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遗址千人洞石刻什么时候刻的?

对于杭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来说,出名的山洞景观也有不少,尤其在南高峰一带,千人洞、石屋洞、烟霞洞等都是颇具盛名的去处。而水乐洞因为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岁月痕迹,更是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和大人物到这里“一探究竟”,其中不少还在洞内外的石壁上留下专属的“墨宝”,和如今被人唾弃的“到此一游”截然不同,这些摩崖石刻都来历不凡,从而也就奠定了它们不俗的历史地位,深受世人褒扬(当然,这个话题扯开去就起码需要一万字了,这里先略过)。顾名思义,这个山洞的最奇妙之处还在于它和水的渊源,刚听说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有趣,但是身临其境后,会觉得很是有点震撼。因为洞内的石板地面明显是人为所筑,一路上都能听到脚下有暗泉流淌的声音,只不知道这一貌似“庞大”无比的工程,是什么年代,何人所为?或许古人和现代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吧,认为这些隐隐的水声“声如金石,十分悦耳”,所以在洞壁上的“题字”几乎是清一色的赞誉。当然,也可能是“时过境迁”之故,很多曾经的古迹都在岁月“催残”中不知不觉“徒具其形”,都变了味。而水乐洞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即便到处“刻”着看上去很有说服力的“诗词歌赋”,但如果理性观赏,贴合实际,只能说很难感受到这些“华丽词藻”描述的那种意境和味道。(图文作者:阿陆,谢绝转载哦,欢迎关注收藏和点赞)水乐洞纵深大约有六七十米,沿途会有水滴从头顶滑落,终点是一堵石墙,据说以前这里原有梁山伯、祝英台的石像,现在却仅剩似乎触手可及的“涛涛暗泉”,在这里仔细聆听,就像隔壁有“飞瀑”倾泄而下似的,水声非常震撼。洞口和洞中都有石桌石凳,但因为“室内”潮湿,可以断定那些零乱的摆设已经多年无人问津,而洞口的几副,就在我来这里参观的时候,还有两三位老师傅坐着,一边分享带来的熟食,一边闲谈着什么,场面相当惬意。稍作追溯,原来这个水乐洞本是五代吴越国西关净化禅院遗址,有立于五代后晋开运三年(946年)的《西关净化禅院新建之记》碑一通,可惜早已不存。现有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郑獬水乐洞题名》和熙宁癸丑年(1073年)《王廷老等水乐洞题名》摩崖题记二方,也已经模糊不清。明嘉靖年间的“水乐洞”题刻1方,位于水乐洞口上方,在一块高0.6米,宽1.8米的石头上,行书横刻“水乐洞”一行三字,旁刻新安云所书,沈体仁、沈训同立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另文字尚清晰者皆为晚清至民国期间的题记,计洞内西壁17方,洞内东壁及洞外16方。包括吴湖帆题名摩崖石刻,字幅高0.32米,宽0.38米,行书直刻五行,行四字,内容为“戊辰(1929年)闰二月江南吴湖帆携施氏畹秋游此题名”。上面资料来自网络,但是无从考究出处,能一一详细罗列出这些石刻的来源,应该是某位相当专业的老教授所为。到水乐洞可以自驾,导航到杭州市西湖景区上满觉陇杨家山23号即可,如果乘坐87路公交,到水乐洞站下车后还得走将近两百米的游步道,除了需要穿过这道“山门”,还会遇见一棵有320岁高龄的皂英树,那“巨大”的树洞看上去有点触目惊心,现在已经被人用铁丝网拦了起来,大概是怕被路人当作“垃圾桶”使用吧。水乐洞是杭州最有特色的山洞,没有之一,如果你喜欢摩崖石刻,肯定得到这里来看看,至于“天然琴声、无弦琴、空谷传声、清乐梵音”之类的说法,千万别抱太大期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淄博遗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