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到最后瘫痪了还能活几年后科技能治疗瘫痪吗?

2020年人类将攻克截瘫导语:让截瘫告别轮椅!如果报道属实,多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2020年人类将攻克截瘫是真的吗?截瘫真的再次站起来吗?据悉,2017年4月26日中央新闻联播播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琳女科学家成功接上断裂的神经,让截瘫的小白鼠康复,看来我们截瘫有望治愈了!在老鼠断裂的坐骨神经中间,植入一段丝胶神经导管,在8到12周内,就能完成断裂神经的高效再生。王琳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后将能解决神经创伤修复的外科难题。2020年人类将攻克截瘫2017年4月26日中央新闻联播播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琳女科学家成功接上断裂的神经,让截瘫的小白鼠康复,看来我们截瘫有望治愈了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王琳教授再生医学领域解难题4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家国栋梁”栏目播发报道“王琳:勇立潮头 再生医学解难题”,介绍了我校附属协和医院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王琳教授的事迹,以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多么盼望这个消息的真实,可多年以来的空欢喜让人不得不冷静下来,且看后续的发展吧报道称,年仅34岁的王琳,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在新兴的再生医学领域,勇立潮头,引领创新。在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求学、工作后,王琳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国,开创性地从蚕丝中提取丝胶,用于受损神经的修复治疗,沿着蚕丝丝胶这条“新的丝绸之路”报国为民。在老鼠断裂的坐骨神经中间,植入一段丝胶神经导管,在8到12周内,就能完成断裂神经的高效再生。王琳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后将能解决神经创伤修复的外科难题。王琳出生医学世家,2005年,赴美攻读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哈佛大学研究员,在“骨骼肌的再生修复”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2011年,得知国家启动“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急需再生医学人才时,王琳立刻决定回国。回国后,王琳在协和医院创建起我国华中地区第一个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在蚕丝中曾经被当做废料处理掉的丝胶,其实可以作为生物医药材料的原料,但国内外对丝胶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而追求原始创新,就是要从无到有,敢为天下先。在这一过程中,王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仅拿丝胶提取来说,实验的变量就很多,一个条件变了,就需要上百次的重新实验。但是大家没有被挫折打倒,一次次重来,优化条件。经过近3年的研究,终于成功提取了结构完整的纯丝胶蛋白,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年会上,被评价为“近年来在蚕丝医学应用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此外,今年2月28日,在第13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上,王琳因在再生医学领域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应用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谢谢乐乐开心一把,您总是那么细致周到及时的给我们带来新的信息,衷心感谢您的付出如果能攻克难关,对于我们这些脊髓损伤的人真是天大的幸事。2020年人类将攻克截瘫2月4日下午17:00,北航唯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北京研究院成立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国内外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北航党委书记张军院士、诺贝奖获得者托马斯为thomas北京研究院揭牌副校长房建成院士代表北航与Thomas教授签约这是以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文理学院院士Thomas C. Südhof(托马斯·聚德霍夫)教授命名的研究院由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托马斯教授三方共建。首席顾问——托马斯·聚德霍夫(SüDHOF ThomasC)教授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和美国文理学院院士(三院院士)。2013年,因研究神经细胞之间是如何能做到精准释放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中心主任——李晓光教授李晓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李晓光教授团队经过20年潜心研究,成功破解了脊髓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颠覆了一百多年来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再生的理论,在动物实验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为临床治疗截瘫病人提供了创新的思路。专家——Yi Eve Sun 教授Yi Eve Sun 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终生教授,中国“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神经干细胞向特定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自2011年开始与李晓光教授开展长期合作。专家——Michael G Fehlings教授Michael G Fehlings教授,国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领衔开展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主攻急性期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工作。攻克世界难题,他们或将改变世界大家一定还记得桑兰,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在1998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还有刘岩,中国青年舞蹈家,奥运会开幕式中唯一独舞《丝路》的A角演员,却在北京奥运会排练中严重受伤致残...一个个令人悲痛惋惜的事例在我们眼前发生,众所周知,中枢神经损伤修复是目前全球都尚未解决的重大医学难题。现在小编告诉你,这个研究院或将让截瘫病人重新站立起来!李晓光教授团队,颠覆了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再生的理论,同时2013诺贝尔奖获得者THOMAS C. SüDHOF教授加盟北航,来华建立研究院,来共同完成瘫痪病人临床试验。李晓光教授团队2015年发表《PNAS》两篇以及《Cell》一篇诺贝尔奖获得者THOMAS C. SüDHOF教授评价:“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截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临床应用的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也对李晓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该成果的创新性在于:利用生物材料激活成年动物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诱导其分化成功能性的神经元并与宿主脊髓建立了功能性神经环路,最终导致截瘫功能的恢复,避免了伦理纠纷、免疫排斥并降低了发生肿瘤的风险,这将是修复组织器官最理想的办法。会上,还发布了研究院“2017脊髓损伤(SCI)-北京计划”:一起制定临床试验方案一起选择受试者——“完全截瘫患者”一起实施治疗一起康复训练和评价疗效得出有效结论与会的7位“大牛”科学家加盟研究院,共同签署了2017SCI-北京计划,从左至右分别为:叶斌(哈佛大学医学院),程黎明(同济大学),Vance Lemmon(美国迈阿密大学),托马斯(斯坦福大学),李晓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Yi EVE Sun(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nil Lalwani(迈阿密大学)托马斯研究院未来将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建立临床试验标准(2016-2017年)第二步:建立国家级研究基地(2017-2018年)第三步:立足中国,走向世界!(2019-2020年)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就可以看到,众多的截瘫病人可以重新站立!研究院坐落于我们的“第三校区”——窦店汇聚国际高端团队,激发创造的活力,立足医工,扎根窦店努力打造北京南部“医学硅谷”!发展医工交叉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要!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在北京市和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三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这三个高精尖中心,连续五年,每年每个高精尖中心北京市将提供一个亿的人才引进和聘用基金,来大力发展医工交叉创新研究!小伙伴们,撸袖大干吧~!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北航已进入全面加强与国内一流医疗机构合作的新阶段。7月12日,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举行医工结合交流研讨会。7月25日,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举办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医工结合交流研讨会。8月16日,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举行医工结合学术交流会。9月27日,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举行医工结合学术交流会。10月12日,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举行医工结合学术交流会。11月24日,校长徐惠彬院士、副校长房建成院士、副书记李军锋及相关部处负责人就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进一步发展展开研讨。未来——将有500名工科教师从事医工交叉将在北京和全国招聘200名医学专家作为兼职博导每年有200个博士生名额采取医学和工科双导师指导和培养5年为国家招收培养1000名医工交叉优秀博士除了今天成立的“托马斯北京研究院”,还有另外两个诺奖获得者研究院也在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北航落地生根...费尔北京研究院2014年6月3日,2007年度诺尔贝物理学奖获得者艾尔伯·费尔加盟北航,成立费尔北京研究院并担任首席科学家。费尔北京研究院成立标志着我航在国际化进程中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将进一步强化我校自旋电子学科建设。黑格尔北京研究院2013年6月13日,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伦·黑格尔加盟北航,成立黑格尔北京研究院并担任首席科学家。黑格尔研究院的成立,推进了北航在有机光伏方面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凝练,并为我国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托马斯研究院是北航第三个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加盟并命名的研究院,这在北京市、乃至全国,也是很少见的喔!看了这个即将“改变世界”的托马斯研究院,还有同样厉害的北京南部“医学硅谷”,小伙伴们是不是热血沸腾!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截瘫病人创造奇迹的那一天!8年的高位截瘫 如今终于站起来了患者:何某某年龄:42地区:浙江“8年前我是一名建筑工人,由于施工事故,导致高位截瘫,颈部以下失去知觉,我成了废人一个,本以为这辈子就只能在床上了却此生了。真是太感谢‘复元精准整体化治疗体系了,竟然让我重新站了起来了。” 这是不久前在济南复元康复医院举办的 “截瘫患者成功康复经验交流会”上,一位患者向在场的专家和病友们表达的心声。在这次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截瘫康复患者代表着被“复元精准整体化治疗体系”成功治愈的3万余例截瘫患者向所有的患者发出倡议:关注健康,科学选择,让高科技创造生命奇迹。 出席会议的专家也为我们揭开了截瘫患者成功康复的秘密。最新科技成果,攻克截瘫久治不愈难关众多截瘫患者成功康复的事实,让众多的在场的记者感动吃惊,那么“复元精准整体化治疗体系”又是如何超越传统疗法,实现彻底治愈的呢?这一疗法的科研专家为我们解开了其中的迷。实践证明:高科技成果替代传统疗法是必须“复元精准整体化治疗体系”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了传统治疗方法无法相比的优势,无论在起效时间上,还是在疗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疗法。在临床中发现性经患者治疗半月左右就能消除痉挛、疼痛、尿失禁等临床症状;一个月左右缓解肌肉萎缩,增加肌容量,轻度截瘫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根据病情不同,经过三到五个月左右的治疗,三年以下的截瘫基本可以独自行走;五年以上截瘫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可达到康复的目的。临床专家认为:复元精准整体化治疗体系经打破了传统的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治标不治本方法的局限性,攻克了截瘫治疗中大小便失禁,肢体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三大难题,是截瘫治疗的重大创新,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治疗方法。2020年人类将攻克截瘫长期卧床玩手机,竟会导致高位截瘫?近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了这样一例罕见病例。王先生是成都市民,今年40岁,在成都开有一家面馆。11月25日上午,因感觉脖子不舒服、下肢麻木,自行前往医院诊治。“当天下午,突然出现了高位截瘫,脖子以下身体不能动,且毫无知觉。”该医院骨科医生何睿告诉记者。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医生发现王先生颈部肌肉受损,患上了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导致颈脊髓急性受压迫,从而发生偏瘫。“经询问得知,患者因职业问题白天需低头煮面,晚上则长期卧床玩手机,长时间曲颈,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何睿说。针对这一极端病例,医生进行了颈部脊髓减压手术,目前该患者的高位截瘫症状已基本消失。医生表示,这要得益于及时的诊治和手术。记者29日上午在医院骨科病房内见到了卧床的王先生,未来几天他会接受第二次手术治疗。谈及患病原因,他直言“没想到”。“白天工作比较累,晚上躺床上后就拿着手机放松放松,一般每晚都会玩手机到凌晨2、3点钟,这样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王先生说,他没想到这一小小的习惯竟会导致高位截瘫。据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师覃辉介绍,近年来,患颈椎病的人越来越多,多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长期低头玩手机、平板电脑,长期伏案工作,曲颈时间太长,颈部肌肉疲劳甚至受损,从而导致颈椎病。”覃辉表示,像王先生这样的高位截瘫,属于极端颈椎病病例。覃辉告诫公众,长时间曲颈后,一定要放松颈部。如果一定要躺在床上玩手机,则要使手机、眼睛、耳朵在一条直线上,从而避免曲颈,引发颈椎病。他是换头手术第一人 由于车祸导致高位截瘫 预定2020年进行手术这名男子在一次车祸中大难不死,但是却造成了高位截瘫。他非常乐观,认为当今科技能够让他重新站起来。但是医生们却不很乐观,他多方联系,找到了一个医生愿意帮助他。但这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他决定将自己的生命交给这名医生。这里有一个问题,换了头的他还是他自己吗?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2018-09-27 17:18
来源:
蝌蚪五线谱官方
这对于世界上120万名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人来说意义是巨大的。
图中是康复治疗中帮助病人恢复独立行走能力的经典物理疗法。图片来源:TYLEROLSON/SHUTTERSTOCK
在手术中植入神经刺激装置,结合数月的强化训练,最终使得两名创伤性瘫痪患者在失去了脊髓损伤部位下所有肌肉自主控制的能力数年后,能够再次独立行走。
来自于弗雷泽康复研究所和肯塔基路易斯维尔大学脊髓损伤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组开展了这项突破性的“硬膜外刺激”研究,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Claudia Angeli博士在接受《卫报》的采访时表示:“能看到他们在那里迈出他们的第一步,简直让我难以置信。这是非常感人的一幕,因为曾有人对他们说过他们再也不能走路。”
在他们作为被治疗者进行这项研究之前,Kelly Thomas和Jeff Marquis曾经分别接受过传统的康复治疗,以恢复他们在汽车和自行车事故中受伤的脊髓,但很显然,他们仍然无法行走。Thomas还能充分地控制自己的双手,而Marquis仅有部分的手臂控制能力,两人的下本身都有微弱的知觉。
另外还有两名参与者也是截瘫患者,但在该研究之前,他们的受伤部位以下都没有直觉,在使用该设备进行治疗训练之后,他们无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独立行走,但他们可以站立并活动双腿。
虽然对于这种治疗方法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这些结果却能进一步证明,自主行走所需要的神经连接框架并不会因为脊髓的损伤而完全被破坏。路易斯维尔大学和其他研究小组过去的研究表明,植入电极和皮下电极都能在损伤部位之间形成桥梁,将信号从大脑连接到周围神经触发肌肉收缩。在近期的人体试验研究中,这种装置已经成功地恢复部分瘫痪患者的手部控制能力以及完全瘫痪患者的腿部活动能力。
在目前的研究中,Angeli博士和她的同事们在横跨第一腰椎到第一或第二骶椎的硬膜外空间中,放置了一个16电极阵列,该位置是在每个病人的损伤下方,包括了向腿部传输信号的脊髓区域。这个刺激器装置和它的电池被植入腹壁,并允许使用无线远程控制系统。
经过数周为了确定哪种电极组合更适合不同的腿部和臀部运动的测试后,折磨人的训练开始了。四名参与者每周与研究人员们见面五天,每天两小时,在相应的刺激模式活跃的情况下,练习专注于某一特定的动作。在经历了147个疗程后,Thomas能和一名同行者一起单独行走,并能站立50分钟。Marquis的伤情更为严重,但在经过278次训练后,他可以独立地用杆子行走以保持平衡。
研究参与者Jeff Marquis(右)、Justin Vogt和Kristin Benton。Marquis现年35岁,是第一个完成双侧步态的硬膜外刺激测试参与者。图片来源:路易斯维尔大学
到目前为止,只有当参与者身上的电极接通时,他们才能恢复运动。然而,在首席作者Susan Harkema的指导下,一位早期硬膜外刺激病人在经过至少三年半的神经系统训练后,已经能够在没有电极刺激的情况下恢复运动。
“我们必须扩大这项研究的规模,并希望能通过改进刺激器技术——使更多的参与者实现那些我们在实验室中所看到的进展的全部潜力,这对于世界上120万名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人来说意义是巨大的,”Harkema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蝌蚪五线谱编译自iflscience,译者 李彤馨,转载须授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18-11-12 18:11
来源:
丁香头条
脊髓损伤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绝症」。
虽然不会让人马上死亡,但是会让人生不如死。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增 25~50 万脊髓损伤患者,他们中有很多只能瘫在床上,需要人照顾到生命最后一刻。
最近,来自瑞士和美国的研究进展给了他们希望。
他们用一种黑科技技术,让已经瘫痪多年的患者重新站起来,甚至能够通过简单的工具辅助自己行走。
真 · 黑科技
这种新技术有多黑 ?
不多说,看图。
△ 患者康复训练图
图片来源:EPFL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走路方式仍然是颇为怪异的。
可是如果告诉你,这名患者以前是慢性脊髓损伤(持续超过四年),下肢局部或完全瘫痪的呢?
这项研究纳入了三名脊髓损伤患者,它们瘫痪时间均超过 4 年。其中一个以前完全没有腿部活动的,另一名患者一个左腿完全瘫痪。第三个人的腿部运动能力更强,但在试图行走时却无法抬起腿。
在开始治疗后的几天后,患者逐渐从跑步机上踏步到借助支撑可以在地面上行走,而且可以调整抬腿高度和步长。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可以在跑步机上行走超过一个小时。
在经过进一步的康复锻炼后,三名患者可以依靠局部支撑和步行器独立行走。最终, 2 名患者在离开了这套辅助装置下(借助简单平衡工具),恢复了腿部的自主运动。可以实现在自己住处附近的自由行走。
这也是最近十年来,康复医学领域最具有突破性的进展。
△ 患者恢复情况
图片来源: EPFL Jamani Caillet
黑科技的难点在哪里?
脊髓是人类的神经高速公路。因此,对于脊髓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基本神经功能的丧失。
因为脊髓损伤,大脑失去了来自下肢的感受信号,同时也不能对其发号施令。这就是俗称的瘫痪。
在过去,人们一直在硬膜外电刺激(ESS,epidur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的方法对这类病人进行康复,这种方法虽然在动物实验上可以恢复其运动能力,但是对人体恢复一直不够好。
因为虽然电刺激可以使得肌体活动,但是这种刺激也同时干扰了患者对于腿部信号的感知能力。
解决之道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了一套新的全新系统(定向 ESS),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套系统就是动图中患者所背负的整套装置。这套装置能在普通人行走时,实时追踪它们的身体动态肌电图系统以及背后被激活的神经元。
这样就解决了传统电刺激的弊端,在让瘫痪下肢活动的同时,得到各个关节肌肉的位置及反馈情况。
△ 定向 ESS 系统示意图
图片来源: Nature 文章
无独有偶,两个月前美国梅奥诊所也利用了类似的技术,进行了脊髓损伤后完全下肢瘫痪患者再次踏步的案例。
9 月 27 日,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的脊髓研究员 Claudia Angeli 及其同事也报告,经过 15 周和 85 周的训练后,连续硬膜外刺激的四个人中有两个分别能够用辅助装置行走。
这可能也预示着脊髓电刺激领域的进一步突破。而这些,离不开现代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厚积薄发。
也正因如此,这项研究在第一时间发布在顶级杂志 Nature 上。
研究意义
这是脊髓损伤研究领域突破的第一步。
当然,它也不是适用于所有脊髓损伤患者。脊柱刺激是一种复杂且昂贵的医疗手术,也同时需要进行强化康复锻炼才能达到这一效果。
Nature 神经病学杂志主编这样谨慎得评论。
但是,对于所有瘫痪患者来说,这一技术具有非凡的意义。
因为,不管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
都是改变他们人生的脚步。
题图来源:EPFL Jamani Caillet
参考文献:
1.Wagner, Fabien B., et al. "Targeted neurotechnology restores walking in huma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Nature 563.7729 (2018): 65.
2.Targeted neurotechnology restores walking in huma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Nature
3.Paralysed people walk again after spinal-cord stimulation Nature
4. 第一例脊髓损伤后的下肢瘫痪患者再次独立踏步 Nature 自然科研
5. 定向脊髓电刺激帮助3位脊髓损伤患者再次行走|Nature论文 nature 自然科研
6. 今日《自然》重磅:不可思议!三名瘫痪患者重拾行走能力 药明康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痴呆到最后瘫痪了还能活几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