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亲友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属于哪个区咋办住院?

《战地日记》之三作者:季振宗编辑:韩水霖1986 年 6 月 16 日,晴。今天下午和医院郑协理员一起到芭蕉坪救护所传达几个会议的精神,重点是加强自身建设,持之以恒搞好卫勤保障工作,始终把伤员救治作为第一要务。去回的路上均遭到几次炮击,走走停停,晚上 9时许才回到医院。1986 年 6 月 17 日,雨。今天总部皮肤病防治组到我 181 团二线部队进行皮肤病普查普治,我一整天和他们一起到二营各连队,对所有官兵进行皮肤病普查,还分发了一些防治药品。其间和皮肤病防治组成员商讨了开展皮肤病防治工作的计划安排。1986 年 6 月 18 日,晴。准备明天到 181 团 1175.4 高地,今天要做些准备,并安排下连送药材事宜。下午兰州军区工作组要求我们上报卫勤保障情况及药材保障情况,我们上送了书面材料。晚饭后先到医院安排明天下阵地准备工作,后到政治部李主任办公室,他患感冒已经十多天了,我给他检查了身体并送了一些药。晚上 10 时左右,又和后勤朱部长一起到集团军所在地落水洞给兰州军区卫生部徐部长送行。1986 年 6 月 19 日,雨转阴。今晨 5 时 30 分起床,6 时 30 分准时出发到 181 团一营阵地,同去的有卫生科项华助理员,师医院药房王巨信主任,后勤政工科于干事、师医院孔宝玲等 5 名女子救护队队员。上午 8 时到达08 号阵地 181 团卫生队,天还下着小雨,我们就开始冒雨登山,通过近一个小时的登山到达了 09 号阵地,也就是 1175.4高地,当时称“八十年代上甘岭”,一营营部就在 09 号阵地,简单查看 09 号阵地后,兵分两路,由营教导员带女子救护队到无名高地给阵地战士巡诊、慰问。一营钱军医带我及项助理去 -23、-16 号及 -21 号阵地,期间还仔细察看了 917 号阵地。-21号阵地与敌相距仅百米,位置十分暴露又很危险,女子救护队不宜前往,无名高地靠后一点,相对安全。好在我们到阵地后越军没有打炮,但看到距我们近一点的 -22 号阵地落炮弹 8 发,所以下阵地不能太暴露,要注意隐蔽,一旦越军发现有女兵到阵地,肯定要炮击。中午在一营部吃饭,下午返回 08 号阵地后又到了 014 号阵地 2 连连部,还前出到观察哨,察看阵地地形,周围都是起伏很大的高山峡谷,观察哨就在 013 及 014 号阵地之间,可以很清楚看到这两个阵地的情况。下午还去看了二炮连炮阵地,他们连阵地卫生管理比较好,政工科于干事还给录了相,下午7 时 30 分返回坪寨师医院。今天一天到 181 团一营多个阵地,安排非常紧,虽然很累,但很高兴。通过一天的实地观察,对这一方向我军阵地地形、兵力配置及各阵地卫勤保障情况。阵地伤员救治后送的困难程度有了实际了解,对阵地卫生管理也做到了心中有数。我们今日除了带女子救护队下阵地外,还给每一个连队送了一箱药材,给每一位一线军医送了一条烟,算是我们对一线军医卫生员辛苦工作的一点心意吧。今天还有两个小收获:一是在 1175.4 高地的炮兵观察所,看到了几名越军正在运送物资,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我部还艰苦,我 105 迫击炮对其作了一下连齐射后,几名越军很快作鸟兽散;二是一营一位战士为了感谢我们给我送了一枚相思豆,一线阵地山里有这种树,但很少,很难找到,也算是战士对我们的一片心意。1986 年 6 月 20 日,雨。全天下雨,上午在师医院查房,下午在卫生科整理资料。1986 年 6 月 21 日,雨转晴。上午第三野战医疗所原 60 医院王护士长到炮兵团卫生队,她可能和炮兵团卫生队贺拴友队长是同学,贺队长叫上我及卫生科项助理及防疫所翟建国军医,一起到麻栗坡县城炮兵团开设的一个饭店一起吃饭。1986 年 6 月 22 日,雨。上午和防疫所徐所长及小彭一起到炮兵团,检查榴弹炮营及加农炮营阵地的卫生管理情况,这两个营阵地经实地查看,卫生管理搞得确实不错,尤其是厕所及伙房卫生基本达到了平时在营区的管理水平,值得表扬和推广。下午到医院和院部几个领导商谈工作。1986 年 6 月 23 日,晴。上午军区防疫大队李队长及成都军区医学研究所庄主任来我师调研,我给他们介绍基本情况后由防疫所徐所长带他们到 182 团34 号阵地调研。今天,兰州军区加强给我院的一名脑外科医生陈新生医生及麻醉科蒋守平医生到达师医院,为了表示欢迎,今晚就在师医院请这两位医生及李队长、庄主任,还叫了几位后勤部的科长一起陪同吃饭。1986 年 6 月 25 日,晴。上午到师部听报告,由师张政委传达总政治部余主任讲话。下午到师医院参加院办公室,还开了一个座谈会。下午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一行五人来我部,送了 5 套卫生改装车输送装备,并现场进行安装。1986 年 6 月 26 日,雾转晴。早上又是 6 时起床 7 时出发,和防疫所徐所长、药房王巨信主任,一行三人到 181 团三营调研。早晨雾很大,救护车走走停停,8 时才到达芭蕉坪前进救护所,因一团三营阵地路况差、坡陡,所以换乘芭蕉坪由东风车改装的伤员专用车,爬坡性能好一些,司机是张国平。从尖北团部出发到 06 号阵地,路窄坡陡,有几段路还被水冲毁十分难走,有的弯很小,一下拐不过来,而且该地段十分暴露,在路上很清楚看到越军炮口,当然他们也很清楚看到我们,但他们炮没有打我们。到 06 号阵地三营营部,见到了三营营长及营部任光才军医,了解了一些情况,该营在一线有近 400 人,主要是 7 连及 8 连,全营共有 57 个哨位,50 多个伙食点,挖建 23 个野战厕所,水源情况比较复杂,基本用山泉水,用橡皮管自流水,有的路途较远,容易污染,皮肤病比较多,单纯性腹泻也较多,还有 20 多个人有烂裆情况。主要在 011、-14、-17 号阵地,抗菌素还要多补充一些。我们准备要到最危险的 -17 号阵地现场查看,但因为前两天下雨,把到 -17 号阵地道路部分冲毁,地雷分布混乱,营长坚决不让我们去,只好作罢。从 06 号阵地下来又开车去 04 号阵地,结果车开到一半又走到一条叉路上,断头路,又要倒车返回,路很窄,掉头非常困难,又在暴露地段,司机小张施出浑身解数来掉头,把地上的电话线都绞断了,好不容易掉过头来继续前行。04 号阵地位于山下已十分靠近盘龙江,是我部最低最边,最靠近盘龙江的一个阵地。驻守阵地的是 181团八连,连军医陈万强医生,大部分战士住在坑道内,据陈军医反映,平时连队腹泻病人比较多。从连队出来,到盘龙江边走了一下,这段盘龙江约宽 50 多米,水流湍急,江上有一座桥叫马店桥,可见有多个炸坑。从桥边走另一条路可以到芭蕉坪,中午在芭蕉坪救护所吃饭。下午到 183 团一营营部及 3 连阵地,一营军医反映一营没有打乙脑疫苗,阵地上虫咬性皮炎比较多,这些问题要马上解决。晚上给后勤朱部长汇报工作。今天总部皮肤病防治组马主任及关主任还有前指医疗器械修理组来医院。1986 年 6 月 27 日,晴。今日派防疫所翟建国军医陪同总部皮肤病防治组马主任、关主任,到 181 团 8 号及 9 号阵地给官兵进行皮肤病普查普治,出发时我去送行。上午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刘荫秋教授一行 4 人来我院,主要对各种火器伤伤口的损伤情况进行研究,要对伤口周围取材并进行病理研究。前指医疗器械修理组继续在师医院工作。下午参加总政治部工作组召开的座谈会,分析目前部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领导和机关的工作作风,必须始终树立为基层服务,为兵服务的思想。1986 年 6 月 28 日,晴。上午在卫生科修改资料,下午到师医院听取三军医大刘荫秋教授讲课。今日下午还来了 2 名重伤员,一名是地雷炸伤,一名是颅脑炸伤,我参加组织抢救。1986 年 6 月 29 日,晴。上午在卫生科写材料,题目是《临战准备阶段的卫生科长兼院长》,写好后准备给人民军医杂志投稿。下午参加后勤部党委会,传达了师张海阳政委在师党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还研究了抓典型问题,要有集体的也要有个人的先进典型,要评比先进个人先进单位,卫生系统要在 7月底评比模范救护所,模范军医和模范卫生员,在 7 月 15 日前要拿出材料。会上朱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张海阳政委参加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1986 年 6 月 30 日,晴。今天全天在医院,上午参加师医院业务查房,来了一名重型颅脑伤伤员,参加组织抢救。下午参加医院党委会,会后又来了 4 名伤员,也组织参加抢救,晚上芭蕉坪救护所报告,有一名腋血管损伤伤员,因伤势严重,无法后送请求支援,即派顾祖荣副院长带上全血,到芭蕉坪参加抢救。今天一天,182 团方向作战激烈已发生 9 名伤员,近几天越军炮击频繁,要严格控制上阵地人员,以免发生危险。1986 年 7 月 1 日,晴。全天在卫生科,上午看材料并拟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下午师医院顾祖荣副院长来商议医院有关工作。下午 181 团送来一名伤员,据这名受伤的战士讲,早饭后他正在阵地上看风景,用手指正挖着耳朵,突然挖耳朵的右手被一子弹击中,没有出来,子弹被他握在手内。我们都说不可能,高速的子弹怎么可能被握住。结果在清创时果然发现右手伤口内有一子弹头,卡在第二、三掌骨之间。估计是一枚流弹,距离较远,动能已经不足了。1986 年 7 月 3 日,雨。上午兰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李主任一行 5 人来我部,我安排车将他们从集团军接来,下午安排他们在师医院参加门诊。1986 年 7 月 4 日,雨。今早安排兰州军区皮肤病防治组到阵地巡诊看病,由一所侯明丰军医陪同,本来准备让他们去 181 团 1175.4 高地,但到芭蕉坪救护所后他们自己提出不去 181 团了,就带他们到 182 团重炮连阵地进行巡诊看病。上午 10 时左右,总部由 301 医院虞主任带领的皮肤病防治组一行5 人也来到我部,下午安排他们在师医院门诊,晚上一起在师医院吃饭。1986 年 7 月 5 日,小雨。今日总部皮肤病防治组分成两个小组下部队,由防疫所徐所长带领陪同一个组到炮兵团阵地,另一组由我带领陪同到183 团,先后到团直特务连、工兵连、重炮连和通讯连巡诊看病,对皮肤病进行普查普治,中午在 183 团团部吃饭。下午到炮兵团榴炮营阵地,在炮阵地看到了榴炮营营齐射的场景。下午约 4:30 返回师医院,301 医院虞主任告诉我,这次到前线进行皮肤病防治看到了以前没有见到过的的严重皮肤癣,阴囊癣及阴茎癣平时见不到,但一线阵地上很多,最严重的一名战士霉菌感染面积占全身皮肤的 90% 以上,阵地上皮肤病发病率确实很高,主要是皮肤霉菌感染、虫咬性皮炎及皮肤感染。今天上午第四军医大学一附院皮肤科车主任一行 2 人也来到我部,这样总部皮肤病防治组还有四军医大一院及兰州军区的 3个皮肤病防治组在我们六十一师师医院一共有 12 人,还有今天来的武汉后勤学院戴编辑一行 3 人一起在医院聚餐,很热闹也很高兴。今晚 8:30 左右,182 团又来了 2 名重伤员,一名重型颅脑伤,怀疑是后颅凹伤,在师医院简单处理后后送到第二野战医疗所。还有一名重型颅脑伤伤员还合并颈部大血管损伤,到医院仅半小时。还未来得及手术即已死亡,十分可惜。1986 年 7 月 6 日,晴(有时有阵雨)。全天在卫生科准备材料为明天召开全师卫生工作会议作准备。1986 年 7 月 7 日,晴。今天在师医院召开全师卫生工作会议,各团卫生队长及师医院所长以上领导参加,卫生科全体也参加了会议。先由各单位汇报工作,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研究布置,会议开得很成功,一直开到下午 1:30 才结束,与会人员在医院用餐后返回各单位。1986 年 7 月 8 日,雨。上午到落水洞第二野战医疗所,先到病房看望了我部两名伤员,后到所部邀请所领导及各组组长,在 10 号到我六十一师医院参加座谈会,他们愉快地接收了邀请。从二所出来还到集团军卫生处接回两名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的同志,上午 10 时半左右返回师医院。约 11 时左右,183 团来了一名手榴弹伤的伤员,当时伤势很重,大量血气胸,严重休克,组织有关人员输血抢救,安放胸腔闭式引流并进行气胸封闭,经过约 3 个小时抢救,伤员血压回升,伤情稳定。下午听海军医学研究所两位同志讲课,也看了他们带的新式担架的使用方法表演。晚上应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之约,研究商谈他们下一阶段准备开展的研究工作,需要我们如何配合。刘荫秋教授一行 4 人已经来了 10 天了,他们对我们医院工作作了充分肯定。在一线阵地山路抬运伤员1986 年 7 月 9 日,雨转晴。今天上午防疫所徐波所长及翟建国军医来卫生科汇报集团军在军区防疫队召开的集团军防疫会议精神,会议对前线卫生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卫生防病,阵地卫生管理以及灭鼠工作。下一阶段要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卫生防疫工作上来,整整研究了一上午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卫生防疫工作要与行政管理结合起来,才能落实好卫生防疫工作。下午到师军务科,与军务科长研究制定卫生管理检查的标准,打分及扣分等细节,以司令部后勤部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搞好阵地、营地卫生整顿建设的通知》,要求部队搞好宣传教育,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是要抓好落实。1986 年 7 月 10 日,晴。上午参加医院大查房,查房后,组织全体医生讨论两名死亡病例。这两名死亡伤员虽然刚到医院很短时间内抢救无效死亡,伤员伤情都很重,但同志们对这两名伤员的伤情、抢救过程都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死亡病例讨论一直进行到中午 12:30。下午在后勤部参加出击拔点作战后勤保障工作会议,会后到医院根据前几天的安排,请第二野战医疗所领导及组长以上领导来我师医院参加座谈会。晚上在一起吃饭,很热烈、友好,增进了两个单位之间的友谊,为今后工作开展打好了基础。1986 年 7 月 11 日,晴。上午在卫生科讨论整理资料,下午到师医院参加与三军大野战外科研究所座谈,医院和科室有关领导参加,主要内容是加强科研协作,支持野战外科研究所开展的科研工作。1986 年 7 月 12 日,晴。今天全天下部队,晨 6:30 起床,7:30 出发。今天到 183 团 6 连阵地,同行的有防疫所徐波所长及女子救护队的吴琳等 4 名女同志,在卫生队同志的陪同下,上午先到 6 连连部,后到整个八里河东山防区的制高点 1379 高地,给一线战士送医送药。下午又到该连 101 号及102 号阵地,晚上 8:30 才返回坪寨师医院。1986 年 7 月 13 日,雨。今天上午参加师医院党委会,主要内容是评定师医院模范军医、模范卫生员人选,及模范救护所,确定后上报。在讨论模范军医、模范卫生员时比较顺利,很快就确定了名单,模范救护所医院只有一个名额,讨论时遇到了问题,多数单位发了言、谈了意见,基本确定了先进单位,但个别领导就是不发言、不表态,这项工作一个星期前就已经布置,要求各单位认真讨论,提出讨论意见。但个别单位领导就是不表态,反映了单位之间还存在不团结现象,对这种不团结的苗头一定要整治,加强单位之间、领导之间、同志之间的团结,才能完成好一年的卫勤保障任务。1986 年 7 月 14 日,雨。上午到师医院参加全师防疫工作会议,各团均派卫生队领导及防疫军医参加,主要研究布置下一阶段部队卫生防疫工作,由医院防疫所组织实施。上午在后勤部还有一个会议,是师团后勤拔点作战协调会议,由卫生科项华助理员参加。中午 182 团于国兵队长到卫生科,我同他继续研究拔点作战卫勤保障的有关问题。下午还参加了师保密及档案管理工作会议。1986 年 7 月 15 日,雨转晴。最近有部分在一线阵地坚守的部队进行轮换。前几天 182团 3 营从一线阵地回撤到战术后方区驻地。今天全天我带部分师医院军医、卫生员及总部皮肤病防治组,到 182 团 3 营进行皮肤病普查普治工作,很受部队欢迎。抽空我还到住在附近的高炮团卫生队了解卫生队工作开展情况。在 182 团 3 营,我们对所有官兵都进行普查,发放了药品,晚上 8:30 才返回坪寨。1986 年 7 月 16 日,阴有小雨。上午在师医院参加查房,查房结束后和郑协理员研究医院有关工作。郑协理员虽然年轻,但工作认真负责、对人谦虚、工作踏实,是我的好帮手、好搭档。上午昆明军区防疫大队章主任一行 3 人还来师医院,我们商谈了有关工作,并交代防疫所介绍有关情况主动协助他们。下午在卫生科和卫生科几位助理员审查各单位上报的模范救护所及模范军医、模范卫生员名单。并初步确定了人选,准备以师政治部后勤部名义下发表彰文件。回撤时,女子救护队在阳平关车站集合1986 年 7 月 17 日,晴。上午给后勤朱部长汇报工作,请示并落实了有关模范救护所、模范军医、模范卫生员的表彰工作及文件下发。下午到第二野战医疗所,看望一名我部发生的地雷伤伤员,对该伤员的伤情同二所一起进行了分析。还在二所查阅了参战后我部转往第二野战医疗所的所有伤员及病员名单及单位。1986 年 7 月 18 日,晴转雨。今天全天要到 182 团阵地看地形,以确定出击拔点作战卫勤保障方案。早晨 6:30 起床,和后勤部张聪贤副部长、战勤科陆小荣科长一起,到了 182 团,直接就上了阵地,先后查看了 34 号、-34 号、40 号、41 号、43 号、35 号六个阵地,主要是看地形,查看道路,了解阵地情况,为下步拔点作战选定卫勤保障路线,设定 3 个阵地包扎所。今天查看的阵地都是最靠前的一线阵地,离越军阵地近,基本都是暴露地段,十分危险,尤其是从 40 号阵地到 41 号阵地,要通过约 500 米小路的暴露地段。为了保险起见,我和护送我的一名战士都换上军工服装,背上军工背架,军用挎包内装的是望远镜和照相机。经过的小路非常窄,仅 20~30 公分宽,加上前段时间下雨,不少地方形成了约 30 公分深的泥浆,路边地雷密布,怕踩上地雷,又怕越军冷枪冷炮,快速通过这段小路时已是一身泥水。到 41 号阵地后,阵地长及战士十分热情地给我们介绍阵地情况,我从各个方向多个哨位观察敌阵地。最近的哨位到敌阵地仅百米左右,敌我阵地同在向南倾斜的山坡之上,随时都可能发生情况。战士们枪内子弹都是上膛的,手榴弹是拧开盖的,拉环就在手榴弹箱盖上,十分危险。从阵地返回 182 团团部所在地 2 号坑洞内已是下午1:30 了,简单吃了午饭后与团后勤处长交换了意见。下午 5 时返回坪寨。1986 年 7 月 19 日,雨。今天开了一整天的会,上午参加后勤部办公会议,下午到 181 团后勤处参加师团后勤拔点作战后勤保障协调会议。1986 年 7 月 20 日,晴。芭蕉坪救护所在参战上半年由医疗三所负责,每三个月轮换,由张猛豹所长带的半个所,快到三个月了,准备由三所茅志平副所长带另半个所去轮换。今日茅所长将带的半个所出发,上去后有 5 天重叠适应时间,25 号张所长带领的半个所下撤。今早赶去医院给茅所长带的半个所送行。上午接着在医院查房,查房结束后和新疆军区支援我院的麻醉师蒋守平医生谈心,征求他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后到药房布置工作,还到一所及四所了解工作开展情况,还和郑敏协理员商谈了一些医院工作。1986 年 7 月 21 日,晴转雨。上午到 183 团,先到团卫生队向卫生队庾增队长了解全团发病及住院情况。后又同防疫所一起到驻地附近夭六村,对夭六村村民进行疟原虫带虫情况调查,共查 21 人。结束后又到 183 团炮兵营,检查了解有关阵地卫生管理情况、发病情况等。中午到炮兵团卫生队了解炮团发病及住院情况。下午 3 时返回到师医院,先找新疆军区加强我院的脑外科医生陈新生医生,与他谈心,征求对我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肯定了他们来我院开展工作的表现。与他谈心结束后,又和药房王巨信主任商谈工作,后到院部和顾祖荣副院长商谈工作。1986 年 7 月 22 日,晴。上午和卫生科项华助理员、师医院药房王巨信主任到集团军卫生处汇报工作。139 师姚祖生科长也来军部汇报工作。中午一起在军后勤部食堂吃饭,还喝了酒,下午回卫生科休息。1986 年 7 月 23 日,雨。上午到师医院和顾副院长、郑协理员商谈工作,还召集有关人员开了一个会,就是要安排医务人员到 182 团给从一线下撤的部队进行一次体检。这是我们卫生部门应该做的,也体现了领导对一线连队的关心爱护。对体检的内容、方法统一了意见,明确了责任,并进行了具体安排,体检工作由门诊所曹冠武所长负责。下午在卫生科学习新近下发的师医院规章制度。下午司令部门诊所张燕妮军医来汇报工作。出击拔点作战前带领师医院全院官兵宣誓1986 年 7 月 24 日,大雨。昨晚一夜大雨,今日白天雨更大了。我们卫生科住在后勤部旁边的一条小山沟里,沟内有一条小溪流,两旁山高坡陡,南侧有两栋木板房,靠上是我们卫生科,靠下是军械科,靠北侧一栋板房,是后勤勤务排一个班的战士。早晨起来一看,北侧山坡有两处小的塌方。赶快走到后勤本部查看,发现后勤部的木板房也有倒塌,在后勤部了解到,这几天的大雨已经给前线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整个战区多处发生严重塌方,很多道路、桥梁也冲垮,在盘龙江边晚上还冲走了多名战士,还有很多工事倒塌压死多人,整个集团军因为洪涝灾害已亡 21 人,很多发生的伤员送不下来。今天中午,芭蕉坪救护所来电说有 2 名伤员无法后送,怎么办?当时我了解到从坪寨到芭蕉坪十多公里的路多处塌方,汽车已无法通过。白石桥旁虽然水很大,但人还可通过,通过和芭蕉坪救护所商议,采用后送与前接相结合的方式,芭蕉坪由茅志平副所长带 5 个人先用汽车送到汽车无法通过部位,再采用抬担架的方式送过白石桥,师医院也派 5 个小伙子尽量向前接伤员,在半路会合后,师医院前接的人抬担架返回师医院,芭蕉坪救护所的人返回芭蕉坪待命。结果师医院派出前接的 5 位同志抬了近 20 里路,下午 7 时才返回医院救治,芭蕉坪的 5 位同志第二天电话汇报,当他们返回时,发现白石桥已被冲毁,石桥旁已形成一巨大瀑布,桥下水流湍急,桥面上仅留一条很窄的石条。战士李成淮看到这块条石说,我先从条石上爬过去,如能行,大家跟着我爬过去。冒着巨大危险,李成淮慢慢爬了过去,接着 5 个人慢慢都爬了过去,非常紧张危险,这些人还要回到芭蕉坪待命,准备救治新的伤员。今天上午师医院门诊所曹冠武所长还带领医院几名官兵到 182 团老地房营区给下撤的一线官兵体检,也因下大雨道路不通,晚上 8 时许才返回到医院。今晚卫生科对面的山坡还发生了两处滑坡,还伤了 2 名战士。连日的大雨给老山地区造成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必须提高警惕,防止洪涝灾害进一步扩大,对我们卫生单位,要及时加强伤病员的救治。1986 年 7 月 25 日,大雨。大自然正是威力无穷,今日中午12:30,我们卫生科前面的小溪突然下来一股强大的泥石流,一下就冲掉了我们架在小溪上的接连桥,桥上放的脸盆等东西都来不及拿回来。泥石流一下堆到我们卫生科门口,还在不停的上涨。我们赶快疏通小溪,同时做好搬家的准备,还打电话让医院派人来支援。很快蒋新兵队长带领10名战士来到了卫生科,帮助疏通水路,在卫生科周围筑起防洪堤,一直干到下午 6 时才基本完工。但泥石流的危险依然存在,必须百倍提高警惕。今晚卫生科干部要轮流值班,观察水情。上午 11 时左右,芭蕉坪救护所报告,181 团 -17 号阵地发生一名伤员,-17 号阵地今日凌晨 0 时左右遭到越军偷袭,该名伤员被手榴弹炸伤腹部、肠子破裂脱出。坚持到天亮,由 181 团卫生队送来芭蕉坪救护所,现在有创伤性休克症状,脱出的肠子已污染,必须马上手术。可从师司令部及 183 团得知,白石岩大桥昨晚已彻底冲毁,人已无法通行,交通已完全中断,本应送师医院基本救护所手术已无法实现,只能在芭蕉坪救护所就地手术抢救。三所张猛豹所长感到有一定困难,我在电话中给他们分析:现在芭蕉坪救护所正处于交接重叠期,张猛豹所长及茅志平副所长都在芭蕉坪,你们都是外科医生,虽然没有麻醉医生,中下腹部手术上腰麻也可以,另外检验科韩坤生军医也在芭蕉坪,血源问题,我马上给 183 团打电话,请求支援。我还给他说,这样的手术在芭蕉坪做是有困难,芭蕉坪救护所主要解决气管切开,气胸封闭等紧急救命手术。我本应前来支援,但白石桥已冲毁,人已无法通过,我也无法步行前来,张猛豹所长表示,克服困难要完成手术。我马上给 183 团李团长打了电话,请他们抽调几名战士到芭蕉坪救护所献血,李团长十分痛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晚上张所长来电话告知,下午顺利进行了手术,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第二军医大学校友1986 年 7 月 26 日,阴有阵雨。今晨从电话中得知,昨晚半夜 183 团卫生队受到洪水及泥石流袭击,整个卫生队营地全部被冲毁,还有 6 人受轻伤,已送至师医院。早饭后匆忙赶到师医院,先看望了 183 团卫生队的 6 位同志,都是皮外伤,没有什么大问题,嘱他们好好休息。在师医院看到已有多处道路、木板房受到洪水冲击,泥沙淤积,我马上组织全院官兵清理道路,挖好排水沟渠,使基本可以恢复汽车通行。1986 年 7 月 27 日,阴有小雨。上午早饭后和卫生科项华助理员、医院药房王巨信主任、防疫所翟建国军医,一起到 183 团卫生队驻地调查了解受灾情况及部队发病情况。183 团卫生队处于上坝村旁的一片坡地上,原来搭建了 10 多顶帐篷,半夜受到泥石流的冲击,虽然人员没有损失,但帐篷及所有物资,包括卫生装备都已被冲毁,损失巨大。现场景象十分凄凉,当场给统计后决定上报灾情损失请求补发。调查部队灾后发病情况,还好并无大碍,主要是些感冒、腹泻等病人。从 183 团卫生队了解到,白石岩大桥已部分修复,人员可以通行。心中老挂念着那个 181 团腹部外伤伤员的情况,在芭蕉坪救护所手术后已近两天,伤员情况怎么样?决定步行去看一下,顺便勘察一下道路。经过两个小时的步行,到达了芭蕉坪救护所,马上就去看望那名伤员,伤员叫牛选民,是 181 团二营六连的一名战士,25 号凌晨在 -17 号阵地受到越军偷袭,被手榴弹炸伤腹部,造成开放性腹部伤,小肠破裂脱出腹腔。我了解了手术当时情况,由张猛豹所长主刀,茅志平副所长打了腰麻,再上台协助张猛豹所长手术,术中切除了破裂外伤的小肠约 40 多公分,手术经过顺利,还从 183 团二名战士那里抽血给伤员输上了血。目前伤员伤情稳定,可以用担架后送,道路情况,白石岩大桥已基本修复,步行抬担架问题不大。当即决定马上接力后送,前接和后送相结合,由芭蕉坪救护所及 181 团卫生队组织十多人抬担架后送。我马上打电话到师医院,让师医院组织十多名干部战士前接,先用汽车开到无法前行的地段,再步行前接,我一直从芭蕉坪随担架到坪寨。刚走过白石岩大桥不远,两支队伍就相遇交接了伤员,经过两个多小时步行及半小时车运,下午 6 时安全到达师医院。1986 年 7 月 28 日,阴有小雨。上午在卫生科和助理员项华、师医院药房王巨信主任及周司药一起研究上报药品、器械因灾损失情况。并拟定了书面报告,准备明天去军卫生处及前指卫生部汇报反映情况。下午在卫生科整理材料,主要是分析全师进阵地前后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准备分析整理后写成文章。1986 年 7 月 29 日,雨转晴。早饭后先到军卫生处,后到前指卫生部,汇报我部受灾损失情况,并递交了书面报告。上级部门都表示要大力支持,解决问题。军卫生处当即给了一些药品,前指卫生部也答应给一定补充。当天还先后到军区防疫站、前指血站,各送了一面锦旗,表示对我部工作支持的感谢。还到防疫大队、第三野战医疗所征求意见,联系工作。下午回到师医院后,听顾祖荣副院长介绍,今天上午陕西省慰问团到医院来慰问,带队的是陕西省人大的一名副主任,参加的有各界代表、文艺界演员、记者等十多人。因两天前从芭蕉坪转下来的那名腹部伤伤员是陕西商洛人,慰问团就到他床前慰问。当人大那位主任问到伤员:负伤后有什么想法?那位伤员告诉主任:我没有完成好任务,刚上阵地几天就负伤下来。就那么简单的一句实在话,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不少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陕西省有名的歌唱演员一边哭着一边给他唱歌,现场气氛十分感人,有一名记者因过于激动当场昏了过去,头被床架子撞破了,缝了几针。我们的战士把整个心身都交给了祖国,真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1986 年 7 月 30 日,晴。上午到医院参加业务查房,看望伤员后到药房,与药房几位同志商谈工作,下午在卫生科看材料。和见习学员在“八十年代上甘岭”1986 年 7 月 31 日,晴。今天成都军区万海峰政委要到医院视察工作,为了迎接他的到来,我一早就到达医院,检查各单位准备工作落实情况,尤其是要打扫好卫生。还专门给伤病员开了一个会,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顺便进一步熟悉一下伤病员的诊疗情况。一直到上午 11 时 55 分,万政委一行才到达医院,先到病房看望了伤病员,后又与医院领导及部分医务人员合影留念。中午通知我下午 3 时到司令部,万海峰政委要接见团以上干部,师医院来了一重伤员,要我回医院参加救治,我又急忙返回医院抢救伤员,待伤员平稳后,我才抽身参加了医院八一会餐。1986 年 8 月 1 日,晴转雨。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没有安排什么活动。上午在卫生科写材料,冥思苦索也不得好的词语,写不下去了,先停一下。下午到医院看望几个重伤员,和顾副院长郑协理员一起商谈工作。晚上抽空看了会电视,借机放松一下自己。1986 年 8 月 2 日,晴。上午总后工作组来我部了解受灾情况,我给他们汇报了卫生系统的受灾情况。下午继续在科里写材料。1986 年 8 月 3 日,晴转小雨。上午给兰州军区后勤工作组汇报医院全面情况,师后勤部张副部长参加。中午一起在医院吃饭。下午再次去 183 团卫生队进一步调查受灾情况并决定补充办法。晚饭后又去炮兵团卫生队了解受灾情况,主要是火箭炮营卫生所在洪灾中损失较大,卫生所物资基本全部被冲走,要优先补充。晚上参加后勤部办公会议。1986 年 8 月 4 日,晴有阵雨。今天上午兰州大学慰问团到师医院慰问,要活动一个上午,我一直陪着慰问团,慰问伤病员,慰问工作人员,并根据慰问团的要求,安排了几个表演节目。上午抽空给医院布置继续给 181 团 3 营体检事宜。中午,烈士处理组高炮团郭军医来找我,商谈烈士的伤情登记事宜,我要求他一定要详实、及时。1986 年 8 月 5 日,晴有阵雨。今天我亲自带领医院 18 名医务人员到 181 团三营体检,总部皮肤病防治组 3 位专家也一同前往,上午在 9 连体检,下午到 7 连体检,进行很顺利,深受官兵的欢迎。中午在 181 团卫生队吃饭,晚上回师医院吃饭。1986 年 8 月 6 日,晴。今天医院派体检组继续到 181 团 8 连体检,我在卫生科研究受灾损失的上报材料。1986 年 8 月 7 日,雨转晴。昨晚又是一夜大雨,下半夜下得尤其大,害怕再次发生灾情,早晨 5 时就起床,观察周围水情,还好没有特殊情况发生,上午雨开始停了,天气转晴。防疫所徐波所长前来商谈前一段时间开展的灭鼠工作,准备进行验收总结。下午顾祖荣副院长来研究医院一些管理工作,顾副院长工作特别认真,对医院管理工作抓得细、要求严,是我非常好的工作助手。1986 年 8 月 8 日,晴有时有阵雨。今天派项华助理员带队,医院体检组到 182 团三营体检。我在卫生科整理材料,主要是已经收集到的我师进阵地前后各 100 天的发病情况,对收治在各团卫生队、师医院以及各野战医疗所及几所后方医院,所有我师病人,都进行了详细统计,所有病人都列在一张大表上,准备进行分析总结,今天拿出初稿,整整一天都在搞这一份材料。1986 年 8 月 9 日,晴有阵雨。今天全天继续在卫生科修改昨天写的那份材料,题目为《我部进阵地前后 100 天发病情况分析》。今天修改完毕打印后准备投人民军医杂志。晚饭后到师医院安排明天准备到 181 团阵地检查事宜。师医院撤离老山前线途中,群众欢送场景1986 年 8 月 10 日,晴。今天天气格外晴朗,能见度相当好。晨 6 时起床,6:30 出发。上午 8 时许,到达 08 号阵地卫生队驻地,在 181 团卫生队吃了早饭,了解 181 团卫生队最近卫勤保障的一些情况,10 时左右再次出发。先到 -14 号阵地,在 -14 号阵地刚好碰到一名刚刚受伤的伤员,该伤员是六连守卫无名高地的战士。刚刚在阵地上修筑工事时不幸触到地雷,一侧小腿及足严重炸伤。我们协助阵地卫生员对该伤员进行了包扎处理,检查全身情况尚好,就让他们下送到师医院处理。我们继续前往 -17号阵地,-17 号阵地是八里河东山方向最前突的一个阵地,距前沿越军阵地不足百米,互相看的都很清楚,十分危险。该阵地有一个排的兵力,始终有一名军医在阵地上,我们在阵地上看了多个哨位,了解了阵地卫勤保障的情况。该阵地多次遭越军偷袭,上次一名腹部开放伤伤员就发生在这个阵地。看完阵地,我们正准备返回 08 号阵地,突然团里来电话通知,据观察所观察越军有炮击我阵地可能,因为返回 08 号阵地要经过一段暴露地段,非常危险。-17 号阵地长说什么也不让我们走,怕发生问题。无奈就在 -17 号阵地同战士们一起吃午饭。一直到下午三时警报解除才返回 08号团卫生队,和 181 团卫生队范队长商量了一些工作,下午6:30 返回师医院。在师医院又刚好碰到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陈教授一行 4 人来我师送一些野战外科器械,及讲解施用方法,陪他们一起在师医院吃了饭。今天到前沿阵地,搞得一身都是泥,晚饭后就在医院旁小河洗了一个澡。医院旁有一条不大的小河,在流经医院的位置,河底有一很大的泉眼,不停的冒出清澈的泉水,我们就在泉水周围稍作改造,形成了一个 8 米见方的水塘,深约 1米,我们在水塘上方支了一顶连用帐篷,一个天然的澡堂就建成了,水非常好,流量也大。医院规定了男、女分别洗澡的时间,解决了医院官兵的洗澡问题。我已在那里洗了多次了,有时半夜手术,术后身上沾一些血,在泉水里一洗,浑身舒服。1986 年 8 月 11 日,晴。昨晚又下了一场暴雨,虽然只下了 15 分钟,但雨非常大,用倾盆大雨来形容也不为过。全天在师医院,上午通知全院医务人员及 181 团、182 团卫生队的同志一起来师医院听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同志们讲课,上午讲理论,下午做动物试验,主要是展示他们发明的血管吻合器、环甲膜切开器等外科器械。下午,军区防疫大队来 2 位同志,准备到 183 团调查鼠密度,晚上就住在师医院。1986 年 8 月 12 日,雨。今天全天在师医院,上午听三医大教员讲课,下午看有关录像,进一步熟悉了器械的使用,非常适合前线部队医院。1986 年 8 月 13 日,阴有雨。上午在医院听陈教授讲“创伤性休克”课。他们在我部工作基本结束,中午欢送他们。防疫大队 2 位同志对 183 团鼠密度调查也已完成。中午一并送行,午饭后,第三军医大学的 4 位同志继续前往 139 师医院,防疫大队 2 位同志返回防疫大队。今天上午昆明医学院 16 位同志来我部慰问学习。中午由郑敏协理员负责接待,下午他们到后勤部慰问,还和医院打了一场篮球。今天早晨派项华助理员到 182 团检查卫生防病工作。1986 年 8 月 14 日,雨。上午参加后勤部办公会议。下午和卫生科邢剑铭助理员一起拟定战场卫生小报内容准备打印下发。晚饭后听医院报告,师赵文龙副师长因感冒发热住院,前去医院看望。在一线阵地炮兵观察所察看敌阵地1986 年 8 月 15 日,晴。今天昆明医学院 16 位同志要在师医院展开慰问及联欢活动一天。上午组织医院部分同志和他们开了一个座谈会,介绍了医院开展工作有关情况,还带他们参观了各科室。下午 3 时,昆医的同志和师医院人员进行了联欢活动,虽然天气特别热,但同志们都认真观看表演。今天上午 10 时许,军卫生处杨助理带总后医学专科学校一行 4 人来医院见习,2 位干部,2 位女学员,其中一位男教员姓李,是总后医专胸外科教研室主任,是原总后李聚奎政委儿子,一位女队长姓叶,是带队的学生队队长,二位女学员。给他们简单介绍了医院一些情况,参观了各科室,对他们的住所进行了安排。上午还来了两拨人,一拨是兰州军区总院的一名皮肤科医生及集团军炮兵旅卫生队 2 名医生。另一波是军医前指医疗器械修理组的 3 位同志,主要来了解医疗器械在这次洪灾中的损失情况。一并留上述人员中午在医院吃饭,表示欢迎。下午第二军医大学一名叫梁萍的女学员及兰州军区军医学校 6 名女学员也来我院见习,都给作了安排。这次四个军医大学各抽 15 名优秀的毕业班学员到老山战区见习三个月。第一、四军医大学在 139师,第二、三军医大学在我们六十一师。第二军医大学 15 名学员中 1 名女学员在师医院见习,14 名男学员全部到 181 团见习,大部分分到一线阵地。第三军医大学15 名全是男学员,全部到 182 团见习,也大部分到一线阵地。兰州军区军医学校 6 名女学员,及总后医专 2 名干部 2 名女学员留在师医院见习三个月。今天晚饭所有来医院见习的同志和医院领导一起吃饭,加了几个菜,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全天在师医院忙了一天,抽空和医院几位所长交谈,了解医院战士的思想状况,现在任务重,来往人员比较杂,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放松。1986 年 8 月 16 日,晴。上午到师司令部开会,听取刘登云师长讲话,主要内容是要加强机关和部队的管理问题。会后到司令部门诊所张燕妮军医处了解门诊所业务工作情况。后又到师医院看望一危重伤员,这名伤员是重型颅脑伤伤员,今日凌晨送到医院后就开始手术抢救,一直到晨 8 时 30 分尚未脱离危险,伤员重度昏迷,只能继续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加强药物治疗,看能否好转。下午在卫生科,师医院门诊曹冠武所长来汇报商谈工作。晚饭后到师医院参加全院点名,会后和顾副院长、郑协理员研究、加强医院政治思想工作,加强行政管理的一些措施安排。1986 年 8 月 17 日,晴。上午到司令部开会,听取传达文件及张副师长讲话,中心内容是纠正党风,加强党的建设问题。中午在师部参加欢送昆明医学院老师及学生代表组成的前线慰问团。下午到师医院,有 2 名地雷伤伤员正在手术抢救,后勤政工科要去录像。我到手术室看了一下伤员情况,见第二名伤员伤情较重,据了解这名伤员是一名侦察兵,今晨去越军阵地侦察路上,鞋带开了,他让后面同志先走,自己向路旁跨出一步蹲下系鞋带,不想踩上了地雷一侧小腿及足严重炸伤,在阵地上包扎后送来师医院,因严重毁损,做了小腿截肢术。在医院吃完饭后返回卫生科,到晚上 10 时左右,医院突然来电话,说第二名地雷伤伤员术后伤情突然恶化,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让我赶快到医院参加抢救,我赶忙跑到医院,发现抢救室内几十名医务人员围着那名伤员,只见伤员烦躁不安、大声呼叫,虽然用过多次镇静剂,但无效。我检查发现伤员有缺氧症状,联系到下午了解到的特殊受伤体位,判断该名伤员有肺震爆伤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马上嘱用面罩呼吸机给伤员行加压给氧,静脉注射复方冬眠灵半支,并输入中等量激素。伤员很快安静下来,我让赶快拍个胸片,当时医院最大最贵的设备就是一台 50 毫安的 X 光机。伤员一安静下来,大家提起来的心也慢慢放下来了。这时我才发现师赵副师长也在现场,他前几天感冒发烧住院,还未出院,赶上医院抢救伤员,他也来现场观看。伤员去拍片去了,他把我叫到一边,给我说:这个伤员抢救快一个小时了,他一直在现场观看,前后几十个医生、护士、卫生员参加抢救,没有统一意见,用了几种药效果都不好,乱哄哄的,你一来,大家马上安静下来,眼睛都盯着你,你几条措施一上,伤情马上好转。他给我说,想到了一句话很贴切,就是“一鸟入松林,百鸟哑静”。他还给我说:你们很辛苦,明天我拿一瓶茅台酒给你,这瓶茅台酒不是部队的,是前几天从北京家里寄来的,寄了一箱,拿一瓶来你尝尝。赵文龙副师长据说是杨成武将军的侄子,1959 年上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在部队从事技术工作,80 年代初落实政策在国防大学培训了 2 年,在我部参战前担任我师副师长,人非常实在,对下级非常好,很受官兵的爱戴。一会儿伤员胸片拿来了,从片子上看,肺有多处挫伤、渗血,肺爆震伤诊断明确。我再次仔细检查伤员,发现腹部也有轻度压痛反跳痛,马上做腹腔穿刺,未抽得液体,考虑因震爆腹部也可能有挫伤,嘱加强观察和护理,密切注意伤情变化,下半夜 2 时多返回卫生科休息。未完待续……季振宗,男,1946年出生,张家港市塘桥镇人。1963年8月,从常熟省中考入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并同时参军,1966年1月入党。1968年8月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原兰州军区21军61师医院,先后任军医、所长、副院长等职。1985年后任师卫生科科长兼师医院院长。1985年12月至1987年6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认真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成绩显著,荣立二等功一次。1991年后调解放军第三中心医院、第三二三中心医院任业务副院长(正师职)。2000年5月从部队提前退休后,作为张家港市引进的科技人才应聘到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任主任医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军区总医院属于哪个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