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消防中控8000工资是真的吗控制室值班员待遇

  各县(区)人民政府,钒钛高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攀枝花市微型消防站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3月21日    

  攀枝花市微型消防站建设方案

  为切实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按照公安部消防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和省公安消防总队《四川省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导意见》要求,依托我市群防群治力量和各级消防组织,全面建立有人员、有基本灭火器材及个人防护装备等,能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微型站”,确保全市火灾防控形势整体稳定,制定本方案。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设“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微型消防站,进一步整合多种形式消防力量,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着力提高社会火灾防控整体水平,有效提高火灾扑救和火灾隐患自查自纠、自防自救能力。

  市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殷旭东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副组长:李安明 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胡世明 市公安局副局长

  罗 军 市公安消防支队政治委员

  叶 杨 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消防支队,叶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安排,推动重点单位、社区、公安派出所、园区等建立消防微型站,督促和指导各单位工作的开展,收集反馈工作信息。

  在全市建设四种模式微型消防站: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居民社区微型消防站、公安派出所微型消防站,以及各类工业、家具、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危险化学品、经济开发等园区微型消防站。各县(区)应积极在其他单位、场所发展多种形式消防力量,行政村等地参照《居民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社会单位参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

  各县(区)政府、钒钛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微型消防站建设的领导工作。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辖区社区消防微型站建设;各县(区)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列管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公安派出所负责自身微型消防站建设。各社区和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按照消防法规须建立专职消防队的重点单位除外),依托群防群治力量和单位已有消防组织,建设“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微型消防站。

  (一)总体控制进度

  2016年6月底前,所有城乡居民社区和设有消防控制室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成微型消防站;选建一批公安派出所和园区微型消防站。

  (二)积极进行试点

  建设中可采取“分步走”的建设模式,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和单位按照建设标准开展微型消防站创建工作,配齐配强人员和装备;其他按照“实用管用”的思路,因地制宜,落实基本的灭火、破拆、个人防护和通讯等器材装备,购置必要的宣传资料和设备,满足微型消防站的基本职能需求。

  各县(区)政府、钒钛高新区管委会要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至少分别选择1个社区和1个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为试点,加强工作指导,力争于6月底前完成试点单位的微型消防站建设,并及时召开现场会或举办现场培训班进行推广。在试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政府、钒钛高新区管委会要充分重视此项工作,结合本地实际,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在充分调研评估的基础上,出台建设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任务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

  (二)落实经费保障

  微型消防站的建设,特别是灭火器材和防护装备的配备,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园区微型消防站建设经费由单位和钒钛高新区管委会自行承担。社区和派出所微型消防站由所在县(区)政府予以解决。

  (三)强化人员培训

  微型消防站人员多为单位、社区志愿消防队员、保安及工作人员兼任,有的对基本的火灾扑救技能还不掌握。2016年6月底前,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采取上门培训或到营区轮训等方式,对辖区微型消防站人员全部开展一次基本技能训练,确保人员能够掌握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能力。

  (四)实行联勤联动

  各县(区)、钒钛高新区要建立微型消防站值班值守、联勤联动制度,并将微型消防站纳入当地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参与周边区域的灭火处置工作。微型消防站应充分发挥距离火灾现场近、到场时间短的优势,遇到火情快速出动,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

  (五)广泛开展宣传

  各微型消防站配备的车辆以及灭火器材等工具上要喷涂统一标志,值守站房及器材存放点要有明显标志,站房内墙上应悬挂微型消防站人员组成、工作职责,以及防火巡查、值守联动制度等内容。微型消防站建成后,各县(区)、钒钛高新区要督促社区和重点单位加强宣传,使居民、单位内部及附近商户都知道、了解设置微型消防站的目的意义、设置地点、报警方式等,使微型消防站能够有效开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工作。

  微型消防站建成后,各重点单位、社区、公安派出所和园区管委会等应如实填写《微型消防站备案表》,并报辖区公安消防部门备案,进行验收。

  附件: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

  2.居民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

  3.公安派出所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

  4.园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

  5.四川省微型消防站标识标牌设置标准

  6.微型消防站备案表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

  除按照消防法规应建立专职消防队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外,其他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应建立微型消防站。合用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可联合建立微型消防站。

  (一)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不应少于6人。

  (二)微型消防站应设站长、副站长、消防员、控制室值班员等岗位,配有消防车辆的微型消防站应设驾驶员岗位。

  (三)站长应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兼任;消防员可依托单位现有专职(志愿)消防队伍组成。

  (四)微型消防站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扑救初起火灾业务技能、防火巡查基本知识等。

  (一)微型消防站应设置人员值守、器材存放等用房,可与消防控制室合用;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置在便于人员出动、器材取用的部位。

  (二)微型消防站内应配置外线电话、对讲机和网络、广播系统,并按照规定设置应急照明系统。

  (三)微型消防站外应设置标识标牌,统一名称:**(单位名称)微型消防站;站房内应悬挂反映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等内容的公示栏和制度牌。

  (四)器材存放处应设置储物架或储物柜,确保器材分类存放,统一管理。

  (一)微型消防站应根据扑救初起火灾需要,配备灭火、通信和个人防护等器材装备。配备标准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

  表1: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车辆、器材配备标准

选配。占地规模较大且无法满足消防员3分钟到场扑救要求的必配
水带接扣、分水器、消火栓扳手等
消防过滤式综合防毒面具

  (二)微型消防站的消防车辆配备宜由重点单位结合实际配置。对占地规模较大且无法满足消防员3分钟到场扑救要求的,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车辆。

  (三)应在建筑物内部和避难层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可根据需要在建筑之间分区域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存放点位置和数量应满足备勤人员从器材存放点到达任意事故现场不超过2分钟的要求。

  (一)微型消防站应承担以下任务:

  1.开展防火巡查,消除火灾隐患;

  2.开展多种形式消防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3.根据火灾报告、救援求助,及时赶赴本单位现场实施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

  4.熟悉所在单位的情况,制定完善灭火救援预案,定期开展灭火救援演练;

  5.落实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

  6.在公安消防部门指导下,协同建立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并参与周边区域灭火和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二)站长负责微型消防站日常管理,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灭火应急预案,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教育和灭火训练;指挥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三)消防员负责扑救初起火灾;熟悉建筑消防设施情况和灭火应急预案,熟练掌握器材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并落实器材维护保养;参加日常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

  (四)控制室值班员应熟悉灭火应急处置程序,熟练掌握自动消防设施操作方法,接到火情信息后启动预案。

  (五)驾驶员应熟练掌握车辆及车载固定装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时补充消防车辆的油、水、电、气和灭火剂;熟悉所在单位和周边区域的道路、水源、单位情况,熟悉灭火救援预案;参加日常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

  (一)重点单位是微型消防站的建设管理主体,微型消防站建成后,应向辖区公安消防部门备案。微型消防站的经费保障、岗位管理和人员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由单位负责。

  (二)微型消防站应制定并落实岗位培训、队伍管理、防火巡查、器材装备检查保养、值守联动、日常业务训练、考核评价等工作制度。

  (三)微型消防站应确保值守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做好应急准备;每班(组)值守人员除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外,专职消防员不少于3人。

  (四)接到火警信息后,控制室值班员应迅速核实火情,启动灭火处置程序;消防员应按照“3分钟到场”要求赶赴现场处置。

  居民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

  依托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和体系,整合治安联防、保安巡防、消防安全网格管理人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在城乡居民社区建设微型消防站。

  (一)微型消防站应设站长1名,由社区负责消防工作的居委会领导兼任。

  (二)确定5名以上接受基本灭火技能培训的保安员、治安联防队员、社区消防安全网格管理人员、消防工作志愿者担任队员。

  (三)配有消防车辆的微型消防站应设驾驶员岗位。

  (一)微型消防站应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等现有的场地、设施,设置在便于站内消防队员在接到出动命令时,可快速到达辖区边缘的固定场所。

  (二)微型消防站房间和场地应满足日常值守、放置消防器材的基本要求,设置外线电话;器材存放处应设置储物架或储物柜。

  (三)微型消防站外应设置标识标牌,统一名称:**(社区名称)微型消防站;站房内应悬挂反映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等内容的公示栏和制度牌。

  (一)社区微型消防站应至少配备1辆消防摩托(电瓶)车;属同一街道办事处管辖且位置相邻的社区,可共用1辆消防摩托(电瓶)车。有条件的社区可根据实际选配水罐或泡沫消防车。

  表2:居民社区微型消防站车辆、器材配备标准

1辆(必配。属同一街道办事处管辖且位置相邻的社区,可合配1辆)
机动消防泵(含手抬泵、浮艇泵) 涉农社区必配,其余社区选配
水带接扣、分水器、消火栓扳手等
ABC型干粉灭火器(≥4公斤装)
消防过滤式综合防毒面具

  (二)应根据扑救初起火灾需要,配备灭火、通信和个人防护器材,涉农社区应配备机动消防泵。消防车辆、器材配备数量不应低于表2的规定。

  (一)微型消防站应承担以下任务:

  (二)站长负责社区微型消防站日常管理,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

  1.负责本社区日常消防管理工作;

  2.开展防火巡查,督促消除火灾隐患;

  3.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4.根据火灾报告、救援求助,及时赶赴现场实施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

  5.熟悉所在社区的情况,制定完善灭火救援预案,定期开展灭火救援演练;

  6.负责辖区内公共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明确管理责任,确保完整好用;

  7.在公安消防部门指导下,协同本乡镇(街道)内其他社区,建立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

  灭火应急预案,掌握人员和装备情况,组织开展业务训练、防火巡查和宣传教育,组织指挥扑救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三)队员熟悉掌握本社区及周边区域的道路、水源、重点场所基本情况和灭火救援预案;参加日常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教育和扑救初起火灾。

  (一)社区是微型消防站的建设管理主体,微型消防站建成后,应向辖区公安消防部门备案。

  (二)微型消防站应建立日常管理、排班值守、防火巡查、宣传教育、训练和灭火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基本技能训练,熟悉本社区情况,提高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三)微型消防站应确保值守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做好应急准备;每班(组)值守人员不少于3人。

  公安派出所微型站建设标准

  公安派出所应落实消防监督管理责任,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日常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结合实际,在有条件的公安派出所建立微型消防站。

  (一)派出所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不少于6人;设站长、队员、驾驶员等岗位。

  (二)站长应由派出所分管消防工作领导兼任;消防员和驾驶员采取轮换制,由当天值班民警、辅警或治安联防队员兼任。

  (三)微型消防站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扑救初起火灾业务技能、防火巡查基本知识等。

  (一)微型消防站应设置人员值守、放置消防器材用房,人员值守房间可与公安派出所值班室合用,设置外线电话、手持对讲机;器材存放处应设置储物架或储物柜。

  (二)微型消防站外应设置标识标牌,统一名称:**(派出所名称)微型消防站;站房内应悬挂反映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等内容的公示栏和制度牌。

  派出所微型消防站应至少改装1辆制式警车用作消防车辆,并配备相应的灭火、通信和个人防护器材。配备数量不应低于表3的规定。

  表3:公安派出所微型消防站车辆、器材配备标准

机动消防泵(含手抬泵、浮艇泵) 涉农派出所必配,其余派出所选配
水带接扣、分水器、消火栓扳手等
ABC型干粉灭火器(≥4公斤装)
消防过滤式综合防毒面具

  (一)微型消防站应承担以下任务:

  1.开展防火巡查,消除火灾隐患;

  2.开展多种形式消防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3.根据火灾报告、救援求助,及时赶赴辖区现场实施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

  4.熟悉辖区道路、水源情况,制定完善灭火救援预案,定期开展灭火救援演练。

  (二)站长负责微型消防站日常管理,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灭火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教育和灭火训练;指挥初起火灾扑救。

  (三)队员熟悉辖区情况和灭火应急预案,熟练掌握器材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并落实器材维护保养;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教育和灭火救援。

  (一)微型消防站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每班不少于2名队员。

  (二)队员开展日常治安巡逻、巡查时,消防车辆及随车器材应一并出动,开展常态化、流动性的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发现火灾立即处置。

  (三)微型消防站应组织开展日常业务训练,不断提高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训练内容包括体能训练、灭火器材和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等。

  园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

  在各类工业、家具、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危险化学品和经济开发等园区内建设园区微型消防站。

  (一)园区微型消防站分总站和分站。

  (二)根据园区实际,可依托园区管理委员会设一个微型消防总站,总站不配置消防器材装备,负责各企业微型消防站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

  (三)园区内设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须建微型消防分站;分站建设标准、工作职责等,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微型消防站名称变更为:**(企业名称)微型消防分站。

  (一)总站人员配备不少于6人;设站长、副站长、组员等岗位。

  (二)总站站长应由园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兼任,副站长由管委会安办负责人和消防部门片区责任人兼任;组员可依托管委会安办在编人员、政府专职队干部、消防大队文员等多种力量组成。

  (一)总站应可与园区管委会或管委会安办合用,设置外线电话。

  (二)总站外应设置标识标牌,统一名称:**(园区名称)微型消防总站;站房内应悬挂反映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等内容的公示栏和制度牌。

  (一)总站应承担以下任务:

  1.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开展园区消防安全管理,督导园区内企业建设微型消防分站;

  2.督导微型消防分站落实工作职责;

  3.熟悉园区情况,制定完善联合作战灭火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各分站开展联合灭火演练;

  4.组织各分站开展火灾隐患互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5.根据火灾报告、救援求助,及时赶赴园区现场,视情调度其他分站参与灭火救援,统一指挥各分站协同作战;

  6.负责园区内公共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明确管理责任,确保完整好用。

  (二)站长负责总站日常管理,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灭火应急预案,协调各分站开展隐患互查、联合培训和灭火训练;在灭火救援中指挥、调度各分站协同作战。

  (三)组员分片包干,定点督导微型消防分站落实工作职责。

  (一)园区管理委员会是微型消防总站的建设管理主体,微型消防总站建成后,应向辖区公安消防部门备案。

  (二)总站应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将督导分站落实工作职责的任务分配到具体组员;定期组织各分站开展火灾隐患互查、联合培训演练,对分站进行考核评价。

  四川省微型消防站标识标牌设置标准

  为统一全省微型消防站标识标牌设置,参照公安消防部队正规化管理标准和公安派出所外观标识规范,特制定本标准,供基层单位参考使用。

  一、微型消防站门头制作标准

  门头设计在入口处,中间为主体(如下图所示),按16:5的比例制作,高度最小值不低于30cm;两边根据现场尺寸制作,遇有挑棚时,则三面合围,上端可安装射灯。参考色卡:红C:0 M:93 Y:84 K:0,白C:0 M:0 Y:0 K:0。设置在公安派出所、设置在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内的微型消防站色卡应当与所在建筑标识统一。(参考色卡:蓝C:100 M:100 Y:50 K:20)

  二、微型消防站竖式标牌制作标准

  尺寸标准为160cm×30cm,也可根据微型消防站建筑物大小适当调整。标牌上缀中文“×××单位(单位名称)微型消防站”,下缀底部为英文“MICRO VOLUNTEER FIRE STATION”,其颜色为银灰底黑字。材质使用铝合金或户外用铝塑板,字体为黑体。竖式标牌设置在微型消防站大门的右侧(进门方向)。

  三、微型消防站灯箱制作标准

  (一)微型消防站标识灯箱的尺寸标准为40cm×50cm×25cm,灯箱底色为上白下红,边框为橙色,参考色卡:红C:0 M:93 Y:84 K:0,白C:0 M:0 Y:0 K:0,橙C:7 M:62 Y:91 K:0。内容上缀为纯白色底,内侧印制消防警徽,下缀红底内印“微型消防站”英文“MICRO VOLUNTEER FIRE STATION”。横排列,颜色纯白色,字体为黑体,灯箱边框采用铝合金,内设三只20W电感式日光灯管,发光功率≥60W便于维修更换;安装在微型消防站进门方向左侧,离地距离在1.8m以上位置。设置在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内的微型消防站色卡应当与所在建筑标识统一。

  (二)微型消防站路边导视牌高2350mm(上部40cm,印制消防徽;中部40cm,印制字体;下部1000mm。支架),宽为60cm,厚度(纵切面、横切面)205mm。边框采用铝合金,主龙骨支柱采用型材。有条件可制成灯箱,内设三只20W电感式日光灯管,发光功率≥60W便于维修更换,消防徽所在方框背景底色为纯白色。参考色卡:红C:0 M:93 Y:84 K:0,白C:0 M:0 Y:0 K:0,橙C:7 M:62 Y:91 K:0。文字为红底白色,由中文、英文、电话号码(含区号)和距离标注等组成,文字采用文鼎CS大黑字体,英文MICRO VOLUNTEER FIRE STATION及距离数,采用FUTURA MD BT字体。中英文所在方框背景色为红色,文字、英文为纯白色。

  四、职责、制度牌参考样式

  (以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为例)

  尺寸:40cm*60cm ,材质与制作工艺:40mm铝合金型材边框,涂层灯片纸写真覆亚膜,裱5mmpvc板。参考色卡:红C:0 M:93 Y:84 K:0,白C:0 M:0 Y:0 K:0,浅黄C:0 M:10 Y:13 K:0。职责内容参考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设置在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内的微型消防站色卡应当与所在建筑标识统一。

  五、信息公示栏参考样

  尺寸:150cm*90cm 材质与制作工艺:不锈钢框架 户外写真覆亚膜裱10mm pvc板,3mm有机玻璃覆面。参考色卡:红C:0 M:93 Y:84 K:0,白C:0 M:0 Y:0 K:0。“今日值班”栏的人员配备根据微型消防站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设置在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内的微型消防站色卡应当与所在建筑标识统一。

  微型消防站名称: 编号:

□社区微型消防站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

  □公安派出所微型消防站 □园区微型消防站(□总站 □分站)

备注:1.微型消防站由公安消防部门统一进行编号。

  2.微型消防站如有内容变更,应重新报辖区公安消防部门备案。

适用于网络设备,更是医疗器械、自控设备、精密仪器的理想电源保护
Smart-UPS RT系列,以其更高的性能,为高性能服务器、网络设备、电信系统、工业设备、和医疗器械、以及其它关键应用提供电源保护。秉承Smart-UPS的和高可管理性,Smart-UPS RT系列采用双变换在线式结构,具有更高的电性能输出指标、零转换时间、输入功率因数校正等特色功能。 Smart-UPS RT系列配有SmartSlot附件卡插槽,随机赠送PowerChute电源管理软件,并可与APC的全线附件软件产品配合使用。 Smart-UPS RT的原装外接电池可轻松级联。 Smart-UPS RT,不论是UPS还是外接电池,都可以塔式形式安装;如加订机架式转换附件,更可轻松改装成19”机架式UPS。
零时间传送 当 UPS 转入和转出电池时,不会打断您的特殊应用任务。
不间断电压和电流调节功能 对于敏感性负载,Smart-UPS RT 另外提供了已调整好的正弦波输出电源。同样,该设备也与产生原始电量并且输出正弦波电源的发电机组相兼容。
宽电压范围输入 满载情况下,160-280 伏特的交流电压输入范围意味着在断电状态下,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依靠电池保证电量。轻负载情况下,UPS的交流电压输入可以下降到 100 伏特,而不需要使用电池。
可升级运转时间 可以添加没有数量限制的外部电池组,将运行时间延长到期望值。
内置自动旁路 在发生电器故障或过载时保证无间断的负载供电
热更换电池 当更换电池时,保证负载的不间断运行
可下载的固件 使UPS可现场升级.
冷启动 您可以在没有输入电源的情况下为某一单元加点。在实用电源断开时,系统提供了临时紧急电池电源。
智能电池管理 微处理器控制的电池充电和诊断测试保证了电池使用的大寿命。
更短的充电时间 Smart-UPS电池充电系统由微处理器控制,使得UPS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对电池充电,这种充电方式优于大部分的UPS。可以保证在下次电源波动发生之前UPS系统完成充电过程。.

音频告警 实时告诉你系统是否处于电池运行状态,电池电压是否低,或是否处于过载状态
Connection Failure 即时快速提供可操作的 UPS 状态信息。不需要使用电脑各种压力仪表和状态指示器操作简便,通俗易懂。
自动自检 UPS可以每二周进行一次自检,以确保电池失效之前能够及时得到告警。通过软件,或者按自检按钮,此操作可以随时进行。
六、加强自主创新与人才培养,必须用技术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才能规避现在面临的资源、环境、劳动力缺失等问题 负载指示 压下负荷可以使您防止 UPS 电量过渡使用。 电压表显示可用的线电压和电池电量,使您可以计算电池耗尽前的具体时间。在电池即将耗尽之前出现的警报声音,使您可以及时保存数据并且关闭系统。
内置SmartSlot附件卡插槽 通过把APC附件卡插在SmartSlot插槽中,用户可以监控UPS电源系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附件卡会提前通知用户某些事件或者某种市电环境将会影响电池的后备时间,从而提高了整个电源系统的可用性
管理软件 使用 APC 的应用软件及其附件在停电时,可以执行的文件挽救,自动关闭操作系统,有效的防止可能出现的数据破坏。用户可以通过跟踪电源数据(例如小/大可用电压、线路频率、负载容量)的方式,快速查明电源问题。
Web管理 网络/SNMP 协议管理卡使用户可以通过友好的网络浏览器对 UP S进行管理。通过网络/SNMP 协议管理卡,您可以监视和配置 APC UPS,来对电脑系统进行关闭和重新启动。该管理卡还支持电子邮件和事件日志功能。如果事件发生,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网络管理员。事件日志允许用户和观察电源和系统事件,而不需要使用 PowerChute 软件。 Smart-UPS RT 5000 VA 型上面装有网络/SNMP 协议管理卡。
终端方式编程能力 终端编程方式是一种菜单驱动的人机接口界面,它为您提供快捷、方便的UPS配置工具。您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的终端仿真软件,如Hyperterminal等,访问此界面。终端方式对没有使用PowerChute plus软件或者UPS管理附件卡的用户来说,是一种理想的UPS配置工具

架式/塔式 转换 UPS可以根据用户环境,灵活选择安装方式
单一产品内 1:1 和 3:1 合成 这种特性使得同样的产品既可以与三相输入也可以与单相输入相联接。只在 Smart-UPS RT VA models 中可用。
多种输出电压 用户可自行设定额定输出电压,输出电压可设定为220V、230V或者240V.
可编程频率范围 本UPS自动提供50Hz或者60Hz的电源输出,用户可设置额定输出频率,以及频率范围
可下载的固件 使UPS可现场升级.

雷击及浪涌保护 符合ANSI/IEEE 587 的“A”级 或“B”级指标,提供强大雷击和浪涌保护。
网络级线路保护 噪声抑制,降低数据产生错误的可能性
正弦波输出 正弦波输出保证了与各类负载的兼容能力。
无人值守安全&关机 进行的文件挽救自动关闭操作系统,从而有效的防止可能出现的数据破坏。
EPO接口 把设备连接到紧急电源关闭 (EPO) 系统,这样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关闭电源。

输入功率因数校正 “绿色”电源,符合电力设备用电规范,不会对电网构成“污染”。

铅酸密封免维护电池,典型寿命3至6年

辅助机房是除通信设施机房以外,保障生产、办公、生活需要的用房,一般由运维办公室、运维值班室、资料室、备品备件库、消防保安室、新风机房、钢瓶间和卫生间等组成。在一般智能建筑中通信机房经常与计算机网络机房合建。   (三)控制机房   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为实现对建筑中智能化楼宇设备的控制,必需设立控制机房。控制机房相对于数据机房、电信机房而言,机房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对环境要求稍低。但却关系到智能化建筑的安全运行及设备、设施的正常便用。   控制机房包括楼宇智能控制机房、保安监控机房、消防控制室、卫星接收机房、视频会议控制机房等。这些控制机房的共同特点是机房内均有操作人员工作,在保证电子设备运行的同时还要保证操作人员的身体需要。根据设备及操作的要求,这些控制机房也有其相应的特点。   (1)楼宇智能控制机房。主要用于安放楼宇智能控制的主机及控制设备,对智能建筑内的公共照明、空调系统、电梯及建筑内的风、水、电等机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智能建筑的安全运行。   (2)保安监控机房。内设监控主机及终端显示设备,对建筑各出入口、车库、走道、电梯轿箱等处进行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等。   (3)消防控制室。是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系统的控制中心,也是火灾时灭火指挥和信息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对消防监控机房的设置范围、位置、建筑耐火性能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对其主要功能提出原则性要求。   (4)卫星接收机房。主要用于安放卫星接收机、调制解调器、混合器、放大器、有线光缆接入设备、各频段接受显示器等。卫星接收机房一般是位于建筑顶层,有利于卫星电视信号的传输。   (5)视频会议控制机房。主要用于安放视频会议主控单元(MCU)、调音台、音响扩声系统、信号传输设备、控制台设备、信号源机柜等。但由于一般的视频会议控制机房面积较小,在设备布置时应根据房间的具体情况灵活布置。   (四)屏蔽机房   为了有效地防止电磁干扰式噪声、辐射对电子设备和测量仪 四、金融财税政策,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方面,国家发展方向非常明确,多扶持也是合理的器的影响,并严防电子信号泄漏从而威胁到机密信息的安全,国家机关、、、银行、铁路等单位需要建立屏蔽机房。有保密要求的数据机房应建设屏蔽机房,确保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其信号不泄漏,从而满足数据保密的要求。一些对抗电磁干扰要求较高的环境,如通信设备的测试试验室等场所,需要建设屏蔽机房,以防止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有强电磁干扰设备的机房应进行相应的电磁屏蔽处理,以避免干扰临近机房设备的正常还行。   三、机房建设工程的发展   核心机房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雏形,在21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由于IT技术的快速发展。IT技术不断创新与革命,新材料、电力电子、制冷技术等基础学科研究也取得了性进展,使机房技术在结构布局、供配电、制冷、监控管理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计算机的产生,机房也应运而生。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配套的机房也迅速发展,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机房及相关产业。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着手制定机房建设方面的国家标准。1982年我国颁布了GB2887一1982《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汇统一了机房建设的各项指标,使机房建设从此有了统一的标准。   在此期间随着UPS、机房专用空调等保障设备的引进,监控设备、消防报警及灭火设备在机房中的使用,从硬件上为机房建设提供了系统的保证。计算机机房一般处于单个机房运行的状态,即在机房内其处理、存储的能力都比较强,但在不同地区的机房之间数据交换却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样各个行业及部门均在各处大量建设本地机房来处理、存储本地数据以提高使用效率。攀枝花SC1000ICH 参数、价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防中控8000工资是真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