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女子患新冠冠延长手术后遗症症外国女子患新冠冠延长手术后遗症症死亡

最近看到两项有关新冠后遗症的研究,给大家分享并谈一些我的看法。第一项:美国研究发现感染过程中丧失嗅觉和味觉者占一半以上,感染后3/4完全恢复,1/5部分恢复,极少数没有恢复(https://t.cn/A6pOOd5u)。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一个2021年的全国性健康调查数据库,对其中29696 名成人感染者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感染者被问及他们症状的严重程度、味觉或嗅觉的任何丧失以及这些感官的恢复情况。结果如下:参与调查的感染者中60%失去了嗅觉,58%失去了味觉。此外,并非所有患者在从感染中康复后都能完全恢复这些感觉。失去嗅觉者中,72%完全恢复了嗅觉,但24%只是部分恢复,超过3%完全没有恢复。失去味觉者中,76%完全恢复,20%部分恢复,超过2%根本没有恢复。图源:摄图网,已获授权研究还发现,新冠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嗅觉或味觉丧失之间存在相关性。随着症状严重程度的增加,嗅觉或味觉丧失的患者比例也在增加。此外,随着症状加重,嗅觉和味觉恢复的可能性也有所下降。第二项:英国发现感染新冠无论轻重,都导致脑结构改变研究人员对英国生物数据库(UK Biobank)的785名51~81岁对象进行分析。2021年,有401人在两次脑部扫描之间感染新冠,其余384人没有感染过,作为对照。针对感染前后两次扫描结果的比较发现存在显著改变:1. 眼窝额叶皮层和海马旁回的灰质厚度和组织对比出现更大程度的下降;2. 与初级嗅觉皮层功能相关区域的组织损伤标志物变化更大;3. 新冠感染者的全脑体积下降更多,平均认知能力下降也更多。在排除了15名住院患者后,这些影像学和认知的前后改变,在轻中度感染者中也被观察到。这些改变是否部分逆转或会长期存在,仍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不同年龄感染者的脑部变化https://t.cn/A6pO9lmr陶医生点评:第一项研究涉及嗅觉和味觉。我自己5月上中旬首阳,目前还有咳嗽,确实也隐约感觉嗅觉没以前敏感了,但只是主观感觉,没有前后量化比较过。必须强调一下:嗅觉和味觉目前无法通过客观检测定性定量分析,只能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报告,这会受到很多干扰,所以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不是太高。但这不是说不存在对嗅味觉的影响, 只是这种影响受限于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精确估计,比较混沌。对我来说,嗅觉不敏感也挺好,至少胃口可以没那么旺盛,有利于控制体重。第二项研究比较硬核。因为,这不是感染者告知的主观感觉异常,而是感染前后的脑部影像学数据分析,是客观的定量数据,而且还有同期的未感染者作为对照。这项脑部影响研究发表于2022年3月,研究的病例截止2021年5月,当时应该主要是新冠原始株和Delta株流行,不能代表其他变异株对脑部的影响。按图展示的结果,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脑部结构数据明显存在差异,至于这种差异的持续性和后果,那是另一回事。图中右下角小图显示脑部的嗅结节区域,在感染前后也有明显差异。结合第一项同期感染者的嗅觉味觉调查研究,可以合理推测:新冠(原始株或Delta株)对嗅觉的影响可能不是局限于鼻子局部的神经,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脑部的嗅觉神经中枢,导致更长期的效应。这就提示,新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是新冠后遗症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大多数中国人也经历了一波感染,现在正在经历第二波,中国对新冠后遗症的研究也应该有条不紊地开展。新冠后遗症是个大杂烩,很多只是主观感受,客观性较差,难以定论。这个脑部研究提供了客观检测结果,应该成为新冠后遗症研究科学化的方向。而且,这个脑部研究的方法一点也不难。就是通过大数据的方法,找到一群在感染前后做过相同客观检查的患者,再找一批同期也做了相同检查的非患者,两组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的可信度很高,几乎不用花钱。中国的医疗信息化也已经发展得很不错,完全可以基于去年12月这波感染做类似英国的研究,为评估中国奥密克戎株感染后的后遗症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总是引用外国人的研究来指导中国的疫情防控,这可不行,希望有人在做这些事。事实就是事实,实事求是最重要。
  很早说过,我打算每个月做一个长新冠的月度投票调查。  上次发长新冠投票调查,还是2月份的事情。  后来因为每周日的新冠感染情况投票,加入了长新冠选项,所以就没有每个月去发这个长新冠调查。  不过,我打算还是每季度发一次详细的长新冠的调查。  主要是统计长新冠对人们生活影响情况。  比如,这次会统计长新冠对生活的影响比例。  我是分三个等级:  对生活影响较小:对生活有一些不利影响,但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节奏。  对生活影响较大;对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影响了正常生活节奏,但不至于严重到无法工作。  严重影响生活;对生活影响十分严重,甚至都导致无法工作,或者需要换一些强度不大的工作,彻底打乱原有生活节奏。  再说一下这里长新冠的定义。  长新冠:这里是指,5-7天的剧烈发病期结束之后,但仍然还是有一些症状。  这里的症状是指,转阴之后,仍然有包括并不限于:疲劳、嗅觉丧失、味觉丧失、心脏症状、肌肉疼痛、脑雾(注意力不集中)、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症状加重、咳嗽、胸痛胸闷、失眠、头晕、抑郁和焦虑、耳鸣,等等。  不过,今天看到一个新闻,有专家说“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就不敢讲,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  总算还是有专家说点实话。  这位专家也是有一些争议,但不管其过往争议如何,至少这位专家这次说的话,比起什么“长新冠是心理作用”,要实事求是一些。  我们先就事论事的讨论长新冠这件事情。  去年底放开的时候,有专家说长新冠是心理作用,传播还比较广。  这使得,只要我每次一说起长新冠,总有人说,长新冠只是心理作用,让我别造谣。  但国外研究长新冠的数据很多,长新冠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客观存在。  国外很多医院,都有专门治疗长新冠的门诊。  在全世界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长新冠在人群中的比例一直还比较稳定。  比方说,英国统计局,有一个月度的长新冠统计报告。  最新报告是3月30日发布。  根据这份报告的显示,截止到3月5日,英国仍然有190万人存在长新冠,占总人口比例是2.9%。  这跟去年的数据基本还是一样的,过去一年,英国长新冠比例一直是在3%左右浮动。  这说明,长新冠是一个水池效应。  一部分长新冠患者,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痊愈。  但因为疫情的持续,导致又有一些人出现长新冠。  当痊愈和新增的人保持一个动态平衡时,长新冠人群比例就会长期保持稳定。  英国的数据是,长新冠占总人口的比例是3%。  美国方面数据,长新冠占总人口比例是7%左右。  我读者投票里,截止5月13日,长新冠占比是5%。  然后英国190万长新冠人群,有170万是持续超过3个月,其中有130万已经持续超过1年。  150万人,占比79%的人是认为长新冠对日常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38万人,占比20%的人是认为长新冠对日常生活“限制很多”。  这个跟美国的数据也比较相符,美国长新冠人群里,会严重到影响工作的比例大约是10%-20%。  这是英国已经放开两年的结果。  对我们有一些还是有一些参考。  但比较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过去这半年,我们对长新冠的系统性研究也比较少。  舆论上,一说长新冠,就很容易遭到人谩骂,说你是造谣。  对此,我也是挺无奈的。  长新冠是一个客观事实的存在。  放开才更要重视长新冠这类长期影响。  在常态化疫情下,当鸵鸟无视疫情,只会放大新冠对人们的伤害。  还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客观研究,尽可能减轻长新冠对人的伤害。  这才是专家学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把眼睛遮起来,说长新冠是心理作用。  有些人把专家说长新冠是心理作用,信以为真,结果有了长新冠,就对自己疑神疑鬼,不敢确认自己是不是有长新冠。  这种自我怀疑,很容易滋生抑郁情绪。  而且,周围人有时候还会觉得是他太矫情。  这对那些正在遭受长新冠折磨的人,是一种二次伤害。  特别,长新冠最典型的症状是疲劳、脑雾,这个很容易被混淆,而不被人所理解。  比方说,有人阳了之后,就一直感觉很疲劳。但一跟亲人说自己很疲劳,很容易反而被亲人认为是你矫情,甚至还觉得你只是自己懒而已。  但可能你就是很疲劳,这不是你自己能控制的。  所以,周围人的不理解,就容易产生二次伤害。  而“长新冠是心理作用”的错误认知,在大范围传播后,更容易加剧人们对长新冠人群的不理解,放大了这种伤害。  实际上,英国的长新冠调查里,72%的长新冠症状就是疲劳,51%是注意力不集中,49%是肌肉疼痛、呼吸急促。  此外,从我长期感知的读者反馈,心率异常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长新冠症状,但比较不容易被发现。  比如,有些人阳了之后,静息心率仍然会过快,或者运动没两下就心率达到以前的极限。  这些都是比较隐蔽的。  其实我虽然觉得自己没有长新冠,但也有一些比较隐蔽的影响。  比如我自己,以前写文章,虽然也经常写着写着很兴奋,但并不至于会心率过快。  不过,自从阳了之后,我经常写文章,只要稍微一兴奋,这个心率就会加快到100出头。  虽然这对我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利影响,我前段时间去体检,也没有发现心脏有什么明显异常,所以我平常投票也都是投“感染过1次,已经痊愈”,没有投“长新冠”。  但严格来说,这种心率异常,还是有一些隐患,至少说明,新冠病毒对我心脏是有一些影响。  本来我之前感染新冠的时候,也有过心脏疼痛的症状。  只不过,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都还搞不清楚,长新冠对人体影响的一些具体原理和过程。  其实长新冠是一方面,另外就是新冠对人体免疫力的伤害,也是一种长期影响,这导致全世界范围内,各类慢性病的发生率,都比往常年份要高。  这个美国方面是有比较多的研究数据。  所以,在疫情常态化后,我们更需要重视新冠病毒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危害。  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免受长新冠伤害,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尽快痊愈。  这种重视,并非说我们就得去走回老路。  我们要往前走,但需要看着路走,而非闭着眼睛走路。  闭着眼睛走路,很容易走歪路,甚至掉落悬崖。  只有把眼睛睁大,看着前方的道路和悬崖,才能保证我们能一直走在正路上,而不是走歪。  这就是我一直呼吁我们舆论要正视疫情的原因。  坚持实事求是,只有我们对新冠了解越多,才能保护自己健康,才越有能力保护民众的健康,才能让民众避免焦虑。
2022-07-19 09:56
来源:
科技生活快报
据媒体报道,加拿大一女厨师汤普森,患新冠后留下严重后遗症,视力变差,呼吸困难,身体总会觉得严重疲劳,在连站着喝水都有困难。
由于无法工作,积蓄也将耗尽,再加上难以获得到加拿大政府有效的经济救助,再也无法忍受新冠后遗症对其身体、精神和经济上的多重折磨与打击,只得申请安乐死。
据了解,汤普森所居住地有对残疾人经济帮扶的项目,如果申请成功,每个月能得到1000多加元的救助金,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她担心申请起来也要数年才能得到批准。即使申请成功了,1000多加元也只能够交房租的。所以,汤普认为,摆在她面前的只剩下两条路:“要么慢慢地、痛苦地死去,要么迅速结束生命”。
在加拿大,安乐死是合法的。早前,有患绝症的成年人都可以申请安乐死,接着是“合理可预见死亡”的病人,再到后来进一步扩展到有“不可忍受”、“无法逆转”的疾病就可以申请。
今年,加拿大扶贫又出新招:由政府出钱,给穷困潦倒无法继续生活的人提供安乐死服务,让穷人“有尊严地结束生命”。目的是,为加拿大政府省下近百亿的医疗费用。有批评者认为,加拿大的安乐死被滥用于惩罚穷人和弱者。
有网友表示,加拿大的这一做法,简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标榜“人权”“自由”“民主”的国家,用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借口,剥夺穷人的生存权。为了节约政府开支,竟然不顾及穷人的生命!人之不存,权之焉附。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还会有人不懂呢?
有网友称,加拿大这个厨师的情况不符合安乐死吧,又不是绝症,仅仅是因为没钱活下去这个太夸张了,社区每天都有给流浪汉免费发放的食物,活下去就有希望啊!其实她是不想死的,只是经济和生活不如意,医生不应该同意她就这样死去的!
可能确实有的人对新冠病毒特别敏感,造成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后遗症,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放弃生命的理由。人从来不光只是为自己活着的,那些身陷痛苦还不断努力着的人,才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新冠后遗症和西方感染人数,是一个不断注水和放水的过程,注水的速度一直大于出水的速度,如果病毒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病毒的不断变异和疫情的持续,当这个状态不断膨胀,劳动力的短缺和生育能力的下降,将会让那些躺平的国家进入自我否定状态!
也有人认为,估计反复被感染,免疫力会越来越低。毕竟这病毒携带有艾滋病毒片段,对免疫力破坏很大。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死,如果有一天像这个加拿大人一样也生不如死,或者患上了绝症没有钱医治,又不想拖累家人,选择安乐死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冠修复的弊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