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商学院校企联合培养班专业水深不深值不值得去?

工商企业毕业总结范文1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物流、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形势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越来越多的“精英语,通商务”的高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蓬勃发展。从2006年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商务英语成为独立的本科专业至今,商务英语专业已经成为各类文科院校和综合类高校必开的一门专业。
据劳动人事部统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居于前10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就业前景乐观。
关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大部分调研结果表明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在总体上升,对人才质量要求也在提高。现有的文献大多数是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人才。这一角度很有价值,但过于宽泛。因此,本文拟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之所以选取这个角度,是基于以下考虑: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各项就业机会,他们清楚高职高专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的优势劣势;只有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培养学生,才能将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表现之间的差距和矛盾尽可能地缩小。
二、调研基本情况
针对“用人单位评价”制作了调查问卷,用人单位主要以中小型民营私企为主,包括进出口贸易公司、口岸物流企业以及一些英语培训机构。于2015年5月通过网络E-mail将问卷调查表发放给南华工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2012至2014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共发放了345份问卷,收回用人单位有效问卷229份。
2015年7月对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以走访的方式进行调查。2015年8月于人才交流中心及各大招聘会现场进行实地调研。
三、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果:
(一)企业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评价
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对商英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如图1。但是企业对毕业生的工作业绩、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却并不太满意,这表明毕业生缺乏工作激情、创新能力,对于专业技能掌握不足,大部分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二)企业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部分能力有待提高
如图2所示,企业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有待提高的能力主要是: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及加强竞争意识。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且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
(三)企业每年补充新员工的渠道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每年补充新员工的渠道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占总数的74%,占总数的大部分;其次是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占总数的70.30%;反而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占总数的40.70%;所占比例最低的是中专,只占总数的14.80%。所以,对于民营企业,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及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相比其他而言更占有优势。
(四)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渠道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为网上招聘,其次是劳动力市场和熟人介绍,而高校组织的招聘活动和直接到高校招聘占少数,说明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网上招聘成了主流,而高校组织的招聘活动和直接到高校招聘却成了冷门。
(五)企业在录用高职高专毕业生时所愿提供的薪酬待遇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录用高职高专毕业生时所愿提供的薪酬待遇在2000―2500元之间,而3000元以上的比较少,说明企业在录用高职高专毕业生时所提供的薪酬还算比较适中。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对毕业生录用的薪酬与学历成正比。
(六)企业在用人时对专业对口的强调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用人时对专业一定要对口没有那么强调,反而更重视专业综合能力,说明我们要重视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我们的综合专业能力,更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七)企业在招聘时对毕业生工作经验的看重程度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招聘时对毕业生工作经验“一般看重”“不看重”“非常看重”占同样的比例,说明对工作经验的看重程度还算是比较高的。由此可知,企业对毕业生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毕业生找工作会遇到一定的门槛。
(八)企业对毕业生是否考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
企业对毕业生是否考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一般看重”的占67%,“不看重”的占19%,“非常看重”的占7%,“无所谓”的占7%。企业对毕业生是否考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中,“无所谓”与“非常看重”所占的比例是一样的。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是否需持证上岗,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一至六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从业资格证上岗工作。
四、结论和建议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与本科院校的人才相比,有其优势之处,就是他们愿意从低做起,他们的稳定性比较高,可以在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地工作下去。但是他们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在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综合素养等各方面,都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差。因此,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注重“专”而非“泛”。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各项专业的实操能力。增加学生实习实践的课时,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正确指导,纠正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也应该帮学生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以弥补学生自身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不足。
第一,要在课堂内外通过张扬学生的创新能力来培养职业能力。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工作素养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社会市场调研、企事业专家的建议、毕业生反馈、对外交往等,及时了解和洞悉社会一线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针对我们学生的弱项和强项,扬长避短,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丰富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就业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培养学生学习、调研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以外语“专长”为主,以经济贸易为线,砍去一些与专业素养无关的课程,开设实操性强的外贸课程来贯穿整个知识结构。
从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大致上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相符合,但还是有些不足的地方。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只有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经历了锻炼,才能较快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为此,可采取校内模拟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在校内发挥商务模拟实训室的作用,通过计算机模拟处理各种商务及外贸业务,熟悉外贸流程。此外,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实现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这些基地进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具体建议如下:
1.投入商务英语师资力量,加大对商务英语教师的培训,让这部分老师清楚意识到他们的课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从业,因而都能重视起来,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上好这些商务英语课程,比如《外贸函电》《剑桥商务英语教程》等。
2.聘请企业人士当兼职教师。高级商务管理人员当客座教授,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弥补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工商企业毕业总结范文2
关键词: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双轨制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覆盖领域广、实践性强的专业,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相应的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升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和发放。本次研究分别设置在校生问卷、企业及毕业生问卷,分别对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企业以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识程度和对该专业的一些感受,同时了解实际工作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调查。问卷调查主要以湖南省高校为主,另对江西省、广东省、黑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的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研。两种类型问卷的调研时间均为一个月,其中在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发放了500份,有效回收463份,回收率92.6%;对企业及工商管理毕业生问卷发放了200份,有效回收185份,回收率92.5%。2.个案追踪调查。研究选择了20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访谈。通过与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进一步论证结论。
二、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调研
根据在校生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2%的人认为更多的校企合作是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良好途径,这也说明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是明显不足的。根据企业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招聘时,92.86%的用人单位是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经验。从这两个最突出的问题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提高。同时,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在被调查的在校生中只有2.5%的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很清楚。对专业定位的不清晰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短板。调研中,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
1.教学重“量”而不重“质”。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知识面涵盖非常广的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种类多,覆盖面广,既包括《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类核心课程,又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经济类课程,还涉及到法律、房地产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开设的课程太多,导致每一门蜻蜓点水,求广不求精,重“量”不重“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模糊,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未来的就业进行合理的规划。
2.理论与实践学习不对称。工商管理专业生源大部分来自文科,专业的实践性不如理工科类专业强,平常的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巩固,导致部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产生质疑,从而会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想法,降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
3.校企合作的缺失。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的是现代公司的治理,而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紧跟企业的需求来定向培养人才,老师讲课所引用的案例多是一些像华为、谷歌这样的公司案例,这些案例虽然典型,但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切身的体会,无法获得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4.学生应用能力较差。实践教育的不足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思考问题而不是动手去解决问题,这往往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因为应用能力较差而遭到企业的拒绝。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太满意的,其中只有2.22%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很强,81.11%的企业人士认为应用能力较差或很差。5.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工商管理毕业的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同龄人相比是处于弱势的,他们往往在大的局势和整理掌控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这并不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现在的企业对众多高校工商管理毕业生的综合实力是存在质疑甚至是不满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只有2.6%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强,81.25%的企业人士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弱甚至是差。
三、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需要从政府、学校和学生3个方位来解决。
1.政府鼓励“双轨制”教学。虽然目前几乎所有专业都要求学年实习,但是很多情况下短短一两周的实习只能让学生走马观花。政府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应当充分发挥其过渡作用。政府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大力推广“双轨制”教学,即本科生在完成必修的基础课程之后,不想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可以将一半的学习时间放在企业实习中完成。诚然,德国的“双轨制”教学在许多国家和理工科专业中实施并不成功,因为部分专业需要扎实且深厚的理论功底,而这些理论只能在学校集中学习,但是这项制度非常适合对实践要求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轨制”教学还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对于实习生的接受程度。中国企业不同于德国企业,更倾向于接受培养完善的学生,而不乐意花费成本进行过多的员工培训。针对这一点,政府可以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对于接受“双轨制”学生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补贴,比如减免税收等,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双赢合作。
2.学校提供全方位培养。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培养的主要阵地,对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主导作用。(1)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灵活的课程设置是解决课程僵化的最主要的措施。“灵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建立灵活的选课系统,第二是要制定灵活的考核制度。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尽早走上职场、积累经验也是他们本科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适逢教育部同意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高校应当以“学分制”作为学位授予的衡量标准,在规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学校的相关制度下自主选择每学期课程。(2)实践能力培养。由于工商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适用于理论考核的考试制度并不能完全考察学生的知识或技能的程度。课程的考试方式往往决定了老师的授课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多的教师为了保证考试内容的传授,而弱化甚至削减所谓“超纲”知识。而学生也会尽量迎合考试框架以期得到更高的分数。由于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工商管理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部分课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考核。即根据小组作业的情况评判整个组的分数,而不是以学生个体作为评判对象。这样做,一方面减少了老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小组内产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提高考核制度的可行性。(3)语言水平提高。为了解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沟通”问题,高校应当制定课程或者举办活动,多方面提高工商管理本科生的语言水平。语言水平的提高,不光是指学习英语甚至是第三外语,更多的是中文母语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学校应当提供更多沟通和写作课程的选择,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比如布置更多的小论文作业或者提供更多课堂展示的机会等等。第三,学校的团学会要组织更多的课外活动和竞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3.学生自主提高软实力。(1)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根据调查,在工商管理大四学生中,有66%的受访者都准备去北上广深以及其他省会城市工作。以湖南某高校商学院而言,学院与湖南联通合作建立的“联通班”(即大四湖南籍学生毕业前数月开始进通实习,毕业之后回原籍的联通分公司工作)。在大四学年开始之初鲜有问津,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毕业后回到家乡小城市甚至小县城工作。但是有趣的是,在大四准毕业生经历了大半年找工作和实习的磨炼之后,“联通班”却成了公认的好机会,很多湖南籍学生后悔莫及。究其根源,是因为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存在问题,他们坚持认为去大城市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城市拥有更多尚未开发的市场和较小的行业竞争。同样,中小型企业因为发展的需要也可能更加珍惜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与其挤破头去大城市蜗居,不如改变观念,在经济形势较好的中小城市、中小企业谋得一职。这样的就业观念,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一种好的方法。(2)制定完整连续的职业规划。由于工商管理专业面广,可以进入的行业多,导致很多学生产生“选择困难症”,出现所谓的“迷茫”。很多在校学生都有目标,但更多时候这个“目标”只是“憧憬”,因为没有下层建筑去支撑。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应当采用“目标导向性”规划,由总体目标向下分化,最终得到短期目标。另外,目标不宜过细,在计划实施的同时要定期自我检查,自我反馈并及时调整。(3)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本次调查中,76%的工商管理在校生表示参与过至少一次校外实习或者兼职活动。但是80%的实践行业和职位都是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耗时长的工作,比如“外卖员”、“发单员”,很少有人对自己从事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思考。90%的工商管理在校生表示,参加兼职更多是为了得到零花钱。因此,从总体上看,大学期间的实习和兼职对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有限。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应当明白“机会成本”的概念,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实习并从中收获经验和知识,才能有效降低机会成本。因此实习应当遵循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地寻找对口的、规范的企业,尽量保持与企业的长期实习关系(如3个月以上),尽量完整地参与企业业务流程。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时也不要滥竽充数,宁可花时间学习专业技能,也不要将时间浪费在简单的重复操作上。
作者:刘中艳 陈佳文 朱睿东 田丹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中艳,罗琼.行业需求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94-96.工商企业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19-0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来说,未来五年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社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专业毕业生调研,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及变化趋势,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调研报告是在高职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背景下开展的,调研时间为2016年1月至6月,走访和收集相关数据材料,其中走访调研单位对象14个,专业毕业生64人。
一、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的连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广区域、多业态也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连锁企业在我国的产业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驱动、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发展,连锁企业从大力发展实体业务,转向O2O全渠道经营,并加速布局移动电商和跨境电商。购物中心和便利店具有较强的抵御电商的能力,同时又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升级和转变,因而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态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总规模达2.1万亿元,增长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连锁行业门店总数达到11.1万余家,年增长4.7%。同时,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连锁零售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百强企业网络销售额达到710亿元,比2014年增长85%。此外,连锁企业在门店优化、商品采购、全渠道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其中,特许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4345亿元,尤其是美容健身、生活服务类等连锁企业营业额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连锁规模上,特许百强企业拥有连锁店铺12.8万个,其中加盟店10.6万个,每家企业平均拥有店铺1280个。2015年,特许百强企业加盟店营业额和门店总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4%和11%。
从全国来看,整个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出现几大特征:一是连锁业态多元化,连锁行业从零售业逐步向衣食住行民生需求大的各类行业渗透。二是区域分布逐步收缩,集聚化和分散化同时存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大型超市迅速趋于饱和,网点取消,三、四线城市则逐步发展开拓。三是线上与线下推广同步进行,连锁便利店线下经营和线上经营,同步开展,连锁网点基本上是O2O全渠道经营方式。
(二)广西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广西注重吸取国际先进流通经验,城乡零售市场零售业态呈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连锁店、网购、小商品市场等各种零售业态共同生存,互为补充。而连锁商店和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快速增长,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连锁零售业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西法人零售企业达3.6万家(含限额以下),零售业态分布有超市、百货、便利店、专卖店和网络零售等各类连锁行业,全区拥有65家重点大中型百货和超市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747.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6%,是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品牌进驻方面,国内知名的零售、餐饮品牌如沃尔玛、华联、联华、王府井、国美、苏宁、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相继入驻广西,其中部分大型连锁企业开始向钦州、贵港、崇左等中小城市逐步迈进。在行业扩展上,连锁企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拓展到食品、医药、书店、百货、成品油等多个领域,极大方便了居民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在连锁就业人数上,广西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和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 32.6%和9.59%,全国比重分别达到81.7% 和 27.7%。
“十二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网点总计超过6000个,批发零售门店数约5000个,鼓励在南宁、桂林等广西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建设高端商品市场、名品折扣店、时尚消费品零售连锁店,进一步促进流通现代化,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昭示着连锁业在广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
(三)南宁市零售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南宁市连锁零售业发展引人瞩目,南宁市现有南宁百货、梦之岛、利客隆、北京华联、南城百货、沃尔玛、人人乐超市、百盛百货、巴黎春天等著名零售企业。其中,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的连锁企业达31家,连锁店铺达1000多家。
据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南宁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同比增长10.5%,位居广西第一,占全区28.15%;对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361.25亿元,增长11.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622.65亿元,增长8.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38.51亿元,增长14.7%。
根据《南宁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4-2020)》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优化零售商业资源,大型超市和便利店连锁化率达到80%,连锁门店统一配送率达到75%,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大型批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100%,广泛开展O2O交易模式,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40%;传统业态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升级改造,60%以上的中小批零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
综上所述,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具备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水平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结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订专业及课程培养计划,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成为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对象及数据分析
(一)企业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分别到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悦颜千千色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西和桂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调研,共发放50份专业问卷,回收50份问卷。
调查显示:企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反馈,1%显示人才储备充分,不存在紧缺人才;90%缺乏基层操作人员;100%缺乏以店长为代表的基层管理人才;70%缺乏总部中层管理人才;60%缺乏以采购、营销为代表的总部专门人才;20%反馈缺乏总部高层管理人才。企业表示,对于连锁专业人才需求100%的供不应求,缺口较大。管理岗位工作,70%反馈1年内换过1次工作岗位,50%反馈1年内换过2次工作岗位,20%反馈1年内换过3次工作岗位。企业满意度方面,50%以上对工资待遇满意,70%以上对文化和服务满意。对于企业员工来说,90%认为最重要是企业的服务和企业文化,比刚性工资更重要。企业管理模式上,100%反馈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连锁门店岗位现场操作能力、连锁终端基层业务管理能力、连锁业务开拓能力;非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沟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工作能力。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大,在人才结构上更倾向于连锁企业基层及中层管理人才,基层员工需求最多。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都需要融合到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员工,连锁企业内部岗位流动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一人多岗制情况增多,而企业的文化、服务、职业发展等更具备团队吸引力。
(二)学院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到区内外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学院开展调研,共发放20份专业问卷,回收20份问卷。
调查显示:学校连锁专业学生每届招生在50-80人之间,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在连锁企业的销售、促销及一线执行岗;学院专业教师在4-7人之间,90%以上专业教学压力大;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上,学院100%采用校企培养模式,60%以上调研老师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有待改善;学生培养的课程满意度,80%以上的课程还有待完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均达到90%以上,就业对口率在70-80%。见图1。
图1 4所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率对比图
根据高职学院连锁专业调研结果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上,学院普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还需要调整完善,提高专业就业率质量。
(三)毕业生调研情况及分析。课题组在2016届毕业生中开展调研,共发放64份专业问卷,回收59份问卷。
调查显示:83%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岗位以销售、业务、收银等一线员工居多;7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能力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店面商品陈列、人力资源管理、采购能力、门店开发与设计及信息化应用能力;78%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课程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品类管理、店长技能综合实训、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市场营销实务;80%以上毕业生认为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的前三位能力是文案写作、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图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据图
表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类型情况表
所需连锁人才 基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其他 合计
人数 28 21 4 6 59
占比 47% 36% 7% 10% 100%
图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技能情况数据图
调研反馈显示,毕业生较多希望能通过实训增强一些技能,如商务谈判技能、文案写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平时上课时,应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分组学习、案例讨论、增强互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学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从工作心态和团队合作要求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未来的连锁业形态多元化和一人多岗制的组织形式,以及未来连锁企业对职场新人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锻炼提高毕业生综合性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连锁业未来大发展的人才。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从连锁行业发展多元化业态趋势来看,并结合连锁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分析,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从专业性技能向综合性技能发展,在专业培养上从单一定位连锁超市店长向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在专业技能上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定位过于模糊会让学生产生误区,培养层次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对资源也造成浪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注重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商品管理,活动策划,外语能力、互联网技术等综合性技能,以此来应对市场多元化和时展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对企业的调研结果,职业院校课程的培养与连锁企业的具体岗位需要相互对应。课程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培养模式,突出岗位与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一是增加连锁经营管理实训环节的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加网络课程学习、办公技能训练等,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运用,适应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三是理论与实践课程统筹安排,以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为基础科学统筹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性培养,理论适度配合实践操作,合理分配学分比例。整个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课程设置和训练都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水平的重要培养方法。
(三)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高职院校承担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线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师资条件和实训配置是建立有效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在师资条件上,提高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尤其是引用和培养“双师型”人才,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专业教学技能,达到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条件上,学院要加大投入,增加连锁专业的实训实体店、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等,向学生提供高度仿真资源,提高实践能力;注重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的利益,校内校外互相配合,通过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系统联合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有利于提高实训效果。学生在学院接受专业师资教育与企业培养,需具备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外,还需要考取相关资格证,例如注册品类管理师、商品管理师、连锁经营管理师、零售职业经理人(全国职业店长)等资格证,具备多职业、多技能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商业经济,2011(5)
[2]黄卞悦,周晓茜,沈金玲,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S1)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
[4]韦林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5(16)
[5]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
[6]魏继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
[7]郝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8]白晓玉.广西零售业高离职率问题分析[J].对外经贸,2015(3)工商企业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ERP实训;毕业实训;工商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88
1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简介
1.1ERP实训平台简介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通过ERP软件及平台的操作,可使人们对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更加熟悉,并对企业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流动更加清楚。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于2011年12月与上海鼎捷公司签署了“现代企业ERP管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规定,上海鼎捷公司提供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易飞7.0(企业版)”ERP管理软件用于教学使用。工商管理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就是基于该ERP实训平台展开。
1.2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具体内容
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共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ERP基础应用课程、ERP主流程介绍、ERP基础操作;第二阶段是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链主流程、ERP销售管理、ERP采购管理、ERP存货管理以及供应链主流程体验;第三阶段是生产管理,包括生产制造主流程、ERP产品结构管理、ERP物料供应管理、ERP工单与委外管理、ERP工艺管理和生产主流程体验;第四阶段是财务管理,包括ERP应付账款管理、ERP应收账款管理、ERP自动分录管理和ERP会计总账管理。具体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难点可见以下表1~表4。
用课程1第1章ERP原理概论
《供应链管理》
《生产制造管理》
ERP发展历程
企业经营理念及主业务流程等相关1(1)了解ERP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历程
(2)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业务流程1教学重点:ERP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历程、企业主流程
教学难点:ERP的基本理论ERP
主流程1第2章ERP系统主流程体验
2.1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
2.2采购与应付管理
2.3生产管理
2.4销售与应收管理
2.5期末结账1(1)熟悉ERP系统中主业务流程及各模K子系统之间联系
(2)掌握易飞ERP主流程体验基本操作1教学重点:ERP在企业应用中的主流程、各子系统基本业务流程和单据设置
教学难点:各子系统基本业务流程和单据设置ERP
基础
操作1第3章ERP系统初始化(基础操作)
3.1公司账套建立及用户管理
3.2易飞ERP系统公共参数设置1(1)理解ERP系统初始化的作用和目的
(2)掌握ERP系统初始化的方法
(3)能在易飞ERP系统中完成数字化企业公共参数搭建1教学重点:公司数据的建立、ERP系统用户管理及公共参数设置
教学难点:ERP用户管理及权限
表2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供应链管理1第1章供应链主流程
1.1供应链整体流程概述
1.2企业供应链与易飞进销存模块对应表11第2章ERP销售管理
2.1基础信息的设置
2.2客户及客户价格管理
2.3日常业务流程
2.4销售预测与客户订单管理
2.5客户信用管理
2.6销售管理报表1(1)掌握ERP销售管理的基本知识
(2)熟悉ERP销售管理的主业务流程
(3)能运用易飞ERP系统进行销售管理1教学重点:销售管理主业务流程及操作、销售相关单据的生成及审核
教学难点:销售相关单据的生成及审核第3章ERP采购管理
3.1供应商及供应商价格管理
3.2询价与请购管理
3.3采购及采购变更管理
3.4进货/进货验收管理
3.5进退货管理
3.6常用报表1(1)掌握ERP采购管理的基本知识
(2)熟悉ERP采购管理的主业务流程
(3)能运用易飞ERP系统进行采购管理1教学重点:采购询价核价和请购管理、采购单据及其变更、进退货管理
教学难点:采购单据及其变更、进退货管理第4章ERP存货管理
4.1基础信息设置
4.2品号信息管理
4.3日常交易流程
4.4库存盘点管理
4.5库存管理报表1(1)掌握ERP存货管理的基本知识
(2)熟悉ERP存货管理的主业务流程
(3)能运用易飞ERP系统进行存货管理1教学重点:品号信息管理;库存交易及库存盘点
教学难点:品号信息设置、录入及管理供应链主流程体验
表3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1生产管理1第1章生产制造主流程
1.1一般企业生产制造整体流程概述
1.2一般企业生产制造业务与生产制造模块对应关系11第2章ERP产品结构管理
2.1系统简介&基础设置
2.2录入BOM
2.3录入BOM变更单
2.4组合与拆解管理
2.5常用报表简介1(1)熟悉ERP系统录入BOM作业
(2)熟悉ERP系统录入BOM变更作业1教学重点:ERP系统录入BOM作业
教学难点:ERP系统录入BOM变更作业(续表3)11第3章ERP物料供应管理
3.1批次需求计划特色
3.2批次需求计划基础设置
3.3批次需求计划计算逻辑
3.4批次需求计划的发放
3.5常用报表简介1掌握LRP(批次需求计划)1教学重点:LRP(批次需求计划来源及计算逻辑)
教学难点:LRP(批次需求计划计算逻辑)第4章ERP工单与委外管理
4.1系统简介&基础设置
4.2录入工单及工单变更单
4.3厂内生产流程
4.4委外生产流程
4.5常用报表简介1(1)熟悉工单及变更单的录入
(2)掌握领料单及退料单的录入
(3)能在易飞ERP系统中完成生产入库单和委外进货单1教学重点:工单及变更单的录入;领料单及退料单的录入
教学难点:在易飞ERP系统中完成生产入库单和委外进货单第4章ERP工艺管理
4.1系统简介&基础设置
4.2产生工单工艺方式
4.3工单工艺管理流程
4.4报工单的使用
4.5常用报表简介1(1)掌握ERP工作中心,工艺路线等基础信息设置
(2)熟悉ERP工单工艺
(3)熟悉投产单、转移单、入库单等工单工艺流程1教学重点:ERP工作中心,工艺路线等基础信息设置
教学难点:熟悉投产单、转移单、入库单等工单工艺流程生产主流程体验表4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财


理1第1章ERP应付账款管理
1.1ERP应付业务概述
1.2应付管理子系统基础设置
1.3应付账款开票管理
1.4付款核销管理1(1)了解ERP的ERP应付业务、应付管理子系统基础设置
(2)了解应付账款开票管理、付款核销管理1教学重点:ERP应付业务,应付管理子系统基础设置
教学难点:付款核销管理第2章ERP应收账款管理
2.1应收业务概述
2.2应收账款开票管理
2.3收款核销管理
2.4应收应付对冲管理
2.5坏账处理管理
2.6应收账款月结管理1(1)熟悉ERP应收业务、应收账款开票管理、收款核销管理
(2)掌握应收应付对冲管理、坏账处理管理1教学重点:ERP应收业务、应收账款开票管理、收款核销管理
教学难点:应收应付对冲管理、坏账处理管理第3章ERP自动分录管理
3.1自动分录子系统基础设置
3.2自动分录生成及抛转管理
3.3凭证还原管理
3.4自动分录管理报表1(1)理解ERP自动分录子系统基础设置
(2)掌握自动分录生成及抛转管理
(3)凭证还原管理1教学重点:ERP自动分录子系统基础设置、自动分录生成及抛转管理教学难点:凭证还原管理第4章ERP会计总账管理
4.1会计总账子系统基础设置
4.2预算管理
4.3总账结账管理
4.4会计总账管理报表1(1)掌握ERP会计总账子系统基础O置
(2)熟悉ERP预算管理
(3)总账结账管理1教学重点:ERP会计总账子系统基础设置、ERP预算管理
教学难点:总账结账管理为更好地指导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工商管理教研室与上海鼎捷公司签署联合著作协议,出版教材《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实训教程》。该教材针对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目的和要求,从ERP的发展史、实施方法、案例分析到ERP系统的实务操作,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以最通俗、最贴近企业应用实务的思考模式来引导学生,使其对ERP在企业中的价值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并掌握其应用。本教材编写者都是有经验的工商管理教研室专职任课老师,参编教师均曾赴上海培训,全部获得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认证。
2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价值分析
2.1仿真企业环境,使学生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训,实训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有效融合管理学、财务管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的知识。毕业综合实训通过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进行仿真,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利用现代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理念对实物模拟的现代制造业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模拟,实现产品从订单形成、车间制造、成品入库、销售出厂到用户的整个过程清晰的控制和管理,建立实物认知仿真环境。同时,也为今后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工商企业毕业总结范文5
本文基于需求分析理论,对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继而提出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双师型”师资培训以及实行“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策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企业需求;对接
关于商务英语的研究,国外学者Munby和Boswood等从ESP角度进行了论证,他们围绕交流需求分析做了详尽的论证,提出了交流需求分析框架。国内学者阮绩智也从ESP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指出商务英语课程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而曹德春在交流需求分析框架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基础上,对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实证调查。严明从跨文化商务沟通角度阐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包括三个模块。国内外专家多从思辨性角度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提出了理论框架和构想,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接的实证研究还很少。因此,进行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的研究意义非凡。河南省目前共有73所学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占我省高校总数的65%,能够为外贸企业输送大量人才,但现实是这些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出现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外贸企业招聘难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出现进行调查,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Munby和Boswood的交流需求分析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即问卷调查与个入访谈相结合。通过电子邮件、QQ、邮寄等渠道发送调查问卷,分别发送给了5所高校的50名商务英语毕业生和省内15家进出口企业。在问卷回收之后,通过SPSS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然后根据问卷反馈信息,选择5位外企业负责人和10位商务英语毕业生和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
(一)对学生的调查。
课题组抽取了河南省5所高校的50名商务英语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外贸型企业,高达70%的商务英语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是翻译及国际贸易。对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太合理,超过60%的学生对所学教材及教师教学效果不满意,甚至有部分毕业生认为工作中几乎用不到学校中所学的内容。在随后的访谈中,几乎所有参与访谈的学生都提出了实训机会太少、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认为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开展商务实践活动,多提供校外企业实习机会,强化商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二)对企业的调查。
课题组对河南省15家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企业目前已经有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占70%,另有61%的企业打算招聘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超过60%的企业对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感觉不满意,认为这些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差、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不强”。69%的企业负责人认为最受欢迎的毕业生类型是“专业知识扎实和语言能力强”,另有61%的企业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至少“英语口语好要好”,52%的企业则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必须有一定的商务实践能力。对于“要求学生具有什么资格证书”这一问题,多数企业建议在校学生可以考商务英语翻译证书、BEC证书、以及外销员和报关员等证书。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企业认为高校应开设下列课程,如:《国际贸易贸实务》《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谈判》《经贸英语阅读》《国际营销》《商务写作》等,但这类课程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却很少看到。
(三)结果分析。
中原经济的崛起和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给我省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河南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商务活动中,他们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商务英语发展前景乐观,市场潜力大;另一方面,这些涉外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存在许多问题,与市场需求产生了脱节。超过60%的企业对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感觉不满意,认为这些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差、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如何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顺利实现“从学生到人才的蜕变”,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达到有效的对接,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我省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
调查发现,我省多数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不清晰。首先,关于专业归属问题,商务英语专业在多数高校中属于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有一部分学校把它归属到经贸学院,还有的归为国际学院。归属到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英语专业+部分商务课程,即在传统的英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之外另开少量的商务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阅读、写作、外贸函电等。这样培养的学生语言基础较扎实,但商务知识不够系统、商务实践能力不足;归属到经贸学院或国际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商务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部分英语语言基础课,如听说等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学到系统的商务知识,但是受总课时的限制,学生的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薄弱。
(二)教学与市场脱节。
首先,许多高校选用的商务英语教材内容陈旧,更新太慢,跟不上时代要求。学校不主动引进真正的原版商务教材,国内的教材理论性又太强,实用性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偏重英语语言训练、单词记忆和传统的句子翻译,忽视了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专业词汇和术语,如:报关、保单、提单、支票、汇票等。学生即使把这些词汇和术语倒背如流,却不知道在商务活动中如何使用它们。由于专业定位不清,各个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比较乱,不能处理好商务课程和英语课程的比例。有的学校以英语为主,在英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之外另开少量的商务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阅读、写作、外贸函电等。有的学校以商务为主,开设系统的商务课程及少量的英语听说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
(三)师资力量薄弱。
高素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既精通商务知识,又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商务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但是,调查发现,目前我省高校的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他们英语语言基础扎实,英语交际能力很强,但是这些教师因为都是英语语言文学背景,缺乏相应的商务背景知识和足够的商务实践经验。尽管有部分教师毕业于商务英语或商务相关的专业,甚至具备在外贸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英语语言功底和交际能力堪忧。由此看来,商务英语教师师资薄弱,“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针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有待加强。
四、我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然后要调查社会的需求,根据相应的岗位制定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河南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及郑州航空港的建设,英语在国际物流、电子商务、涉外接待、国际会展、国际会议及商务洽谈等方面的使用日益频繁,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基础知识为核心,同时兼顾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同时又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软件的复合型高级商务人才”。
(二)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也必须考虑市场需求,考虑学生未来就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要合理分配语言基础课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学时,强化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构建“强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设计还应当突出技能训练,重视商务实践,从而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艰巨,需制定长远的目标和计划。我省各高校当前急需建立一支英语水平高、商务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要达到这个目标,各高校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按计划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实战训练,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级商务人员到学校给老师们培训或办讲座。
(四)积极探索校企结合和订单培养模式。
我省高校应该抓住中原经济迅速崛起和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这一契机,积极与涉外企业和郑州航空港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开展校企合作,实行校企结合式或订单式人才培养。
1.校企结合式
校企结合式就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融理论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可以达到教室与工作地点一体化、课堂学习与职业训练一体化、理论学习与实践一致。可以建立固定的学生实训基地,或组织学生到涉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商品的进出口流程,进行情景教学,或派实习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积累商务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
2.订单培养式
订单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用人单位根据所需人才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和学校签订培养协议,并在办学条件、师资、技术方面与学校达成一致,可以与学校合作办学。通过“订单”,企业可以从各高校相关专业获取较为稳定的人才来源,毕业生可以获得一定的企业和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河南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商务英语高级人才,这既是契机,更是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我省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受企业欢迎,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商务英语专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张运霞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曹德春.解析多层次交流需求构建商务英语核心优势[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3).
[2]阮绩智.论中国高校商务专业英语课程设计[A].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严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A].第七届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周聪贤.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对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2(2).工商企业毕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商务英语 就业能力 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06-02
我国各地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毕业生就业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来说,充满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但是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和河北省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尽管对外贸易交流相对以往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而且京津冀区域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步扩大,受访的众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依然严峻,提高学生在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就业能力的问题,已经摆在众多高校的面前,笔者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和河北省数所高校的走访,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和就业形势以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和就业形势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发展建立,河北省经济持续增长,尤其在2014年河北省外贸进出口增幅约8%,高于全国各省的同期水平。其中在2013~2014年河北省区域经济带动对外进出口额达到3600亿元,增长了大约7.9%。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4.1%,出口总值为2194.1亿元,进口总值为1484.8亿元。根据河北省商务厅以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调查,2014年在京津冀一体化的促进下,进出口贸易显著提升,河北省劳动力市场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在对外贸易方面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缺口,在对东盟进出口方面需要大量的外语专业人才。另外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外贸民营企业的增长,这些企业出口额在河北省出口总额中占六成,带动了外贸主体队伍的逐步壮大。到2014年4月底,外贸企业已经突破2万家。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河北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觉得就业现状与经济的发展并不配套,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不适应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形势,根据课题组对河北省5所高校2013年和2014年商务英语专业1000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仅有31%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对口率较低,52%的就业稳定率反映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不稳定。在67%的已就业学生中,行政文员占21%,营销人员占30%,客服人员占12%,而报关员、跟单员、进出口贸易翻译、国际商务文秘、单证,外销人员总共才占受访人员的4%。而在从事商务英语工作的毕业生中有48%的人因为能力和职业要求而离职。
二、河北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具体原因
通过课题组对河北省多所高校和外贸企业的调查走访发现,47%的用人单位表示所雇用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存在着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的不足等问题,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经过调查发现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河北省多数高校对于商务英语职业方向以及就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缺乏明确的认识。商务英语是结合英语与商务特点的特殊专业,英语和商务所占比例大概可以分为四成和六成,英语是基本的技能,另外还需要学习商务、法律法规、单证、会计、金融投资等方面知识,职业方向也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管理和文秘以及进出口海关人员。而现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更多以事业单位和学校教学岗位为主要的就业方向,造成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重书本,轻能力,忽略商务方面的学习,将英语书面用语及日常用语的比重增加,造成毕业生工作能力不强。
2.多数高校对商务英语实训环节忽视,缺少实践教学。多数高校自1999年左右开办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时间较短造成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按照普通英语课程,偏重英语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偏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书本内容为主,缺少实训和实践环节,65%的受访高校缺乏实践实训基地,无法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只有35%的受访高校具有实训环节,但是大都集中在校内采用多媒体形式,没有与市场和就业机构结合,实训内容仍以书本或者观看多媒体资料为主,实际操作和情景教学仍然较少。
3. 57%的受访高校缺少具有实际商务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大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但是大都以英语语言学和翻译等教育专业为主。既了解英语专业知识,又具有商务从业经验的教师非常少,据调查只有13%的高校教师有过从业经验及资质。缺乏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影响了商务英语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例如,缺少商务英语听书能力的实训和函电等外贸单据的能力训练,学生没有接触过实际的外贸函电、谈判、合同,必然造成商务经验不足和能力较低。尽管部分高校也开设了进出口业务与单证等课程,但也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实训教师照本宣科进行教学。
三、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行情境化、仿真化的教学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必须以职业能力或者就业能力为核心,并辅以技能素质培养。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高校应该采用市场化的教学方式,并且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或者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来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面向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时,必须重视情景的设计和模拟,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商务环境中应用,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得专业知识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社交和商务英语能力。
(二)在高校中,应通过与外贸企业多形式的合作丰富人才培养形式
现代市场人才培养重要手段就是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安排学生适当走进企业,与企业经营接轨,增加与外贸专业人员的接触,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岗位和职业英语能力要求,并了解英语学习在商务环境中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多维度的校企合作,高校英语教师也能了解企业需求,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满堂灌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
(三)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增加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商务英语本身就是一种市场化的跨文化交际,但是在国际商务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成为阻碍商务沟通的主要障碍。所以,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要通过对多文化的价值观了解和学习来实现对多区域经济和文化的接受和推动,旨在以文化和价值观以及区域形象等方面的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了解国外文化和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素养和素质,也有利于接受国外企业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对贸易的开展和涉外工作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总之,在河北省这一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和高校必须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在发展中重视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强调实训和实践课程的完善,提高跨文化意识,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创造河北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商务英语专业,才能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和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化人才。当然对于商务英语这一特殊的,兼具英语与商务特点的,缺乏行业特色的特殊专业,仍值得我们在今后不断研究和探讨。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我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质量实证研究,课题编号 (JESHZ-2015-01051)
参考文献:
[1] 李春峰,李文娜.新形势下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研究[J]. 中国市场,2011,(32).
[2] 刘淑娟. 区域经济与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初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9).
[3] 中国区城经济发展报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2011.
[4] 张畅,李楠. 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研究[J].科技信息,2014,(8).
[5] 薛金祥.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
[6] 张洁.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7]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徐国亮,顾保国.人格化企业演进的经济学思考[J].山东大学学报, 2005,(2).
[9] 王振洪.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企联合培养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