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搜索匿名用户2011.06.23 回答  一、精神调养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热主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主神志,为君主之官。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夏季怒气当令,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所谓“壮火食气”。故祖国医学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在炎热的夏天,尤其要更重视精神的调养,因为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医书》中指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因此,夏季神气调养要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要使精神象含苞待放的花一样的秀美,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所以,在万物繁荣的夏天,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如果条件许可,还可参加夏令营活动,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这样既使人心旷神怡,又可以锻炼身体。
  二、起居调养
  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人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在夏季,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因为夏天太阳升得早,清晨空气清鲜,早起后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夏日养长之气。
  三、饮食调养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正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所说:“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从而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人的消化功能较弱,置顶
什么是养生学 养生定义【中医养生的概念及意义】发布时间:2020-03-18浏览量:5670次手机浏览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什么是养生学 养生定义【中医养生的概念及意义】音频内容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养生最早见于庄子,所谓的生,就是指生命生长生存之意义,所谓的养,就是保养调养培养的意思。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所实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的活动。中医健康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之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人民保健生活的实用科学。自古以来,人民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在我们的素问中就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里所谓的阴阳是我们生存的根本,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对于懂得养生之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历代所有的养生专家,由于各自自己的实践和体会的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神气,精气,食养,药膳等方面各有所长,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比如说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武术养生等,他们都是通过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之下,养生学派吸收了各自的精华,提出了一系列的养生原则,比如说顺应了自然,饮食调节,调节脏腑,通畅经络,使养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文由爱医医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爱医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就诊依据.相关推荐
牙龈出血头晕是怎么回事
支娜 锦州市中心医院浏览量:4852次
内火中医辨证论治
崔建军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浏览量:4828次
引起肺热病的原因
崔建军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浏览量:4360次
哺乳期能吃姜吗
哺乳期女性可以适量吃姜。建议用量:15克/天,哺乳期女性可以适量吃姜,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解毒的功效,对于哺乳期女性来说,适当食用姜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促进乳汁分泌。姜不宜与芹菜同食。
龚雨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浏览量:3748次
犀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犀黄丸是一种由中药材组成的药物,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具体如下:犀黄丸中含有多种中药材,如牛黄、犀角、黄芩、黄连、麝香、雄黄等,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肿止痛等功效,对淋巴结炎、乳腺囊性增生、骨髓炎等疾病有一定帮助。
陈凤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浏览量:4499次
灵芝上火吗
食用灵芝有可能会引发上火,一般少量吃一些不会出现上火,适量服用可以起到补气血的作用,但是过量服用有可能使人体上火。灵芝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但是肠胃功能不好的患者,可能无法吸收其中的营养。
陈凤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浏览量:4447次
养生和养生之道是两个词语,也代表了两种含义。养生之道是包含在养生里面的。那么,什么是养生之道呢?它和养生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别着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养生之道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养生之道似乎指的是养生的方法,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去查阅相关资料,看看书籍里是怎么解释这个名词的,互相来学习一下吧。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心理学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心理学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身心运动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动中取静”、“静中有动”,实现“不妄作劳”。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内容。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健身活动。多融合了自然养生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看来,养生之道并不像我们刚开始理解的意思,它不是指养生的方法,而是指养生的理论。所以,我们在看到一个新名词的时候,一定不能简单的就认为它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含义,而是要通过查找和翻阅资料,去确认这个名词所代表的含义。不经过求证而得出的解释,往往会出现内容的偏差,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意思南辕北辙的笑话。这就差的太远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生的实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