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房有什么叫安置房优势

2023-01-20 20:55
来源:
怀旧历史影像馆
很多人图便宜,于是一不小心就买了拆迁的安置房,结果不仅仅住起来极其不舒适,而且想转手都特别的困难。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经历,来告诉你为什么买房不要买拆迁的安置房。
所谓的安置房,也就是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听到的回迁房。当初我就是因为图便宜,买了两套安置房,结果搬进去住了以后,真的是遭罪闹心。
当初我们家老房子面临着拆迁,有两种补偿方案。一种是给你一定的拆迁款,房子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如果想在城里面买一套新房,价格还是蛮高的,自己要贴不少钱。
另一种方案,就是有回迁的安置房,主要就是供给拆迁的家庭,价格是非常的便宜。
基本上一套新房的钱,是可以买两套回迁的安置房的。
当初觉得房子就是个住的地方,没必要花太多的钱,所以就拿拆迁款再加上自己贴补的一些钱,一次性买了两套。
原本想着这么低的价格进入,未来房价肯定会涨,到时候就能够多挣不少钱。
可当我真正的住进安置房以后,我才发现,安置房和我想象当中完全是不一样的,而且安置房的缺点特别的明显,让人根本没有办法去接受。
那么安置房到底有哪些缺点呢?
1.安置房没有房产证,导致心里很没有安全感
对于这一点,其实从刚开始住进房子到最后房子最终脱手,我的内心都是焦灼不安的,时刻充满了担心。
因为我们小区拆迁的安置房,产权证是集体的,起初说是住满五年以后,到时候就可以拿自己户型的房产证了。
但实际上房产证一直办不下来,每次咨询的时候,都说是集体证,不用管那么多。
但说是这样说,毕竟自己花了钱,还是希望有个自己房子的产权证, 这样会更有安全感。
2.小区的环境实在是太差了,配套的设施跟不上
别的小区,基本上都会配备一些儿童游乐设施,还会有一些凉亭,或者是小池塘之类的。环境绿化方面也做得非常不错。
但是我买的这个安置房小区,环境有时候实在是让人忍受不了。
我们家楼下有个大垃圾桶,每次垃圾桶里面的垃圾堆得跟小山一样,甚至垃圾桶周围都全部是垃圾。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都没有人过来拉。需要在物业群里面不断提醒,过了很久才有人过来处理。
后来听其他的业主说,整个小区有32栋楼,每栋楼有六层,每层有两个住户。在人口如此密集的情况下,产生的生活垃圾肯定会很多,但整个小区物业就安排了两个保洁人员,在做打扫跟处理垃圾工作。
虽然向物业反映过多次,但物业基本上都不会搭理我们。
到了夏天的时候,有时候垃圾堆的时间长了,会散发出一种恶心的味道,下楼经过时,太刺鼻难闻了。
另外整个小区面积也不大,一眼看过去,除了房子还是房子。绿化方面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总之整个环境方面,就是脏乱差。
3.小区里面太吵了,住在路边根本没有办法休息
整个小区从早上五点钟,到晚上十点钟,这样的时间段,各种各样的声音不绝于耳,根本就没有消停过。
因为是拆迁的安置房,小区里住了很多的大爷大妈,他们往往不太顾及他人的感受,喜欢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
每到晚上八点钟的时候,小区里面的广场舞声音就来了。而且话筒的声音特别大,音乐声更是如此,有时候想休息一下,根本没有办法。
而且我们家房子还是靠近马路的,噪声就更大了。
有一次,我出差回来,累得不行,就想躺在床上睡一会儿。结果广场舞的声音就起来了,我也非常生气。
于是跑过去同他们交涉,结果一群老头老太太把我围起来,恨不得吃了我。
虽然沟通过一次,但基本上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因为广场舞的声音依旧很大,甚至根本没有消停过。
4.没有电梯,爬楼实在是太累了
我们家住在六楼,因为没有电梯,上下班都得靠走楼梯。每次爬到三楼的时候,就感觉气喘吁吁的。
等到了四楼,两腿就是发软的状态了。所以每次一打开门回到家,我首先就躺到沙发上休息一会儿,必须得缓冲一下,不然根本吃不消。
如果家里面有老人居住的话,那就更困难了。每次我妈从乡下过来,给我带一些应季的蔬菜。六楼的楼梯,她基本上爬个两层就要休息,否则拎着东西根本爬不动。年龄层次越大,楼梯就越难爬。
后来也想过加装电梯,但是住在一楼和二楼的住户不同意,再加上如果加装电梯的话,可能是自费,小区物业是没有任何补贴的。
一部电梯费用不菲,普通人根本承担不起。
所以到最后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
我们家平时哪怕是周末,大家都更愿意呆在家里,不愿意下去走一走,毕竟下去容易,上来难。
5.房子的质量也是个问题,经常出现漏水,墙壁开裂的情况
毕竟是回迁的安置房,说实在的,这个质量真的比不上商品房。
我们家房子搬进去不到一年的时间,屋顶和墙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墙壁还渗水,真是让人非常的糟心。
遇到了这些情况,往往修修补补,还不能够解决彻底的问题。
6.转手很困难,往往没有人愿意要
拆迁的安置房卖起来真是个大问题,到了卖房子的时候,各种缺点都暴露出来了。根本卖不上价,尤其是缺少房产证,很多人根本不愿意买。所以后来没办法,两套房子我都是低于市场价15万卖出去了。
别说投资挣钱,光亏钱就亏了不少,为此我还被老婆狠狠地骂了一顿。
这便是我住在回迁房里面的一个真实的感受,当然了,回迁房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便宜,很多没有买过房子的人,依然是经不住诱惑。
在此也提醒一下,买房一定要慎重,尤其是拆迁的安置房,你若真正住进去以后,才知道会有多么头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摘 要:面对“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手续怎么办、安置怎么快”等五大难题,杭州市不断创新理念与思路、创新体制与机制、完善政策与举措,市区联动、百姓支持、合力攻坚,整体系统地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工作,形成了拆迁安置房建设不断加快、品质不断提升、配套日益完善的良好态势。关键词:杭州市 拆迁安置房 建设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18-03在城市有机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中、在具体实施征地拆迁和安置房建设时,杭州以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为引领,以政府为主导,以加快实现拆迁安置房“房等人”为目标,将拆迁安置房纳入全市保障性住房体系予以统筹推进。面对“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手续怎么办、安置怎么快”等五大难题,杭州市不断创新理念与思路、创新体制与机制、完善政策与举措,市区联动、百姓支持、合力攻坚,整体系统地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工作,形成了拆迁安置房建设不断加快、品质不断提升、配套日益完善的良好态势。一、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的五大难题面对“利益平衡难、建设规模大、进度要求快、品质要求高、安置满意难”等五大挑战,杭州市在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的过程中,把破解“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手续怎么办、安置怎么快”五大难题作为着力应对五大挑战的抓手和突破口,即通过着力破解“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应对“利益平衡难”,破解“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应对“建设规模大”,破解“手续怎么办”应对“进度要求快”,破解“安置怎么快”应对“品质要求高”,破解“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安置怎么快”应对“安置满意难”。1.地从哪里来”――如何落实项目用地。项目落地是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的先决条件,涉及到用地指标落实、资金平衡、配套建设等诸多方面。在土地资源日趋稀缺、国家日益加强耕地保护的大背景下,各地建设用地指标极为紧缺,必然影响拆迁安置房建设相关项目用地指标落实;同时,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拆迁户民生考量两者间的权衡,也影响到拆迁安置房项目能否优先落地;而要将已经确定的拆迁安置房相关项目选址转为可直接建设的“净地”,仍将受到前期手续办理和征地拆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同时,资金平衡地块、配套设施建设地块的选定、整理、出让和使用也依赖于项目用地的提前落实。2.“钱从哪里来”――如何筹措项目资金。落实项目资金是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的的决定性因素。拆迁安置房项目建设是一项涉及征地拆迁、企业搬迁、市政设施、公建设施、后续保障等内容的系统性工程,资金需求庞大,仅靠政府财政单一途径投入显然无法满足,如何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方式妥善解决所需资金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3.“人往哪里去”――如何落实拆迁户生产生活保障。落实好拆迁户的生产生活保障是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的重要基础。让拆迁户真正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成果和实惠,首先要考虑为拆迁户提供高品质居住场所,努力让拆迁户能在入住后拥有“安全感、归属感、便利感、舒适感和幸福感”;其次要努力缓解拆迁户在外过渡期的困难,按时足额发放过渡费,缩短在外过渡期;三是针对城中村改造区域的农转非居民,必须考虑如何解决社会保障、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加强就业培训等一系列问题,为其提供长久的生活保障,彻底解决后顾之忧。4.“手续怎么办”――如何加快项目审批。加快项目审批是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的必要保障。据2008年对六城区已开工的24个拆迁安置房项目统计,前期审批手续办理平均用时1020天,其中办理最快的项目用时202天,办理最慢的项目用时2136天,涉及部门广、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尤其是涉及报送国土部或省国土厅审批的农转用手续办理,时间难把控、进度难加快。对政府相关审批部门而言,如何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创新思路、优化服务、加快审批,是必须攻克的一个难关。5.“安置怎么快”――如何提升拆迁户满意度。实现高效、和谐的回迁安置是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的落脚点和归结点,而提升拆迁户满意度是其中的关键和难点。一是由于拆迁户被动接受安置的特殊角色定位,使其对拆迁安置房的要求相对严苛,往往对小区环境、户型设计、施工质量、建筑选材等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二是由于回迁安置涉及所有拆迁户的切身利益,而方案制订与程序设置则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兼顾各方;三是项目竣工验收与权证办理周期偏长。市行政服务中心各项验收手续办理时间显示,即使在资料齐备、程序到位、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从项目主体竣工到完成产权初始登记至少需要3个月;而从实际办理情况来看,一般项目从主体竣工到完成竣工备案至少需6~7个月,从竣工备案到完成产权初始登记至少需4~5个月。二、克难攻坚的主要举措1.理念创新。在拆迁安置房建设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规划为先、品质至上、做优环境等为核心的创新理念,推动了拆迁安置房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以人为本,是指拆迁安置房建设中要更加强调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尊重和关注。强调保护和发展相结合,重视生态和文化文明建设,注重提升拆迁安置房品质;规划为先,是指拆迁安置房建设中,始终坚持优先选择地段好、配套齐、环境优的区块用于拆迁安置房建设。尤其在城中村改造区域规划编制过程中,在优先保障拆迁安置房用地前提下,按照集约节约用地和“一调两宽两严”(调整、优化规划,放宽限高、放宽容积率,严控建筑密度、严保绿化率)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落实10%留用地、平衡用地,为集体经济长远发展和平衡建设资金打下基础;品质至上,是指拆迁安置房建设中,始终坚持细节为王、细节决定成败理念,以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团队、一流的建设、一流的管理来实现建设全国一流拆迁安置房的目标;做优环境,是指拆迁安置房建设中,坚持在优化环境上用心设计、舍得投入。环境投入是一项生产性投入,在直接促进拆迁安置房自身增值的同时,也能带动区域土地升值和周边地区的环境改善。2.政策创新。拆迁安置房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主体利益的系统工程,杭州市拆迁安置房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兼顾政府、集体、村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多方主体利益的“四位一体、统筹兼顾”的政策体系。首先,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保障拆迁户利益。全市城市居民房屋拆迁依据被拆迁房屋市场评估价格实施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两种形式进行补偿安置,实行单户48平方米保底安置政策。农转非居民房屋拆迁按照补偿与安置分开的原则实施:依据房屋重置价格结合成新和装修对原房屋实施补偿;政府建成拆迁安置房后,再按照“人均50平方米”(小高层、高层住宅再增加10%的安置面积)标准进行安置(其中人均40平方米按建安价、10平方米按成本价予以优惠结算),以一家三口计,一户普通人家一般可获得220平方米以上的安置房源(一般2至3套),大大超过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居住水平,进一步保障了被拆迁人的居住权利;其次,10%留用地政策扶持集体经济。通过10%留用地政策,可确保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长远利益,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第三,两项公寓建设保障“新杭州人”利益。在城中村改造和拆迁安置房建设过程中,通过利用10%留用地和整合资源落实两项公寓〔含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解决创业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第四,政策保障拆迁安置房建设顺利推进。杭州市先后出台了40余个与拆迁安置房相关的配套政策,内容涵盖规划布局、建设管理、安置政策、规费税费减免、上市交易等方面,特别是制定了城中村改造配套平衡地块土地出让金返还政策,为解决各区政府(管委会)拆迁安置房建设资金平衡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3.方法创新。首先,坚持政府主导。杭州市通过坚持“政府主导、政府做地”原则和“整体推进,不留死角”方针,从规划、拆迁、建设、管理等多个环节协同推进,合力抓好各项工作,有效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效率。如在资金筹措方面,城市居民拆迁安置房通过“贷款融资、建房销售、回收资金”模式以房屋销售回收资金实现资金平衡,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项目则通过“贷款做地、以地贷款、供地还贷”模式筹集建设资金。其次,坚持大项目带动。杭州市通过大项目带动整体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一揽子破解拆迁安置房建设“五大难题”,一是充分利用大项目审批手续统一打包的优势,可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办理,有效解决“手续怎么办”难题;二是依托大项目整体推进、不留死角的运作模式,形成多建设主体共同出资参与大项目和拆迁安置房建设的局面,统筹解决建设资金筹措与平衡,缓解了“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等难题;三是结合大项目推进,及时配套基础设施,降低了拆迁安置房小区接入大市政配套的成本,加快了回迁安置,有效破解“安置怎么快”的难题。第三,坚持推行代建制和代办制。积极引入实力强、品牌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房地产企业参与拆迁安置房代建。发挥房地产企业的专业水平和品牌效应优势,提升拆迁安置房建设效率和品质。通过引入代办制,进一步提高前期手续办理效率。4.机制创新。一是创新统筹管理机制,拆迁安置房建设既涉及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又涉及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在实施改造和项目推进过程中还涉及农办、民政、发改、建设、规划、国土、房管、交警等众多部门,政策复杂,协调难度大。2008年,杭州市将城市居民拆迁安置房和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实施统筹并轨管理,实行“四统三分”(即规划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考核统一,建设分开、政策分开、筹资分开)工作方针,2009又组建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中心,完善了“市统筹、部门配合、多主体实施”工作体制,实现了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创新推进管理机制,以“五项制度”(联席会议制、督查通报制、专项考核制、推进例会制、代建代办制)为核心的项目推进机制,在破解“五大难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联席会议制度(总协调会议和现场专题办公会议),遵循“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手续照办”原则,通过狠抓会前双向沟通、会上协调明确与会后督促落实,实现联席会议的高效运作。三是创新考核管理机制,将拆迁安置房建设列入市综考办专项目标考核,分别对各区政府(管委会)、市级建设主体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和市级部门审批服务情况进行考核,以促进各拆迁安置房建设主体勇于克难攻坚、创新创优、积极主动完成年度目标;同时,市建委、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等13家市级审批部门全力支持、优化服务,为安置房建设创造良好的审批环境。5.决策创新。在拆迁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各项决策均以保障拆迁户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升拆迁户参与度和满意度为目标。首先,在政策制定决策中体现“以人为本”。一是让拆迁户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尤其是征地、拆迁安置等直接与百姓利益相关的政策规定;二是政策制定时积极换位思考,多站在拆迁户角度思考问题;三是政策制定后积极沟通,积极搭建平台,宣传政策,取得理解和支持。其次,在项目建设决策中体现“以人为本”。拆迁安置房项目推进涉及到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做细工作,建立制度并提供平台,让拆迁户多参与,落实拆迁户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如在小区的规划方案制定阶段,充分尊重农村地区的生活习惯,设置专门房屋,用于操办红白喜事;如在户型设计阶段,进行公示,听取拆迁户意见,满足大多数拆迁户要求;又如在施工阶段,让拆迁百姓参与项目建设过程,参与项目施工现场和隐蔽工程验收等。第三,在后续管理决策中体现“以人为本”。在拆迁安置房交付安置过程中,做到一户一验,在项目现场成立专业队伍,对拆迁户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落实,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物业管理中,针对住户的个性要求和小区统一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难点,积极沟通交流,发挥业主委员会、经济合作社和党员代表的作用,搭建平台,达成共识,努力维持和提升小区的居住环境。三、践行科学发展观,彰显五大成效杭州市拆迁安置房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工作理念、思路和政策设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包括社会分配的正义和公共资源配置的正义。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工作较为超前,实现了“从技术性应对到价值性考虑、项目推进到体制性改革、单一性解决到整体性解决、应急性安置到品质性提升、传统政策性保障到结构性和谐”的五大转变,取得了五大新突破。1.建设规模取得新突破。在拆迁安置房建设中,积极坚持“五早”(早调研、早谋划、早明确、早启动、早见效)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加强政策研究,探索“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依托大项目带动,以新理念、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实现了拆迁安置房建设的新突破、新跨越。截至2009年底,杭州市主城区拆迁安置房累计立项3654万平方米,开工2567万平方米,竣工1490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045万平方米。尤其是两类拆迁安置房(城市居民和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实行“四统三分”工作方针后,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拆迁安置房建设开工突破400万平方米、竣工突破220万平方米,均达到当年度住宅项目开工总面积的1/3以上。2.建设品质实现新提升。坚持“四高”标准,细节为王,好字优先,严格以商品房的标准建设“全国一流拆迁安置房”,实现了拆迁安置房建设品质的新提升。一是实施安置房代建。拆迁安置房建设中积极引入绿城、坤和、美达集团等一些实力强、品牌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房产企业,充分借力专业房产公司的雄厚技术、优秀人力、丰富经验等资源优势,有效提升安置房的建设档次和品质,提高安置房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效益,让拆迁户拥有具备安全感、归属感、便利感、舒适感和幸福感的住宅。目前,江干、西湖、下城、滨江、开发区等引入绿城、坤和、美达等多家优秀房地产企业参与彭埠社区、建华社区、杨公社区、同仁家园、西文社区等安置房代建,全市安置房代建范围越来越广。据统计,全市实施代建的安置房项目已达16个,总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二是打造拆迁安置房优质工程。安置房项目优质工程不断涌现,如滨江区安置房项目获“2008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西湖区蒋村花园、西溪花园项目获“杭州市第二届最佳人居环境奖”;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沙家园7号楼、拱墅区拱宸桥桥西区块R21-5地块、下城区朝晖02地块拆迁安置房一期等项目均荣获“2008年度杭州市建筑工程西湖杯工程质量奖”。3.城市环境得到新改善。一方面,在拆迁安置房建设中积极落实建设优先、规划优先、用地优先、服务优先、审批优先“五个优先”,完全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实施拆迁安置房建设,同步推进公共交通、生活配套、基础设施配套、商业配套等,实现了农转非居民经济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的新提升,实现了城市环境的新改善和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设高(小高)层拆迁安置房,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为营造小区的环境、绿化、小品、健身场所提供了空间。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安置、统一管理,与之前居住的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生活环境脏乱差、建筑凌乱拥挤的城中村相比,小区品位明显提升,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4.城乡一体化迈上新台阶。把城中村改造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政治民主、生活富裕的和谐城市新社区,是城市化推进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让广大农转非居民入住“价格不高品质优、户型不大功能全、投资不多配套齐、服务完善环境美”的拆迁安置房,有效解决了居住问题,实现了居住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了村民到市民的彻底转变,加快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步落实的农转非居民“双低”养老保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积极发挥10%留用地政策作用,允许村集体经济自主或合作开发二、三产项目,利用10%留用地项目收益,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确保了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5.社会和谐稳定得到新增强。通过入住拆迁安置房,满足了广大拆迁户的需求,使他们拥有安全感、归属感、便利感、舒适感和幸福感,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安全感,拆迁安置房小区在规划设计和建设阶段就充分考虑安全因素,积极引入先进的门禁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等科技元素;同时,房屋交付后实施物业管理,改变原农居点管理缺失的状况,使居民拥有安全感。归属感,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实行就地就近安置,让居民拥有“家乡”的感觉,同时在拆迁安置房小区中挖掘并保留原有的文化碎片,增配公共活动场馆,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便利感,拆迁安置房项目充分考虑拆迁户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需求,积极完善拆迁安置房小区周边超市、农贸市场、银行、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切实保障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感,通过信息公开制度、现场监督制度等平台,积极征求并采纳广大拆迁户对小区平面、户型结构、立面效果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拆迁户需求。安置后,及时成立回迁安置物业维修小组,定期质量回访,使百姓体会到政府的关怀。幸福感,通过优先规划选址与实施代建,拆迁安置房不仅区位条件好,拆迁安置房建设品质也不断提升;同时,拆迁安置房可直接上市交易,使居民对资产获得更大的自由处置权。通过选择有实力、有品牌、有社会责任感的房地产企业实施代建,也使拆迁安置房能同步享受知名企业的品牌效应,进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作者单位:杭州市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中心 浙江杭州 310000)(责编:贾伟)
安置房地下交易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2-07-18 16:34
信息来源:桃江县征地拆迁安置与房屋征收补偿事务中心
作者:
浏览量:
【字体:大中小】
桃江县城的拆迁安置房地下交易普遍存在,且屡禁不止。这是由于拆迁安置房买卖具有成交价格的优势,但也存在产权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等问题。
购买拆迁安置房会面临以下风险:
一、由于拆迁安置房大多存在违规建设,办理权证困难,且安置房在办理权证后五年之内不允许上市交易,所以购买了拆迁安置房,至少五年之内拿不到权证,即便五年后能够办理权证,土地性质仍是国有划拨土地,而不是国有出让地。
二、尚未取得产权证的拆迁安置房,按《物权法》规定,房屋属于不动产,不动产产权以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为准,没有登记备案的,除法律特殊规定的情况外,不具有物权法上的产权效力。也就是说此类安置房还没有取得完全产权,交易是不合法的。即便双方签订买卖合同,也是不合法的。理由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第(六)款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明确规定未办理产权证的房屋不得买卖交易。
三、由于是地下交易,双方协议得不到法律保护,协议的效力就只是建立在双方诚信的基础上,从法律上讲购房者所购的安置房还是属于卖出方屋主所有,所以毁约、扯皮的现象就屡见不鲜了。这也就会为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四、无法进行银行购房贷款和抵押贷款。若需购买拆迁安置房,则需一次性交清全款。若以后急需资金向银行贷款时,该房屋也不能作为不动产来进行抵押。这对于购房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五、安置房的非法买卖,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土地与房地产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奉劝广大群众为了保障自身财产安全,维护自身的权益,不要为了安置房房价相对便宜而因小失大,千万不要通过地下交易来购买拆迁安置房。
桃江县征地拆迁安置与房屋征收补偿事务中心
2022年07月16日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安置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