段空洞波及前角时,出现手部鱼际肌、骨间肌以及前臂诸肌无力、萎缩和肌束震颤。手肌严重萎缩者可呈“鹰爪”手。

3、随病变发展,可逐渐波及上臂、肩带及部分肋间肌,引起瘫痪。腰骶部的空洞则表现为下肢和足部的肌肉萎缩。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当病变压迫锥体束时,可出现损害平面以下一侧或双侧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体征。

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较明显,由于病变波及侧角所致,常见上肢营养障碍,皮肤增厚,烧伤疤痕或顽固性溃疡,发绀发凉,多汗或少汗。下颈髓侧角损害可见霍纳征。

关于脊髓空洞症会对*造成哪些威胁这个问题,本文已经为大家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在患上了脊髓空洞症后,患者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及时去医院做诊断,并且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脊髓空洞和脊髓空洞症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