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重要器官及位置的各个器官有什么作用?


例如大脑、心脏、肺、肝、小肠、大肠等等,谢谢!...
例如大脑、心脏、肺、肝、小肠、大肠等等,谢谢!
展开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大脑  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  心脏  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肝  维生素代谢 激素代谢 解毒 储血  小肠  紧张性收缩是小肠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当小肠紧张性降低时,肠壁给予小肠内容物的压力小,食糜与消化液混合不充分,食糜的推进也慢。反之,当小肠紧张性升高时,食糜与消化液混合充分而加快,食糜的推进也快。  2.分节运动 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主要发生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进食后,有食糜的肠管上若干处的环行肌同时收缩,将肠管内的食糜分割成若干节段。随后,原来收缩处舒张,原来舒张处收缩,使原来每个节段的食糜分为两半,柑邻的两半又各自合拢来形成若干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图8-7)。分节运动的意义在于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为消化和吸收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分节运动还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3.蠕动 小肠的蠕动通常重叠在节律性分节运动之上,两者经常并存。蠕动的意义在于使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小肠蠕动的速度很慢,约1~2cm/s,每个蠕动波只把食糜推进一段短距离(约数cm)后即消失。此外,小肠还有一种传播速度很快,传播距离较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它可把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推送到小肠末端。有时还可至大肠,其速度为2~25cm/s。在十二指肠与回肠末端常常出现与蠕动方向相反的逆蠕动。食糜可以在这两段内来回移动,有利于食糜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二)回盲括约肌的机能  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行肌增厚,起着括约肌的作用,称为回盲括约肌。回盲括约肌的主要机能是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因而有利于小肠内容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当食物进入胃时,可通过胃-回肠反射引起回肠蠕动,在蠕动波到达回肠末端时,括约肌便舒张、部份小肠内容物由回肠入结肠。此外,回盲括约肌还具有活瓣作用,可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  小肠内容物向大肠的排放,除与回盲括约肌的活动有关外,还与小肠内容物的流动性和回肠与结肠内的压力差有关。  (三)小肠运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肠内机械的和化学的刺激作用于肠壁感受器,通过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途径可引起小肠平滑肌的蠕动。在一般情况下,迷走神经的传出冲动对整个小肠运动起兴奋作用。交感神经对小肠运动则起抑制作用。但两种神经的效应也依小肠当时的机能状态而异。如果肠肌紧张性已经很高,则无论刺激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都将对肠肌产生抑制作用;反之,则都产生增强作用。  2.激素的作用一般说来,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可兴奋小肠运动,而胰高血糖素、促胰液素和肾上腺素则抑制小肠运动。  一、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是3~8小时,这提供了充分吸收时间。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份,人的小肠长约4m,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褶和大量绒毛突入肠腔,每条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又形成许多细小的突起,称微绒毛。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m2左右。这就使小肠具有广大的吸收面积。  绒毛内部有毛细血管网、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网等组织(图8-8)。平滑肌纤维的舒张和收缩可使绒毛作伸缩运动和摆动,绒毛的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的流动,有助于吸收。  二、小肠对三种营养物质和水份的吸收  小肠内的营养物质和水通过肠粘膜上皮细胞,最后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肠上皮细胞的腔面膜和底膜(或侧膜)。物质通过这些膜的机制,即吸收机制,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  大肠  (一)大肠液的分泌  大肠粘膜的上皮和大肠腺均含有许多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因此,大肠的分泌富含粘液,粘液能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结肠还分泌碳酸氢盐,故大肠液呈碱性(pH8.3~8.4)。  大肠液的分泌主要是由食物残渣刺激肠壁引起,可能通过局部反射完成。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则使正在进行着的分泌减少。  (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大肠内有许多细菌,这些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大肠内的繁殖。大肠内的酸碱度和温度对一般细菌的繁殖极为适宜,故细菌在此大量繁殖。细菌中含有能分解食物残渣的酶,对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和脂肪的分解称发酵作用,其分解产物有单糖、醋酸、乳酸、二氧化碳、沼气、氢气等。如这类产物很多,就会刺激大肠而引起腹泻。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作用,其分解产物,除肽、氨基酸、氨等外,还有多种具有毒性的物质,如吲哚、酚等,这类物质产生后,一部份被吸收入血到肝脏解毒,另一部分则随粪排除。  大肠细菌能利用大肠的内容物合成人体必需的某些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及叶酸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经细菌分解作用后的食物残渣及其分解产物、肠粘膜的分泌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细菌一起组成粪便。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一)结肠运动的形式  结肠具有类似小肠的分节运动和蠕动,但其频率较慢,这与大肠主要是吸收水份和暂时贮存粪便的功能相适应。  结肠的另一运动形式称集团运动,这是一种进行很快且移行很远的强烈蠕动。这种运动每日约发生3~4次。通常发生于饭后。可能是胃内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由十二指肠-结肠反射所引起。集团运动常自横结肠开始,可将一部份大肠内容物一直推送到结肠下端,甚至推入直肠,引起便意。  (二)排便反射  排便是一种反射活动。粪便入直肠时,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沿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中的传入纤维传至脊髓腰骶部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传入冲动还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如条件许可,冲动通过盆神经的传出纤维(副交感纤维)传出,引起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与此同时,阴部神经的传出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粪便则排出体外。此外,支配腹肌和膈肌的神经兴奋,腹肌和膈肌收缩,腹内压增加,促进排便。如条件不许可,大脑皮层发出冲动,下行抑制脊髓腰骶部初级中枢的活动,抑制冲动沿腹下神经传出纤维(交感纤维)传出,使肛门括约肌紧张性增加,乙状结肠舒张,排便反射则被抑制。  如果排便反射经常被抑制,就逐渐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粪便在大肠中停留过久,会因过多的水份被吸收而变得干硬,结果不易排出,这是产生便秘的最普通的原因之一。排便的另一种异常现象是,当直肠粘膜由于炎症而敏感性增高时,肠内只有少量粪便、粘液就可以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在排便后总有未尽的感觉,临床上称这种现象为“里急后重”,常见于痢疾或肠炎时。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人体的脾脏有什么作用脾脏作为人体当中的一个器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具体如下:1、对红细胞进行修正,脾脏对红细胞具有修正的作用,一些被破坏掉的红细胞会进入到脾脏当中进行加工,再给身体输送新鲜红细胞。2、储存血小板,在脾脏当中有大量的血小板被储存,同时在其中有大量的血液,在人体需要的时候脾脏会进行收缩,制造出人体所需的血液。3、提高人体抵抗力,脾脏是人体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能够给身体提供防御的作用,有效地防止细菌病毒进入到身体当中,能够起到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4、造血功能,脾脏会参与到骨髓造血当中,具有对血液的调控作用,还能够对血小板的破坏和清除进行修复。
《我的身体》健康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身体》健康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身体》健康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2、产生关注自己身体的意识,懂得要爱清洁、讲卫生,爱护自己身体。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会用身体语言表达情感。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布娃娃及橡胶娃娃、水果头饰及对应小卡片。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的活动室来了好多客人老师,我们先和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小朋友今天看起来特别精神,现在和老师一起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变个手指魔术好吗?(两只小鸟)  米老鼠奇奇看到小朋友变手指魔术这么棒,也想和你们一起玩。瞧!它来了!看它手儿挥的多好看,小朋友也跟王老师一起来动动我们的身体!做的好的小朋友米老鼠奇奇有礼物托我送给你哦!师幼一起做律动《我的身体》。  小朋友,刚才我们在动动身体的时候,你们找到了头、肩、胸、腰等身体的很多部位,真棒!今天,王老师带小朋友到身体王国去看看都有些什么。我们出发吧!  二、认识身体各部分  1、出示眼睛图: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你的眼睛在哪里,小朋友用小手摸摸你的小眼睛。我们的眼睛可以做什么?(看老师,看爸爸妈妈)还可以干什么?(看书)老师把它编成了一句好听的话“我用眼睛来看书,我的眼睛看一看”谁能学着说?  2、出示耳朵图:这是什么?  你们摸一摸你们的小耳朵,播放爆炸声:你们听到了什么?耳朵可以用来干什么?(听声音)“我用耳朵听声音,我的耳朵听一听。”  3、出示鼻子图片:这是什么?鼻子可以做什么?跟老师说:“我用鼻子闻气味,我的鼻子闻一闻”  4、出示嘴巴图片:嘴巴可以干什么?(说话)  “我用嘴巴来说话,我的嘴巴说一说。”哪个小朋友能模仿老师,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嘴巴的作用?  “我用嘴巴吃东西,我的嘴巴吃一吃。”“我用嘴巴来喝水,我的嘴巴喝一喝。”  5、出示小手图片  小朋友,你们的小手在哪里?拍拍你们的小手!我来考考谁的小手最灵活。(快快的拍手,慢慢的拍手;变石头,变剪刀,变成布;举起来,转一转,藏起来)想一想,你们的小手除了可以跟老师一起做游戏外,每天还可以用小手做什么?(画画、拿东西、)用小手可不可以打人啊?“我用小手来画画,我的小手画一画”  6、出示小脚图片:你们的小脚在哪里?用小脚跺一跺。小脚可以做什么?(走路、跑步)“我用小脚来走路,我的小脚走一走。”如果人没有这些身体宝贝会怎样?  三、动动我的身体  小小指挥官:我们身体的宝贝真神奇,可以干的事情真不少。现在我们来当指挥官,看看我们身体是不是听我们的话跟着动起来好不好?  请你跟我做:我的头儿点一点,我的眼睛眨一眨,我的脖子转一转,我的肩膀抖一抖,我的小手挥一挥,我的肚子挺一挺,我的屁股扭一扭,我的腿儿蹲一蹲 ,我的小脚跺一跺。  四、引导幼儿爱护身体  小朋友的身体上有这么多的宝贝。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好好的爱护它们呢?能不能让它们脏脏的呀?  出示小猪图片,可爱吗?可是它原来可没有这么干净,都没有朋友和它玩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听故事《小猪变干净了》,教育幼儿讲卫生,爱清洁:小猪开始太脏了,小兔子和小白鹅都不愿意和它玩,最后洗干净了,才有好朋友跟它玩。小朋友也要做一个勤洗澡、勤剪指甲讲卫生的好宝宝。  《我的身体》健康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听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有兴趣关注自己的四肢  活动准备: 围成一个圆,尽量腾出空间让幼儿伸展四肢  活动预设过程:  一、引起兴趣:动动我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很神奇的,你看有好多地方都能动一动的。  1、 伸出手臂  ——这是什么? 我们一共有几只手臂呀?  ——让我们一起来动一动,伸伸臂,前面伸伸,后面伸伸,上面伸伸……抱个大气球  (同时念“伸伸臂、伸伸臂”)  2、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动一动的?  拍拍腿、踢踢腿、跳一跳......  3、弯弯腰,转一圈  二、游戏《木头人》,进一步感知身体的动作  1、说明游戏规则  音乐停止随意做一个动作,变成木头人  2、教师示范  3、游戏开始  “请问,你变的是什么?”  三、讨论、总结  我们的身体能变成什么?  观察与调整:  一、价值分析:运用身体的动作,让幼儿有兴趣的跟着做起来,体验身体动起来的快乐。  观察调整:  1、活动中大部分孩子很乐意与教师进行互动,跟着教师做动作,体验手臂动起来的感觉。  2、当问到我们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动一动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到了脚可以动,有的说到腰可以动,还有的说到了手指、眼睛等比较细小的地方。  二、价值分析:引导幼儿听到音乐停止后,能够做出相应的动作,并说出变成了什么动作。  观察调整:  1、游戏“木头人”虽然是孩子们第一次玩,但是他们的游戏兴趣很高,特别是变成木头人的时候,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他们也能较快的基本掌握游戏的规则。  2、“身体能变成什么?”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回答的很少,于是教师边说边变,孩子们也很积极的模仿。  《我的身体》健康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处于懵懂时期,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自身开始。身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在游戏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  在活动形式安排上,我考虑到了幼儿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的特点,通过看、说、摸、跳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地感知、体验、表达,在发展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获得保护身体的粗浅知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运用身体各部位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身体的重要性。  3.体验游戏的乐趣,萌发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初步的认识人体的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10个呼啦圈,一块大布,每人一张拼图,三首奥尔夫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韵律导入,认知身体  "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吗?"(有脚、头、肩膀……)"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它们,从头开始吧!"  二、摸摸猜猜,学说儿歌  过渡:"小朋友真棒,身体的各个部位:头、手、脚都协调地动起来了。现在先请小朋友坐下,我们来玩个猜猜看的游戏。"  1.幼儿触摸,进一步认识身体。  "这块大布下藏着一个人,我们来摸一摸,猜猜你摸到他身体的哪个部位。"  2.揭示人体部位名称。  3.完整说儿歌。  三、呼啦圈游戏,协调动作  "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呼啦圈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2.听音乐(奥尔夫--开始、停止的音乐。)玩游戏,适当增加难度。  四、模仿想象,迁移经验  过渡:我们认识了身体的这么多部位,好能干啊!你的身体平时都干些什么事,谁能表演一下?(洗脸、刷牙、打电话……)  1.模仿生活动作。  2.归纳提升保护身体的办法,升华爱惜身体、珍爱生命的情感。  《我的身体》健康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功用。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培养幼儿初步的发散性思维和手口一致的能力。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大的身体挂图  2、“我”的练习卡、彩笔  3、小朋友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指认挂图上的五官及身体部位,指一下图片上的一个部位,摸一下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并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是他/她/它的鼻子(或其他),我的自己在这儿!”  2、教师带领幼儿作“点鼻子点眼睛”的游戏,要求幼儿迅速准确地指出五官及身体部位。  3、引导幼儿讨论五官、身体部位的作用,每说一个作用,要作出相应的动作,如鼻子闻味,引导幼儿做出闻一闻的动作。  4、引导幼儿利用身体部位,五官以及相应的动作编儿歌,例:“我的小手拍拍拍,我的小脚踏踏踏,我的眼睛看一看,我的耳朵听一听”等。  5、引导幼儿发现身体完成的动作:如眼睛眨一眨,耳朵听一听,鼻子闻一闻,肩膀晃一晃等。  6、指一指:如,老师说:“什么声音?”幼儿用手指耳朵。  7、给每人发一张练习卡和一张照片,并根据自己照片的形态画自己的五官和身体。  8、作品展评。  活动延伸:  协助幼儿用自己的照片装饰墙壁,把幼儿完成的练习卡张贴在作品栏。  活动反思:  通过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探索学习,孩子们对身体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了解了身体上不同部分的不同本领,更懂得了保护自己的身体。通过运动和生活保健,孩子们的活动时更灵活,更协调,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  《我的身体》健康教案 篇5  单元目标:  1、了解自己的身体的基本特征,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  2、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基本功能,意识到它们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3、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单元内容:  主题一: 《了解我的身体》  主题二: 《保护我的身体》  教学过程 :  主题一了解我的身体  主题目标:  1、认识身体各部分器官,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2、学习测量身体,了解自己生长发育的基本状况。  3、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身体特征,增强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老师:人体挂图、米尺、纸袋(成长记录袋 )。  活动课时:1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  活动案例一 了解我们的身体  1、开课:(老师先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姓刘,名金萍。这学期是同学们的品德与生活课老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很有意思。这里,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本学期所学内容。(老师先带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把课本看一遍;最后同桌俩互相讨论讲讲自己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2、老师讲本学期具体要求。  老师: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的内容,我们就要努力学好这门课。这里,老师提机电要求:  (1)每节课要按时带书来。(必要时借书)  (2)每节课要带水彩笔、大美术本。  (3)做好成长记录袋,学期末检查。  (4)学期考评方法:数数谁的五角星最多得分。  (5))每节课根据纪律情况奖励小故事。  3、介绍成长记录袋的作用。(书上P52-P55页内容)  4、了解我们的身体。  (1)认认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名称。(从外到内,外—老师用学生或自己的身体讲;内—看人体内脏图。)  (2)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从外到内,讲心脏,用手摸脉搏;讲肺,用手放在鼻子和口来感觉呼吸。)  5、布置作业: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忙用米尺量身高、胸围记在书上。  6、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  《我的身体》健康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身体整体和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关爱自己的身体。培养与同学合作的能力,增强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用绘画、测量等方式表现、记录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长发育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能主动帮助他人。  活动重点 : 引导儿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学习相关知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人体挂图、软尺、彩笔、报纸、剪刀等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说说自已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体是由哪些部位构成的吗?你想了解自己的身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板书:第一单元:我爱我的身体 了解我的身体。)  二、认识人体各部位、各器官及其功能。  1、人体各部位:  (1)老师用学生或自己的身体讲。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人体各部位的名称。  2、各器官及功能  (1)看人体内脏图。  (2) 说说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名称及功能。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及纠正。  三、画画我的身体  1、我们的身体各有特点,可以画下来,办个展示会。  2、用什么工具画我们的身体呢?  3、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研究解决吗?  (如,一张纸不够大怎么办?自己画不过来怎么办?)  4、说一说自己身体的样子。  四、我知道的身体器官  1、把自己知道的身体器官画在画像上。  2、先在小组里交谈,再大组交流。(例如:让学生绕着教室跑两圈后,再来说说心跳和脉搏有什么变化;或早上起床后身体的感觉,紧张的学习或劳动后身体有什么变化,或感冒发烧后身体的变化等。)  五、量一量我的身体  1、怎样知道自己身体生长发育的情况呢?(用数学中量一量的办法)  2、让学生用标尺、软尺等工具互相量一量身高、臂长、腿长、胸围等,并做好记录,再比一比,谁长得高,长得快。  六、谈话。  1、让学生自己来说说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的身体》健康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 培养幼儿初步的发散性思维和手口一致的能力。  4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分清身体器官的位置  活动准备  1 大的身体挂画。  2练习卡彩笔。  3小朋友的照片。  活动过程  1 找朋友(教师指图,幼儿用手指指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并告知幼儿它们名称)  2 点眼睛点鼻子游戏 教师带领这幼儿做游戏要求幼儿迅速准确的指出五官及身体部位  3 五官、身体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五官、身体部分的作用,要作出相应的动作,如鼻子闻花香。  4 眼睛眼睛在哪里? 引导幼儿利用身体五官及动作编儿歌。眼睛眼睛在哪里?眼睛眼睛在这里(手指眼睛)耳朵耳朵在哪里?……  5 看照片 照五官和身体部位  教学反思  1 这节课用的直接导入,小朋友不容易被吸引。如果换成“看看缺什么”。(画些缺少五官的动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2那个照片利用的不好,在挂画前出示照片,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指着五官、身体)  3身体的作用这环节可以增强些。  《我的身体》健康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乐意积极地探索人体的奥秘,初步了解身体的关节部位。  2、初步了解关节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一段音乐,录音机。  2、幼儿用书。  3、纸、牙签、透明胶。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发现自己身上会弯曲的部位。  (1)、幼儿随音乐做各种动作,音乐停止时,幼儿保持不动。  教师:看看你们现在的动作,身体哪些地方弯曲了?  (2)、游戏反复进行。  (3)、请一个幼儿当模特,个别幼儿回答并指出该幼儿身体弯曲的部位。  2、引导幼儿了解关节可以使身体弯曲。  3、引导幼儿了解关节弯曲模型。(幼儿用书)  4、游戏:找关节。  幼儿用书第5页。幼儿给娃娃的关节处画圈。  5、谈话: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的身体》健康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2、懂得要爱清洁、讲卫生,爱护自己身体。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治疗。鼓励、培养小朋友不怕打针的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水果及小卡片。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入课题今天我们的活动室来了一个水果客人老师,它们藏在魔术盒里,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魔法咕噜变(出视苹果)二、认识身体各部分你们看到了什么?苹果请问你们是用什么能看见苹果的?眼睛你的眼睛在哪里,小朋友用小手摸摸你的小眼睛。我们的眼睛可以做什么?  (看老师,看爸爸妈妈)还可以干什么?(看书)我们闻一闻苹果是什么味道?香香的请问你们是用什么闻出苹果的香味的?鼻子指指看我们的鼻子在哪里?鼻子有什么用途?  我们摸一摸苹果表面是什么样的?光滑的请问你们是怎样知道苹果的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的?手摸的小朋友,你们的小手在哪里?拍拍你们的小手!我们的小手还可以做什么?  (画画、拿东西、)用小手可不可以打人啊?  我们把苹果划开,尝一尝?甜甜的脆脆的请问你们是用什么尝出苹果的味道的?嘴巴嘴巴可以干什么?(说话、吃东西)你们听到了什么?嚼苹果的声音。  那耳朵可以用来干什么?(听声音)三、动动我的身体请你跟我做:我的头,我的脸,这是我的肩。  我的腰我的腿,这是我的膝盖,小小手手,小小手,小手真可爱,上面还有我的十个手指头。  四、引导幼儿爱护身体小朋友的身体上有这么多的宝贝。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好好的爱护它们呢?能不能让它们脏脏的呀?  勤洗头,勤洗澡勤洗头,勤洗澡,身无异味身体好。  讲卫生,爱整洁,仪表美观朋友到。  活动反思:  通过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探索学习,孩子们对身体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了解了身体上不同部分的不同本领,更懂得了保护自己的身体。通过运动和生活保健,孩子们的活动时更灵活,更协调,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  《我的身体》健康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知道头、手、脚的主要作用。  2、能愉快地参加活动,并迅速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  3、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其作用。  1、教师:今天袁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挂图,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上有什么。(娃娃)  2、小朋友能把娃娃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出来吗?  (指头)这是娃娃的什么?小朋友的头在哪里?  请小朋友摸摸自己的头。我们的头有什么作用呢?(请幼儿自由地说一说)  3、(指手)这是娃娃的什么?小朋友的手在哪里?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我们的手有什么作用呢?  4、(指脚)这是娃娃的什么?小朋友的脚在哪里?请小朋友跺跺自己的小脚。我们的小脚有什么作用呢?  5、教师小结:我们的头可以思考问题;小手会拿画笔画画、拿勺子吃饭、拿杯子、搬椅子;小脚也很有用,会走路、跑步、踢球。  二、游戏“我说你指”。  1、教师:小朋友们对自己的身体都很了解了,现在我们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我说到身体哪个部位,你们就迅速指出自己身体上的这个部位。  2、教师先慢后快地说出身体部位,请幼儿指认。  3、教师小结游戏情况  三、活动延伸。  可在课外游戏中组织两人一组玩“我说你指”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我的身体》健康教案(通用10篇)】相关文章:【精选】我的身体教案3篇04-16我的身体教案汇编六篇04-23调节身体的健康谚语08-21身体健康的知识小报12-30身体健康证明模板(通用6篇)05-18中班亲子游戏我的身体会跳舞教案04-11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吃蔬菜身体棒》09-23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身体》09-22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身体用处大》09-22吸烟有害身体健康演讲稿(通用11篇)05-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重要器官及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